📖 ZKIZ Archives


不真實的不良貸款率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11-09/100458362.html
在看完2012年第41期《新世紀》週刊的「中國式次貸」後,感慨良多。

  一是這一趟城投債再次放行,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政府希望以基建投資刺激經濟的動力未變,但不論是貸款還是發債,地方政府負債上升的現實都無法改變。在經濟增速放慢的背景下,前兩年控制地方政府負債擴張的努力又付諸東流。

  二是買這一輪城投債的人看重的並非項目是否可行,而是著眼於政府的隱性擔保。這不能說他們不理性,因為在企業資金鏈吃緊時,地方政府往往都會出手相助。這番「好心」的結果,是銀行公佈的不良貸款比例低估了真實情況。

  先談第一個問題。在今年初,中央政府破天荒地把8%的經濟增長目標從神壇上拉下來,定在了7.5%,這是個值得嘉許的決定。同時,在去年雖然對地方融資平台貸款有所展期,但至少總量維持不變。

  理論上,從今年初到現在,縱使經濟有所下滑,但就業情況還不算差(這跟中國勞動力開始短缺有著密切關係)。這種情況下,政府理應對經濟增長下滑有較大的忍耐力。但從年中開始,隨著基建項目的加速審批以及城投債的放行,看來政府又開始把穩增長定調為主要的工作目標。這種經濟政策的反覆,在眼下的政治敏感期可以理解。但我們殷切期望在新一屆領導班子上任後,能清楚瞭解到中國經濟的結構性問題已十分嚴重,應把結構調整作為未來幾年的經濟工作重點。

  第二個問題,關乎銀行不良貸款率的真實性,更值得關注。縱使經濟增長在2010年後逐步減慢,中國銀行業的不良貸款率仍不斷下降,達到令人難以置信的低水平,這可能並不反映真實情況,因為究竟有多少貸款處於只能還息而不能償還本金的窘境,是未知數。

  但無疑,地方融資平台貸款在還款上面臨很大壓力。根據國家審計局的報告,去年底地方政府貸款約有兩萬多億元到期。總理在今年兩會期間透露,地方政府去年還了2萬多億元銀行貸款,但又新增了2萬多億元貸款,數量大致平衡。很明顯,這一筆賬是借新還舊。如此看來,今年到期的2萬多億元貸款,地方政府很可能會以同樣方式來處理。

  這種靠借新還舊來支持的貸款,絕不止於地方政府融資平台貸款。實際上,過去一年多,光伏、風電、鋼鐵、有色、水泥、航運和造船等產業的經營也十分困難,但這些行業的不良貸款卻沒有上升。這是個幾乎無法解釋的怪象。一個可能的解釋,是銀行在現行激勵機制下,不願看到不良貸款率的上升,因此只要企業還能夠繼續還息,暫時對其能否償還本金往往會網開一面。以現在工業企業銷售還有約10%增速而基準利率亦只在6%-7%水平的情況下,企業歸還利息應該沒有太大問題。今年前九個月國家統計局公佈的38個主要工業行業的數據中,只有煉油、化纖和鋼鐵三個行業的息稅前利潤(EBIT)/財務費用的比例低於2.5倍,可以說其他行業的還息能力還很高。另外,地方政府在當地重點企業遇到財政困難時,一定會出面協調以避免企業倒閉;如果企業還能償付利息的話,地方政府多半會要求銀行把貸款展期。因此,中國銀行業的不良貸款率可能在很長時間裡都不會有明顯上升。

  然而,若長此以往,一些經營不善的企業反而會長期存活,佔據社會的寶貴資源。反之,它們早些破產清盤,把資產折價賣給更高效的經營者,對提高整體的經濟活力將大有裨益。另一方面,若經濟情況出現變化,導致利息大幅上升或企業收入增長大幅滑落,以至一大片這類企業連利息都償還不出時,中國銀行業的不良貸款率將從一個十分低的水平驟升到「不能承受之重」的險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76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