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高速路上延伸的是廉政還是腐敗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11-09/100458341.html

「讓廉政在全省高速公路上延伸」,是曾經擔任河南省交通廳廳長、如今正在服刑的張昆桐的名言。他的前任曾錦城和後任石發亮也都因貪腐而被定罪、判刑。中間只隔了一位順利陞遷的安惠元,同一職位上的第四位落馬者董永安又出現了。

  這一系列腐敗案使我們不得不追問:是什麼原因使得四個人在同一位置接連跌倒?前車之鑑為何未能防止類似事件的反覆發生?

  以高速公路為比喻來談腐敗問題是個很好的切入點,因為嚴重腐敗在中國恰恰是與經濟的快速增長同步發生的,而腐敗的重災區也恰恰是以高速公路為代表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城市化發展等領域。河南省連續七年高速公路建設的里程數居全國第一,這也是帶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之一。取得這樣的成就,財政資源和信貸資源的傾斜是主要原因。

  《宋史·列傳第五十一》記載張觀嘗言:「利之所在,百姓趨之,雖日殺於市,恐不能止,請弛禁以便民」。張觀在這裡所講的道理,是說鹽市有厚利,禁止私煮的法令再嚴,也無法阻止百姓鋌而走險,不如取消禁令,方便民眾。當下中國的樓市、路市等,同樣是「利之所在」,但卻不是一般老百姓能夠涉身取利的地方,政府權力的深度介入使得這裡成為「官、商逐之」的特殊場合。由於利益巨大,即使是嚴刑峻罰也無法阻止官員前腐後繼。

  但解決之道顯然不是「弛禁以便官」,而是:即使不能引入完全的市場競爭機制,也應引入公開透明的行政決策程序,使得想要拿地、拿建設項目的商人不能與官員私相授受、暗通款曲。

  關於腐敗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係,學界有不同觀點。

  1964年,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納撒尼爾·萊夫在一篇題為「通過官僚腐敗實現經濟發展」的文章中指出:如果一個社會有龐大的官僚系統,經濟行為多受官僚決策之掣肘,那麼,一定程度的腐敗(也就是商人繞開法定程序直接從官僚那裡購買對自己有利的決策)可能有助於經濟增長。這個命題的政策暗示是:要麼精簡官僚機構,要麼允許「有效率的腐敗」。

  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現實在一定程度上印證了腐敗與經濟增長可以互相促進這一命題,但正如反腐問題學術權威蘇珊·羅斯-阿克曼所指出的那樣:腐敗是一種瘟疫,人類無法把它控制在經濟上有效率的範圍之內。

  一旦容忍腐敗,它就會侵蝕社會的肌體,瓦解公正和信任等良性社會所賴以為基的價值。更何況,經濟總量增長不是一個健康社會所應追求的唯一目標,增長成果的合理分配也是政府應當考慮的重要政策目標。

  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教授呂曉波在一篇影響甚大的英文文章中,建構了一種政府角色、經濟發展與官僚紀律之間關係的類型學。

  根據呂曉波的分析,如果一個社會有廉潔守紀並且富有效率的官僚系統,那麼,(1)倘若它奉行政府主導的經濟發展政策,就會變成國家資本主義-發展型社會(比如二戰之後的日韓)或國家社會主義-再分配型社會;(2)倘若它奉行市場主導的經濟發展政策,就會變成規制型社會或自由放任型資本主義社會。

  反之,如果一個社會有腐敗亂紀的官僚系統,那麼,(1)倘若它奉行政府主導的經濟發展政策,即會變成一個「新傳統主義行政國家」(也就是「四舊」披上新外衣的官本位社會)或者是「分贓式社會主義社會」(也就是以再分配的名義為統治集團謀福利的社會);(2)倘若它奉行市場主導的經濟發展政策,就會變成世襲寡頭型國家或分贓式的資本主義社會。

  在呂曉波看來,改革開放中的中國繼承了一個紀律鬆弛、效率低下、任性武斷的官僚系統,如果不設法馴服和改造政府官僚,無論採取何種經濟政策,都無法避免小集團瓜分財富、多數人利益被忽視的局面。

  社會科學家的主要工作是發現事實並對其間的因果關係作出分析和解釋,上述重要文獻並未提出相關的政策建議。但作為規範科學的法學,卻不得不在認清事實的基礎上提供解決問題的備選方案。這些方案無不包含在「民主」和「法治」這兩個大的制度框架之內。

  首先,依靠官僚系統內部監督機制難以遏制腐敗蔓延勢頭,這已經在一系列重大腐敗案中得到了充分展示。中國的黨紀國法之網不可謂不密,執行法紀的官僚部門不可謂不多,但除了這種辦法,更需要依靠民眾的監督。正如毛澤東在其著名的「窯洞對」中所指出的那樣:「只有讓人民起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鬆懈。只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

  其次,從「負責」這個概念中,我們可以看到反腐機制的另一個要素,那就是責任分配。中國目前的制度設計,使得官員對上而不對下負責,許多在地方上搞得民怨沸騰的官員,由於得到上級「賞識」而青雲直上。現有的各種「問責」規定,又往往側重於在發生重大惡性事件之後,常規化、具體化、對地方民眾訴求具有回應性的問責機制有待確立。

  再次,腐敗的發生和惡化有一個過程,提早發現腐敗跡象對社會和官員本人都有好處,而最容易發現腐敗的人必然是腐敗者身邊的人。鼓勵和保護「內部爆料者」的法律規則必不可少。

  最後,反腐不如防腐,營造廉潔清明的為官環境十分重要。河北巨貪李真曾經點出了要害:不腐敗你就當不了官。有些賄賂不能不收,如果你拒收,那麼你「推出去的不是金錢,是友誼,是支持」,是仕途上的同盟者。

  防腐的最主要手段就是陽光,是將利益瓜葛和官員財產公之於眾、接受監督的官員財產申報和公示制度。微博等網絡媒介的發展已經使得部分官員「被公示」,「表哥」楊達才和「房哥」蔡彬的落馬就是很好的例子。政府應採取主動,盡快推出相關制度。■

  作者為香港大學法律學院助理教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76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