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點對點」模式如何讓商業更綠色、高效和人性化

http://xueyuan.cyzone.cn/moshi-moshi2/234854.html

記得今年早些時候,我在斯坦福聽Peter Thiel的創業講座。其中一節課講到環保企業。我以為他會講到一些清潔能源技術等等,不過開場之後卻聽到了這樣一句話:「世界上最大的環保公司是什麼?其實是eBay,它建立了全球最大的廢品回收再利用的平台。」

這個想法很有意思,我們一般說起環保產業什麼的,映入眼簾的景象總是一些典型的具有「環保特徵」的東西,比如太陽能電池板,風力發電泵,等等。可以說他們的確成為了清潔能源技術的象徵。但是事實上,真正讓節能減排、城市高效運轉實現的,並非這些高端的環境工程技術本身,而是近年來的諸多互聯網公司。

不光是eBay,其實說互聯網是清潔技術最親近的「表兄弟」也一點不為過。比如說,以亞馬遜為代表的消費方式就極大的改變了美國家庭大量到市郊驅車購物的情況,而最近出現的例子自然就是Airbnb了。它的出現不知道省下了多少建設新酒店的施工隊和費用。

上週我參加硅谷最頂尖的環保孵化器Greenstart的活動時,更明顯的發現了這一點趨勢。這一期展示的幾家公司都極為精彩。其中KIWI主攻在線家用太陽能解決方案;People Power用移動設備建立物聯網;而Liquid則建立了遍佈全球的自行車短租應用平台。比較這幾家公司運行的背後原理,我發現蘊含其中的兩點趨勢都各有特點,卻又相輔相成,即:實物設備的大範圍 「入網」讓環保公司虛擬運作成為可能;前者同時也促成了「點對點短租經濟」的誕生。這兩點都極大簡化了商業運行成本、提高了資源利用率。

虛擬的綠色經濟

我們先從KIWI說起,他們是「虛擬的太陽能零售商」,從設計到安裝,他們的全部過程都在線上完成(或者用一個比較時髦的詞語,叫「在云端完成」),大約1200美元獲取一名客戶。這種簡便的過程極大的改變了過去新能源企業的運作流程。在這樣的新背景下,清潔能源公司可以不需要自己付出任何硬件成本,只靠維持系統就能保持自身的運作,IBM在前不久的智能電網行業研究報告中將這一類職能的公司成為「系統整合者」(system integrator)。

KIWI雖然經營的是太陽能業務,但他們的團隊非常精簡,主要由軟件工程師以及銷售顧問構成。他們自己負責的業務僅僅包括設計一套讓用戶選擇自己的家用太陽能解決方案的軟件。這套軟件的內容包括:利用GPS將全世界用戶的屋頂入網(我覺得這一招確實非常聰明,因為只有房屋的頂層才能加裝太陽能電池板,與此同時也只有這些頂層才能顯示在衛星地圖上,這樣相當於借助一個免費的開源數據庫獲得了所有的用戶信息),幫助用戶丈量自己的屋頂大小,計算可發電量、選擇比較適合的電池板及廠商,並且選擇最適合的銀行以及付費方案。

我們可以看到,除了這套軟件之外,他們不用負責任何傳統太陽能公司的職能。比如說:他們沒有安裝部門,自己不做電池板,也沒有財務部門,一切由他們的合作夥伴如施工單位或銀行完成。但KIWI的卡位准就准在他們抓住了用戶這個入口,並建立一個平台,將所有的相關元素結合起來,自己則只扮演平台服務集成者或者「應用商店」的角色。


這種高效的平台解決方案提供商正在成為越來越多的環保企業青睞的模式。在移動互聯網的背景下,這種趨勢則更加明顯。移動設備在可以成為每個人對於自己的「自我生態系統」、自我「經濟體」的遙控器。People Power所構建的平台即充分展現了這種模式的威力。它用自己的移動應用將自己的能源消耗、機械使用、醫療設備、交通工具等等全都統一在一起。手持設備儼然被他們發展成了一個掌控現實世界的入口 – 人們可以通過手機來掌握在自己的生活中的一切物品,對他們實施高效控制,從而減少不必要的資源與能源損耗。

點對點經濟(Peer to Peer Economy)的效益與人性化

實物大規模入網之後產生的巨大商機毋庸置疑,Airbnb就是最明顯的例子。Liquid的創始人Will Dennis用了一個專有名詞來形容這種現象:「點對點經濟」(P2P,即peer to peer)。我們稍微站遠一點看,幾百年的工業革命都在將生產力與供應鏈集中化、再集中化,因此我們有了超大規模的工廠,也有了萬噸級的貨輪。然而在「點對點經濟」的背景下,無數條人與人間的,幾乎零成本的新的供應鏈卻正在形成。在這種環境下,商品所有者的成本大幅減少,購買者的選擇也比原來多了不止一點。且對任何一家企業來說,想要打造這樣一條完整的供應鏈簡便多了,因為商家不再需要去準備庫存。庫存無時無刻都已經存在,那就是海量的用戶信息。

Liquid這家公司原來的名字叫做Spinlister (被稱為「租自行車的Airbnb」而小有名氣),他們創始的業務、也是到現在為止最棒的業務是自行車租賃,不過改名這一舉動也顯示了Will Dennis這個22歲小夥子的野心:「液態(Liquid)」什麼意思?它在深層上指的是在新經濟模式下,一切商業活動都更加微觀、更加「流動」的特徵。他舉例說道:「世界上有75%的人現在願意在信任的基礎上把自己的東西去出租給別人,因此只要發展步調得當,我們很容易把這些延伸到任何其他的垂直縱深領域。因為我講的不光是租自行車或者租房,而是合作式消費這一現象本身,這是整個社會的運動趨勢。」

當然,對於每個人來說,加入這樣一個新經濟除了很明顯的可以給自己帶來一個新的財源之外,更重要的是:每個人都加入了一個龐大的點對點「信任」體系。就像幾年前興起的沙發客(couch-surfing)運動一樣,這背後都代表了人與人之間交往性質的微妙變化。

就像Will在他的演講中提到的:「為什麼我們的租自行車服務和市面上那麼多的所謂租車商店不一樣?我們的自行車不光是一輛車,不光是一個物件,他是連接人與人的生活的交點。」他講了一個Liquid用戶分享給他的非常動人的故事。有一位澳大利亞的遊客第一次到美國,在舊金山旅遊,由於公共交通當時停止營業,於是他使用了Liquid來尋找租自行車。結果他不光以低於所有租車店的價錢找到了服務,還和車主 – 在舊金山的一家IT企業工作的一對年輕夫婦交上了朋友。他們去酒吧喝了一杯,還一塊兒看了一場舊金山巨人隊的橄欖球賽。來自大洋彼岸的素不相識的人們的生活就被這小小的自行車連了起來。

「我們想要讓用戶之間建立超越僅僅是自行車租賃關係之外的聯繫。就像剛才說到的這個故事一樣,雖然他們不是我們的利潤來源內容。但是我們有著更深的一個目標,那就是給技術賦予人性,通過技術讓世界上的交流更加有人情味。在過去的好幾個世紀中,資本主義運動的方向都是金錢效益的最大化帶來人性的最小化,但在這個時代,我們將在人們之間建立真正的、不再是冷冰冰的信任。」

這讓我想起了Jack Dorsey在TC Disrupt Keynote 演講上的那句話「We need technology to prove that we are human.」雖然早有耳聞,但看到這個故事我才真正明白他這句話的意思。

活動之後我去採訪Will,他詳細講述了自己的所有思考,還告訴我了一個自己總結出來的公式:網絡社群的信任 + 移動化生活方式 + 有價值的經歷體驗 = 商業與社會生活的範式轉移。每一個人與人之間微觀交流方式的變化,在宏觀上就創造了將節能減排、回收資源的傳統環保理念發展到極致的分散式新經濟。在這個新經濟中又會湧現出怎樣新的全球巨頭呢?是正火箭般上升的Airbnb,還是的用信任打造交集的Liquid? 我對這幾家公司講述的願景自然都十分的興奮,當然更希望能有更多的新星在本文的讀者中產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57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