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迅雷折戟IPO,成為中國概念股上市遇冷的標誌性事件。這家憑藉一款下載工具打響名號的互聯網公司,在遭遇資本市場的打擊後,就此陷入低谷了嗎?
現實看來並非如此。10月29日,迅雷創始人鄒勝龍反低調,用最新數據回應外界一年來的質疑:用戶達到4億級別,2012年預期年營收接近10億,同比增速近100%。
在深圳一間酒店餐廳裡,鄒向騰訊科技鄭重否認了近期迅雷尋求出售的傳言。此前有報導稱,奇虎360和百度欲參股注資迅雷。
鄒勝龍坦言,在今年年初優酷尋求收購土豆之時,迅雷確實和包括奇藝、新浪、百度等眾多國內主流網站洽談過,但主要是尋求戰略合作。「迅雷從來沒考慮過出售。收購一般都需要溢價,誰要想收購我們,以現金操作需要20-30億美金,業內能買得起的沒幾家。」
相反,迅雷正在謀劃下一輪的資本行動。
今年3月份,迅雷完成新一輪5000萬美元的融資,由胡祖六創辦的春華資本領投。鄒勝龍透露,截至6月份,該輪投資的資金已全部入賬。「這是大型傳統PE首次在中國重資投入數字內容播放和分發平台。」幫助完成該筆交易的易凱資本CEO王冉指出。
「迅雷已經盈利,並不缺錢。」鄒勝龍說,「但5000萬美元的融資向業界揭示,迅雷還是值錢的,雖然在公開IPO遇阻,但私募仍然可行。」
春華資本為什麼向迅雷投向信任票?一方面,迅雷過去的業績增長曲線已有充足證明。去年IPO提交的招股書顯示,迅雷運營利潤和淨利潤於2009年轉為正值,2010年迅雷全年運營利潤為710萬美元,淨利潤為847萬美元,運營利潤率為16.6% ,淨利率為19.8%。(淨利潤高於運營利潤,是因為計入利息收入等項目所致)
另一方面,會員收費業務為主的增值服務正快速成為迅雷最大的吸引力,鄒勝龍指出。
在過去一年的發展中,迅雷的會員收費業務收入已超過基於視頻的廣告業務,成為公司第一大收入來源。「我們會發力會員平台,最終以會員捆綁服務的整合模式來反哺視頻,在年收入上力求保持100%的增長。」
目前,迅雷擁有付費會員350萬,其中近一年增加了75萬。數百萬的付費會員將支撐著迅雷的下載、遊戲乃至視頻業務。鄒勝龍舉例說,有了會員和原來迅雷的巨大流量和資源,可實現精準的數據運營。比如,會員卡和電影院的線下合作,「會員+運營能力」的遊戲模式則可效仿騰訊的套路。
此外,迅雷也開始試水新的業務。2012年初,迅雷挺進社交平台,推出了類似Pinterest的社交分享社區——迅雷方舟;今年6月,迅雷推出了新客戶端「迅雷大全」,聚合互聯網多方影視資源,集搜索、點播和下載為一體。
按照鄒勝龍的長遠設想,未來迅雷將在移動領域再造一個當前量級的用戶。正如迅雷展現在總部LOGO牆上的公司願景:「未來實現1000萬的付費會員,覆蓋10億個人終端,創造百億價值。」
IPO反思:不要過多追求細節而錯失機會
一直以來,關於迅雷推遲IPO的原因外界眾說紛紜,然而真正的原因卻鮮為人知。
「迅雷在IPO過程中最大的遺憾就是錯過了2011年4月份的窗口期。」一年之後,鄒勝龍向騰訊科技總結到。
2010年底,迅雷開始考慮啟動IPO。2011年2月,迅雷在預路演獲得了15-20億美元的估值。懷著對資本市場的信心,迅雷踏上了納斯達克IPO的道路。
2011年3月底,奇虎的成功上市,給迅雷帶來了更大的信心。但是,隨後發生的一系列資本市場負面事件讓迅雷始料未及。
東南融通爆發財務醜聞、支付寶VIE事件引發誠信危機、年度最大IPO大幅縮水60%,投資人蒙受巨大損失!資本市場開始進入冬天!7月份,進入IPO尾聲,迅雷面臨了或估值腰斬、或推遲IPO的殘酷選擇。「基於對自身發展的信心,我們選擇了推遲IPO。」
原本可以在當年4月份成功IPO,卻錯失了最重要的機會,「做IPO不要過分追究當前細節,比如財務上的一些完善事宜等瑣事最終導致跟進速度慢。」在鄒勝龍看來,迅雷推遲IPO最直接的那個原因就是:突然頹廢的資本市場,也就是「時機」二字。
而對於版權問題的猜測,鄒勝龍也首次對外吐露心聲。
「因版權而影響了IPO這完全是主觀臆測。上市前,眾人都認為版權會是大問題,我們怎能不去考慮?新聞集團的創始人默多克和鄧文迪的加入,也正是深度瞭解迅雷在版權方面的投入與努力之後,將迅雷作為其在中國傳媒戰略的重要合作夥伴。連最關注版權的默多克家族都投資了迅雷,資本方怎麼可能因為版權而不買單。」鄒勝龍告訴騰訊科技,「真正原因只有一個,市場環境發生了變化。如果我們以7億美元估值上市絕對可行。而在提交上市申請後,錯過了最佳的窗口期,也讓迅雷陷入了被動。」
值得一提的是,外界關於「版權影響迅雷IPO」的觀點是建立在迅雷IPO時主打視頻概念這一前提之下。然而,鄒勝龍卻告訴騰訊科技,迅雷IPO時講述的並非視頻的故事。「我們宣講自己是一個在搜索驅動力的工具平台,這個平台包含下載和視頻兩個核心應用。」鄒勝龍強調,本質上,迅雷還是以技術取勝。
從目前來看,迅雷還難以上市,未來是否還會嘗試IPO抑或放棄IPO?
「迅雷引入的是風投模式,IPO是資本退出的重要渠道,我們絕不輕言放棄,會讓公司業績保持增長。當市場真正回暖之日,就是我們再度進入之時。」鄒勝龍認為,距離這一時刻應該不會太遠。「近日Facebook在移動業務的斬獲已讓其股價飆升,當其股價回升到IPO發行價,國內有一兩家市值過10億美元的企業成功衝刺IPO,一切將水到渠成。」
未來業務謀局 發力移動互聯網
鄒勝龍將整個迅雷的發展歷程的關鍵詞歸納如下:2003-2008年圈地;2009-2011年轉攻會員,包括視頻和下載、遊戲;2012年則全面佈局移動互聯網。「在移動互聯網,完全有機會再造一個迅雷。」
取消IPO後的幾個月時間裡,移動互聯網領域發生的三件大事深深觸動了鄒勝龍。
其一,原來Google安卓平台上的應用大小的容量由50M的束縛擴展到4G,這使得APP上線時擺脫了文件大小的束縛,為眾多大容量的應用在智能手機上的興起提供了土壤。
其二,鄒勝龍瞭解到,從2012年年初開始,蘋果iOS手機平台上「免費下載+道具收費」的手機遊戲所獲得的收入達到了之前「收費下載應用」模式的3倍。這意味著,迅雷在互聯網遊戲的運營方法可移植到手機端。
其三,二維碼的興起,成為連接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橋樑。
與此同時,鄒勝龍注意到,迅雷在PC互聯網上的用戶的覆蓋率已達到73%,這一數字實際上已經達到了一定瓶頸,如果未來在無線互聯網上找不到一個落腳點,迅雷就會陷入被動。
「目前,移動互聯網還是碎片化+小應用」時代,未來3年裡,手機將成為佔據用戶時間的主場,大內容(大應用)將興起,這為手機下載提供了巨大的發展空間。「鄒勝龍透露,迅雷在移動端已全面發力,今年年底,迅雷手機客戶端將正式推出,並融合二維碼、視頻和遊戲等功能。
目前迅雷在移動互聯網上的發力的核心思路為:將原來PC端的用戶量和數據運營優勢延伸至移動端,通過內置的二維碼功能進行掃瞄下載,內容涵蓋遊戲、視頻等,並嘗試相冊和音樂類應用,商業模式則採用和PC端相似套路。
從時間點來看,迅雷似乎已失去在無線端搶先發力的先機,畢竟當前已經有千尺、飛流等專門針對手機端的下載應用推出。
但鄒勝龍認為,互聯網是移動互聯網的基礎,移動的根在PC端。迅雷在PC端有450萬家網站的搜索引庫和120億條索引量,將成為迅雷在移動端角逐的利器。
如何攜上億用戶與數據,加強在移動互聯網界的能力,直到實現商業化,是鄒勝龍下個階段將要回答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