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渠道争夺引葡萄酒市场变局


http://www.p5w.net/newfortune/qianyan/201002/t2829096.htm


  中国潜在的巨大葡萄酒消费市场,吸引了众多进口葡萄酒品牌远渡重洋。随着中外葡萄酒的市场竞争升级,本土葡萄酒品牌正酝酿着从生产至营销的全面变局。

  岁末年初,正是酒水饮料的传统旺季,各品牌往往摆开大干一场的阵势,希望消费者能在辞旧迎新的觥筹交错中消耗更多自家品牌的酒水。以往,酒水市 场被传统的白酒所统领,近几年,葡萄酒异军突起。而随着中国葡萄酒市场潜力的日益彰显,进口葡萄酒也加入抢夺市场份额。除了老牌的法国、意大利葡萄酒之 外,来自澳大利亚和智利等新兴葡萄酒市场的葡萄酒早已悄无声息地摆上了一部分中国消费者的餐桌,甚至来自美国、阿根廷的葡萄酒也开始出现在消费者的视线 中。
在越来越丰富的进口葡萄酒选择背后,涌动着一场中外葡萄酒品牌在中国市场上的明争暗斗,在终端消费者和资本市场同时上演着精彩无比的年度 大戏。进口葡萄酒方面,以经营五粮液起家的银基集团(00886.HK)于2009年11月宣布进军葡萄酒市场,引进逾11个国家的21家供应商共200 多个品牌;12月初,三得利国际集团旗下的日本三得利酒类株式会社,将在获得中国反垄断局批准后,以3.5亿元的代价收购国内最大的进口葡萄酒商 ASC精品酒业的70%股权,成为后者的控股股东。国产品牌更是积极寻求突破,张裕出资1亿元控股天珠酒业,展开对葡萄酒产业链最上游原料基地的争夺;而 更多的二、三线葡萄酒品牌则试图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做大规模、打响品牌,金六福增发2.7亿股、集资1.67亿港元加大旗下葡萄酒板块香格里拉酒业于云南 的灌装厂的搬迁改造力度及提高产能,国内第10大葡萄酒生产商通天酒业(00389.HK)11月登陆香港联交所,而通葡股份(600365.SH)以定 向增发的方式向通恒国际购买其持有的“云南红”系列公司。随着中外葡萄酒竞争升级,不仅越来越多的企业涉足进口葡萄酒代理,并且代理机构日益专业化,同时 也推动着本土葡萄酒品牌从生产到营销的全面变局。

  金融危机加速
海外葡萄酒产能转移
  随着 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中国的葡萄酒消费文化在过去几年中明显抬头。中国葡萄酒信息网的数据显示,中国的葡萄酒消耗量多年来保持着10%左右的 增长幅度,2008年,增速为13-15%。尽管中国目前人均0.5升的葡萄酒年消耗量仅相当于日本上世纪80年代的水平,但在过去20多年中,日本的人 均葡萄酒消耗量达到了3升; 并且,与3.6升的全球人均消耗量相比,中国葡萄酒消费市场巨大的增长空间显而易见(图1)。据国际葡萄酒及烈酒博览会(Vinexpo)下属研究机构 IWSR预测,2008-2012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活跃的葡萄酒市场,消费年增幅约为36%,有望于2012年成为全球第七大葡萄酒市场,消费量达 12亿瓶。



受益并看好中国葡萄酒市场快速发展的除了张裕、长城和王朝等一批国产葡萄酒之外,还有队伍 不断壮大的进口葡萄酒。随着中国瓶装和散装葡萄酒进口关税的下调以及2006年进口葡萄酒消费税可用进口环节已缴纳的消费税抵减政策的实施,一批洞察先机 的进口葡萄酒品牌看到了希望,开始小规模试水。伴随中国内需市场的升温以及葡萄酒税率的进一步降低,进口葡萄酒抢滩中国市场的步伐陡然加快。2007年, 中国就已经取代日本成为澳大利亚在亚洲市场最大的葡萄酒进口国。
而2008年金融危机的发生,则让更多的葡萄酒品牌意识到,面对已然饱和或趋 于饱和的成熟市场,大力开拓类似中国的新兴市场既是大势所趋也是当务之急。事实上,早在金融危机发生前,以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为代表的葡萄酒传统生产国 的消费量就进入了下降通道,而金融危机则让以南非、澳大利亚、阿根廷、智利为代表的新世界葡萄酒生产国也加入了产能过剩的行列。《全球饮料市场数据分析与 预测》报告称,到2008年,全球人均葡萄酒消费量已经连续3年下降。国际葡萄与葡萄酒组织(OIV)的统计数据更是显示,2008年全球葡萄酒消费量为 2430万千升,同比减少20万千升,而全球人均消费量则处于40年来的最低点。国际葡萄酒主要产销地的市场需求萎缩、价格下滑和供大于求直接导致了这些 国家加快了向中国转移葡萄酒产能的步伐。
据海关统计,2008年,中国全年进口葡萄酒18.16万千升,与国内葡萄酒产量比为1:4。而尽管 2009年前3季度中国进口葡萄酒同比下降4.4%,但其与国内产量比例继续保持在20%以上的水平。其中,零售包装的葡萄酒进口量明显上升,进口装入2 升及以下容器的鲜葡萄酿造的酒6327万升,增长52%(图2)。预计未来5年内,进口葡萄酒将占到中国葡萄酒市场份额的30%。



  进口葡萄酒代理商借势崛起
  在不断丰富的进口葡萄酒品牌选择的背后,则是一批进口葡萄酒代理商的 崛起。面对市场根基和经济实力短板的海外葡萄酒品牌,多采取与代理商合作的方式曲线进入国内市场,给兼具本土脉络与渠道优势的代理商以巨大的发展机会。 ASC、骏德、富隆等一批专业代理商不仅坐享了高端进口葡萄酒30-50%的利润空间,并且也抢占了市场的先机。尽管最近两年内,进口葡萄酒代理商增势迅 猛,但ASC精品酒业的首席执行官沈品同(Don St.Pierre)表示,包括ASC在内的一批初具规模的葡萄酒商掌握着中国葡萄酒进口量的半壁江山,以进口金额来计算,则超过了70%。
与张裕、王朝等国产葡萄酒在广告宣传上不惜砸下重金相比,进口葡萄酒代理商在进入市场之初,面对缺乏厂家支持、终端成本高、市场投入费用大以及消费群偏 小的现实,针对葡萄酒的高端消费者,大都采取自建终端的方式,把酒窖庄园等概念的专卖店和俱乐部会员式的个性化营销相结合,再辅以传统的商超、酒店销售渠 道,通过扩大渠道规模来提升知名度。骏德酒业的第一家专卖店于2001年在广州开业,截至2009年底已经在北京、上海、深圳、东莞、成都等地拥有近20 家直营专卖店。而富隆酒业在全国建立了集零售和饮用于一体的会所“富隆酒窖”、专卖店“富隆酒屋”、高档商超便利专柜“富隆酒坊”和精品葡萄酒+餐饮会所 “富隆酒膳”四种不同形式的连锁零售体系,通过向经销商授权和特许经营的方式扩张业务,触角伸及全国60多个地区、100多座城市。
不久前正 式成为进口葡萄酒代理商的银基最大的“法宝”亦在于运营五粮液多年来所积累的完善的销售网络,事实上,在确立所代理的品牌之前,旗下的分销商已经先行“试 酒”。按照银基的计划,现有销售网络资源的70%将会用于推广进口葡萄酒,而2010年3月底前,其还将与经销商合作开设110间形象店(其中30间已开 业),并于2011年3月底前逐步扩建到300至500家。形象店将提供不同种类的外国进口酒类产品及既有的五粮液等产品,为客人提供一站式的购物体验。
随着进口葡萄酒的市场竞争日趋升温,不仅进口葡萄酒代理商不断涌现以搭上中国高速发展的葡萄酒市场的顺风车,并且代理机构在运作方式上也开始朝着专业化 和品牌化的方向发展,最初的渠道之争开始升级至品牌营销。一些葡萄酒代理机构针对国内消费者进口葡萄酒品牌意识淡泊的特点,从打商号品牌转而主攻所代理的 葡萄酒品牌,尝试品牌化运营。龙程酒业买断“金蝴蝶” 品牌的亚洲经销权作为自有品牌,在运作时舍弃了进口葡萄酒惯用的慢热启动,不仅照搬国产葡萄酒品牌广告密集轰炸的方式,并且在重点市场上餐饮、商超、夜场 全渠道铺货,甚至采用了进口葡萄酒极少采用的买店、包场方式,将其打造成广东主流的进口葡萄酒品牌,市场出货量也位居国内市场前列。“澳洲虎”更是另辟蹊 径,用赞助赛事和冠名球队等体育营销包装和推广品牌,提高其在进口葡萄酒中的品牌辨识度。
如今,香港的进口葡萄酒代理商也有望分一杯羹,并将 使代理商之间的竞争更为激烈。继2008年香港对进口葡萄酒实施零关税后,2009年11月23日,海关总署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商务及经济发展局达成共 识,将为由香港进口至内地的葡萄酒提供估价预审的清关便利,并缩短在内地口岸所需的清关时间,以深圳口岸作为试点。一旦此措施得以落实,将为香港地区的葡 萄酒贸易商,特别是规模较小的代理商提供更多进入内地市场的机会。

  国产葡萄酒酝酿变局
  进口葡萄酒在经历了“摸着石头 过河”的初级阶段以后,不仅对中国市场的了解开始加深,并且意欲直接操作市场。不少进口葡萄酒摆脱原本高高在上的架势,开始调整产品线,出击数十元一瓶的 中低档酒市场,以更贴近中国消费者的需求。而卡斯特集团逐渐甩开张裕,继2008年在中国成立了卡斯特兄弟国际酒业(北京)有限公司后,2009年又在中 国选择了10大代理商,分销其原装进口酒,其中并无张裕的身影。
这些萌动中的变化,再加上进口葡萄酒的大举“入侵”和代理商的大量涌现,整体而 言,对提升国内消费者对葡萄酒的认知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也有利于行业规模的做大。但从另一面来看,进口葡萄酒的崛起无疑对国产葡萄酒生产商带来了巨大 的压力。尽管短期内进口葡萄酒对张裕、长城和王朝这些龙头企业的行业地位和经营影响有限,但面对进口葡萄酒的咄咄逼人之势,国产葡萄酒已从生产到营销各方 面强化自身实力,以迎接不久之后可能出现的“短兵相接”。
国产葡萄酒企业的种种动作给葡萄酒行业带来了洗牌的可能,2009年底频繁涌现的资 本运作可视为一个不小的信号。张裕出资1亿元控股天珠酒业,从张裕的角度来解读,不仅在新疆拥有了自己的葡萄基地,并且也切断了长城和威龙的一部分原酒供 应。张裕以外,王朝、长城也在山东、宁夏、新疆等产区大面积圈地自建葡萄基地,收购天珠酒业的行为无疑将使葡萄酒企业对原酒的争夺再度升温。而从另一个角 度来看,作为国内最大葡萄原酒生产加工型企业之一的天珠酒业,苦于资金的软肋以及晚入市场,欲生产自有品牌葡萄酒未果,需要找到一个强有力的支撑。日后, 进口葡萄酒产能转移的加快以及国产葡萄酒价格优势的逐渐消失将使类似天珠酒业这样的葡萄酒企业以及二、三线葡萄酒品牌面临更多被整合的机会。
在产品布局上,与进口葡萄酒开始出击中档酒市场截然相反的是,国产葡萄酒品牌在高档酒上全面发力,抢占国产高端葡萄酒的空地。张裕最早在行业内完成了 “4+1”的中高端产品布局,长城紧随其后推出了高端的“君顶酒庄”和“桑干酒庄”。2009年上半年,尽管张裕推出了6款价位在18-32元的中低档葡 萄酒,但其发展重心仍为中高端产品解百纳和酒庄酒。光大证券的研究报告指出,2007年下半年推出的爱斐堡,32万元/吨的平均出厂价比卡斯特系列高出 30%以上,虽然仍处于市场培育期,但2009年前三季度的销量增速已经超过200%,而另一个同处培育期的黄金冰酒同期增速也超过了40%。事实上,从 2006年到2008年,解百纳和酒庄酒占张裕葡萄酒收入的比重分别提高了2.4和7.8个百分点,中高端产品的增速明显高于低端产品,比重不断提高(图 3)。与之相伴的,则是中高端产品结构优化所助长的盈利能力增强。在近几年行业总体毛利率水平波动并有所下滑的大背景下,张裕的毛利率水平在 2004-2008 年上升了6.8个百分点至70%。即使是在2009 年上半年,毛利率也实现了0.1个百分点的微幅增长,而到了2009 年第三季度,则大幅上升4.6个百分点,达到70.2%(图4)。




除了增加自身葡萄酒的生产和营销实力以外,国产葡萄酒还纷纷开辟第二条“战线”,通过代理 进口品牌来增强对原装进口葡萄酒的抵御能力。张裕率先试水代理的新西兰凯利酒庄2008 年销量达200多吨,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2009年9月底,其下属的四大酒庄又与法国波尔多拉颂酒庄、法国勃艮第桑德酒庄、意大利西西里先锋酒庄结成 战略联盟,成为三者在国内的独家代理商。而王朝也在2009年3月与全球最大的法国葡萄酒和烈酒批发商之一的法国GCF酒业集团签署了《独家销售协议》, 由王朝酒业有限公司在大陆进口、销售GCF集团旗下的“香奈”系列葡萄酒。■


  声明:本刊电子版已经独家授权给
全景网
,未经全景网书面授权,禁止任何方式翻印或转载。侵权必究。转载联系电话:0755-83247179,邮件:[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267

葡萄酒东进


http://www.21cbh.com/HTML/2010-3-5/167375.html

“我们已到过新疆考察,毕竟要扩大葡萄酒庄的种植园规模,在天津没有很大空间了。”3月2日,总部位于天津的王朝酒业(828.HK)财务总监兼公司秘书杨志达告诉本报记者,随着45岁以下的消费群体益发倾向于饮用低度酒,葡萄酒在中国的潜力将逐渐释放。
同日,全球规模最大的葡萄酒与烈酒贸易展Vinexpo在香港公布了其委托国际葡萄酒及烈酒研究机构(IWSR)进行的2010年度最新市场研究报告。以销售额计算,全球在2008年消耗了价值1518亿美元的葡萄酒,两倍于波音当年的年度销售额,而且在2013年将增加至1655亿美元。
“在未来四年,全球十大葡萄酒生产国中,中国将名列第十,这是亚洲国家首次跻身全球前十。”Vinexpo创始人及亚太区行政总裁Robert Beynat透露,以饮用量计,中国(包括香港)已在2009年成为全球第八大葡萄酒消费国。
“在中国,超过80%被饮用的葡萄酒是5美元以下。”Beynat为产量与价值倒挂的现象提供了注脚。“这并非源自质量,更大程度上是口味的不兼容:中国本土生产的一些葡萄酒太甜,并不适合西方人的口味。”Vinexpo海外主席Dominique Dubreuil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补充说。
但杨志达承认,包括香港等境外消费者,在中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影响下,对中国产葡萄酒态度谨慎,“中国葡萄酒商当然希望打开海外市场,但这需要慢慢提高消费者认知”。作为未来增长战略的一部分,王朝酒业正试水海外市场。
自IWSR的预测判断,在消费端,中国的地位更为夺目。“中国将与美国一道,贡献未来四年全球葡萄酒消耗量超过一半的增长幅度。”Beynat说。
在这一前提下,中国会否免除奢侈品税,是葡萄酒进口贸易商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即使海南省对进口酒实施免税,我也认为不会有很大冲击,我们反而更关注由此带来的进口酒代理商机。”杨志达说。Dubreuil也表示,免税放开一旦实施,总体上利好整个行业。
作为借鉴,香港在2008年取消葡萄酒关税后,其进口酒贸易经历了飞跃式发展。IWSR指出,2009-2013年,香港消耗的葡萄酒与汽酒增长率将分别达72.4%与14.5%,“两倍于中国的增长,50倍于全球的平均增长”,Beynat指出。
Dubreuil预计,四年后香港将取代韩国,仅次于中日,位居亚洲第三大葡萄酒消费市场。苏格兰皇家银行分析师Wendy Liu对此表示,中国商务部一位负责人此前向该行表示,中国是否会取消包括酒类的奢侈品税还不清晰,但调查显示,即使该税项被移除,全球奢侈品牌也未必将成本节省反馈到中国市场的价格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460

葡萄酒企打响西部圈地战


http://www.21cbh.com/HTML/2010-5-12/2NMDAwMDE3Njc2NQ.html


在房地产企业大举囤地受到国家宏观调控之时,中国的葡萄酒生产企业却忙着圈地。所不同的是,它们瞄准的不是一二线城市,而是远在西部的酿酒葡萄产 区。

自去年1亿元收购了新疆天珠酒业后,近日,张裕股份总经理周洪江宣布,今年,公司将计划以5倍的资金,用于新疆石河子市的土地购置和陕 西咸阳的酒庄项目等。到年底,张裕股份的葡萄基地将达到25万亩,占国家规划的酿酒葡萄种植面积的1/4,全国第一。

截至去年7月底,张裕 已在全国拥有葡萄基地20.15万亩,分布在烟台、陕西、宁夏、新疆、辽宁及北京。烟台和陕西泾阳产区分别有8万亩和1.5万亩葡萄基地;宁夏的贺兰山东 麓年种植5万亩葡萄,分布在黄羊滩农场和宁夏青铜峡;位于新疆石河子的天珠酒业有5万亩葡萄基地;地处辽宁桓仁县的黄金冰谷冰酒酒庄占地5000亩,北京 密云则是张裕爱斐堡北京国际酒庄所在地,坐拥1500亩葡萄。

“公司计划在宁夏和新疆共新增5万亩葡萄基地。”去年9月的烟台国际葡萄酒节 上,张裕股份总工程师李记明就对本报记者说。今年4月16日,张裕股份董事会决议公告称,在新疆石河子市计划投资7500万元,购买60公顷土地种植 800亩酿酒葡萄示范园,发酵高档原酒5000吨。

按照张裕的说法,其在烟台可开垦的葡萄园越来越少,不得不把原料基地建设方向转向西部优 质产区。“今年的布局重点是西北。”周洪江说。

除了张裕,王朝、长城也在宁夏、新疆等产区大面积圈地自建葡萄基地。

早在 2006年,王朝就投资1亿元和原酒生产企业宁夏御马葡萄酒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王朝御马酒庄。双方合作的基础在于王朝的品牌优势和御马在贺兰山东麓2万 亩的葡萄基地的资源优势。

而同在石河子市,新天酒业也和张裕贴身肉搏,将西域葡萄酒业纳入囊中。

事实上,新疆最早的葡萄基地 抢夺战始于2005年。当时中国最大的葡萄原酒生产企业新天酒业和新奥酒厂打得不可开交。新奥以先期支付30%的原料款大举从农户手里收购葡萄,后又在新 疆昌吉建葡萄酒生产基地。昌吉位于天山北麓,是葡萄种植的黄金地带之一。“然而,由于收购价格高于新天,又缺乏规模优势,所以在2006年就谈不上抢购原 料了,葡萄也不是那么紧俏。”有研究员表示。

原料采购战为何烽烟再起?

俗话说,“七分原料,三分工艺”。葡萄酒原酒和基地, 同奶源一样稀缺。“国内葡萄酒企业的唯一出路是自建葡萄种植的原料基地。”李记明表示,从国外进口的原酒一般是中低档次的葡萄酒,所以要立足国内优质产 区,生产出自己的优质葡萄原料。而好葡萄是:好品种+优质产区+科学的栽培技术,三者缺一不可。目前国内有十大优质葡萄产区,完全能产出与世界著名产区相 媲美的葡萄酒。

据海关统计,去年1-9月,2L以上进口葡萄酒进口量为57692万吨,比上年同期下降55%。据了解,2升以上进口葡萄酒 大部分被葡萄酒企业用来调配国产葡萄酒汁。有分析人士认为,这组反常的数据,可能是国产葡萄酒加强对本土原料的采购,减少对进口的依赖所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526

葡萄酒打假为何偷偷摸摸?

http://www.yicai.com/news/2010/12/638157.html

葡萄酒市场到底有多混乱?也许张裕A(000869.SZ)的品酒师们能给你答案。

张裕一年举行350场左右的品酒会,相当于平均每天一场,这家葡萄酒龙头企业的品酒师们就这样一年大半时间在全国各地穿梭,只为教育消费者如何分辨什么才是真正好的葡萄酒。

近日,央视《焦点访谈》曝光河北省昌黎县葡萄酒制假售假事件后,国家质检总局高度重视,立即派出督查组赶赴河北,督导地方进行查处。

不过,对于企业来说,耗费很多精力去打假却不一定能收到预期的良好效果,反而容易将自己的市场拱手让人。

打假难

因此,有葡萄酒企业不愿大肆声张自己的打假行动。

国内一家知名葡萄酒生产企业曾在某地发现一处大型葡萄酒造假工厂,经过多方努力,“李鬼”工厂虽然被取缔,真“李逵”的日子也不好过。由于“李鬼” 工厂背景复杂,假冒的品牌葡萄酒在当地有较大市场份额,“李鬼”工厂被取缔的消息公布后,消费者猛然发现自己消费的是假的品牌葡萄酒,加上缺乏辨别真假的 能力,因此直接选择放弃消费该品牌的葡萄酒,导致该品牌丧失当地市场。这家企业的有关负责人感叹道:“假的打死了,真的也活不了。”

对于打假只能偷偷进行的无奈做法,世界葡萄酒知名品牌“拉菲”相关人士表示理解。国内葡萄酒市场成长时间相对较短,消费者辨识葡萄酒品质能力有限,一旦传出某品牌假货很多,消费者出于恐慌,就算是货真价实的葡萄酒,也会退避三舍。

此前市场盛传,法国“拉菲”每年的产量只有20万瓶左右,但是中国市场每年消费的“拉菲”数量就有20多万瓶,表明市场上销售的“拉菲”不少是假 货,这样的传言对真正的“拉菲”品牌是一种较大的伤害,“拉菲”品牌相关人士昨日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拉菲’古堡酒每年的产量是2万多箱,20多 万瓶,每年会有10%~20%的产量增减,另外‘拉菲’的流动性也比较强,会有一部分境外的产品也流入中国,因此中国消费的‘拉菲’数量多并不能表明假货 多。”

虽然力证自己的“清白”,一瓶只要几十元的假冒“拉菲”对售价甚至超万元的真品“拉菲”构成的挑战越来越大,“拉菲”不再沉默,据湖南当地媒体报 道,“拉菲”已经在长沙提起诉讼,状告深圳市金鸿德贸易有限公司、湖南生物医药集团健康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侵犯商标专用权,索赔50万元,并以网络直播的形 式大张旗鼓为自己维权。

高利润,低门槛

业内人士表示,假冒伪劣葡萄酒在市场大行其道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葡萄酒利润率高,另一个是造假成本低。

今年上半年,王朝酒业红葡萄酒和白葡萄酒产品的毛利率分别为51%和42%;张裕A今年上半年葡萄酒产品毛利率则达到73.98%。高企的利润率吸 引假冒伪劣工厂遍地开花。王朝酒业销售总经理贺汝军介绍,在国内葡萄的主产区如河北省昌黎和怀来、山东烟台等地,分布着大量生产葡萄酒的小工厂,其中一些 为生产假冒伪劣葡萄酒大开方便之门。

贺汝军说,一瓶750毫升的假冒伪劣葡萄酒主要成本是作为包装物的盒子,总成本只要10元左右;王朝酒业的木桶陈酿葡萄酒,一般1000吨的原酒里 面只有5吨左右才能放进橡木桶贮藏,一年半之后再由新桶换进旧桶贮藏,提升风味和口感,粗略计算,仅生产成本一项,一瓶750毫升的木桶葡萄酒就要 40~80元,加上税费、市场推广等费用,成本更高,假冒伪劣葡萄酒不需要支付这些成本,真、假葡萄酒的成本相差悬殊。

业内人士表示,现在造假技术已经突飞猛进,葡萄酒封装需要打软木塞,这一工艺曾经难倒了一些造假工厂,但现在已不成为问题;另外,一条1小时可以灌 装60瓶、意大利进口的葡萄酒生产线只要60万~70万元;一些工厂从智利等国家和地区进口一些便宜的葡萄汁兑水后出售,一般消费者很难从颜色、口感等方 面分辨出真假;有些假冒葡萄酒,酒质十分接近正宗品牌产品,自己就可以打品牌,但是用别人的品牌溢价更高,连专业人士都不一定分得清。

张裕A有关人士说,应对假冒伪劣产品,张裕一方面通过品酒师在全国大量举办品酒会来普及葡萄酒知识,教育、引导消费者识别葡萄酒品质,另一方面,张 裕在解百纳等中高端葡萄酒产品上引入了射频识别技术(RFID技术),通过这一技术,消费者可以查询一瓶葡萄酒的原料出产地、葡萄采摘时间以及灌装生产 线、储存仓库、经销商等全物流信息,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和“窜货”现象。

业内人士还建议,要解决国内葡萄酒的假冒伪劣问题,可以引入法国葡萄酒的分级制度。法国将葡萄酒分为4级,即法定产区葡萄酒(级别简称AOC)、优 良地区餐酒、地区餐酒、日常餐酒。法定产区葡萄酒是葡萄酒最高级,只能用原产地种植的葡萄酿制,不能和其他产地的葡萄汁勾兑,得到专家认证后,才可以成为 法定产区葡萄酒,售价上也理所当然高于其他三个级别的产品,这种分级制度使市场上的葡萄酒高低层次清晰,方便管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36

春节前葡萄酒市场“水分”调查:百元成本包装出数倍高价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10127/2199927.s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831

品味人生》半路出家的品酒家 撼動全球葡萄酒產業 羅伯.派克 讓美國品味主宰葡萄酒市場

2011-7-18  TWM




從2011年2月開始,葡萄酒教父羅伯.派克把評鑑加州葡萄酒的重責交給接班人Antonio Galloni,曾經撼動全球數十億美元葡萄酒產業的他,真的要慢慢退出這個他一手創造的王國嗎?

以後是否會有第二位羅伯.派克?且讓我們來看看他崛起的故事!

撰 文.孫維敏、楊卓翰、張 治  攝影.吳東岳、陳俊銘、林煒凱圖片提供:大同亞瑟頓、酒堡、張 治點進許多的葡萄酒網站,你都可以發現在酒款品項下方有著 WA、RP或是PP這類的英文標記,比如RP:九十五分至九十七分,下方可能再加上一些描述酒款特色的評語,比方「單寧細膩」、「酒體醇厚之類」的描述。

到底這個PP、RP或是WA的意義為何?

派克影響力無人能敵

這 些代號都是代表出版︽葡萄酒代言人︾(The Wine Advocate)美國酒評家羅伯.派克(Robert Parker)的酒評分數(Parker’s Point),派克有「葡萄酒教父」、「葡萄酒帝王」稱號,他的酒評分數可以決定紅酒的價格,而他的刊物在葡萄酒界的影響力,自然不在話下。

不過,同時也有許多網站標榜著「派克評分下的遺珠之憾」,強調未經派克評分卻是優質好酒。不過不管你是贊同或是否定派克,幾乎沒有人可以略過派克在葡萄酒界的影響力。

難怪一篇《紐約客》(New Yorker)的諷刺漫畫中,派克穿著耶穌的袍子坐在山頂上,驕傲地拿著紅酒杯;山底下,酒莊老闆、酒商、投資人紛紛想爬到他身邊。對白寫著:「神啊!請告訴我這瓶酒幾分?」究竟一名半路出家的品酒家,如何撼動全球數十億美元的葡萄酒產業?

在二十歲之前,派克沒喝過什麼紅酒。直到上了馬里蘭州的大學後,他到巴黎找正在讀法文系的女友,才第一次品嘗到真正的紅酒,他第一口就迷上了。在那趟旅遊中,他和女友挑選最便宜的餐廳,把省下來的錢全部拿來喝酒。

回國之後,派克對紅酒的熱情不減,決定開始培養知識。他也和大學同學一起組成品酒會,從一瓶一美元的葡萄酒開始試起,並開始記下自己的品酒筆記。

他 在畢業後進入巴爾的摩農業銀行(Farm Credit Bank of Baltimore)工作,不過,當派克在銀行做著無聊的工作時,全球的紅酒市場正經歷劇變。一九七六年,發生有名的巴黎品酒會判決。美國加州的酒商找了 法國的知名品酒師,對加州及法國的紅酒舉行盲飲測試(Blind Tasting)。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結果美國紅酒大勝,引起了全球葡萄酒市場的大洗牌。︽時代雜誌︾(TIME)封面寫著「不可思議!加州擊敗法國!」 一二五年來,全球頂級五大酒莊的名單幾乎維持不動,而這個神話卻被美國加州的小酒莊打破。突然間,美國便宜的紅酒變得有吸引力。無名酒廠如雨後春筍般不斷 冒出,美國對酒的需求也瘋狂成長。

小酒莊封王開創新局面

派克看到了這個機會,決定放手一搏。七八年,在家人的財務協助下,派克的《葡萄酒代言人》雙月刊創刊號問世,強調所有酒都是自己付款,獨立挑戰權威意圖一覽無遺。

不 同於市面上文辭優雅的紅酒刊物,派克的雙月刊用字極簡,反映了他直截了當的美國人個性。例如,在一篇文章中,他形容一瓶酒「已經發臭,喝下去會危害健 康」,有力的敘述優劣立判。最關鍵的,派克用了一百分制來評鑑葡萄酒。這個計分系統,把酒的所有層次和特性,化為一個單一分數:比如六十五分到七十四分為 普通、八十分到八十九分為非常好,九十六分到一百分為非凡。

這套指標性的分數系統正是消費者最需要的。一般人只要有一個客觀的評鑑告訴他們,這瓶酒是好是壞?該不該買?而派克的分數正中下懷。雖然有人認為用一個分數來代表一瓶酒會扼殺了它豐富的特性,但是派克獨行俠般的正義形象、容易理解的分數系統,還是抓住了廣大消費者的心。

無視歷史光環只重口感

葡萄酒專家楊子葆和林裕森觀察此一現象,認為美國是葡萄酒的新興市場,這是很龐大的商機,消費者在短時間內想要買到理想的酒款,當然需要指標性的意見,派克的崛起是天時、地利、人和的綜合結果。

派 克用淺白方式、通俗易懂的話語來詮釋和評價葡萄酒,是他成功之處。與英國酒評家Hugh Johnson比起來,Johnson偏重在葡萄酒酒廠的悠遠歷史,但是派克只著重在葡萄酒的口感本身,他拿掉歷史光環,直接品嘗酒的口感,不重視是否有 名牌酒廠加持。林裕森強調,或許這就像是美式與英式的風格和偏好,英國強調精英口味和歷史光環,而美國則重視自我感受。

很快地刊物收入就和成本打平,派克開始每年到法國「直擊」酒莊,妻子則充當翻譯。

改變派克品酒生涯的大轉折,就從八二年的一趟法國波爾多之旅開始。當時市場上紛紛看壞八二年波爾多紅酒,而派克是唯一的正面評價,零售商抓緊這個機會,把派克的分數拿來大做宣傳;波爾多酒莊也大發其利,推出的預售酒一批比一批高價。

一夕之間,派克從沒沒無聞的獨立評酒師,被零售商化身成為主流的酒品先知。從此之後,派克的分數成了眾人追逐的焦點。

《葡萄酒代言人》的訂戶從一開始的二百人,在八六年暴增到一萬八千人,年收入達一百萬美元。生活無虞的派克決定從銀行退休,專心品酒。

他的「退休生活」每天要品嘗二十五款以上的紅酒,一周工作時間超過九十小時,一年要喝掉一萬瓶紅酒。為了保持味覺,他一天要喝五公升的水。派克還為自己的鼻子保險,金額高達一百萬美元,這更為派克增添了他味覺的權威。

「派克化」的紅酒市場

九○年代,蘇富比葡萄酒拍賣目錄開始使用派克評分,他的名聲如日中天,但爭議也隨之而來。派克公開承認,自己喜愛口感濃郁、果香味濃、酒體飽滿、橡木味強烈的紅酒,而這個獨立性並不隨著成名而有所動搖。

許多被評低分的酒莊,認為他的評分太過武斷,怨言越來越多,開始拒絕讓派克品酒。更有甚者,法國知名酒莊白馬堡的主人,還假裝邀他來酒莊品酒,卻關上大門,一邊放出狗來咬他,一邊對著他大罵。

一名宣稱自己已經「破解了葡萄酒公式」的釀酒師,針對派克的高分紅酒做出他的化學解析,並且研發出一套公式,成了「派克化」(Parkerization)最好的例證。

他指出,只要照著做,就能釀出最高分的酒。而號稱「紅酒整形師」的釀酒顧問,同時也是派克好友的米歇爾.羅蘭(Michel Rolland),收取高昂的顧問費,指導全球超過一百家酒莊如何釀出「好酒」。

就像紀錄片「葡萄酒的世界」(Mondovino)中所言,經過羅蘭「指點」的酒莊,派克分數就能奇蹟似地大幅躍升。

其中,羅蘭喜歡使用的技術,包含延遲採收時間、發酵前葡萄籽長時間低溫浸皮、攪桶、微氣泡注入等新技術,就算是天氣欠佳的年分,也可以利用技巧彌補,釀出香豔濃郁的酒。

退居幕後 接班人現身

因此英文中有句話說,「That’s Parker’s wine.」就是形容一品嘗就知道是派克會給高分的酒,因為這些「派克化」的紅酒利潤豐厚,使得全世界的酒,不論來自何地,嘗起來全都一樣。

同時,因為派克喜歡丹寧強、果香濃郁和酒體飽滿的酒,這些是波爾多葡萄酒的特色,但是大同亞瑟頓董事長林淑明認為,像是勃艮地(Bourgogne)細緻優雅的風格卻被忽略低估,是十分不公平的事情。

但也有人支持派克,林裕森認為,雖然派克讓葡萄酒味覺越來越單一化,卻是在葡萄酒產業全球化與商業競爭下,不得不然的趨勢。

派 克在二○○三年起,把義大利區的品酒工作交給接班人湯瑪斯(Danial Thomases)負責,讓他來打分數,引起市場譁然。一一年二月,派克更把加州地區的評鑑重責交給另一位接班人加洛尼(Antonio Galloni),退出品評加州紅酒。葡萄酒教父漸漸退出品酒界的意圖,已經相當明顯。今天,《葡萄酒代言人》的訂戶超過五萬人,但大家已經開始討論, 「沒有派克的葡萄酒產業會怎麼樣?」雖然有某些歐美酒評家或是葡萄酒評酒網站,比如Jancis Robinson、Steven Tamzer或是http://www.burghound.com,也開始產生一定的影響力,但這些酒評家通常都只針對單一地區,不像派克是全面性的品 評各地區的葡萄酒,未來還有可能有第二位派克嗎?

雖然沒有人能預測,沒有派克的葡萄酒世界會是怎樣?不過直到今日,每瓶紅酒廣告旁仍然掛著派克分數;那分數,仍是紅酒愛好者選購時不可或缺的指標。可以肯定的是,三分之一世紀以來,他所塑造的帝國不會那麼快結束。你可以不相信羅伯.派克,但不能不相信派克分數。

派克大事年表

1976

發生有名的巴黎判決,美國加州酒商找了法國品酒師,對加州及法國的紅酒舉行盲飲測試,美國酒大勝。

1978

派克的《葡萄酒代言人》創刊號問世。

1982

市場上紛紛看壞1982年波爾多紅酒,派克成為唯一正面評價。事後證明派克的看法被市場接受。

1994

一家法國勃艮地的酒莊,因不滿派克在他的書中對其產品的評論,對派克提出誹謗告訴。

1999

法國總統席哈克頒贈榮譽勳章給派克。

2011

派克把加州地區葡萄酒的評鑑重責交給加洛尼(Antonio Galloni)。

葡萄酒專家也不能忽略的「派克分數」

前駐法代表

楊子葆

   派克的品酒著重在酒款本身,不過卻忽略了和料理的搭配性,尤其對於法國人來說,釀酒是為了生活,酒款與料理搭配也很重要。但是不可諱言,派克給高分的酒 款味道過於濃郁,有時候要找到適合搭配的料理並不簡單。並且在這個葡萄酒世界中,口感醇厚是美,但是單薄細緻也是一種美!同時派克的分數也代表了美國主義 的風潮,你不可能忽略他。

大同亞瑟頓董事長

林淑明

  林淑明每年都要赴法國試 酒,一天可以試到100款酒。雖然每試一瓶酒,她都在品味後立刻吐掉,酒精停留在口腔中的時間不會超過10秒,然後迅速記下自己的心得。但每天行程結束 後,她的嘴脣破裂,感覺疲累不堪。「品酒真的不是輕鬆的事情!」  派克的試飲分為三種,第一種是每年初春的「桶邊試飲」,各酒廠會將去年秋末採收的葡萄 釀製在橡木桶內初成雛形的酒,取出讓人試飲,派克會給範圍性的分數,比如,98到100或是90到91;第二種則是「樣本試飲」,經兩年橡木桶醇化之後, 酒商將裝瓶之後的酒款樣本寄到紐約給他,這時給的評分會較精準,有時葡萄酒的品質會出現變化,派克就會更正自己的分數;第三種是「老酒品評」,許多美國紅 酒大收藏家會邀請派克參加品酒,他會做成單一型錄分享給大家。派克《Bordeaux : a comprehensive guide to the wines produced from 1961~1997》一書,就是他這麼多年來品嘗後感想的結晶。

延伸閱讀:與派克沾邊 就成發燒物  愛酒人士將派克分數視為聖典般對待,他獲得全球業界的矚目並挽救無數酒廠於倒閉危機之中,一直頗受爭議的他,其實是喝著碳酸飲料長大的美國人,到底是什麼樣的環境與背景才能造成他的崛起?

   本書作者Elin McCoy是資深的葡萄酒作家,她在1981年便認識派克,親眼目睹他的成名過程,可說是葡萄酒界的insider(局內人)。她在本書中詳細描述派克的 人格特質,並揭露了葡萄酒世界的祕密,告訴讀者如何釀造優質醇酒和葡萄酒評鑑、銷售及販售的種種內幕,極具話題性。

  而許多葡萄酒世界的關鍵事件,比如1976年巴黎品酒會的全部過程,也都在本書中透過作者的妙筆生花娓娓道來。

  雖然派克一直爭議不斷,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他其實已經造就現代葡萄酒產業的新面貌。當葡萄酒已經成為生活風尚的一部分,一旦你只關注於嘴巴感受的品質,唯一可以信賴的就是自己的味蕾。

《葡萄酒教父羅伯.派克》

:全球品味的制定者

作者:艾倫‧麥考伊(Elin McCoy)

譯者:程芸

出版:財信出版(2011年6月再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33

不產葡萄的香港如何靠葡萄酒搶攻中國? 「香港製造」的紅酒交易奇蹟

2012-03-19  TWM



名酒拍賣行短短幾年時間在香港大發利市,更讓香港成為全球前三大紅酒交易中心。在香港這個寸土寸金之地,過去以亞洲的金融重鎮、自由貿易港區聞名,如今為 了積極求生存,由政府集合民間企業,投入紅酒市場成果卓著。

撰文‧莊 芳

今年一月,美國歷史悠久、號稱全球最大名酒拍賣行的Acker Merrall & Condit,在香港舉辦拍賣會。現場就像珍稀名酒博覽會,短短二天時間,就創下近六七○○萬港幣的成交金額,成交率超過九成。

這還不是最高的拍賣紀錄,該公司去年十一月,同樣在香港舉辦了一場名酒拍賣,就以一億一千多萬港幣的成交額,打敗歐美成為二○一一年整年世界拍賣紀錄中, 單場交易金額最高的紅酒拍賣會;去年Acker Merrall & Condit在全球總成交業績達八億六千萬港幣,其中又以亞洲地區金額最高,占總交易金額達六成以上。

關稅從四○%變成零

香港政府是最大幕後推手

這家原以美洲地區為主要銷售據點的拍賣行,卻於短短幾年時間在香港大發利市,更讓香港成為全球前三大紅酒交易中心,其中,香港政府可說是幕後推手。○八年 二月,香港政府宣布全面免收葡萄酒稅,同年五月,Acker Merrall & Condit就進軍香港市場,並在此地舉辦名酒拍賣,業績屢創新高,每年舉辦拍賣的場次也持續增加。

這些結果大概也都在香港政府的預期之中,葡萄酒市場正是他們目前重點開發目標。香港貿易發展局每年主辦的三十六個,包含禮品、珠寶等五花八門的大型展覽, 卻以美酒展成長速度最快。

○八年第一次舉辦紅酒展覽會時,只有二四○家廠商參展,接著在隔年以倍數增長,高達五四○家來港參展。直到去年,已有九四○家,吸引近二萬名買家。「短短 四年,成長四倍,目前已成為亞洲規模最大紅酒展覽,還增加相關就業機會。」香港貿易發展局副總裁周啟良說。

他表示,香港之所以積極成為亞洲主要紅酒交易中心,大舉提出稅負優惠,免除原本四○%左右的進口關稅,甚至親自參與行銷,推展紅酒市場,其實和中國崛起有 很大關係。

「簡單地說,中國的消費力驚人眾所周知,購買奢侈品如名錶、名車、豪宅早已大有人在,我們一直思考還剩下什麼可以開發?後來選定葡萄酒市場。」周啟良表 示,自從政府採行葡萄酒免關稅措施之後,果然讓進口與交易金額大增。去年香港的葡萄酒進口額就達九十八億港幣,比起○八年的二十九億港幣,成長翻倍。

再加上從其他國家進口紅酒到中國,必須負擔高達四八%的關稅。但因CEPA(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政策,透過香港進口再轉往中國,則 可享有免稅優惠,大幅降低酒商的成本,「自然吸引大量貿易商加入香港市場。」除了舉辦美酒展、葡萄酒產業高峰論壇,本來寸土寸金、從無田地種植葡萄的香 港,竟也開始成為釀造葡萄酒的產地。

位在香港南方的鴨脷洲工業區,原是許多製造業落腳的地方,隨著許多工廠遷離,區內林立的工業大廈卻有了其他「製造」用途。就在一幢看起來沒什麼特別的工業 大廈三樓,少了一般工廠給人的嘈雜與髒亂印象,反而不時傳出陣陣葡萄酒香,這裡正是香港首家生產紅酒的釀酒工廠——八號酒莊(The 8th estate winery)。

吸引東南亞、中國買家

打造紅酒交易中心

酒莊負責人是來自加拿大的杜莎(Lysanne Tusar),早在○七年底香港尚未免紅酒關稅時,她就決定到紅酒進口持續增長的香港發展事業。「主要原因,就是看好亞洲市場的成長性。」她說,在歐洲、 美加地區生產紅酒並不稀奇,但在長途運送過程中,往往因保存問題而使得好酒變質。既然鎖定正在崛起的亞洲市場,「不如就在此釀酒吧!」由於香港沒有種植葡 萄,所以她挑選美國華盛頓、義大利的葡萄園,將新鮮收成的葡萄急速冷凍再運至香港,接著進入釀造過程,製造出一瓶瓶Made in Hong Kong的紅酒。○九年底,第一批香港製紅酒正式誕生,每年約可生產四萬至六萬瓶紅酒。

在占地二千多坪的廠房內,吸引美國CNN電視、︽華爾街日報︾來訪,各界都對於不產葡萄、卻產出上等紅酒的香港很有興趣。過去曾在飲料相關行業從事市場推 廣工作,杜莎不時會在工廠舉辦品酒會,並且進行釀酒過程的導覽,讓人一窺由新鮮葡萄變身為瓶中物的真貌。

「有時我們也為客戶量身打造、調製釀造不同風味的紅酒。」她說,現在客戶仍以香港本地為主,但來自東南亞、中國的買家有越來越多的趨勢。杜莎表示,因為香 港為自由貿易港,解決了許多物流方面的問題。

一直以來,就以亞洲金融重鎮與自由貿易港區聞名世界,如今又積極成為紅酒交易中心,再度藉此打開國際名聲,可見得政府結合民間的龐大力量實在不容小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068

進口紅酒搶灘兇猛 國產葡萄酒行業承壓

http://www.21cbh.com/HTML/2012-5-18/0MNDE4XzQzNTY0MQ.html

進口葡萄酒強勁增長的勢頭給國內葡萄酒行業帶來的壓力漸大。

據記者瞭解,有媒體報導稱,中國海關和中國釀酒工業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葡萄酒進口總量為36.16萬千升,同比增長27.6%;進口金額13.93億美元,同比增長80.9%。

統 計數據顯示,2012年一季度,我國葡萄酒行業累計產量27.91萬千升,同比僅增長6.82%,增速比去年同期下降19個百分點。這也是2008年金融 危機後的首度個位數增長。酒類收藏專家肖竹青指出,正是由於經濟不景氣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消費的積極性,導致需求不足。同時,目前進口葡萄酒在中國市場已 佔到30%左右的份額,而在5年前,國產葡萄酒還佔據著國內超過90%的市場份額。以國產葡萄酒龍頭張裕A(000869,SZ)為例,其2012年一季 報顯示,營業收入為19.12億元,同比下滑8.5%。

對此,有市場人士認為,2012年進口葡萄酒預計增長約30%。與進口葡萄酒增長相伴的是進口葡萄酒貿易商的急速增加,幾年前中國葡萄酒進口商才800家,2011年已接近4000家。

中銀國際食品與飲料行業分析師劉都認為,在這些進口商中,小規模低質量的逐利行為難成大氣候,一些注重渠道運營和品牌建設的進口酒會對本地品牌形成較大威脅。

葡 萄酒行業觀察家、中國紅酒網創始人董樹國表示,這幾年國產品牌的銷售都出現了下滑,「造成這種銷售增長回落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國外葡萄酒湧進帶來的衝 擊;二是國外葡萄酒文化的浸滲;三是國產葡萄酒自身原因。」董樹國擔心,在進口酒的衝擊下,國產葡萄酒如果找不準自己的定位,恐怕連原有的市場都保不住。 董樹國強調,國際知名葡萄酒品牌贏得市場的關鍵是因為其文化,文化是無形的,也是無孔不入的,這需要長期沉澱和積累。

儘管國內葡萄酒整體受到衝擊,但是各個價位受影響不同。記者瞭解到,目前售價在100元以下和1000元以上的國產紅酒價格段,受到的衝擊較大,售價在300~1000元的產品競爭並不激烈,因為這一價格段需要長期的品牌積累和渠道的深度分銷。

對「內外」葡萄酒之戰,還是有人持相對樂觀的態度。葡萄酒資訊平台紅酒客網CEO楊波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究竟目前進口酒有多大的衝擊作用,也沒有具體的數據可以量化估算出來,因為這裡面涉及到經銷商手裡的庫存問題。」

國泰君安的研究報告也指出,我國葡萄酒行業的普及度仍較低,行業依舊處於成長期,未來進口酒、國酒將可共同成長。

·相關新聞

拉菲降價搶奪國內市場

就 在進口紅酒大肆搶灘中國市場的同時,《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國際市場上法國波爾多最為頂尖的紅酒莊園「拉菲」公佈的2011年一線酒商報價每瓶420 歐元,同比下降30%。梅多克中級莊ChateauAngludet發佈的2011年期酒價格也顯示,198英鎊一箱的價格較2010年份降低了20%。 波爾多酒莊等出產的葡萄酒價格也有所下調。另據倫敦國際葡萄酒交易所數據,從2011年6月至今,反映波爾多一級莊園現貨價格的高級葡萄酒50指數已下跌 逾25%。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瞭解,上海紅酒行情系統顯示,截至5月8日,2008年份拉菲的外高橋保稅價已從15500元/瓶高位跌至7230元/瓶,2004年份的瑪歌則從4900元/瓶落至2850元/瓶。

對此,上海紅酒交易中心市場總監王佳琪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此次拉菲放低身價,「一方面是因為大家都期望期酒價格能夠降下來,回到一個比較合理的區間;另外一方面,2009年和2010年期酒價格太高,導致投資者都沒有賺到錢,所以今年莊園會讓渡一些利益。」

記 者瞭解到,2011年下半年以來,拉菲已經經歷了一波市場行情的調價和下降,目前現貨市場來看,國際市場最便宜的拉菲價格在5500元~6000元/瓶。 拉菲期酒以低於4000元/瓶的價格發售,對此,王佳琪認為,「拉菲2011年期酒認購相當踴躍,因為價格比較低,有增值空間。2年後漲到6000元/瓶 的壓力不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605

光明看上葡萄酒

http://www.cbnweek.com/yuedu/ydpage/?raid=1827

  你可能很難想像各地還有「糖酒集團」這樣的機構存在,如果不是這次併購,你可能還想像不出來,它是光明的子公司。


  光明食品集團是個龐大的公司。你以為它只是個賣牛奶的就大錯特錯了。


  法國當地時間6月27日,上海市糖業煙酒集團有限公司收購了DIVA波爾多葡萄酒公司70%的股份。上海糖酒集團為光明食品集團旗下子公司。該筆收購的價格並未公開。


  DIVA是一家法國私營企業,也是波爾多地區最大的葡萄酒經銷商之一。


  波爾多是全世界最為著名的葡萄酒產地,約有300家葡萄酒商,去年銷售額達3300萬歐元。


  這實際上是光明集團第二次購進與酒有關的公司了。2011年,上海糖酒集團旗下的金楓酒業通過收購全興大曲進入了白酒領域。


  購入葡萄酒業之前,光明的觸角已經伸向新西蘭新萊特乳業51%股權,澳洲品牌企業瑪納森食品公司75%股權、以及Weetabix60%的股權—Weetabix除了生產營養早晨外,還曾在迪拜銷售過世界上「最昂貴」的蛋糕。


  這次的波爾多酒商收購不僅讓上海糖業煙酒有限公司進入一個新的領域,還與其他收購者有了旗幟鮮明的一張臉。


  此前,中國公司,尤其是那些隱姓埋名的商人,往往更愛選擇購買波爾多地區的酒莊。這是中國企業第一次收購一家經銷商。


  中國葡萄酒消費市場的快速增長,是達成這項收購的重要因素。


  海關總署發佈的數據顯示中國葡萄酒進口量正在持續快速增加:2011年,葡萄酒進口量為36.16萬千升,比2010年同比增長27.6%—這與國際葡萄酒市場平均增速僅為1%至2%對比明顯。DIVA銷量的50%都來自中國。


  「收購DIVA後,將結合上海糖酒集團下屬第一食品、捷強集團等企業的渠道優勢,首先在上海市場打開局面。」光明食品新聞發言人潘建軍對《第一財經週刊》說。


  糖酒公司有自己的渠道特色。第一食品是集團的第二專業零售渠道—即區別於光明旗下的農工商、好德便利店等賣場、超市渠道,主要為消費者提供個性化的高 端產品;捷強集團,則主營食品分銷代理和煙酒專業連鎖,在上海地區有廣泛的專業銷售網絡。除了渠道優勢外,上海糖酒集團還將與DIVA共建葡萄酒培訓學 院。


  一直關注葡萄酒市場的觀察人士孫文東對《第一財經週刊》評價說,「是否能做好葡萄酒,還取決於光明是否真正將它作為發展重?點。」


  不過食品行業在中國一直是風險較高的行業,任何風吹草動都能讓多年積攢的品牌信任頃刻間全失。光明食品集團旗下的光明乳業最近遇到了點麻煩—它們正在召回混入鹼水的產品。


  多元化戰略固然很好,但控制龐大的集團還需要一點技巧。這些貌似互不相關的產品背後會共享一套聲譽系統。

 

  光明海外併購曾四次折戟


  2010年7月


  光明食品集團收購澳大利亞最大的糖業公司西斯爾,收購最後時刻被新加坡豐益國際「奪愛」;


  2010年9月


  光明食品集團與聯合餅乾進入排他性談判,收購價格約為31.6億美元,但在2個月後主動退出併購;


  2011年1月


  光明食品集團宣佈退出收購美國最大的保健營養品製造商和零售商GNC的談判;


  2011年3月


  光明食品集團在競購全球第二大酸奶製造商法國優諾公司的股權中失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827

葡萄酒商業環境及模式的逐步成型將大幅降低國內葡萄酒廠商的資本市場估值 lslon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801d980101fzn9.html
從第一筆葡萄酒公司投資開始(新天國際),快有8個年頭了,對這個行業的認識,也由門外到略有瞭解,這個行業的特點在我的腦海裡正逐步形成。

1、全世界葡萄酒分為新、老兩個流派,本質體現為小作坊和大工業兩個工藝流派;
2、中高端基本集中在小,而普通基本集中在大;
3、國內這麼多年來,葡萄酒正在加速普及,但目前熱門的形式是以品酒的方式在社會中上層流行,價格體現在中高段層面,品牌分散,國內工業化廠商這塊基本沒有競爭力;
4、商超中低端產品自主消費在增加,鑑於目前商超銷售模式及消費者對葡萄酒的陌生,這塊消費者多以價格為導向,主要購買低價酒,而這塊正被國內工業化廠商開始弱化,他們正想法提升價格來體現自身的品牌價值;
5、葡萄酒廣告拉動效應也在弱化,這個與目前國內葡萄酒商業環境有很大關係,國內葡萄酒小資圈子以國外個性化的葡萄酒為主,自信和基礎沒有給國內葡萄酒提供良好的土壤環境;
6、葡萄酒高端消費環境正在習李新政下發生變化,這點和白酒一樣,而這種環境的醞釀很有可能是十年,一旦制度形成,領導層的改變將會導致時尚的改變,底下的官員小麻雀們自然會跟風;
7、老世界的高端酒過去在國內的運作非常成功,基本成為那些顯赫家族的倉庫,而且是非常高的價格完成了庫存以及品牌的鑄造和培育,如果不出意料,這些家族後續及有可能關注國內中端消費,那是可持續且龐大的群體,所謂高端的市場培育已經完成,重點方式就是價格的運作,這裡可以看出消費者都習慣和樂於用自己的錢來培育別人的品牌;
8、持續的商超觀察,特別在新政後,酒類整體下滑30%-50%,可能有些白酒公司還會在財報上表現為正增長,但財報體現下滑的時間應該不長了;
9、不要用文化來過度強化觀點和過度操作市場,供需是基本規律,(多說一句,伏特加應該也是一個名酒,作為白酒以及消費環境應該和國內差不多,但目前有家公司正處於破產的邊緣,3月15號將會給出答案,現在它的幾個估值數據如下:PS=0.039,PB=0.13,虧損。2012年初5元多,現在0.4元,歷史最高價70多元,當然它的負債率高)我在大跌的時候買的,0.58元,按照我原有的投資體系是不會買的,考慮到這個屬於食品飲料行業,而且品牌及消費基礎,就做了買入的決定,佔比不到1%,但給我的感覺很震撼,這幾天都在關注它,瞭解它,很晚睡,雖然所花的時間精力過多,但讓我真切地感受到自己投的一個公司即將破產的感覺很真切,也是值得的。
說了這麼多,就是說,行業商業環境及公司自身狀態的改變是非常重要的,值得投資人密切關注。

綜合說了這麼多,總結認為,目前國內工業化葡萄酒廠商的市場估值應該打5到7折較為合理,如果市場情緒化重點,可能折扣會更多點,體現在國內葡萄酒公司:

張裕市值目標調整到200億,目前300億;  2012年下滑
中國食品目標調整到100億,目前140億;  2012年下滑
王朝酒業目標調整到12.8億,目前19億;  2012年虧損

白酒繼續評估為潛在下滑將得到體現,具體等到報表把問題暴露後分析。


補充資料:
葡萄酒商业环境及模式的逐步成型将大幅降低国内葡萄酒厂商的资本市场估值
兩個黃柱子很醒目,這個是官方數據!但但你怎麼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75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