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商業銀行影子銀行業務的潛在風險 康夫

xueqiu.com/3170479791/22368252
商業銀行影子銀行業務的潛在風險
                       --轉自高善文關於影子銀行的論述
       所謂影子銀行,是指商業銀行中一塊獨特的表外資產業務,它即不受監管機構的限制,也難以被商業銀行內部的政策流程所束縛,是目前銀行創造派生存 款、中間業務收入、開拓新客戶的一個重要業務板塊。它的特點是短貸長用,來源於一年內的理財資金,投向於3-5年的信託貸款;它的流向成謎,大都投向於房 地產,過橋貸款等風險較高的領域。名義上是銀行的表外資產,風險的承擔方為理財產品投資者;實質上銀行負有重大聲譽風險,若不能剛性兌付則會造成連鎖反 應,所以實質上是銀行的一種隱性擔保。由於商業銀行目前未能對影子銀行進行等同表內資產業務的嚴格風險控制,所以潛在風險成謎。若風險爆發其效果不弱於美 國的次貸危機。
       安信的高博士近期對影子銀行有一些比較清晰的論述,摘出來跟大家分享:

國進民退的全面擴展以及影 子銀行體系的興起是過去四年裡中國經濟和金融系統層面出現的重要結構變化。在影子銀行體系內,資金運用層面看來存在明顯的期限失配,並且在進一步加劇,再 加上相對不透明的運作,這對經濟運行、金融穩定和流動性衝擊的吸收都產生了越來越明顯的影響。地方政府和國有部門的擴張降低了市場競爭和資源配置的效率, 擠壓了民營部門在資金和市場等方面的生存空間,並加劇了影子銀行的興起,從而進一步導致了經濟和金融體系的脆弱。

(二)影子銀行體系的興起與金融體系的脆弱

2008年的金融危機,對於美國經濟無疑是個轉折點。事情過去四年以後,回頭來看,當年的危機,也造成了中國經濟的重大轉折。其中兩點我們關心的轉折是,經濟結構上的國進民退和金融領域影子銀行體系的興起。

以 融資平台和國有企業為依託的政府部門和國有部門,在過去的四年裡實現了顯著地擴張。這些高槓桿部門的擴張,不可避免地在正規的銀行信貸投放領域,對私人部 門形成嚴重的擠壓,造成私人部門的融資需求更加地依賴銀信合作理財、私募投資市場以及民間借貸市場等等游離於監管之外的影子銀行體系。經濟政策對房地產市 場的打壓也迫使不少地產企業轉向影子銀行尋求融資。

正規金融體系外巨大的融資需求,使得過去幾年裡影子銀行規模迅速膨脹。由於其利率更加 市場化,利率水平明顯高於正規金融體系,商業銀行或主動或被動地通過理財產品等方式參與影子銀行體系的活動,部分國有企業可能也在從銀行獲得信貸的同時向 影子銀行供應著資金;貿易融資(例如銅融資、鋼鐵貿易融資)、票據承兌和貼現等也構成了影子銀行體系融資的重要來源。

現在來看,儘管影子銀行體系融資期限普遍較短,但其最終用途常對應著很長的期限,從而形成和積累了顯著的期限失配,並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了金融體系的脆弱。

在 資金寬鬆局面下,投資活動尚能夠正常進行,並且期限失配能夠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然而一旦資金緊縮,就會引發資金鏈風險,導致企業流動性困難,甚至引發清償 力喪失,這在很短的時間內急速推升短端資金價格,帶來經濟活動收縮、違約事件爆發,以及一段時間以後銀行壞賬風險的暴露等問題。

債券市場上收益率曲線的平坦化也能夠在此框架下得到合理的解釋,短貸長用意味著短期資金價格的標竿是投資的長期回報,這本身能夠推升短期資金的價格。此外資金運用期限嚴重失配的企業,其信用風險更高,也是收益率曲線平坦化的原因。

基 於此,我們認為,去年下半年發生的民間借貸違約事件以及私人部門投資的崩塌,可能源於期限失配背景下的貨幣緊縮;而今年3季度短端收益率的高企和債券市場 的下跌,可能源於期限失配背景下房地產企業資金需求的恢復以及地方政府中長期信用債發行規模的上升,貨幣政策實際上的緊縮傾向和預期的調整可能也有一些關 係。

值得留意的是,3季度的數據似乎暗示,影子銀行的擴張和期限失配問題仍然在進一步發展,這將導致什麼樣的監管反應,導致什麼樣的風險管理創新,如何繼續演化,蘊藏著多大程度的風險,無疑是需要繼續關注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12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