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和移動辦公時代的到來會對老牌的專業信息服務提供商產生什麼影響?相應的又該做出哪些改變?近日,湯森路透集團旗下全球戰略市場集團總裁任善可 (Shanker Ramamurthy)與《第一財經週刊》記者婁曉晶分享了他對大數據時代的信息商業化模式和移動化辦公的看法。
C=CBNweekly
R=Shanker Ramamurthy
湯森路透集團是全球領先的專業信息服務提供商。它將專業知識與創新科技相結合,為金融與風險、法律、稅務與財會、知識產權與科技以及媒體領域的專業人員和決策者提供重要的信息,產業還包括世界上最受信賴的新聞機構。
Ramamurthy在工作中的直接匯報對象是湯森路透集團總裁和CEO,是湯森路透核心領導團隊的重要成員。
C: 蘋果和Facebook這樣的公司收集了大量的私家數據,這會對專業的數據分析公司造成什麼影響?
R: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習慣於「我們生活在一個大數據時代」這件事了,這對我們來說很幸運,我們的工作意義也更多地被認可。數據分為兩種,一種是結構性的數
據,這就是我們一直在處理的東西,我們通過專業的記者團隊和固定的信息收集途徑獲得數據,然後將它們轉換為相關的觀點提供給大客戶,它可以顯示金融波動和
商業機會。另一種形式的信息叫抽象信息,這也是目前越來越多的公司在處理的內容,但是它的信息源和受眾都和我們不同,不在我們目前的工作之中。
C: 我們注意到,像iPad這樣的移動終端也越來越成為辦公的一部分。如何對待這股趨勢?
R: 這絕對沒錯。在幾十年前PC剛剛得到普及的時候,我們就投入了很大心血在桌面辦工上,而現在是平板電腦和手
機了。我們推出了一個新的PC桌面金融信息產品Eikon。它也支持iPhone和黑莓,並且會在未來做得越來越輕便。我們給專業的法律人士提供的法律信
息在線平台WestlawNext現在也推出了移動設備訪問服務。在以前,法律人士想要在厚厚的法典裡尋找一個內容,做上標記並且補充一些信息時很麻煩,
現在他們用手機也能查,然後調出一個窗口添加自己想寫的備註信息。我覺得這就是未來的趨勢。
C: 路透還有一塊軟件公司業務,這在整個湯森路透架構中持一種什麼樣的地位?
R: 最基礎的層面是信息的收集整理,高一層面是信息的分析。再往上一層面所做的是工作流程中的管理,最高的層面就是建構整個市場的數據平台、交易平台。
軟件的作用發生在實際的工作流程裡,幫助我們在專業層面做工作流程的整理。舉一個例子,很多公司的法律部,比如中石油或者歐美的大型企業,它都會有法
律顧問,這些法律顧問每年接手的案例達到100多件以上,我們會提供專業軟件作為工具,幫他們做好工作流的整理。我們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兩種公司,既是
提供信息服務的公司,也是轉變信息服務的公司。
C: 《紐約時報》說,它的廣告收入的重要性讓位於訂戶營收,而訂戶來自於電子版。那麼湯森路透旗下Times的電子版表現怎麼樣?紙質版總有一天會消亡嗎?
R: 首先,紐約時報是個B2C公司,而我們是B2B公司,這是兩種不同的模式。雜誌、報紙他們的大部分盈利都來自於廣告,而我們不打算從報紙的廣告或者訂閱上賺錢,我們主要還是為大客戶提供專業的商業信息。
但是,我的確認為紙質版的報紙是會消亡的,至少會減少,這是現在這個市場的情況。像我的孩子只會在iPad上看書,每個出版人都要認真地考慮這個問
題。對我而言,現在的情況就像二三十年前,我們為律師這些專業人士專門出版書選,但是現在我們為他們打造一個把內容都放上去的網站或者應用,它可以實現並
能更好地實現應有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