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在健康面前,錢根本不夠花啊

去年《藥神》大火的時候,大家積極而熱烈地討論了一波看病治病的問題。港村的童鞋們紛紛表示,資本主義社會,看病不難,但想又好、又快、又便宜的看病,不存在的。

 

早幾年蝸牛妹因為胃痛,去公立醫院看醫生時,直接被留下住院了。當時醫院床位可能也挺緊張,分配到八人間的大房,上廁所要去走廊里的洗手間,每天只有固定幾小時的探病時間,病房里晚上通宵開燈,辛苦的護士小姐姐還會每隔幾小時過來量下血壓(感覺基本沒怎麽睡好),住了三天終於能出院的時候,感覺整個人都蔫了。

 

但結賬時候,公立醫院每天住院費只要100塊,買單300港幣,我表示必須沒有怨言。(最新公立醫院的收費略有上升)

 

第二次住院還是腸胃不好,這次換了私立醫院,住院時間是可以跟醫生商量的,我就先回家收拾了點生活必需品才去。到病房check in的第一件事,護士小姐姐就把你帶去電視機前,放了一段註意事項:很多事故都是發生在上廁所途中摔跤撞到,所以上廁所時千萬要按鈴喊護士小姐姐接送(這是一種多麽細致的醫療關懷)。

 

私立醫院不限制探病時間,盡管是四人間(雙人間爆滿,只剩四人間跟私家房),但房間里有廁所,病房還挺大,晚上關燈睡覺,休息得也不錯,出院時候除了瘦了、感覺精神上還比較輕松。

 

直到看到賬單,三天花了兩萬多港幣,深刻地感受到在追求健康前,錢根本不夠花啊。

 

以上只是我自己的醫療費用,更棘手的還有父母的養老醫療開支呢。雖然爸媽在國內都有醫保,但是萬一以後要在國內住院什麽,港漂們日常照顧起來真心頭大;接來香港吧,雖然能解決未來日常照顧的問題,但醫療費的問題怎麽辦呢?

 

這問題別說港漂為父母愁,本地人也憂愁的。香港人有個優良的傳統,每個月要給爸媽“家用”,這筆錢除了保證父母晚年日常生活外,主要就是花在平時的醫療開支上。雖然如上文所說,公立醫院看病很便宜,但是等候的人也很多,比如看個內科,全香港公立醫院是30個星期起等,最誇張是新界西最多要等119星期。


如果碰到流感等季節不幸住院,有機會連病房都沒有,病人只能睡在走廊里,看了真的很難受。

 

雖然私立醫院不用等這麽久,但是父母一輩很多沒有保險,住院費全部自付,醫療費用也是一個大的開支。加上香港公立醫院常年床位緊張,所以如何向私立醫院分流,也是政府醞釀了N年的大件事。

 

香港食物及衛生局在2012年開始就“自願保險計劃”(Voluntary Health Insurance Scheme,VHIS)展開公眾咨詢,2019年4月1日終於推出了。

 

香港政府預計計劃實施後,公立醫院占全港總出院人次比率將由2017年的82%,降至2040年的81%,相比不推行計劃的86%約低5個百分點。


現在參加自願醫保的保險公司共25間,總市占率近86%,預計首兩年約會有100萬人投保,占保險市場約四成份額,第三年投保人數或增加至150萬人。

 

自願醫保的價格比現在市面上的商業醫療保險便宜不少,但自願醫保適不適合打工仔、父母的醫療需求能不能通過自願醫保解決呢?蝸牛妹今天找來保險精算師出身的Alex(公號:精算視覺),來和大家探討這幾個重要的問題。

 

自願醫保跟醫療保險的區別是什麽?


政府設計的自願醫保計劃有一些不錯的保障特性:保證續保至100歲、投保年齡高至80歲、全球保障、價格便宜透明、投保範圍包括日窺鏡等日間手術等,跟市面上不少醫療險產品相比有一定競爭力。

 

另外一個加分項是,在稅優政策下,投保自願醫保每人每年有8000港幣的抵稅額,按照15%的個稅稅率來算,相當於保費可以打85折(商業醫療保險不能抵稅),能省一點是一點。

 

誰可以買?


自願醫保計劃是香港政府為了緩解香港公立醫療系統壓力退出的醫療保險產品,主要針對在香港居住和生活的朋友。無論港漂,還是在香港出生的小朋友,還是受養前來的老人家,只要有香港身份證,年齡小於80歲,都可以購買。


雖然香港政府在設計自願醫保計劃的標準條款時,已經明確要求標準計劃內所有保障均全球適用,且不設醫療服務提供者選擇的限制,即保險公司無法對賠付設定指定醫院限制。


實際操作中,正因為政府統一規範了自願醫保的標準條款,香港保險公司無法指定醫院,就無法防止內地“黑產”小醫院可能出現的騙保風險,因此自願醫保計劃暫時無法開放給內地居民。一般來說,內地居民在香港購買的醫療保險,香港的保險公司會規定賠付醫院必須是內地三甲或以上的醫院。


自願醫保是啥樣的?


自願醫保分為標準計劃(Standard Plan)及靈活計劃(Flexi Plan)

 

標準計劃是香港政府設計的、有標準條款的,可以提供最基本的就醫保障,足夠大家在香港私家醫院住6至8人一間的普通病房,進行一些花費不算太高的治療和手術,每年每人最多理賠42萬港幣,終身保額無上限。

 

標準計劃聽名字就知道非常的標準化,各家保險公司的產品形態也幾乎是完全一致的(可能在一些不重要的地方有少許差別),價格也相對便宜。整個計劃平均標準保費每年約4000港幣,比獨立顧問此前估算的4800港幣低約17%。

 

自願醫保官網上還列明了每家標準計劃的保費對比,(https://www.vhis.gov.hk/tc/consumer_corner/list-plans.html),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對比。

 

在挑選標準計劃時,由於產品形態是標準化的,因此Alex建議大家主要考慮價格和理賠的便捷,比如是否有銷售人員協助理賠,或者公司是否已有可以自助線上理賠的服務等

 

靈活計劃是在標準計劃上的自由發揮。政府對保險公司的要求是,靈活計劃的保障範圍必須較標準計劃更廣泛,因此投保人在靈活計劃下可以獲得的保障一定較標準計劃更多、更全。當然,靈活計劃的保費也更貴,而且各家公司的產品也存在一定的差異,不能簡單一概而論。

 

翻閱自願官網上面目前列出的13家公司的靈活計劃,絕大多數公司仍采用的是“按照病房類型設定每項責任限額”外加“額外醫療保障(SMM)”的產品形態,分別設有“普通房”、“半私家房”、“私家房”三個版本,對應的賠償額度和保費價格由低到高。

 

投保了這種靈活計劃,只要在實際住院時沒有住進更高級的病房,那麽對於絕大部分的住院醫療費用都是可以做到80%至90%報銷的。但如果買的是普通房版本,實際住院卻住了半私家房或私家房,那麽實際的報銷比例是很低的,給大家敲黑板!!

 

除了以上兩種自願醫保,還有一種類似於高端醫療的、含有墊底費的靈活計劃,也就是投保人支付一定自付額,超出自付額的住院醫療開支幾乎可以全額報銷的產品形態。不過,根據自願醫保計劃官網上的顯示,目前只有信諾(Cigna)一家公司有提供這樣的靈活計劃,分為四個版本(自付額分別為0、1萬5、2萬5和5萬港幣)。


聽說其他公司也在有類似產品正在開發中,如果不放心價格的朋友可以再稍微等一下。


誰適合買自願醫保?


由於自願醫保是政府推行的一項優惠政策,因此比較適合在香港生活,但卻沒有基礎醫療保障的同學及其家人,不僅價格比高端醫療便宜,還可以抵稅。


如果大家的公司有團體醫療保險,則不建議大家自己額外購買需要選擇房型、無墊底費靈活計劃,因為理賠時一定會有責任重疊,無法發揮我們所交保費的全部效用。


比方說我又住院了,一天住院費1500港幣,公司的醫療保險能報1000港幣,靈活計劃能報1000港幣;加起來最多能賠償2000港元,但最終核保的時候我只能報1500港幣。


也就是說,我為了用不上的500港幣額度,付出了成本,不是特別劃算。無墊底費版本的靈活計劃相對更加適合完全沒有保險的保障的投保人。


 

如果打工仔公司團體醫療保障額度比較低(畢竟不是每個企業都願意給員工提供高福利),那也可以考慮下標準計劃,相當於將工體提供給你的普通病房升級成半私家房。或者搭配有墊底費的醫療保險品種,這樣既沒浪費公司的醫保,又不會產生過多的責任重疊。

 

如果公司的團體醫療保障比較好(比如私家房版本),那麽就可以買一個“高自付額”的版本,保費較便宜;如果公司的團體醫療保障比較差(比如普通房版本),那麽就可以買一個“低自付額”的版本,可以作為團體醫療險的有效補充。

 

怎麽挑選——先定房型


如果想買自願保險中的靈活計劃,選擇的第一步跟買高端醫療保險一樣,首先要確定自己想要什麽樣的病房?普通房?半私家房?私家房?

 

在香港住私家醫院,病房的類型不僅僅影響房費和膳食費,就連醫生巡房費用、手術費用、ICU病房費、雜項開支等也有很大的差別。這也是為什麽,如果實際住院時不小心選了一個比自己醫療計劃版本高的病房,實際的報銷比例會很低的原因。

 

以養和的收費標準舉例,使用同樣的手術室,住在私家房的收費,是住在普通房收費的1.5倍:

 

在香港的醫療保險條款中:

私家房是指在在醫院中設有獨立浴室的單人病房;

半私家房是指在醫院中設有共用浴室的單人或雙人病房;

普通病房是指在醫院中設有多於兩張病床的病房。

 

私家房與半私家房的主要區別,在於是否有獨立浴室,而不是是否是單人間。所以,購買半私家房版本,再去住有公共浴室的單人半私家病房,既能享受比較好的住院環境,又能控制醫療費用開支,算得上是一個性價比較高的選擇

 

以下是BUPA官網公布的港島區各私家醫院病房收費情況(2019年1月更新):

 

當然,我們也能圍觀下資本主義社會中有錢人的高端醫療是啥樣的,比如仁安醫院就有1000尺的“總理套房II”,配有客廳、飯廳、豪華浴室、豪華水力按摩池和訪客洗手間,每日房租4.5萬港幣。在健康面前,錢是完全不夠花的~~

 

現在香港所有的高端醫療計劃,能提供的最高病房版本就是私家房,但如果住進了上面這樣的豪華套房,即便是買了最頂配的私家房高端醫療險,也無法做到全額報銷。保險公司會按照不同房型的房費折算一個賠償比例,比如私家房的房費一般是3600港幣一天,而總統套房的房費是4.5萬港幣一天,頂配的私家房高端醫療險也只能報銷整體醫療開支的8%。

 

土豪可能也不在乎這點醫療開支了。但非土豪的我們,在開始挑選靈活計劃之前,還是要先去看一下私家醫院的病房與收費情況,提前確定目標,做到心中有數。

 

關註主要保險責任


由於各家公司靈活計劃的保障責任和賠償額度均有所差別,在挑選時產品時可適當關註“值錢的”保險責任。(這只是挑選保險產品的一種參考思路,大家也不要過分鉆牛角尖,避免浪費過多無意義的時間和精力。)

 

香港醫療險所包含的主要保障責任及其成本占比為:

 

住院及膳食費用:占比約8%(住院期間產生的病房費和膳食費);

手術保障:占比約40%(各類手術的外科醫生手術費、麻醉師費、手術室費、醫療裝置費等);

主診醫生巡房費:占比約8%(主診醫生每日到病人病床巡房所產生的費用);

癌癥治療費用:占比約8%(包括使用放療、化療、標靶治療、質子治療、伽碼刀等方式產生的癌癥治療費用);

入院前及出院後門診:占比約6%(住院前後在門診咨詢所產生的咨詢、治療、藥品及診斷測試費用);

其他醫療費用:占比約30%(專科醫生診費、藥品費、化驗費、檢查費、ICU病房治療費用等)。

 

除此上述主要保障責任之外,還有一些醫療險產品包含額外的保障責任,比如:


住院現金:占比約8%(按照患者住院的天數每天派發等額的住院津貼);

無索償保費折扣:保費占比約為最高折扣的一半(比如若連續5個保單年度沒有索償記錄,隨後年份的保費每年會有15%的折扣,那麽無索償保費折扣的責任成本就是保費的7.5%左右);

先進診斷掃描:占比約12%(包括患者住院時接受磁力共振、電腦斷層掃描及正電子放射斷層掃描的費用)。

其他的責任:如私人護士、器官移植、身故/意外身故保障、意外門診/意外牙醫、康複治療保障等,保費成本占比極低,均不超過1%,主要是保險公司為了增加產品賣點而設計的錦上添花的保險責任,對於保障的實際意義不大

 

因此,挑選靈活計劃並比較產品保費的時候,應該優先關註保障成本占比較大的保障責任。如果為了保障全面而為一些錦上添花的保障責任付出了較高保費,則顯得有些得不償失。

 

選擇合適的購買渠道


總體來說,醫療保險是保險產品中最最複雜的一類產品,不僅僅是因為涉及的賠償責任、理賠計算規則等都較為複雜,更因為醫療保險是一種使用比較高頻的保險,在理賠時需要牽扯的精力較多。

 

因此,買醫療保險絕對不僅僅是對比價格,還需要考慮公司的醫療服務網絡、理賠服務是否完善,網上自助理賠服務系統是否便捷(很多公司都已經建立起了電腦端和手機端的客戶自助理賠服務系統),保險顧問所能提供的服務支持是否到位等等

 

如果我們是選擇從線上直接投保自願醫保計劃,那麽通常公司會給予一定的保費折扣(相當於省下了銷售傭金),這時我們一定要留心這家公司是否有比較便捷的網上自助理賠服務系統,否則就會因為沒有保險顧問的指導而在理賠時遇到較多麻煩。

 

如果我們是選擇從線下投保自願醫保計劃,那麽對於港漂而言,選擇一個自己比較熟悉的、會長久留在保險行業的保險顧問,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這份終身保證續保的自願醫保計劃,一旦投保,大概率會跟隨我們這一輩子,所以選擇一個靠譜的保險顧問會讓我們未來的醫療險理賠省心很多。

 

有興趣的小夥伴也可以關註Alex的公眾號——精算視覺,學習一下保險知識。

 

不過保險知識了解的再多,也比不過大家平時多鍛煉,養成一個好身體,這才是真正為自己保險!



發送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970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