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熬過八年虧損 大江引爆茶花熱潮

2010-05-24 商業周刊





「花太郎明天就要上場了,絕對不 要忘記你曾經是個相撲力士。」黑松茶花綠茶以一系列相撲力士廣告讓消費者印象深刻,更打響國內茶花系列飲料的熱潮。

黑松發言人白錦文指 出,茶花綠茶自去年四月上市來,至少創造三億元營收,是黑松近年最暢銷新產品。以便利商店零售價每瓶二十五元計算,至今最少賣出一千二百萬瓶,代表台灣平 均每兩人就有一人喝過。

然而引爆台灣茶花熱潮的幕後推手,叫作大江生醫。

身為保健保養品代工,大江兩年前率先從日本漢方 (HARIMA)製藥取得兩岸三地獨家販賣茶花萃取物原料與商品製造權,提供茶花原料給黑松。此外,包括凱渥Catwalk Girl保養品、蔡依林指甲油品牌及直銷產品,幾乎全台八成女性用過商品都與大江有關。

這家隱身在知名品牌背後的公司,三十年前竟是經營 紡織、建材出口等傳產生意的貿易商,眼看競爭力逐漸喪失,一九九九年決定投入生技。

去年,大江在七百家輔導廠商當中脫穎而出,成為經濟部 生醫產業技術升級輔導團典範案例。這家從傳產轉進生技的中小企業,二○○九年甫獲得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小巨人獎,是唯一一家獲獎的生技廠商。

轉 型關鍵一:充分授權,重用年輕人

這樣的成績,是大江連續八年虧損,才換來的甜美果實。二○○八年發生金融海嘯時,卻是大江轉型成功的關鍵 年。

這一年,大江與黑松進行茶花綠茶的研究開發工作,同時日本、台北與中國海南等地工廠相繼落成。讓大江去年合併營收達九億七千萬,較二 ○○八年成長超過一倍。

「用一群沒經驗但擁有生技專長的年輕人,才走出這條成功的路,」向來只參與重大決策的大江董事長楊武男與總經理關 淑君願意充分授權,讓旗下團隊更勇於挑戰傳統。

從紡織轉型生技,大江的第一個挑戰,就是人才難覓,以及產品研發缺乏方向。二○○二年進公 司時還不滿三十歲,中興大學植物系畢業的大江副總經理林詠翔是當時轉型的種子部隊。大江從四個研發人才開始,以「師父帶徒弟」的策略投入生技業。

轉 型關鍵二:改良製程,加速現金流

生技業中,速度除能協助客戶反映市場現況,靈活調整庫存,還可加速現金流。大江從紡織業轉為生技公司,與 其他業者最大不同,就是套用製造業流程觀念,藉不停改良各製程環節,創造更快速商品流量。

大江研發部副理馬榮村透露,大江研發懂得攤開上 百篇文獻,挾數據驗證與經驗判斷,讓原本一前一後的功效與毒物檢驗同步進行。

林詠翔並以保養品充填,說明生產流程重組:一般要等半成品驗 菌完才充填,避免遭感染時連包材都報銷。但大江先做好無菌控管等危害管制,就能同步充填與檢驗,早三天出貨。

「舊有傳統生產觀念裡有些制 度會去限制自己,一定要等到什麼答案以後,才能夠執行下一步的動作。」大江台北廠廠長陳少淩指出,公司的「目標為本」也讓生產線轉換由三小時改成三十分 鐘,目前一天最多可生產五樣錠劑產品。

「學術界研發要一年半到兩年,大江只要一、兩天,」中國文化大學動物科學系助理教授林詠凱觀察,實 驗室的學術研究成果未必能商業化,大江從實驗室到市場的轉換能力,則位居市場前端。

轉型初期,大江從接獲訂單到交貨要花四十五個工作 天,現在產品代工七天內就可交貨。至於從未生產過的新產品則是十四天,時間至少壓縮三分之二。

轉型關鍵三: 引進專利,主動找客戶

光 有研發生產技術與速度還不夠,大江也有能耐做實驗室與市場的銜接者:更進階到分析市場、客戶背景與商品缺口,再結合手中資源主動接觸。

二 ○○八年底,大江看到茶花原料在日本保健市場的商機,決定將其專利引進台灣。與一般同業單純賣原料,頂多再訴求能瘦身的方式不同,大江跳脫一般原料販賣, 除找到最源頭日本茶花協會認證的專利,同時深入挖掘日本可口可樂等大廠曾推出相關茶飲產品,以及茶花背後千年歷史,結合日本武士養生等差異化行銷資源。

「一 般人亂灑,我們會去看客戶背景,現在商品缺口是什麼,把我們手上資源包裝後介紹給他。」大江行銷企畫部主任姜佳函透露,大江研發與行銷幾乎同步,取得茶花 原料後,一方面進實驗室檢測,另外再主動尋找對的客戶。

大江與黑松在前年底接觸,得知黑松想推出新款綠茶,就推薦茶花原料、技術和行銷資 源。經黑松自行混料與充填,找出最受消費者接受的茶飲口味,黑松茶花綠茶在去年四月正式上市,結合黑松行銷資源後一炮而紅。

經濟部生醫小 組主任陳啟祥觀察,擁有設計、研發與生產技術的大江,除類似高科技代工廠的「製造型服務業」,提供客戶整套ODM(設計代工)附加價值的經營模式在生技業 較少見,有能耐連結製造與銷售,也是很大特色。

大江憑著這樣的創新能力與市場概念,獲得經濟部小巨人獎。從紡織到生技,毫無生技業經驗的 大江在十年轉型過程中,就算虧損仍懂得投資人才,才有機會透過突破傳統的創新思考走出自己的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807

炒樹熱潮 兩岸富豪炫耀財富新競賽 百年羅漢松變「活古董」 五年漲十倍

2011-4-18  TWM




台灣羅漢松銷售價格屢創新高,一棵羅漢松價格比一輛賓士車還貴,樹齡五十年的羅漢松行情甚至已飆升至六五○萬元。兩岸富豪掀起種樹熱潮,延伸出另類的長線投資,種對樹等於買對股。

撰文‧梁任瑋

近五年來,在國內豪宅市場需求快速成長的帶動下,高級庭園景觀苗木市場也逐年擴大。過去,只有獨棟別墅才會用得到高檔植栽,現在已成為房地產市場基本配備。頂級豪宅不只比房價、建材,連庭園裡的植栽,也是比拚豪宅身價的基本條件。

「宏盛帝寶」

掀起豪宅中庭「百萬名樹」熱開啟豪宅大手筆購置植栽風氣者,是有「台灣第一豪宅」之稱的北市「宏盛帝寶」,也是台灣目前為止最大手筆花錢買樹的豪宅。

民國九十四年,當時宏盛建設董事長許東隆就斥資三百萬元,從新竹關西移植兩棵樹齡五百年的九芎樹到中庭,後來更掀起國內豪宅中庭種植「百萬名樹」造景熱。隨著國內景觀樹身價水漲船高,這兩棵九芎樹的身價已上漲至千萬元。

規畫高雄豪宅「都廳苑」的隆大營建團隊總工程師楊景行,曾遇到懂樹的客戶來看房子,遇見稀有的樹種,就連問「這是什麼樹、哪裡找的、一棵多少錢」,測試建設公司的品味與用心程度,可見建築要和自然共存,已成為趨勢。

都廳苑共用三十五種樹木,是高雄豪宅植栽樹種最多的建案,其中最珍貴的是兩棵樹幹直徑四十至五十公分的茄苳樹,三年前買進時每棵單價四、五十萬元,如今已上漲至百萬元身價,晉升名樹行列。

近 年推出的建案特別強調庭園景觀的潤泰創新,在中和「曉山青」、萬華「萬囍」案中,也分別砸上千萬元在中庭種樹。潤泰創新總經理簡滄圳說,當建商在硬體設施 競爭到一定程度時,類似植栽這種軟性設施的鋪陳,反倒成為自用型買方對於建案的評判標準,也就是說,消費者對於庭園造景的要求已越來越高。

高 級景觀苗木近年身價狂飆,推案量龐大的建設公司,為了控制成本,乾脆比照過去鋼價大漲,提早採購鋼筋的模式,興起買地「囤樹」風氣,成為房地產市場的另類 奇觀。因此,園藝業這幾年也興起「代客養樹」服務,樹木多半在建案剛動工時,就已被建商選定,經斷根程序後,再移植至苗圃由專人照顧,等到兩年後再搬到豪 宅,這些費用至少上百萬元跑不掉。

北台灣代客養樹的苗圃多位於金山、萬里、陽明山、南港山區一帶,為了怕竊賊盜樹,苗圃多半隱身在鄉間小路,沒有門牌、鐵門深鎖,進入園區內只見大大小小不同品種樹木,要分辨它們的身分,是綁在樹腰上不同顏色的絲巾,代表背後不同建設公司的主人。

田尾園藝產業

見證台灣豪宅興起史

此外,完工兩年的彰化溪州鄉「苗木生產專區」,是很多台中豪宅建商養樹的重要基地。在這片占地五十三公頃的苗木生產專區,規畫得像科學園區,門口有警衛管制,入內後筆直寬敞的道路兩旁,是一塊塊切割整齊的田地,只不過科學園區是蓋了廠房,這裡則是種滿上百棵高聳苗木。

台中某家七期豪宅建商,因每年要用數十棵台灣櫸木裝飾庭園,兩年前就來苗木生產專區租三塊地,種植一百多棵櫸木,一年土地租金就二十幾萬元,還有平常請園藝商幫忙照顧的費用,這樣高檔的服務,一年至少得花五十幾萬元。

場景轉到全國最大的花卉供應市場彰化縣田尾鄉,這裡也是台灣苗木身價最高的聚落。

「現在有錢人不玩古董,流行玩盆栽!」彰化縣景觀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張宗仁說,這七、八年因為大陸富豪暴增,大量在台灣、日本收購羅漢松與黑松,田尾每年賺幾千萬元的園藝公司比比皆是,很多農夫其實都是億萬富翁。

羅漢松身價水漲船高的主因,除了天時與地利,中國市場更是最大推手。關稅總局統計,近十年外銷到中國大陸的活樹,每年規模都有一億五千萬元,換算整個苗木市場,產值至少高達數十億元。此外,為了防止病蟲害傳染,台灣苗木只能外銷,禁止進口,使得高級景觀樹的樹量愈來愈少。

中國富豪需求旺盛,但供給卻不及,種植羅漢松也成為田尾全民運動,田尾因日照充足、土壤肥沃適合樹木栽種,田尾花園公路沿路隨處可見造形各異的羅漢松,成樹每棵行情平均五十萬元起跳,已不輸一輛國產汽車。

張宗仁的父親,民國六十年代在田尾帶頭大量繁殖棕櫚樹、酒瓶椰子樹外銷到國外,當時「賣三棵可以換一棟透天厝」;到了七十年代,台灣掀起興建高爾夫球場熱潮,草皮、中東海藻需求大增,當時一棵行情就要三、四萬元,屬於高經濟農作物。

到 了八十年代後期,大陸躍升為台灣園藝業者最大銷售市場,田尾很多園藝商紛紛前進全世界最大的苗木買賣市場||廣東省﹁花卉世界﹂設點,也替田尾創造不少身 價千萬元的新富。在廣東也有公司的張宗仁說,「幾百萬元的樹每天都在賣,日前甚至有人成交一棵兩千萬元的羅漢松,創當地天價。」兩年前,在廣東經營園藝苗 木進出口的台商劉志鏞,就返鄉在田尾蓋豪宅,光庭園面積就達八百多坪,大門口最醒目的就是一棵百年羅漢松,園子裡還種滿各種稀有苗木,儼然是樹木博物館, 還被稱為田尾第一豪宅。「樹是名副其實的活古董!」劉志鏞說,樹比藝術品還有生命力,又抗跌,中國富豪買樹不是為了遮陽,已經演變成尋寶、收集,能收藏幾 千萬元的樹,更成為炫耀個人身分地位的表徵。

「羅漢松最高的種植成本是時間」,一位園藝業者坦言,一棵羅漢松從樹苗長到成樹至少要三十年,等到可以賣至少都是下一代的事。換句話說,如果家裡有一棵百年羅漢松賣到千萬元,就等於中樂透般可一夕致富。

「賣方從來不會說要賣多少錢,都是買方出價,再決定賣不賣。」負責替國內許多富豪找樹的李將園藝董事長李坤坡說,台灣保育意識抬頭,有時候去花蓮替客戶移植一棵樹到台北,還要向林務局官員證明有合法移植程序,更讓稀有的景觀苗木有錢也買不到。

田尾鄉就流傳一則故事:田尾種植真柏最多的達人黃天鶴,十五年前已故前立委曾振農曾開價一千六百萬元,要向他買樹齡上百年、日本時代的大庭園黑松。當時曾振農為了維持樹形,原本要開私人直升機吊走,後來因為黃天鶴不願出售而未成交。

樹的美容師

師 徒傳承成田尾鄉特殊行業因為高級景觀樹隨著樹形、樹齡產生極大價格差異,替樹美容的行業也因此在田尾鄉興盛。從事羅漢松塑形八年的園藝師傅許先生說,愈老 的樹愈值錢,但自然生長的樹形較沒有賣相,所以小樹階段就一定要用人工修剪,長大後才會漂亮。不過,羅漢松塑形在台灣沒有課程可以上,只能靠師徒傳承,全 台灣會做的人不超過五組,目前田尾鄉最多,有兩、三組人馬。

許先生透露,替樹造形比替人理髮還複雜,必須爬到樹上一株株處理,工很細。一位師傅每天工資至少五千至八千元,塑形一棵至少耗時一周,別墅主人請一組師傅來修,平均三至五萬元,塑形羅漢松的師傅,旺季可以月入幾十萬元。

像許先生日前才剛塑形完一棵羅漢松,五年前價值一百萬元,一度有人喊價六五○萬元,最後竟以一千萬元賣給屏東一家飯店業董事長,價格較五年前漲十倍。「種對樹等於買對股」,只要兩岸富豪持續瘋樹,囤樹、養樹衍生出來的另類長線投資,還會持續延燒。

羅漢松大變身!

一 棵羅漢松的身價從5000元變成1000萬元的四步驟1. 苗圃培育 樹農大量種植,生長時間長。 樹齡:6年 行情:5000 元2.手工塑形 園藝師傅造形,塑造成彎曲。 樹齡:10 20年 行情:50 萬元3. 仲介銷售 園藝商介紹,含仲介、斷根、移植、保活費用。 樹齡:30年 行情:100

300 萬元

4. 買賣成交 樹齡愈老、榦徑愈粗、彎度愈彎,價格愈貴。 樹齡:50 100年 行情:1000 萬元身價非凡!—— 台灣景觀樹身價排行榜

第1名

日本黑松

單價:2000萬元

樹齡:100多年

收藏者:田尾黃天鶴

特色:造形多變化,代表富貴

第2名 羅漢松

單價:1000萬元

樹齡:60年

收藏者:田尾上野景觀

特色:招財、風飄樹形展現生氣勃勃意境

第3名 真柏

單價:300 500萬元

樹齡:80年

收藏者:田尾李將園藝

特色:姿態優雅、四季翠綠,代表長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301

炒樹熱潮 兩岸富豪炫耀財富新競賽 百年羅漢松變「活古董」 五年漲十倍

2011-4-18  TWM




台灣羅漢松銷售價格屢創新高,一棵羅漢松價格比一輛賓士車還貴,樹齡五十年的羅漢松行情甚至已飆升至六五○萬元。兩岸富豪掀起種樹熱潮,延伸出另類的長線投資,種對樹等於買對股。

撰文‧梁任瑋

近五年來,在國內豪宅市場需求快速成長的帶動下,高級庭園景觀苗木市場也逐年擴大。過去,只有獨棟別墅才會用得到高檔植栽,現在已成為房地產市場基本配備。頂級豪宅不只比房價、建材,連庭園裡的植栽,也是比拚豪宅身價的基本條件。

「宏盛帝寶」

掀起豪宅中庭「百萬名樹」熱開啟豪宅大手筆購置植栽風氣者,是有「台灣第一豪宅」之稱的北市「宏盛帝寶」,也是台灣目前為止最大手筆花錢買樹的豪宅。

民國九十四年,當時宏盛建設董事長許東隆就斥資三百萬元,從新竹關西移植兩棵樹齡五百年的九芎樹到中庭,後來更掀起國內豪宅中庭種植「百萬名樹」造景熱。隨著國內景觀樹身價水漲船高,這兩棵九芎樹的身價已上漲至千萬元。

規畫高雄豪宅「都廳苑」的隆大營建團隊總工程師楊景行,曾遇到懂樹的客戶來看房子,遇見稀有的樹種,就連問「這是什麼樹、哪裡找的、一棵多少錢」,測試建設公司的品味與用心程度,可見建築要和自然共存,已成為趨勢。

都廳苑共用三十五種樹木,是高雄豪宅植栽樹種最多的建案,其中最珍貴的是兩棵樹幹直徑四十至五十公分的茄苳樹,三年前買進時每棵單價四、五十萬元,如今已上漲至百萬元身價,晉升名樹行列。

近 年推出的建案特別強調庭園景觀的潤泰創新,在中和「曉山青」、萬華「萬囍」案中,也分別砸上千萬元在中庭種樹。潤泰創新總經理簡滄圳說,當建商在硬體設施 競爭到一定程度時,類似植栽這種軟性設施的鋪陳,反倒成為自用型買方對於建案的評判標準,也就是說,消費者對於庭園造景的要求已越來越高。

高 級景觀苗木近年身價狂飆,推案量龐大的建設公司,為了控制成本,乾脆比照過去鋼價大漲,提早採購鋼筋的模式,興起買地「囤樹」風氣,成為房地產市場的另類 奇觀。因此,園藝業這幾年也興起「代客養樹」服務,樹木多半在建案剛動工時,就已被建商選定,經斷根程序後,再移植至苗圃由專人照顧,等到兩年後再搬到豪 宅,這些費用至少上百萬元跑不掉。

北台灣代客養樹的苗圃多位於金山、萬里、陽明山、南港山區一帶,為了怕竊賊盜樹,苗圃多半隱身在鄉間小路,沒有門牌、鐵門深鎖,進入園區內只見大大小小不同品種樹木,要分辨它們的身分,是綁在樹腰上不同顏色的絲巾,代表背後不同建設公司的主人。

田尾園藝產業

見證台灣豪宅興起史

此外,完工兩年的彰化溪州鄉「苗木生產專區」,是很多台中豪宅建商養樹的重要基地。在這片占地五十三公頃的苗木生產專區,規畫得像科學園區,門口有警衛管制,入內後筆直寬敞的道路兩旁,是一塊塊切割整齊的田地,只不過科學園區是蓋了廠房,這裡則是種滿上百棵高聳苗木。

台中某家七期豪宅建商,因每年要用數十棵台灣櫸木裝飾庭園,兩年前就來苗木生產專區租三塊地,種植一百多棵櫸木,一年土地租金就二十幾萬元,還有平常請園藝商幫忙照顧的費用,這樣高檔的服務,一年至少得花五十幾萬元。

場景轉到全國最大的花卉供應市場彰化縣田尾鄉,這裡也是台灣苗木身價最高的聚落。

「現在有錢人不玩古董,流行玩盆栽!」彰化縣景觀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張宗仁說,這七、八年因為大陸富豪暴增,大量在台灣、日本收購羅漢松與黑松,田尾每年賺幾千萬元的園藝公司比比皆是,很多農夫其實都是億萬富翁。

羅漢松身價水漲船高的主因,除了天時與地利,中國市場更是最大推手。關稅總局統計,近十年外銷到中國大陸的活樹,每年規模都有一億五千萬元,換算整個苗木市場,產值至少高達數十億元。此外,為了防止病蟲害傳染,台灣苗木只能外銷,禁止進口,使得高級景觀樹的樹量愈來愈少。

中國富豪需求旺盛,但供給卻不及,種植羅漢松也成為田尾全民運動,田尾因日照充足、土壤肥沃適合樹木栽種,田尾花園公路沿路隨處可見造形各異的羅漢松,成樹每棵行情平均五十萬元起跳,已不輸一輛國產汽車。

張宗仁的父親,民國六十年代在田尾帶頭大量繁殖棕櫚樹、酒瓶椰子樹外銷到國外,當時「賣三棵可以換一棟透天厝」;到了七十年代,台灣掀起興建高爾夫球場熱潮,草皮、中東海藻需求大增,當時一棵行情就要三、四萬元,屬於高經濟農作物。

到 了八十年代後期,大陸躍升為台灣園藝業者最大銷售市場,田尾很多園藝商紛紛前進全世界最大的苗木買賣市場||廣東省﹁花卉世界﹂設點,也替田尾創造不少身 價千萬元的新富。在廣東也有公司的張宗仁說,「幾百萬元的樹每天都在賣,日前甚至有人成交一棵兩千萬元的羅漢松,創當地天價。」兩年前,在廣東經營園藝苗 木進出口的台商劉志鏞,就返鄉在田尾蓋豪宅,光庭園面積就達八百多坪,大門口最醒目的就是一棵百年羅漢松,園子裡還種滿各種稀有苗木,儼然是樹木博物館, 還被稱為田尾第一豪宅。「樹是名副其實的活古董!」劉志鏞說,樹比藝術品還有生命力,又抗跌,中國富豪買樹不是為了遮陽,已經演變成尋寶、收集,能收藏幾 千萬元的樹,更成為炫耀個人身分地位的表徵。

「羅漢松最高的種植成本是時間」,一位園藝業者坦言,一棵羅漢松從樹苗長到成樹至少要三十年,等到可以賣至少都是下一代的事。換句話說,如果家裡有一棵百年羅漢松賣到千萬元,就等於中樂透般可一夕致富。

「賣方從來不會說要賣多少錢,都是買方出價,再決定賣不賣。」負責替國內許多富豪找樹的李將園藝董事長李坤坡說,台灣保育意識抬頭,有時候去花蓮替客戶移植一棵樹到台北,還要向林務局官員證明有合法移植程序,更讓稀有的景觀苗木有錢也買不到。

田尾鄉就流傳一則故事:田尾種植真柏最多的達人黃天鶴,十五年前已故前立委曾振農曾開價一千六百萬元,要向他買樹齡上百年、日本時代的大庭園黑松。當時曾振農為了維持樹形,原本要開私人直升機吊走,後來因為黃天鶴不願出售而未成交。

樹的美容師

師 徒傳承成田尾鄉特殊行業因為高級景觀樹隨著樹形、樹齡產生極大價格差異,替樹美容的行業也因此在田尾鄉興盛。從事羅漢松塑形八年的園藝師傅許先生說,愈老 的樹愈值錢,但自然生長的樹形較沒有賣相,所以小樹階段就一定要用人工修剪,長大後才會漂亮。不過,羅漢松塑形在台灣沒有課程可以上,只能靠師徒傳承,全 台灣會做的人不超過五組,目前田尾鄉最多,有兩、三組人馬。

許先生透露,替樹造形比替人理髮還複雜,必須爬到樹上一株株處理,工很細。一位師傅每天工資至少五千至八千元,塑形一棵至少耗時一周,別墅主人請一組師傅來修,平均三至五萬元,塑形羅漢松的師傅,旺季可以月入幾十萬元。

像許先生日前才剛塑形完一棵羅漢松,五年前價值一百萬元,一度有人喊價六五○萬元,最後竟以一千萬元賣給屏東一家飯店業董事長,價格較五年前漲十倍。「種對樹等於買對股」,只要兩岸富豪持續瘋樹,囤樹、養樹衍生出來的另類長線投資,還會持續延燒。

羅漢松大變身!

一 棵羅漢松的身價從5000元變成1000萬元的四步驟1. 苗圃培育 樹農大量種植,生長時間長。 樹齡:6年 行情:5000 元2.手工塑形 園藝師傅造形,塑造成彎曲。 樹齡:10 20年 行情:50 萬元3. 仲介銷售 園藝商介紹,含仲介、斷根、移植、保活費用。 樹齡:30年 行情:100

300 萬元

4. 買賣成交 樹齡愈老、榦徑愈粗、彎度愈彎,價格愈貴。 樹齡:50 100年 行情:1000 萬元身價非凡!—— 台灣景觀樹身價排行榜

第1名

日本黑松

單價:2000萬元

樹齡:100多年

收藏者:田尾黃天鶴

特色:造形多變化,代表富貴

第2名 羅漢松

單價:1000萬元

樹齡:60年

收藏者:田尾上野景觀

特色:招財、風飄樹形展現生氣勃勃意境

第3名 真柏

單價:300 500萬元

樹齡:80年

收藏者:田尾李將園藝

特色:姿態優雅、四季翠綠,代表長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303

互聯網創業市場的又一次熱潮or泡沫?

http://news.imeigu.com/a/1311578674209.html

從1998互聯網的創業熱潮開始、到中間的泡沫、再到目前的走向成熟,成功領航的新浪、搜狐、網易、騰訊四大門戶網站,讓後來的創業者們對門戶類網 站的創業望塵卻步——在分眾化、碎片化的時代,也許人們需要的是更細分、更小眾化的內容。而當這類小眾化、細分類的市場再次趨於飽和之時,互聯網的走嚮應 該是哪裡?

唯一的答案在市場。

當2011年初,IT圈最熱的創業話題從盛大「跳槽」的許朝軍創辦點點網、騰訊創辦微信,到小 米科技模仿微信創辦的米聊,再到盛大的推他,我們看到,互聯網的再一次創業熱潮奔湧而來。這一次,創業者們看到了一個更廣闊的市場:SNS。從那位含著金 湯匙出身的許朝軍帶領點點網迅速佔領、爭奪SNS市場開始,米聊和微信同類化產品也開始殘酷的廝殺,我們看到,SNS市場的競爭愈來愈激烈。

那麼,SNS這塊「肥水之田」未來走向如何?它的前景又在哪裡?會否出現類似98年的那場泡沫危機?

其 實完全不必擔憂。從市場上最新出現的SNS軟件——「在這兒」,我們可以看出,這一輪的互聯網創業,從創業之初就開始走市場細分的道路,不同的SNS軟 件,借助移動互聯網目前的熱潮,在走不同的戰略。拿「在這兒」為例,它繞開米聊、微信、推他的「上傳照片、撰寫文章、分享音樂、視頻……」的路子,獨闢蹊 徑,看中了線下社交活動這塊市場,以地理位置、人脈為出發點,用「線上軟件為線下活動提供更多便捷」的理念去開拓「活動」這塊潛力無窮的市場。

俗語說的好,一件事情做的成功與否,很大一部分取決於方向。方向對了,後面的努力、付出才會得到更多回報。

這 一輪的SNS市場創業熱潮,目前的風雲人物要數點點網的許朝軍最為搶眼,畢竟是含著金湯匙出來創業的,跟名人效應一個道理。而蓄勢待發的「在這兒」,其 CEO熊尚文(Robert),雖然較為低調,但含金量其實一點不遜於許朝軍。據瞭解,熊尚文(Robert)畢業於斯坦福大學MBA,同時擁有計算機科 學學士的教育背景。2002年至2007年,曾任職於國際戰略諮詢集團魔立特, 5年內在12個不同的國家參與並管理了跨十幾個行業的20幾個項目。其接觸面、管理經驗都極為豐富。創辦「在這兒」,熊尚文有他不同的視野:「目前國內、 國際市場上,類似於『在這兒』功能的手機應用軟件微乎其微,我們專注於為線下活動提供更多便捷,相信這個市場的前景會很廣闊。」

不同類型的軟件,不同的受眾群,不同的市場戰略。SNS軟件的這一仗,誰會是最後的贏家?我們等待市場的檢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55

香港現年末IPO熱潮

http://www.21cbh.com/HTML/2011-11-17/xNNDA2XzM4MDYxNQ.html

儘管市場波動令投資者對買入新股較為謹慎,但好幾家公司都趕著在香港的首次公開募股(IPO),這令香港交易所的上市委員會不得不加班以清理積壓的申請。

知情人士週三透露,香港股票交易上市委員會未來幾週將增加開會次數,以審核希望在年底前上市的公司提交的申請。該委員會原來通常於每週四審核待上市公司的申請。香港交易所一名發言人拒絕置評。

如果全部審核通過,這些IPO面臨的是一個處在跌勢的市場。週三恆生指數跌2%,過去三個月累計跌幅已達6.2%。今年以來,恆生指數累計跌幅達到18%。

週三,三家中資企業的上市計劃進展順利,總計募集資金可能高達62.5億美元。主要持有電信固網資產的一家香港電訊信託公司向散戶投資者啟動新股募集,但散戶對這宗募資規模達14億美元的IPO興趣十分有限。

11月9日以來,香港主要電信公司電訊盈科有限公司(PCCW Ltd.,簡稱:電訊盈科)開始接受機構投資者對旗下電訊資產香港電訊信託與香港電訊有限公司(HKT Trust & HKT Ltd., 6823.HK)的IPO認購。

香港上市規則規定,每宗IPO必須有散戶認購的部分。電訊盈科旗下的電訊信託留給散戶認購的部分佔IPO總規模的10%。

香 港本地四家券商輝立證券(Phillip Securities)、凱基證券(KGI Securities)、海通國際證券(Haitong International Securities)和永豐金融集團(Wing Fung Financial Group),表示,他們僅從試圖購買電訊信託的客戶那裡收到極少的保證金認購訂單。電訊信託的認購一直持續到11月21日。

這四家券商的保證金融資(即利用借入資金買入股票)通常被視作衡量散戶投資者對IPO興趣的風向標。輝立證券表示,為此次IPO計入的保證金融資額僅有49萬港元(約合6.3萬美元)。

電訊盈科推出信託IPO是打算利用投資者對收益的需求。此次發行的預期收益率為7.5%至8.9%,超過房地產投資信託在香港上市4%至6%的平均收益預期。

但經紀商和分析師說,由於香港固網電信業務的增長可能有限,增加該信託資產現金流的希望渺茫。

他 們說,另一隻前不久上市的人民幣計價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匯賢產業信託(Hui Xian 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ust,簡稱:匯賢房托)表現不佳,也令一些投資者開始謹慎行事。匯賢房托由電訊盈科首席執行長李澤楷(Richard Li)的父親李嘉誠(Li Ka-shing)掌管,今年4月通過香港IPO共籌得16億美元。匯賢房托目前的股價比發行價低34%。

知情人士說,按保費計中國第三 大保險公司新華人壽保險公司(New China Life Insurance Co.,簡稱:新華人壽)與中國經紀機構海通證券股份有限公司(Haitong Securities Co.,簡稱:海通證券)也採取了行動,準備年底之前上市。據中國官方通訊社新華社報導,新華人壽上海上市計劃週三獲得了中國證監會的批准。該公司香港 IPO計劃將於週四接受香港交易所上市委員會的審批。

如果審批通過,新華人壽將和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China Life Insurance Co. Ltd.)及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Ping An Insurance (Group) Co. of China Ltd.)等一樣,成為在香港和上海兩地同時上市的保險公司。

繼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Citic Securities Co.)10月通過香港IPO籌得17億美元後,海通證券將成為最新一家啟動IPO的中國內地經紀機構。知情人士說,如果本週能獲得中國監管機構的批准,海通證券打算下週二尋求香港上市主管機構的批准。

另 外,中國多金屬礦業(China Polymetallic Mining Ltd.,簡稱:中國多金屬)已開始測試市場對其可能籌集1.5億至2.5億美元的IPO的興趣。據道瓊斯通訊社(Dow Jones Newswires)看到的一份投資協議顯示,該公司希望12月15日在香港上市。開採鉛鋅礦的中國多金屬打算以每股2.34港元至3.90港元發售5億 股股票。投資協議說,這個定價相當於2012年預測市盈率的4.9至8.1倍。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 AG)旗下資產管理業務Deutsche Bank Asset Management以及摩根士丹利旗下亞洲私募股權部Morgan Stanley Private Equity擁有這家礦業公司的股份。

中國多金屬將於11月28日起展開新股認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378

NBA/林書豪熱潮 體育商機強強滾

http://news.imeigu.com/a/1329373643454.html

【中央社╱台北15日電】林書豪在NBA迅速竄紅,帶動體育產業各項商業活動。體育經紀公司八方環球(Octagon)負責人皮奇奧托(Phil de Picciotto)表示,這股熱潮已蔓延到通常不注意運動賽事的民眾,並延燒全球。

根據「今日美國報」(USA Today),以下為證明林書豪效應的相關數據:

‧股價走勢:紐約尼克(Knicks)母公司麥迪遜廣場花園(MSG)股價,過去5天上漲9.2%。

經紀商Albert Fried & Co研究部門主管圖洛(Rich Tullo)表示,MSG股價走高不全是因為林書豪,部分原因可能在於上季財報以來,該公司股價就被低估。但「林書豪熱」升高時代華納有線公司 (TimeWarner Cable Inc.)重啟與MSG談判的壓力。

圖洛說,MSG與時代華納有線公司遲遲無法解決費用糾紛,後者去年12月31日起不再替訂戶轉播尼克隊賽事,導致MSG每6周就損失約1700萬美元收入。

‧收視率:林書豪也幫助MSG Network觀眾群大增,收視群男女老少通吃。自林書豪上週從板凳球員躍升先發後,尼克隊比賽轉播收視率爆增7成。

‧網站流量:本月5到12日,尼克隊官網NYKnicks.com和KnicksNow.com流量較前1周增加550%以上,創網頁瀏覽次數單周漲幅新高。此外,尼克隊新推出的App下載量約5萬次,榮登iPhone網絡商店免費體育App下載前5名。

尼克隊的臉書(Facebook)增加12萬5000個「贊」,這7天的「贊」量超越同期任何1支NBA球隊。尼克推特(Twitter)追隨者也增加1萬2000人,總數來到約20萬人。

‧球衣銷售:尼克隊網絡商店急忙之中開始販售林書豪的17號球衣和T恤。

MSG拒絕提供銷售數字,但說該公司網絡商店流量過去1周增加3000%。NBA商店網站表示,林書豪球衣開始銷售短短幾天,已榮登十大最搶手球衣之列。

‧品牌號召力:Q Scores公司執行副總裁謝佛(Henry Schafer)表示,林書豪一夕成名,公司還來不及為他定位,但他們將把他納入3月的全美調查中。

這家公司專門測量運動明星和名流的號召力和知名度。謝佛表示,NBA球員當中,目前達拉斯小牛(Mavericks)前鋒諾威茨基(Dirk Nowitzki)的QScore值最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262

私密社交:下一個熱潮?

http://news.cyzone.cn/news/2012/05/08/226702.html
「私密社交」風潮來襲,騰訊、開心紛紛加入陣營。在中國的社交語境下,如何界定「私密」?私密社交的產品怎樣做區隔設計?這樣的產品如何運營?

國外的「私密社交應用」Path被媒體稱為「移動互聯時代的Facebook」,其創始人是Facebook的離任高管。曾經拒絕了來自 Google高達一億多美元的收購,目前Path的估值高達2.5億美元。它註冊於2010年11月,目前有超過200萬的註冊用戶。按照Path官方給 出的數據,Path上有20%天天使用的活躍用戶。

「私密社交」的風潮來襲,國外相繼出現了家庭社交網絡FamilyLeaf、情侶社交應用Pair和Between、鄰居間的私密社交應用Next Door、Ourspot等私密社交的網站和應用。

而國內,在「私密社交」的名頭下,也是同樣熱鬧。2012年年初,已經有點滴、畫說等「私密社交應用」初現市場。然後,開心網推出私密社交移動應用 「美刻」。緊接著,4月19日更新的微信4.0版本中加入了「朋友圈」產品。目前為止,國內聚焦真實熟人關係的社交產品就有點滴、美刻、登登、心晴、畫 說、腳印、聯絡圈、七彩、微信等不下十款應用面市。他們,被稱為「Path的中國門徒」。

解讀Path

Path為什麼這麼受追捧?除了它左右分欄顯示和三層抽屜式等新穎UI設計,反觀目前社交網絡巨頭Facebook所受到的「泛社交」、「無隱私」質疑,或許能得到一些深層次的答案。

Path所構建的更為親密私人化的社交圖譜,引起了新一輪關於社交網絡模式的探討,甚至有觀點認為,Path試圖規避好友氾濫的問題,讓日益變成 「公地」的Facebook模式重回「私宅」,是以更加注重增進私人關係的方式進行對Facebook模式的顛覆和革新;「私宅」可能會是SNS和微博的 下一個戰場。

對Facebook在移動業務上的質疑,確實正中Facebook致命弱點。Facebook在其招股說明書上也談到了面臨著移動領域的風險:「一 旦用戶通過移動產品(我們目前沒有在移動產品上顯示廣告)使用Facebook的比例增加,可能也會對我們的營收和財務業績造成不利影響。」

另外,移動互聯網相對於傳統互聯網有一些不同的「玩法」,這從Facebook招股說明書上的另一個風險描述可見一斑:「在移動設備上,Facebook用戶增長和互動性取決於移動操作系統、網絡等,這些是我們無法控制的。」

其實,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早已有類似「移動互聯網時代正在開啟,Facebook能否在新的時代中繼續輝煌?」這樣的疑問發出。「社交網絡未來 將不再是互聯網發展主旋律,社會化網絡才是」,這是DCCI互聯網數據中心創始人胡延平對未來的判斷,「移動化、多終端化、超級個人中心……這一切都在為 構建社會化網絡奠定基礎」。

看來,理解Path的核心在於對私密社交和私人化的關係鏈構架,以及移動行業崛起趨勢下全新的信息獲取方式和模式的創新。

要重新認識Path以及所謂「Path的中國門徒」們了。

Facebook做不到的

「私密社交」的價值不僅在於它滿足了「隱私」這個日益被越發關注的需求,從發展的角度來看,還在於這個切入點正好契合了SNS發展路徑的潛在規律。

無論是「六度空間」理論,還是日常生活中實際的「社交關係」,簡單來說,不過就是:我是誰?我的朋友是誰?朋友的朋友是誰?……

目前為止,對這種關係形態表達的最清晰的就是Facebook,他的成長發展基本就是沿著這樣一條路徑生長擴散開來。

人人網憑藉著本土優勢,從2007年開始幾乎複製了Facebook的成功路徑,從校園模式(2009年前名為校內網)起步,擊敗了開心、若鄰等網絡社區。

這是對Facebook路徑成功的本土化演繹。

Facebook最初始、最核心的關係是朋友關係,相對於follow(關注),它意味著對等和明確的關係回報。從最基礎、最真實的人和關係出發,衍生其他枝枝蔓蔓的信息交流和關係拓展行為。而且,一旦這種邏輯形成,就會形成循環。

Twitter從信息出發,讓用戶自己決定應該跟隨誰,從而自己掌握信息。在這個過程中,一些關係也許會沉澱下來。但是,這種方式很難在社交上形成連續性和循環。

Facebook建立在用戶信息私有以及朋友間分享的原則之上,從熟人機制開始,從緊密到鬆散,自然生長成一個通用型的平台。用戶廣泛互動的基礎,在於人的真實,以及人的行為的真實,這也正是Facebook與Myspace、Linkedin的價值差別所在。

但是,通用型的平台上開放性的社交關係,逐漸出現好友超載的現象,Facebook不能滿足私密和個人化社交的需求,雖然它借助「Send」按鈕,創建了上千萬個群組,但仍然無法避免有選擇地展示、藝術的表達替代了自然、親近、安心的社交。強關係的需求並沒有減弱。

如何防止關係的氾濫,如何保護私密的小範圍交往和分享,如何在私密空間和公共空間之間做好區隔,是各大社交網站共同的沒有完全解決的問題。

聚焦關係鏈

在中國的社交語境下,如何界定私密,是國內類Path產品需要面對的第一個問題。

資料顯示,Path的原理基於英國人類學家羅賓·鄧巴(Robin Dunbar) 的研究成果,即在任何時候,人們最多能與大約150人維持穩定的社交關係。不是廣播,不是自我推銷,Path是將生活瞬間和真正認識你的人分享——這是對Path貼切的表述。

所以,目前很多的類Path應用也都採用了相同的機制,限制好友數目在150人之內。而且,像聯絡圈、畫說、湖畔等都把手機通訊錄作為用戶好友產生機制的主要來源。

聯絡圈的使用前提是雙方互相在彼此的手機通訊錄裡,用戶可以按不同的圈子組織聯繫人,如家庭成員、同事、大學同學等,並在小的圈子裡分享照片、視頻、及其它信息。這讓你想到了什麼?沒錯,Google+的圈子(Circles)。

「手機通訊錄演變出來的社交關係一定和其他方式建立的關係有一個很大的區別,我相信手機通訊錄裡面的私密性一定是大於QQ、微博、人人網還有甚至你的Email group等,他天生的最大的屬性就是私密,而且是雙向確認」,聯絡圈出品公司數字天域COO劉洋強調。

「畫說」對私密的定義則更多基於移動互聯網和互聯網的區別。「移動互聯網最核心的特徵在於他真正是人的互聯網」,畫說的出品公司喜訊無限CEO劉芃 解釋到,「手機應用產品是非常私密和個人的,手機與真實的個人一一對應,也與現實世界的聯繫更為緊密,附著你隨時隨地的信息」。

通訊錄是一個在手機裡面跟用戶聯繫很緊密,能幫助用戶快速把關係鏈整合進去,是最簡單、最直接、最聚焦的方式。

但私密的界限在哪裡? 如果將關係的建立、信息的傳播僅僅囿於手機通訊錄上的熟人,顯然這樣的社交應用產品難以做大。

「用非私密的方式來做私密社交產品」,這是劉洋對他們運營思路的歸納。在一個私密的環境基礎上,用可擴展的方式來使用和發展產品。

聯絡圈的做法是,在信息分享範圍上,除了在圈子內分享,用戶還可以選定是否也同步到新浪微博等其他公共平台。「我們的設想是任何一個話題可以從私密到公開」,劉洋介紹說。

「畫說」可以連接的好友範圍更廣泛一些,除了通訊錄好友,還有新浪、騰訊微博的好友,以及在此基礎上推薦的人。以照片作為輸入法,以關係、地點、時 間三條線索對信息進行了關聯和聚合。可以查看好友分享的照片,也可以以地點為主題查看畫說上某一地點及其周邊的各種照片,或者某一時間點上的分享照片。

像湖畔,在尋找、添加好友的環節,還增加了「搖一搖」的功能可以找到陌生人。

可見,既不同於Facebook泛社交的產品廣播式的分享讓用戶無處藏身,也不同於Path最初定義的僅限親密好友社交,國內 「類Path」產品所界定的私密,更準確地說應該是個人社交關係的聚焦和精確。

「現實中,用戶關係是複雜的,對私密和公開的需求,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不同目的情況下也是在變化的。我認為不能用產品簡單把用戶需求界定成什麼 樣子。在這個裡面,用戶如果把查看權限打開,它就是公開的,關上就是私密的」,劉芃強調,「事實上,我們並不是一個完全私密的應用」。

當然,除了賦予用戶選擇是否私密的權限之外,產品本身也要去做區隔設計。

「我們做的是熟人關係和熟人的熟人關係,並且只做這兩種關係。我們並不希望過多強調只能是熟人網絡,也不希望走向完全的生人網絡」,劉洋斬釘截鐵地 說,「就像這個圈子的設計,打開這個圈子,我可以瞭解到這裡面有10個人,系統告知這個圈子裡我有3個好友,也就是說另外7個是熟人的熟人,而且你必須要 申請通過才能加入。這才是我們定義的圈子。我只能搜索我認識的人,進而看到我熟人的熟人。在產品設計上,我們會牢牢把用戶固定在這個範圍內」。

「通訊錄只是一個切入口」,劉洋這樣評價。甚至,你可以發現,現在Path並不只是推薦來自於你的Facebook、Email或者通訊錄裡的好友,它也開始為你推薦非熟人了。

「我覺得其實不管哪條路都是可以走通的,路徑本身、關係本身和產品、用戶群組是私密的或者公開的只是一個因果關係,不同的路徑需要不同的產品特性。關鍵在於,私密是用戶的需要還是公司產品的需要」,在金山做了10年產品工作的劉芃意味深長。

價值拓展

「我們希望畫說是一個社交工具」,劉芃這樣界定畫說的定位,這與劉洋對聯絡圈的界定不謀而合,「手機通訊錄其實承載的是人的一個社交關係,我們只是提供一個工具和系統化的行為判斷,幫助管理和延伸這種關係。」

顯然,「工具」之說並不只是一個謙虛的說法。

「正因為是一個私密性的產品,所以用戶數量不會猛然一下子衝到很高,它只是一個平穩增長上升」,劉洋這樣介紹。可見,傳統的微博運營經驗顯然不適合私密社交產品。

所以,如何保持增長並真正長大,是私密社交產品運營上一個很大的挑戰。更何況,用戶的注意力是有限的,面對層出不窮的同類產品,突出某一優勢來吸引用戶或許是這類產品的當務之急。

往小了說,工具沒有門檻,人人能用。比如,提供一個能聚合親密關係和積累強記錄性信息的工具,最核心的關係和家當都在這裡了,你還會輕易走掉嗎?

往大了說,社交業務並不是一個單一的工具,也是一種集成的能力。web2.0不是某種服務,它是一切的底,所有的服務是在這上面產生的。SNS是 web2.0平台下面的一個基本動力機制或者渠道。人與人的關係網絡只是第一步,信息流以及資金流、物流通過人際關係網絡重新連接、組織、流通起來,是互 聯網所催生的新一輪數字商業變革的關鍵。

於是,產品的精耕細作尤其重要。「雖然這是私密社交,但是需求一點不比任何成熟的社交產品少,甚至更高」。聯絡圈經歷了系列產品演變的過程,形成了 從好聯絡手機通訊錄,到聯絡短信、聯絡圈等產品鏈條,並在細節上開發了「投票統計」等功能模塊;畫說形成SNS人物線、時間線、地點線立體的關係結構和信 息聚合交互方式。

但是,為什麼不直接做工具,像Foursquare那樣,將自己定位於依託大社交平台的疊加應用?

顯然,這個做法在中國未必行得通。中國目前不僅沒有這樣的集大成的平台,而且還有開放性的問題。僅僅靠應用來獲得大量用戶數據變得難度極大,基於用戶數據的商業模式更是無從談起。於是,社交+工具是更優選擇。

「在推任何一個社交產品的時候,最大的難度是讓用戶新增加一個賬號。在做社交產品初期,推廣一個賬號比推廣一個客戶端的難度是十倍甚至百倍的」,劉洋對此深有感觸。

怎麼辦?於是,最終的情況可能還是在目前已有關係的平台上進行延伸。

在此基礎上,怎樣把真實的服務和信息對應、相關起來,是另一個需要探索的問題。

「畫說希望引導的文化是記錄對你的生活有意義有價值的信息,因為它真實地記錄了當時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對用戶來說是可以回憶和追溯的生活的路徑。這些信息沉澱下來是有價值的。對用戶是越有價值的,我們的價值也就凸顯出來了」。

可目前的情況來看,在國外,Facebook發展的比Twitter更強大。但是在國內,正好相反。對此疑問,劉芃顯得很堅定,他做了一個對比:

「不從階段性的結果上,而從本質上看,你會發現,twitter更適合信息的快速傳播,這樣的產品更像一個媒體的方式。但是自古至今媒體的收費方式 都是消費前收費,就是先花錢買了才能看,但是互聯網媒體做到這一點很難。於是,就只能以信息檢索和帶流量的方式進行消費後收費。那麼,網絡越媒體化,信息 氾濫和過剩的問題就會越發嚴重。可是,沒有人喜歡去看一個充斥著各種廣告等氾濫信息的媒體。所以,像微博這種產品的盈利肯定是遇到問題的。但是像 Facebook或者SNS,他是基於關係網進行信息的傳播。於是,SNS和Twitter不同的是它所傳播的信息更適合做深度加工,我跟你是好友,那你 的每段話、照片,我是有興趣做評論的。信息一旦做深度加工,增值的效應也就非常大了。」

其實,類Path這種反向關注建立關係的方式,其本質就是發信息,由用戶選擇將信息PUSH給誰。無論是基於手機通訊錄下的細分圈子,還是一對一的 好友之間,在選擇對象的同時,關係本身就已經決定了分享的信息類型和尺度,這是私密社交信息比泛社交關係更能保證信息傳遞的有效性的地方。

但這些對用戶而言很有情感價值的信息,真的能轉化成經濟價值嗎?順著劉芃所述的方向,其實目前已經有兩個較成功的方式:

第一,按人際關係這塊,目前已經有一些成熟的產品,像Pinterest、蘑菇街、美麗說這種社會化推薦的方式已經被證明是一個成功的模式, 這是在朋友關係上和與拍照相關的產品較成熟的盈利方式。

第二,基於地點關係的,像大眾點評網,也已經探索出一種成熟的盈利方式。

「這兩種盈利方式,畫說都具備潛質。只是我們還希望在將來能摸索出一個自己獨特的盈利方式」。

小而專注

不同於騰訊基於QQ平台用戶、開心網基於開心網原有用戶,手機通訊錄產品只能在移動端做,移動互聯網的發展給熟人關係領域的發展帶來另外一線機會。

對此,各位手機端應用的公司既認同又矛盾,劉洋調侃說,「雷軍吵醒了騰訊這只大老虎」。「騰訊可怕,在於它的產品團隊非常強,用戶基數足夠大。你看微信的發展已經充分驗證了,騰訊如果重視移動端社交,其實可以發展的非常好。」

劉洋這一說法,在米聊和微信的短暫交鋒中可見一斑。2010年12月,雷軍領導的小米工作室推出的手機端免費即時通訊工具米聊一經推出,長勢驚人。很快,騰訊在2011年1月隨即發佈微信,借助QQ平台資源,微信用戶很快過億。

劉芃坦誠,「現實生活中,存在大的shoppingmall,但是今天對於我們來講,我們不是跟他們有什麼競爭,我們是7-11,更貼近用戶,我們就在你的樓下就在你身邊,我很小但我很專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316

首場路演 Facebook掀起科技股新一輪熱潮

http://www.21cbh.com/HTML/2012-5-9/0MNDE1XzQzMDA0MQ.html

5月7日中午,當一身學生裝扮的Facebook(FB.NASDAQ)CEO扎克伯格開著黑色SUV來到曼哈頓中心的喜來登酒店時,蜂擁而至的投資者早已在酒店外的街道上排起了蛇形長隊,等候Facebook的首場路演。

風 頭正盛的社交網站Facebook預計將於5月18日在納斯達克進行首次公開募股(IPO),根據Facebook上週公佈的每股28美元到35美元 IPO定價區間,按發行價上限計算,籌集最多136億美元,從而刷新迄今為止全球網絡科技股IPO的最高紀錄。這意味著公司市值將為770億美元到960 億美元。

此前,谷歌IPO時籌集了19億美元,估值230億美元,至今仍保持著美國互聯網公司最大規模IPO紀錄。

不過,ChinaVenture投中集團首席分析師李瑋棟表示,因為Facebook成立僅有8年,尚未經歷完整的經濟週期,和蘋果、亞馬遜、谷歌等公司相比,也沒有大規模的業務轉型與開拓經歷,抗風險應對能力仍有待考驗。

營收同比上漲、環比下跌

參 加路演的人士稱,這是一次常規的例行演示,幾乎沒有任何關於Facebook的新信息。路演中,Facebook高管們在不到半個小時的時間裡回答了大約 六個問題,包括Facebook在中國的未來,通過移動產品提振收入的計劃,以及最近以10億美元收購照片分享平台Instagram的交易等。而關於中 國市場,Facebook高管則稱願意與中國政府坐下來談判,討論在中國建立合作的事宜。

儘管暫無進軍中國市場的時間表,但此前扎克伯格早已在公開場合表達過對中國市場志在必得的決心。他曾說,「如果你遺漏了13億人的市場,還如何能連接整個世界?」多年來他都保持著每週三和週五花1小時學習中文的習慣。

Facebook 對進入中國早有準備。2007年,該公司註冊了Facebook.cn的域名;2008年3月,李嘉誠證實已向Facebook投資逾1億美元,3個月 後,Facebook推出簡體中文版本;2010年12月底,扎克伯格曾經攜其華人女友訪華四天,先後拜訪了百度CEO李彥宏、中移動董事長王建宙、新浪 CEO曹國偉和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云。不久前,他還和華裔女友再次到中國旅遊。

不過對於其未來進軍中國市場的表現,人人公司CEO陳一舟此前曾向記者表示,對於Facebook入華後的市場表現「不好預測」。因為這意味著Facebook將進入一個競爭異常激烈的市場,而且中國的文化、商業環境和其他特點也都與其此前在全球其他市場情況大不一樣。

易 觀國際分析師董旭也向記者表示,未來Facebook進入中國市場屬於趕了「晚集」,一方面中國網民與海外網民不同的用戶習慣和文化習慣,而另一方面國內 用戶的社交需求已基本在騰訊、人人、微博等社交媒體上得到了滿足,形成一定的用戶黏性,Facebook不得不面臨來自中國社交媒體的強勢競爭,但 Facebook的優勢在於強大的資本、技術、品牌以及對用戶關係的精準把握。

根據Facebook最新發佈的2012財年第一財季財報,每月活躍用戶超過9億,每日活躍用戶超過5億,在用戶在線時長及廣告收入等方面,對老牌科技巨頭谷歌和雅虎等形成威脅。

但一些數據還是給Facebook澆了冷水。今年第一財季Facebook營收達到10.6億美元,較去年同期上升45%,但較上財季卻下跌6%;廣告收入達到8.72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長36%,但和上財季相比卻下滑了7.5%。

Facebook 將上述原因歸結為季節性因素,但有人開始質疑Facebook增長放緩。紐約股票研究公司FusionIQ的首席執行官巴裡認為,Facebook目前的 估值非常高,除非管理層未來能把龐大的用戶基礎轉化成利潤,否則該公司需要實現巨大的增長來支撐這一估值。

近乎瘋狂的追捧

但 路演現場密密麻麻的投資者仍反映出市場對於Facebook盈利前景的看好。有投資者預測,在Facebook隨後從紐約到芝加哥、波士頓和舊金山等大城 市進行路演的過程中,預計Facebook還將調高IPO定價區間。而投資銀行Evercore的分析師塞納(Ken Sena)週一表示,Facebook的估值範圍應當在1400億美元到1600億美元之間。

甚至在Facebook還沒有上市的時候,分析師就已經紛紛開始了對該公司的研究。第一家為Facebook評級的公司Wedbush Securities在上週五給出優於大市的評級,目標價位是44美元。

賓夕法尼亞州投資公司特納投資合夥人公司的基金經理巴吉尼說,即使Facebook發行價定在指導價區間的高端,買進Facebook的股票仍然很合算。他預計該公司市值將在四年內達到2000億美元,因Facebook將能夠輕鬆複製谷歌的成功模式。

美 國投資銀行Susquehanna Financial分析師赫爾曼·梁(Herman Leung)週一發佈投資者報告稱,他預計今年Facebook的營收將增長40%,到2013年則將增長33%。他稱,每股28到35美元的IPO定價 區間對投資者來說是個頗具「吸引力」的估值,為其提供了一個「能夠激發興趣的進入點」。

李瑋棟認為,Facebook的上市對於互聯網和移動行業企業的股價將帶來較好的提振作用。

不過,Facebook面臨的挑戰還有不少,例如谷歌社交網絡Google+發展勢頭正猛,Twitter的競爭也不容小覷,而用戶在達到10億之後,Facebook在中國這個全球網民數量最多的市場仍處空白,等等。

還有人擔憂新一輪科技股泡沫的出現。美國私人銀行費城信託的CEO科洛夫頓表示,Facebook上市掀起的狂熱浪潮讓他多少有點「似曾相識」的感覺,特別是會讓人回想起上世紀90年代末的科技股熱潮。當時投資人瘋狂追捧網絡科技股,根本不顧及基本面狀況如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372

農運會變奏曲 一座城市盛會季的發展熱潮

http://www.infzm.com/content/81414

編者按:2012年9月22日,第七屆全國農民運動會落幕。南方週末記者回溯南陽市籌辦此屆運動會的經過,盤點南陽市以農運會為契機推進城市整體發展的方略。塵埃落定之時,不難發現,農民以及農村,並不是盛會的全部;大型運動會的確是城市發展的催化劑。

僅2010年,南陽城建投入就高達34個億,相當於此前30年總和。

從最初的「六創一迎」到後來的「兩爭一迎」,「農村」以及「農民」,沒有成為本屆農運會的熱詞。

即便在省會城市,你也很難見到如此宏偉的建築群,在谷歌EARTH地圖上搜索河南南陽,才能俯瞰全貌——一座12層的主建築坐北朝南,懷抱一片寬闊的廣場,七座不同形狀的方形建築在左右排成兩列——圍繞整個建築群走上一圈,至少需要半小時。

該建築群通常被稱作第七屆全國農運會(下簡稱「農運會」)新聞中心,它的建築面積,甚至比2008年北京奧運會新聞中心還要大近三分之一。

從建築群北望,整個東北片都已脫胎換骨。

這裡是南陽,河南人口最多、面積最大的城市,正雄心勃勃地要成為豫、陝、鄂交界區域的中心。

「城市發展過程中總要有那麼幾件大事來助推,這幾乎是個規律。」南陽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陳光傑告訴南方週末記者。

「為辦會而辦會意義不大」

「申辦農運,不僅因為它關乎南陽農民身心健康和國家全民健身發展,也因為它對城市發展、建設是個有力推動。」

2012年9月22日,週六。持續一週的農運會即將在晚上落幕,南陽市體育場正上演賽事尾聲,何谷(化名)決定帶3歲的兒子來看看城市新地標。

「農運會挺好的,南陽整得乾淨多了,綠化也漂亮,拆遷的事,只要安置房能兌現,沒啥不好,」何谷說。

南陽的領導者們對農運會有著更長久的期盼,這期盼始於1994年。

曾任南陽市體育局局長的楊鳴哲對媒體回憶說,1994年,市區僅有一個體育場的南陽開始申辦第四屆農運會,希望在推進體育事業的同時「通過舉辦盛會爭得一些項目以推動南陽發展」,但落後的硬件設施使得南陽敗給四川綿陽。

隨後,南陽口頭匯報、申請了舉辦第五屆農運會,因為時間關係未能正式申辦,但這番籌劃為申辦第六屆農運會打下基礎。

競爭異乎尋常地激烈,對手泉州打出「僑鄉」牌,認為他們舉辦可促進海峽兩岸「三通」;另一對手山西晉中聘請大寨村黨總支書記郭鳳蓮等三人為「申農」 大使。南陽也不甘示弱,聘請作家二月河為大使對陣。楊鳴哲說,當得知經濟實力、硬件更強的泉州獲選時,她的眼淚「忍不住掉下來了」。

南陽仍未放棄。2008年3月,農業部、國家體育總局、中國農民體協聯合下文,終於同意第七屆農運會由河南省承辦、南陽市舉辦。

農運會是整個河南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承辦的規格最高、規模最大的國家級綜合性體育賽事,從一開始就必然是一項光榮而艱巨的任務。

對南陽市而言,動力反而大過壓力。陳光傑接受南方週末記者採訪時表示,申辦農運,不僅因為它關乎南陽農民身心健康和國家全民健身發展,也因為它對城市發展、建設是個有力推動。

「從北京奧運到濟南全運,包括廣州亞運、深圳大運,城市發展過程中總要有那麼幾件大事來助推,這幾乎是個規律。南陽是個歷史文化名城,又是傳統農業 大市,在向新興工業大市、經濟強市轉變的過程中,必須通過這樣一些大事加速城市發展、改善城市功能、增強輻射帶動能力,」陳光傑說,「農運首先是種機遇, 通過農運籌備帶動城市發展,否則單純為辦會而辦會,意義不大。」

從創到爭

「很多事在常態情況下做可能有很多困難,但在農運這件事上,涉及城市改造,幹部、群眾的認識空前一致。」

事後看來,3年多的籌辦正是沿著這條預設的軌跡奔跑。

陳光傑透露,從籌辦之初,南陽就決定把農運會建設與南陽城市建設相結合,其中目標既包括體育場館等功能性建築,也包括大量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城市文明的塑造。

南陽為這場戰役設計的方針,最初名為「六創一迎」。所謂「六創」,即爭創國家生態園林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市、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全國文明城市;所謂「一迎」,自然是指迎接農運會。

「六創」的目標涵蓋了城市化的多個方面,各式各樣城市化的舉措、硬件軟件建設都被納入這個巨大的框架。

《河南日報》2011年初報導:「接過農運會大旗後,南陽決定利用3至5年時間,投入上百億資金,開展『六創一迎』活動」——2009年開始,八十 餘項市政工程幾乎同時開工,僅2010年,南陽城建投入就高達34個億,相當於此前30年總和;10萬人行動,清理城市各種角落,454家養殖場、廢品收 購站搬出城區。

「辦農運,是民心的空前集聚,很多事在常態情況下做可能有很多困難,但在農運這件事上,涉及城市改造,幹部、群眾的認識空前一致。」陳光傑說。

戰役彷彿才剛開始。2011年3月,市領導宣佈,「今年是農運會籌備工作全面提速年、攻堅年、決勝年」,並明確指示市委、市政府目標辦,要加大農運會和「六創一迎」在整體工作中的目標權重,樹立農運會籌委會和「六創一迎」指揮部的權威。

3個月後,衝鋒號變調,南陽召開誓師大會,將「六創一迎」變為「兩爭一迎」,即爭做文明市民和爭創國家衛生城市。

陳光傑解釋說,文明城市在「六創」中是個標準比較高的載體,考慮到「六創」的很多要求相通,就做了這個調整,以便集中精力、抓住關鍵環節。

無論創還是爭,戰役遠未結束,身在其中者慢慢意識到,戰役正演變為一場戰爭,2012年上半年舉行的兩場「百日會戰」動員大會更是將戰爭推向高潮。市委書記李文慧強調,「百日會戰」是考察、識別、培養、鍛鍊幹部的100天。

兩難境地

「拆遷時間非常短,中國老百姓都是最淳樸、最知道感恩、最顧大局的老百姓。」

幾乎所有執行者都處在兩難的境地中。

一方面,「兩爭一迎」要求在短時間內掀起高潮,各項工作的時間均被壓縮,「各級各部門要倒排工期,做到日日有進度、月月有形象、季季有變化」,表現 不好的單位要被掛上黑旗;另一方面,南陽的經濟基礎相對薄弱,1100萬人口中有近千萬都是農民,加之網絡輿論壓力逐年增大,領導們又喊出了「節儉辦農 運」的口號,夾在當中的正是執行者。

「我們去深圳大運會考察過,實在不敢比,人家一個場館就能花十幾億,但農運會又是河南接下的最高規格賽事,所以說句客套話,『任務光榮又艱巨』。」擔任農運會籌委會場館建設部部長助理的顧凱笑說。

在這其中,拆遷無疑是頭等難題。承載了主體育場等建設項目的宛城區首當其衝。在2009年末的兩個月裡,他們要完成千餘戶的拆遷任務。每人補償40 平米安置房的標準未令所有人滿意,袁莊拆遷指揮部辦公室主任、區城建局局長李德森只能不斷奔走,2個月裡瘦了二十多斤、磨壞了3雙皮鞋。

「拆遷時間非常短,中國老百姓都是最淳樸、最知道感恩、最顧大局的老百姓。」顧凱說。

拆遷完成後,建設緊隨而上,執行者們再次面臨工期和資金的夾擊。

根據最初測算,農運會的資金需求約為65.94億元,這個數字還未涵蓋多項與農運相關的建設;而農運品牌又相當程度上限制了市場開發的可能。

南陽在籌措資金方面花了大力氣,籌集到了1.2億餘元捐贈資金和1.3億餘元贊助資金。然而,研究捐贈榜不難發現,南陽下轄的10縣、1市、2區幾 乎都出現在榜單中,最高的鄧州市政府捐贈150萬元,最低的內鄉縣政府捐贈60萬元,連南陽市高新區管委會也捐了30萬元;財政局、婦聯、交通局、紀委、 體育局等政府部門的幹部職工也都上了榜。

提速10年

體育場原選址地塊,在2012年7月,變成了商業地產開發用地。

持續的努力改變了南陽的面貌。

城市變得乾淨、斷頭路逐步消失、街道漸獲拓寬的同時,兩三年前的村莊也正一片片變成這樣的樓盤。直到今年,農運會的場館、基礎設施建設已近尾聲,但 拆遷並未停步。在宛城區委2012年初舉行的經濟工作會上,城鄉建設規劃局依舊表明,要積極服務農運會市政征遷工作;會上還傳出消息,要力爭實現建築房地 產企業總產值17億元、稅收7300萬元以上。

宛城區日前提供的信息顯示,3年內,僅該區就搬遷群眾1.2萬戶、5萬餘人,為農運會場館道路建設提供土地七千餘畝。

土地成為政府騰挪、周轉、統籌的工具之一。主體育場此前規劃在南陽市體育中心附近,組織領導、專家論證後,南陽市認定原有的263畝總用地過於侷促,將體育場挪到袁莊興建。今年7月,建業地產宣佈以3.12億元奪得4幅南陽地皮,其中就包括體育場原選址地塊。

誰都不能否認,3年的努力令原本背負「髒、亂、差」惡名的南陽改觀良多;陳助民覺得,在農運會推動下,城市面貌的變化提速了10年。

「南陽在發展過程中留下了很多歷史欠賬,農運會其實就是這樣一個還賬的契機」,陳光傑認為,回顧3年多前定下的總體目標,除了國家文明城市的稱號需經過驗收外,其他已經階段性地基本完成。

9月22日晚,白河上亮起燈光、射出噴泉,閉幕式在白河邊的體育中心隆重舉行,南陽為農運會付出的心血獲得高度評價,吉林省松原市在閉幕式上接過了農運會的大旗。

此前,網上有消息傳出,松原的農運會將不再舉辦,籌委會已解職、返回原單位,回帖裡疑惑者有之、失望者有之,也有人說,「希望消息是真的,這將是松原人一次喘息的機會。」

接旗無疑擊碎了這種傳言。據《吉林日報》報導,「體育場、綜合訓練館等『一場四館』建設和原有體育場館改造升級任務都已經下達到各相關部門和縣(區),新建場館規劃設計、土地徵用和招投標等工作正在有序推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066

京東方5年首度盈利 面板行業新一輪投資熱潮來臨

http://www.21cbh.com/HTML/2012-10-31/zMNDEzXzU1MjMzMA.html

液晶面板行業的持續回暖,讓剛剛投產的國內液晶面板生產線都感到了春意融融,繼TCL集團主導的華星光電宣佈從9月起實現盈虧平衡後,擁有4條液晶面板生產線的京東方也在2007年後再次出現了季度盈利。

根據京東方(000725.SZ)A10月30日發佈的三季度報告,第三季度京東方實現營收75.14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110.21%;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為1.52億,同比增加116.34%,而去年同期京東方的虧損則為6.35億元。

對於長期處於虧損狀態的京東方來說,這次季度盈利是多年來期盼的業績拐點,從成都4.5代線到剛剛完全達產的北京8代線所形成的全球前五位的產業規模,讓京東方甚至比台灣同行友達、奇美更早實現了盈利。

對於華星光電和京東方遇到的面板行業的好時機,業內人士普遍用「命好」來形容國產面板的境遇:32吋面板幾個月以來的供不應求讓以生產32吋面板為主的國內面板行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局面。

根據TCL集團10月12日公佈的9月數據,其投資的華星光電,9月份產能實現10.8萬片(2.2×2.5大片),良品率達到95%,實際銷量165萬片(主要為32吋),加上京東方合肥6代線部分產能和北京8代線的大部分產能,以及南京中電熊貓6代線的產能,這也剛剛能夠滿足國內市場對於32吋液晶電視面板的需求。

目前,奇美、友達等台灣面板廠商逐步開始減少大陸廠商集中發力的32吋液晶面板市場,其6代以下的面板生產線開始轉向切割平板電腦和智能手機面板,而6代以上高世代線開始傾向於39吋、47吋、60吋等差異化的大尺寸產品,這就給京東方和華星光電32吋很大的市場空間。

這也是京東方和華星光電投產後產品依然以32吋液晶面板為主的主要原因,不過京東方6代線和8代線切割的32吋面板從6月開始大部分主要出口給三星、冠捷、索尼、東芝等外國品牌,而華星光電也出售25%的面板給三星等國外品牌, 這讓國內32吋液晶面板的供求更為緊張。

隨著京東方、華星光電開始將部分面板生產線產能轉向更大尺寸的面板切割,國內32吋液晶電視面板的供應將更為緊張,這也是京東方開始籌備繼續擴大產能的重要原因。

根據京東方的最新公告,其與合肥市政府及其投資平台共同投資285億元建設一條8.5代液晶面板生產線的工程正在加緊推進,雖然京東方暫時無法再次通過A股資本市場再融資,但是為確保項目建設如期進行,巢湖城市建設投資有限公司、合肥鑫城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及合肥市指定的其他國資平台擬在2012年末以前完成向鑫晟光電增資43.55億元人民幣。

京東方顯示總經理劉丹告訴本報記者,「本來合肥8.5代今年應該竣工投產的,但是由於種種原因沒能實現,京東方希望竣工時間能在2013年第四季度前。」

京東方在重慶再建一條8.5代線的計劃也與當地政府達成初步協議,與此同時由廣州市政府、創維集團合資建設的廣州LGD8.5線也重新簽署合資協議並將進入前期基礎建設階段。

加上三星蘇州8.5代線,國內2013年在建的面板生產線還有3條,到2014年國產高世代線數量也上升到5-6條,是否會導致新一輪面板過剩,重蹈光伏行業的覆轍?

對此,創維-RGB中國營銷總部總經理劉耀平表示,「無論是面板和光伏,在地方政府的參與下必然出現產能過剩的混亂階段,但是大亂後生存下來的企業必然成為全球面板或光伏行業的領導者,從面板行業來看京東方有望成為這樣的領軍品牌,要是沒有這些投資,國內平面顯示行業將更加糟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46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