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冷池塘聯盟 把半導體雞肋變黃金


2012-7-16  TWM




今年三月,美國 SmartMoney雜誌公布「美股二十年投資報酬率前十大」排行榜,台灣老牌電子公司光寶集團旗下的達爾科技(Diodes),與全球通訊晶片龍頭高通 (Qualcomm)、軟體大廠甲骨文(Oracle)等同時登榜,名列第七名,二十年來投資報酬率高達八十六倍。

六月二十九日,達爾轉投資的德微科技在台股掛牌,第一天就強勢上漲超過六成,高達十六倍的本益比,立刻登上上櫃公司本益比前十名。

撿大廠不要的市場養大客戶「一站購足」胃口

別以為達爾、德微身處時下最夯的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產業,它們的主力產品,是這幾年外商視之如雞肋、陸續退出的二極體。

二極體發展時間超過五十年,早期幾乎所有半導體公司都涉足其中,但逐漸被整合到半導體元件後,近年整體市場年成長率只剩下個位數。全球產值八十億美元(約 合新台幣二千四百億元),也只有半導體產值的二.六%;多數產品單價不到新台幣一元,卻因為廣泛應用在3C、家電等電子產品上,種類複雜又繁多。

於是在過去六、七年內,歐美日等國際大廠不是選擇淡出,就是停止投資新製程,不再擴增產能。達爾卻反其道而行,不停的更新設備、降低生產成本,並提高單位 效能,以上海廠為例,二○○一年到二○一一年的平均年產能增加三五%;同時還以每年推出近三百款新產品的速度,一步一步養大客戶「一站購足」的胃口,墊高 競爭門檻。

當別人停止進步時,「我們賦予老產品新技術,每十八個月讓封裝體積減少四分之一,」達爾科技總裁暨執行長盧克修說,半導體快速的創新推升著所有的公司, 「你如果沒有跑得比你的competitor(競爭者)快,你就死路一條。」而它所得到的回報是,二○○三年到二○一一年,達爾營收年複合成長率約二 一%,遠超過業界平均的四.四%,毛利率也在二五%上下。儘管二極體是個小池塘,達爾光是靠著取代外商,就很有賺頭了。

靠入股擴張生產線自身專注應用市場開發

去年九月,達爾投資二極體外包封裝廠德微科技,取得約三五%股權,是二○○五年以來入股的第四家同業公司。

盧克修在德州儀器(TI)任職長達二十七年,是繼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之後,第二位當上德儀副總裁大位的華人。從半導體的汪洋大海到二極體的小池塘,他認為,「接下來,高階半導體(如台積電的晶圓代工)將持續分工,低階半導體方面,整合是必須走的路。」

整合,不僅是把產品越做越小,也發生在供應商身上,所以達爾持續整併,年底前還將購併另一家同業,藉此建立一支武力強大的艦隊。

「未來,達爾負責開拓應用市場,德微專注於生產,」盧克修說。德微董事長張恩傑也加速配合,台北深坑新廠前年啟用後,至今產能已增加一.五倍,產品單位效能提升一○%至一五%,「德微猶如我們的另一隻手臂,」盧克修說。德微現有六成營收來自達爾的訂單。

達爾如今雖然風光,但它卻也曾在二○○八年底遭金融海嘯波及,短短兩個月,股價從三十美元一路跌到約三美元。

當時達爾有高達九十億元的現金,套牢在衍生性金融商品上,本業又因為景氣急凍,營收下降;偏偏公司又剛購併英國上市公司Zetex,整帳期間打消壞帳、庫 存等,導致二○○八年第三季出現罕見的虧損。消息傳出,立刻引發投資人恐慌性拋售,股價重跌超過九成,「當時不管怎麼解釋,大家都聽不進去,」盧克修說。

同享高本益比投資人看的是長期綜效

憑藉著對自家公司的長期信心,達爾用打四折的價格,買回總計新台幣六十九億元的可轉換公司債債權;而且只要股價每跌十美分,就進場買回一萬股。二○○九年 初,景氣急轉直上,達爾重回成長獲利軌道,衍生性金融商品也獲得外資銀行全額賠償,短短不到四個月,股價大漲超過一.五倍,讓盧克修直呼「賺翻了!」逆境 生信心,達爾把金融危機巧妙的轉化為助力,還因為打折買回公司債,幾乎是借一塊錢,只要還四毛,「等於又賺了一家公司(指抵銷了購併Zetex的費 用)。」盧克修說。

雖然二極體產業沒有「蛙跳式」的驚人成長率,但達爾與德微的本益比,卻能高達十六倍,「大家看好的,是整合背後的長期綜效,」國票證券評估。張恩傑也表示:「盧董看重的,不是我們的(股價)價格,而是我們(整合趨勢裡)的價值。」

面對當今歐債等世界經濟未爆彈,在半導體業打滾近四十年的盧克修深信,當歐美廠急著把資源放到其他新領域時,達爾在二極體這個老市場裡,靠著專注與持續投資,更巨大的綜效正在不遠的前方。

【延伸閱讀】達爾聯手德微3大綜效1. 專注研發,加快成本降低速度2. 合力擴產,提高經濟規模效益3. 達爾開拓市場,德微專攻製造,互補綜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24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