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國製造不再 台商賺什麼?

2012-7-16  TWM




面對美國製造業再起,台商首先要認知,美國並不是要把「全部」工廠都搬回國,因為美國本土也面臨勞動力不足的問題,尤其是製造業。

根據美國製造業協會和德勤(Deloitte)顧問公司調查,有八成三的美國製造業者認為,回美國生產會面臨技術性員工不足的問題;六成九業者則預期,此問題在三至五年內會惡化,因為屆時技術勞工都將退休。

製造新主流:節能材料和自動化生產

換言之,美國製造的真正樣貌不僅是生產基地的移動,而是新產業價值鏈的重分配!美國製造業將以技術提升,讓生產線效率化,調整其在全球布局,其中兩個關鍵就是,採用節能環保材料、自動化生產技術。

例如過去大家認為,全球最大運動品牌耐吉(Nike)的鞋子,早已不在美國製造,都轉移至勞力低廉的第三世界生產,但是美國《彭博商業週刊》( Bloomberg Businessweek)就指出,耐吉今年初推出的Flyknit製鞋技術,「最終,可以在全世界任何地方生產運動鞋,包括把部分訂單移回美國。」

因為新鞋僅需用兩條聚酯材質絲線,鞋面只有上下兩片網布,全程採用自動化機器編織。這種新編織技術,先改良了傳統製造襪子、毛衣的紡織機械,將其轉化為生 產鞋面,同時採用人造纖維材料,把傳統多個鞋片併接方式,改為單一鞋面一體成型後,再固定於鞋底,簡化大量人工縫製流程。

這對過去靠東南亞、中國廉價勞工抓訂單的台灣製鞋代工廠來說,是一大威脅!

賺新材料財,一條龍全包勝純組裝

但對台商的紡織業來說,卻是一大商機!因為這種新材料的運用,台灣業者從上游聚酯材料的提供,到最終端的編織可以一條龍整合包辦,即便不在美國設廠,台商紡織業者,同樣可以吃到這塊美國製造再起的商機。

從這股趨勢來看,台灣不光是相關原物料商或是自動設備廠商受惠,因為未來美國廠商要節省的不光是材料,還包括能源、生產人力、交貨時間、通路、售後服務。

以鴻海集團為例,在製造端積極切入自動生產領域,日前即轉投資賜福科技,並挖角已退休的工研院機械所中區組長張燦輝擔任董事長兼總經理。在通路端上,集團 也切入電子商務,打造自「零組件到終端」的一條龍服務,把賽博數碼等通路,劃歸旗下廣宇管理。這一連串動作,預料跟大客戶蘋果(Apple)執行長庫克 (Tim Cook)喊出,將生產線移回美國有關。

因為一旦「美國製造」成為趨勢,台商要搶得新訂單,不能只靠組裝半成品和成本管理,而必須提供更多生產技術創新,也就是做到「加值不加價」,協助客戶維持高毛利,進而穩固自己供應鏈地位,畢竟,機器人組裝iPad,並不是不可能。

例如高級服飾、家具、食品或嬰兒用品等,這些需要針對特殊客戶群的產品,都可能會移回美國生產,理由不光只是因為中國勞工成本高漲問題,而是接近消費市場本身。也就是說,台灣廠商做的不光是提供生產,還要端出全方位的技術解決方案,來支援上游客戶的設計概念。

賺服務財,避開終端產品直接競爭

因此未來,例如紡織業可能需要投入排汗散熱材料研究,食品業需要思考如何更節省瓶裝材質,電子大廠需要如何生產更低耗能、更輕薄短小的電子零件,台廠未來賺的不是製造財,將是新材料與服務財。

而這也是美國政府在AMP計畫中,鎖定的範圍:小型大功率電池、先進合成材料、金屬加工、生物製造和替代能源等。

但是,如果台商無法抓住這股趨勢,後果也可能和近期中國太陽能、鋼鐵、家具業者一樣,面臨一連串反傾銷制裁。唯有避開終端產品直接競爭,開發出關鍵零件材料與服務能力,才是台商在這一波美國製造再起,全球大洗牌中安身立命之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23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