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行方補貼助宣傳 製造票房「水分」
1 :
GS(14)@2018-03-19 05:03:47【明報專訊】其實內地「票補(票價補貼)」問題已非新鮮事,自2015年已開始盛行,當時有電影業人士曾估算,2015年中國電影票房440億元(人民幣‧下同),估計有30億至50億元來自票補。
所謂票補,就是電影發行商與戲院或電商售票平台的一種協議,讓戲院或平台以較低售價賣票,差額由發行方補助,最初目的只是藉此爭取場次爆滿、引發口碑相傳的輿論效果,以期進一步刺激票房,但結果也製造出票房「水分」的亂象。
因此,為免票補情况擾亂實際數據,今年春節前,國家廣電總局轄下國家電影局要求,從2月15日(大除夕)至3月2日(元宵節),要求全國影院票價,即觀眾實際支付部分,不得低於19.9元,而且每部電影的票補也不能超過50萬張。這個限制,令春節檔期的票補規模大幅縮水。
官方限制春節檔期票補
不過,要注意的是,這次限制只限於春節期間,意味着自3月2日之後,票補又不再設限。雖然目前未知其他熱門電影檔期如十一、暑假等會否也再限制,但至少現時相關問題,在監管上仍未規範,仍處於臨時階段。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4328&issue=2018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