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誠30億信託危機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7-06/100408160_all.html

受累於賬外民間融資,一家礦產企業正官司纏身,與此相關的一份規模為30億元的信託計劃變數叢生。

  中誠信託旗下的 「2010年中誠-誠至金開1號集合信託計劃」(下稱「誠至金開1號」)正處於危機四伏的時期。該信託計劃全部用於對山西振富能源集團(下稱振富集團)的增資,持有49%股份。

  融資方振富集團因民間借貸糾紛,在今年二季度引發了三起訴訟,使這款在2014年到期的信託計劃陡然陷入巨大風險之中。

  中誠信託表示,事發後,當地政府對此「極為重視,並成立了由政府牽頭、相關部門參加的專門風險處置工作小組」。參與處理此事的當地政府人士透露,各方正在山西省政府的主導之下,進行風險處置,目前在清理企業的賬外融資。

  財新記者獲知,目前經過地方政府確定的振富集團賬外民間融資額在20億元左右,其中並未包括合同上的高額利息在內。

  按照有關信託計劃披露的數據,截至2011年12月31日,振富集團資產總額64.24億元,所有者權益合計41.7億元。如果將這20億元賬外融資計入,淨資產將只有21.7億元,不足以應對30億元的信託計劃,信託投資人面臨的償付風險不言而喻。

  中誠信託有關人士稱,由於產品要到2014年才到期,眼下談風險爆發仍為時過早。

  但是,「中誠信託的難處在於,一旦振富集團民間融資的債務確認,那麼其償還次序將優於信託計劃的投資人。」前述參與處理此案的當地政府人士表 示,現在各方都寄望於當地政府「出政策」,現在能確定的是,20億元民間融資超出法律保護的高息部分,肯定不會支付。但信託計劃原本預期約10%的年收益 是否還能如期支付,「現在還不好說」。

  財新記者獲知,中誠信託目前已接管了振富集團。這也許是個對信託計劃投資者的利好消息。

  銀監會相關官員表示,信託公司是否接管肇事企業,要視雙方合同中是否有相關約定。

  他解釋,要看雙方合同的內容,融資對象是誰的客戶,是誰強力推薦的,在推薦客戶中誰起到更多作用,銀行是否有隱性擔保,合同背後的推薦過程中的 項目來由,在合作過程中,是誰起決定性作用。如果合同中說明,一旦項目出現償付風險,由信託公司接管,信託公司接管就合情合理。

  但是,接管之後,中誠信託未來如何公平兼顧賬外融資債權人和信託計劃投資人的合法權益,受到了各方關注,也是巨大挑戰。

30億信託懸空

  6月26日晚間,中誠信託發佈公告稱,融資方振富集團因民間借貸糾紛,在今年二季度引發三起訴訟,受託人「對此異常現象高度重視,委派專人進行核查並迅速採取緊急措施,以控制風險,保護投資者利益」。

  振富集團是一家民營企業,以煤礦投資為主,旗下還有煤焦、運輸、房地產等產業。該企業成立於2010年7月,法人代表是王於鎖,集團為王於鎖父 子擁有,成立時王於鎖本人出資500萬元,其子王平彥出資4500萬元,擁有企業90%的控制權。有消息稱,目前王平彥已被司法控制。

  振富集團下設山西紫鑫礦業集團有限公司、柳林縣振富煤焦有限責任公司、柳林縣振盛運輸有限責任公司以及山西振業房地產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四家子公司。

  中誠信託年初發佈的管理報告稱,截至2011年12月31日,振富能源公司共擁有五座煤礦(含一座過渡保留礦井),一座洗煤廠。其中交城神宇煤 礦已於2011年10月取得開工批覆,正在進行井工和地面施工;洗煤廠二期240萬噸擴建工程正在建設,主體工程已經全部完畢,主設備也基本安裝完畢,目 前正處於調試階段;位於內蒙古的煤礦目前生產運營正常。

  該企業本是納入山西省煤炭企業重組的100多家集團之一,旗下還有兩家正在批覆中的煤礦。如果不是這次爆出民間融資的訴訟,這家集團的資產總額很快將會達到百億元,加之礦產資源的稀缺性,有關信託計劃被認為不至於出現問題。

  中誠信託名為「誠至金開1號」的信託計劃於 2011年2月1日正式成立,期限三年,到期日2014年1月31日,預期年化收益率為9%-11%,共募集二期,總計為30.3億元,託管銀行為工行。

  中誠信託與投資人簽署的信託合同顯示,以全部信託計劃資金對振富能源公司進行增資,增資後,信託計劃持有振富能源公司49%股權。

  中誠信託入股後,將改組振富能源集團公司董事會,並派駐人員進入公司經營層,通過銀行賬戶監管方式,對公司經營計劃、資金使用、成本預算等進行管控。

  振富集團將股權投資款用於煤礦收購價款、技改投入、洗煤廠建設、資源價款及受託人認可的其他支出,整合完成後該集團將形成一個年產達到360萬噸,開採煤種涵蓋焦煤、動力煤、無煙煤的大型綜合煤礦集團。

  中誠信託今年1月發佈的2011年四季度季報顯示,截至2011年12月31日,振富能源公司累計使用信託資金25.45億元,剩餘4.85億元資金仍然存放於監管賬戶中;保證金監管賬戶資金餘額為6000萬元。

  根據信託合同的約定,上年年底前,這一信託計劃進行了信託收益分配和募集利息返還,金額共計2.64億元。

  該信託計劃已辦理振富集團及其子公司山西紫鑫礦業集團有限公司、柳林縣振富煤焦有限責任公司股權質押手續。這是振富集團旗下比較核心的煤炭產業資產。

  今年1月17日,中誠信託發佈針對該企業的2011年四季度管理報告時,仍對投資人聲稱,「報告期內受託人向振富集團派駐了董事及現場監督員, 對下屬煤礦的技改工作進行了動態跟蹤管理,及時瞭解用款項目的進展情況,目前本信託計劃運行正常」。報告中並稱,「未發生涉及訴訟或者損害信託計劃財產、 受益人利益的情形」。

  參與山西的煤炭企業重組,在一年多前還是一個被投資界頗為追捧的概念。但是,中誠信託這個看上去很美的投資計劃很快急轉直下,正落入進退維谷的境地。

20億民間融資

  問題出在振富集團的賬外融資上。

  當地參與風險處置的知情人士向財新記者透露,振富集團初步統計的賬外融資規模在20億元左右,未包括雙方私下約定的高息部分。

  但由於振富集團賬外融資情況比較複雜,相關清理工作還在繼續進行,由於相關融資沒有入賬,也缺乏統一規範的手續,一時無法清理完畢,最終有多少債權能夠確認也還是個未知數。

  中誠信託6月26日晚間公告稱,根據目前掌握的情況,振富集團及其關聯公司賬外民間融資沒有列入振富集團及其關聯公司財務報表。中誠信託並稱, 受託人已委派律師事務所和會計師事務所對振富集團及其關聯公司的賬外民間融資進行核查、梳理。民間融資具體情況正在進一步核實中。

  根據前述參與風險處置的當地政府人員介紹,這家企業參與民間借貸、許以高額回報由來已久,屬於企業主的暗箱操作,既沒有入賬,也缺乏統一規範的手續。

  「此事最初是當地縣政府出面解決,但既缺乏處理類似風險事件的經驗,也無法擺平各方利益,最終只得由省政府出面進行風險化解。」他稱,各方都主張「依靠政府」,一是賬外民間融資的清理和確權,二是「出政策」。

  他進一步介紹說:「比如,很多錢是礦主向私人拆借的,如何確認其債權債務關係,能否只憑一張字據就承認借貸關係;有些是向當地企業拆借的,但是並未經過振富集團認可,沒有企業財務章的情況下,責任如何認定?這些都是問題。」

  「民間融資存在很多模糊地帶,如何界定其權責,對各方都是不小的考驗」,有風險條線的銀行高管擔心,由於民間借貸的資金出借方不乏在當地頗有權 勢的「大戶」,主張在處置過程中,與合法投資人「平起平坐」。但來自正規金融機構的聲音則認為,承認民間融資的合法權益,一來可能影響到合法投資人的利 益;二來存在示範效應,可能有潛在的道德風險。

  許多賬外融資都被許以超過法定利率的高額回報,但是訴諸法律後,這部分超出法定利息4倍以上的收益不會得到保護。

  按照法律規定,企業債務的清償順序是職工工資、稅金、有擔保債務、無擔保債務,最後才是股東權益。

  由於中誠信託相關的信託計劃對振富集團是股權投資,按照法律程序,一旦賬外融資得以確認,那麼其本金加上法律保護部分的利息清償,顯然優先於信託投資人。

  振富集團併購的核心資產之一山西三興煤焦有限公司,2009年曾涉及一宗企業和山西白家峁村民的械鬥命案,涉及持續多年的採礦權糾紛。這不禁令人生疑,中誠信託為何會發行這宗看起來頗有瑕疵的巨額信託計劃?

4% 工行代銷費疑雲

  振富集團是工行山西分行的客戶,由工行山西分行向中誠信託推薦。一位知情人透露,此次工行代銷中誠信託這款礦產信託計劃,代銷手續費高達4%。

  信託業內人士介紹,代銷手續費分成是商業銀行和信託公司雙方協商,一般情況下商業銀行收取不到2%的手續費,「但是如果信託計劃的融資方是銀行的客戶,銷售渠道也是銀行的,加之銀行處於強勢地位,就會收取較高的手續費。」

  不過高達4%的代銷手續費,在信託業內也屬少見。「信託計劃的風險管理、損失責任都由信託公司承擔,銀行僅僅代銷就收這麼高的手續費。信託公司的風險和收益太不對等。」中海信託人士稱。

  一位工行資產管理部人士亦稱「這手續費收得太高了,一年期存款利率才3.25%。」銀行代銷信託計劃,在銀行內部管理屬於結算部門業務,並不納入銀行理財部門管理,「因為並不簽署銀行理財協議,銀行櫃檯只是代銷信託計劃合同,投資者自己選擇。」前述工行人士稱。

  然而,工行並無可能承擔法律框架之外的責任。在信託產品的銷售中,商業銀行和信託公司之間只是代理銷售關係,只要銷售環節沒有問題,銀行不對產品的收益和兌付承擔責任。

  「如果不是信託公司自己的客戶,而是銀行推薦的客戶,銷售渠道又是銀行,確實存在信託公司前期盡職調查不到位的問題。」一位中信信託人士表示。 「這原本是一個有瑕疵的資產,不屬於正常的礦產項目,正常情況下,信託公司是不會接這樣的客戶的。只能說中誠信託的風險管理有漏洞。」中信信託前述人士 稱。

   業內人士指出,無論是前述三興煤焦公司的礦權糾紛,或是現在曝光的賬外融資,都印證了這一點:中誠信託的盡職調查未做到位。

  公開資料顯示,三興煤焦集團的總資產在10億元左右,其中涉及煤礦部分的資產狀況則不明。

  接近中誠信託的知情人士稱,本已調任嘉實基金董事長、原為中誠信託副總經理的安奎,已臨時回到中誠信託,協助中誠信託另一位副總羅學東一起助處理有關事宜。

  用益工作室數據顯示,中誠信託業內綜合實力排名第三,2011年淨利潤約為14億元,僅次於中信信託。截至2011年底,其受託資產約為2038億元,業內排名第四。

  據業內人士介紹,一般信託公司的監管是屬地管理原則,即各地的信託公司由當地銀監局監管,銀監會則直接監管四家信託公司,包括中誠信託、中信信託、外經貿信託以及中糧信託;在業務管理方面,這四家信託公司和其他地方的信託公司一樣,都是由銀監部門事後監管。

  中誠信託的第一大股東為持股32.35%的人保集團,屬於銀監會直屬機構,目前中誠信託董事長鄧紅國,原為銀監會監管四部主任。這有其歷史沿革 ——2003年金融工委撤銷時,原來由其直接管理的八家金融機構的黨委組織關係也直接劃歸銀監會,這八家機構包括民生銀行、招商銀行、中誠信託、中債登及 四家國有資產管理公司。

  截至本刊發稿前,鄧紅國未能對此案進行回應。

資源類信託預警

  中誠信託這一規模達30億元的礦產資源信託計劃也屬於業內規模較高的單只信託計劃。除了中信信託曾於2010年推出一款規模為25億元的煤炭信託計劃,通常單只信託計劃大多在10億元規模以內。

  此次中誠信託礦產信託計劃的風險事件引發了業內對礦產信託產品前景的高度關注。

  礦產信託曾風靡一時。華融信託曾為振富集團設立了一款「融豐系列」信託產品,但此後並未宣佈計劃成立。在當時的推介說明中,華融信託表示,「能 源類項目抵押物價值高且充足、還款來源可靠、企業未來的現金流充裕,」項目推介前,「諸如中信信託、中誠信託、北國投等業界優質公司均有幾十億元的信託資 金注入不同類型的山西煤炭資源整合平台」。

  2011年,高收益礦產資源類信託業務在經歷了三季度的暴漲後,總體增速已超同樣高收益的房地產信託業務。據用益信託工作室不完全統 計,2011年全年礦產資源類信託產品,發行規模為481.29億元,與2010年相比,產品數量增加了161.67%,發行規模更是同比上漲了 253.92%。

  礦產資源類信託產品的平均收益亦呈上漲趨勢,從2011年上半年的9.19%到三季度的9.77%,到四季度平均收益達10.55%,已經可以與房地產信託產品相匹敵。

  不過,近期全球大宗商品價格都在下行。用益信託工作室首席分析師李暘表示,礦產資源信託收益率前期一般都留有一定餘地,受市場波動影響,價格也 在回歸理性,其中抵押資產的礦產資源信託風險相對小一些,股權質押則風險較大,「因為股權質押還款來源完全依賴公司利潤,經濟下行,需求弱化,公司利潤會 明顯減少」。

  2011年,礦產資源類信託中,貸款和權益投資佔主導地位,股權投資方式運行的產品佔比約四分之一;2012年一季度,股權投資類產品佔比最大,超過40%。業內人士指出,礦產資源類信託大多期限為一到二年,今年下半年和明年將面臨兌付高峰期。

  銀監會非銀部人士告訴財新記者,此次中誠信託的礦產資源信託項目風險顯現不會是個案,但也不至於形成系統性風險,「因為每個信託項目都是獨立 的,風險是隔離的」。他也表示,「當前經濟環境惡化,需求減少,礦產信託收益率下行,各種風險難免暴露,信託公司自身也要付出代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88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