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的碎片--腦力激盪/07-02 未完待續版 slamnow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54e96a0101375f.html很久沒寫碎片,這票積累N多碎片,跳躍的思維,跨領域的思考。外加胡思亂想。來點腦力激盪。
1.Google
和大牛@linan 交流對Google新產品線的看法。
有這樣的感覺。Google最拿手的還是Geek高科技。
可以類推
Apple是美(包含用戶體驗
包含了炫耀成分,從外形的美觀到用戶界面的流暢。甚至iOS的完整)
Facebook是關係
So從這個類推,@linan
有一個看法。Apple做地圖是脫離了他最拿手的項目。地圖的本質是算法+積累。這是Google的特長,而非Apple
所以Apple 地圖出來有人吐槽是超microsoft的。
由此推論Facebook做手機也是不靠譜的。
由此推論Google的 Google Glass超cool
能至少在Geek中流行
這很類似公司的基因。公司的文化,公司的傳統。
公司的路徑依賴。
2.Sensor+smart phone+SNS
早前是寫過Sensor+ smart
Phone會流行,現在加一個SNS,然後是自動發佈。
這會很有的玩。
從飲水機那個case開始
到Pm2.5的自動播報
到未來很多好玩的可能性。
我和大牛@linan 相信這領域在未來的一段日子會迅猛發展。速度不會低於Draw
something的流行(看sensor的物流情況)
而且這類case在美國的流行可能會超過中國。
理由是這裡有文化的成分。和對隱私的觀念。
美國有家上市公司叫 Weight
Watchers International, Inc.(NYSE:WTW)
就是糾集一幫要減肥的人開會。他們做會頭收錢。這東西有宗教背景,比如查經班。其實我早前寫過。
所以這和文化有關。中國的SNS中所謂美美
乾爹之類多點,其實更多是炫耀。
反而我的感覺中老美的文化中SNS可能更多是激勵和促進成分。
當然我並沒去過美國,只是感覺而已。
3.黑衣人3
這是一部編劇的電影。而且是倒裝的編劇。從主線開始然後不斷加橋段。從Andy Warhol
到登月。
不過每次這些小橋段還真能引起共鳴。還會被所謂影迷津津樂道。這部電影在我看來是失敗的作品。
理由就是東拼西湊。亂七八糟。
另外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我甚至懷疑黑衣人的所謂3D鏡頭導致了Google發佈會的跳傘。
電影3D化以後從攝影師的角度發生很大變化。黑衣人至少有N出是鏡頭從空中俯衝下去拍攝,這就是炫耀3D技術。把視覺刺激最大化,這個其實和早前開始使用搖臂攝影機可能是一個意思。算一個里程碑,攝影的技術必須符合播出的效果。強化播出效果。
4.Echoes of
the Past: Royal House of Stone
我第一個App上付費軟件竟然是這個傢伙。
差不多玩過一個晚上。對密室類遊戲有些許想法。摘錄一下。
A.故事背景
國外的大多是中世紀背景,古堡幽靈王子復仇,這和哈利波特其實有類似地方。
國內的遊戲故事背景還是傳承類金庸故事線索。
B.單機版非實時類Puzzle遊戲
Angry
Birds和nija之類算是動作類。密室遊戲更多是探秘遊戲,非實時但是有不是puzzle遊戲。應該說類puzzle(從推箱子開始到Isoball3)
密
室是線索發覺遊戲更類似偵探遊戲。可以算Puzzle的大類下,和Puzzle最大差別是非智力遊戲,更多線索和故事背景。單純Puzzle是沒故事情節
的。這讓我想到另外一個命題,如果遊戲太難那麼笨蛋都不喜歡玩,如果遊戲太容易那麼聰明人就沒了興趣。所以遊戲的普及型要在難度和樂趣和易上手這類問題上
做平衡和調整。
C,遊戲結構
密室遊戲也有類似打Boss的玩法。他結合了很多變種的小遊戲。從四色問題開始到拼圖遊戲。一關一關通關。
這裡的核心是關卡類似打大boss,其餘部分會有很多提醒。提醒的本質算是降低遊戲難度增加遊戲樂趣性。
差不多這幾個就是我玩密室遊戲的感受。這個遊戲起碼畫面還不錯。我算很喜歡。
同時如果誰知道有什麼更好的密室遊戲請告訴我下。我還想玩玩其他的。
5.利率自由化後銀行的變化
特意去銀行實地考察利率自由化開始後的市場動態。
浦發銀行6.9日當天有過調整
6.歐洲不過是暫時緩解問題,路途還很遙遠,去債務化進程會非常痛苦。
7.習慣的改變是艱難的。
我的固定電話決定取消。因為每月使用頻率太低。問題是這個顯而易見的正確決定卻一直在困擾我。類似家裡一定要有至少一門固定電話。這非常扯。我還是決定改變。其實這和戒煙差不多。日本地震的經驗表明真正危機中還是手機可靠。反而是固定電話不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