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Hea富生活:賺錢是唯一興趣?

1 : GS(14)@2018-01-08 01:29:08

我有一位朋友,名校出身,港大畢業,出身小康之家,年輕時接觸滑雪板就瘋狂熱愛,決定當滑雪教練,考牌後,每年冬天到日本北海道,夏天在澳洲或紐西蘭滑雪場任教,一年有300日以上與皚皚白雪為伴,在社交網站發佈的全是渡假feel的玩樂圖片或短片,令一眾雪友羨慕不已,興趣變工作,實在是人生最大的福氣。但隨着年紀漸長,朋友們的事業開始上軌道,做生意的,已成上市公司主席或年賺千萬;打工的,在ibank高薪厚職,有的甚至未夠四十已過着半退休生活。近日我到北海道滑雪,順道跟他一聚,談到其工作,已不是當初的滿腔熱血,原來理想工作有時並不是想像中理想,尤其旺季時,他的角色主要是佻皮細路的保姆或中國大媽的暖男,因為國內的家長最肯使錢請私人教練,但他說近乎所有富小孩都是被寵壞的怪物,比湊大媽更難。到了淡季,空閒時間多了,明明可以實踐日滑夜滑的理想生活,但因為小孩剛出世負擔重了,手停口停,又要為生活擔憂。最慘是朋友聚會時,不其然產生自卑感。有一種說法,以興趣作為職業,才能把工作做得出色,因為每天都在做你喜愛的事情,比較「打好呢份工」的心態,當然更容易跑出。現今互聯網世代,將自己的興趣和心得,例如扮靚、煮飯、整餅、旅遊等等,在各大網絡平台跟網友分享而走紅賺錢的大有人在,但這些機會很少屬於我們。

及早製造被動式收入

最常見的情況是「做嗰行厭嗰行」,賺不到錢之餘,連喜愛的興趣也被消磨殆盡。我有個做餐飲生意的朋友很有趣,他本身勁鍾意打邊爐,可以唔怕熱氣一星期連打三、四晚,但自從他開了一間火煱店後,一個月都打唔到一次,開業前試菜已試到佢驚。所以他堅決唔開日本理料店,原因是他不想喜愛食物又少一樣。人越大,社會上越被認為「成功」的人,興趣往往只剩下「搵錢」,每看到生意人的訪問,已屆退休年齡的他們,生活仿佛就只有如何賺多幾十億或增加市場佔有率,實際上除了錢,跟本就沒有生活趣味。
Hea富的理論是,找一種自己擅長而又能賺錢的能力,用最有效的方法賺到第一桶金,將其投資製造被動式收入,如可變成一門生意更佳,盡早買回自己的時間,然後兼職工作全職去享受生命。很多興趣與體驗,是要年輕有體力的時候去玩,例如潛水、滑雪、旅遊、親子,年紀大了,好彩行得走得,正常力不從心、百病纏身或行動不便,不幸早逝更加白走一場。所以賺再多錢也是無謂。先旨聲明,以上方法只適合如我這類普通人,天才或超好運者不用參考。郭釗
http://fb.com/heaology.edu本欄逢周四刊出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71228/2025770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646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