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環在線:邢李『火原』「Esprit is fun!」 李華華


2008-12-12  AppleDaily


 

「What does Esprit mean to you(思捷對你有乜意義)?」已完全脫離「後邢李『火原』」時代嘅思捷環球(330)出咗本40周年特刊,裏面就印咗呢條問題,仲走訪咗40年嚟對思捷 發展舉足輕重嘅重要人物,前主席邢李『火原』梗唔少得,連突然劈炮唔撈嘅前副主席潘祖明都有份。

 

好似創辦人之一嘅Doug Tompkins就話,係一種態度而唔係年齡。主席高漢思就認為,喺思捷工作令人自豪,呢個亦係佢嘅工作動力喎。潘祖明就官腔啲,話思捷畀到佢最好嘅自由 度,講到好懷念咁。經已喺100元股價樓上全身而退嘅邢李『火原』又點呢?得3個字「Esprit is fun!」睇番佢o依家嘅股價,華華都好認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579

Is Greed Good? FOOLISH INVESTOR

http://chiyuinvest.blogspot.com/2010/09/is-greed-good.html

又好久沒有動筆。題材和Ideas,可以寫的很多,只是抽不出時間。我想拿最近熱門話題電影“Wall Street”作引子,下面是上一集中,Gordon Gekko的一段Speech,此段Speech一直令我印象深刻,Gordon這個時候意氣風發,勝券在握,很有贏家風範。

I am not a destroyer of companies. I am a liberator of them! The point is, ladies and gentleman, that greed--for lack of a better word--is good. Greed is right. Greed works. Greed clarifies, cuts through, and captures the essence of the evolutionary spirit. Greed, in all of its forms--greed for life, for money, for love, knowledge--has marked the upward surge of mankind. And greed--you mark my words--will not only save Teldar Paper, but that other malfunctioning corporation called the USA.

有趣的是,又一次股災後的今天,Wall Street第二集開演,卻有Greed is Good?的疑問,很有自我反思的味道。不過,很明顯,對於美國人來講,金融泡沫又要成為救國之道,意圖延續資本主義的輝煌。

廢話講完。上次中期業績公佈完畢,講述了我對於某些公司感到樂觀進而對整體大勢比較看好,集中做好選股來規避系統風險的策略。而今看來,股市反复向上,很多股票更加大放異彩。這說明,市場並不是完全沒有效率,他只是需要時間去消化信息。

從上週美國公佈的耐用品數據可以看出,美國的企業的商業投資正在甦醒過來。只是,私人部門裡面,就業,收入和消費依然沒有明顯的向上趨勢。
雖然經濟是一個整體,互相關聯和牽引,但各個分部確實有著他們各自的週期運行。又舉中國A股市場為例,金融地產股屢創低價,但一些消費,醫療和科技等板塊 的股價可以坐火箭般上漲,有老股民稱之為“冰火兩重天”,一點也不誇張。在過去一年裡,選股的功力可以讓你的投資回報有天淵之別。在目前股市估值合理的情 況下,請交給專業人士打理,這不是一個隨便炒個“電盈”就可以發達的市場,不適合業餘人士玩耍!

在未來一段時間裡,工業股可以是不錯的選擇。他們比起消費股來講,還沒有被充分發掘。有很多估值還是很便宜,而且業績還在提升之中。一次金融海嘯帶來的經濟衰退,如過往一樣,都是一次自我調節,淘汰落後產能的過程。

那些贏家既然能夠生存下來,不單能迅速的回复產能利用率,而且還能夠侵吞對手倒閉的市場佔有率。例如今日剛剛公佈業績的2689玖紙,在08年一度面臨極 為嚴峻的經營環境,股價曾經跌穿1元。又例如上市後即遇低潮的1882海天,行業低潮反倒是發展機遇,能夠轉危為機的贏家,而每個人都知道即便雙底衰退, 金融海嘯已此景不再的時候,這些公司都能給予較高估值。

上次提到消費升級。消費行業分析化繁為簡,其實就是個填充遊戲。早前我調研了中國的汽車服務市場,以881中升為先鋒,1828大昌行後起之秀,他們的市場空間依然廣闊。

當運動品都被各大品牌填滿的時候,女性消費市場又如何呢?1388安莉芳的業績令人不禁感到,自主品牌是否也開始可以攻城略地?1633美即又如何?稍後上市的博士娃也十分有趣。中國消費行業充滿了機遇,投資前要略帶想像力,與工業股的分析方式又有不同了。

唯一讓我提不起勁的,就是新能源。這個理應最有爆發力和想像空間的行業,卻很受政府規管。我不知道這個泡沫最後還會不會吹起來,現在還焉知非福呢。

Is greed good? 這個問題留待讀者和學者討論。現實一點來講,Money never sleeps,我說是人性本質不變,很快地忘記痛楚和恥辱,追求更多,這就是人類永不停息的樂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271

今天是另一天 (Today is another day) 巴黎

http://hk.myblog.yahoo.com/tonylaw-vaueinvesting/article?mid=6904

巴黎:

前車之履;後車之鑑。

這是一個很好的智慧。

在股票市場,無論是自已,或他人,我們總有機會看到蝕本之貨,履反之車。
在檢討過程中,我認為不要太著重一時的得失,別人的說話,而是去分析究竟自已的做決定時的思考有沒有不足之處。

不妨這樣想,如果有的話,假如從新做一次已經糾正思考的決定,在現價,你會否沽出這支股票?

我 記得年青時候有一次一早開車不小心,把車踫花了,不知為何,那日整天心情也不自在,當日有幾次幾乎再發生意外。那一次的經驗非常深刻,隨後我在回顧過程中 提醒自已,日後如果踫到一件做錯的事,儘量把懊惱的時間縮短,不要影響之後的心理,同時要騙騙自已,那件錯事是發生在昨天,此刻是另一天的新的開始。

呢 排在股票市場,有不少股票下跌,如果你組合中有一些股票,好像巴黎的超大大跌幾成,除了你自已,其它人不會瞭解你為何買你自已的股票的決定,亦只有你才知 問題所在,即使如此,也不要把懊惱時間延長。因為我相信此間的下跌,有可能出現很多洗錯牌的股票,即現在不是懊惱的時候,而應該是把握轉入一些價值被低估 的股票。

不掌握此間的機會,可能是另一個錯誤呢!

足各位Blog友好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407

Who is Microsoft?

http://www.cbnweek.com/yuedu/ydpage/?raid=1623

  有37年歷史的微軟,作為一家創新科技公司,有點老了。


  在這37年裡的後10年中,它被《紐約時報》、《彭博商業週刊》或者《連線》好幾次宣佈死亡,但最有名的宣判則來自硅谷投資人保羅·格雷厄姆 (Paul Graham)2007年4月寫的一篇博客《微軟已死》。他說微軟直到2001年還是一家危險的公司,但2005年就進入了「另一個世界」:財務狀況不 錯,但那些關注科技最前沿的人已經不會看它了。


  微軟現在依然很賺錢。在截至2011年6月底的財年裡,微軟總營收699.43億美元,利潤231.5億美元,並且以23.4%的利潤增長率成為IT 歷史上首家超過200億美元的企業。蘋果是第二家,因為它們的財年到9月底才結束。而4月20日發佈的微軟2012年第三季度財報,則以174.1億美元 超過了華爾街的預期。


  在互聯網、開源軟件和智能移動設備的競爭當中,微軟一直表示它還能保持輕盈,就像微軟CEO史蒂夫·鮑爾默(Steven Ballmer)總是輕盈地出現在各種公開場合一樣。5月23日下午5點,他大步躍上北大百年講堂,嘴裡咬著PPT遙控,和著音樂節奏大力鼓掌。他只在中 國停留一天,這是趕往機場前的最後一項工作─但你完全看不出他在此之前已經開過兩輪客戶會議、一小時多的員工大會,還在中南海參加了政府會見。


  幾乎所有演講時間都給了即將發佈的Windows 8。鮑爾默在接受《第一財經週刊》的採訪時說:「我們在重塑Windows。手機版的Windows、PC版的Windows、平板上的Windows、 云上的Windows,給英特爾架構的Windows、給ARM架構的Windows……」說到這裡,他突然加快語速,音量提高好幾十分貝,「呼!一切都 是Windows。」


  沒什麼好奇怪的,這就是鮑爾默的經典Style。在短短40分鐘的採訪中,他嗓門提高了6次:除了Windows,分別出現在他提到Bing、「使用 Xbox 100小時」、「3.5億用戶」和「酷就是受歡迎」的時候。這些就是鮑爾默眼中最重要的東西,也是微軟最重要的東西。一切都像有備而來,他不會把肺活量浪 費在那些沒用的東西上面。


  微軟一向是有備而來的樣子。「微軟進入一個新產業,可以從零開始,一般用5年到10年的投入成為這個產業的第一或者第二。我們有這種韌性。」微軟全球 資深副總裁張亞勤告訴《第一財經週刊》。他承認微軟的研發是「技術+應用」導向─這意味著微軟不太容易成為最早向消費市場推出顛覆性產品的人,但微軟的競 爭優勢在於它不惜一切代價進入被發現的新市場。


  比如手機或移動互聯。在中國剛剛推出兩個多月的Windows Phone 7是在iPhone推出五年之後用來對抗的新產品,雖然所有人都認為它反應過於遲鈍了,但沒關係,更「強大武器」已經準備好了。


  這就是讓鮑爾默叫起來的Windows 8操作系統。它看起來不僅可以打敗iOS,而且在每個領域都瞄準了對手,包括最重要的那個對手Linux,這個原本只是赫爾辛基一個大學生研究項目的 Linux如今已經遍佈大多數消費電子產品和網站,比如安卓、亞馬遜Kindle電子閱讀器和Facebook。據Linux基金會執行理事吉姆·策姆林 (Jim Zemlin)所說,到2011年為止,它還被應用到了70%的全球股票交易系統。


  如果站在微軟的立場上,你可能也會反對Linux,因為它不同於你為之驕傲20餘年的商業模式。微軟的成功建立在可出售的軟件之上,換一個拗口的說 法,就是「技術產品的商品化」:回到1980年代末,PC剛剛興起,系統或者由硬件廠商提供、或者由用戶自行編寫,這讓軟件成為一種不僅昂貴而且侷限於計 算機愛好者圈內的東西。而微軟與IBM簽訂了一份協議,它保留操作系統所有權,並被允許向其他PC兼容廠商出售,這也就是你日後看到遍佈全球的 Windows操作系統光盤。


  開源系統的逐漸流行和谷歌的崛起對於微軟來說意味著一件事情:軟件越來越關鍵,但它的生產和銷售模式發生了變化,難以進一步壟斷,而還有更多未可知的 事情不在自己掌控之中。「PC時代有三種模式:蘋果垂直整合的系統,Linux完全開源的系統以及微軟,我們叫做Managed System,可控的系統。」張亞勤對《第一財經週刊》說,「Linux混亂,完全沒有管理,而微軟足夠成熟、足夠穩定。」雖然2008年微軟在它的 Azure云服務裡加入了一些開源平台─對微軟來說算是史無前例的動作─但無論是張亞勤還是鮑爾默,提起開源的時候,態度依然是「但它是Linux」。


  Windows 8就是這樣一個「可控的系統」。「微軟希望開發者嚴格符合它的所有規範,Windows Phone開發有好幾百個標準,一個一個去看,比其他的平台更嚴苛,但也讓系統更加統一。」已經研究過開發者條款的街旁創始人楊遠騁告訴《第一財經週 刊》。街旁是Windows系統手機的金牌合作夥伴,而網易旗下的有道詞典也是Windows手機的裝機軟件,它和微軟的合作介紹者是諾基亞。


  儘管這個最新的操作系統預期要到10月之後才會上市,但迄今為止,前期評測都給予了肯定評價。Windows 8的Metro界面設計適合觸摸和手勢操作,專為Windows Phone 7、搭載ARM處理器的平板電腦、搭載英特爾芯片的PC和Xbox而設計。換言之,微軟試圖用一款操作系統統一PC和移動設備。測試者稱,Windows 8可以支持多項任務同時操作而不減慢運行速度,重啟所需時間不足8秒,你可以一個月才關機一次。至於Metro界面,則以「動態磁貼」的效果改變了蘋果主 導的App呈現方式。


  「Metro使用沉浸式頁面,忽略了邊框,內容優先。它可以拉近使用者與應用程序之間的距離。」微軟的一位相關負責人告訴《第一財經週刊》。在搭載了 Windows 8的索尼平板樣機上,用戶可以通過不同手勢迅速切換程序,極少使用到Home鍵。在Metro界面裡,微軟還隱藏了原始的桌面程序,一鍵即可切換到熟悉的 Windows界面,在這裡使用資源管理器和Office軟件。從始至終,這塊平板都插在一個裝有物理鍵盤的底座上,你也可以把它看作一台PC。這個混搭 功能雖不新鮮,但被《華爾街日報》認為是足以挑戰超級本、MacBook和iPad的最佳組合,因為「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微軟認為Windows 8本身就是一個顛覆性創新,且對於擁有3.5億個全球用戶的Windows操作系統來說,是個不小的冒險。「我們所做的一切都在圍繞Windows 8進行重新設計,包括Bing、Skype、Office等等,它們都因為Windows 8而改變。」鮑爾默說。


  「我曾經說過,微軟歷史上有三個最重要的日子。第一個是比爾創立公司的日子,第二個是Windows 95推出的日子,它標誌著智能設備大行其道,而第三個就是Windows 8的推出。」鮑爾默對《第一財經週刊》說,「這是一個重要的年份。一年後再見時,人們一定會相信我們變成了一家創新型公司。我想他們會的。」


  這可能是繼Xbox之後,微軟第一次需要耐心思考個人消費者到底需要什麼。對於一家習慣把大多數精力都放在企業用戶身上的公司,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至少在5年之前,IT技術是為企業服務的。5年前出現的大趨勢就是IT的消費者化。消費者對IT產品提出更大的要求,兩者的界限也越來越模糊。」張亞勤 說。他承認,蘋果抓住了這個趨勢,並在某種程度上成了驅動者。


  微軟從來不缺技術儲備,但它研究的萬千技術都只為既有的產品架構服務。比如它早於蘋果研究出了成熟的多點觸摸技術,但後者推出了iPhone,而微軟 推出了一個叫做Surface的咖啡桌般大小的產品,目標客戶是旅遊業、醫療業等企業級用戶,因為「當時我們並沒有認識到一個小界面也需要多點觸摸」。同 樣的情況發生在更早的瀏覽器上。微軟研究院很早就有團隊研究瀏覽器的技術,但並沒有得到重視,只有在網景佔領市場之後,微軟才推出IE,並利用和 Windows的捆綁優勢重新成為主導者。


  「網景出來了,微軟說這很重要,我們就趕快把這些研究者移到IE裡面做產品,」張亞勤告訴《第一財經週刊》:「所以這是一個時機問題,什麼時候變成主流,什麼時候開始投入做出產品。」


  2000年,微軟研發Windows Mobile,因為「一批為Windows寫的程序可以被應用到手機上」,但它很快被以郵件和日程管理著稱的黑莓打敗。事實上,除了Xbox,微軟在硬件 產品上表現都乏善可陳:僅僅銷售了兩個月的Kin手機、Zune播放器,還有也許你都沒有聽說過的Courier平板,這個項目在iPad推出之後就被叫 停了。


  這些不好看的業績已經被那些宣佈微軟出局的媒體說過無數遍,而如今放在微軟面前一個嚴峻的挑戰是:如何培養「微軟」這個品牌在個人消費市場上的存在 感。英國設計公司Pearlfisher的創意總監Jonathan Ford對《第一財經週刊》說:「人們對微軟這個品牌沒有愛。我80多歲的母親有了iPhone,有了iPad,最近她想讓我替她買個MacBook Air,理由僅僅是『因為蘋果有這麼個東西』。你必須明白一個公司的品牌理念是什麼,這是它們最大的財產。」廣告公司BBH的CEO Simon Sherwood則問了一個問題:「微軟想對它的消費者說什麼?」在BBH倫敦總部,幾百名員工的桌上幾乎全部放著Mac電腦。而微軟市場團隊遲遲沒能為 公司推出一個統一的Slogan,因為總會有某個產品部門主管起來抗議備選方案沒有體現他們部門的創新力。


  這就是Bing遇到的問題。微軟把每年營收的5%投入這個試圖對抗谷歌的產品,最近它的全球市場份額增長到了接近30%。其實Bing是一種創新:它 比谷歌更早致力於語義搜索,這是一種整合信息的解決方案—不僅提供相關性排名,而是試圖給出全方位的解釋。比如你在搜索糖尿病的時候,你會看到權威機構的 簡短定義,還有流行治療藥物和知名診所的信息,最下面可能是Twitter最新發佈關於糖尿病的討論文章。2008年,微軟花了1.15億美元買下了 Farecast,它能搜索全球航班並對機票銷售做出預測;同年它又收購了創業公司Powerset,它也是語義搜索方面的專?家。


  但人們依舊認為谷歌是搜索的同義詞。就像谷歌搜索團隊的科學家阿米特·辛格爾(Amit Singhal)對《紐約時報》說的,用戶習慣是幫助谷歌成功的一股巨大的力量,這些習慣建立在谷歌多年信譽之上。


  說起來不可思議,微軟試圖用Windows 8一步到位。


  「微軟其實現在就做三件事:用Windows操作系統統一各種設備;『自然用戶界面』提供連貫的使用習慣,包括手機、Xbox,甚至電視和汽車;最後 一個是云,我們處理大量數據,最終複雜的存儲和計算都放到云裡面去了。」張亞勤說。從iOS到Lion操作系統,蘋果用了好幾代產品才把觸摸式的操作習慣 應用到筆記本領域,讓App取代原有的軟件呈現方式,而微軟現在正大力推廣他們研究的自然用戶界面,包括體感識別、手勢和語音控制等。


  在張亞勤為微軟定義的顛覆式創新裡,Kinect是最好的例子。微軟把Kinect看作未來客廳革命的最大武器,而不僅僅是一個娛樂設備。2010年 11月,微軟正式發售Kinect,並在60天內售出800萬台,成為全世界銷售最快的消費電子產品。搭載Kinect的Xbox除了體感遊戲,還能用語 音控制流媒體搜索—按照Slate編輯在微軟Redmond總部看到的,如果你要找《廣告狂人》最新一集,你只需要告訴Xbox把它下載下來,不需要任何 手動搜索。就這一體驗而言,它好過蘋果的Apple TV或者谷歌智能電視。


  Kinect有可能成為微軟最有想像力的產品—雖然到2012年1月為止,它在全球僅賣出了1800萬部—在最初創記錄的熱賣之後,它並沒有把這熱度 持續下去。它剛發佈的時候黑客們對它的熱情高漲。從硅谷機器人公司Willow Garage到麻省理工學院再到德國不知名的大學生,人們熱衷於破解Kinect,再為它開發出諸如盲人導航系統以及3D照相機之類的智能設備。


  微軟勸告消費者「最好還是和Xbox配合使用」,並對黑客的做法不屑一顧,「他們只不過走我們設計好的路而已。」微軟首席策略官Craig Mundie在接受《連線》採訪時說。但3個月後,微軟居然開放了一部分SDK(軟件開發工具包)。


  就像對開源的態度一樣,微軟正在意識到成千上萬的人擁有他們從來沒想到過的好主意,哪怕這些人的一部分就是自己的員工。兩三年之前,微軟總部發起了一 項名為「車庫計劃」的項目,有點像Facebook的Hackerthon,後者的規則是工程師可以自由組隊,在48小時內開發出新產品的活動。但不一樣 的是,「車庫」只是一種鬆散的制度,沒有明確的時間概念,它最終的目的是鼓勵微軟的創新文化。


  「我們希望工程師們跨越現有的團隊,跳出日常工作,發揮他們的激情和想像力去做一些事情。」車庫計劃中國地區的推進者Alex Cobb這樣說道,「員工在一個小團隊中學會怎樣合作或者領導一個項目,這對他們之後的晉陞也有幫助。」他向微軟的員工們這樣解釋這個計劃:因為微軟擁有 「幾乎無限」的資源,包括平台、產品和人力,如果有誰冒出一個好想法,大可以拉動三五個同事開始這個項目,然後將自己這件很酷的產品或者技術展示出來。


  比如微軟研究院創新工程中心鄒欣團隊開發的Face Party應用。這是一個基於Windows Phone的換臉程序,在應用商城中已經有十幾萬次下載。直接收到用戶的反饋讓他們很興奮,「以前研究員接觸到用戶反饋,第一週期很長,第二不是直接的, 都是經過銷售部門傳遞到產品部門,再傳遞到研究部門。」鄒欣說。今年1月,微軟上海園區為員工們開闢了一塊叫Space的辦公區域,它是車庫計劃的本土化 延伸,創始人卓偉雄最新的「Crazy Idea」是開發一個Kinect數據處理工具。


  「微軟的技術創新一直是自下而上的,比如最早的Think Week,每個人都可以寫東西給蓋茨,他一年會花幾個星期去看每個人寫的東西。」張亞勤解釋說,在微軟技術研發分成三個架構:研究院負責未來5年至10年 內的技術,產品部門負責2年至5年內的具體應用,還有一個負責產品孵化的部門,分佈在各個產品線裡,負責判斷技術的市場機會。他認為微軟是一個草根型創新 公司。


  這個世界發生了很多變化,微軟對於業界依然舉足輕重—在市場份額這回事上。


  「你希望Windows 8用多長時間替換掉上一代操作系統?」在被《第一財經週刊》問到這個問題的時候,鮑爾默的答案有點讓人失望:2年到3年時間。這是基於歷次產品升級換代得出的結論。在Windows 8發佈之前,這是微軟對這個跨時代的產品的希冀嗎?


  兩三年的確有點長,鮑爾默想了想又說也許用不了這麼久,但可以看到的是iPhone用5年不到的時間已經重新改造了移動市場,而微軟還沒有足夠強大的硬件合作夥伴確保與Windows 8一起戰勝三星、蘋果這些對手。


  和它最密切的諾基亞曾經很強大,但那是舊世界裡的事了,那部幾乎是用能想到的最快速度推出的Lumia 800,市場表現也沒有完全達到預期。而微軟看重的中國市場,Lumia 900尚未發貨在諾基亞最新財報發佈之後,並沒有讓華爾街 看到更多信心。


  更何況還有一如當年的Linux般、不知從哪裡冒出來的小角色。


  採訪最後,《第一財經週刊》問起如何看待創業公司Evernote,鮑爾默一開始沒反應過來。當他終於聽清了我們是在說什麼的時候,「這是家不錯的公司!對,它們的技術我們已經有了,那是個只有150人的小公司。」鮑爾默哈哈大笑。微軟在全球有超過9萬人。


  但還是有越來越多的人記住了Evernote,雖然它只是微軟眾多創新研發計劃和產品中的一個,雖然它的收益只是微軟利潤的一個微不足道的零頭。

 

 


鮑爾默:「我睡覺像嬰兒一樣香甜」


  C=CBNweekly

  B=史蒂夫·鮑爾默(Steven Ballmer)


  C: 你認為在未來10年內微軟會怎樣?


  B:我相信會圍繞幾個核心平台—其中Windows是最重要的一個—產生令人難以置信的創新。云、新應用、新場景等,它們都將受益於大數據和機器學習,而且還會有許多基於這些創新的設備,以及支持它們運行的軟件。


  C:?微軟目前已經涉足很多業務。你怎麼可能把每件事都做好?你如何平衡這些事情?


  B:嗯,我們現在的業務門類比大部分競爭對手—當然並不是全部—都要多。但我想說的是,我們的業務也不像你們說的那麼多。我們已經全力投入了設備業務:手機、個人電腦、平板電腦、電視。你會把它們算作不同業務,但我把它們看作一個整體。


  C: 讓各種平台都能使用Windows操作系統,這意味著微軟得從PC平台向移動平台轉移?


  B:手機和電視很重要,電視的成功甚至更大。世界上的電視機數量遠超過小汽車的數量。


  C: 所以電視將成為下一個主攻方向嗎?


  B:Xbox才是。我們已經圍繞Xbox做了大量工作,並把它提升到了一個新的水平。我們所實現的巨大成功不僅限於視頻遊戲,還有各種以視頻為載體的家庭娛樂。


  C: 你認為PC還能存在多久?又是什麼讓你做出這樣的判?斷?


  B:永遠。什麼是PC?PC是一種屏幕放不進你口袋裡的電腦設備。它們有助於你提高生產力,同時獲得娛樂享受。人們是否願意永遠擁有生產力、娛樂以及 大於3英吋的屏幕呢?永遠,我覺得是。因此,軟件在改變,而娛樂也不會一成不變。也許有一天,電腦將直接嵌入到你的眼睛裡——每個人的眼睛都發光,一定很 瘋狂。但是,電腦可能最終就會變成這個樣子(展示手中的索尼Windows平板樣機),屏幕不夠大,但也不錯,因為它適合我的口袋。它並不完美,不適合看 電影,也不適合做功課,但它仍是第一位的,因為它能夠提供快捷的信息和通信,它是個了不起的設備。你可能想要一台Kinect,至少想利用它的智能,而且 有些事情你一定想通過它來做。所以什麼算PC,什麼算手機,你未必能說清楚—可能以後更說不清。


  C: 有趣的是,即使微軟有很好的收入和業績,仍然有很多人都認為微軟不再像以前那樣具有創新精神了。你怎麼看這個問題?


  B:我只想繼續推出酷酷的新產品。這種討論有時感覺沒必要,因為一切都是產品說了算。Windows Phone是具有創新性的,儘管它賣得不好。我們剛剛發佈的新版本Bing—哇,這才叫創新產品,儘管它並沒有獲得我們所期望的市場份額,但它是創新的。 所以我不會參與這樣的討論,因為在某種程度上它並不有趣。


  C: 你怎麼定義一個酷產品?請說幾個關鍵詞。


  B:其實就一個詞:受歡迎。受歡迎(大笑)!就是這樣,你們可以自己判斷。


  C: 你怎麼看對手谷歌?


  B:谷歌是一家創新型的公司嗎?我不這麼認為—好吧即便我同意,但真相是它已經有好幾年沒有拿出任何新產品了。它在7年前收購了YouTube,到現 在也沒有太大的改變。它也沒有對谷歌搜索進行革新。它開發了安卓系統,但其本質上仍然是Linux。三星把它改成了Galaxy。我並不是說谷歌是一家壞 公司,我不是那個意思。但是,人們提起創新的時候,他們所談論的是產品受歡迎的程度。


  C: 蘋果能做很好的設備,安卓是免費提供給開發者,但微軟還在賣軟件,你們的競爭力在哪?


  B:如果考慮中國市場的盜版率,它們(Windows和Office)在中國市場幾乎也是免費的—很可惜。(微軟的優勢是)我們的出貨量最大,開發者 所面臨的機會就會更多。手機畢竟只是手機。蘋果的出貨量不錯,安卓的也可以,但是,如果談到4英吋至5英吋屏幕以上的設備,我手上的這個Windows設 備才是這個地球上最流行的。根據Windows 7的用戶基數,明年出售的PC將達到3.5億台。這對開發者來說,當然是機會,而且總是有這樣的機會—一個賺錢的機會。


  C: 你是怎麼得到這個數字的?


  B:它意味著3.5億套基於Windows 7的設備,PC或者平板,顯示屏在7英吋以上的設備。


  C: 還不包括Windows Phone?


  B:不包括。在納入Windows Phone之前,就已經達到3.5億台,3.5億(擊掌)!現在,我們還需要額外銷售1億台到2億台Windows Phone。我們正朝這方向努力。人們常常沒有意識到,PC市場確實非常大,事實上安卓只是剛剛接近Windows的出貨量。


  C: 為什麼微軟把Windows 8看成是一項很大的風險?


  B:的確,這是一項很大的賭注。我們所做的一切都在圍繞Windows 8進行重新設計,包括Bing、Skype、Office等等,它們都因為Windows 8而改變。這不是很大的風險嗎?


  C: 因此它能否成功取決於消費者是否能習慣新設備和新界面使用習慣?


  B:對。我們面臨強勁的競爭,但我們本身也是一個很強的競爭對手。


  C: 很多年前,你們就已經有了多點觸摸技術,甚至比蘋果更早。但是,微軟推出的是Surface,蘋果則拿出了iPad,這是同一技術的不同運用方向嗎?


  B:不是。如果蘋果公司廣受好評,這是它應得的。但這並不是變魔術。它們生產了一些不同類型的平板電腦,並且獲得了回報。我想,我們和蘋果之間的第一 項差異在於,蘋果同時改變了硬件和軟件。我們所做的更多是攜手合作夥伴,幫助它們設計硬件和軟件。在某種意義上,它在某些方面制約了我們與蘋果的競爭。蘋 果從軟硬件兩方面進行創新,而我們則一直需要同時顧及硬件創新和軟件創新之間的界限。


  C: 對微軟而言,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


  B:最重要的事……毫無疑問,我們要做什麼完全取決於Windows和Office。當然,這並不意味著我們不做其他事情。這一過程中誕生了很多偉大 的創新:Facebook幫助人們通過新的途徑交往,iPad就在以新的途徑幫助人們閱讀,智能手機可以幫助人們通過新的途徑保持聯繫……我們需要繼續推 進Windows、Office和所有其他產品。


  C: 你最大的壓力來自哪裡?


  B:我晚上睡得很好。如果你作為公司的一名領導者卻睡不著覺,這就是你辭職的時候了。一旦你失去了對最終成功的信心,或者你失去了對創新的信心,那麼 最好離開,並找點別的事情做。我對我們的團隊和創新充滿信心。我也對公司的財務狀況很有信心。是的,我也有要擔心的事情,但我睡覺像嬰兒一樣香甜。

 


過去7年微軟收購和投資的技術公司

 

2005
FolderShare 文件同步服務商
Groove Networks 協同辦公軟件和解決方案
Sybari Software 反病毒軟件提供商
Teleo 網絡電話服務商
FrontBridge Technologies 提供團體郵件安全管理服務
Alacris 提供安全軟件識別認證管理服務
Media-Streams.com開發基於VolP技術的通信軟件

 

2006
Motion Bridge 適用於移動互聯網的搜索引擎
Apptimum 簡化程序轉移過程的軟件服務
Onfolio 收集、組織並分享互聯網信息的PC程序
Lionhead Studios 視頻遊戲開發商
Massive Incorporated 提供在視頻遊戲中動態發佈廣告的軟件服務
ProClarity 專注商業智能化的軟件服務公司
Softricity 提供軟件遠程安裝、跟蹤用戶需求的虛擬化服務
Winternals Software 系統維護軟件
Whale Communications 安全服務產品提供商,包括網頁程序防火牆、虛擬化私人網絡等
Colloquis 通過即時信息平台分、基於對話的用戶交互服務代理商


2007
Pariano
Global Care Solutions 提供企業級安全信息系統開發服務
Multimap.com 提供繪圖和位置服務信息服務


2008
Medstory 醫療健康類垂直搜索引擎
devBiz Business Solutions 軟件開發工具提供商
ScreenTonic 移動廣告公司
Tellme Networks 語音識別和指令服務技術提供商
AdECN 提供自動、即時的在線展示廣告交易平台
aQuantive 數字營銷服務商
Caligari Corporation 提供3D建模和動畫的協同服務
Credentica 提供用戶在線身份識別服務
Zoomix 為數據存儲提供優化和加速服務
Calista Technologies 提供桌面虛擬化服務
YaData 營銷分析軟件
Rapt 在線廣告管理工具
Komoku 提供木馬探測服務
Farecast 飛機票價預測軟件
Danger Inc. 為移動輸入設備提供平台、軟件以及設計服務
Fast Search&Transfer 提供數據搜索技術服務
Kidaro 為企業提供桌面虛擬化解決方案
Navic Networks 為電纜、直播衛星以及網絡電視提供互動解決方案
Mobicomp 移動軟件公司
Powerset 互聯網自然語言搜索引擎
DATAllegro 提供數據網絡裝置服務
Greenfield Online 提供互聯網的調查和比較購物的解決方案


2009
BigPark 在線互動娛樂公司
Rosetta Biosoftware 面向生命科學研究的信息解決方案的主要提供商
Interactive Supercomputing 提供桌面並行計算服務
Sentillion 為醫療工作者和醫療組織提供識別管理技術解決方案
Opalis Software 為企業提供自動化軟件產品


2010
YaData 數據分析軟件公司

2011
AVIcode 為.net(微軟軟件架構)提供即時監測的應用軟件
Canesta Inc. 半導體公司
Skype 互聯網即時語音通信工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58

Reality is merely an illusion 巴黎

http://blog.yahoo.com/_6TLACXZVBOZGXZUIY5NCVMWRHY/articles/1022613/index
巴黎:

金句:人生的任務就是你給自己的任務,人生的目的就是你給自己的目的

讀了24篇master key system 總覺得做上來有點強迫性,雖然巴黎的死黨都說我變得很神奇,好像多了一個不知明的力量在背後支持我。
直至我在獲得一個網上朋友解釋愛恩思坦一句"Reality is merely an illusion"後,我就括然明白24課的最終精神了。

是的,物理科學家己證明,所有物體都只是一個個能量組成,實際的重量,理論上不到我們的"真實"的1%。我們腦子對重量的感覺,就如同電子遊戲瑪利奧對他週圍真實環境感覺一樣,早己被設定。電腦是0101,我們的叫DNA。

看看身邊無數的顏色,聲音、年齡、氣味、影像、重量⋯的事實,為何在不同生物之間有完全不一樣的"真實"的感受認為,你或會明白所有的真實,其實都只不過是存在各自的腦內。

試想像遊戲機瑪利奧兄弟,他是如何能明白自己每天眼看見的"真實",只不過是任天堂預先用1010為他寫下的設定,並由那顆CPU去執行感受?

當人明白喜怒哀樂也只是上帝預先為我們的篇寫,
"真實純粹是一個幻象", 我們就不再一樣了,人生就可不再是由別人說的算。


我們的上帝是一個非凡的程式設計員,牠較任天堂、瑪利奧兄弟寫的人生遊戲的寬容度不知高幾多班。
牠容許你為自己重設一次對失敗、別人的無聊行為、攻擊的反應。你可以不再被預設為懊惱、失望、憤怒感受支配,因為你明白這些會減小你玩人生遊戲的能量。相反,遊戲對快樂的設定原先是外物的追求,但你現在可以改為向內心的發現,你會較易快樂,能量將因此不斷增大,"升呢"就容易得多了。

包括你的性格、宿命,你是可以完全自已
控制和改變。所有的感覺不再從外在而來,而是可以透過自已想象力、內心改變去掌控。你的感覺可以由你給自己,你玩這場遊戲的任務可以由你給自己


真實純粹是一個幻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5046

Syrian, who is the murderer of your people? 朱泙漫屠龍記

http://johnchrysostom.blogspot.hk/2013/03/syrian-who-is-murderer-of-your-people.html
作為西方經濟雜誌《The Economists》的長期讀者,收到2013年2月23日的標題是「Syria:The Death of a Country」,心中不禁感到心寒。
 
猶記得年多前茉莉花革命席捲中東和北非之際,收到2012年2月11日《The Economists》的標題是「How to set Syria free」,勾畫出是敘利亞一片光明的前景。2012年7月20日的標題是「Syria – Towards the endgame」更是豪情萬象的替巴沙爾政權倒數。如今革命激情已過,中東和北非茉莉花革命諸國如今民生刁零,內戰暴亂不斷,敘利亞更成了西方跟羅剎及波斯人Proxy War戰場,成為種族仇殺和大殺傷武器的試驗場。 
根據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最新數據,2013年1至2月財產險保險保費收入由人民幣991.85億元,同比上升16.78%,但2月份收入較1月下跌43.72%;2013年1至2月人保集團(01338:HK)或中國財險(02328:HK)財產險保險保費收入由人民幣341.02億元,同比上升14.13%,2月份收入亦較1月下跌43.03%。雖然在剛公佈的2012年年業績中,人保集團(01338:HK)和中國財險(02328:HK)每股收益分別是人民幣0.849元和人民幣0.20元,分別上升24.30%和25.00%。由於2013年2月財產險保險保費收入急跌,令人保集團(01338:HK)和中國財險(02328:HK)雖然在業績大好之際亦其股價於2013年3月26日分別急跌2.56%和5.55%,收港幣4.19元和港幣10.22元。究竟人保系財產險保險保費收入急跌原因何在呢?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數據,2013年2月汽車銷售111.19萬輛,較2013年1月下降35.56%,亦較2012年2月同比下降8.34%。不過2013年2月是春節長假,有效工作日比1月少5天;與上年同期相比,有效工作日少4天,因此令2013年2月汽車產銷環比和同比均呈一定下降。其實根據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最新數據,2012年2月份收入亦較1月下跌34.17%,而3月則較2月上升7.65%。除非2013年3月中國汽車銷售和財產險保險保費同告下跌,否則筆者仍對人保集團(01338:HK)和中國財險(02328:HK)系前景的基礎因素保持樂觀。
 
2013年3月25日,香港終審法院終極裁定兩名外傭爭取居港權敗訴,意味14萬多名在港住滿七年的外傭爭取居港權無望。據說當事人申請法援同政府打官司,因此案訟費涉款最少逾千萬元,而當事人亦早返回菲律賓享福。有陰謀論者指責這場官司是某些政客在幕後推波助瀾,是耶非耶?筆者不敢揣測。猶記得當年香港在回歸中國前夕大英帝國匆匆修改國籍法,令香港華人身份由British Dependent Territory Citizens改為British(?) NO(!)。既然香港有心人及國際特赦組織均慷他人之慨替菲律賓人爭取居港權,那為什麼他們又不替香港人爭回居英權呢?

今天的敘利亞,明天又會是那一個幸運兒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997

Ding Dong The Witch is Dead! 朱泙漫屠龍記

http://johnchrysostom.blogspot.hk/2013/04/ding-dong-witch-is-dead.html
「⋯我預料中國附屬機構的高級職員會開始購置樓宇居住。在過去卅年來,他們只有賣出而現在需要買入,這是地產價格居高不下的成因之一。⋯」

以上的一番話在今天可能是老生常談,但說這一句話正正股壇大俠香植球在1979年第三十期信報月刊中《香植球論他心目中的地產股》有關對「未來」香港地產市道。感謝人氣名博「財經茄哩啡」的順叔日前「醫貓」這篇陳年經典,這一天剛好亦是鐵娘子逝去的一天。
在這篇由張國雄替香大俠作的訪問,雖寥寥數百字,但已經涵蓋恆指與成交量關係、印鈔之於通賬和實物質價格關係、中國實行四個現代化的前瞻性分析和地產股的分析方法(包括他的心水如長江(00001:HK)和新鴻基(00016:HK))。三十年之後依於擲地有聲!對於當今八十後的香港人未必會明白香大俠就中國因素會如何影響之後三十年樓價之眼光,皆因在1979年之前近三十年中國均是行極端的史太林式共產主義。1980年代初鄧小平初上場而四人幫剛倒台,預言中共「走資」和今天寄望中共行普選一樣難以置信!那些年中共一窮二白,左毒之深非當今一輩可以想像。不用後來8964,當年押注中共倒台的人肯定有若恆河沙數。香大俠緣何有此遠見,這點值得深思!
偉大的人有一共同點,便是能洞悉未來。正如筆者拙文《新君王論》中,原納粹德國猶太裔政治哲學家列奧·施特勞斯(Leo Strauss)曾經預言西方社會最終會陷入虛無主義(Nihilism)的深淵,而在此困局中人或會重歸「德性高於自由」的古典政治哲學意識主流。1980年的確是近代史上的一個非常重要分水嶺,蘇俄開始沒落,中國、美國和英國分別由鄧小平、朗奴·列根(Ronald Reagan)和戴卓爾夫人(Margaret Thatcher)三大政治強人掌政。整個世界由冷戰的意識形態對立轉為以實利為依歸的環球政治格局。正如The Economists在2012年10月的文章《For richer, for poorer》引用法藉經濟學家François Bourguignon和Christian Morrisson的「全球堅尼係數」(Global Gini),全球堅尼係數由19世紀開始上升,直至1980年代許才開始回落。值得反思的是,為什麼全球堅尼係數由19世紀開始上升呢?
筆者心底裡由衷欣賞鐵娘子Maggie,這可不是因為她為香港、英國乃至世界自由、民主和法洽做了甚麼。而是她以Neo-con的核心價值,重振和捍衛Anglo-Saxons(這可不代表大英帝國及其屬土子民)族裔的核心利益,令大英帝國國祚破落推後三十年。可是Neo-con的政策實際上是向大財團和既得利益傾斜,令英國產業空洞化而剩下以投機為本的金融業,倫敦樓價比天高而蘇格蘭離心日重。對於香港近年不滿現況的香港人懷念英治和鐵娘子藍天的時代,這可是一般個詭異的諷刺?

英國Daily Mail報導(如《BBC fudge 'hands victory to Trots': Chart show will 'only play five seconds of Ding Dong The Witch is Dead' as row over Thatcher protest single escalates》)了不少英國民眾上街「慶祝」鐵娘子逝世消息。此外還有英國維穩部隊驅趕示威「暴民」,而作為捍衛新聞自由獨立的BBC更在壓力下被迫播放因應《Ding Dong The Witch is Dead!》上流行榜首位的Shorter Version。

看來在涉及利益集團核心利益時,大英帝國的法治和言論自由還是要靠邊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538

The World is Not Enough! 朱泙漫屠龍記

http://johnchrysostom.blogspot.hk/2013/04/the-world-is-not-enough.html
2013年4月15日兩名車臣恐怖份子Dzhokhar Tsarnaev和Tamerlan Tsarnaev在波士頓馬拉松發動炸彈恐襲。之後在2013年4月23日大陸新疆喀什巴楚縣亦發生維吾爾族人的暴力恐怖襲擊事件。恐怖份子進行襲擊背後有很多歷史、政治和宗教因素,但筆者相信近年的國際軍事衝突乃至恐怖襲擊每每跟石油有密切關係。不要忘記中哈油管途經新疆,車臣附近亦有Baku–Novorossiysk油管,兩者均肩負把中亞油源運往世界的必經之路。
車臣(Chechnya)乃裡海(Caspian)和黑海(Black Sea)之間的高加索地區(Caucasus)其中一個俄羅斯聯邦。由於高加索地區乃羅剎人進軍土耳其和波斯必經之路,因此幾千年來皆是兵家必爭之地。近代高加索人跟羅剎人戰爭進入高峰期始於彼得大帝進軍亞洲的大博奕(The Great Game)為起點(見拙文《阿姆河斯坦恩仇錄》)。
筆者記得007系列中的《The World is Not Enough!》占士邦曾進入高加索地區調查一宗涉及英國石油大亨Sir Robert King被殺的案件。其中來自美國核彈專家邦女郎Christmas Jones曾講過美帝在高加索地區行動必須要有MI6的協助,皆因大英帝國在高加索地區乃至中亞地區情報網絡已經有幾百年歷史。Christmas Jones這番恭維事頭婆的說話原來有根有據。話說當年羅剎人東進的終極目標乃印度次大陸,因此大英帝國乃至東印度公司均派了不少密探在這地區工作,其中一名有涉足高加索地區的著名探險家便是Captain Arthur Conolly。
Captain Arthur Conolly本是東印度公司軍官,於1829年他喬裝伊斯蘭商人化名阿里汗(Khan Ali)由莫斯科出發,經過大部份高加索和中亞地區後於1831年安全抵達印度。據說Arthur Conolly作為拓荒者開啟了大英帝國在這個廣大地區的人脈網絡,其中俄羅斯更思疑大英帝國長期資助高加索人對羅剎人的戰爭。1834年在他的傳記《Journey to the North of India through Russia, Persia and Afghanistan》首次以大博奕(The Great Game)來形容英俄逐鹿中亞的國際形勢。
按道理車臣人跟羅剎人血海深仇,攻擊對象應該是俄羅斯而非米帝。據國際情報「權威」Strafor的《Why the Boston Bombers Succeeded》的分析,Dzhokhar Tsarnaev和Tamerlan Tsarnaev應該受al Qaeda宣傳影響而成為獨立行動的Inspired Operative,未必與車臣恐怖份子有關聯。不過單掌拍不響,倘若大英帝國一直以來真的默默支持高加索人對付羅剎人的獨立運動,那麼大英帝國沒落後美帝又有沒有取而代之介入這場獨立運動?假如米帝真的是現代高加索人獨立運動的幕後金主,那麼這兩名已經在美國落地生根兼學富五車的車臣靑年才子,緣何要對美國恩人痛下毒手呢?
對於受恐襲的美國人,這兩名「Inspired Operative」背後殺人動機是什麼會否有真相大白的一天?!無論如何,願死者安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824

Shadow banking is not the issue 張化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c88c400101kmjr.html
The real problem behind China's shadow banking;
 
  Joe Zhang says China's massiveshadow banking sector is only a reflection of the real issue - thepersistent, unbridled growth of credit as a result of negativeinterest rates and financial repression.

http://www.scmp.com/comment/insight-opinion/article/1249826/real-problem-behind-chinas-shadow-banking

Joe Zhang,

    InChina today, the term "shadow banking" has a negative meaning. Overthe past year, the China Banking Regulatory Commission has issuednumerous policy directives to try to contain its explosive growth.Xiao Gang , the head of the Chinese securities watchdog, calledshadow banking "a Ponzi scheme" in an opinion piece he penned lastyear while still serving as chairman of the Bank of China.

But why is shadow banking still all the rage, despite thehostile regulatory environment?

This will risk an economic recession,but it may be what is needed to avoid the next global financialcrisis

In the past two to three decades, China has implemented anextremely inflationary monetary policy. Since 1986, for example,its money supply has grown at a compound annual growth rate of 21.1per cent, and its bank loan balance by 18.2 per cent. Of course,Chinese citizens have not become richer as fast, and much of thegrowth is merely a monetary illusion.

Why did credit grow so fast for so long? Apart from a robusteconomy, the reason has been the regulated and negative realinterest rate. Due to financial repression, demand for loans hasbeen artificially boosted, as bad investments become feasible onsubsidised credit. Indeed, it has been a vicious cycle.

First, the fast growth of loans worsens inflation, which weakensthe purchasing power of money. To facilitate the same amount ofbusiness, corporate China needs more credit. And as more credit isreleased into the economy, the purchasing power of money shrinksfurther. I call this an iterative escalation of credit andinflation. There is a constant shortage of credit no matter howfast credit grows. The reason? Bank loans are impossible to refuseas they are heavily subsidised. Homebuyers and speculators knowthis all too well.

The Chinese government frequently talks about prudent monetarypolicy but does not really have the political will to tightencredit for fear of job losses and a recession. Even in April, thebroad money supply (M2) has grown at 16.1 per cent compared to thesame time last year. That is a very high rate on a high base. Chinais still inflating rapidly despite repeated declarations of creditcontrols by government officials.

The results of financial repression are visible everywhere, fromindustrial overcapacity to excess real estate construction, and theunstoppable growth of shadow banking.

Over time, the Chinese statistics (particularly on inflation)have lost credibility among citizens. Despite high inflation thatis widely believed to be somewhere between 5 and 10 per cent ayear, Chinese depositors are paid an average of 2 per centinterest. Naturally, they want better deals. While many have chosento speculate on property, others have embraced shadow banking,including microcredit and wealth management products. Afterconsistently deflating for two consecutive decades, the domesticstock market remains very expensive, with banking stocks being thepossible exception.

Negative real interest rates on bank loans constitute a subsidyfor borrowers. Unfortunately, access to finance is neither equalnor fair. State-affiliated companies and well-connectedprivate-sector borrowers take the bulk of funds for loans, leavingvery little for small businesses. The underprivileged have toresort to the curb market, involving trading outside the officialstock markets, pawnshops, microcredit firms and high-cost fundsarranged by trust companies.

In other words, China's shadow banking is a reflection of thefinancial repression. The high interest rates prevalent in shadowbanking activities are a result of the low rates in the formalbanking sector.

Financial repression has accentuated the uneven playing fieldfor the two types of borrowers. Normal bank loans carry a 6 percent annualised interest rate, while the shadow banks typicallycharge 15-30 per cent per annum.

If Beijing really wants to help small businesses, or deflate theproperty bubble, it should raise interest rates steadily. As aresult, the growth rate of money supply will decline to 7-8 percent within two to three years. Yes, this will risk an economicrecession, but a recession may be exactly what is needed to avoidthe next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This time, unlike in 2008, thecrisis will be made in China.

China's iterative escalation of credit and inflation has severesocial consequences, too. Ordinary savers are punished, and areleft further and further behind by the rising prices of assets suchas property. If President Xi Jinping wants Chinese people torealise their own "China dream", he must tame the credit monster.Shadow banking is only the shadow, not the monster waiting in theshadows.

Joe Zhang was chairman of Wansui Micro Credit Company inGuangzhou from 2011 to 2012, and is author of a new book, InsideChina's Shadow Banking: The Next Subprime Crisis?

This article first appeared in the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print edition on May 31, 2013 as A monsterproble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686

軍事打擊只治標 法國呼籲切斷IS資金鏈以治本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6405

法國呼籲國際社會采取一致行動切斷伊斯蘭國(IS)的經濟來源,原因是擔心這一遜尼派叛亂組織已成為全球最富有的聖戰組織。(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法國外長Fabius向法國電臺RMC表示,因在一定程度上得益於中東富人的捐贈,IS這支已擁有強大軍事力量的極端組織通過獲得巨額現金,進一步增強了自己的實力。

2001年美國9·11恐怖襲擊事件的成本為100萬美元,而法國估計,今天IS已坐擁數十億美元。

IS今年夏天的快速擴張正威脅到伊拉克政府,美國正在對被該組織控制的伊拉克北部地區實施空襲。與此同時,法國和其他歐洲國家已決定向伊拉克的庫爾德武裝提供武器。

IS獲得財富的途徑主要如下

--中東個人的捐贈
--從控制的地區收取保護費
--從尋求逃亡海外的難民處勒索錢財
--通過其控制的油田賣油所得
--搶奪伊拉克央行摩蘇爾分支

Fabius說,除了軍事支持外,西方和中東國家必須就采取切斷伊斯蘭國經濟來源的措施達成一致。

“IS從一些富人那里獲得了資金,這些富人認為他們能通過援助IS保護自己。”

但他不願透露是哪些國家涉及為伊斯蘭國提供資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67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