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文亮:土地供應 港府變相行配額制
1 :
GS(14)@2017-10-08 21:57:52【明報專訊】政府今年第三財季在土地儲備表中的22幅地皮,只推3幅招標,合共只是可建1090個單位,有測量師立刻話政府已經沒有土地供應,樓價看升,但那位測量師可能沒有了解整件事,見到政府只推千多個單位,就急不及待話樓市必升。其實,政府已經三番四次表示,今年的供應量用了半年已經達標,第三財季的千多個單位亦只不過向外界表示,政府是有能力增加供應,不過如果達標就毋須強供,用賭場術語來解釋,政府是守尾門,如果地產商不願意補地價,政府可以提高供應量,令每年土地供應可以興建1.8萬至2萬個單位,說得明白一點,政府會在未來土地供應行配額制度。
農地補價成主打 土地表守尾門
配額制度實行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輸往美國的成衣是要有配額,雖然絕大多數成衣配額都給幾家大製衣廠壟斷,但其他中小型製衣廠亦因為有配額制度而可以生存,如果當時美國不實行配額制度,亞洲大部分地區的生產成本都比香港低,所以配額制度其實是香港大救星。
我估計香港現在可以適用於興建私人樓宇的土地大約是10:1,地產商佔10,大約可以興建100萬私人住宅單位,香港政府佔1,勉強可以興建10萬個,無論從任何角度來看,香港政府都是處於下風,這亦是前兩位特首未能解決土地短缺問題的主要原因,今屆政府有機會將形勢改變,就是採用配額制度。
倘若每年需要2萬個住宅單位,政府就會將配額分為1.2萬個單位從地產商的補地價得來,4000個是一鐵一局,4000個從招標,政府每年與地產商商討補地價,如果達標就會停止,如果不達標政府就會守尾門,從招標增加供應量,保證每年可以供應2萬個住宅單位。
配額1.2萬伙 發展商補價要進取
從今年的行動所見,政府是施行配額制度,在首三季,政府從地產商補地價已經肯定獲得超過1.2萬個單位,一鐵一局亦達標,所以,政府可以減少招標數量,並不是政府沒有土地,大家應細心理解,每年只有1.2萬個單位從補地價得來,對地產商來說是僧多粥少,如果想農地變成住宅用地,地產商在補地價方面必須進取一些,否則,農地如果不能改變用途,就是得物無所用。
紀惠集團行政總裁
[湯文亮 敢說亮話]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750&issue=2017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