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百變:從銀行角度看瑞聲
1 :
GS(14)@2017-06-22 07:41:12瑞聲科技(2018)被沽空基金葛咸城狙擊,由五月初收市的次高111元,急插至5月18日停牌前的82.60元。沽空基金所述的理由,關乎瑞聲用相熟的人物公司,遮蔽成本或借貸,又可能是加大盈利,更用來混騙主要買家之一的蘋果,逃避嚴厲的勞工條款。從管理高層的答辯,第一次過於樂觀,當然過不了骨,股價繼續下跌。第二次兩名高管舉行記者招待會,詳細的解釋其中細節;較幸運的是當時有另一家基金,出面為瑞聲澄清,第二天復牌後股價大幅上揚。加上在6月內先後有兩間內地銀行,在有條件下,各同意出資100億人民幣,支持瑞聲,股價因此重返96元水平,沽空機構失敗收場。今天要探討的,是企業高管應如何應變被狙擊沽空時的策略,從銀行角度的分析最清楚。2016年度全年籌集的銀行貸款只有52億元(人民幣,下同),30億元用來償還到期的銀行貸款,派發股息13.1億元,付出的全年利息只有6,000多萬。當下的借貸率甚低,加上單是今年盈利已有40億元,年內購置物業、廠房及設備用去39.3億元,沒資產抵押貸款,現金流充足,手上現金/近現金資產39億元,營業額及盈利在過去五年內增長,紀錄正常良好,資產折舊攤銷亦正常。唯一要解釋的,是這年度流動負債增加了48億元,而流動資產則增加了44億元。加上五大買家(共佔銷售額的74%),沒有投訴,買賣運作正常。這些已經足夠成為抗拒沽空機構的理由,在市場批股集資又少,因此,復牌後上升,是正常反應。劉智傑
mailto:
[email protected]本欄逢周三刊出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621/20062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