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誰給了網購如此大的空間

http://content.businessvalue.com.cn/post/5124.html

目前,我國擁有全世界最多的互聯網用戶,這個數字已經超過了整個歐盟的人口數。儘管中國的電子商務起步較晚,但中國網民顯然比歐美發達國家的網民更熱衷於網絡購物。其中正反映了我國傳統商業發展的不均衡。

普華永道2011年9月在美國、英國、法國、荷蘭、德國、瑞士和中國7個國家進行了這項比較研究,在每個國家分別訪問了1000名18歲以上網民。

結果顯示:6%的中國網民每天網購,33%的中國網民每週網購數次;而在歐洲,法國、荷蘭、德國、瑞士這些歐盟國家的這兩項數據分別為1%和5%;英國網民網購的頻率稍高,分別為2%和7%;美國網民則為6%和15%。

調查還顯示:法國44%的網民5年前開始網購,23%的網民網購經歷不超過1年;而美國和英國分別有54%和52%的網民網購經歷超過5年,20%和14%的網民網購經歷不超過1年。

中國目前擁有著世界上最多的互聯網用戶。中國的互聯網用戶達5.56億,其中34%的互聯網用戶會在網上購物。到2013年,中國應該擁有7.15 億互聯網用戶,如果40%的用戶在網上購物,那麼在接下來的兩年裡,中國將新增近1億網上購物者。作為中國最大的網絡零售商圈,淘寶網註冊用戶已達6億, 日交易量1000萬筆。

中國的電子商務市場2010年大大超過傳統零售業的增長。貝恩公司的研究顯示,未來網上購物預計將以48%的年增長率增長,到2013年將達1.5萬億元,但仍只佔總零售額的7%。這意味著儘管已經達到目前的數字,但網上零售商仍有很大的空間獲得更大的市場份額。

對比其他互聯網應用可以發現,導致中國網民對網購熱潮更為熱衷的主要原因在於價格方面,中國網購流行的最主要誘因在於「差價的誘惑」,傳統零售業與電子商務的差別就在於,傳統零售業要承受高房價、高運費、高稅收的中國「三高」症中的高房價、高稅收兩大壓力。

同樣的商品,分別擺在中國和美國,標價卻大不同。同一款Coach的拎包,在中國可能要價2000元人民幣,在美國的Outlet可能不到100美元,按匯率計算,國外價格不及國內的一半。這便是中國零售業備受制約,也是網購火熱的最有力證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457

股票還是好過債券 有更大的機會跑贏通脹

http://news.imeigu.com/a/1326206161405.html

導讀:MarketWatch駐舊金山編輯波頓(Jonathan Burton)撰文介紹道,目前大多數專家都相信,未來二三十年當中,雖然股票未必會有多出色的表現,但是會好於牛市即將結束的債券,有更大的機會跑贏通脹。

以下即波頓的評論文章全文:

股市的波動是如此劇烈,因此許多投資者都變得愈來愈青睞債券和債券共同基金,畢竟後者相對而言更加安全。

然而,根據歷史數據進行研究,再考慮到當前的股票價格和利率情況,眾多的投資專家都相信,股票相對於債券,擊敗通貨膨脹的長期前景更加值得期待。

具體而言,與其說他們是特別看好股票,還不如說他們是對債券的前景尤其悲觀。

總而言之,在為撰寫這一文章進行的採訪之中,大多數投資專家都相信,未來二十年至三十年的時間當中,美國股票的表現將超越長期政府和企業債券,成功擔任起它們傳統的通貨膨脹避險工具的職責。

「我當然不會放棄股市。」先鋒基金家族既有股票共同基金產品,也有債券產品,其創始人伯格(Jack Bogle)表示,「我們今天所面對的風險確實是嚴峻的,但是股票有很大的可能性會獲得好於」債券的表現。

事實上,股票要獲得比近年更加優秀的成績,其實並不需要費多大的力氣。投資研究公司晨星提供的數據顯示,在2000年至2009年,即所謂的失落十年當中,標準普爾500指數哪怕計入股息,依然是年平均虧損0.9%。

不 過,同時又必須看到,哪怕以當前的低價位作為起點,這些大型股票要重複1980年到1999年年平均18%回報率的表現也是幾乎不可能的。關鍵在於,目前 而言,股票,尤其是派息股票,看上去確實是比債券更有吸引力,更何況我們還必須看到,未來幾乎注定要有可觀的通貨膨脹,而後者必然要蠶食固定收益資產的回 報。

《股票——長線法寶》的作者、沃頓商學院金融學教授西格爾(Jeremy Siegel)直言:「債券的前景是非常糟糕的。」他指出,今日的債券,其受歡迎的程度就像1990年代晚期的股票一樣,而估值過高也像那時的股票一樣。 他的預測是,在長達三十年大受歡迎,收益率持續降低,價格持續上漲之後,未來一二十年間,債券扣除通貨膨脹之後的真實回報率至多是零蛋,甚至可能是負數。

債券投資者需要當心

現在的利率水平已經是很低了,如果它在未來若干年中上漲,現在這些低利率債券的價格就會下跌。對於這種痛楚,那些債券共同基金或者ETF的持有者很可能會比投資個體債券的人感受得更加明顯,因為後者還可以選擇在到期之後按照面值收回本金,但是債券基金卻不可能做到。

「債 券的超級牛市現在已經到了非常尾聲的階段。」多倫多投資公司Gluskin Sheff + Associates Inc。的首席經濟學家、策略師羅森伯格(David Rosenberg)表示,「我並不是對固定收益投資有什麼偏見,但是當五年期國債收益率都低於1%了,你自然就會知道,遊戲哪怕不是已經結束,至少也接 近結束了。」

相反,股票價格看上去就不能算過高。S&P Capital IQ提供的數據顯示,2011年年底,標準普爾500指數隻有2012年盈利預期的不到13倍,而這一失業率指標二戰結束以來的歷史平均水平為17.5——1999年3月時是33.5。

正是看到了這些數據和比較,專家們才相信股票還有上漲的空間,哪怕一點可能關鍵也是空間。更何況,現在許多投資者只要能夠跑過通貨膨脹就謝天謝地了。總之,大多數專家都相信,股票是比債券更理想的選擇。

易卜岑(Roger Ibbotson)是耶魯大學教授、晨星旗下投資數據先驅Ibbotson Associates的創建者,他表示:「股市要擊敗債市,其實並不需要表現得多好。」

事實上,未來的若干年或許將成為更為正常化的投資週期,美國股票的投資者承擔了風險,就可以獲得超過債券的相應回報。痛楚情況下,度量「股票風險溢價」,首要的指標就是是年期國債,在長達八十年的時間當中,股票投資者所獲得的回報都要超過這種基準指標債券大約4個百分點。

解讀國債

現代歷史上,在扣除通貨膨脹影響之前,十年期國債的年平均收益率為2%,而美國股票計入股息,年平均回報率6%。這就意味著一個一半對一半的股票債券投資組合年平均回報率4%,若通貨膨脹率是2%,則真實回報率為2%。

「人們或許不會再像曾經的那樣向股市投入那麼多資金,但是事實是,人們現在不願意承擔風險,很可能正意味著目前的風險溢價要高過歷史水平。」易卜岑解釋道,「從長期角度著眼,現在正是買進股票的好時機。」

專家們對於股票的長期前景預測不一。沃頓的西格爾是最樂觀者之一。「以低於平均水平的價格買進股票——近五十年的平均市盈率水平為15——回報就要超過扣除通貨膨脹後6%到7%的長期數字。」他相信,「這就意味著,我們完全可能從股票身上獲得8%到9%的真實回報。」

與此同時,伯格、易卜岑和投資顧問公司Aronson Johnson Ortiz創始人阿隆森(Ted Aronson)則預計美國股票未來二三十年的名義回報率會達到7%。

其他一些專家的預期回報還要更低,但是無論如何總是超過了債券和通貨膨脹。資產管理公司Research Affiliates LLC董事長阿諾特(Rob Arnott)認為,未來十年年平均5%的回報率還是非常可能的。

調整預期

1926年至今,標準普爾500指數的年平均整體回報率9.8%,長期美國國債5.7%,而一個六成股票、兩成債券和兩成現金的投資組合,則是年平均回報率8.2%。以上的種種預測都是以此數據為基礎的。

投資者可以從中看到一條重要的信息:正如專家們所說,股票要進入大牛市或許還遠,但是至少已經提供了增加財富和跑贏通脹的最好機會。

「人們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降低自己的回報預期。」阿隆森強調,「8%的預期和4%的預期完全是兩回事,前者意味著你可以更大手大腳地花錢,可以提早退休,而後者就意味著你必須更多儲蓄,工作更長時間。」

阿隆森認為,股票並非天生就好過其他投資工具。事實上,他相信,過去人們對股票投入的關注過多了。相反,人們其實應該關注他們能夠獲得的所有投資機會,而不是只看著股票和債券。

除開主流股票和債券之外,投資者還有很多的「第三選擇」,比如說大宗商品,或者是大宗商品出產國的股票和債券——尤其是來自新興市場國家的。

「股票迷信造成了巨大的破壞。」阿隆森指出,「人們現在是指望著市場用高回報替他們完成自己必須的儲蓄努力,這可不現實。」

「降低你們的回報預期。」他強調,「多使用其他的工具,而且必須明白扣除通貨膨脹的真實回報才是最重要的。」(子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483

王俊峰:無路可退,讓我打開更大的市場!台灣珍奶進軍德國麥當勞的幕後推手


2012-6-18  TWM




六月十一日,德國麥當勞破天荒賣起珍奶系列產品,打開這個市場的幕後推手,就是來自台灣的珍奶原料供應商王俊峰!曾經無路可退的他,憑什麼讓外國人也愛上台灣珍珠奶茶,還跨海來台請他傳授開店之道?

撰文‧林讓均

近月來,一則德國廣告在網路上發酵,引發全球華人矚目。

一位中年大叔在不斷冒出的繽紛圓圈中,暢飲起一杯飲料,只見他邊喝、邊嚼又一邊手舞足蹈,似乎每一口都讓他倍感驚喜;最後鏡頭定格在「MC CAFE」巨型字樣,並預告「bubble tea(珍奶)六月十一日登場。」原來德國麥當勞要賣珍珠奶茶啦!

把台灣珍珠奶茶賣進德國麥當勞的幕後推手,就是來自台灣的珍奶原料供應商──「伯思美」董事長王俊峰。

六月八日消息傳回台灣,王俊峰的手機湧進十幾通簡訊,除了祝他五十歲生日快樂,還恭喜他打入德國麥當勞供應鏈。本刊記者再三追問之下,王俊峰雖未否認,卻仍三緘其口。「因為與客戶的保密協定,我真的不能說!但我只能說這絕對是台灣的大機會!」王俊峰強調。

據了解,德國麥當勞的原物料來自台灣。而王俊峰雖然沒有自己的製造工廠,卻有一座可檢驗原物料的實驗室與真空包材工廠,把關規格符合國際標準。「王俊峰是德國最大的珍奶原料供應商,德國麥當勞循線找人,他很可能因此切入麥當勞供應鏈!」業界人士觀察。

成立剛滿三年的伯思美,已經把珍奶的原料賣到四、五十個國家,約有三分之二的訂單來自歐洲。其中珍奶普及度最高的德國,上千家珍奶專賣店中有高達八成的原料來自伯思美,包括第一品牌「BOBOQ」與第二品牌「Tea One」。

勇於挑戰

不諳英文卻專跑國外食品展翻開王俊峰的客戶資料,幾乎沒有講中文的國家,違背一般人對珍奶只能賣給華人的印象。

「台灣和中國市場,我們不做,我們專門把珍珠奶茶賣給外國人!」個頭不高、笑容和藹的王俊峰撥起算盤說:「大家眼中只看到十三億市場,但全世界七十億人口 減去十三億,不是還有五十七億嗎?五十七億總是大於十三億吧!」勇於面對挑戰的王俊峰,原是台灣老牌飲品原料供應商「傳佳」的外銷部門大將,這家歷史五十 年的業界龍頭,是由王俊峰之妻陳美麗的父親所創。近二十年來,高職畢業、不諳英語的王俊峰,就憑著早期「一卡皮箱」的創業精神,負責到國外食品展打天下。

「我的英文是在商展上練起來的!」王俊峰笑說,那時常聽不懂客人講什麼,「但一場展可能接觸兩百位客人,同一套話要講兩百次,不會都講到會了!」二○○九 年,年近五十歲的王俊峰,心想再不創業就沒機會了。因此,王俊峰與老東家協議,買斷自己一手創下的傳佳外銷部門,並承諾「不碰台灣與中國市場」,開始了自 己的中年創業生涯。

開拓客源

一年砸兩千萬打開歐洲市場但創業最怕遇上歹年冬,王俊峰偏偏遇上金融海嘯最劇烈的時候。

「當時我雖然逢低入市,在五股買了電子加工廠改裝為辦公大樓,但這等於我準備的四、五千萬元創業資金,都得拿去墊房子頭期款了!」王俊峰說,為了保持現金流動,等待辦公室裝修期間,他已迫不及待在一旁租了鐵皮屋,帶著跟他一起從老東家過來的十人團隊先接起生意。

不能碰最容易的華人市場,國外客戶又不見得願意繼續合作,沒有退路的王俊峰只能硬著頭皮往前衝。

「剛創業時,我們夫妻倆飛到世界各地去『固樁』,逐一向老客戶說明我們的創業理念,爭取他們支持!」陳美麗笑說,他們都是周五飛回台灣陪小孩,下周一再飛出去,就這樣來來回回了兩個月。

為了開拓新客源,王俊峰再回到他最熟悉的戰場,飛往世界各地參加美食展,連杜拜、印度等新興市場都去參一腳。

創業第一年,王俊峰就參加過二十多場商展。儘管一場砸下新台幣一、兩百萬元費用的美食展,往往連一張訂單都沒有,但他仍然要同事在展場上端著珍奶到處請人喝,嘴裡大聲嚷著「Bubble Tea from Taiwan (來自台灣的珍奶) 」。

「每次在商展上聽到同事這樣喊,我整個雞皮疙瘩都起來了!」陳美麗每次想起,感動的情緒仍然湧上來。「客戶在不同的展覽上一直看到你,第三次他就會自己主 動走過來了!」面對那些沒使用過大吸管、很怕被珍珠粉圓嗆到的外國人,王俊峰甚至幫他們準備了「珍奶飲用流程圖解」:第一先「頂」(把舌頭頂住吸管邊 緣),第二「吸」(奶茶),第三「嚼」(珍珠粉圓)。

「以前大家不覺得歐洲人會喝珍奶,但王俊峰敢花錢,也夠勤勞,一年可以花上兩千萬元行銷預算去跑商展,歐洲市場終於也被他做起來了!」專營飲品原料的上統 食品總經理陳家昇說,這次德國麥當勞要開賣珍珠奶茶系列,顯然是看到當地珍奶專賣店愈來愈多,接受度已夠普及,想在這股商機中分一杯羹。

宣揚珍奶

堅持客戶來台學習全套流程踏進伯思美位於台北五股的辦公大樓,令人覺得這不僅是一家公司,更像是他們所自許的「國際珍奶創意學院」。辦公大樓內分層規畫不 同主題:「珍奶人文概念館」、「多媒體電影院」、「實體店面教學中心」等;此外,隨處更布置著王俊峰夫婦蒐藏的藝品與佛像。

在中國風濃厚的素雅空間中,穿梭著來自世界各地、各種膚色的歐美或者東南亞客戶,這些來台學習調製珍奶、開店技術的外國人,都打算回故鄉開店,專賣台灣珍珠奶茶!

「伯思美已經不再只是原料供應商,我們還是客戶的品牌顧問、企畫人員、裝潢設計師,甚至是網頁工程師!」王俊峰說,從客戶一下飛機,就被接到伯思美,從品 牌取名、商標設計、開店實習、口味測試,一直到官網建置,每個環節都有專人打理。受訓完還帶他們去玩一天,再護送到機場返國。

「單純向我買原料,但不開店的,我不賣!想開店而不願來台灣受訓的,我也不跟他做生意!」他說,挑客戶是因為珍奶是種文化,不來台灣就不會懂,不開店也不可能有推廣之效!

二十多年前曾開過珍奶店,可惜不久就收攤的王俊峰,很能明白開店者的挫折。因此透過為期約一星期、「從零到全」的緊密課程,讓對珍奶文化本來一片空白的外 國人,「看得到」自己的店長什麼樣子,好像「只差拿一把鑰匙就能去開店了!」受訓完,王俊峰還會飛去世界各國,像個保母一樣,幫客戶進行首間店的開幕與人 員培訓!

七年前無意中接觸珍奶,從此一周要喝上四、五杯的英商阿賽德(Assad Khan),循線找上王俊峰。去年四月,他從高薪的金融業改行,到倫敦開第一家台灣珍奶專賣店,消息傳到國內引發一陣轟動。今年,阿賽德計畫把自己的珍奶 品牌Bubbleology,引進多個中東國家。

「這幾年,台灣的連鎖飲品業者已把珍奶版圖擴大到各國,珍奶成為最能國際化的台灣飲品,這其實不是奇蹟,已是發展中的趨勢!」創辦「休閒小站」、「鮮芋仙」的休閒國聯董事長傅信欽觀察。

破釜沉舟

不喝的地方才是最大的市場他說,德國麥當勞開賣的bubble tea系列,擁有果茶、果凍與珍奶等搭配組合,毋寧是把八○年代的台灣泡沫紅茶文化發揚到國際上;值得觀察的是,其他國家的麥當勞,甚至肯德基等別的速食業者,是否也會跟進。

今年營收預計破十億元的伯思美,以每年近倍的速度成長,證明台灣珍奶商機無限。「當初無路可退,才讓我開創了更大的市場!這三年我深切體會,最不可能喝珍奶的地方,才是珍奶最大的市場!」王俊峰已準備好,繼續向未知的市場攻城略地。

伯思美

創立:2009年

負責人:王俊峰

資本額:1億元

營業項目:珍奶等飲品原料供應及開店、品牌服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528

投資札記【415】再大的危機也別急著賣 佐羅股飛揚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04cdd300102e5cc.html

題記:一般而言,對於過去歷次災難的研究已經總結出了一條規律,即我們根本沒有必要良莠不分地將我們的所有股票全數拋掉。這是因為,成千上萬 覺得世界末日來到,因此在恐慌中大量拋售股票的人們其實什麼好處也得不到,只有低到不合理的賣價。記住一條,賣出的時候永遠是大家都在瘋狂搶購的時候,而 不是相反。

再大的危機也別急著賣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9月11日 22:55  新浪財經微博

 導讀:投資通訊專家、MarketWatch專欄作家赫伯特(Mark Hulbert)撰文指出,在911這樣的重大危機之後,投資者往往會在恐慌中做出過度反應,但實際上,市場往往在半年之內就能夠復原,倉促賣出不足取。

  以下即赫伯特的評論文章全文:

  今天,轉眼間已經是世界貿易中心和五角大樓遭受911恐怖襲擊十一年的紀念日了。

  關於當初的事件,我們在社會、政治和精神層面需要學習和總結的東西當然很多,只不過這些顯然都不是我的專長,我要做的,是努力為投資者總結出一些有用的經驗。

  我相信,這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或遲或早,市場總歸要再度遭遇911這樣的事情,無論是恐怖襲擊還是其他類型的預料之外的事件,比如2011年3月日本的海嘯和地震。

  一般而言,對於過去歷次災難的研究已經總結出了一條規律,即我們根本沒有必要良莠不分地將我們的所有股票全數拋掉。這是因為,成千上萬覺得世界末日來到,因此在恐慌中大量拋售股票的人們其實什麼好處也得不到,只有低到不合理的賣價。

  Ned Davis Research的研究顯示,在大多數情況下,只要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市場就不再是那跳樓價格,而是明顯上漲了。

  十一年前所發生的故事,恰好就是這樣的軌跡。

  我們不妨假設一下,一位不走運的投資者在2001年9月10日收盤時做出了投資股市的決定——這一天正是恐怖襲擊發生的前一天,而之後的若干天,市場一直沒有開盤,最終開盤時,市場當即下跌了5%。

  這位投資者的心情當然可以想見,不過其實他大可不必過分消極,因為事實是,只要兩個月的時間,他的賬面上就已經沒有任何虧損了。當然,還有一點是必須強調的,這一幕還是發生在互聯網泡沫破滅之後,2000年至2002年的嚴酷熊市當中。

  不過,正如前文所說,這是符合歷史規律的——在911事件發生之後幾天內,Ned Davis就向自己的客戶遞交了這樣的研究報告。

  在研究當中,他們列出了之前六十年間二十八次最可怕的政治或者經濟危機。該公司指出,在這二十八次危機當中,有十九次發生之後六個月內,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是實現了上漲的。平均而言,二十八次危機過去半年之後,指數上漲了2.3%。

  那麼,投資者可以從中學習到什麼呢?答案是,在地緣政治危機之後,投資者往往都會做出過分的反應,這樣其實就大大增加了股市在六個月之內走高的可能性。

  當然,賺再多的錢,也不可能彌補九一一這樣悲劇所造成的感情損失。可無論怎樣,在投資上感情用事是不會有什麼好結果的。(子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509

被吹大的微信營銷不靠譜

http://xueyuan.cyzone.cn/yingxiao-cehua/232635.html

自微信推出公共賬號平台以來,各路機構都紛紛入駐,爭相開通自己的官方公眾賬號,並進行自發的宣傳,以吸引用戶關注,大有搶佔微信制高點的意思。這陣仗,跟微博營銷剛興起時很像,那麼,現在做微信營銷靠譜嗎?

目前來看,具有一定操作性的微信營銷方式有以下幾種:查看附近的人,漂流瓶,掃一掃、開放平台+朋友圈、微信公眾平台,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下這幾種營銷方式是否靠譜。

一、查看附近的人

這一基於LBS的功能插件,可以強制某一地理範圍內的微信用戶接收廣告。當用戶點擊「查看附近的人」後,可以查看到自己附近的微信用戶。在用戶查看 到的這些微信用戶中,除了能看到其他用戶的姓名等基本信息,還會看到用戶的簽名檔信息,這是一個類似QQ簽名的功能,只不過這個是給「附近的人」看的。所 以用戶可以利用這個免費的廣告位為自己的產品打廣告。

想像一下吧,在繁華的王府井大街,有用戶打開微信,使用「查看附近的人」這一功能,然後發現某一商家正在做促銷活動,而這一活動又正好符合他的需求,他會不心動嗎?

而如果微信把附件的人範圍在廣一些,再推出地圖顯示、LBS標記置頂功能,然後採用時段競價排名模式,嘿嘿, LBS營銷的春天就來了啊。

升級一下想像,當用戶在繁華的王府井打開查看附近的人這一功能時,如果某一商家的位置在地圖上醒目顯示(列表頁第一個標記顯示或地圖模式標記顯示),再配合商家的促銷活動,比如進店掃瞄二維碼獲得多少減免優惠,又或者滿就送促銷等,相信生意會超級火爆。

何璽認為,該功能特別適合飯店、商場、影院等服務型行業。當然,如果微信再推出「查看附近的酒店賓館」、 「查看附近的XX4S店」、 「查看附近的XYZ」等,也同樣適用。

二、漂流瓶

這個功能看似點對點的服務,但是何璽認為,微信完全可以憑藉技術做到一對多。比如,商家跟微信合作,結合騰訊的用戶數據,做好數據分析,在同一時間 針對性地發出多個漂流瓶,或者讓多個用戶在某一時間段都拾到同一漂流瓶。而商家可以用調皮或者詼諧的方式,把漂流瓶做成二維碼,或者優惠券的形式,相信效 果應該不錯。

想像一下,騰訊用戶大量用戶信息,並對他們的日常在線生活瞭如指掌,如果有商家跟騰訊合作,推出一個「海上奇遇記」,騰訊通過用戶數據分析,知道什麼樣的用戶適合商家的產品,然後通過「漂流瓶」向用戶發起精準促銷活動,想來效果一定不會差。

不過,這一功能有一定的「破壞」性啊,想要跟微信合作這樣的活動似乎不大容易。

三、掃一掃(O2O)

這一現在微信主推的功能,莫名其妙的給安了個「O2O」模式的名頭,何璽感覺很好笑,騰訊說二維碼將成為線上線下結合的關鍵入口。我們來看一下掃一 掃這個功能的使用場景吧。按照微信現在的邏輯,用戶只需用手機掃瞄商家的獨有二維碼,就能獲得一張存儲於微信中的電子會員卡,可享受商家提供的會員折扣和 服務。但這有個前提,用戶需要知道商家的二維碼信息,這個信息用戶怎麼才能知道?實體店擺放一個?或者網絡廣告讓用戶加?但是如果用戶不到店呢?而且做廣 告讓用戶掃瞄二維碼,這費用似乎也不低啊。

何璽認為,微信會員卡並沒有起到營銷和推廣的作用。掃一掃想要電子優惠卡包的想法沒有錯,但是不能單獨使用。掃一掃應該結合LBS(查找附近的人)使用,讓用戶先發現優惠,然後通過掃一掃獲得優惠,這樣才能把用戶從線上帶到線下。

四、開放平台+朋友圈

微信的開放平台,允許開發者或者商家接入自己的應用,並進行推廣。如果用得好,這是一個大殺器,能夠帶來大量的用戶。美麗說是微信開放平台的首批合 作者,用戶通過安裝美麗說插件,能在應用內分享、評論朋友圈用戶分享的商品,通過口碑的形式進行傳播。據美麗說負責人的分享來看,效果應該還可以。

如果有實力的開發者和企業,如果信得過微信開放平台的話,不妨接洽一下,看是否能取得合作。如能取得合作,相信對積累粉絲、品牌、產品口碑傳播都有不小的促進。

五、微信公眾平台

這一倍受媒體關注的微信產品,由於其具有較大的拓展空間,受到人營銷人員的普遍關注。使用微信公眾平台,平台方可以向用戶推送包括新聞資訊、產品消息、最新活動等消息,除此之外還能夠完成包括用戶諮詢、客服服務等功能,這相當於是企業的一個CRM系統。

目前來說,已經有不少機構入駐微信公眾平台,同時,也有不少社會化營銷公司進入,開始養號工作。

對微信公眾平台來說,最為困難的就是用戶積累。根據前的微信認證要求,至少需要1000人以上的關注才能申請認證,想一想吧,如果沒有平台、資源進 行推廣,單憑個人能力,想要積累到1000人需要多少時間?所以,微信從初期就為普通營銷人員的介入設置了門檻。這只是一個適合媒體、企業、平台等具有用 戶基礎的群體玩的。

如果有一定的推廣資源又看好微信公眾平台的朋友,可以通過開展「分享二維碼送iphone5」這樣的抽獎活動,或者直接利用平台資源,把自己的微信 公眾賬號掛到平台首頁,開展「關注微信送xx」的活動,如果錢夠多,也可以直接購買適合的推廣資源推廣自己的微信公眾賬號,相信應該取得不錯的效果。

有了用戶,微信公眾賬號營銷就容易了。當然,我們還得注意推送內容,推送人群、推送頻率,用戶維護等問題。

以上是用戶可以利用微信進行營銷的一些操作方式,看上去似乎還不錯,但以上營銷方式並未經過驗證的,所以它並不是有效的營銷方式,它的可行性尚需驗證。

何璽認為,一種新的營銷方式想要興起,一是需要有大量的用戶,二是需要有成功的營銷案例做激勵,三是要有商家對這種新的營銷方式表示認可,是需要有可量化的數據指標。

就目前來看,微信具有差不多2億,在用戶量上不存在問題;成功的營銷案例是微信目前缺乏的;在對微信營銷的認識上,不少商家還在處於觀望狀態,他們 對微信營銷還有懷疑,因為微信基於人際關係的點對點傳播,極具私密性和強制性的特點,也容易對用戶造成「騷擾「,然後被用戶刪掉關注,甚至卸載掉微信;而 在可量化的數據指標上,微信缺乏微博「轉發」、「評論」、「熱度」、「影響力「這樣的指標。

這就是微信的現狀,所以微信營銷不靠譜。起碼,現在還言之過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553

玩大的YY

http://www.infzm.com/content/82535

七年來,有一家名為多玩YY的公司憑藉一款語音即時通信工具,在遊戲玩家中挖掘到了4億用戶。在玩家的推動下,繼而衍生出YY音樂、YY教育等產品。對於那些總在抱怨騰訊的小互聯網公司來說,多玩YY提供了一條成功的路徑。不過,當騰訊開始出手,YY也開始面臨巨大的挑戰。

2012年10月15日,多玩YY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上市申請,擬上市代碼為「YY」,擬上市地點為納斯達克。在招股說明書中,這家公司更名為歡聚時代。

這家不顯山露水的公司其實在遊戲圈內早已名聲顯赫,它最初是以YY這款語音即時通信工具滿足了遊戲玩家的迫切需求,後來,它成了一個用戶可以在上面組織在線群體活動(包括遊戲語音、在線會議、教育培訓以及演唱會等功能)的社交平台。招股說明書顯示,這家公司已經連續三個季度盈利。

「多玩的意義在於,它是在騰訊的壓力之下,緊挨著騰訊做出來的公司。現在大家都恐懼騰訊,多少人死在騰訊手裡。李學凌能做成這樣,給了很多人信心。」酷6網創始人、中歐商學院創業與投資中心主任李善友對南方週末記者感慨地說。

在搜狐任總編時,李善友曾是多玩創始人李學凌的領導。


從多玩到YY

2005年,31歲的李學凌離開網易創業,辦起了多玩遊戲網。此前,他先後擔任過中國青年報IT記者、搜狐網IT主編和網易總編輯。

李學凌這家創業企業的投資人是金山董事長雷軍。雷軍給了李學凌100萬美元,拿到了多玩23.8%的股份,跟李學凌的股份一樣多。雷擔任董事長,李學凌擔任CEO。

「他做記者,跟我聊天,從來不談錢,談的是產品。後來他做了總編,跟我聊天,還是談產品,而其他總編在談廣告。」360公司董事長周鴻禕對南方週末記者回憶說,李學凌是個很好的記者,更是個很好的產品經理。

擔任網易總編輯時,李學凌負責過的一個重要項目是網易部落。網易部落其實就是當時新興的博客,是UGC(用戶產生內容)的社區模式。

網易部落的經驗被用到了多玩項目上。當時遊戲資訊網站17173已經建立了行業影響力,多玩相比17173,社區色彩明顯,有資訊和社區的雙重標籤。這個標籤讓多玩在吸引風投的時候加分不少。

一位要求匿名的多玩投資人告訴南方週末記者:「垂直媒體類的平台一般很難拿到投資,當時我們也比較了17173和多玩,發現多玩的社區色彩比較濃厚,最終選擇了投資多玩。」

周鴻禕對南方週末記者回憶說,就在多玩獲得第一輪風險投資後沒多久,他投資了一個叫做iSpeak的遊戲語音公司,並拉著雷軍一起跟投。雷軍想找李學凌一起投資但遭拒。李學凌一度認為iSpeak毫無價值。

iSpeak的運營方——上海勤和互聯網技術軟件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許旭東告訴南方週末記者,當時很多人覺得,多人在線語音活動人多了之後,政治和色情問題隨之而來,特別容易惹事。另外就是當時看不到商業化的前景。

雷軍和周鴻禕的投資進入之後,iSpeak的同時在線人數超過了5萬。李學凌改變主意,想要開發同類產品。

但投資人比較猶豫。「當時擔心語音業務不能做大,畢竟客戶端市場有強勁的對手騰訊,但是大家最終達成一致,認為客戶端和網頁的配合能產生很大的價值。」上述要求匿名的多玩投資人對南方週末記者回憶說。

2007年9月,多玩開始開發同類產品YY語音。同時,雷軍退出iSpeak董事會。許旭東透露,目前雷軍和周鴻禕兩人都還持有iSpeak的股份,均在8%左右。

2008年7月28日,YY語音測試版上線。幸運的是,當時騰訊在戰略收縮,2008年5月將語音業務QQtalk暫停使用並逐步關閉。多玩卻繼續大力融資發展YY業務。目前共融到風險投資1.21億美元。

當時iSpeak沒能像多玩一樣融到足夠的風險投資,為了生存,只得在客戶端放置很多廣告。融資不到位,帶寬和服務器就不給力。而YY通過從網易泡泡挖了一支成建制的團隊,很快就全面超越iSpeak。

「在做YY的過程中,我們抵禦了非常多的短期誘惑,不去賺一些快錢,沒有彈窗和過多的廣告。」上述多玩的投資人回憶說。

YY語音業務的成功,使多玩擺脫了垂直資訊網站單一廣告模式的艱難路徑,而最終獲得了多達4億的用戶量。

如何深耕四億用戶

在YY急速發展的這幾年,一直有人試圖收購YY。2010年3月,李學凌收到了一個新的出價:1.5億美元現金收購公司。

李學凌問了雷軍和周鴻禕,兩人都建議不賣。「我跟他說,我曾經賣過公司,可以把公司換成錢,但你最後會很失落,無非是早一點晚一點賺到錢。」周鴻禕回憶說。

最終李學凌堅持沒有賣掉YY。2012年年中的時候,李學凌去北京找周鴻禕,以上市之事詢問周。周鴻禕的建議是,能上就爭取上。一旦找到窗口,別太在乎價格,先上最重要,然後再慢慢把公司做強。

這時,YY已經不僅是遊戲玩家的語音通信工具。在超越iSpeak之後,YY開始從遊戲市場走向在線音樂、電商、教育和辦公等領域。多玩招股書顯示,以2012年第二季度為例,多玩43%的收入來自在線遊戲,31%來自YY音樂,16%來自在線廣告,10%來自其他收入。

網絡遊戲公司崑崙萬維CEO周亞輝對南方週末記者舉例說,崑崙萬維跟YY合作的時候,多玩會在網站上植入一個按鈕,用戶看到了信息,可以預定遊戲資訊、關注遊戲,還可以獲取遊戲特權,前提是需要輸入YY號。因此,YY給崑崙萬維帶來的就不僅僅是流量,而是實際上的YY用戶了。

但多玩的變現能力仍很有限。2012年上半年,多玩的淨利潤只有2000萬元左右。騰訊遊戲一位要求匿名的內部人士對南方週末記者表示,這是因為YY為了獲取更多用戶,大部分的功能都是免費的,因此未來擴大營收的壓力很大。並且,多玩跟廠商的合作目前是以聯合運營為主,而騰訊是以代理為主。聯合運營能拿到的收入比代理要少得多。

多玩的第二大收入來源是YY音樂。YY客戶端有很多頻道,可以唱歌,也可以進入在線英語培訓頻道學習英語。如果一個用戶想要支持他們喜歡的表演者,或是購買優先發言權,或在音樂頻道中發特殊符號等,都需要購買YY的虛擬物品。這些收入,YY再跟特定的高人氣表演者和頻道所有者分成。

多玩內部一位要求匿名的高管對南方週末記者表示,YY更多的是順應了用戶的需求,而不是引導。是用戶自己用YY來開會,來唱卡拉OK,來聽音樂。「是用戶定義了今天YY的模樣」。

上述多玩高管還透露,廣告在多玩未來的收入佔比會越來越小,多玩的音樂業務將是重要的增長點。

「你見過一個158萬人的演唱會嗎?有任何一個會場可以做到158萬人容納嗎?我們能做到。」該多玩高管對南方週末記者表示,這種方式也可以滿足很多公司的品牌發佈和公關活動的需求。

而多玩面臨的強大挑戰還是來自騰訊。2010年,騰訊的QQTalk項目重新啟動。2011年4月,QQTalk正式全面對外公測。不過,YY從2011年第四季度開始,已經進入盈利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496

從更大的邏輯上來看問題 xuyk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eery.html
今天,朋友Z特地來告訴我,他準備清倉甚至銷戶,永遠離開股市。「經歷了5年大熊市,這幾天好像突然醒悟了!1、A股制度性缺陷嚴重,重圈錢,輕投資,價格一直都偏高;2、期指始終會被做空而壓制股市上漲。所以,A股毫無希望了!」他說。

   朋友Z兩眼發直,臉色凝重,神情悲壯,我們沉默許久。

   「你確實擊中了A股的要害之處!」我終於先開口打破沉悶氣氛,「但我們是否可從更大的邏輯上來看問題呢?」

   1、股市已有400年歷史了吧?不管處在什麼國家或地區,哪個不是從制度嚴重缺陷中發展起來的?A股也不例外。說到制度問題,即使現在美國股市,制度也遠未盡美盡善,不然怎麼會沒避免次貸危機引發的特大股災呢?害得全世界都跟著遭殃。

   縱然A股自誕生起,主要性質似乎一直沒有根本改變,但還不是照樣發展壯大起來了?而大部分的股票不也都上漲了?面對這個歷史事實,你能說價格一直是偏高的?甚至斷定A股走到頭了?

  新興市場國家股市的制度肯定不健全,尤其是中國A股,可能是最差勁的,但為什麼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大投資(機)家、金融機構來這呢?他們虎視眈眈地盯著A股,腦袋都進水了?美國股市確實是最先進的,而你又非要拿它來與A股相比較,那你恐怕只能去美國做股票了。

   2、看到「期指做空,A股跟跌」,就以為期指是主導因素,這實在是本末倒置了。A股跟著期指跌跌不休,原因在於它本身有著下跌空間(包括非理性下跌),期指只是具有這個「發現功能」罷了。到了跌透了,你能肯定期指還敢一如既往地做空?同理反過來推知,到了市場上漲的發瘋階段,期指發覺上漲動力兇猛,必會順勢做多而不敢輕易做空的。做絕助跌助漲,期指就這副投機德性。不信?你等著瞧!(當然,市場制度以及結構不同,估值勢必相應變化。不過,這是另外一個話題。)

   A股確實先天不足,期指規則也存在很大問題,儘管如此,但其最最基本的屬性(規律)卻始終不會改變,即它是一個長期多頭市場。

   「建議你再思考一下!」我說,「還有,眼下你清倉,如果正好是『倒在黎明前』的話,那可胸悶啦!」

   「讓我再想想!」朋友Z點點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692

兩大織襪巨人 竟是社頭養大的

2013-04-01  TCW
 
 

 

我們這小鎮,小歸小,名車還不少。」我們坐在別克 (Buick)車上進入浙江大唐時,駕駛這樣介紹著。

年產值是社頭三十五倍發貨、找原料和客戶一個鎮搞定

二○一二年十二月十八日,細雨夾雜雪花中,我們抵達這全球產值最大的襪業聚落──浙江省諸暨市大唐鎮。全球每十雙襪子,至少有三雙來自這裡。

駕駛謹先生是襪廠小老闆,他開著自家的別克車,帶領我們來到全球最大、共有四千個店面的原料市場,對面,則是有兩千個攤位的成品市場,「這裡的襪廠,鋪天蓋地!」他形容。

馬路上,每三輛汽車,就有一輛BMW、賓士、奧迪等名車;三輪車、摩托車,嘈雜的穿梭其間。鐵皮屋下的小麵店,滿地殘屑,年輕人擠坐小木凳,一邊大口吃麵,一邊滑動手上的iPhone5。

這新舊夾雜的小鎮,是社頭最可怕的競爭對手。

這裡有全球最完整的織襪上下游供應鏈,想找原料?走進市場一應俱全;想發貨?有來自國際碼頭與外省市的大貨車貨運中心;想找客戶?大唐距離小商品交易中心義烏,僅約一個多小時車程,襪子織好,很快就能在國際買家眼前亮相。

大唐,人口九萬,卻高達二十萬人從事襪業,外來人口超過十萬人,其中多數是跋涉千里、從遙遠省分而來的年輕民工。他們一天工作十二小時以上,一年僅回家一趟,賺取平均每月約新台幣一萬四千多元(編按:本篇人民幣兌新台幣均以一比四‧七計算),且包吃包住,實際收入比社頭女工還多。

大宗襪子競爭的關鍵:原料、勞工、市場。這三者,大唐都比社頭強。

保守估計,大唐連同鄰近十八鄉鎮(均在諸暨市轄內),織襪年產值約新台幣一千七百多億元,是社頭連同附近六鄉鎮的三十五倍。如今,光是大唐,織襪相關工廠有一萬多家,其中,年營收新台幣四億元以上,有六十多家;在社頭,卻只有不到十家。

大唐成為全球最大襪鎮,有段傳奇。

一九八○年前後,一批上海襪廠退休職工回到諸暨大唐,幾人合資買了手搖襪機,用廢紗線織襪子,到杭金公路上賣,當時私營買賣是禁止的,但,為謀生,用籃子掩護,上面鋪菜,裡面放襪子,一個月收入人民幣四、五百元,是公務員十倍以上,吸引大批民眾投入。

諸暨原本務農,不歡迎資本主義,隔壁的義烏,率先歡迎襪子買賣,特別在火車站前開闢襪子買賣區,其後成就被聯合國與世界銀行稱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發市場」的義烏市場。

一九九○年代,中國改革開放,台、港襪業陸續從中國沿岸來到這裡。這時,諸暨政府不讓義烏專美於前,喊出口號:「要發財,到大唐來做襪子」,吸引年輕人投入織襪,演變成現在「義烏人賣襪子,諸暨人做襪子」。

二○○一年,「大唐輕紡襪業城交易中心」動工,將生產、交易集於一地,同年,中國織襪出口站上世界第一。當時,大唐嫁女兒,最熱門嫁妝就是襪機,因為機器一開,錢就掉下來,不用擔心女兒過苦日子。

台商司機翻身鉅富社頭耕別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

社頭台商跨海設廠,賺到機會財,也養出中國前兩大襪廠。

浪莎,中國最大的襪廠,年營收新台幣二十億元,一家就等於全台灣產值的三分之一。其中三成外銷,七成內銷,外銷屬代工,歐美知名品牌包括Puma、耐吉、愛迪達、GAP、J.C.Penny等;內銷則自創品牌,找來台灣明星大S與周華健代言。

二十年前,浪莎總裁翁榮弟曾漏夜在廣州一家來自社頭的台商襪廠門口,排隊買襪子,轉交翁妻在義烏車站旁擺攤。「(家族)一開始在義烏賣襪子,從廣東買襪子,台灣、香港過來的,拿來義烏賣,」翁榮弟接受採訪時回憶。

夢娜,中國第二大襪廠。老闆宗谷音曾是上述台商的司機,中國改革開放,宗谷音離開這家台商創業,成為襪廠老闆後,回頭買下前老闆那輛熟悉的賓士車,甚至還學前老闆在車內蹺腳模樣。

如今,這家台商規模大縮,在社頭還留有醒目的廣告牆,但工廠已無蹤影。一位義烏台商形容:「耕了別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

這裡不但讓司機變鉅富,更是窮人翻身的天堂。

原在鄉下當農夫的蔡如東,成為知名內銷品牌東方緣老闆。碼頭裝卸工人顧伯生設立日盛紡機,從事二手襪機買賣,夫妻各擁一輛BMW、奧迪名車。

八○後女老闆怕被淘汰邊開加工房,邊發展紗線新事業

來自湖北土家族苗族自治區、三十三歲的楊艷,和另一半十年前來到義烏,在社頭台商的原料工廠上班。三年前,一位襪廠老闆告訴她,手工對目(手工縫合襪子)訂單做不完,請她開加工房,她找來六位年輕女工,買了十台二手機器,在大唐創業。

三年後,女工增了一倍,平均年齡十七到二十四歲。

今年,她打算在原料市場開店賣紗線,因為,「萬一那邊出事,還能發展另一邊。」

她有高度風險意識,「我失敗,一大家子就失敗。」

五十歲大戶拚升級做開發搶日本訂單,還學日式管理

在大唐安身立命後,她家鄉的父母、公婆、親戚,都跟著她來到這裡。八○後的她,有著超齡的成熟,抓住代工需求,也為轉型原料商做準備。

戚國才,現年五十歲,台商扶植起來的代工老闆。二十多年前,夫妻倆從一台織襪機開始創業,時值社頭少數老闆外移中國,將部分訂單分給大唐當地代工,戚國才就是其一。

其後,他以女兒名字為名,成立佳能襪業;如今員工三百八十人,平均年齡僅二十三、二十四歲,年營收約新台幣九億元。這在社頭可列為前五大,這裡卻只算中型廠商。

戚國才外表比實際年齡大,織襪老闆不論在哪國都一樣操勞。要持續領先,須有獨門功夫,這在全世界也都一樣。

他的專長是原料,被稱為「大唐最懂原料的老董」,他不用儀器,而用摸、咬,能辨識數百種原料,他也重視創新,就算沒訂單,仍敢砸大錢實驗新原料、新樣式,一年打樣費新台幣千萬元,「要開發客人想不到的新東西,才有錢賺。」他說。現在,他不只接台商單,曾在社頭下單的日本中價位品牌Tutuanna,也出現在佳能。他身邊常圍著上下游襪業的人,等著他的新點子。

但他也看到自己的不足,就是管理。二十五歲女兒戚佳能,浙江科技學院畢業,原考進中國農銀,不忍父母操勞,回家幫忙,父親派她到日本襪廠學管理,她眼界大開,準備引進日式管理,她坦言:「這裡還有很多地方可改。」

站上世界第一後,居安思危者很多。

「全世界夜市襪,都被中國占據了,這是賺小錢,等台北一○一都賣大唐襪子,才真正賺大錢!」顧伯生說。中國不能滿足現狀,小商人都知道。

另外,低價襪門檻低,中國工資又持續上漲,大唐聚落轉型壓力不小。

國內,面對逐漸崛起的內陸、北方省分,例如吉林省東北織襪園區;國外,印度、孟加拉、土耳其、巴基斯坦、越南、印尼,則以原料生產國或低勞動成本取勝。「哪裡便宜,哪裡質量好,歐美買家,就會往哪裡去,」翁榮弟坦言:「我認為(中國)不能太驕傲。」

「大唐像下午三、四點的太陽,社頭是太陽已下山。」一位業者憂心的說。

原來,全球市占率五成的霸主,身後也有敵人。於是,有人往原料發展,有人發展品牌,有人強化管理,拉大與敵人的差距,以免在激烈競爭中出局。

離開中國前夕,一位在兩岸與東南亞都設廠的台商,對我們語重心長的說,「社頭要跑給中國追,要繼續跑,不斷的跑!」

【延伸閱讀】17歲女孩vs. 70歲阿嬤

三百五十二天採訪裡,不管飛到哪個國家、走到哪個工廠,我拿到襪子,第一件事,總會摸摸那條線。

這條線,是襪子唯一的一條線,位於腳趾頭上方。從來沒想到,這簡單的線,竟能養活這麼多人。

在台灣社頭,我看到一位七十歲阿嬤的奇技,她戴著老花眼鏡,手指靈巧的將襪子一線一線扣進滿布細針的圓盤機上,再將開口縫合,那是一雙賣兩百元的高檔襪。用手工縫合,那條線幾乎看不到,機器自動縫合,那條線很清楚。當天,才剛看完阿嬤的工夫,我就碰到一家襪廠老闆,他興奮的告訴我,他訂了五台義大利無縫機台,襪子織好,那條線也能自動縫好,接近手工縫合的細緻。

腦海浮現,阿嬤沒了工作,圓盤機靜止不動的畫面;阿嬤永遠不會知道,她的工作,是被誰搶走的?

在中國大唐,我看到一群十七歲女孩,和七十歲阿嬤做一樣的事。她們離家千里,到外地討生活,每天工作十二小時,月休兩日,農曆年才由老闆娘夫婦帶回家鄉,人、薪水一起交給父母,有些女孩想家,就在機器上面寫著:「好想回家。」

然而,中國工資持續高漲,義大利機器也漂洋過海來到中國,正虎視眈眈,等著從小女孩手上搶下工作。

兩百多年前,瓦特的蒸汽機帶動英國工業革命,至今,工業革命仍在各角落上演。低價搶走高價的工作,機器搶走人的工作,稍不留意,就無法生存。殘酷的淘汰賽,永不止息。(文●賴寧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127

在中國,你扔掉的舊衣服每年有2600萬噸!這帶來多大的產業機會?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2490.html

中國企業家網,今年3月起,瑞典快時尚品牌H&M在上海試行「舊衣回收」項目,顧客將家裡閒置舊衣服打包送到店裡回收,還可拿到一張優惠券。H&M上海的門店會將收到的舊衣服運回瑞典,交給當地一家回收公司I:CO做後期的循環利用。這將帶給這家服裝公司在舊衣資源、環保形象、促銷等多方面的收益。

然而,目前國內二手服裝的流通仍舊不允許,因為在傳統觀念看來,廢舊衣服非常不衛生。可對於服裝業年產值高達1.3萬億的中國市場而言,仍是一座每年千萬噸級、尚未充分開發的「富礦」,而且越早參與其中的人,越容易佔得先機。

如何回收?交給誰去回收?如何實現資源的循環利用?《中國企業家》以上海一家名叫緣源公司的舊衣回收為案例,將給讀者顯現國內如何嘗試建立「時尚垃圾」綜合利用產業鏈。雖然公司還處於扭虧為盈階段,若能給服裝以「資源」正名,不白白浪費這些昔日的時尚產品,就很讓人欣慰。實際上,在美國,全服裝行業參與的舊衣回收也才剛剛開始。

H&M門店內宣傳舊衣回收項目的海報

舊衣回收雖然困難重重,可仍是一座每年千萬噸級,尚未充分開發的「富礦」

這樣一幕正在上海淮海路的一幢四層樓的H&M旗艦店內重複上演:上午,店員剛剛整理好架上的衣服,一位裝扮清涼的女顧客提了一大包衣服來到店內,交給店員,衣服有襯衫、T恤、裙子,看上去八九成新,乾淨、疊得很整齊,之後便投進一個一米高的回收箱內,並遞了一張八五折的優惠券給她。女顧客隨即在樓上、樓下逛了一圈,挑了幾件衣服,用優惠券結賬離去。

從今年3月起,瑞典快時尚品牌H&M在上海的淮海路店以及陸家嘴正大廣場店試行「舊衣回收」項目,在碧昂斯為H&M代言的泳裝性感海報掛出來之前,臨街大幅櫥窗招貼畫就是這次的舊衣回收項目,綠白相間的紙板箱上赫然印著「經久不衰的時尚」(Longlive Fashion),呼籲不要讓時尚白白浪費,購物袋也全部換了這個環保新款。

上海不少顧客被「舊衣回收」計劃吸引,將家裡閒置舊衣服整理打包,送到店裡回收,然後拿到一張優惠券來購買剛剛上架的最新款夏裝。外地網友則在其官方微博上詢問,活動什麼時候輪到自己所在的城市。按計劃,這一項目將在下半年開始準備在全國所有門店推行。收到舊衣後,H&M上海的門店隔天會將收到的舊衣服送到位於崑山的倉庫,有人在那做簡單的分揀工作之後,統一運回瑞典,交給當地一家回收公司I:CO做後期的循環利用。

旧衣1

H&M舊衣回收

美國紡織回收委員會(CTR)董事長Eric Stubin曾說:「衣服是在自己家裡最可回收的物品。」但是,對於服裝業年產值高達1.3萬億的中國市場而言,舊衣回收是個大問題。如何回收?交給誰去回收?目前國內仍缺乏一條完整成熟的回收舊衣的產業鏈。在上海,一家名叫緣源的公司早在數年前已開始舊衣回收工作,但緣源這樣的公司與堆積如山的「時尚垃圾」的源頭——普通消費者相距甚遠。有著巨大市場號召力的快時尚品牌加入這一產業鏈,則有可能幫助補全舊衣回收產業鏈上最薄弱的一環。

雙重壓力

這一次,H&M回收範圍頗為寬泛,面向所有品牌的所有衣物,內衣也可以,甚至一隻襪子也可以。消費者的反應也出奇的熱烈。「平均每天能收到五六十袋衣服,週末可以有六七十袋。」淮海路的店長說。在這條上海最繁華的商業街背後,仍保存著很多上海老宅,不少住在那裡的老上海得知可以回收舊衣服,也會打包送過來,H&M的這項環保行動一開始被解讀為「促銷手段」,但店長解釋說,有些老人只是把家中堆積的、很久不穿的衣服送過來,並不收優惠券。「大概有50%的顧客會選擇用當天兌換的優惠券來消費」。

將H&M回收舊衣的動力理解為促銷需要,或許真是誤讀。在新一輪快時尚品牌的競爭中,它需要儘早祭出「環保」這面大旗。相比日本Uniqlo、西班牙Inditex旗下的ZARA,H&M對中國市場來說是「遲到的」。自2007年H&M在上海開設第一家門店以來,雖然目前已經在國內擁有126家門店,但依然排行快時尚品牌「老三」。

今年第一季度H&M淨利潤降幅超過分析預期,下降3%。H&M首席執行官卡爾-約翰·佩爾森(Karl-Johan Persson)表示,2013年將是具有挑戰性的一年,「在H&M的許多市場,流行服飾零售業的銷售顯示出面臨挑戰局勢的特徵。持續艱難的宏觀經濟環境和歐洲、北美本季度初的惡劣天氣都是原因。」中國市場隨之成為流行服飾零售商的「希望的田野」。

可是,環保問題一度成為H&M在華發展的絆腳石。H&M曾於2010年被上海質監部門抽檢發現一款針織休閒上衣pH值不合格,並於2012年1月再次因一款針織毛衣纖維含量實測結果與產品標註不相符而登上「黑榜」。舊衣回收項目顯然意在重塑環保形象。

旧衣5
 

從2009年開始,H&M即制定了「七個承諾」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其中包括可持續的舊衣回收項目。H&M負責大中華區、新加坡及馬來西亞的總經理馬格納斯·奧爾森(Magnus Olsson)在接受本刊採訪時表示,可持續發展的環保理念對H&M公司未來的發展和利潤的持續增長都至關重要。現在,世界範圍內95%的紡織品都可以被回收,但是大部分廢舊衣服都被拿去填埋垃圾場,造成了極大的環境污染和資源浪費,這是舊衣回收計劃構想的初衷。

這一項目從2011年起在瑞典總部率先實施。2011年到2012年間,H&M在瑞典17家店中開展了舊衣回收。進展非常順利,H&M首席執行官佩爾森決定將這個項目擴展到全球。2013年2月開始,全球48個地區的H&M門店開始回收舊衣;在中國市場,首先在淮海路及正大廣場這兩家最主要的門店展開試運行。淮海路是H&M進入中國開的第一家門店,也是上海地區最大的旗艦店。

為了凸顯環保元素,門店專門設置了環保系列服裝專區,在門店內最顯眼的位置模特身著Conscious環保系列的衣服。這個「環保自覺行動系列」(Conscious Collection)是H&M於2010年推出的,所有的衣服都是由環保面料製造而成,包括有機棉、可再生滌綸、可再生聚酯以及環保大麻纖維等。最令人驚訝的作品是一條水紅色的時尚連衣裙,是用聚酯瓶子循環再造而成。根據H&M的數據,他們已回收利用了相當於790萬個PET瓶的聚酯樹脂。

自身介入回收產業鏈的H&M深知,設計使用環保材料,將極大降低產業鏈後端分解「時尚垃圾」的難度,能夠讓產業鏈下游企業更有效地回收再利用。

目前來看,上海的試行結果還算令人「滿意」,淮海路的回收箱第一週就「撐破」了,店員不得不盡快更換了一隻新的。他們同時承諾每回收一公斤衣服會向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捐贈0.2元用於慈善。

事實上,對於上海這樣一座人口擁擠,時尚潮流服裝品牌眾多、街頭轉角充溢著小資情調的城市,環保壓力也已經讓其不堪重負。有數據統計,上海每年製造的「服裝垃圾」是13萬噸。

按照過去的觀念,慈善、捐贈路線是舊衣回收主要出口,其實這是一種誤讀。國際上,捐贈只能解決大約15%的舊衣服,在上海,這意味著只有不到2萬噸的衣服被捐贈出去。這與居民家中的舊衣「存貨」總量相去甚遠。

另一方面,快時尚的流行加劇了這種缺口。物質生活的提高使得人們購買衣服的頻次增加,自然淘汰的舊衣服也隨之增加,但是,民政部門和慈善機構通常需要的都是冬季服裝,羽絨服、外套、棉襖、大衣,用來禦寒。對於淘汰率更高的輕薄衣服,傳統的扶貧習慣認為並不是必需品,因為穿暖是幫扶,穿著好看似乎不是慈善要做的事情。

於是,大量的廢舊衣服進入填埋場,加重了環境的負擔;另有一部分作為燃料進入磚窯等燃燒場,同樣污染環境。「現在人們對面料的要求,比如顏色要鮮豔、透氣性要好,使得單一纖維的使用越來越少,只有將近10%,90%的衣服都是混紡纖維製成的。」緣源公司負責人楊膺鴻介紹說,由於混紡纖維製成的衣服無法直接分離,因此填埋或者燃燒都會使其中的有毒物質釋放,造成對環境的污染和惡化。

世博會期間,上海發現自己面臨很大的環境壓力。從1980年代起,上海市的生活垃圾主要堆放在老港地區,即現在浦東新區以東,距離浦東國際機場很近。在方圓25公里地區生活的居民都可以聞到垃圾的餘味。經過有關部門研究、分類發現,其中舊衣服佔到3%到4%之間。於是,在世博會期間,上海市決定開始啟動上海居民區舊衣回收項目。



舊衣「富礦」

位於上海虹口的緣源從2011年開始在上海的社區、學校試點回收舊衣服。隨便在上海的居民區走走,就能發現幾隻肥碩的鐵皮「熊貓」回收箱,與人等高,頭部是衣服投放口,下方是工作人員取衣口。這樣的回收箱已經在上海的990個試點小區安置了1200多個,上年共回收舊衣物305噸。

今年64歲的楊膺鴻退休以後開始負責這個服裝回收項目。2008年緣源成立以後,經過上海市政府的批准,主要從事廢舊衣物的分類、整理以及調劑綜合利用。員工只有25人。

除了在上海的各個社區放置回收箱,也開通了預約和上門收取的服務。接到居民的預約電話後,通常有2位收運員和1位駕駛員一起上門稱重取衣。楊說他印象中最多的一次,楊浦區有一戶三世同堂的人家要搬家,一下子交出306公斤衣服,「整整塞滿了一卡車」。但是這種回收不產生任何費用,居民自願交出哪怕是非常新的衣服。因此,楊膺鴻說,「我們回收的舊衣服都是社會公共資源,對舊衣服的再利用實際上是社會剩餘價值的再分配。」

不過,在最新的《再生資源回收管理辦法》中,廢舊衣物仍不在規定的「再生資源」之列,具體應該如何進行回收,楊膺鴻的公司也在摸索之中。

旧衣6
 

對於有穿用價值的衣服,按照國內通行的做法,都會捐贈出去。在每月回收的舊衣服當中,有多達10多噸的毛衣,除去完好、待捐贈的,大約有40%會拆開重新編織。他們組織了一批社區裡的阿姨來織毛衣,之後送到山東、安徽、廣西等地的希望小學。今年預計會捐贈3萬件重新編織的毛衣。而大部分夏天穿的短袖、襯衫、褲子都會整理好送到非洲,接濟當地的貧民,「我們經過挑選、整理、消毒,穿著會很有尊嚴。」楊說。

但是對於大部分不可再穿用的舊衣服,如何實現資源的循環利用,是一個更具挑戰的課題。

緣源對大約70%的舊衣服按照面料進行分類:毛、棉、化纖、混紡以及皮革橡膠,從而進行回收處理,整個資源化處理的過程都在上海進行。目前,這個「廢舊服裝回收利用項目」已經作為上海循環經濟和清潔生產專項項目,列入上海2012-2014第五個三年環保行動計劃。而包括山東、江蘇的紡織工廠,以及Uniqlo、Only、Mango等服裝公司都在尋求和緣源的舊衣回收項目合作,建立回收產業鏈,或解決庫存問題。

在H&M的舊衣回收鏈條中,扮演緣源的角色的是瑞典一家年輕的科技公司I:CO。I:CO的母公司SOEX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專門從事紡織品和鞋類回收及再利用的瑞士集團。

旧衣7
 

I:CO的發言人Paul Doertenbach對《中國企業家》雜誌說,公司對廢舊紡織品的加工有五種不同的方式,包括再穿、再用、循環利用、原材料應用以及升級利用。I:CO擁有世界上最先進的紡織品循環處理工廠和示範性的工藝控制體系,可以實現紡織品的循環再利用。

「現在紡織品的循環利用更準確的應該被稱作降級利用(down cycling),因為每個環節都會降低材料的質量,原材料的損失幾乎是不可逆轉的。」Paul Doertenbach說。但Doertenbach說I:CO正在改變這種狀況。「當材料的原有成分可以被分解和重組時,就意味著原材料在新行業裡可以被當作新的原料重新使用。」Doertenbach稱之為升級利用(up cycling),並且認為只有這樣服裝產業才能形成真正的可持續循環。

I:CO目前正在加強與循環技術專家、科學機構以及行業研究院的合作,它的目標是到2020年,在每一類別的回收物中都能找到至少一種材料可以使用升級利用技術。

數據顯示,I:CO收購的舊衣物大約有10%質量完好、可穿用的、經過消毒處理進入二手市場,30%到40%經過處理作為新材料使用,比如用作汽車以及建材的內裝材料、地毯襯墊材料、毛絨玩具的填充物、造紙業的原料等。還有一部分被改造成同等材料的產品,比如抹布。但這些衣物最終只有0.3%重新回到了服裝原材料中。因此,I:CO的發言人總結說,目前能降級回收30%-40%的舊衣服,而升級利用的還不到0.3%。

但不可否認的是,舊衣回收雖然困難重重,但仍是一座每年千萬噸級的尚未充分開發的「富礦」。據美國環境保護署估計,2009年美國產生1134萬噸服裝和家用紡織品,到2019年這個數量將增加到1587萬噸。來自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的國內最新的數字是每年2600萬噸;正因此,越早參與其中的人,越容易佔得先機。

有分析人士指出,就目前國內回收衣服的空白市場,如果H&M繼續像砸地鐵廣告一樣推廣此次舊衣回收項目,很大一部分舊衣物將率先被H&M公司回收利用。這將帶給這家服裝公司在舊衣資源、環保形象、促銷等多方面的收益。

「二手」困局

一個有趣的問題是,為何在瑞典可以產生像I:CO這樣的大型專業服裝回收公司?原因之一或許是,在歐洲、美國、日本等國家都有成熟的二手衣服市場,質量完好的舊衣服進入二手市場是有優先級的,但中國,目前對二手衣服的交易仍然是明令禁止。

不僅沒有專門的二手衣服市場,連民間的有償回收也是禁止的。在緣源的回收過程中,就有市民反映,萬一我們交出來的舊衣服被翻新再售怎麼辦?但在國際上,翻新再售是合法存在的二手循環,只是需要必要的消毒、處理以及標明是「二手衣」而已。

楊膺鴻在這個問題上有不同看法:「如何延長廢舊衣物的使用時間,是實現廢舊衣物綜合利用的最高境界。」換言之,能夠繼續穿用才是回收舊衣物的最優選擇,是舊衣回收這條產業鏈最頂端的一環。有分析人士指出,真正實現紡織材料循環的升級利用,仍需要5-10年的時間。

問題是:誰會買二手衣?對於很多國家來說,相比恥於買二手衣,更為羞恥的是沒有衣服穿。例如在非洲,他們每年購買最多的是來自美國的二手服裝,這已經成為美國出口體量最大的商品。龐大的產業鏈供養著美國成千上萬家二手服裝公司運轉。

但中國目前仍舊不允許二手服裝的流通。理由很簡單,傳統觀念認為廢舊衣服非常不衛生,其中可能會有病毒、細菌、寄生蟲。因此,中國禁止二手服裝市場的出現。

「實際上,消毒從技術上來講是很容易的。我們目前採用紫外線加臭氧消毒,半小時之內舊衣服上的細菌、病毒、寄生蟲都會被殺死,臭氧還有祛除異味的作用,化妝品的味道、煙味都可以除掉。」楊膺鴻介紹說。國外的專家和學者在這方面似乎早已經達成了共識:即經過必要的消毒、清洗工序之後,舊衣服就符合衛生健康的條件,可以再次穿用。而在這個問題上,中國人似乎表現出了尤為謹慎的態度。

旧衣8
 

業內人士認為,這條服裝回收產業鏈缺失的原因幾乎和國內所有物品回收產業鏈斷裂的原因是一樣的。環保、回收的理念才剛剛開始,缺乏回收的專業技術和設備,因此對於龐大的舊衣資源只能任其流失。在政策方面,由於舊衣回收對地方政府來說並不是顯著的業績來源,因此一直未被真正重視起來。

目前,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下的廢舊紡織品聯盟也僅限於對廢舊紡織品原料進行利用,服裝的回收和利用因為「太窄」尚不在他們的重點工作之中。在這方面,廢舊紡織品分揀技術方面,我國不僅缺乏設備,也缺乏技術,目前的分揀仍然採用人工分揀方式。

作為企業實體,如何維持投入產出平衡也是問題。緣源目前的所有收益來自破損的、沒有穿用價值的廢舊衣服的回收利用。據介紹,緣源每月運行費用在11萬元左右,每月平均回收舊衣服80噸,收益大約在9萬元,每月仍虧損2萬塊。楊膺鴻介紹說,等上海的回收箱體鋪到1500個的時候可以扭虧為盈,目前是1200個。

值得注意的是,緣源的模式正在引起更多人的關注。去年,西班牙的時裝公司Mango拿出200箱衣服交給緣源,公司通過民政局、婦聯等捐到了青海、廣西、山東、安徽等貧困地區。

緣源河南分公司於4月16日在鄭州正式成立,將在河南地區複製上海的這一回收舉措。同時,北京市委市政府也明確要做此類衣服回收,杭州、昆明、青島、大連、天津等將近30個城市過來考察,想借鑑緣源的做法。另外,在廢舊紡織品聯盟的推動下,幾家紡織品公司正在和緣源公司建立上下游供需關係,嘗試共同建立廢舊紡織品綜合利用產業鏈。

實際上,在美國,全服裝行業參與的舊衣回收也才剛剛開始,有人稱「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次」,美國試圖調動服裝行業的所有部門和這個鏈條上的所有環節一起回收,包括消費者、製造商、零售商、慈善機構和回收機構。對楊膺鴻來說,這當然是最理想的回收鏈條,能給服裝以「資源」正名,不白白浪費這些昔日的時尚產品,才是最讓人欣慰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8302

創業者的胸懷是被委屈撐大的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3561.html

1998 年的時候,我已經做到了「大地」的副總,每年都能完成公司業務額的80%。這樣的成績和光環,經常引來別人羨慕的目光。但其實,在這榮耀的背後我也承擔了很多委屈。當時很多客戶都會欠公司的款。而催討這些欠款是最艱巨、最令人頭疼的一項工作。

記得有一年元月,我一個人到廣東的某家企業追討欠款。當時這家企業欠了「大地」80 萬元,一直遲遲不還。他們是當地一家比較知名的空調廠商,但是由於各種原因,其自身也有一、兩個億的外債討不回來。可以想像,向他們討款有多麼難。所以在去之前,我就做好

了打硬仗的準備。我心裡清楚,欠款是不容易討的,更何況要面對的是一家陷於困境的企業。

到了廣東,我先找到他們的高層進行協商,但是沒有談妥。那時候他們已經面臨破產,人事和財務方面的情況都很複雜。但是既然來之前就抱了「必勝」的信念,所以我沒有妥協。我又找到了他們的財務室,準備跟他們的財務人員直接溝通。但是,等我說明來意之後,他們的財務總經理直接告訴我:「公司沒有錢,欠的錢不能還。」

我對這位財務總經理的回答非常不滿意,我知道他們企業的處境,也理解他們的心情。但是這筆錢是他們理應付給我們的,而且已經拖了很久。雖然他們的企業面臨破產,但是這筆錢還是有能力還的。一氣之下,我動手就掀了他們的大辦公桌,並告訴他們:錢必須給我。

後來,這家企業的總裁和幾位高層出面請我吃飯,又進一步談了欠款的事。他們告訴我說:財務總經理是投資方派來的,如果我繼續這樣鬧下去,他們會用非常手段來對付我。聽到這話後,我立即告訴這位總裁:命丟掉沒有關係,但是錢必須拿走。飯後,我立即打電話給許總,告訴他:如果我不能按期回去,就馬上找這邊。

當時,許總就安慰我說:安全要緊,錢如果真討不回來就算了。現在想起許總的這番話,我依然特別感動。說實話,雖然在來之前我就知道此行的困難,但也絕沒有想到會遭到這樣的待遇。他們的財務人員不僅在語言上進行恐嚇,而且態度也非常惡劣。可以這麼說,在這裡,以禮相待是根本不可能的事,處處遇到冷眼倒很常見的。而且,在他們的眼裡,彷彿欠款不還是天經地義,而我名正言順地去催款倒成為很理虧的了。

當時,我的心裡很不是滋味,但是我明白:受氣其實是我工作的一部分。「大地」給了我平台、給了我榮耀,我作為「大地」的一分子,不能只享受好的,逃避壞的,我應該承擔這份委屈。如果我們只享受榮譽、光環,遇到了委屈、困難都躲得遠遠的,那麼公司如何發展?只有在遇到委屈的時候我們忍一忍、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扛一扛,公司才能向前走,在未來才能給予我們更多的機會。

所以到了第二天,我絲毫沒有要走的意思。這家企業的財務人員見我如此堅持,根本沒把他們的話當回事,只好給了我50 萬。事情並沒有完,因為還有30 萬的款沒有要到。所以,「五一」的時候我又找到了這家企業。當時他們已經面臨清算,情況更加危急。這次他們還是動用上次的那一套,但我依然堅持。其實那時候我已經知道,他們的財務總經理確實有些來頭,他說的那些話並非唬人。但是不管他們怎麼說,我都堅持不走。到了最後,30 萬的款他們也不得不給了我。

就是說,工作中必須承擔委屈。受不了委屈,事情就完不成。而且往往越是大事,需要承擔的委屈就越大。就像爬山,想要爬的山越高,在登上山頂之前要遭的罪就越多,但同時,站在山頂上的時候成就感也就越大。

後來,從那家企業走出來的時候,他們的一位高層告訴我說:鄧總,只有你一個人從我們這討回了欠款,我們自己的那一兩個億外債都沒有討回來。要是我們的企業能有一些像你這樣的人,我們也不至於破產!

很多時候,大家都是看到了做企業的人眼下的財富和頭頂的光環,而並沒有看到這些光環和財富背後隱藏了多少委屈。可以說,那些功成名就的大企業家,沒有一個不是一路受著委屈才有了後來的成就。曾憲梓先生是金利來集團的董事局主席。1997 年香港回歸,他獲得了香港最高榮譽獎章———大紫荊勛章。這樣的一位大企業家,在商界叱咤風雲、被後輩眾多企業人視為榜樣,在創業的過程中也沒少受委屈。

曾憲梓先生最初創業時只是走街串巷地兜售領帶。有一次,下午一兩點的時候他走進了一個店準備推銷。當時那家店的老闆正在和人談事,他進去推銷的時候可能打擾了人家。於是老闆就很不耐煩地說:搞什麼?出去,出去,一身的臭汗。

香港的夏天本來就熱,當時又正好是下午最熱的時候,走了一上午的曾憲梓早已經滿身是汗了。遭到這樣的冷遇,曾憲梓只好走了出去。他覺得自己很委屈,自尊心受到很大的傷害,但是他並沒有打退堂鼓,沒有打算放棄這份營生。回家之後,他就開始反思:為什麼對

方的態度那麼不好?是不是對方正在談事自己打擾了人家,才引起人家發那麼大的火?

第二天同樣的時間,他就在這家店旁邊的茶室叫好了茶。然後他跑到那家店找到那位老闆,先對昨天的事表示道歉,然後請老闆喝下午茶。

老闆當時感到很莫名其妙,因為他一時沒有想起來昨天發生了什麼事。就這樣,老闆認為這個小夥子還不錯,然後就讓他留幾條領帶在店裡賣。領帶雖然沒有品牌,但是做工不錯、價格也不高,所以賣得還行。後來,這家店就一直賣曾憲梓的領帶,曾憲梓和老闆也就成了朋友。

上面的故事是我1993 年在讀他的傳記的時候瞭解到的。至今這本書還留在我的書架上,上面還保留著20 多年前我圈圈點點做的讀書筆記。曾憲梓先生這種面對委屈的大智慧給我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直到現在,每當遇到委屈的時候,我都會用曾先生的這段經歷鼓勵自己。

變委屈為機會,這是企業人不可多得的智慧。後來,曾憲梓通過這位老闆又認識了百貨公司的一位總經理,這位總經理又在百貨公司內租給了曾憲梓一個攤位。後來慢慢地,曾憲梓的事業就越做越大,最後終於叫響了一個品牌———金利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043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