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借款人或非同寻常:海王生物疑点重重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s/20080908/10265282431.s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82

江铜套保巨亏疑点重重:估错形势还是落入陷阱


From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s/20090414/01476097336.shtml


  江西铜业(26.51,-0.32,-1.19%)参与套保的期货产品名称、交易场所、目前持仓情况、何人操盘、资金走向,至今仍无外部人士知道。

  本报记者 孙洁琳

  在金融衍生产品投资中,中国的企业已经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在海外资本市场:前有中航油,后有中信泰富;在国内资本市场,前有东航,后有江西铜业。

  近日,中信泰富创始人荣智健辞职又掀起了一场关于大陆内外监管问题的讨论。当初年造成中航油巨亏的陈久霖在新加坡被捕,如今荣智健在香港接受警方调查并主动辞职。

  但是,2008年国内又一家在套保上栽了跟头的江西铜业却若无其事:平仓亏损9.72亿,浮亏3.91亿,2008年江西铜业在套保上亏损共计高达13.63亿。

  尽管外界对此是一片哗然,多指其为投机操作误判所致。然时过境迁,当事人江西铜业对此也是讳莫如深,无人能知江西铜业13.63亿元巨额亏损背后的故事。

  是保值估错了形势 还是投机落入了陷阱?

  根据年报归纳,江西铜业2008年营业收入增长近四分之一,净利润却下降近一半,而这吞噬利润的罪魁祸首就是套期保值损失。

  根据年报显示,在13.63亿的套保损失中,江西铜业商品期货合约交易平仓亏损达到了9.72亿元,另外商品期货合约公允价值变动损失的3.91亿元。

  套保亏损与宏观环境的巨变不无关系。但是,同样需要采购铜精矿冶炼成阴极铜的铜陵有色(16.04,-0.11,-0.68%),却在2008年套保一役上出现了巨额浮盈。根据其年报,铜陵有色其他流动资产从2007年底的113万猛增至3.69亿,铜陵有色解释说该项资产剧增3万倍是由于期末电铜套保浮动盈利较大。

  其他各有色类上市公司2008年期货业务也大都盈利。如西部矿业(601168)从套期保值业务中实现净收益近5亿元,紫金矿业 (601899.SH,2899.HK)2008年获得了平仓收益合计为1.27亿元;云铝股份(000807)期末商品期货浮动盈利3415万元,商品 期货投资收益6545万元;株冶集团(600961)则期末套期保值持仓浮盈2188万元,平仓盈利3436万元。

  跟据期货人士介绍,一般情况,铜冶炼企业应对其产品做看空套保,持空单。对进口的原材料则是做多。由此,大多数有色冶炼企业因持有空单而在2008年有色金属价格大跌过程中在期市上获得了收益。

  但为何江西铜业与众不同,因持有多单而亏损呢?

  江西铜业对套保方面的信息披露则寥寥数语,即使在年报中也仅表示“使用阴极铜之商品合约对未来铜精矿的采购及铜杆、铜线的销售进行套期。”但 是,在去年10月份江铜对套保情况的说明公告中,表示“期货头寸多空相抵后表现为净多头,但多头头寸形成的原因是锁定本公司铜冶炼及铜加工产品原料的成本 ”。

  一名期货人士向记者表示,“作为持有现货铜的企业,在现货市场上是天然的多头,期市上就应该是空头。无论是自产原材料还是进口的原材料,以及产品都应该进行套保,因为都是属于库存。如果进口原材料是铜精矿的话,则应该按照产铜比例进行套保。”

  “其实套保也不一定都要百分之百的比例进行,很多企业都是根据市场状况来选择套保。比如市场好的时候,对原料的保值会迫切一些。”上述期货人士又表示。

  但据一名国内期货公司拓展部分析师向记者介绍,很多企业,包括国企在内一开始都是以套保为主,但时间长了,就转变成投机了。不再以持有现货为标准,而是转为对行情预测来持单。目前这种投机很普遍。

  记者曾多次致电江西铜业董秘潘其方,但截止到发稿未能得到其回答。

  是否应该公布套保细节?

  至此,江西铜业套保到底为何亏损,仅是市场巨幅震动,还是自身管理失控,公开的信息披露或是寥寥,或是语焉不详,外界尤其是散户投资者只能质疑,却无法获得更多的信息。

  作为身处的外部大股东相对还有一定的知情权,有自己的董事在公司,可以了解具体情况。但小散呢?

  记者采访到的一名券商机构业务部经理认为:经过这轮金融危机后企业决策流程应该改进。比如东航,虽说是做套保,但实际上风险是敞口的,结果反而亏得更多。对于信披方面也可以呼吁监管部门进行加强:比如超过每年收入50%的风险敞口必须披露。

  北京师范大学公司治理与企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高教授也表示,对于涉及衍生品市场的企业,之所以亏损无法预料,一个是没有披露,具体衍生品是什么,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没有披露。另一方面衍生品内部的监控,特别是董事会的监控是不到位的。

  但是也有企业人士表示,过多披露套保细节如头寸、方向,可能会涉及到泄漏商业机密。但也有声音对此进行反驳,认为套保只是按照现货需要进行保值,只有要行投机获利才会害怕让交易对手获悉其套保细节。

  至此,对于大多数A股上市公司来讲,除了符合新的会计准则需要披露当期套期保值的盈亏外,大多数公司对套保三缄其口,至于使用了多少保证金,持有多少期货合约,平均价格是多少,很难从公开信息获取,这也给公共监督增加了难度。

  有关部门应介入调查

  按照记者采访的几位期货业内人士的说法,目前做套保的企业,严格遵守套期保值原则的少之又少。

  传统的套期保值是指“买进或卖出与现货数量相等但交易方向相反的期货合约”,以一个市场的盈利来弥补另一个市场的亏损,使企业经营不受原材料和产品价格波动影响。

  “套保的确是为了锁定利润,但现实的情况是,现在上游行业竞争都非常激烈,越来越趋于微利。企业为了提高利润,不能不赌行情。”一名豆油企业的期货人士向记者感叹。

  事实上,国际上的套保实践早已超越了在期货市场的简单操作,而是基于组合投资理论、流动性理论等,灵活运用各种衍生工具,以最低的成本获得最好的效果。

  但是,这应该是在严格的内控管理与风险控制之下实行的。

  3月24日国资委网站公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央企金融衍生业务监管的通知》,其中“要严格坚持套期保值原则,与现货的品种、规模、方向、期限相匹 配”、“应当选择与主业经营密切相关、符合套期会计处理要求的简单衍生产品”、“ 持仓规模不得超过同期保值范围现货的90%”等内容对央企套保做了严格的规定。

  公开资料表胆,江西铜业做套保的时间已经不短了。据其2001年上市时的招股说明书介绍,套保业务由“期货业务领导小组”和期货部“两级管理机构”组成,分别负责领导决策和市场分析、保值操作、风险监控工作。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赵锡军认为,对于企业来讲“强风险控制很重要,尤其是积累经验,市场是逐步发展的,企业成长也要花代价,但是花了代价后应当吸取教训”。

  相关资料表明,江西铜业的集团母公司江西铜业集团隶属于江西省国资委。4月9日,江西国资委的一位领导在听取《证券日报》记者的问题后表示,如果套保亏损数额真有这么大,那么省国资委应该已经有人去调查了。

  那么,这个调查结果什么时候公布了?江西铜业的管理层将由此承担什么样的责任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263

农夫山泉抛5大疑点指“砒霜门”为精心设局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100108/20100108045517367.html


每经记者  严翠  陶斯然发自深圳、上海

        农夫山泉对“砒霜门”的怨气绝非一个调查结果就能完全消解。尽管海南省工商局日前发布了对农夫山泉来说期待已久的结果,也责成相关部门向企业道歉,但农夫山泉仍然“跳”起来了,一如其产品刚刚被宣布检测不合格时一样。

        1月7日,农夫山泉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农夫山泉)向《每日经济新闻》发来了一份《对海南调查结果的回复》的函,表示不接受“检测失 误”的说法,并认为这是一个精心设计的局,同时还提出了复检样品从何而来、海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两次表态为何矛盾等几大质疑,试图证明此次“砒霜门”根源 并非检测失误,而是存在“幕后黑手”。

        “无论是有意为之,还是失误所致,‘砒霜门’事件已经打破了公众对国家权威检测机构的信任。”著名品牌营销专家张兵武7日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现在已经需要重建社会信任机制。”

农夫山泉提出五大疑点

        在  《对海南调查结果的回复》的函中,农夫山泉表示,不能接受海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以下简称检验检疫局)所谓“检测失误”的说法,并对海南省工商局的调查结果提出五大疑点:

        疑点一:“检测失误”是一个精心设计的局,因为海口市工商局提供的检测单所显示的检测样品数量与检验检疫局所作的记录不一致,检验检疫局没有按照通常的做法进行留样检测;

        疑点二:关于是否留有复检样品的陈述,检验检疫局先后提供的函前后矛盾,用农夫山泉的话说就是“样品仅够检测,没有留样,那么复检留样从何而来?”

        疑点三:2009年11月30日的检验检疫局所称“上级检测部门复检仍不合格”,存在有意加害之嫌;

        疑点四:检验检疫局有关检测仪器失误导致的“检测失误”不能解释;

        疑点五:检验检疫局两次有关产品的“合格”与“不合格”的表态前后矛盾。

        “农夫山泉仍然怀疑检测机构被黑手操纵。”农夫山泉7日表示,希望司法部门尽快介入,还原事件的真实过程。

检测仪器使用年限致失误?

        农夫山泉与海南省工商局调查报告存有争议的焦点之一,也是事件的根源在于,检测仪器是否存在使用时间过长的问题。

        根据海南省工商局日前发布的最终调查结果,初检结果有误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用于总砷检测的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灵敏度下降。该仪器使用年限 已近9年,经对初检当天该仪器绘制的标准曲线进行分析,当时仪器状态不稳定,尤其是标准曲线低点偏差大,对检测结果造成了一定影响。

        那么仪器用了9年算时间长还是短?“我公司销售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已经10多年了,迄今还没有一位客户告诉我们仪器不能用,顶多换个小配 件而已。”1月7日,国内某知名检测仪器销售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一般都能用10多年甚至更长时间,这同仪器的使用方法、使用频率 等也有关系。“一些国际品牌的产品使用寿命更长,而国家检测部门一般购买的都是顶级品牌的产品。”

        那么除了检测仪器之外,是否还存在其他检测失误的情况?“我确实无法回答这个问题。”1月7日,记者就农夫山泉方面“复检单位初次复检时 农夫山泉仍不合格”的说法,向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综合检测中心的李翔求证,但遭到了他的婉拒。据统一企业向记者出示的复检报告中显示,李翔是农夫山 泉、统一企业产品复检的主要负责人。

        “我是一个技术人员,我只管技术方面的事情。”李翔说,技术人员在检测的时候,并不知道检测的是什么产品,只需要检测出结果即可。

农夫山泉是否索赔仍未知

        海南省工商局的调查结果公布后,与农夫山泉一样遭遇“砒霜门”的统一企业称暂不索赔,而农夫山泉是否会诉诸法律渠道,向有关部门索赔呢?

        “目前可以说的我们都已经说了。”7日,农夫山泉代理律师叶志坚并未正面回答记者关于是否索赔的问题,只表示农夫山泉虽已就该事件向海南省公安厅报案,但至今未能正式立案。

        事实上,自事件发生以来,农夫山泉就不止一次表示将以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

        2009年11月24日,在农夫山泉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农夫山泉董事长钟睒睒曾表示,在“砒霜门”爆发后一周,农夫果园和水溶C100 的销量环比下降50%,预计损失超过10亿元,并计划状告海口工商局,索赔市场损失。不过,随着海南省工商局宣布介入之后,农夫山泉则改口称将视海南省工 商局的调查结果再决定是否索赔。

专家呼吁重建信任机制

        “不管海南省工商局的说法是否属实,这背后都反映了一个问题:社会一道重要的信任机制已经被打破。”著名品牌营销专家张兵武先生1月7日对本报记者说。

        张兵武认为,如果事实是海南省工商局所说的检测设备老化、工作人员未按照标准进行检测等导致检测失误,那么说明有关部门的技术不可靠;如 果是农夫山泉所质疑的背后存在幕后黑手操纵,那么说明有关部门道德存在问题。“总之,国家权威检测部门已经打破了民众的信任,而现在迫切需要重建社会的信 任机制。”

        张兵武表示,整个社会的信任机制正在逐步走向恶化,从最初的民众对专家解读成“砖家”、到后来民众意识到社团、协会与利益集团有关等,现在这次事件已经令民众对国家检测机构失去了信任。

        张兵武还认为,从危机公关的角度来说,企业必须做好随时应对各种危机的准备。而这次“砒霜门”事件中,农夫山泉的做法有可借鉴之处: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诉求,同时通过广告、权威机构的检测等各种方式强化并提升品牌形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744

三大關鍵疑點 林蔚山未脫離險境

2011-2-28  TCM




一月二十九日,早上七點,大同董事長林蔚山已被板橋地檢署偵訊了十幾個小時。檢方把調查重點放在大同董事長林蔚山,是否藉轉投資孫公司通達,掏空母公司大同。

當檢方一提出兩千萬元交保的條件,隨行人員立刻從車廂拿出事先準備好的兩千萬元現鈔保釋,早上八點鐘,載著林蔚山離開板檢。

一位林蔚山的友人觀察,過去父親林挺生時代,對林蔚山要求極嚴,大同集團雖然擁有數百億計的資產,林蔚山過去數十年來,出門都是以一台老舊的國產車代步。有一次,他在機場要買個幾千元的禮物送林挺生,秘書不在身邊,林蔚山還得跟部屬借錢。

但是林蔚山好奇心強,經常有人找他看投資案,甚至林蔚山人才剛下飛機,就被對方從機場載去看投資項目;要林蔚山投資,從飛機到工廠,都有。採訪中,我們向他的妻子、大同執行副總經理林郭文艷求證,她直承:「他(林蔚山)看過的東西很多啦!」

如果他有簽字,大同就不能不認帳

林蔚山身上沒錢,但是如果林蔚山簽字的文件,大同集團不能不認帳,為了看好林蔚山,林郭文艷除了管理大同的日常事務,也還要小心老公出去看投資案,一不小心,恐怕就是上億元的損失。

林郭文艷含蓄的說,「董事長對新科技確實是有他的passion(熱情),但是要做為投資標的也好、合作的對象也好,我們現在多更多的力量去幫他做事前的評估。」

通達案的起因,就是因為大同老員工找林蔚山借錢,三番兩次聯絡,勾起林蔚山的好奇心,通達做的就是林蔚山最有興趣的高科技產品︱︱電腦工作站;他們吸引林 蔚山的關鍵,是展示來自生產大廠昇陽(Sun)的訂單,林蔚山當時認為通達的客戶、技術、產品都準備好了,只是週轉不過來,未來大有可為。

一位林蔚山的友人觀察,林蔚山因此動心,他不只自己跳下來當「天使」投資人,注入資金,還提供背書保證;他也從大同找來團隊,協助管理這家公司,「因為有老朋友在公司(通達),並沒有對通達做地毯式的調查,」他觀察。

沒想到,○七年一月,國稅局突然上門查通達逃漏稅,大同因此派人進公司查帳,查了才發現,通達居然有不少假應收帳款,公司財務漏洞比想像中大,大同才驚覺被騙,對通達提出民、刑事告訴,但公司對這個部分,不願發表意見。

第二個打擊是,原本公司賴以為生的大客戶昇陽,突然關閉和通達有關的產品線,原本財務就有問題,加上收入斷炊,通達最後只好關門。

通達案爆發後,還有其他未爆彈?

通達案爆發後,林蔚山憤憤不平的說,「我這輩子沒對不起人家,為什麼會這樣?」保釋後,大同危機處理的第一步,是先掌握案情,大同先在第一時間,以林蔚山名義發信給所有員工,說明尊重司法,穩住軍心,同時事務所派出多名律師釐清案情,擬定策略。

如果是民事案件,律師還可易守為攻,提出對方侵權的控訴,但這次是刑事案件,律師把重點定在釐清案情,深怕大同內部還有其他「未爆彈」,如果掏空案不成立,有可能提出第二案、第三案……。

過年時,不只檢方在看資料,負責的眾達法律事務所也是徹夜通明,多名律師不斷和林郭文艷通電話,釐清大同過去十年可能有疑問的決策,沙盤推演可能的問題; 過去十年的資料,又從大同內部再次被翻出來,有一、兩個星期,林郭文艷幾乎一大早就向律師報到,律師問的很多問題,連林郭文艷都答不出來。

有心人操作,企圖搶公司經營權?

關鍵疑點一,通達是否一開始是林蔚山個人投資,還是大同轉投資的子公司?如果是個人投資失利卻找大同承接,恐有佔股東便宜的嫌疑。

關鍵疑點二,大同虧損的十億元,是否有人不當得利,林蔚山是否有因此獲利? 關鍵疑點三,為何大同沒在得知虧損第一時間交董事會通過,而是事後追認虧損? 林蔚山的友人分析,大同內部沙盤推演分析,可能發生的狀況之一,就是有心人想藉這次掏空案,在今年六月股東會上,拿下公司經營權。

「時間上實在太巧合,」他分析,在減資前,大同才因為四十年前,大同大學和大同公司間的土地糾紛,導致案件被金管會退件,林郭文艷也坦言,這是離職員工帶走資料,所衍生的後續問題。

今年是林蔚山接任大同董事長第五年,大同的內部控管流程、獲利能力,都有改善的必要,否則即使沒有人來爭奪經營權,如果拿不出讓股東滿意的經營績效,只是慢慢的讓股本賠光,大同究竟是經營不善,還是被掏空,對投資人來說,恐怕結果並沒有什麼不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06

疑點重重 員工帶走證物! 深入黑心工廠 38小時現場直擊


2011-6-6  TWM




昱伸香料公司是整起起雲劑風暴的核爆中心,但事發後,員工還按照原來上下班時間進出,《今周刊》經過長達三十八小時直擊,親眼目睹賴俊傑的大舅子從公司裡帶出許多祕密文件、帳冊。一樁台灣食品安全史上最嚴重的風暴, 但檢調對證據的保全卻是如此輕忽,令人不解。

撰文‧劉俞青、燕珍宜 攝影‧陳俊銘昱伸香料的本業是供應給食品工廠與生技公司原料,按理說,「整潔」應是工作環境最起碼的要求;但這裡卻是又髒又亂。位在中和老舊工業區裡的昱 伸,是在一條死巷巷底,門前常停滿裝卸貨的貨車,貨車往往還沒熄火,車煙陣陣,而昱伸的「加工」過程,甚至就在距離這些貨車不到兩公尺的騎樓下進行。

據鄰居透露,案發前,每天早上賴俊傑的大舅子就會拿著一口大鍋爐,在昱伸的騎樓下起火烹煮不知名的東西,一煮就是一個多小時,烹煮時還會傳出陣陣異味,很 多鄰居此時都會把門窗關上, 因為「臭味又來了!」煮完之後還要冷卻、裝桶,裝放後的塑膠桶,就隨手放在車棚的空地上,到了傍晚,等著貨運公司前來收貨,大半的製作過程,幾乎都暴露在 一般環境下,談不上「衛生」;如今回想起來,這個過去鄰居間戲稱的「巫婆湯」,「該不會就是我們吃下肚的有毒起雲劑吧?」除了這道每天例行公事之外,每個 月還會有一到兩次,從昱伸的後巷傳出陣陣的惡臭,「每天早上前面的味道還能勉強忍受,後面這味道就難聞到令人想吐。」鄰居說,隨著惡臭散播,甚至讓他們的 浴室裡結上一層滑滑的溼液。幾年前,有鄰居忍不住向衛生局檢舉,但衛生局人員來看了看之後,也是不了了之。

而這,恐怕就是我們每天在冰涼的飲料、許多保健食品裡,吃到的有毒起雲劑製作過程。

髒亂不堪的工作環境已經令人擔憂,但更叫人神經繃緊的是,事發至今,檢察官除了當天進行搜索,且收押賴俊傑之外,並未對其個人或公司資產提出假扣押等更進 一步的動作,以至於事發之後,員工還能繼續按照原來上下班時間進出,《今周刊》甚至親眼目睹賴俊傑的大舅子從公司裡帶出許多祕密文件、帳冊,而鄰居還看到 貨車照正常時間來收貨、送貨,一切如常。

然而,一個台灣食品安全史上最嚴重的風暴,不只重傷食品產業,甚至重創台灣產品國際形象,但檢調單位對證據的確保卻是如此輕忽,令人不解。

另外,當衛生局官員接獲線報,指出昱伸疑似還在繼續營運,特地派人前來檢查時,明明工廠裡還有至少四名員工在內工作,但衛生局官員無論是按電鈴、拍鐵門, 員工統統不予理會,等到官員走了,沒隔多久,鐵門緩緩拉開,幾名員工在《今周刊》記者的目視下,提著大包小包魚貫而出,消極抵制所有單位的調查。

但在檢調沒有進一步積極動作,例如斷水斷電,甚至證據封存之前,周邊單位包括衛生局等官員,似乎也只能徒呼負負,對於昱伸上下惡劣的不配合態度,無可奈何。

事實上,起雲劑風暴延燒至今,昱伸始終是整起事件的核爆中心,但在這裡,我們仍看到許多疑點待解。例如《今周刊》突破重圍,深入昱伸的倉庫目擊,看到這裡 堆放著數以百雙計的女鞋,有如鞋子工廠的倉庫,這些鞋子究竟與昱伸起雲劑本業有何關聯,被收押的賴俊傑應該要有合理的交代。

又例如,賴俊傑和鄰居都無往來,唯獨與隔壁供應各大早餐店美乃滋的大盤商──「東穎食品」關係密切,包括昱伸的倉庫與美乃滋工廠就直接相通,但《今周刊》 在相通的美乃滋工廠裡,赫然發現好幾百箱的埃索(ESSO)工業用潤滑油,這些潤滑油無論是在製作美乃滋的工廠,或在製作香料的昱伸工廠裡,都不應該出 現,而這些疑問,無論是昱伸或是東穎的負責人,都應該說清楚、講明白。

但截至目前為止,衛生局只公布與昱伸往來的上下游廠商,但對於真正的風暴核心──昱伸,還有許多待解的疑團。這幾天,鄰居還經常見到賴俊傑妻子的車子駛到 巷口,似乎想要回來,但看到許多媒體守候,車子又掉頭駛離。工廠裡究竟還有多少讓賴俊傑妻兒拚命也要回來搶救的證物?令人好奇。

直擊1 故意不理稽查!

衛生局稽查人員下午二點多到昱伸工廠的門口按門鈴,查訪工廠是否還在繼續營業生產,但是按了許久,沒有人應門,待了幾分鐘之後,只好離開。

員工開門閃人!

不過 ,到了傍晚六點半左右,工廠鐵捲門拉開,一名男性員工與三名女性員工,陸續從工廠離開,顯然案發之後,他們仍然繼續進駐昱伸工廠,只是對衛生局的來訪,故意相應不理。

直擊 2 員工搬離證物 !

其中一名男性員工手中提了二袋資料袋,帶走許多祕密帳冊、文件與私人物品。

仔細看資料,最上方的資料寫著「有用塑化劑,不知那麼毒」,另有許多聯絡電話,可能是其內部的討論文件或下游廠商的聯繫資料,但檢方為何未查扣,任由員工帶走?

直擊 3 工廠持續進貨!

雖然已經被勒令停工,但是本刊仍然目擊有人來送貨,前來送貨的人士表示,他是送蒟蒻粉。據鄰居透露,案發後確實還有貨車在進出貨。

直擊 4 環境又髒又亂!

昱伸是食品業的上游香料廠,但其四周環境,卻是又髒又亂,東西隨意堆放,據鄰居透露,賴俊傑的大舅子每天就在門口調製產品,工廠經常發出惡臭。

直擊 5 發現大量女鞋!

我們深入昱伸倉庫直擊,發現裡頭有成堆的鞋盒,大約有好幾百雙,打開鞋盒,裡頭有各式女鞋。昱伸是香料工廠,為何擺放大量鞋子,啟人疑竇,與塑化劑有何關聯,檢方應該查清楚。

直擊 6 竟有工業用油!

和昱伸倉庫相連的隔壁工廠──東穎食品,這間房子是昱伸負責人賴俊傑出租給東穎,是一間美乃滋工廠,在工廠內發現有上百箱的工業用潤滑油,這與昱伸有何關聯?或另有隱情?檢方應進一步追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511

直擊河南安徽 雨潤5大疑點


 

20111-6-30 NM

近日,上市民企頻頻揭出爛賬,及懷疑生產造假,不少曾是基金愛股的二、三線民企股慘遭洗倉,引爆信心危機。新一輪矛頭,直指內地肉製品生產商龍頭—雨潤食品(1068)。由上週五起,雨潤股票連續兩個交易日離奇被「洗倉」,暴跌逾三成,市值蒸發超過百億元。過去受惠內需及食品概念的雨潤,備受投資界追捧,股價五年間急升超過七倍半,直至今年,神話開始被逐一擊破。疑點由賬目而起,公司靚靚業績的背後是獲得巨額政府資助及負商譽,理應水頭充足的雨潤卻又接連配股「班水」,為此,本刊北上花了兩星期調查雨潤位於安徽、曭e南的多個生產基地及屠場,揭開集團經營的五大疑點。

內地肉製品生產商雨潤被洗倉,上週五已露端倪,當日公司股價逆市下挫逾百分之五。至本週一,股價崩潰急瀉,暴跌兩成,財經界議論紛紛。有指渾水研究(Muddy Waters)即將公布一份有關雨潤的報告,質詢公司一些「長期受質疑的問題」。週一晚上,雨潤發言人急急召開電話會議,向分析員解畫。翌日,股價繼續插水,收市再跌近百分之六。這隻一度被基金追捧的食品概念股短短數天內由天堂跌至地獄,事前並非毫無徵兆。根據一○年年報,雨潤獲得政府補貼超過七億港元,佔盈利四分之一,按年增長逾六成;同期內地另一肉製品巨頭雙匯發展,卻只獲得三千多萬元人民幣(下同)的政府補助。六月初雨潤的投資者關係負責人與基金經理會面達兩小時。亦未有交代獲政府補貼的屠宰場或豬場的細節,只說雨潤向政府提交意向書便可,補貼按每頭豬約五十元計算。五月初,內地媒體《每日經濟新聞》踢爆雨潤位於安徽的兩個豬場,曾獲當地政府資助,卻久久未正式投產。本刊踩上安徽,發現兩個豬場,或空不見豬,或爛地處處,更奇怪的是,豬場打着雨潤的旗號,但卻全屬主席祝義材私人擁有。

疑問一巨額補貼不清不楚

本月中,記者在距離安徽合肥約四小時車程的蕭縣,找到其中一個豬場。車子駛入狹窄不平的村路後,到處都是麥田,離遠已見到坐落當中的養殖場。廠房正門寫着「蕭縣沃得利養殖有限公司」,這間由祝義材私人持有的豬場四周被兩米高的圍牆包圍,簇新的電子閘滿布蜘蛛網,保安室空無一人。等了良久,才看見一名身穿便服的老伯現身,問及廠內有否養豬時,他不耐煩的說︰「我們這裡怎麼沒豬,最近進了五百頭,大部分是母豬,用來自己繁殖。」記者走進廠房內,卻聽不到豬叫聲,也聞不到任何異味。一排排豬欄空空如也,異常乾淨,不見有工作人員,豬欄外的空地雜草叢生,超過一米高,亦看不到一頭豬。蕭縣政府網頁顯示,該養殖場由雨潤集團投資一億八千萬,佔地一百五十畝,○九年八月奠基,建成後,每年可養萬頭種豬(即用以配種的豬)。政府文件指,土地由縣政府提供,建成後,再給予一千萬元補貼,豬場投產後兩年內,縣政府還會繼續為養殖場申請省、國家補貼,項目建設期為一年。記者再到另一位於安徽太和縣,據稱養有六百頭種豬養豬場,大部分廠房仍在興建中,雖有數十名工人在工作,但仍有一半的土地被閒置,到處長有雜草,有如一個人高,部分廠房只起了地基便停工。縣政府網站指,於○七年與雨潤簽訂了一億五千萬的招商合同,成立「阜陽福潤養殖有限公司」,每年出欄種豬五萬頭。政府文件顯示,土地的租金頭五年只需二萬五千元,每頭種豬補貼二百元,項目本應在○八年十一月完工。記者到當地的工商行政管理局查冊,資料顯示,兩間豬場投資額均只是五百萬元,大股東江蘇雨潤食品產業集團,由祝義材及太太全資擁有,與上市公司雨潤無關。今年三月才否認養豬的祝義材,到本週一晚急急舉行投資者電話會議時,終於承認私人搞養殖場。主席「神秘」養豬,日後如出售予上市公司屬關連交易,有利益衝突之嫌。而政府給予的補貼如何與上市公司雨潤拆賬,會否有持續性的補貼,正是疑問所在。

股價插水

雨潤食品主席祝義材上市後多次減持套現,並曾於今年三月公司業績會上,稱集團不參與養豬業務,但本週一晚卻改口承認私人設有養豬場。

疑問二負商譽廠房年年蝕

上市公司做併購,通常只有因「買貴嘢」要撇賬,但雨潤卻離奇地經常「執平貨」,多次賤價從地方政府手中購得資產,產生巨額的「負商譽」,再撥入賬目中,變成公司收入,間接增加盈利。究竟政府為何要「賤賣」資產予雨潤,為何其他肉類製品商家卻沒有同樣的「眼光」?更重要的是,這些估值過億元的「負商譽」廠房,是否物有所值?本刊到訪其中一間位於河南扶溝縣的屠宰工廠。根據○九年年報,雨潤僅用萬多港元,從扶溝縣政府購得「騰爾(河南)牧業科技」,改名為「扶溝雨潤食品」,一改名,估值即攀升至過億元,為雨潤帶來近一億二千萬港元的「負商譽」。六月初, 記者從河南鄭州坐了逾三小時車進入扶溝縣,經過破爛不平的村路,來到雨潤扶溝的廠房,發現廠房至今未完全投產,一半面積空置,部分更變成麥田,最近才收割完。現場所見,廠區僅有三幢建築物,包括寫字樓、屠宰場及冷藏庫,大部分土地閑置,牛棚亦只有十數隻牛。公司銷售部職員曹先生說︰「我們○九年買了騰爾牧業,廠房以前就建好的,現在還未擴建;平時一天屠宰三十多頭牛,今天比較多有四十六頭。我們自己沒養牛,都來自附近養殖場。」雨潤年報曾表示,這個屠宰場目標產能是每年屠宰五萬頭牛,就算以每日宰四十頭牛計,一年共宰一萬四千多頭,與目標相差甚遠。廠房沒有養牛,記者更出奇地發現廠房遠處空地有一堆羊群在走動,曹解釋:「去年把地方租給人放羊,大約二百畝,我們都不能進去。」公司文件顯示,雨潤收購後,扶溝雨潤仍年年蝕錢。○九及一○年的營業收入,分別只有七百萬(人民幣,下同)及三千萬,虧損約一百萬及五百七十萬元。扶溝政府文件顯示,政府以一千六百多萬收購騰爾牧業,以萬多元轉賣給雨潤,條件之一是雨潤要投資一億元以上進行擴建。根據河南省發改委網頁資料,扶溝雨潤須在廠區內新建一座二千噸的冷庫,以及冷鮮品發貨廣場,總投資額為八千六百萬元,並於今年十一月完工,但工廠內仍未見施工跡象。扶溝這個以「筍價」購入的屠宰場,到目前為止,最大頁獻似乎是為雨潤帶來「負商譽」的收益。

巨額津貼 超高毛利「拋離」行家

疑問三連環配股主席減持

雨潤自○五上市以來,盈利三級跳,由三億多元(港元,下同),升至一○年的二十七億元,十分可觀。但奇怪的是,公司卻表現得十分「水緊」,五年間先後多次配股,合共抽水超過七十五億元。不少更是一滿禁售期,即再次配股,如去年四月配股吸水十八億後,六個月禁售期於十月屆滿,公司隨即於十一月再度配股,吸水二十一億。「猴急」的除了公司,還有主席祝義材,公司配股同時,祝亦接連配售舊股套現,持股權由五成三減至兩成五,套現六十三億元。公司及大股東瘋狂抽水,早已引起股東不滿。五月底,雨潤舉行股東周年大會,有關授權股東增發兩成公司股份的決議,反對票數高達四成二。

疑問四多個工程延誤

雨潤不斷吸水,增加產能的項目理應水到渠成。但本刊直擊發現,不少新建或併購得來的廠房,工程均延誤。其中,雨潤位於濮陽市南樂縣的另一肉類加工廠福潤,上年五月,雨潤以一萬一千港元向縣政府收購,帶來近億港元的「負商譽」,惟收購至今超過一年,廠房仍未投產。記者找到銷售部韋經理,他表示工廠還未投產。「要等污水處理系統建好,預計今年十月份完工,日屠宰量大約四十頭左右。」韋經理說。 雨潤產能擴充極快,但使用率一直偏低。根據一○年年報,生豬屠宰量約一千五百萬頭,未及產能的一半。產能過剩的問題亦引起個別省政府的關注,陝西省商務廳今年三月即下發通知,要求各市商務部門,暫停引進屠宰加工項目,不要片面「貪大求多」,以免加劇「產能過剩的矛盾」。

雨潤連環吸水力強

疑問五特高毛利率勝同行

內地肉製品行業競爭激烈,行業三巨頭包括雨潤食品、雙匯發展、金鑼集團。同樣買入生豬,再屠宰加工出售,賺取差價,雨潤卻能一枝獨秀,其主要產品毛利率比競爭對手高出倍多至兩倍,但零售價卻相差無幾。最新年報顯示,雨潤食品冷鮮肉和冷凍肉的毛利率分別約一成一和百分之七,但金鑼集團只有百分之三點七及百分之二點七。記者在南京建鄴路的菜市場調查發現,以一斤五花肉為例,雨潤豬肉的售價跟其他對手相若,約為十六元人民幣。低溫肉製品方面,雨潤的毛利率更高,接近三成,比雙匯的百分之七點八,高出三倍。南京沃爾瑪超市內,差不多重量的鹽水火腿,雨潤售價亦與雙匯接近。無論豬價或零售價,均無法解釋雨潤為何能獲得「高人一等」的毛利率。據中國肉類協會統計,從去年五月份以來,內地豬肉價格持續上漲達四成三,雨潤與同業均面對豬價持續上揚的問題,但零售價卻因政府價格控制而難以同步調升,能否保持超高毛利率,成為未來最大的疑問。本刊曾就有關巨額津貼等賬目問題,及內地廠房工程進度等情況,向雨潤查詢,惟截稿前仍未回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937

水晶蒼蠅拍談 中恆與步長合作的疑點 紅一方面軍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75565470102dvgq.html

摘錄:

【幾點隨談】:

與步長的合作其實疑問是很多的。比如雙方聯合成立管理團隊,而且中恆有否決權。這貌似主動權在中恆手裡,但是仔細想想不奇怪嗎?如果中恆在營銷上有足夠的 能力,何必依靠步長?而如果對步長的決定做審核,出現不一致的意見後,誰承擔最終的結果?如果是中恆否決了,那麼自然是中恆承擔結果。但是由此導致銷售額 度未達到合約標準,那麼還需要步長賠償嗎?

 

在整個過程中,步長沒有損失任何東西(所謂的3億保證金,如何支付沒有細節,而細節正是關鍵),賣的好很好,賣不好拍拍屁股走人也沒啥大不了。而中恆則不一樣了,將佔公司毛利接近80%的生意押寶在了另一家企業的身上,則前面的路是:只需成功,不許失敗。但這個成功與否,卻並不是由中恆自己就能決定的了.

 

      首先,這個合作越是細細推敲越是讓人百思不得其解。在最新的公告中,中恆將合作失敗的理由主要歸納為步長在執行中犯了很多錯誤,比如「交給口服劑團隊做, 忽視了基礎藥物招標的很多準備工作,又忽視了產品互相間的競爭性等等」。聽起來言之有理。但是,且慢,這些錯誤真的是低級到了極點啊,別說步長這種在行業 裡混出了個樣的大企業,就是我這樣的外行恐怕也不會犯這麼低級的錯誤——除非我是有意的。

 

那麼步長是有意的嗎?那麼更加百思不得其解:這對步長有什麼好處?且不說這折騰了幾個月啥也沒撈著還要搭上負面影響,就說3個億的保證金,那可是真金白銀 扔到中恆賬面上的。換了你,你會在做出了3個億的保證金給別人賬上以後,那麼漫不經心的去做後面的事情嗎?如果沒有之前信心滿滿的考察和研究結論,你會這 麼做嗎?玩中恆對步長有什麼好處?你影響的不過只是人家的幾個月,而你付出的可能是3個億,那麼為什麼?我不知道。

 

另外,結束合作中恆本來是非常理直氣壯的,扣違約金也是完全合法的。但是這次中恆對步長簡直是很寬容,1分錢不扣(1個億扣款都是手續性的暫扣)。理由依 然讓人很迷茫:一是怕影響交接,二是步長說12個月還沒到。我們來看看:交接的抵押款是5000萬,而如果步長不好好交接你可以扣他3個億,誰怕誰?步長 說破了大天也不過是個銷售商,生產存貨都是中恆的,你怕他什麼最多打官司(穩贏)然後再也不給他貨了?而且中恆後面說了,老銷售商依然很給力,今年一切都 是中恆自己和老銷售商在做(公告說今年業績的95%是自己完成),就算步長撂挑子了,你怕什麼?另外,步長已經履行合同快10個月了,就差2個月就滿1 年,明顯的託詞,而佔據各方面優勢和主動的中恆為啥那麼容易讓步?畢竟,目前來看中恆是受害者是吧?為什麼中恆受到明顯傷害後表現的是全面的妥協?我不知 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357

舜天船舶上市兩大疑點

http://www.eeo.com.cn/2011/0802/207783.shtml

本刊記者 繆舢/文 全球金融風暴重創航運市場,至今,造船業未走出低迷,但在中國中小板,6月20日,一家叫舜天船舶的公司IPO輕鬆過會。

根據舜天船舶的公開表述,其手持集裝箱船訂單的載重噸總量在全球造船企業中排名第19位,在持有支線集裝箱船的國內造船企業中排名第2位,言下之意是遙遙領先於國內支線集裝箱船的細分市場。但翻閱舜天船舶招股說明書,盈利性遠不及同類造船企業,盈利率低於同行業水平。

日前,本刊記者走近舜天船舶儀征造船基地,一個經常因質量問題返工導致的製造成本增加、工傷死亡事故頻頻發生的血汗船廠,在眼前漸次顯現。

返工率高導致生產成本增加

儀征千年古鎮朴席鎮,10公里優質長江岸線上,金陵船廠、揚子江船廠、國裕船廠、聖淘沙船廠、中西船廠等大小船廠一字沿岸線排開。

6月28日上午,舜天船廠內場面尷尬。知情人士稱,一艘荷蘭訂購的船舶交付,外方驗收不合格,拒絕簽字接收。「這條船需要返工。」知情人士告知最後的處理結果。

「現在舜天船廠的返工是常有的事。舜天船舶集團對這裡的管理非常不滿,今年新調來了一個高管,聽說不久還有一個高管要調來。」他說,原來從天津調來的王總質量管理嚴格,那幾年很少有返工。不過,王總後來離職去了青島,和幾個朋友合搞了一個新船廠。

更為嚴重的質量問題是,2010年春季,一艘建造完工的船舶下水試航,發現船艙進水,緊急返航,一時成為周邊船廠的笑柄。「新船下水容易,但從水中重新拖上岸難。為了把漏水的新船拖上來檢修、返工,費了很大勁。」他說。

毫無疑問,過多地返工,必然帶來原輔材料、零部件和用工等製造成本的大幅增加。這或許可以從中解開舜天船舶手持巨額訂單卻盈利能力不及同行的謎團。

查看舜天船舶招股說明書,截至1010年底,舜天船舶手中訂單76艘船,約60億元。然而,綜合毛利率只有10.31%,同為上市公司的中國船舶和廣船國際毛利率分別為19.85%和13.36%,均高於舜天船舶。

對於盈利能力財務指標低於同行業水平的原因,舜天船舶給出的解釋是,「自建機動船完工量增長了103.02%,但由於人民幣升值和金融危機影響等因 素導致毛利率下降了22.81%,共同導致自建機動船毛利增長44.79%;自建非機動船由於歐元兌人民幣匯率大幅度下降及運費上升,毛利率下降了 47.43%,導致自建非機動船毛利額下降了50.59%。抵消了自建機動船毛利率增長金額,使得2010年自建船舶毛利較2009年度下降了 11.99%。」

此番理由讓人難以完全信服。為什麼同樣受到歐元匯率和人民幣升值的同類造船企業受到的影響要小呢?顯然,舜天船舶申請上市沒有道出所有實情,隱瞞了過高的返工率導致成本大幅增加、毛利率下降的事實。

血淚船廠

與質量管理混亂無序、返工率大幅提高相伴而生的,還有安全生產管理不善帶來的嚴重問題。僅今年上半年,船廠先後有4名員工死於工傷事故,更多的受工傷員工尚無法統計,是安全生產重災區。

今年4月,舜天船廠一處建築工地上,一位在頂樓作業的工人從人孔洞爬到天台,突然腳下的木工板一腳踩空,從頂樓墜落頭先著地而亡。死者為當地朴席鎮土橋村村民,50多歲。

知情人士稱,舜天船廠創辦經營7年來,前6年從未有惡性重大的工傷死亡事故發生,厄運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員工接二連三工傷死亡事故頻發。

去年9月,舜天船廠噴砂房一名工人在作業時,因為防護口罩上一根細細帶子,將工人身體捲進一旁的風機中。目擊者稱,「人拉出來的時候血肉模糊,面目全非,噁心死了。」

更離奇的是,今年元月初連續3天發生3起嚴重死亡安全事故。「接連3天,一天一個工傷死亡。還有一個在行車上檢修,沒系安全帶,不小心掉下來了,摔成重傷終身殘廢,相當於死了三個半人。」

在廠區內、車間裡開叉車是安全係數較大的駕駛運輸,不可思議的是,在舜天船廠車間裡,一個開叉車的司機不慎在開車時壓死另一個員工。「問題的嚴重性在於,事後查明開叉車的司機沒有操作證,這個人當時就被安監局帶走,現在好像判決了,判了多少年不清楚。」

每天工傷死亡一個人的紀錄驚動了當地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他說,當地安監局責令舜天船廠停產整頓。今年元月下旬,也就是2011年春節之前,舜天船廠對外宣稱暫停生產,檢修保養設備,準備放假迎接春節,實際上是接受安全生產的培訓教育。

知情人士說,舜天船舶作為管理方,安全生產管理和監督沒有落實到位,不然不一定會發生工人死亡事故,也不會工傷死亡事故頻頻發生。

現在的船廠生產方式不再全部自己生產,很多製造業務分包給有資質的專業隊伍,俗稱外包工隊伍,比如油漆、噴砂、銲接等作業。重要的原輔材料由船廠提 供,比如船板、焊材、防腐漆等,以保證質量防止分包商以次充好、偷工減料。對外包工隊伍技術質量和作業進度的監督和管理成為現在船廠的生產重點,當然還包 括安全生產。

「安全生產要投入。船廠安全員認真負起責任,比如一定要求外包工老闆安裝護欄,吊重物的鋼絲繩要用質量最結實的,這都意味著安全生產投入越大,老闆 賺得錢越少。有的外包工老闆為了節約成本減少安全投入,有的工人為了圖省事安全意識麻痺不配帶安全防護用品。」他說,如果外包工老闆今天請船廠安全員喝個 酒,明天送你兩條煙,安全員對外包隊的安全監督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管理鬆懈,監督不到位,重大工傷事故遲早要發生。

他還透露,如果工傷事故的花費只在一、兩萬元以內,外包工老闆不會主動向船廠安全員報告,「報上去後他受處罰的錢比他賠給受工傷工人的錢還要多。」

能人王軍民

舜天船舶前身是江蘇省機械進出口公司船舶部,現任董事長王軍民最早是船舶部的經理。「他是我們系統的能人,是標兵。」原江蘇機械進出口公司昔日的同事王偉志說。

王軍民早年率領的船舶部是江蘇省機械進出口公司最賺錢的部門,先從事船舶進出口貿易,通過與省內及國內船廠合作,向亞洲、歐洲、大洋洲和北美出口了大量船舶。2003年6月,在江蘇江都長江岸線上創辦了旗下第一家船廠,佔地面積4萬平方米。

一年後,在儀征朴席鎮又投資創辦第二家船廠,佔地面積接近江都的7倍,40萬平方米。目前儀征造船基地正在與當地商談擴大新的土地面積,現有的土地面積滿足不了舜天船舶的產能擴張需求。王軍民還是江蘇省十大傑出青年企業家。

但快速成長起來的舜天船舶有一個明顯的軟肋,沒有突出的技術優勢。「大多是萬噸級以下的小船,大船造的少,技術實力也不夠。」王偉志說。在2008 年度我國船舶出口企業的統計報表中,剔除船舶大型企業之外,舜天船舶以25.3億元排在2008年度出口金額第18位,在造船規模中屬中小企業,不像中國 船舶、中船重工有完整的核心設備、零部件製造研發體系,舜天船舶絕大多數材料、設備、零部件都要外購,生產成本很難降下來,也談不上有過人的核心技術,是 典型的勞動密集型和資金密集型企業。

江蘇省機械進出口公司1996年與江蘇省服裝進出口公司聯合組建江蘇舜天集團,舜天集團持有舜天機械80.04%股份。2010年舜天集團又被併入江蘇國信集團,國信集團由江蘇省國資委掌控。

在舜天船舶的股權結構中,舜天集團和舜天機械所持股份佔總股比分別是36%和34%。雖然是國有企業,能人王軍民和他的團隊依然享有股權,其中王軍民所持1320萬股,佔股比1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433

揭亨得利(3389)五大疑點

2013-01-31  NM
 
 

 

鐘錶零售股亨得利(3389)挾着奢侈品及內需概念,○五年上市以來,備受基金界追捧,股價一度急升超過三倍,更引來瑞士鐘錶界巨擘Swatch Group及法國名牌大佬LVMH集團的青睞,入股成為第二、三大股東,搶盡風頭。過去幾年,亨得利在中港台密密「插旗」,分店數目激增八倍至四百多間,營業額亦爆升八倍。但自去年起,中國消費市場增長大幅放緩,亨得利靠不斷開店「複製」利潤的方程式開始「露底」,股價較兩年多前的高位插水四成至約三元;上週三,集團公布再發行三億五千萬美元的優先票據「撲水」,為華麗數字背後埋藏的五大疑點敲響警鐘。

亨得利號稱全球最大名錶零售商,市值逾一百四十億。近年公司透過開新店和收購當地錶行,在國內二、三線、甚至四線城市瘋狂「插旗」,當中以售賣中檔手錶的盛時及尚時錶行為主,主打品牌包括天梭(Tissot)、漢米爾頓(Hamilton)和美度(Mido)等。截至去年六月底,亨得利共有四百二十八間零售專門店,其中三百五十二間設於國內,是集團發展的「大本營」。

疑點一︰店鋪良莠不齊

本刊走訪北京、上海、河南新鄉及貴州六盤水等數個城市的分店,發現部分店鋪已「失蹤」。其中,河南新鄉千盛店所在的商場職員指,商場一年前倒閉,最近翻新招租,倒閉前一樓確有錶鋪,現已「撤走」。另外,記者根據亨得利官方零售網站提供的內地分店地址及電話,致電逾七十間分店,發現天津永旺夢樂城的尚時錶行已結業,現為時裝店,至於盛時錶行於廣州友誼正佳店的天梭及美度專櫃,職員「離奇」指該店屬於友誼商店,並非亨得利旗下。另外,河南新鄉百貨大樓及焦作市的尚時錶行,仍掛着「河南富豪錶行」名號。亨得利早於○六年中收購河南富豪錶行,但至今未改招牌。分店「良莠不齊」,皆因集團近年急於「南征北伐」,收購地方錶行擴大版圖,一名認識亨得利主席張瑜平的香港鐘錶界人士,直言不認同張的策略:「佢不斷喺大陸做收購,目的係打造一個大網絡,方便去同大品牌講數,但買返來嘅店條數係咪真?要執番好佢,仲難過開新鋪。」

疑點二︰話賺實「蝕」

亨得利的銷售額由○五年的十四億元人民幣(下同)激增八倍至一一年的一百一十三億元,表現「神勇」。 不過,○六至○八及一○年,集團經營活動的現金流均為負數,去年上半年更創「新高」。翻開去年的中期報告,盈利五億六千萬元,但經營活動所得現金淨額為負七億七千萬元,遠高過盈利。加上其他投資活動,公司表面上有 錢賺,實質無錢落袋,半年要「倒貼」五億元。經營活動的現金流出現負數,與集團不斷買貨有關。公司存貨由○九年的二十四億元颷升逾一倍至去年中的五十五億元,平均每間分店「坐貨」由九百萬元升至一千三百萬元。有香港鐘錶界老行尊亦指亨得利存貨太多:「我哋啲貨嘅流轉天數(Inventory turnover day)只係一百日左右,佢成二百幾日,即係去貨慢囉!」去貨慢仍要入貨,皆因集團近年不斷開店而「焗住」買貨。有消費股分析員解釋︰「鐘錶呢行,零售商冇乜牙力,唔係你話好景就攞多啲,唔好景就唔攞。一來唔可以減價散貨,二來開新鋪時,品牌商規定你一定要入成個系列,即一隻牌子如果有二十隻型號,你一定要買晒!」

疑點三︰連失大品牌

靠批發業務起家的亨得利,曾是多隻熱賣歐洲錶品牌的中國獨家代理,但近年卻陸續被收番。批發業務佔集團的收入比重,由○五年的五成三跌至一一年的兩成二。其實,○四年,Swatch集團已收回佔亨得利收入最大的兩個品牌歐米茄(OMEGA)及雷達(Rado)的代理權,後來再相繼失去愛彼錶及寶齊萊等獨家代理權。有鐘錶行家警告:「Swatch唔會永遠俾佢做獨家代理,好像浪琴之前俾亨得利做,但搞好咗,Swatch就收番自己做,再將Tissot同Mido俾亨得利去湊。」另外,一○年,LVMH亦向亨得利收回Fendi及Dior兩個牌子的手錶代理權。另一邊廂,亨得利於○四及○五年,分別收購瑞士手錶品牌「尼維達」,及意大利品牌「奧爾瑪」和「龍馬珍」,意圖發展自家品牌,提升毛利率。但記者登入亨得利網頁內的腕錶庫搜尋,只發現「奧爾瑪」的資料。記者在貴州六盤水市的尚時錶行看見尼維達手錶的專櫃,定價數千元,店員更直指:「這個品牌以前很出名,但現在知道的人很少,它的手工沒其他瑞士品牌精細,送禮不行。」

疑點四︰揸巨額現金仍狂抽水

鐘錶乃現金生意,數期通常只有十四天,因此鐘錶零售商一般都揸重現金。不過有基金經理質疑亨得利手持巨額現金,卻仍要不斷向市場抽水,「做零售生意,持有約為一、兩個月營業額嘅現金已經好多,好像英皇鐘錶(887)一一年做五十八億生意,現金都係得八億,亨得利話揸住三十幾億現金,足足係三、四個月嘅營業額,根本無咁嘅必要!」他表示,亨得利一○年發可換股債券吸水二十五億,但之後卻沒有大的收購或資本開支,「吸水後公司有三十四億現金,銀行貸款只係十三億,無用嚟還債,仲不斷借錢,去年中貸款升到三十二億,如果有咁多現金點解唔還債?好唔合理!」該基金經理續稱,亨得利上週公布發行三億五千萬美元優先票據,用作「債冚債」,一點也不划算,「債息6.25釐聽落好平,但亨得利近年嘅net margin(淨利潤率)都係得6%至7%,即賣錶賺嘅錢僅僅夠俾債息!」

疑點五︰不務正業

公司頻頻向市場伸手「要錢」的同時,卻突然轉行買債兼放數。一一年四月,購買了二億六千萬元債券,年息十三釐。下半年,又借出三筆短期貸款,金額達七億二千萬元,息率為十一至十八釐。雖然公司稱有關貸款已於同年收回,但有分析員直斥有關做法不合理:「有傳佢係借錢俾其他分銷商,但都無理由,你點控制風險?上市公司唔同私人企業,唔可以亂嚟!」另外,一一年七月,大股東張瑜平把五億股抵押予Swatch,以換取一億美元、為期三年的私人貸款。張解釋押股是為了籌錢發展「私人業務」,更不排除未來會用該筆貸款買入商鋪,然後租予亨得利,變相「賺」公司一筆。

主席愛炒樓

五十二歲的張瑜平,持有香港身份證,為人低調,甚少現身公開場合。張氏早年加入國有企業惠州華僑商品供應總公司,負責採購及進口手錶而入行。九三年,自立門戶,從事鐘錶進出口生意,賺取第一桶金。九七年,中國最大的鐘錶分銷公司北京亨得利進行改制,引入私人股份,張瑜平趁機入主。九九年,再成立上海新宇公司。○五年上市前,張把旗下上海新宇、北京亨得利及上海鐘錶商店等公司重組,成立現時的上海新宇鐘錶集團,並主力進軍零售。早於九三年,張瑜平已來港買樓,之後曾炒賣多個住宅、商鋪,由數百萬至三千萬不等,大部分都要做二按,可見張並非十分「富貴」。計算已賣出單位,只賺了一千四百多萬。主席靠借錢「炒樓」,亨得利亦是靠「借錢」不斷開店,引致負債高企,存貨激增,有分析員直言︰「你可以話佢係用錢買增長,透過不斷借錢買貨開鋪。」一旦「炒燶」,小股民隨時變「鍋灰」。

百年老店通街亨得利

清末光緒年間,應啟霖、王光祖、莊鴻奎於寧波創立「亨得利」,寓意「萬事亨通,大得其利」,主營鐘錶、眼鏡、唱機,兼營鐘錶維修。另外,上海還有一間「亨達利」,亦早於清朝同治年間創立,同樣經營鐘錶、眼鏡等。新中國成立後,「兩亨」都被認定為「中華老字號」企業,但原來兩者都不是註冊商標。因此,國內有許多店鋪都掛着「亨得利」或「亨達利」的招牌經營。九三年,北京市鐘錶眼鏡公司與天津亨得利鐘錶眼鏡公司,同期遞交申請註冊「兩亨」商標,引起爭議,觸發一場長達多年的商標爭奪戰。至今,「兩亨」商標誰屬仍懸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540

816華電福新年報疑點重重 歲寒知松柏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7a300f0102e5gd.html

HK0816華電福新能源發佈公告,擬4.3億元買回2011年初以2.07億轉讓給大股東華電集團的可門二期1200MW火電,可門二期今年1月單月利潤超過0.5億,即收購PE不足1倍!

 

當初816為什麼在上市前要將可門二期賣給大股東,而2年後卻又買回來?如果單從金額看,這2年一出一進816虧了2億多元,但若從盈利能力的角度看,兩年前由於可門二期仍在虧損,而今年1月利潤已達0.5億元以上,即年利潤可能達到6億,那麼大股東為何又甘願將到嘴的熟鴨子送給816呢?

 

=========================以下為轉貼=============================

 

華電福新火電業務逆行業負增長

 

每日經濟新聞實習記者 王一鳴 王平祿

 

  近日華電福新(00816,HK)擬以翻倍的價格向華電集團購回福州可門二期電廠。

 

  對於本次溢價回購,《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投資者的身份致電華電福新,證券部李先生表示,主要因華電集團曾對可門二期進行過增資。另外,在去年發電量上網電價上升、煤價下跌背景下,有專業人士質疑公司2012年火電業務經營利潤與火電行業企業去年的盈利顯著好轉情況相悖,李先生回應稱,火電利用小時數下降,擠佔了一部分火電利潤空間。

 

  集團曾增資可門二期

 

  資料顯示,華電福新2012年6月赴港上市,大股東為華電集團。招股說明書顯示,可門二期在上市之前原屬華電福新資產,後因欠缺火電開發、發電的國家發改委批文被剝離上市資產。同時,根據避免同業競爭協議,華電集團承諾,華電福新享有收購可門二期的收購選擇權和優先購買權。

 

  3月26日晚間,華電福新宣佈正就收購位於福建福州可門二期100%股權與華電集團進行洽談,預計收購價不超過人民幣4.3億元。

 

  招股書顯示,可門二期2009年,2010年及2011年收入分別約為人民幣16億元,14億元和27億元,相當於華電福新總收入的21.8%,16.7%及28.1%。

 

  華電集團網站顯示,截至2012年底,可門發電公司實現盈利2.73億元,今年1月份實現利潤超億元,創單月盈利新高。看來,華電福新本次回購該資產時機頗佳。

 

  不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華電福新於2011年1月按現金約2.07億元將可門二期的100%股權轉讓給華電集團,在賣出之後的2011年1月29日,可門二期與華電福新全資子公司可門發電訂立委託經營協議,年管理費為200萬人民幣。換句話說,可門二期賣出後仍是華電福新在經營,時隔兩年卻需向華電集團翻倍購回資產。

 

  對此,證券部工作人員李先生解釋道,價格是根據評估標準來定,華電集團曾對可門二期進行增資,具體的增資情況,在股東大會之前,會有更詳細的內容公告進行披露,此項收購需要等待股東大會批准。委託經營原因在於可門發電熟悉可門二期資產及業務,這樣更具成本效益。

 

  火電利用小時數下降

 

  華電福新3月26日晚還公佈了2012年年報,記者注意到,雖然公司2012年火電業務控股裝機容量、發電量及平均上網電價同比分別增長29.3%、21.4%及4.5%,並且上、下半年火電業務收入均為22億元人民幣,也就是全年達44億元,同比增7.2%,但火電業務經營利潤同比下滑4.2%,為6.28億元。

 

  知名財務專家歲寒知松柏(網名,以下簡稱歲寒)向記者表示,上半年火電發電44億度,下半年54億度,全年發電量增長超20%,且去年下半年的煤價(特別是第四季度)較上半年下跌不少,歲寒進一步推算出公司四季度火電業務未實現盈利,這與火電板塊盈利顯著好轉情況相悖。上海某事務所註冊會計師阮先生對於上述換算邏輯也表示認同。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由於華電福新並未公佈三季報,難以精確比較三四季度火電業務利潤。但在今年3月21日發佈的公司債券公告中,披露了去年1~9月份分項業務毛利情況,數據顯示,公司前三季度火電業務毛利已達6.64億元。

 

  對此,華電福新證券部李先生表示,一方面公司火電利用小時數下降,另一方面水電發電量增長擠佔了一部分火電利潤空間。上述發債前9月數據未經審計,且該時點有些成本費用還未結算,相關數據以業績公告為準。

 

  事實上,受益於動力煤價格下降,電價上調,火電行業盈利回升態勢十分明顯,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內地A股火電行業2012年淨利潤同比增長率為128.54%,1~4季度單季淨利潤環比增長率分別為-26.39%、72.54%、59.56%、27.82%。

 

===========================以上為轉貼===========================

兩地會計準則差異調整

 

816的中報披露火電經營溢利2.6億元,債券公告中披露的第3季度毛利約4億元,而年報中火電全年溢利比3季度的毛利還要少0.36億元,華電集團網站上的公告顯示,今年1月份可門電站利潤已經創出紀錄新高,單月利潤即已經超過2011年全年。難道,去年4季度煤炭價格暴漲接著今年1季又暴跌?還是說這其中存在利益交換的關聯?

 

類別

中報
經營溢利

3季報
毛利

年報
經營溢利

4季度
不同口徑

4季度
同口徑

水電

8.74

13.64

12.59

-1.05

0

風電

6.72

6.96

11.82

4.86

4.3

火電

2.6

6.64

6.28

-0.36

-1.3

其它

0.41

0.56

1.39

0.83

0.8

合計

18.46

27.8

32.08

4.28

3.8

備註:由於債券公告中的3季報與中報年報改採用的會計準則不同,故4季報為估計數。

 

對比3月份債券公告裡的3季報,由於816發的是人民幣債券,其公告中所附3季度的財務數據是按國內會計準則核算的,而中報和年報則按香港會計準則核算,故兩者口徑有差異,不能簡單的直接對比。

 

香港的經營溢利包括了投資收益、營業外收入,也扣除了管理費用,接近於大陸的息稅前利潤總額;而大陸的毛利不包括投資收益和營業外收入,但不需要扣管理費用。

 

巧合的是,816的管理費用總金額與投資收益、營業外收入總金額,無論債券公告中的3季報還是年報,兩邊正好都差不多,一正一負抵銷。所以,總的毛利和溢利基本可以直接對比,但分類對比不太合適,不過我們可以將報表上披露的管理費用、投資收益和營業外收支,按適當的方法進行同口徑歸類後再對比。

 

816的營業外收入主要是風電的CDM收益1.34億元,還有政府的補貼1.39億元,這個補貼年報沒有詳細說明,大意是落後產能淘汰之類,所以應該與火電有關。

 

816的投資收益1.32億元是出售可門港物流公司股權的一次性收益,由於可門港物流公司與可門火電廠靠近,控股投資方是福建能源集團,主要運輸物資是煤炭,因此這部分股權出售收益應當歸類為火電業務的溢利。

 

4季度火電虧損不合邏輯

 

然後,我們把管理費用按水電、風電和火電的收入比例進行分攤:

 

這樣,4季度的水電基本是盈虧平衡無利潤,基本可以接受,因為4季度水電確實是淡季。風電的毛利有4億左右,不算CDM的話可能也有3億多的毛利,而3季度無利潤,這也說得過去,因為風電三季度是全年最淡的季節,一般是沒有利潤的。

 

而4季度的火電,毛利潤是負1.3億,這就說不過去了,就算1.32億元的可門港物流股權出售和1.39億的政府財政補貼只算一半在火電的頭上,4季度火電也是盈虧持平而已。

 

816上半年火力發電44億度,3季度30億度(旺季),4季度24億度比3季少,但比一、二季度多。而下半年的煤炭價格特別是第四季度,對比上半年跌了不少,所以按理4季度毛利潤不應該為0或負數。

 

據統計,內地A股火電行業上市公司2012年1至4季度單季淨利潤環比增長率分別為-26.39%、72.54%、59.56%、27.82%,一至四季火電利潤上升趨勢明顯,下半年的利潤是上半年的2.3倍。816上半年毛利2.6億,下半年才3.7億,增長僅4成,而全年同比更是減少4.2%。

 

816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長26%,三季度同比增長134%,4季度同比只增長11%,環比下降42%。而2011年4季度環比是增長12%的。2012年末還新增了600MW的機組,裝機量增長30%。

 

816上半年燃料成本11.5億,下半年14.9億。上半年火電44億度,下半年54億度;上半年火電收入22億元,下半年也是22億元。即發電量增長了20%,發電收入沒增長,煤炭成本卻增長了30%,這合邏輯嗎?

 

虛減利潤的有何意圖?

 

所以,816有意虛減火電的利潤是非常明顯的。那麼,虛減的原因是什麼,是永久性的虛減了,還是時間性的短期調整或平滑呢?

 

也許,是816的管理層和流通股裡接盤的基金合計,要把原本屬於上市公司的可門二期按淨資產價格買回來,但大股東可能不願放棄到嘴的熟鴨子,所以把上市公司4季度的火電利潤虛減,做為交易代價補給大股東?

 

又或者,816是想把今年的利潤做漂亮一點,看到可門二期開始大幅盈利,就把它從大股東手裡再買回來,然後拉高816的股價,來個高位增發再融資。反正大股東佔了近7成股權,輸送給上市公司的利潤會以10倍的PE放大市值,而且出售可門二期本身也有盈利差價,大股東怎麼算都不虧。

 

似乎,不管是什麼原因,大股東都是有利無弊的。但是,做為一個大型國有企業,做為一個主要業務在福建並剛上市的新港股,我想,至少從事實上看,做短期業績調整這種事,都是很傷市場感情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12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