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王亞偉辭職事件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5-04/100386729_all.html

  王亞偉辭職已經演化為一個事件。

  4月25日,市場傳出王亞偉離職的消息。對於這位公募基金界的焦點人物而言,幾乎每年都會有一次或數次離職的類似「新聞」。

  這次的傳言甚至為王亞偉找好了五六個「下家」,包括中信產業基金、天弘基金、中信證券、平安資產管理和社保基金等。

  但是據接近王亞偉的一位商業人士稱,王亞偉告訴他辭職後,將創設私募基金。華夏基金公司董事長、華夏基金大股東中信證券董事長王東明在與王亞偉離職談話之時,也曾表示有意參與投資王亞偉未來的私募基金。不過截至發稿前,這一說法並未能得到王東明本人的證實。

  與此同時,市場風傳華夏基金總經理范勇宏也將離開華夏基金,出任5月底即將成立的中國基金業協會副會長。

  但證監會有關人士告訴財新記者,范勇宏是否出任,使全職還是兼職出任,目前還沒有最後確定。范勇宏和華夏基金亦未對這一消息做出回應。

王亞偉神話

  作為業內為數不多的幾位「元老級」公募基金經理之一,「光環」和爭議一直圍繞著他。

  在任意一個搜索引擎上輸入「王亞偉」這個關鍵詞,股吧中散戶們對其「重倉股」始終熱議紛紛,股票咨訊類媒體熱愛將王亞偉概唸作為奪人眼球的「標題黨」。

  2010年以來,二級市場持續低迷,王亞偉管理的「華夏策略混合」和「華夏大盤精選混合」兩隻基金的收益卻仍然「突出」。

  資本市場對王亞偉「神話」一直存在不同的聲音。暫停申購、封閉基金的做法、每年四季度淨值的瘋狂增長、「押寶」重組股的高成功率等,均為外界熱議。

  4月28日晚間,王亞偉的離職被華夏基金總經理范勇宏短信證實。而過去幾乎每一次出現王亞偉離職的消息時,均有消息稱范勇宏與王亞偉同進退。

  2005年底,王亞偉開始執掌華夏大盤精選。此後的五年間,在中國的年度基金排名榜單上,王亞偉的名字一直在狀元和榜眼的位次上交替,直到2011年「意外落榜」,跌出前十。

  2009年王亞偉的「奪魁」可謂「險勝」。華夏大盤精選在最後一個交易日勝出,以不到0.1個百分點的微弱優勢戰勝銀華核心價值優選。而在收官之戰前兩天,王亞偉的華夏大盤精選距離對手仍有1.43%的業績差距。

  這一「逆轉」細節被媒體和坊間津津樂道,繼王亞偉此前創造的2008年熊市神話後,又為其個人投資業績增添了戲劇化的意味。

  「王亞偉很多時候被神化了。」一位資本市場多年從業人士坦言。

  在他看來,王亞偉的成功因素包括暫停申購和信息判別能力。「很多時候,如果去仔細尋找股票市場中的一些特定類型的股票規律,王亞偉模式未必難以複製。」他表示。

  2007年,成為王亞偉的金字招牌的華夏大盤精選暫停申購,並一直維持封閉狀態。在此後長達五年的時間裡,無論市場行情如何,華夏大盤的持有者始終維持著較低的贖回量,直到2012年一季度被打破。

  1971年出生的王亞偉,今年剛過不惑。1989年,王亞偉以安徽省高考狀元的身份進入清華大學電子系,本科期間選修了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的企業管理雙學位。

  1994年畢業後,王亞偉進入中信國際合作公司,開始接觸到證券投資。一年後進入華夏證券,任職華夏證券北京東四營業部研究部經理。在中國公募基金元年的1998年,王亞偉與營業部總經理范勇宏加入華夏基金籌備組,開啟了兩人在華夏長達14年的職業生涯。

  王亞偉先後擔任基金興華、華夏成長、華夏大盤精選和華夏策略的基金經理,並在接手華夏大盤之後連續數年創造傲人業績,在2008年的熊市中,將華夏大盤的淨值推高到6元以上。

  王亞偉重倉已經成為中國二級市場當中一個「概念」。在華夏大盤業績連續飆升之後,華夏策略的發行引發了基民的追捧。

  2007年,王亞偉獲得基金金牛獎、明星獎、最佳表現獎、最高回報獎和最受歡迎獎;2009年則憑藉逆轉贏得「股基王」的名號;2011年,王 亞偉名列《福布斯》中文版發佈的「2011中國最佳基金經理50強」榜首,此前兩年,他連續在《福布斯》中文版中國十佳基金經理榜奪冠。

爭議不斷

  在財富神話不斷在業界和坊間傳播的同時,王亞偉十分「突出」的重組股選擇能力亦廣受關注。

  王亞偉先後「押寶」的重組題材股票包括*ST廣廈(000557.SZ)、*ST昌河(現名中航電子,600372.SH)、勝利股份 (000407.SZ)、吉林森工(600189.SH)、天保基建(000965.SZ)、中航精機(002013.SZ)、海南高速 (000886.SZ)、陝國投A(000563.SZ)、浙江陽光(現名陽光照明,600261.SH)、中恆集團(600252.SH)、浙江東日 (600113.SH)、國陽新能(現名陽泉煤業,600348.SH)、峨眉山A(000888.SZ)、樂凱膠片(600135.SH)等。

  重倉重組股的時機和眼光都非常重要。重組本身具有風險,重組的結果也未必受到市場的認可,而找到即將展開重組行情的個股,究竟靠技術還是內幕信息,市場頗有爭議。

  2010年,在王亞偉旗下基金下注兩年後,被中航工業集團重組的*ST昌河復牌,開盤大漲164%,一日之內,兩隻基金浮盈1.42億元。在被王亞偉垂青之前,*ST昌河從2006年至2008年連續三年虧損,股票被停牌。

  能夠提前嗅到重組的味道,埋伏兩年最終獲得巨額回報,王亞偉被認為獨具慧眼。其屢屢在重組股上得手,特別是能夠先於市場持有的能力,亦使業內產生懷疑其信息的來源。

  對於其點石成金的原因,王亞偉曾經公開表示依靠的是「公開信息、合理推測、組合投資」,「沒有依賴任何內幕信息」。

  除了熱衷各類重組股,王亞偉執著於投資小盤股也廣為業界爭議。

  按照發行時公佈的招募說明書,華夏大盤精選基金股票資產的80%以上須「投資於大型上市公司發行的股票」。招募書中特別約定,「大型上市公司是指市值不低於新華富時中國A200指數成份股的最低市值規模的公司」。但華夏大盤公然違背了基金契約。

  以2006年三季度交易截止日9月29日計算,當時的新華富時A200指數最小市值成份股海欣股份(600851.SH),市值為24.53億 元。華夏大盤基金十大重倉股之一峨眉山A(000888.SZ)2006年9月29日收盤股價為7.71元,當時的總股數為2.35億,總市值規模為 18.12億元,明顯違背了「不低於新華富時中國A200指數成份股的最低市值規模」的契約規定。當期另一隻十大重倉股岳陽興長(000819.SZ), 也是同樣的情形。這兩隻股票,分別佔華夏大盤基金當期淨值的2.71%和2.54%。

  因此,華夏大盤基金常被各分析師作為小盤股基金的典範進行剖析。無怪乎業內人士稱:「華夏大盤早就該改名叫華夏小盤。」

  2007年2月11日,華夏大盤精選修改基金契約,在「投資風格」部分將大盤股的定義修改為「大型上市公司是指總市值不低於15億元的公司」。 然而,截至2007年年底,兩市1526家上市公司裡,市值低於15億元的股票只有119家,佔比僅7.8%。這就是說,如果按照華夏大盤精選新招募說明 書的定義,等於把兩市92%以上的股票都納入了「大型上市公司」的範疇。

  此外,市場人士對於王亞偉的基金總能「先進先出」,獲取超額收益感到非常驚奇。

  一位二級市場資深研究人員表示:「這種別人幫抬轎子的事,我們也聽說過。」他透露,此方式在業內很常見。

  具體的操作手法是,一位市場上知名的基金經理得到「消息」後買入股票,此後繼續傳播消息,待華夏基金的季報公開這位基金經理持有這只股票後,市場則會跟風,隨後基金經理陸續拋售,最後消息落實。

  坊間基民在崇拜王亞偉的同時,亦為華夏大盤和華夏策略的暫停申購,感到不滿。

  東方財富網曾做過一個調查,結果顯示七成投資者認為王亞偉長期封閉基金的做法不公平,並有60%以上的受調查者認為王亞偉操作基金的模式不利於基金行業的發展。

  「我並不認為王亞偉封閉基金不公。事實上,這種做法客觀上保護了歷史基金份額持有人。」一位經紀業務領域資深人士認為。

  他指出,很多基金經理的策略是做大基金的規模,而目前基金管理費是與基金規模掛鉤的,其中做大規模的過程中「注水」的方式並不鮮見。王亞偉封閉基金,相對一味做大規模的注水方式還是要好很多。

  一位王亞偉的年輕同事對財新記者表示,王亞偉在華夏「就是一個普通的基金經理」。他認為,王亞偉做事謹慎,會逐個與分析師進行溝通,參加路演。「我個人對王亞偉作為基金經理的工作還是非常認可的。」他表示。

  一位大型公募基金經理表示,只要出名,就會有爭議。在他看來,職業基金經理應該對爭議保持「心靜」,專注於投資,無心其他紛擾。

  2009年,曾有傳言稱王亞偉被監管部門調查,此「調查」最終不了了之。

  一位接近監管層的人士透露,監管層很早開始關注王亞偉超強的業績表現。2011年6月,中國證監會發佈了《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公平交易制度指 導意見(修訂稿)》,從投資決策、交易分配、監控監察和信息披露四個環節,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基金公司公平交易制度,從而切斷基金利益輸送鏈條。

  這位人士透露,在證監會的內部系統中,王亞偉管理基金的基金非公平交易指數一度達到70%,遠遠超過50%的市場平均值。因此,華夏基金屢屢被監管層約談,王亞偉也一直被特殊對待。

  一位熟悉公募基金界的知情人士透露,因為太多方面的關注,王亞偉在華夏工作已備感壓力,早已萌生去意。

  不過,爭議終歸是爭議,多位長期進行買方股權投資的業內人士對這些傳言均有耳聞,但至今未有證據證實。

公司治理困局

  王亞偉的離職,將存在於華夏基金公司內部治理結構的矛盾大白於天下。

  成立於1998年的華夏基金,股權多次變更。2006年起,中信證券開始逐步持有華夏基金股權。2006年7月,中信證券出資受讓北京市國有資 產經營有限責任公司35.725%的股權和北京證券所持股權中5%的股權,交易完成後,共計持有華夏基金40.725%的股權。

  2007年8月,中信證券再次出資受讓北京證券持有華夏基金剩餘的20%股權,持股比例增至60.725%。2007年底,中信證券全資持有華夏基金,直至2011年8月開始因監管要求掛牌轉讓華夏股權。

  2007年9月,華夏基金吸收合併中信基金,中信基金的眾多高管並未順利降落華夏基金,而是紛紛離開,或選擇出走私募,或回歸中信,中信基金團隊幾乎沒有一個留在華夏基金,其中包括著名的基金經理孫建波和曾擔任王東明秘書的中信基金總經理呂濤。

  知情人士表示,「華夏基金管理層的強勢在這次合併中突出顯現,這也讓中信證券對此異常憤怒,連個人都安插不進去,心裡肯定很不平衡。」

  不過,華夏基金的資產盈利能力很強,中信證券的怒火也得到了對沖。

  2011年8月和11月,受監管政策要求,中信證券兩度轉讓所持華夏基金51%的股權。2011年12月,中信證券披露公告稱轉讓華夏基金股權事宜獲批,整個股權轉讓對價為83.44億元。

  中信證券和華夏基金的關係正式演變成非控股大股東,達到了監管層對基金管理公司治理結構的要求。不過,這一股權安排並未理順華夏基金深層次的治理結構。

  中信證券認為對華夏基金控制過鬆,管理層過於強勢、獨立;而華夏基金則對於大股東心懷不滿,不用出力就干等著分錢,矛盾愈演愈烈。

  「華夏基金在中信證券的子公司當中較為獨立,中信證券一直沒有對華夏基金實行垂直管理。」一位中信證券的知情人士透露。他表示,其他子公司均與中信證券「走得很近」,而華夏基金則不然。

  按照風控的要求,中信證券應該對下屬子公司派駐人員,並實現數據的統一管理,直接介入子公司的日常經營,華夏基金則一直沒有被派駐人員,數據亦未實現接入管理。

  2012年初,華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出資成立了北京華夏人理財顧問有限公司,其中華夏基金出資1020萬元,佔51%股份,而北京匯通高華諮詢有限公司(下稱匯通高華)出資980萬元,佔49%股份。

  匯通高華通過多層股權架構設計,實際為華夏基金高管控制。華夏基金在第三方銷售機構中實現了自己的MBO。

  但是,中信證券並不認可華夏基金管理層在基金銷售機構中持股的行為,認為這會產生直接的利益輸送問題,比如將大量銷售收入轉入第三方銷售公司,管理層再從中分紅。

  「華夏基金是希望通過這個銷售公司來實現員工持股計劃,這是一種嘗試。」市場人士分析說。

  不過,接近中信證券的人士對此則明確表示,員工持股計劃的實現,不能通過偷偷摸摸的手段,更不能因此搞利益輸送。

  「想持股可以呀,在市場上按市價去買呀!」這位人士說。

  中信證券此前轉讓華夏基金股權的轉讓價格每股超過100元。

  業內人士透露,華夏基金在中信證券未入主時,謀求管理層持股,並相中了重慶國信,但最終無果。根據西南證券最新披露的信息,重慶國信持有西南證券6.94%的股權,為其第三大股東。

  「管理層持股的問題與大股東無關,這關係到監管層的態度。」一位接近華夏基金的人士表示。

  他認為,即使監管層放開對基金公司高管層的激勵,規模已經做到業內最大的華夏基金也絕不會成為放開試點的對象,「影響太大了」。

  華夏基金與中信證券的矛盾並不是基金公司裡的孤立個案,王亞偉也不過是眾多出走基金經理中的一棵大樹,未來基金公司的治理結構需要認真探究。

與薪酬無關?

  一位熟悉基金行業薪酬水平的資深人士透露,王亞偉一年的薪資已經達到2000萬元,這比一線公募基金的投資總監職位的薪酬要高出一倍,屬於業內的頂尖水平。

  在目前整體市況不佳、基金業績下降、投資者全面虧損的情況下,各家基金公司均繼續高價供養著大批基金經理,管理層薪酬更是高得令人咋舌。

  前述人士表示,華夏基金給基金經理們開出的薪資,在業內以「大方」著稱。王亞偉不僅是華夏基金明星基金經理,同時也是華夏基金副總經理,薪資水平不算不「合理」。

  不過這種行業慣例,可能並不符合股東的要求。本身帶有濃厚國企色彩的中信證券,就多次就薪酬問題與華夏基金發生矛盾。

  長期以來,基金公司的治理結構亦被業界看做制約基金行業發展的瓶頸。目前國內發行的基金均為契約型基金,一個重要特點即是投資者對投資決策和基金運作沒有發言權。基金業內人士指出,契約型基金容易形成「內部人控制」問題,基金經理、控股股東的道德風險發生率較高。

  以日本、香港等為代表的亞洲國家和地區的基金公司大多採用契約型,而美國的基金則以公司型為主。

  與契約型基金的本質區別在於,公司型基金本身是一家股份有限公司,通過發行股票或受益憑證募集資金。契約型基金本身不是法人,公司型基金則具有 法人資格,投資人購買股票或受益憑證後成為該基金的股東,分享股息、紅利和投資所得。公司型基金的董事會委託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基金資產,投資者作為股東, 權利能夠更好地得以保障,並相對有效地改善「內部人控制」問題和道德風險。

  除此之外,也有一些市場傳言雙方矛盾與利益劃分有關。

  一位接近中信證券的知情人士透露,中信證券曾要求華夏基金配合一些二級市場「操作」,但華夏基金方面不願配合,華夏基金與中信證券之間矛盾遂爆發。

  「公募基金配合券商、私募操作本是業內公開的秘密。如果華夏願意配合別人接而不願配合中信,就顯得太不聽話了。」這位人士說。

  「王亞偉很早就想離開,但因為種種原因未能如願。」知情人士稱,王亞偉為了離職自降身價,曾經願意去一家有政府背景但規模不算大的陽光私募。

  當時,王亞偉對該陽光私募的老總開出的條件竟然是,有一間獨立的辦公室,薪酬隨意。但即使如此,王亞偉當時也未能如願離開華夏。「他的去留牽扯太多。」該人士認為。

  對於王亞偉的離開,一位基金業內人士認為,王亞偉此前的業績除了個人能力,重要的是華夏集體力量的配合。離開華夏後,王亞偉是否能夠延續輝煌,市場正拭目以待。

  本刊記者陸媛對此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32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