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 we are reading:大師的超友誼關係
1 :
GS(14)@2017-04-09 10:43:05「既生瑜,何生亮?」《三國演義》描寫周瑜對諸葛亮惺惺相惜,卻又非常嫉妒,至死也未釋懷。實則周瑜才華絕不下諸葛亮,更「雅量高致」,絕非窩囊小器鬼。無奈不少人把小說誤作正史,周瑜永遠背負不義之名。現實中心理學大師Daniel Kahneman和Amos Tversky的關係,更接近《演義》裏的瑜亮。兩人的研究推翻了不少傳統智慧,包括經濟學最根本的「人是理性」假設。他們設計過以下實驗:某疫症爆發,預計600人會受感染而死。注射疫苗A可救回200人,用疫苗B有三分一機會救回全部600人、三分二機會救不了任何人;大部份人認為A是較佳選擇。用同樣處境(疫症預計令600人死)問另一批人:用疫苗C會令400人死,疫苗D則有三分一機會無人死、三分二機會救回全部600人,結果大部份人選D。或者你心水清,看穿A與C、B與D實際並無分別,只是描述方式由救人改為死人,卻足以改變大部份人選擇:面對賺,我們喜歡穩賺;對於蝕,卻寧可博一博。這些關於人思考盲點的研究,最初只被視為「幾有趣」,後來逐漸受重視,影響亦遠超心理學範疇。例如UBER為鼓勵司機延長開車時間(從而增加公司收入),司機關掉App準備休息時會發出以下訊息:「你還差200元就可賺夠3,000了,當真要關App?」正是利用人「怕損失」心理。Kahneman曾改革祖國以色列考核新軍官方法,這和近年棒球、籃球和足球界用所謂 Moneyball方式評估球員價值一脈相承。特朗普爆冷勝出美國大選,也和成功利用思考盲點有關。Kahneman在2002年拿了諾貝爾經濟學獎,可惜Tversky已在1996年過世,無緣分享榮譽。
Kahneman和Tversky合作長達二十幾年,曾經形影不離,共用辦公室,終日不停討論,在兩台打字機前並排寫作,幾乎無視世上其他人的存在,他倆形容為「不牽涉肉體吸引的戀愛關係」,連雙方太太也妒忌。儘管Kahneman成就斐然,卻嚴重欠缺安全感,兩人研究成果開始受注目同時,他漸覺人人奉Tversky為明星,自己淪為配角,導致兩人關係開始疏遠。到Kahneman提出「分手」後不久,竟傳來拍擋患上絕症消息,兩人冰釋前嫌,Kahneman伴拍檔走完人生最後幾個月。以Kahneman八十幾歲人兼是一代宗師,如今在《The Undoing Project》剖白自己當年如何小器,確實不容易,也代表他對摯友的懷念。姚崢嶸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409/19984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