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思考的碎片--關於消費電子未來的構想和命題1 takeout

http://space.wolun.com.cn/2589/blog/41680.html
思考的碎片--關於消費電子未來的構想和命題1

這是兩天中分別和@一指風行漿糊@狒哥兩次頭腦風暴式的交流的記錄。有趣的構想和命題不去區別誰提出誰構架,只注重完整性。歡迎分享,只保留錯別字權。

1.模擬-數字-虛擬

1978年前後Jim Roger還在George Soros的Quantum Fund的時候提出一個構想:世界會從模擬式轉變成數字式。他希望short 模擬類股票。(模擬---數字)
詳見Soros on Soros 中文版P26 英文版P51(Jim had this idea that world was switching from analogy to digital.)

Rogers這個偉大的構想。直到今天這個世界依然有效,世界繼續順應這個構想在演進。隨手即可舉若干例子作為旁證:
A.最近倒閉的Kodak倒閉--模擬的照片轉向數字照片,打印到非打印(屏幕展示,數字化)
B.膠片電影--數字電影(3D)IMAX
C.音樂
D.文本/書籍
E.地圖。

其實書中更有趣是下一句。(He wanted sell the analogy companies short, but I was more interested in the
 long side)Soros的眼光更長遠。

analogy - digital這個idea在這30多年中價值萬億刀應該沒任何問題。

這裡擴展一下Rogers的idea
從Analogy--Digital擴展到Analogy--Digital--Virtual
Virtual是兩方面的詮釋

1.wire轉向wireless
Wifi就是好例子。Apple筆記本連RJ11 RJ45接口都不提供。

當然這個不提供背後應該是一箭N雕(設計簡潔,多賣配件,減輕重量,減少耗電)

2.Virtual property
個人資產從有形轉向無形。其實個人資產在銀行中的就是幾個數字符號。這是一個方面
另外一個方面個人的intangible asset在增加,從網絡遊戲中的裝備,到圍脖中的粉絲都是virtual property

So希望Virtual的這個Switch會依然價值萬億。
:)

2.音樂傳播模式的演講VS消費者體驗

Vinyl--tape--CD--MP3--online
黑膠--磁帶--CD--MP3--online

這個是音樂載體的演進趨勢,也是一個Anology--digital的演進過程。

更有意思的這幾乎是音質從好到壞的排列順序。

黑膠是最佳的音質這毋庸置疑。

這個演進過程可以解釋成為了獲取音樂的便利性犧牲音質的過程。
這才是核心的消費體驗。

我已經有N個月沒有下載音樂。100%是online聽音樂從Google music開始到新浪樂庫到蝦米。
已經完全沒有必要下載。

這個體驗可以延伸的推演是技術不是一切甚至不是決定因素。消費人群會因為便利犧牲部分功能。
整個音樂產業這十多年了每年復合產值下降30%CARG,更有意思的是我們每一個人聽音樂的種類的廣度和享受音樂的樂趣和時間絲毫沒有減少。
這只是說明音樂沒有準備好應對這個潮流。
任何逆潮流的都會被淘汰。

蝦米的分享可以詮釋為圖書館的借閱。或者我蹲在某人窗口下偷聽他播放的音樂:)
關於版權關於盜版的觀念也會發生變化。
北歐若干盜版黨已經進入議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39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