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香港收穫「金融禮包」

http://magazine.caing.com/chargeFullNews.jsp?id=100292831&time=2011-08-19&cl=115&page=all

對香港確立人民幣離岸中心地位,中央政策給足,接下來就看香港怎麼做了
財新《新世紀》 特派香港記者 王端 劉衛

 

  「天好,心情好,香港更好。」8月16日,以國務院副總理身份首次訪港的李克強,微笑地對迎接他的香港特首曾蔭權說,似為次日送上中央的政策「大禮包」鋪墊。

8月17日,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考察香港交易所,與香港特首曾蔭權(右二)、港交所主席夏佳理(左一)、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右一)合影。Reuters


  在8月17日「國家『十二五』規劃與兩地經貿金融合作發展論壇」上,李克強宣佈多項中央力挺香港的措施,涉及金融、經貿及粵港合作等36項惠港 措施,其中金融方面的11項,尤以鞏固和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支持香港發展人民幣離岸中心的措施備受矚目,包括在內地推出具有「半直通車性質」的港 股ETF(交易所交易基金)、香港企業以人民幣境外直接投資(FDI)、以人民幣境外合格機構投資者(又稱小QFII)投資境內證券市場、擴大境內機構來 港發行人民幣債券的規模等。

  這些均是港府為鞏固人民幣離岸中心地位,而向中央爭取多時的措施。此次中央一次性給予的舉動,令各界詫異於中央對人民幣國際化速度的掌控。在論壇台下聆聽李克強演講的海通國際總裁林湧,就用「意料之中但又出人意料」向財新《新世紀》形容他的感受。

  中央的大禮令香港「甜在心頭」。不過,綜觀中央此次送出的大禮,在滿足香港之前提出的建立人民幣回流渠道需求同時,額度上不算「貴重」。如人民幣QFII初期的200億元規模,相對境外人民幣存款規模及增長態勢,開口尚小,亦尚待細化規範。

  「無論如何,現在中央已經做足了,接下來就要看香港如何做了。」一位關注人民幣離岸業務發展的資深市場人士說。

五大回流渠道完善

  8月16日,李克強一行到達前,一架黃白色的直升飛機,就拉載著巨大的廣告橫幅「人民幣國債在港發行」於中環上空盤旋了整個上午。

  這是李克強出任副總理以來首次訪港,而陪同李到訪的中央官員的層次之高亦屬近年罕見,包括發改委主任張平、商務部部長陳德銘、央行行長周小川等。

  李克強全方位向香港送大禮,據香港《經濟日報》引述未具名人士說,事前得知消息的特首曾蔭權十分高興,因為部分措施步速之快,也出乎港府意料。 據上述人士透露,中央此時全力挺港,國家發改委主任張平說得最坦白,就是因為目前國際環境錯綜複雜,歐美近來出現危機,增加未來不確定性。而此時內地和香 港必須加強合作,共同維護金融和經濟穩定。

  在金融方面,此次中央推出了容許外商使用人民幣赴內地直接投資(人民幣FDI);內地推港股ETF;人民幣境外合格機構投資者(RQFII)投 資內地證券市場,初期規模200億元;人民幣發展體擴至境內非金融機構,境內機構今年在港發行點心債規模達500億元人民幣;財政部國債成為長期制度安 排,並逐步擴大規模;跨境人民幣貿易結算擴至全國31個省市等11項措施。

  瑞穗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則向財新《新世紀》記者指出,綜觀此次中央11項金融惠港措施,「一方面是資本管制的開放,增加(人民幣)回流渠道;另一方面就是人民幣在國際投資中更廣泛的使用,而不光在貿易結算方面。」

  此次中央金融禮包,即主要從兩方面拓寬人民幣回流渠道,一是允許境外合格機構投資者以人民幣方式,即RQFII,投資境內證券和金融市場;二是支持香港企業用人民幣赴內地進行直接投資,即RFDI。央行行長周小川在港期間表示,要開展人民幣外商直接投資試點,盡快修改不適用的外資投資項目管理辦法。

  至此,離岸人民幣的回流已有五大渠道——在貿易層面,主要是進口的貿易結算;在投資層面,包括離岸人民幣債券回流渠道,境內銀行間債券市場的開 放,和此次推出的RQFII,以及RFDI。此次,中央推出的11項惠港金融措施中,總計有六項涉及完善和拓展人民幣回流渠道。

投資有進有出

  早被期許的RQFII政策得以落實,並會短期內出台,頗受矚目。由於內地債券的收益率較港為高,因此RQFII的推出有望提高香港人民幣產品的回報率,增加吸引力。博時基金向財新《新世紀》記者表示,正在籌備與RQFII相關的產品,並已經有產品向香港證監會申報。

  接近央行的人士向財新《新世紀》記者表示,之前沒有推出RQFII,主要是出於跨境資本流動的考慮,擔心從境外流入人民幣太多。但根據現在境內的流動性狀況、貸款數據,決策層認為現在推出是一個比較好的時點,可以「通過促進人民幣持有,來推廣人民幣走出去。」

  香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發言人在中央惠港政策後表示,在香港的內地券商將得以優先申請RQFII,可待相關法規出台後向中國證監會提出申請。不過目前,RQFII投資於內地股市和債市的比例限制,尚未公佈。市場上則盛傳,股債比例將為20:80。

  由於目前在香港至少包括三隻人民幣債券基金,為海通資產管理、工銀亞洲投資管理、建銀國際。這類基金在成立時預設RQFII的額度,只要法規出台即可申請。不過根據香港證監會規定,基金投資對象若有所更改,須在一個月前通知投資者。

  有望首批獲得人民幣QFII額度的在港中資券商國泰君安國際,其行政總裁閻峰在8月17日接受財新《新世紀》記者詢問時表示,措施的具體細節還 沒有落實,目前公司沒有接到有關通知。而另一家中資券商及大成基金也向財新《新世紀》記者指出,未收到有關通知及相關細節。因此,最早的RQFII運作仍 需等待一段時間。

  匯豐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認為,在香港宣佈啟動人民幣QFII,首輪200億元的額度雖說不大,但畢竟為境外投資者買A股和其他產品打開了一扇門。目前境外人民幣存款有5530億元,而且每月淨增約530億元,可見流入的資金量潛力可觀。

  沈建光則表示,200億元的額度雖不大,但是這個額度可以根據市場實行的情況改變增加,就像QFII額度開始也不高,基本上從一兩億美元開始申請,直至現在上百億美元的規模。

  有進也有出。中央此次宣佈的在內地推出港股組合交易所買賣基金(ETF)在內地交易所掛牌,也有望今年內出台。

  閻峰指出,港股ETF的推出,相當於「半直通車」,即內地個人投資者可直接用人民幣,透過ETF買港股,而措施也為香港市場帶來新的投資者。在 港中資券商預計將較多受惠港股ETF新措施。不僅可以增加股票交易量,亦可以通過擔任做市商套利。港交所主席夏佳理也表示,容許港股ETF在內地上市是明 智決策,港交所將會盡快配合其發展,並認為其難度不高,但仍需詳細討論合作細節。

  部分內地基金公司,早於兩年前已就跨境ETF做好準備,其中華夏基金已向中國證監會上報,計劃在上交所推出恆生指數ETF,而易方達基金的國企指數的ETF方案也已準備就緒。

「走出去」任務在肩

  香港業界及輿論,對收穫金融禮包,普遍亢奮。匯豐銀行隨後發表意見認為,該等措施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進入新的階段,是香港離岸人民幣市場發展又一里程碑。而香港的輿論,如香港《經濟日報》更認為,香港人民幣離岸中心地位就此奠定。

  作為從「大禮包」中受惠較多的機構,中資的海通國際行政總裁林湧表示,中央公佈的系列措施,顯示人民幣在香港的發展正式開始。雖然香港早已開始發展人民幣產品,但這是中央首次公開肯定人民幣產品在香港的發展,相關產品會有很大發展的空間。

  對於上述金融大禮,在消息公佈後,香港資本市場曾一度上升近300點助興,反觀A股方面,則對於與相關政策反應冷淡,全天滬指波幅只有21點,收市跌6點。這與2002年QFII推出時,國內投資者的興奮大相逕庭。畢竟200億元的人民幣QFII額度,相對於滬深股市總市值接近26萬億元、每天成交額再差也接近2000億元,只是九牛一毛,且其中可投資股市比例較為有限。

  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此次央行金融「禮包」著力於架構香港人民幣市場發展格局的特徵,尤其在打通回流渠道方面奠定基礎。不過在收穫優惠的同時,香港亦有任務在肩。

  陪同李克強訪港的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即指出,對香港建設人民幣離岸中心仍有兩點建議,其一,香港在推動人民幣跨境使用方面,對外聯繫還要更廣泛發展;其二,由於金融市場的佔先優勢,如果發展的快,「第二個中心就不容易出現。」

  匯信資本董事總經理葉翔認為,周小川的上述言論,頗有批評提點之意。香港仍應致力推動人民幣「外循環」,加快拓展香港人民幣市場的深度、廣度及效率。因為人民幣國際化的根本,在於向國際市場提供人民幣供給。

  目前人民幣流出的渠道主要有四條,一是在貿易層面,主要是出口貿易結算;二是央行貨幣互換;三是在離岸市場香港每人每天可以兌換兩萬元人民幣;四是在投資方面,對外直接投資。

  葉翔認為,在投資層面,人民幣的流出可以擴大渠道,既然現在推出了「小QFII」,是否也可以考慮相應推出「小QDII」,即人民幣可以在離岸市場換成當地貨幣,然後投資當地的資本市場,以提供離岸市場的人民幣供給。

  儘管一些配套政策需要中央出台,但香港未必總是引頸以待。沈建光說,香港很多東西可以做,譬如在產品設計方面,可以將市場做深做廣;另外在向海 外國家推廣人民幣的使用可以更積極,令外國企業以香港作為貿易結算中心等。此外,在金融安全基礎建設方面,香港也需有所作為,使香港的人民幣業務離岸中 心,不會成為國際大鱷攻破內地資本市場的堡壘。

  「此次中央推出措施,對香港而言,即是一種鼓勵,也是一種提醒。」香港大學經濟金融學院教授宋敏說。

  財新《新世紀》記者王紫霧、實習記者蘇昕琪對此文亦有貢獻



中央11項金融措施「挺港」

  1.容許外商使用人民幣赴內地直接投資(人民幣FDI

  2.在內地推出港股組合ETF

  3.允許以人民幣境外合格機構投資者方式(即RQFII)投資境內證券市場,起步金額200億元

  4.香港發行人民幣債券的規模擴至境內非金融機構,初步決定今年境內機構赴香港發行人民幣債券規模進一步提高到500億元人民幣

  5.財政部國債成為長期制度安排,並逐步擴大規模

  6.將跨境人民幣貿易結算試點範圍擴大到全國31個省市

  7.認真落實CEPA協議相關優惠措施,中國銀監會加快審批港資銀行在廣東省以異地支行形式設點佈局

  8.支持港資銀行在內地分支,允許內地港資法人銀行參與共同基金銷售業務

  9.推動境外央行、人民幣清算行參與內地銀行間債市,鼓勵香港創新發展離岸人民幣金融產品

  10.支持香港的保險公司設立營業機構或通過參股的方式進入內地市場

  11.鼓勵內地企業到香港上市

  資料來源:新華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84

Citron 十年做空收穫頗豐 大部分公司遭摘牌

http://news.imeigu.com/a/1323329931778.html

(i美股訊) Citron Research(香櫞研究),同Muddy Water一樣,是2011年做空中概股的主力軍之一,今年Citron在中國最成功的一擊是做空東南融通,但此後做空斯凱、泰富電氣和奇虎都未直接成 功,甚至在做空斯凱和奇虎的過程中,得到了「不懂中國互聯網」的評價。

 

然而,Citron並非是新近出現的專注中國概念股的做空機構,在其 將近11年的歷史中,發佈了超過110家公司的質疑報告,並在2006年後,才開始將目光轉向中國,在2009年4月,Citron還曾發佈過針對新東方 的質疑報告,報告的核心並非是欺詐問題,而是認為新東方當時的股價被高估,但報告發佈後不久,市場普遍上漲,目前新東方的股價比Citron報告發佈時已 上漲96%。

 

Seeking Alpha作者Ian Bezek 在今年2月,統計了將近11年來,所有出現在

Citron Research做空名單上的公司近況

,內容包括Citron首次發佈報告時公司的股價,以及 2月6日當天的股票價格,從圖表中可以看到大部分做空過的公司已經被摘牌(delisted ),圖表總共包括超過110家的公司。







如圖所示,僅有十餘家公司在Citron做空後的長時間內,股價仍然得到上漲,這其中包括新東方。大部分公司遭到停牌或者市值大幅縮水。

 

關 於Citron Research在2006年後的中國行動,他們也為自己統計了一份做空中概股的成績單,這份表格的股價統計時間截止今年的9月14日,總共包括18家中 概公司。而目前,這份成績單上應該加上的還有奇虎,截止昨日,Citron已發佈三份針對奇虎的質疑報告,不過從目前股價波動情況來看,Citron這次 的動作並不成功。但從下面的圖表來看,Citron在5年來的做空中概的行動中,也同樣收穫頗豐。


圖表來源:Citron Research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758

2011年投資收穫 散人的博客

http://chencharly.blog.163.com/blog/static/16728725320120211151604/
2011年的收穫是感覺價值,趨勢和交易沒有矛盾了,可以相輔相成。

對價值投資的理解感覺也更深了一層,我一直在學習嘗試價值投資(不敢稱自己是價值投資),原因之一就是覺得瞭解和理解一個企業非常不容易。而能力圈的界定也極其模糊,對自己沒有從事過的行業,沒有十足的把握,因為經歷過幾次企業的轉型,深切體會過隔行如隔山的道理。
臨近年底,對好的生意模式的理解似乎也清晰起來。好的生意,第一是要賺錢,而賺錢主要有4種基本方式:1. 高利潤率,典型的如醫藥企業;2. 高周轉率,典型的如連鎖超市; 3. 既有高利潤率又有高周轉率,典型的如報紙,媒體,進而延伸到網絡企業;4. 高槓桿,典型的如金融等企業;第一點實際上比較容易判斷,從財務分析可以看出一家企業是否賺錢。第二,好的生意還要有持續性,而判斷好生意的持續性就比較難了,需要在每個人的能力圈內才行。例如,我原來跟蹤的太陽能光伏不是好的生意;網遊是個好的生意,但其中的企業的持續性我無法判斷;雙匯雨潤眾品等國內的屠宰業是個馬馬虎虎的生意,但絕對不是好生意;好的生意可以投資,不是好的生意最好是交易而不是投資。《巴菲特的護城河》(Little Book That Builds Wealth - PAT DORSEY)雖然看起來似乎總結了所謂的企業核心競爭力,但如果不在能力圈內,這本書的知識並不能幫助認知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能力圈的界定也很難,做過企業的都知道,每天上班時都有各部門信息傳遞上來,特別是市場部和銷售部,經銷商和一線銷售人員不斷的反饋市場信息及競爭對手的信息,因此,對市場的趨勢變化,各家競爭對手的戰略和策略及優勢劣勢基本都能瞭解清楚。但作為投資人,對自己沒有從事過的行業,只能從公開媒體信息和財務報表上瞭解信息,就不太容易瞭解到行業的趨勢變化及各競爭對手的戰略策略及優劣勢。例如,我就一度懷疑銀行業是否在自己的能力圈範圍內,雖然我理解了銀行業的生意模式及競爭要素。現在漸漸明白了:能力圈實際上是自己的把握程度,而對企業的理解和瞭解也是不可能是完全的,也就是說我們對企業的瞭解只能是到某種程度,不可能100%,因此,如果能理解一個企業及其行業的生意模式,能從財報中看出這個行業目前的競爭結果並有一定把握能預測到行業未來的競爭結果,那麼基本上就應該是自己的能力圈範圍。能力圈要和安全邊際結合,越沒有把握的,安全邊際要求越大,把握性降低要一定程度,就超出了能力圈範圍。
即使自己很有把握,也有可能是錯誤的,這就需要投資組合,太分散了是錯誤,太集中也是錯誤,例如全部資金持有一隻股票,那幾乎認為自己是神了,認為自己可以完全瞭解這個企業及這個企業未來在行業裡的競爭結果,我懷疑即使是巴菲特和芒格也不敢這樣肯定。因此,這就需要由投資組合來解決這個問題,適當的組合可以抵禦對企業認知的不完全性的風險。
    這就是價值投資的幾個要點:生意模式的理解,識別企業核心競爭力,能力圈,安全邊際,投資組合,將這五個要素結合在一起,才能說是價值投資,特別是對生意模式的理解及識別企業核心競爭力。

趨勢投資是根據經濟週期決定資產的配置,但現在各國政府都頻繁干預經濟,因此經濟週期越來越不明顯,但無論如何金融市場是以實體經濟為基礎的虛擬經濟,實體經濟的週期性特性也同樣決定了金融市場的週期性。就我個人的體會,我覺得對實體經濟的趨勢週期判斷能幫助我決定股票倉位的控制,因為如果經濟衰退,股市必定下降,大多數情況下,原來估值已經便宜的股票,隨著大盤的下降股價會跌得更便宜。很多價值投資者宣稱不需理會宏觀經濟,只要找到便宜的股票就買入。這雖然不錯,但卻喪失了能在更便宜的價位上買入的機會。對經濟和股市的趨勢判斷,也能運用對沖策略提高收益或對衝風險,例如,今年初我判斷大盤要走低,中小盤個股泡沫大,而大盤股特別是一些優質銀行股估值偏低,因此,放空了股指期貨,並在階段性低點買入銀行股對沖,從而在股指期貨和股票雙邊都有盈利(運用了交易系統買賣銀行股)。再比如現在我認為美股是復甦後期,之後很可能會進入滯漲期,那麼即使碰到我我認為有價值的投資標的,我也不會滿倉。但如果我認為現在是衰退期的後期,之後會進入復甦期,那麼碰到有投資價值的標的我就會滿倉進入。

交易系統(技術分析和交易策略的結合)在尋找買賣點上有很大幫助,無論價值投資或趨勢投資,都沒有時點,很多價值投資者甚至趨勢投資這都不相信圖表,但就我個人的體會而言,我認為交易系統在尋找時點上對我幫助很大。股票的價格變化是有慣性的,在慣性發生轉折的時候,就形成了階段性的底部和頂部。例如我看空A股大盤,但如果我在1月底放空股指期貨的話,就只能止損出局,因為隨後股指從2660多點漲到3050點,根據交易系統,我是在階段性頂部的2月21日,3月11日及4月14日放空。交易系統猶如鉋子錘子等木匠工具和木匠的關係,具備了鉋子錘子等木匠工具,並不意味你就是木匠了。而木匠有了工具之後,可以更有效率的干木工活。

     依據價值判斷決策買賣,依據對經濟週期及市場的趨勢判斷決定倉位的控制,依據交易系統選擇時點,這就是我對價值,趨勢和交易體系的融合體會。

價值是股市的基礎,因此價值投資是正道;股市是以實體經濟為基礎的虛擬經濟,因此能準確判斷出經濟及市場趨勢的趨勢投資為王道,交易系統是買賣時點的輔助手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912

思考的碎片---Boracay之旅的收穫9/26 slamnow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54e96a01015756.html
思考的碎片---Boracay之旅的收穫9/26

已經有評論說我不是碎片是意識流。
不過無論是碎片還是其他,這不過是一個表現形式,核心是分享思考。碎片的好處是零碎有亮點跳躍性思維。
缺點是不夠系統。
問題是系統本身不來錢哈。當然碎片的本身也很難說會來現鈔只是一個觀察社會的視角。這次去度假應該收穫很多。
主要是兩個角度,一個是接觸不同的人看到地球各角落人的生活方式和狀態。第二個是摸索觀察和分析社會的方式和方法。如何貫徹,如何分析。這點特地要在節前寫出來。很多人會在長假出遊或許會有助於觀察新世界。


碎片

1.從包裝大小觀察社會城市化進程
美國因為汽車購物所以比如是大包裝
上海是班車超市購物所以必然是中等包裝
Boracay是小包裝。
Boracay的商店從洗髮水開始都是小包裝。大約是上海超市洗髮水包裝的一半。基本上是旅行裝。
這裡撇除旅行者購物的因素。
分享一個鏈接 詳見紅字部分。
「。香煙販在公共汽車站叫賣是非洲大陸上很常見的景象,而很多人一次只能負擔得起一支香煙。衣物、鞋帽等用品也是這樣,不論質量怎樣,當地民眾更多地選擇便宜的中國商品,而不是本地產品。(完)」
https://www.evernote.com/shard/s113/sh/eecc3e46-71bf-482d-9f4f-f8ba1cbd518a/713d7a0e9775e11ae92a6aff55eed999
2。要素價格

Boracay的酒店前台。一年工作經驗大學旅遊專業畢業。4500比索大約600-700人民幣月收入包吃包住。

我們住的酒店水電煤月50萬比索,我沒問到單價。

tricycle 三輪摩托。60-100-120 差不多1:7換算就是8快14塊 18快RMB這樣。

馬尼拉是起步費40比索然後一般20分鐘大約200比索以內。

馬尼拉出租車司機的平均月收入是300刀 2000人民幣

快餐的套餐價格大約是100比索左右。也就是14RMB

Clark PUB的消費是最低沒人200比索大約30塊RMB

總體的感覺相當於90年代初的上海。

3.飲食文化

觀察一個國家的飲食文化可以透視他的全球化程度。

菲律賓是徹底被美式化鳥。

當地最典型的食品是BBQ

而且有超級多連鎖的餐飲店東西都還做的不錯。

有系列的照片
有機會我貼上來
這個值得國內做連鎖餐飲公司借鑑。對了馬尼拉有家小肥羊。


4.樂隊

想到菲律賓 GF的第一反應是樂團。在Boracay的樂團很普通很普通。我的回答是旅遊經典的樂對都是一次性生意所以單次博弈,消費者不太可能每夜去同一酒吧,基本是去一次就離開的所以品質一定不會好。唯一差異是他們還會唱月亮代表我的心奉承台灣遊客,當然旅遊景點的表演有另外特色就是一定會讓你留影所以有火球表演適合拍照。
這裡想起我一個好友的名言:在旅遊景點買保健品「沒有效果還好,如果有效果就麻煩了」
年紀大人都容易在景點受騙買保健品哈。這句話是最好的答案。買沒有關係。就是不能吃。


後來我們去馬尼拉和clark的酒吧水準明顯高很多。因為是針對當地人的酒吧所以必然有優勝劣汰。我們一般選聲音最大的酒吧人最多一定不會錯一定代表當地水準。事實也正是如此。

當然這也和菲律賓的英語文化有關,我們去了當地最大的書店100%是英文書!
so他們不做酒店樂隊駐唱才奇怪鳥。

去酒吧和disco另外一個感受是世界大同,都是Rihanna都是江南style
而且一道江南style就全場high 翻天

5.Everyone Facebook Every country iPhone
這次我出去最大感受就是everyone facebook碰到歐洲非洲南美洲東南亞韓國全部是facebook無論年齡
甚至還和小朋友交流他們確實不願意認證父母為好友。
但是不改變他們使用FB的習慣。
這真的是FB的時代。
問過孩子們很少用twitter
反而有職業人士用linkedin
這次還有部分集體早在Facebook上改天去看看。參加cliff jump後有不少集體照哈
every country iphone是幾乎各大洲的人都在使用iphone 無一例外唯一問題是我覺得滲透率是否到極限鳥?

6.語言和費用

Boracay的價格真心不貴。對比之下三亞有毛的競爭力?
我的思考是核心問題還是語言,你如果不是english speaker確實有問題。很難交流。而且旅途上也會寂寞哈。
比較open的人比較善於使用語言和人交流的會比較好的適應這樣的生活。

Boracay酒店200塊RMB也有,沙灘是免費的,不購物一天100塊人民幣兩個人可以吃飽。加上些旅遊項目300塊一天可以玩翻天。

這裡另外一個問題是TG真心壞讓你們厭恨英文所以出不了國門。哈

7. 車,車速,堵車

馬尼拉堵車相當厲害。

這裡我就有一個思考,堵車意味著什麼?

堵車是否可以解釋為計劃跟不上變化,只有在社會發展遠超過計劃的時刻才會發生?
也就是堵車普遍發生在高速發展的社會?

北京的堵車也和北京人購車速度超過規劃有關係。

上海的主要矛盾現在應該是小區停車位不足和車輛保有量之間的矛盾

車速的思考是這樣,馬尼拉到克拉克的高速車速目測大約80KM

在上海,我如果上高速目測車速會平均到110-120KM
這個速度差就是社會效率差?

美國120-140KM?

換句話說用高速公路平均車速對比作為效率指數或許是一個不錯的觀察視角。這很類似大麥克指數或者摩天大樓指數。
這兩個指數大家應該熟悉,不知道的自己去wiki,需要面壁去鳥:)



馬尼拉日本車95% 美國車4% 德國車1%肯定沒有

大部分都是雅力士
這類的經濟型轎車。
唯一看到過一輛保時捷是在酒吧街上。

酒吧街也很有趣。開在凱悅旁邊馬路。和早年上海的希爾頓旁的酒吧街有一拼。原來世界發展的路徑都是相同的!

8 房價

馬尼拉地鐵上蓋大概8-10萬比索一平方套內面積
基本月還款是7000比索
一套基本是一室戶從25平方開始到50平方這樣。

這裡我提一個天際線理論。
看一個城市的天際線,也就是摩天大樓的天際線能否感受到房價上漲還是下跌趨勢?
馬尼拉商業中心的天際線已經不比陸家嘴差,但是房價還有三四倍差價
我能否這樣判斷 馬尼拉的房產有的炒?
天際線就是白領的需求量
白領就是房價中堅的支持者。
當然這還要研究下當地的房產政策。
我有聽不同人說不同的方案
有說外國人不可以擁有房產。需要建立家公司才可以擁有
也有說可以直接買入
好像差別是別墅和公寓
這裡有點複雜。



9.銀行

mortgage利息是10%
問題是銀行存款利率才1%不到。我靠 絕對暴利!

當然外國人還不能開戶。這很扯。

也沒見開放金融管制,看來銀行是暴利。

記得5萬美金存款可以拿到菲律賓綠卡然後投資移民香港都是這個路徑:)

10。SM
SM mall 號稱是mall of asia
很棒
我在馬尼拉去了兩次基本都在那裡耗費時間

有幾個思考
A.這是傳統生意,換句話說這類傳統生意必須是和官家合作的,不然公共交通和公共安全就沒法保障。這麼大的mall一定涉及規劃,涉及政府對商業區的安排和設想。所以傳統生意都不是年輕人可以做的。

B. 商場還是有專業性

對比國內萬達,和上海日月光。
SM是專業mall出身,做的mall真漂亮,走道人流安排等等都很舒服。這個差異只有經歷和體會過才能明白。就是好就是專業。

11.安全

這次去菲律賓明顯感覺安檢嚴格。估計是受峇里島恐怖襲擊影響

我們進SM mall都是要開包檢查的,出入clark酒店我記得也要查車底反光鏡。是否攜帶違規物品

機場安檢還有需要脫鞋過X光。

恐怖活動真的很破壞效率

12.笑容和服務意識

菲律賓人的服務意識太好了。和印度人有的一拼

難道是我們在天朝受欺負事件太長了?

笑容。Boracay窮人的笑容都是那麼真心,
路上還碰到巴西的混血。巴西和日本人混血。他們的自得其樂,自娛自樂也讓我感慨。他們太會享受生活。
而且還很open
這在天朝是不可想像的。

對了老外最會起鬨。比如I jump you jump 比如。。。。很多很多

13.服務人員年齡

在澳門威尼斯美食街上打掃衛生的收銀的大多是45歲以上中年婦人。

在菲律賓100%是年輕人。這幾乎可以斷定兩個社會的人口年齡結構。

未來的上海中年婦人做餐飲服務業的一定會越來越多。

這也是人口結構決定的。

14. 購物

這次有對比了下奢侈品價格

美國標價比澳門便宜25%
估計澳門比國內便宜30%

換句話說
130-100-70
這就是三地的價格。
所以買奢侈品已經不需要去香港和澳門買鳥

這裡的邏輯是這樣,大部分奢侈品大中華區是獨立鳥,這樣quota是一個老闆背的。自然會控制差價。
這和成本已經無關。

昨天特意看了PPR的年報。好像Q2 Vs Q1 內地的增長已經開始放緩,當然這類奢侈品的毛利竟然也只有30%
不算高。

報表的趨勢看,是收入增長率在下滑但是收入還在增長,同時因為淨利潤率高的緣故所以利潤的增長還超過銷售額的增長。
按照這個趨勢Q4會見分曉。中國的放緩會影響全世界奢侈品。
估計這波影響最大的是表哥系列。歷峰Q3Q4業績一定受影響。

差不多就這些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877

超日太陽董事長回國 海外催債無收穫

http://www.yicai.com/news/2013/01/2389119.html
日董事長倪開祿已於3日深夜回到上海。

被傳「跑路」的上海超日太陽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超日太陽,002506)董事長倪開祿已於3日深夜飛回上海。

超日太陽昨日發佈公告稱,董事長倪開祿「前期在境外催收應收賬款並洽談境外資產處置等相關事項,近日已回到國內」。

公告稱,「目前,公司正在當地市、區、鎮各級政府部門的幫助下,擬定化解風險、恢復正常生產經營的具體計劃;公司正在通過催收應收賬款、處置資產、開展代工等方式回籠資金。公司懇請銀行、供應商等債權人及其他利益相關各方能夠積極支持,幫助公司走出困境。」

早報記者獲悉,昨日下午,倪開祿被要求參加由上海證監局召集的多部門會議,一同參會的還有上海市銀監局、上海市金融辦以及奉賢區政府等金融管理及相關部門。

會議在上海證監局召開,據一位與會人士稱,開會的目的主要有:一、明確倪開祿在海外到底做了什麼;二、超日太陽方面目前有怎樣的訴求。會上,倪開祿稱其前往海外一方面是為了追討應收賬款,另一方面是為了處置海外的光伏電站。

不過,倪開祿自述的兩大任務,目前看來都未畫上句號。據與會人士轉述,倪開祿只是說還在進行中,但是要出結果都需要一定的時間。至於倪開祿為何選擇此時返滬,與會人士透露,是因為市政府「給倪開祿做了一定的工作」。

公眾關注的非法集資問題,此次會議上並未詳細提及。有光伏人士稱,超日太陽目前的財務健康程度比LDK是好不少,但是跟尚德比,兩家差不多,問題都不小。

中信證券最新發佈的信用產品週報認為,超日太陽的銀行借款已發生實質性違約,而11超日太陽債將在2013年3月迎來第一個付息日,如果違約發生將對低評級市場形成明顯的衝擊,甚至推動低等級債券的重新定價。

「政府會給時間,但不太會直接給錢」

據知情人士稱,倪開祿此次出境,是因為公司的資金鏈已經斷了,必須回籠資金救火。

此前,超日太陽公告稱,公司已有3.8億元銀行借款逾期,正協商展期、續貸等事項;此外,已有三家供應商因貨款清償提起訴訟,涉及貨款9000萬元左右。公司還承認,受行業整體低迷影響,目前超日九江、超日洛陽的生產線、衛雪太陽能組件生產線、本部電池片生產線處於停產狀態,本部六條組件生產線中也只有兩條正常生產。

倪開祿的海外救火之旅收穫並不大。知情人士稱,就催債而言,這次根本就沒追回多少。就電站而言,倪開祿自稱由於海外光伏政策的變化,使其打算處置的光伏電站並網延遲了。對於這些電站,倪開祿稱其目前有兩大打算,一是將這些電站作為抵押,從銀行貸款。二是盡快轉手出售。「不過這些都需要時間。」

上述與會人士稱,政府方面對於超日太陽的態度是支持的。不過支持的方式是給時間,比如類似銀行貸款到期展期,但是要直接由政府出錢資助,可能性不大。因為超日太陽不是國企,作為私營企業,政府不可能直接給錢。政府方面對於倪開祿民間集資問題的看法是,要把它跟超日太陽的問題分開來看,先往後放一放。

民生證券新能源行業首席分析師王海生稱,現在政府、銀行對超日太陽債務緩一緩只是治標不治本,因為超日太陽其實已失去造血能力,除非政府的耐心能長達三五年。但即便這麼救活了,企業也已經不是企業了。

「現在超日太陽的問題是洞太大了,不僅債務超債權,而且已經資不抵債了。」王海生稱,「現在超日太陽的債權部分比較虛,那麼多應收賬款裡面,除了組件部分是實打實的,其他的比如電站的應收款,很虛。如果應收賬款資質很好的話,超日太陽完全可以拿去銀行作抵押,然後再融資。」

超日太陽公告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超日太陽應收賬款為33.42億元;短期借款17.78億元,應付票據6.8億元,應付賬款9.9億元,長期借款1.5億元,應付債券10億元,合計約46億元。公司層面的債務大於債權大約為12.5億元。

此外,倪氏父女持有超日太陽股權約3.7億股(佔比43.89%),幾乎全部質押出去,質押對象多為信託公司、信用社以及自然人。以停牌前股價5.11元計算,這部分股權市值近19億元,至少可質押10億元。

財務分析專家賀宛男稱,由此可知,超日太陽和倪氏父女的債務極有可能超過50億元,而目前公司淨資產不過28億多元。

一位光伏人士稱,照理說超日太陽不應該走到這一步。超日太陽上市是在2010年,幾乎是光伏最好的時候,當時籌得了23億元的資金,公司的質地也很健康。但是圈得一大筆錢之後,倪開祿在投資上卻顯現了失誤,「投得很瘋狂,膽子也很大,但顯然不是一個投資家的作為。」

海外電站資產處置推遲了

據倪開祿2012年12月28日的表述,其前往海外的主要原因包括處置一個位於意大利的23MW(1MW=1000KW)電站項目,以及一個位於美國的18.5MW電站項目。有分析稱,上述電站如果出售順利,大致能獲得1億美元的收入。

倪開祿當時對媒體表示,上述兩個項目都已經並網,已與意向收購方取得初步聯繫。昨日上述與會人士稱,倪開祿在會上稱,上述光伏電站的並網延遲了,還未出售。目前的方案是將其抵押再融資或者繼續尋找買家。

一位光伏分析人士稱,相比中國的光伏電站,美國和意大利的光伏電站要脫手確實簡單很多。因為中國的電站補貼規則不明確,投資收益的穩定性很難保障。相比國內電站,這兩個市場的透明度要高一些。

不過光伏資深人士劉文平稱,美國和意大利市場的光伏電站其實都是不推薦的。美國沒有一個統一的全國性FIT(上網電價補貼),其政策靠的是30%退稅優惠,此外還有一些碳匯。但碳匯價格不穩定,而且過去一段時間非常低迷。

意大利市場由於之前的上網電價過高,於是光伏電站開發一窩蜂上,導致得排隊審批。審得慢的,拿到的上網電價就差。而一個電站轉手能賣多少錢,關鍵是看未來的現金流狀況,也就是當時拿到的FIT有多高。從目前來看,很多企業都期待進入意大利市場能夠獲得每度電0.2-0.3歐元的補貼,但現實是,最終拿到的往往是每度0.07歐元。

超日太陽海外電站出售最終結果如何,目前還是未知數。對於光伏組件企業投資電站一事,上述光伏分析人士稱,就不應該投資電站,這種事情應該交給投資人來做,他們手頭有很多現金,需要保值。比如巴菲特,要找一個收益穩定的金融產品,那麼電站是比較合適的。否則對光伏企業而言,如此拉動組件銷售,換來的是回款週期更慢,且面臨風險,無疑是飲鴆止渴。

王海生稱,「光伏組件企業投資電站也可以,最好建造之前就跟買家簽好協議。這樣電站能夠脫手。如果不是,到了想用錢了再去賣,要塞給別人,難度很大。」

值得關注的是,2013年3月,11超日債將迎來第一個付息日。中信證券研報稱,如果11超日債因其與地方政府、銀行之間的共同努力而避免違約,則對於中低評級債券來說,將再度證明政府救助的「無所不在」,對此類券種將形成一定的利好支撐;但如果實質性的違約,則將對低評級市場形成明顯的衝擊,甚至推動低等級債券的重新定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357

CFP即將借殼上市 李學凌又迎收穫季節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53953.html

【導讀】2012年,YY的上市讓李學凌聲名鵲起。不過YY並不是李的第一次創業,2000年他便與中青報同事柴繼軍創辦視覺中國集團。而正是這家公司也讓李學凌又迎來了一個收穫季節:8月15日,視覺中國集團與遠東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簽署了一項協議。根據協議,視覺中國集團將借遠東實業的殼上市,只待證監會的最終批覆。

關於李學凌和視覺中國的故事,請看《創業家雜誌》2011年八月刊報導節選:

1997年春天,李學凌即將從人民大學哲學系畢業。他開始找工作。這個胖乎乎的眼鏡男大學四年泡得最多的地方是信息管理系的機房,不是掛在雅虎聊天室裡聊天,就是在用彙編語言寫程序。那時候,互聯網熱潮剛剛萌發,網景的財富神話尚未被大多數中國人知曉。李學凌對於工作有自己的原則:一定要在一個企業裡從事主流業務。他獲得了去《中國青年報》工作的機會,擔任記者,並且解決了北京戶口。

從1997年到2002年,他採訪了大量的中國IT行業創業者:張朝陽、王志東、馬云、雷軍、周鴻禕……這都是些後來一度或者正在變成「神」的名字,但當年李學凌接觸他們的時候,這些公司才剛起步,不過三四十個人的規模。他看到了中國互聯網的小時候。

當然,這裡頭也包括丁磊。照李學凌的說法,「早在他股價跌到7毛的時候,我們就在北京三里屯一塊兒喝酒混了。」

不是每個人都喜歡他,但是每個人都對他有印象。李學凌是個刺頭,喜歡對抗式採訪。

他問Intel總裁貝瑞特:「你相信摩爾定律嗎?」

他問張朝陽:「你為什麼不做搜索?」

他對雷軍說:「金山毒霸沒有賽門鐵克好。」

問得多了,李學凌開始從CEO的角度想問題。「他們說我是個觀察家,其實我不是。我經常把自己想成是CEO。如果我是他,我要怎麼發現和解決企業的問題。這是哲學系四年帶來的思維習慣:追問事情的本質。」

李熱愛互聯網,並勤於思考。1998年,他找到周鴻禕,希望合作一個名片交換網站,叫做Lets Card。當時周鴻禕正在做3721,大約覺得一個記者的話不靠譜,沒怎麼太在意。後來,周鴻禕曾經多次跟李學凌開玩笑:如果我們堅持做了,豈不就是Facebook。李還跟周說過怎麼用搜索引擎來生成內容,這就是後來奇虎的雛形。幾年之後,奇虎一度找不到商業模式,氣得周鴻禕笑罵:李學凌你這個孫子,害我賠了3000萬美元。

李學凌的媒體同行林軍(曾任多玩網副總裁)說,「我把觀察者和參與者兩個角色總是分得很開,學凌不然,他做觀察者的目的就是為了從業,我當時感慨,李學凌遲早要自己創業的。後來我才知道,學凌那時已經創業。」

第一個創業機會和陳一舟有點關係。2000年春天,李學凌採訪陳一舟。當時,陳正在做Chinaren,大談互聯網。李學凌心裡想,這哪裡是做互聯網,這不是往死裡整、燒錢嗎?一天中午,他和中青報的同事、攝影記者柴繼軍一塊兒在食堂吃飯,說起了這件事。李學凌有點兒激動,說,這幫人就會燒錢,我們做個不燒錢、能賺錢的生意。

2000年4月,Photo.com圖片網站正式開始運營。李學凌給新浪總編輯陳彤打了個電話,問他要不要照片。陳彤給了他5萬塊錢,並且為每張照片定價50元。此後很多年,中國新聞照片都是這個價錢。

很快,公司更名為CFP視覺中國,並獲得了首次融資。李學凌希望把公司從專業的圖片網站轉型為圖片社區,遭到董事會的否決。2003年,不願因循的李學凌把自己持有的10%的股份賣給了投資人,得到10萬美元(2010年,CFP年銷售收入達到1.5億人民幣,大概是多玩網的四分之三)。

不過李學凌一直沒有遠離CFP,除了是CFP的股東外,與柴繼軍一直保持著「密友」關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7743

收穫思想,再進一步——2013年投資總結和思考 大道至簡-榮令睿

http://xueqiu.com/1471745203/27043358

文/ 榮令睿  20140110

投資很大的問題是盈利是顯性的、容易量化的,承擔的風險是隱性的、難以量化的。所以我不認可「勝者為王」這樣的說法,覺得長期的「剩者為王」更有些道理。如果我們想持續多年甚至自己的餘生都浸淫在這個市場裡,我們更應該權衡自己承擔的風險,能否支撐我們活到最後。所以不要太在意自己或者別人一年的盈虧,時間太短。

2013年投資賬戶仍增加了部分資金,相對於全部存量資金、新增資金之和,2013年浮盈大概是55.5%。自2008年至2013年盈虧情況如下,持續的盈利後,肯定會迎來浮虧的年度,也許明年、也許後年。另外,我覺得投資盈虧跟指數也不太好比較,比如為什麼選擇上證指數,而不是滬深300?為什麼不選擇創業板指數?或者恆生、道瓊斯指數等?所以就只是下面這個簡單的表格了。
查看原图主要持股:

2013年,持股沒有發生多大的變化,主要持股是比亞迪H和A(72%左右);美股歡聚時代(15%左右)、美股奇虎360(10%左右),雨潤食品(3%左右)。

換手來源:

(1)加倉比亞迪H和A。新增資金大部分買入比亞迪,175元賣出剩餘的一點貴州茅台買入比亞迪。比亞迪H的成本由15港元上升到20港元,A股成本約為23元人民幣。2013年,比亞迪光伏大幅減虧、汽車特別是新能源汽車競爭力得以充分體現,繼續選擇了加倉。在汽車電動化、汽車電子化的趨勢下,比亞迪有明顯優勢。車企中,只有比亞迪橫跨電池、電子、整車製造等行業,為垂直整合及集成創新能力提供基礎,這是其他車企不具備的,並且這種能力是在TID動力總成、DM2雙模系統等方面得到證實的;加上我國的廣闊的市場需求和低成本優勢,比亞迪有可能成為收入規模達到千億級別的公司。

(2)賣出東阿阿膠買入歡聚時代。44元賣出全部的東阿阿膠,26美元左右買入歡聚時代,這是2013年新建倉的互聯網公司。經過幾年的跟蹤和觀察,東阿阿膠的非阿膠塊的「兩翼」產品發展太慢,阿膠塊的提價帶來的收益難以持續;並且,福膠、同仁堂等企業對原材料和市場份額的爭奪也日益激烈,覺得東阿阿膠70%的毛利率面臨挑戰。歡聚時代是平台類的互聯網公司,定位為富集通訊業務運營商,具有幾億的註冊用戶。YY從在線多人實時語音工具為遊戲用戶提供服務開始,逐步發展為在線互動音樂、在線互動演藝、在線教育以及在線招聘、產品發佈等平台。僅僅就在線演藝,就把我們對演藝的體驗從1.0升級到2.0,根本的原因是觀眾和演藝方在線實時互動成為可能,這是人的潛在的深層需求,其他的演藝方式難以滿足;個人認為這塊市場空間就很大,目前YY的演藝方主要草根藝人或者美女等,未來明星大腕、演唱會、電視現場節目等都很可能演進到在線互動的模式;現在一個場地演唱會一萬人就了不起了,開通YY增加到十萬人根本不成問題。在線演藝玩的就是人性,通過分等級的用戶結構,塔尖上的演藝方得到虛榮和金錢,塔中央少數人花錢獲得更高權限需求得到充分滿足,塔底的人免費看演藝單向簡單溝通獲得基本滿足。這種分等級的用戶結構,往往是最穩固的。26美元相對於2013年的利潤大概30倍PE,一個收入增長率近100%的公司,估值並不離譜。

(3)賣出部分奇虎360買入歡聚時代。82美元左右賣出1/3多的奇虎360,46美元買入歡聚時代。是為了買入奇虎360才開通的M股,2012年買入時價格不到20美元,沒想到奇虎市值上漲的那麼快,買賣操作主要為了平衡奇虎360和歡聚時代的市值。另外,互聯網是個變化過快的行業,隨著2013年百度收購91、騰訊入股搜狗,奇虎360面臨的競爭壓力遠高於以前,百度、騰訊日益在衛士、殺毒、瀏覽器、手機助手等方面的發力,並借助他們強大的渠道大力推廣,奇虎360公司面臨發展環境也在明顯變化,需要跟蹤觀察。

(4)其他一些零星交易。買入譚木匠,後賣出買入比亞迪H等。

我對譚木匠的看法有些改變,如果譚木匠不進行產品擴展,市場空間還是不夠大,就算以後成為百年老店,過程中的增長速度會較慢。去年總結裡說「賣出譚木匠H,買入20港元比亞迪,這是2012年做的比較激進也比較遺憾的事情。」,現在看並不是那樣,投資沒有100%的事情,判斷錯是常有的。所以我不給自己制定投資業績目標和投資策略,查理.芒格都說自己是個機會主義者。明確的業績目標和明確的策略可能是理性思維的障礙,往往使你難以正確看待自己的能力、理性看待投資的機會。

其他賬戶:

有個朋友讓我幫助打理的單純A股賬戶,2012年11月19日開始,截止到2013年底,浮盈69%左右。主要持股是比亞迪A(50%左右),成本19.6元;中恆集團(17%左右),成本9.1元;中國南車(20%左右),成本4.4元;中國西電(13%左右),成本3.2元。

大部分倉位沒有換手,比如比亞迪、中恆集團。中國南車、中國西電,為2013年底附近買入。換手包括:賣出10%左右的大眾公用(浮盈10%),買入比亞迪;賣出10%左右的貴州茅台(浮虧20%),買入中國南車;10元左右買入15%探路者,16元左右賣出,買入中國西電作為觀察倉。

投資思考:

有機會,我也學習一下大佬們,梳理一下自己的投資體系,總結個一、二、三,相信對自己理清投資思路有好處。這裡還是一些零碎的思考。

(1)關於企業發展階段。

徐星張東偉有篇文章《"安全邊際"的本質》(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45a7b40101kouu.html ),我很喜歡,對其中的核心意思我很理解,但張總的表述透徹直接,建議讀者點擊鏈接進去看看。最後一段是「所以,安全邊際問題,很多時候並非在於計算所謂的市盈率的高低等,首要的,是識別公司經營處於什麼階段。不同經營階段的公司,其公允的溢價應有極大的不同。重要的是要記住,市場在任何時候都沒有能力去高估一個深具內在競爭優勢,但價值擴張僅處初期的公司——即使在大牛市的頂端,比如97年牛市頂峰時期的云白藥、萬科,或者07年牛市頂峰時的天士力。但最容易高估的就是看起來市盈率很低,但其經營本質不過是借行業景氣而輝煌,且已持續了多年的公司——就是我們一直強調的經營已處於價值擴張中末段的公司。明白了這點,可以說才真正明白「安全邊際」的本質。」

如果不考慮企業的質地、發展階段等,簡單按PE、PB來估值,是欺騙自己;把這種簡單的思維發出來,可能是誤導別人。2013年,隨著創業板的大漲、主板的持續低迷,很常見的一種觀點是根據板塊PE、PB來試圖證明板塊高估低估,這也是有問題的。我不否認目前創業板很多公司的競爭力、增長潛力難以支撐目前的高市值,甚至以後會部分退市或者破產,但也不認為主板就低估的不可思議了。對於一些未來收入增長空間有限、利潤可能下滑的公司,10倍以下PE、1倍PB以下也不能說明低估。一個收入增長率為零的公司,可能沒有辦法跟收入增長超過50%的公司來比較估值。

比如拿低PE、PB的我們認為的「低估值」的公司,去機械的套自己最心儀的部分消費、環保、互聯網等公司,結果往往是「堅持原則」的放棄——放棄最優而去選擇自己並不太認可的也不想長期持有的次優行業或企業。比如口口聲稱喜歡其他行業,卻抱著一堆銀行股。

反過來,錯過了創業板(自己也是),我們也不應該幸災樂禍的等泡沫破滅後看別人的眾生相,現在堅守「低價股」也是人家正在看的可憐眾生相。我們投資的是公司,不是板塊,創業板裡肯定有質地好並有發展前景的公司值得關注。

(2)關於投資機會多少。

對於關注基本面不進行短期博弈的投資者,今年的收益可能來自去年甚至更早的投資決策,投資收益往往跟我們當年努力的程度沒有直接關係。你天天關注新聞大事、讀年報、看上百個公司也不一定就業績好,但可以成為「專業人士」。投資機會要沒有限定詞,它跟我們能大概率把握的機會、能作對的機會是不一樣的,前者可能很多,後者卻往往寥寥,因人不同。這裡面有人的能力的約束、人的心態的約束等,如果你我認為有太多的投資機會供你決策的話,結果僅僅是因為你我過度自信、高估了自己的能力。比如一年進行幾十次的投資決策,不停的抓重組的機會、重大政策公佈機會、整體上市機會、4G機會、上海自貿區機會、甚至二胎機會等,到頭來可能盈三虧三,最後什麼也沒有。

(3)關於資金槓桿使用。

我認識或者知道的人,有用槓桿放大自己的收益N倍的,也有因為槓桿而虧損破產的,有讓自己的基金淨值一年虧了70%的。巴菲特說不做空、不借錢,查理芒格又是曾用過槓桿的。一個管我財的網友說,你用槓桿、做空,往往是把自己的身價性命壓在別人的愚蠢上。比如做空,你看空做空,就算你對公司的判斷是對的,也可能會因為愚蠢的人以更高的價格買入而失敗,不好說誰更愚蠢。相對於做空,用槓桿要好一些,因為槓桿可以用低的槓桿比例,比如20%,失敗了也不至於致命,但槓桿低了也失去了其意義。

對於同樣的企業買入,加了一倍的槓桿,承擔的風險要遠高於不用槓桿的兩倍,因為:①資金是短期資金,不是長期資金,虧了會逼迫你馬上平倉;②用槓桿會嚴重影響你的心態,這種影響基本是負面的;③資金是有成本的。如果因為槓桿放大了收益,也應該知道並說出承擔的風險增加,要不這樣可能會欺騙自己、誤導他人。槓桿由成本和風險來衡量,長期資金的風險一般低於短期資金,但成本更高;不用奇怪,還有一種沒有成本和風險槓桿存在,比如私募基金,做不好犧牲的只是自己的名譽,好像很多人不在乎這個,要不口碑極爛的某些名人還能募集到那麼多資金。

(4)關於逆向投資策略。

巴菲特說「別人貪婪時恐懼,別人恐懼時貪婪」,表達的意思是投資的一種態度,而不是具體的投資操作方法,其實巴菲特說的基本都是態度,沒有可簡單模仿的方法。如果簡單化的理解並用它來指導逆向投資導致損失,不是巴菲特的錯。我理解,在投資決策方面,不應該過於強調採用逆向投資的方法,選擇向好行業中的好企業,低估或者合適的價格買入往往盈利的確定性更大些,當然我不排除抓準了逆境中的行業或企業一旦反轉獲利可能更豐。但刻意進行逆向投資,有意選擇股價大幅下滑的行業或企業,人棄我取往往讓自己從底板掉到地下室。市場在大部分時候是有效的,如果股市普遍高估的情況下,少人關注的行業和公司估值也不會低;公司整體低估的情況下,有那麼多好公司估值都合理,又何必有意選擇行業下滑、企業處於困境的公司。所以我們的決策還是應該基於對行業、對企業的理解,而不是簡單的逆向投資。

逆向投資很難,我個人認為,如果非要進行逆向投資,寧可在需求向好的行業裡選擇暫時遇到問題而導致業績變差的公司,也不要在整體產品需求萎縮的行業裡來嘗試抄底。前者你判斷是企業基本面,後者押注的是行業整體回暖。我認為後者更難以判斷,因為涉及面更廣、更複雜,比如有色金屬、航運等,2007年後所有的逆向決策幾乎都是錯的,這裡涉及到宏觀經濟、國際形勢等,對什麼時候轉暖我承認自己無能為力;像2013年白酒、葡萄酒也主要是需求的問題,對貴州茅台、張裕等公司的逆向買入也往往不是好的投資決策。判斷需求變化比判斷企業更難,確定性更低。

(5)關於企業基本面變化。

企業的基本面變化有很多種,有一種是競爭格局、競爭業態發生根本變化,需要我們特別警惕,對行業變遷要有敏感性。比如原本蘇寧、國美、大中的商業連鎖競爭,變成電商與商業連鎖的競爭,蘇寧面臨的競爭環境發生根本變化;比如張裕、長城、中葡的競爭,變成進口酒類與國產葡萄酒的競爭,張裕面臨的基本面發生重大變化;比如我國航空公司之間的競爭,變成高鐵與航空業的競爭;國旅、中青旅等旅行社之間的競爭,變成旅行社和攜程、去哪兒網的競爭;比如通信運營商之間的競爭,變成運營商與互聯網公司的競爭;比如低價格SUV少數幾家國產企業的競爭,變成多數國產企業甚至包括合資企業下沉的競爭等等。行業競爭態勢發生變化,原來的優勢可能化為烏有,若對自己已經買入的公司有極大的路徑依賴或者有好感,特別是在該行業賺了錢的,要小心被重新歸零。

(6)關於關注行業範圍。

沒有任何一種投資方法能讓人持續戰勝市場,也沒有任何一個行業能持續發展超過所有的行業。但關注的行業過多,容易超過自己的能力範圍,並因為投入精力過於分散而導致判斷的準確性下降。目前,我還是主要關注這麼幾個行業:品牌消費品和相關商業、中高端製造業最好是面向個人消費的環保相關的、TMT產品或服務最好是面向個人用戶的等。其他的相關公司若有機會也會關注,但不會是主流,特別是在精力有限的情況下。我對那些說起各行各業都能滔滔不絕、頭頭是道的人、節目、文章等,好像產生了免疫力。

(7)關於投資互聯網公司。

我從2012年才開了美股投資互聯網類的公司,以前我認為這類的公司難以判斷。現在雖然關注,但還是比較謹慎,所以選擇和投資的標準也過於苛刻,幾個條件要同時具備,你可以說這不可理喻。第一,主業在中國並且產品或服務是面向個人用戶的,我更能弄明白些;第二,平台類型的公司有上億的用戶基礎,而不是產品開發類的公司;第三,選擇增值業務或者廣告收入模式,不選擇純電商模式,互聯網電商衝擊了傳統商業,其自己也不是好業態至少目前不是;第四,公司必須是現在就掙錢的而不是未來可能掙錢,就算不考慮預期現在的估值也不能太離譜。錯過很多機會,只買入了20美元的奇虎360、26美元的歡聚時代,好像都是年收入複合增長率近100%,除去期權成本等因素20-30倍市盈率的公司。

(8)關於投資認知偏差。

在股市投資,不但會暴露人性,並會把人性放大。比如貪婪與恐懼、過度自信、損失厭惡、盲目從眾、稟賦效應、易得性依賴、路徑依賴、意識形態固化等,我們往往並不瞭解自己,經常高估了自己的理性。

投資行為學的意義在於讓自己少犯錯誤而已。瞭解自己,相信認知偏差的知識可能對自己少犯錯誤有好處,學習是努力讓自己認為自己知道的無限接近自己確實知道的,讓自己的判斷儘量接近事實。《影響力》這本書,據說廣告和營銷從業者買的最多,來利用人的心理特點或弱點達到促進銷售的目的和效果;但在投資領域,如果想通過研究投資行為學並打算利用別人的愚蠢來博弈,最後證明愚蠢的可能是自己。

關於2014年:

每年重複這些話,主要是提醒自己。2014年投資收益目標,無,明確的目標往往起相反的作用,未來往往是不確定的,投資業績不是我們只要努力去做就能取得的事情;2014年投資策略,沒有確定的投資策略,但希望堅持自己的原則;2013年經濟和大盤走勢,這個可以有,這個真沒有。

其他事宜:

投資不僅僅是盈虧,更是一種生活。我們遇到或有過交流的人,值得我們感謝,特別是那些無私奉獻自己思想的人。

2013年,與楊天南、鐘兆民、楊寶忠等各位老師有過見面交流,你們的投資思想和經歷都對我深有啟發。另外,感謝陳理老師、周貴銀的幫助,雖然素未謀面。感謝梁軍儒,最早就讀您的博客了。

2013年,瞭解並研讀了徐星張東偉張總的文章,相知恨晚,貪婪學習之。

當然,不能忘了感謝方三文方總以及我們的大雪球論壇,以及雪球的朋友們,沒有比這個更好的論壇了。特別感謝寫下投資失敗案例的朋友,這樣的文章稀缺,卻能讓人從中總結失敗教訓,你們的文章價值勝過成功類總結的文章;我們最好從別人的案例中總結教訓,而不是從自己的失敗中總結。另外,因為比亞迪認識了一些朋友,比如球總、懶人、雨傘、小辛、柱子等,為我的生活增色不少。

為了方便對我的文章感興趣的朋友,我把自己2013年寫的小文鏈接以及以前的投資總結整理一下,僅供參考。

(1)分析報告及訪談:

雪球2013年投資策略會-北京 發言材料

http://xueqiu.com/1471745203/23374901

證券市場週刊:「困境反轉」中的比亞迪

http://xueqiu.com/1471745203/23684959

東阿阿膠投資分析報告-榮令睿20130408

http://xueqiu.com/1471745203/23774430

張裕投資分析報告-榮令睿20130415

http://xueqiu.com/1471745203/23774447

雪球人物訪談:在能力圈裡淘寶「希望之鑽」

http://xueqiu.com/2310812643/25957403

(2)給雜誌期刊寫的文章

意識形態和卵子效應

http://xueqiu.com/1471745203/24131880

倖存者偏差和上浮的鴨子

http://xueqiu.com/1471745203/24358396

投資中的「事後諸葛亮」

http://xueqiu.com/1471745203/25235980

股市預測的水晶球

http://xueqiu.com/1471745203/25606006

處置效應和損失厭惡

http://xueqiu.com/1471745203/26081093

社會認同傾向——從眾和羊群效應

http://xueqiu.com/1471745203/26621184

過度自信與控制錯覺

http://xueqiu.com/1471745203/26823906

剝奪錯覺和反現實思維

http://xueqiu.com/1471745203/27036215

(3)以往的年度投資總結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2012年投資總結和思考

http://xueqiu.com/1471745203/22783298

變與不變-2011年投資總結和思考

http://xueqiu.com/1471745203/22245463

2010年投資總結和思考

http://xueqiu.com/1471745203/22245459

Stayhungry, stay foolish-2009年投資總結和思考

http://xueqiu.com/1471745203/2224544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8423

三年理財終收穫 看月入四千小白領如何上海買房

http://www.yicai.com/news/2014/03/3544592.html
友「小工程師」用3年時間實現了告別蟻族,在上海買房的心願,伴隨著她收穫的還有不斷成長的理財觀念和人生經驗。面對高昂的房價,或許買房是個奢侈的目標,但是如果我們找到通往它的路徑,就能實現宏願。

我在上海待了三年,現在是第四個年頭,從一個初出茅廬的小丫頭慢慢長大,有了自己的家庭,也開始慢慢穩定。基本上按年就可以劃分我的理財過程了。

2011年初-2011年底:攢錢

這一年,我的工資稅後4K+,15薪,老公月薪稅後3K+,年終獎約3.7W多。我和老公兩個人對著電腦做EXCEL表,列出每個月的收入和攢錢計劃,看支出哪裡還能再縮減,最後計劃到年底要存至少9W。我把工資卡開設了網上銀行,每個月底發了工資,立馬按照計劃先定期存錢。

老公的工資卡和獎金卡也交給了我,我會在他發了工資後立馬存錢。先完成每個月的存錢計劃後才開始消費。基本上每個月的正常開支控制在1.5K以內。

衣服基本都是凡客淘寶解決,老公單位有食堂,吃飯不需要擔心,那時候,租的房子沒有冰箱,所以我只要不加班,晚上回來都要準備第二天的午飯,週末我和老公兩個人還會去逛逛街,買買菜犒勞自己。

實踐證明,自己做飯真的好省錢,關鍵還是健康啊。到了2011年的年底,算上我們兩的獎金,我們順利完成了第一年的存錢計劃。看著自己的卡里一個個存單,心裡還是很激動的,雖然離首付還是差了一大截,但還是充滿了希望啊 。

2012年初-2012年底:買房

因為第一年順利完成了攢錢計劃,所以我們兩更有了動力,再加上我漲工資了,稅後可以拿到5K+,我們計劃年底可以存到10W。5月份老公發了季度獎,拿了7.5W。我們七七八八規劃了下,感覺到年底可以存到27W,買房子的一半首付有了。

這一年因為房東要住,所以我們重新租了房子,隔壁住了個中介,女孩子,生活很隨意,半夜1點炸荷包蛋,高跟鞋咚咚咚,半夜大聲打鬧,正好隔音又不好,你懂的~~因為這種生活,導致我神經衰弱了。

我還記得2012年10中旬的樣子,在他們持續到半夜毫無休息徵兆的情況下, 我也徹底失眠了,趁著失眠,我也做了一個很重要的決定,無論有多少錢,一定要在年前買房。第二天告訴老公這個決定,老公很支持我,我們週末就去看房了。

當時目標很確定,楊浦區,學區房,50平米左右。在看完三套房之後,我們兩鎖定了其中一套,接下來就是談合同、貸款等事宜。經過2個月的折騰,2012年12月31日,我們終於拿到了屬於自己的紅本本,老公說,我們提前達成目標了,我為我們自己自豪。

2013年:結婚,考試

這一年,我們的大事就是結婚和複習考試。到了春節前,我們發了年終獎,老公發了10+W,把我們的外債一口氣全部還完了,算上後面的尾款等七七八八的雜項,也用的差不多了。所以等我們搬進去住,身上幾乎是身無分文了。一切從頭開始。

開始新的一年工作了,我的工資也漲了,大概7K。我們兩決定國慶回老公家結婚,元旦我家回門宴。趁著機票打折,我把我們兩和我父母的機票錢全部買了,相當於我一個月的工資。

晚上和週末還得用來複習準備考試,在複習期間還得準備結婚用品、家具家電、婚紗照、婚慶、婚宴、喜糖什麼的,時間緊張,金錢也顯得緊張了。

中間還接了個小私活,連續一週每天凌晨3點多睡覺,雖然沒賺到什麼錢,倒也讓我進步很多。就這樣,趕到國慶,我們終於忙乎完了一大半的事情。這一年,沒有存到錢,準備來年再戰。但是沒想到,到了年底,算上年終獎,竟然有了18W的存款。

2014年:理財觀念的轉變

對於理財,我一直只知道概念,但沒有付出實際行動過,應該說餘額寶是我的啟蒙老師,我把暫時不用的錢全部放在了餘額寶,至此開始知道了什麼是貨幣基金,切切實實的感受到了比定期存款的好處所在。

經過這次的小小試水,我和老公開始研究理財產品。因為還不瞭解其他基金,所以先買了8W的銀行保底理財產品,以及3.9W的南方現金流,0.4W的廣發貨幣。後面還準備替爸爸媽媽理理財。債券基金和股票基金正在研究中,適當的時候準備出手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2277

創業者說:在眾籌網上創業的「額外收穫」

http://www.iheima.com/thread-7213-1-1.html
從去年開始,一個很火很熱的互聯網詞彙以裂變式的傳播速度迅速進入了大家的視線,這個詞彙就是眾籌。眾籌的模式,簡單來說,就是通過大家的集體籌資來幫助你完成夢想。

  
國外比較知名的眾籌平台有Kickstater和Indiegogo,前者在不久前宣佈其眾籌金額已經達到了10億美金,後者則是通過一個幾十個人組成的團隊募集資金遍佈190個國家,籌集到的資金年度增長近10倍。而在中國,眾籌網可以說是國內眾籌平台的佼佼者,從去年成立至今,已經累計眾籌項目達800多個,支持人數達7.5萬人,累計金額超過2200萬元。

  
為什麼眾多的創業者都喜歡在眾籌平台上進行創業?通過跟幾個曾經在眾籌網上發起項目並且最終都獲得成功的創業者聊天,作者瞭解到創業者選擇眾籌模式,除了會獲得資金之外,還可以得到很多的「額外收穫」。我們就來看看這些額外收穫究竟是什麼:
  
一,將眾籌過程變為創業項目的「試金石」
  
跟我聊天的幾個創業者,大多數在一開始並不能確定自己的項目一定能夠獲得成功,都是抱著試一試的態度,看眾籌模式究竟是怎麼一回事。「雖然項目最終獲得了成功讓人非常興奮,但其實更令人高興的是,原來我的創業想法真的可以得到認可。」
  
不錯,對於很多眾籌創業者來說,都是初次創業,在正式創業之前,其實並不知道自己的創業項目是否會有市場前景。而通過眾籌,可以檢驗自己項目的含金量。根據眾籌網的規則,眾籌項目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籌集到一定的金額才能獲得成功。由於要真金白銀的付出,所以支持者都是靠「錢」來投票,這樣創業者就可以通過自己項目的支持程度來看創業的市場前景。
  
如果項目最終能夠獲得很多人的支持,那麼就沒有理由不堅持下去,如果沒有能夠獲得成功,那或許這個創業項目只是自己的一廂情願,就沒有太多的必要付出更多了。
  
二,做了一次免費的市場調研報告
  
小米科技的成功,很多人將原因歸咎為其「粉絲經濟」,而拋開這些表面上的東西,其成功的本質,在於在初期不斷的與用戶溝通細節,調整用戶體驗。

  
一份完整而且真實的市場調研報告對於任何一家企業來說都有非常大的價值。而好幾位在眾籌網發起項目的創業者都表示,通過眾籌項目,其實收集到了很多的用戶反饋。
  
在項目的眾籌過程中,用戶一般會針對於項目進行很多評論,如果創業者能夠重視這些用戶評論,並且通過這個項目與用戶之間進行一個深入的溝通和交流,那對於創業者來說,比那些花大價錢請來的市場調研公司要靠譜的多。
  
收集到這些評論和建議,然後對自己的產品做出相應的改進,這可以讓你的產品在正式上市時以一個相對完美的姿態展現給用戶,為後續的調整節省不少的人力物力的付出。
  
三,獲得了一次免費傳播的機會
  
由於眾籌模式就是為那些有創意的想法服務,所以這很大程度上為眾籌增添了媒體和社交的屬性。媒體喜歡發掘一些有意思的內容,而普通用戶在發現一個有趣好玩的項目時也會非常樂於將此分享到自己的社交網站上。
  
這些對於創業者來說,無疑是最大的幫助。可以讓產品在還沒有上市之前,就可以獲得一次免費的傳播。跟我聊天的幾個創業者,有好幾個都生平第一次接受媒體採訪,都是因為自己在眾籌網上發起的項目。
  
如果你的項目足夠好,眾籌的傳播甚至可以讓你的項目變為「萬眾期待」,一經上線就獲得很多的關注。「雖然我不是羅永浩,但我的創業項目確實得到了媒體的關注,並且在社交媒體上也有很多人在討論」,一位創業者的原話。
  
四,獲得投資人的信心
  
現在很多美國投資人,在看好一個項目時,會將項目放到眾籌平台上,通過支持程度來看一下這個項目最終的市場反饋。
  
這個消息我們最起碼可以瞭解到兩點,一個是眾籌確實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反應出項目的好壞,另一個是很多專業的投資人越來越關注眾籌平台。
  
這意味著,如果在眾籌平台上發起項目,你的項目很有可能進入投資人的視線,這肯定比你四處找人投資而屢屢碰壁來的實在,同時,如果你的項目能夠最終眾籌成功,這在很大程度上給了投資人信心。
  
舉一個案例,美國的眾籌明星Pebble Watch一直都得不到正式投資,而其在Kickstater的眾籌項目發佈28小時就獲得100萬美元的籌資金額之後,已經有很多起想要投資的傳言。在接觸到的幾個在眾籌網發起過眾籌項目的創業者中,其中一個(因為他們目前還在洽談中,要求保密,所以不能說是哪個項目)已經在跟投資人接洽。
  
在眾籌網上發起項目,除了獲得資金,其實這些額外的收穫才是至關重要的,基本上所有接觸到的曾經在眾籌網上發起項目的人都有這樣的表述。不過這些人同樣也提醒那些想要通過眾籌進行創業的人,「無論如何,在眾籌項目的進行過程中,需要你的認真對待,不要因為你的一些懶惰或者其它原因,讓你的創業項目被埋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0878

個推CEO方毅:我如何收穫6億終端 對抗微信競爭的?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0726/144459.html
經歷了連環創業的方毅,在本次對話中,分享了他的創業經驗,與我們討論了推送的未來,也對大數據和精準營銷發表了自己的觀點。最後,他說,自己是「偽裝成技術公司」,在互聯網創業,文科生也不可以忽視技術。
 
Part1:個推的前世今生
 
12樓君:方毅你好~能和大家簡單地介紹下自己嗎?
 
方毅:請大家百度「方毅」。最著名的一個就是我了。
 
12樓君 :好有個性的開場,那我們就直奔話題吧,個推項目最初是怎麼提出來的呢?
 
方毅:個推項目其實是被逼的,大家都知道2009年開始我們做個信,早於微信。我們把自己積累的1000萬和融資的近千萬美金都All in。2011年工信部找個信、微信、有你、米聊談話的時候我們是行業老大。到了年底我們1500w用戶,微信2億,過了年我們1700w,微信3億,我們就知道該怎麼辦了。後來,我們思考,個信積累的核心技術就是推送,這個耗費了我們一半的時間和資源。推送技術很多人應該都會用到,於是乎我們嘗試開放做成標準服務。
 
個推首先搞定了新浪微博,然後英明的董事會讓我們什麼事情都別幹,半年就伺候好一個客戶。所以當2012年我們開放服務的時候,用戶量飆升厲害。
 
12樓君:個推是怎麼搞定新浪這個大客戶的呢?
 
方毅:最開始是我們說服新浪嘗試用推送的,當時新浪是定時抓取,耗電耗流量,且私信根本就相當於站內留言,有了推送就變成了IM了。有人@、回覆你都可以看到,活躍從原來的每天3次變成了10次,在線時間也提升了3倍。所以,新浪開始就是嘗試,後來,就依賴了。
 
2012年底新浪佔據我們8成用戶,現在我們累計20億用戶,獨立覆蓋6億手機了。國內大的獨立應用90%用我們服務。畢竟2億的並發連接,不是小團隊能夠支撐的,這種大體量支撐的基礎是,做好各種參數的優化,把系統做到最好。
 
Part2:「跪式服務」才是核心競爭力
 
12樓君:個推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
 
方毅:「跪式服務」。這點是大平台放不下的姿態。當然基礎是個推在省電省流量上的極致要求和自律,以及這幾年運營下來的「超級穩定性和最好的到達率」形成的口碑。一方面是產品性能, 比如耗電量我們做到每天20來毫安, 耗流量0.8M每個月,當年某粗糧的IM服務每個月20-60M流量。另一方面是成本,我們每台機器32G內存的就能支撐200萬並發連接,成本很低,所以我們能對客戶說「只收你們自己做的硬件成本的10%的費用,人工費用不計算」,一句話攻心。很有意思的是當客戶有人員流動,老客戶不丟,新客戶我們就會又多一個。
 
另外我們每秒鐘能分發20w條消息,這個吞吐能力相當於中國移動集團的短信吞吐能力。
 
12樓君:這麼強大的項目,技術團隊有多少人呢?
 
方毅:開始時,核心的技術30來人,現在整個100來人了。偶們可是從135的個信團隊壓縮到40來人,重新長回來的。
 
Part3:推送的未來——「smartpush」
 
12樓君:在第三方推送市場,整體有多大的容量?
 
方毅:50%的應用都需要用到吧。也就是15*8億的app個次。但我們不認為每天都需要推送,現在我們每天10億條分發,其實是有問題的,這是整個行業的問題:推送被濫用。以至於現在推送的消息的打開率只有15%,之前是40以上。所以,我們提出要做Smartpush。後來,某粗糧翻譯了一下叫做「智能推送」,也就是要智能判斷用戶的偏好和畫像,針對性推送消息。
 
12樓君:怎麼能實現智能推送呢?
 
方毅:我們提倡「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點,合適的場景,給合適的人推送合適的內容」。每個應用自己也會打上120個最多的tag,利用用戶數據進行分析處理。另外我們會和很多大數據公司合作,進行數據挖掘,用大數據挖掘出來的小數據,做精細化運營。比如天天X聽,如果能夠精確記載用戶的聽歌習慣和經常城市,這個時候如果某宇春在杭州開演唱會了,就可以進行針對性精準營銷了。
 
需要指出的是,我們不做抓取、處理數據的工作,我們只是提供平台和工具,每個APP的用戶數據都是他們自己用。我們只是提供精準推送的工具、大數據挖掘引擎和數據自動處理平台給APP開發者。因此,智能推送的方向盤永遠掌握在app手中。
 
換句話說,我們幫助app開發者給他自己的用戶畫像,同時在他們需要的情況下幫助不同app交換畫像。
 
12樓君 :數據挖掘引擎和數據處理平台的開發是自己做的嗎?
 
方毅:都是偶們自己開發的,我們有伯克利的統計學博士。畢竟20億的用戶6億的覆蓋,每天10億條消息,大家可以想像我們的數據量。
 
另外智能推送也可以在O2O的應用場景中使用。其實我們會專注做好送水工作。此外,這裡可以提一下,我們剛剛推了兩個500w計劃。用戶數在500w以內的兄弟們都免費。
 
Part4:互動提問
 
黃蓓蕾:現在互聯網產品被替代,被顛覆的節奏很快,你們怎麼能保鮮?
 
方毅:首先是剛才說的:「跪式服務」。其實就是持續專注做最好,但別在巨頭的主進程上。當年我有一個比喻,大家問我和大象怎麼打,我說我是螞蟻大象腿踢過來,我用針扎ta。但是後來發現我處在大象群遷徙的道路上。
 
市場是一塊大蛋糕,有人豎著切一塊,我們橫著整個切一小片。至於如何面對巨頭,面對顛覆,其實現在什麼都不怕,反正都創業了。
 
徐宏淼 :江湖上傳說你又融到幾千萬美金?
 
方毅:江湖傳說是對的。
 
李靜輝:方總怎麼看商用Wi-Fi的發展?現在這塊猶如火山噴發。
 
方毅:智能WI-FI希望做的是:收集用戶mac-找出用戶是誰-想辦法觸達消息給他。現在整個鏈條他們做了第一步,後面的遞進很難。而我們,6億用戶,直接技術上實現這3步,這個能力我們會提供給開發者。
 
黃斌:Wi-Fi的主要功能是精準定位,而定位更精準的是藍牙,方總怎麼看?
 
方毅:其實定那麼準幹嘛?50米的人才是潛在用戶,都走到店舖了,你還推消息幹嘛。Wi-Fi指紋其實可以做好的,Wi-Fi還是要好好對待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39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