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2012年01月17日 潛水員文摘

http://slamnow.blog.163.com/blog/static/199318236201201753930304/

市場偏冷,將是2012年的真實寫照。

這是蔡建平做老闆的第八個年頭,四十出頭的他,看起來要比實際年齡年輕。最近,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

蔡建平的工廠坐落在諸暨市店口社區五村,在這棟租來的民宅裡,旺季每週有兩大車的電熱、電容器銅配件運出去,成為國家電網、國內眾多鋼廠配件下游供應商之一。在這個細分市場,蔡建平2010年賣出了300萬套銅配件,年產值6000萬元,佔據了40%以上的市場份額。

「2004年至2007年,是最賺錢的時候,毛利率高達50%。」蔡建平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說,現在的經營環境差了,雖然訂單不愁,但毛利率只有5%左右。

蔡建平的困惑是,電熱、電容器銅配件是個很小的細分領域,總的市場份額不到2個億,他的工廠已做到極致。隨著原材料、用工成本的上漲,他表示未來形勢不容樂觀。

這並非孤例。在浙江,成千上萬家工廠遭遇類似考驗。大多奉行薄利多銷的中小型製造商被迫面臨一個簡單的選擇:或者向價值鏈高端轉移,或者守著原有產業等待淘汰。

誰在堅守實業?2011年歲末,本報記者走訪了浙江省的紹興、嘉興、杭州、溫州等地市,調研對象是年產值1億~3億元的中小企業,企業主大多在40歲上下。

這 些企業過去之所以能脫穎而出,其核心優勢在於除與其他中國企業一樣的低成本之外,還有依託於浙江「小核算、大配套」的產業集群優勢。就當前而言,在經歷了 初期粗放式的快速增長後,傳統體制下的草根活力釋放已到盡頭,如何來延續經濟奇蹟,在錯綜複雜的信息面前,需要聆聽他們真實的想法和做法。

堅守實業到底

對於現階段的中國經濟而言,「世界工廠」仍舊是不能捨棄的角色。當大量的資金選擇離開製造業,誰仍在堅守?

調查中,一名企業主援引一則印度寓言說,兩人面對一杯喝了一半的水,一個人說:「我已經喝掉了半杯水。」另一個人說:「我還有半杯水沒喝。」前者透露的是無奈和苦澀,而後者卻滿懷希望。他說,企業做到現在恰似這半杯水。

如何看待這半杯水是關鍵。按照商業規劃,蔡建平計劃從銅配件向電容器行業延伸,決定投資1億元,年產電力電容器、高壓電容器10萬套、產值2億元的生產線。

這是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發展方向的。蔡建平告訴本報記者,隨著國家對冶煉行業環境要求的提高,各種小冶煉關、轉、停,及對更加環保的中頻電爐大力推廣,電力電容器的銷量將大幅增加。

近期蔡建平從二手市場購置了5畝土地,但單價高達120多萬元,而進軍電容器行業,他估計至少要20畝土地。為此,蔡建平給當地政府打了一個申請報告,講述了產業擴張的理由,希望能申請25畝土地作為發展需要。

與蔡建平年齡相近的易邦機械有限公司董事長陳金偉也在謀劃著產業的升級與轉型。對於這樣的企業主,他們個人財富的升級其實大致完成,不過,由富到貴、由有錢到有品味,不是簡單的形象或者錢財的變化,而主要表現在內在素質的提升,這對於各自的產業而言也是如此。

陳金偉這些年主要是為國內工程機械、重型機械供應零配件,十年前公司的產值是3000萬元,依託國家工程機械行業大發展的機遇,去年已經做到了2.5億元。

「十年前,濰柴動力連工資都發不出來,你看現在人家的規模。」陳金偉說。

陳所指的「濰柴動力」那時候還叫「濰坊柴油機廠」,1998年還虧損3億多元、銷售收入僅1.7億元。推進「三三制」改革後,隨著工程機械行業的飛速發展,從2000年到2010年,濰柴動力的銷售收入從8.5億元增長到632.8億元。

陳金偉也把握住了機遇,分別成為柳工、龍工、廈工等工程機械製造企業的零配件供應商。目前,易邦機械在濟南、泉州等城市建立起了中心庫,發展出60多家全國一級代理經銷商,投資近8000萬元的新工廠也將於今年投入使用。

按 照規劃,陳金偉希望易邦機械的產值能做到5個億,成為工程機械行業零配件領域的龍頭企業。他說,國家綜合運輸體系的專項規劃初步提出,「十二五」期間將建 成4萬公里快速鐵路網,這些項目都需要大量工程機械。此外,行業預測未來5年水利投資有望達到8000億~9000億元。

對零配件供應商來說,這其中商機顯而易見。但陳金偉說,軟肋是關鍵零部件的技術研發有待加強,目前關鍵零部件多是國際品牌,在質量、性能、價格上都屬於高端產品。陳金偉依靠的商業路徑也正是搭平台、創品牌。

訪談結束後,他邀請本報記者2012年夏天參觀他們的新工廠。「我們的工廠裡以後只有兩樣機器,一是打標機,在各種零部件上打上公司的LOGO;二是檢測設備,對各種採購的零部件進行質量檢測。」

陳金偉強調說,在大廳一樓的成品車間,你將看不到那種雜亂無章、機器轟鳴的場面,而是類似宜家家居一樣的各式標準貨架。

2011年12月初,浙江省發展改革研究所所長卓勇良在溫州市泰順縣調研,車快到與福建交界的分水關時,山巒起伏之中,一組整潔美觀、富有現代氣息的工廠吸引了他的注意。

這是當地從瑞安市引入的一家汽摩配企業,車間裡毫無機械加工廠常有的凌亂灰暗場面,明亮整潔,色彩美觀。全廠總資產3億多元,200多員工,生產800多種汽摩零部件。

卓勇良說,一邊是原生態的蒼翠群山,一邊是信息化的現代企業,這種強烈的對比,清晰地昭示著浙江的未來。

向產業鏈淘金

調研發現,融資難、融資貴的呼聲很響,但位列反映問題第一位的往往並不是資金。在一次座談會上,嘉興市七星鎮幾位做防爆產品的業主告訴本報記者,企業遭遇「貸款難」等諸多問題,根子在於企業的發展層次較低,議價能力較差,因此他們正積極從轉變發展方式、延長產業鏈等方面找出路。

「這種低成本優勢正面臨著挑戰。」蔡建平說,因為民工荒、電荒、基礎資源漲價等問題,現在市場競爭很激烈,行業利潤只有3~5個點,主要是靠做量。

陳金偉也越來越感到,隨著市場競爭的壓力變大,產品必須不斷升級換代、提高科技含量,否則產品就沒有利潤,生產越多虧損越多。

由於缺乏品牌和自主創新能力,壓低「製造」過程中的價格幾乎成了中小企業唯一的生存之道。即便如此,仍有眾多國家正在準備「接中國的盤」,因為低標準的環保政策和廉價勞動力並非中國所獨有。

「這是絕望的冬天,也是希望的春天。」狄更斯在《雙城記》裡描繪的景象,也許同樣適用於目前的中小製造業。

把 產值從1000萬元做到1個億,百事得塑膠有限公司董事長陳鐵祥用了十年。用他的話說,此前是「穩了十年」,未來十年將是衝刺階段。他指著辦公室外的廠房 說,老廠房恰好是2000年建成投入使用的,2010年他們開始籌建新工廠,如果不算上土地價格,第一期投資估計要5000萬元。

「我們不是盲目加大投資,雖然目前大環境比較複雜,但作為企業有能力做好準備,關鍵是要找準危中之機。」陳鐵祥說。

陳鐵祥告訴本報記者,目前公司已經擁有了自己的外貿權,新工廠的產品主要銷往俄羅斯、韓國、阿聯酋等國家,「現在我們的精力將主要集中在對外貿易上,因為國內的市場開始趨於飽和,而且外貿的利潤相對國內也要高一些。」

在「國進民退」背景下,浙江佳華有限公司董事長石夏君是幸運的。2010年3月,他的公司和東風汽車活塞軸瓦有限公司合資成立新公司,開創了東風零部件與民企攜手發展的先河。

談到這次合作機遇,石夏君說緣於偶然,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浙江佳華想要進一步發展,在行業裡瞭解到這家公司的情況。「它是老國企,虧損嚴重,但我們看中東風的品牌、技術和市場。」石夏君說。

談判持續了8個多月,投入了4000萬元,進行設備引進、技術改造和新建廠房。第一個年頭,東風佳華由原月產值約230萬元到穩定在每月產值340萬元左右,2010年共完成3350萬元的產值,創公司軸瓦產量之最,並實現盈利。

和大多數浙江企業一般,石夏君也是沿著原材料提供的增長路線,在產業鏈上游延伸,提升產品附加值和科技含量,以擺脫低成本競爭的侷限。如今,石夏君不但控股了新公司,每年還從浙江佳華進貨5000萬元的零部件,佔到浙江佳華目前產值的四分之一。

總體而言,面對目前市場形勢複雜、企業經營成本高企等困難,受訪企業主依然選擇堅守主業,只是行進的節奏進行了調整,只要是穩健經營的,一般不會出現資金鏈斷裂情況。

浙江省政府諮詢委副主任、浙江大學教授史晉川(微博)告訴本報記者,在面臨困難時,個體企業應該利用好浙江省打造14個現代產業集群的機會,在產業鏈的延伸上做文章。

打造「隱形冠軍」

像前述的公司發展之路,大都有一個從低端到高端的過程。一個企業逐步完成原始積累,產值規模越來越大,地價、工資等生產要素成本不斷上升,就會逼迫它轉型,向生產價值鏈的高端攀登。區別的只是,有先行覺悟的,也有後知後覺的。

浙商研究會執行會長楊軼清告訴本報記者,浙江民營企業不能總停留在產業鏈低端,應通過持續轉型升級,逐步在產業鏈高端佔有一席之地,這才有可能從根本上破解民營企業經營困局、推動民營經濟健康發展。

綜合調研分析,這些企業推進轉型升級主要有四大變化:從產品製造最下游的零部件向更具附加值的環節延伸,提升了整體產業鏈競爭優勢市場營銷由主要以國內為主向全面國際化擴展產業結構由傳統五金製造業向新能源、環保產業轉型盈利模式由單一產品銷售向產業、資本經營相結合轉變。

這也符合浙江省打造一批「隱形冠軍」的思路。所謂「隱形冠軍」的含義是:這些企業幾乎不為外界所關注,專注於某一個細分市場,幾乎完全主宰著各自所在的市場領域,有獨特的競爭策略。

浙江省中小企業局發展規劃處應處長告訴本報記者,對企業來說,放棄主業搞副業、放棄實體搞虛擬、放棄製造搞房地產的現象需要糾偏。

應處長表示,他們花了近一年時間做的浙江省中小企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剛剛公佈,在「十二五」期間,力爭千家左右中小企業成長為大中型企業,萬家左右規模以下工業企業培育成規模以上企業。

目前,部分企業正在「撐」或「熬」的同時,也有一些企業感受到機會的來臨,憑藉產業鏈地位或者技術優勢逆勢加快發展。

創正防爆電器公司總經理魏壇霖告訴本報記者,其產品涵蓋了從防爆元件到電控系統集成的完整系列,主要給「三桶油」提供產品,是中石油一級供應網絡成員、中石化物資資源市場成員單位和中海油工程供應商。

魏壇霖的二期廠房2011年8月剛竣工,總投入4000萬元。2011年的產值1.2億元,產能還沒有完全釋放,訂單排到下個季度。


嘉興市七星鎮2006年開始打造中國防爆電器研發基地,中國防爆電器行業十強企業中,已有3家落戶七星,自2008年5月被授予「中國防爆電器產業基地」以來,七星防爆電器產業鏈越做越長,規模也越來越大。

「我們除了做大做強防爆電器產品外,下一步的目標鎖定在需求量巨大的電纜市場,公司力爭在10年內實現年產100億元的防腐電纜,在全國市場佔得大份額。」華夏防爆電器有限公司負責人說。

「要做成行業的『隱形冠軍』,首先要克服外界的誘惑,有條件的做大,不宜做大的就做專做特。外界看似黙黙無聞,但行業內無人不曉。」應處長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63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