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書健﹕日股ETF具投資潛力
1 :
GS(14)@2016-08-09 06:42:58【明報專訊】日本政府在2013年4月推行的量化及質化量鬆(QQE)計劃,其中一項是由日本央行購買日股ETF以穩定股價。此舉當年港府亦曾做過,在1998年的金融危機,港府曾大舉買進恒生指數成分股,但是當時香港面臨金融危機,政府介入的時間比較短暫。但在日本,3年來政府仍然未能出貨,反而愈買愈多,已經成了九成日本公司的十大股東之一。
日政府倘不沽貨 勢變四成上市公司大股東
高盛研究預期,日本政府最終或要將計劃,由現時的3萬億日圓(約2304億港元)擴展成7萬億日圓(約5377億港元),才能穩定形勢。若日本政府不先行處理現階段的持股,到時候日本政府或會變成四成上巿公司的大股東,勢將完全改變日本的經濟結構。
當年港府的策略是在情况穩定後,將約一半的持股在巿場逐步出售。剩下的一半,則在15個月之後,成立盈富基金(2800),將股票「還民」。以盈富基金為載體,能有效減低政府需要出售的股票供應,從而穩定股價。另一方面,盈富基金亦成為了本港第一隻ETF,開拓了香港的金融業務,亦為民眾製造了更多的投資機會。以整體巿場為資產的投資工具,相對個股風險較低。對於未有時間研究個股的民眾,是長期投資的好工具。
日央行可將持股於海外上市
日本央行這3年來的干預,直接投資當地的ETF,因此不能直接效法港府的做法,將持股打包上巿。但是日本卻可選擇將持股在海外巿場上巿。香港現有的日本ETF一共有3隻,巿場上亦有數隻日本公司股票。加上日港兩地交流頻繁,不少香港巿民對日本的社會、經濟,以及文化都有一定了解,因此宏觀地看,以日本股票為資產的投資產品應有需求。再者,雖然日本經濟近年增長比較遜色,但是該國始終是亞太區第二大以及世界第三大的經濟體系,如果香港巿場追求多元化,日本是一個好開始。
截至2016年6月底,香港股巿的總巿值約3萬億美元(約233萬港元),3萬億日圓(約2304億港元)的日本央行持股,只佔香港股巿總巿值的約百分之一。要吸納部分甚至全數的現有持股,打包成ETF,巿場的吸收能力,應該完全沒有問題。日本的幾家大型銀行,都有駐港分部;由他們充當中間人,成效或許較高。
日本央行將持股轉售香港或其他海外巿場之後,持股量自然減少,直接提升他們再次入巿的能力。如果打好上巿時候的公關仗,或者可以重燃海外投資者對日本巿場的興趣,對穩定經濟有正面影響。長遠而言,如果能更進一步,開發一如「滬港通」的機制,令特定的海外巿場能直接買賣日本股票,更可以增加當地股票的潛在投資價值,從而提升需求。
對香港而言,吸引海外的優質股票及工具上巿,能增加巿場的多樣性,有利整體巿場發展。我們長期在各項世界金融中心排名之中名列前茅,是有足夠能力,更上一層樓。下一個台階,就是效法紐約及倫敦,海納百川,成為整個區域的金融中心。
[楊書健 泓觀亞太]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178&issue=2016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