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奧運營銷「暗戰」開始了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db8fda0102dwb8.html
倫敦奧運營銷「暗戰」開始了
作者:王芳
李麗2012-01-09
經濟觀察報 記者 王芳 李麗 備戰倫敦奧運的人,沒有新年。除了場上的運動員,場外正投入營銷戰爭的商家也是如此。
動手早的,2012年整個傳播計劃已經制定完畢;動手晚的,也會在春節過後啟動一輪一輪的相關招標。
眼下,體育用品公司全都忙於年度規劃,無一例外。但讓各企業煩惱的是:優勢資源要麼已經被搶,要麼價格離譜。「我們的團隊現在也在忙著為企業提供諮詢、評 估資源。」關鍵體育營銷機構總裁張慶說,「在與奧運有關聯性的體育、快消、汽車品牌中,企業最常問的問題就是『2012年我們怎麼參與?』」
有知情人士稱,中糧集團也已經準備了2億元資金以供2012年奧運會合作談判之用——諸如「奧運」這樣的營銷機會,企業當然不會輕易錯過,中糧尚且如此,何況各個體育用品公司?
但各企業不約而同地選擇了「暗戰」。從前期體育資源的獲取,到後期的媒體傳播,再到出價及進展情況……都不願比競爭對手提前洩露半分。
巨頭間的火拚
由於倫敦與北京的8小時時差,行業預計:在國內,2012倫敦奧運會的收視將比2008北京奧運會時大幅下滑。除了時差問題,張慶還認為中國觀眾對體育賽 事的觀賞習慣也發生了變化,比如對金牌的興趣不再那麼大,尤其中產階層更關注體育精神本身,這些對企業的營銷規劃都是很大的挑戰。
企業們得到了這樣的建議——做預算時,不要以2008年的數據為參考,而是選擇2004年或者2000年的奧運營銷相關數據為參照物,因為2012年的奧運營銷很難能夠達到2008年主場作戰時的輝煌。
在2012倫敦奧運會的這場營銷戰爭中,行業內認定並等待著三大體育巨頭的火拚。
首先是以安踏體育為代表的中國奧運代表團贊助商,其4年6億的天價贊助費實際重頭戲就在2012年。安踏在2011年成功將銷售額做到超越李寧成為本土第 一,但是在品牌美譽度等層面上,李寧還是佔據優勢,因此2012年將是安踏的一個巨大契機。為此,在2011年的半年報中,安踏宣佈「中期奧運廣告及宣傳 費用率升0.6個百分點至12.6%,料明年進一步升至14%」。
體育營銷對中國企業來說還是不熟練的課題,構建具有奧運營銷背景的團隊至關重要。為了這一點,安踏很久之前就開始準備。據瞭解,安踏現任執行副總裁鄭捷是原阿迪達斯集團旗下品牌銳步中國區總經理。安踏現任副總裁張濤曾經在聯想集團任職,聯想也曾是國際奧委會全球合作夥伴。
實際上,2008年北京奧運會投標的時候,安踏雖然也積極參與,但卻因實力不足未能如願。而憑藉多年來贊助CBA、中國排球聯賽、中國乒乓球聯賽的表現, 安踏獲得了中國奧委會的認可。在花費天價成為「2009-2012年中國奧委會體育服裝合作夥伴」和「2009-2012年中國體育代表團合作夥伴」之 後,這筆贊助費成為中國奧運史上贊助金額單筆最大的一次。
第二個巨頭則是李寧,經過2010年和2011年的調整,李寧2012年第一季度的訂貨數據已經止跌企穩,其在2011年的廣告投入相當低調,為2012年保留了巨大實力。李寧是以奧運會起家,又是5支奧運金牌隊的贊助商,沒有理由不在這場拚搏中集中發力。
第三是跨國企業耐克和阿迪達斯。單項選手、項目等都是耐克的優勢,也已經簽下中國奧運代表團的一些隊伍,從歷史看,耐克的隱形營銷手法獨步全球。經驗老道 的耐克在2008年北京奧運時重金選擇了騰訊,當時相比其他網站象徵性的頁面彈出廣告,在騰訊網的平台上,耐克充分利用了其花樣繁多的形式,包括金牌 TIPS播報、網絡虛擬形象NIKE國家隊戰袍專區、博客、社區論壇等,幾乎對中國網友形成包圍之勢。
而據阿迪達斯大中華區的確認,阿迪達斯早在北京奧運會結束後,就著手準備2012倫敦奧運會了。本報記者獲悉,阿迪達斯將攜手的中國國家隊包括:中國男女 足球隊、中國男女排球隊、中國男女跆拳道隊、中國男女擊劍隊、中國拳擊隊(包括男子、女子和青年隊)、中國男女柔道隊;合作的中國運動員則包括:王治郅、 孫越、丁錦輝、於樹龍、鄭智、李偉峰、鄒師銘、仲滿、李娜、孫玉潔、雷聲、吳靜鈺、魏秋月、惠若琪。
在市場營銷方面,阿迪達斯正在準備「2012倫敦奧運傳播計劃」,但考慮到市場的高度競爭,阿迪達斯拒絕透露相關計劃,只稱將重點激勵中國消費者積極參與運動,創造健康生活。
新媒體大放異彩
經歷了北京奧運、冬奧會、世界盃、亞運會、大運會等國際賽事的洗禮,不少本土企業開始頻頻提及「整合資源」這個詞。除了直接贊助賽事外,能夠整合各項營銷資源,才是企業的「制勝法寶」。
這一波營銷中,企業的營銷規劃更具整合性,從高端資源的獲取到零售終端的配合,甚至是產品設計的配合。
張慶經常試圖讓客戶接受這樣的理念:中國消費者對奧運金牌的偏好已經降低,尤其中產階層更關注的是體育精神本身。這需要創造出革命性的營銷手法。當然,他有時候會被拒絕。簡單粗暴地購買廣告時段能直接帶來曝光和點擊率。
這一波針對2012年奧運會的營銷依然只是「新瓶裝舊酒」,張慶說,雖然有互動內容設計,但是企業的訴求最主要還是曝光和點擊率,而真正能夠吸引年輕人的 創意到現在還沒有出現,企業的廣告營銷部門還是相對傳統。「當然也可能因為還處在保密期,臨近時應該會有亮點出來。」張慶說。
「這一波營銷戰爭,意外地呈現出一冷一熱的現象。」張慶總結說。
2008年北京奧運會時,各商家對體育資源的獲取可以用瘋搶來形容,任何冷門項目都會有商家簽約,但是這一次,張慶通過接觸企業發現,大家都認為通過贊助 再展開營銷不夠直接,企業沒有耐性花費巨額贊助費等待潛在的長期利益,畢竟COC(中國奧委會)、熱門金牌隊伍等好的資源早就已經被搶,價格也非常高。現 在看來,優勢資源依然受青睞,但已經不如2008年時濃烈,一些非優勢資源並不被熱衷。通過廣州亞運會和深圳大運會,一些區域性的企業在嘗試贊助之後並沒 有獲得預期的成效,因而對賽事熱情大減。
這一波營銷戰爭中相對呈現出的「熱」態,則體現在對體育媒體的贊助和廣告購買上面,這種營銷手段在2012奧運會的營銷戰爭中非常受歡迎,尤其是新媒體大 放異彩。例如騰訊推出的「奧運組合套裝」,大受廣告主歡迎,有不願具名的企業已經為這短短15天的廣告組合制定了3000萬-4000萬的預算,而這個數 字是平時一整年的預算水平。
實力傳播大中華區總裁鄭香霖表示,有一類客戶(多數是本土品牌)不是贊助商或者合作夥伴,通常希望找一個機會點進去,就是所謂的打擦邊球,這就要看誰的做法更聰明。
鄭香霖稱,很有可能出現創新點的地方有兩個。一個是跨媒體的新的數字戶外廣告牌,這些戶外數字平台可以實現互動;另一個是商場的大屏幕和電影院,在這裡面一起看奧運,地點比較固定,適合企業做一些贊助活動或者包場等等。
還有一個偶然因素為這波體育賽事廣告提供了巨大的契機——廣電總局的限娛措施。因為電視劇時段廣告被限制,時段大幅減少,價格大幅上揚,很多本土企業退而求其次,放棄了電視劇時段的廣告,選擇體育賽事。
「曲線」入場
一般而言,能成為奧運會頂級贊助商的企業全球僅有十來家,本次倫敦奧運會,已宣佈的一線贊助商有寶馬、松下電器、麥當勞、阿迪達斯、可口可樂、BP、英國電網、英國航空等。因此,本土品牌在獲取合作資源時,紛紛儘量避開和國際品牌正面交鋒,以各種「曲線」方式入場。
本土二線的體育品牌正在尋找著相對差異化的機會。比如尋找一些有特色的國外軍團進行贊助,他們或與中國有某種淵源,或與中國在某些項目有競爭關係,或是傳 統體育強國如德國、韓國……這些都成為了本土二、三線體育品牌的爭搶對象。匹克將為新西蘭代表團提供多方位的專業裝備;鴻星爾克不久前與伊朗奧委會達成協 議,與南非、烏茲別克斯坦兩國奧委會的洽談也正在進行;喬丹則將為哈薩克斯坦、土庫曼斯坦、蒙古國三個代表隊設計2012年倫敦奧運會的領獎服。
在這方面,匹克無疑是「花小錢、辦大事」的典範,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當其他品牌都把目光鎖定在歐美勁旅或國內奪牌強隊身上時,匹克卻把伊拉克、塞 浦路斯及黎巴嫩作為贊助對象,此舉幫助匹克迅速打開了中東市場。匹克董事長許景南表示,在選擇倫敦奧運會的贊助對象時,同樣將遵循這一原則。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商家傾向於選擇與倫敦有關聯性但與奧運無關的單項國際比賽進行贊助,投入不大,但能造成倫敦噱頭,以此為由頭,輔之以大量傳統和新媒體廣告,作為支點來撬開奧運營銷之門。
快消企業也絲毫不松懈。據瞭解,可口可樂已經簽約了很有希望創造出漂亮成績的中國運動員,並正在進行相關廣告製作,春節前夕將會發動線上線下攻勢。曾經在 2008年北京奧運會時創造出超高業績的本土飲料品牌也籌備了相關營銷方案,伊利已經與中國奧運代表團談妥了有關奧運合作的諸多事宜,以圍繞奧運營銷為核 心的推廣方案已經成型,將在年後陸續推出。蒙牛則選擇「曲線」入場,於近期成為2012年倫敦奧運會蒙古國運動員指定牛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