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紐約隨筆(二):兩個報業起死回生故事

1 : GS(14)@2016-07-06 07:47:12

【紐約隨筆(二)】傳媒擁抱數碼化多年,成功例子相當稀少,媒體營運策略是一大關鍵。美國《Deseret News》行政總裁Clark Gilbert於2013年曾提到,早年美國紙媒的數碼平台,僅得10%能夠繼續營運而沒有虧損。數碼平台的死症在哪?Gilbert認為,不少媒體沒有將創新的數碼平台獨立分拆,容易抱殘守缺。必須分拆另一數碼創新平台,結構、經營團隊、財務均要分開,但新聞資源可以共享;而紙媒必須在有優勢的範疇下針對性地轉型。他的策略於2010年推出,《Deseret News》報紙專注深入報道當地家庭、宗教議題,同時設立綜合網站資訊平台Deseret Digital、分類廣告平台等;2012年起收入有顯著提升。與壹傳媒(282)專注《蘋果日報》、動新聞,同時亦開設電玩遊戲業務的營運理念有相近之處。這個策略,Gilbert稱之為「Transformation A/Transformation B」。另一個是《華盛頓郵報》起死回生故事。2013年前,該報受廣告收入下跌影響,不過自從億萬富豪Jeff Bezo入主後,引入眾多創新念頭,經營表現大幅扭轉。《華郵》於2013年起,策略性地提供其網上新聞內容予其他地區報紙,完全免費,不過則要求客戶電郵資料,助其推廣品牌。截至現時,超過250份地區報紙屬於「受益者」。《華郵》的目的,不外乎是吸引地區讀者訂購《華郵》的full access版本,甚至透過眾多地區報紙,增加《華郵》網站客流量。而地區報紙亦以附有《華郵》新聞作為賣點,相得益彰。另外,《華郵》近日更加使用facebook的「即時文摘」功能,瘋狂谷起瀏覽量。不過,哥倫比亞大學客席副教授Ava Seave在課堂上提到,《華郵》的策略有眾多個關鍵位要留意:250份地區報紙的訂戶,或許是因為具有《華郵》內容而訂閱,若果《華郵》開始收費,會否對這些地區報紙業務帶來衝擊?另外,若果《華郵》因為免費開放內容予facebook,令所有讀者都先瀏覽facebook,再進入《華郵》,甚至有一日只在facebook閱讀,而不再進入華郵網站,後果是如何?這個網站或會成為壟斷資訊流動的水閘,成為傳媒業的big brother。甚至,facebook有天或對包括企業在內的用戶實施收費,將會帶來莫大的衝擊。現時包括《蘋果日報》在內,不少倚靠上載內容到facebook,任由讀者like、share、comment,增強報紙的影響力。這種過度倚賴,有一天或會成為香港傳媒業的一大風險。記者:周家誠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705/1968115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252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