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說亮話:肚子圖書館
1 :
GS(14)@2016-06-20 05:42:45筆者自幼喜愛閱讀,公共圖書館是我兒時的樂園,免費的書籍加上免費的冷暖氣,無論春夏秋冬,都是人間仙境。我閱讀範圍甚廣,從打打殺殺的漫畫到正兒八經的大學教科書,雜七雜八,拿上手就啃。當時圖書館借書頗有限制,一套《射鵰英雄傳》是亂序地看,郭靖的「九陰真經」已經練到足以抵擋歐陽鋒,才回頭讀起洪七公傳授《亢龍有悔》;「神鵰俠侶」的愛情也只能憑空想像,到終於把情節都串聯起來,真是幾經波折、蕩氣迴腸。
近日,美國網媒《Gazette Review》選出全球10大智商最高國家或地區,香港人IQ爆燈,平均智商冠絕全球。選舉得分原來主要來自學生的數理成績,香港教育要求高,學生成績傲視同儕。然而,本港閱讀風氣卻是一般,根據2014年一個研究顯示,1,000名受訪者中,近六成人沒有開卷習慣,平均每個人於過去半年只讀過1.7本書。國際學生能力評估計劃(PISA)於2009年發表報告,分析家長如何影響子女的習慣。結果發現,家庭有親子閱讀習慣的孩子,長大後會更積極閱讀,在測試中的能力亦較強。報告中也發現,香港較富裕社會經濟背景的家長,近七成有親子閱讀習慣,而低收入家庭中只有三成多家長會與孩子一起閱讀。貧富鴻溝居然也體現在經過書本以發現世界這方面?
為了幫助資源匱乏的基層小朋友培養閱讀興趣,機構「童協基金會(Kids4Kids)」推行一項伴讀計劃,邀請義工朗讀書本,讓認字能力還不高的孩子都可以體驗閱讀樂趣,提升他們的語文能力。小朋友有無窮創意,童言童語不時會提出獨特見解,一大一小的伴讀過程更可以鼓勵小朋友表達自己、增強自信。筆者家裏也有親子閱讀的習慣,趙雲、豬八戒、李逵、法老王、凱撒、林肯都是孩子成長的玩伴。每當小朋友問起故事從哪裏來,我便說爸爸吃了書,一肚子藏着故事,孩子深信不疑,摸着我的肚子大感羨慕。現在長大了一點,當然不會再被我哄倒,可喜的是他們會找書來「吃」,豐富自己的「肚子圖書館」。喜歡閱讀是好奇的一種表現,保持好奇,生命的探索會變得更為有趣!張亮香港賽馬會慈善及社區事務執行總監
mailto:
[email protected]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620/1966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