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標題保險業務員悟出最佳退休方程式 夫妻同心腳踏實地存錢「養房防老」


2011-8-8  TWM




對於退休規畫,有人愛高現金殖利率概念股,有人喜歡用基金滾錢徐徐累積,但是不見得每個方法都適合你!謝文興在股市慘賠教訓中體悟,存錢才是他的王道,也重新找到一條「養房防老」的新路。

撰文‧何珮郁

今年四十歲的謝文興,早在十六年前,就開始有了「及早為退休做準備」的意識。不過,在嘗試許多不適合自己的理財方式之後,直到大約六年前,他才找到了與自己最「速配」的退休方程式。

投資股票太浮躁 賠光本金後收手雖然花了十年摸索,但經過了五年多的準備之後,如今,謝文興已擁有一戶月收二萬五千元租金的「現金流」來源,他的算盤,則是在未來三年再添購一戶房產,接著利用十餘年的時間清償兩間房屋貸款,達成「養房防老」退休目標。

在台北萬華長大的謝文興,因為家裡經營服飾業生意,在家風的耳濡目染下,從小就立定志向「當老闆」。一九九四年靠著家人資助,開了一家非加盟連鎖體系的便 利商店,開始經營的前兩年,每月淨收入約有四萬元,「收入穩定,退休規畫的念頭,也是從這時候開始萌芽的。」對於投資商品不甚了解的謝文興,用定時定額、 每月扣款一萬三千元的方式買基金,「當時買的最熱門基金,就是怡富大歐洲、中信潛力和保德信大中華這三檔。」事隔多年,他仍印象深刻。

不過,隨周邊大型連鎖便利商店快速展店,謝文興的客源逐漸分散流失,讓他開始考慮結束便利商店生意,此時,一位保險業務員看準謝文興人緣極佳的特質,積極延攬他成為旗下一員。於是,有半年的時間,謝文興一邊消化店內庫存,一邊有一搭沒一搭的向熟客及親朋好友推銷保險。

在正式走上保險業務之路的第二年,謝文興的年薪就已突破百萬元,不過,這段期間由於接觸了各種金融商品,謝文興也開始嘗試股票投資,「太貪心,嫌基金的獲 利慢,股票賺錢比較快,就把基金全部贖回,轉進股市裡。」雖然順利的轉換職場跑道,但原先穩定的基金累積計畫,卻在接觸了股票之後,一切變了調!

初入股市,短短一個月就獲利了二○%,讓謝文興瞬間養大胃口,「我開始用融資、玩當沖,半年內,兩百萬元的本金可以累積一‧五億元的交易額。」為了操盤, 謝文興索性連早上都不工作了,全心盯盤殺進殺出,「連台積電這種大型股,我都可以當天買進又隨即賣出。」「有一陣子,真的是買哪一檔股票,那一檔就跌!」 甚至因為重押華邦電、茂矽等股票,最終還是以賠光本金收場。

歷經股海洗禮,謝文興自我檢討,「我是典型的雙子座個性,太浮躁不定,又容易受市場消息影響。」結婚之後,他決心不作股票,「認分」的專心工作存錢,二 ○○六年在萬華買了第一戶自住的房子。他不諱言,有了賢內助的約束,原本「賭性堅強」的投資心態收斂不少,也從這時開始,為退休規畫打下良好的根基。

看準套房出租市場 全力布局「養房」有了基礎後,謝文興開始思考真正適合自己的理財管道,因為兄姊都有投資套房出租的成功經驗,他決定從身邊人複製成功模式,研究如何當個 「包租公」。除了努力賺錢,累積買第二戶房子的自備款,他開始勤做功課,考察龍山寺捷運站周邊的物件。

三年後,他和太太用辛勤工作腳踏實地存下來的二百萬元自備款,加上貸款六百萬元,購入萬華住家附近的電梯華廈,將二十五坪的空間,裝潢隔間成三間套房出租。

謝文興看準趨勢,認定晚婚、不婚主義的人越來越多,套房出租的市場將會優於小家庭市場,且租金行情的落差也很大,「以萬華的行情來看,如果將一整層租給小家庭,租金約一萬一千元,若隔成三間套房,總租金收入可達二萬五千元,價差超過一倍。」他認真地分析著。

在謝文興的退休規畫藍圖裡,距離六十歲退休的目標,還有二十年的準備時間,也正是他全力「養房」的精華時期。他推估,目前萬華地區二十年中古屋的行情,二 十五坪的房子總價約為一千萬元左右,若以銀行房貸放款成數約七成去回推,則自備款須三百萬元,再加上裝潢費用約一百萬元,共要準備四百萬元。

再回頭檢視家庭的收支狀況,夫妻兩人年收入合計約二百萬元,扣除每年常態支出約一百萬元,以及扣除租金收入之後還須支付的兩筆房貸約二十萬元,每年可以存下八十萬元,約莫五年就可以再「存」出下一戶房子。

等到買下人生的第三戶房子(一戶自住,兩戶出租),謝文興「養房」的「布局」就算是大功告成,接下來的重點,則是在退休前全力清償房貸。

「按照進度,大約再過三年就可再買一戶房,隔成四間套房出租,租金應可完全支付新增房貸。」他計畫,接下來到退休前的十七年間,自己將逐漸加快償還房貸的速度,盡快讓兩戶房每月超過六萬元的租金收入,變成個人財務收支簿上的「淨收入」。

依照能力穩健規畫人生下半場在尋找下一戶「養房」物件時,謝文興也自有一套獨到的方法。為了方便就近管理,他將範圍鎖定在距離住家三百公尺內、二十八坪、 屋齡二十年左右的電梯華廈,「這樣的條件最適合作為收租的房子。」他認為,在尋找物件時,格局方正、至少兩面靠窗當然是首選,如此一來,有利於隔成四間套 房分租,每間約五至七坪,租金預估九千元,以不超過普通上班族平均月收入的三分之一為原則,且總租金收入又剛好可用來繳付房貸月付金。

在謝文興的退休方程式裡,除了租金收入之外,還有他早在二十八歲時,就為自己規畫的儲蓄險保單,他笑說,「這算是當時我最明智的決定了」,因為四十八歲以 後,他就可以開始終身月領一萬元,活得越久,領得越多。而勞退的部分,因為服務的公司屬承攬制,公司是依照業績狀況來提撥退休金,且於離職或退休時一次請 領,謝文興推估可領到一一○萬元左右。

謝文興覺得,相較於以往在股市裡殺進殺出的生活,自從有了第二棟房子,兼職包租公越做越有成就感,也越來越清楚現在省吃儉用,是為了以後退休要過更好的生活,打拚起來也更有衝勁。

謝文興退休方程式

謝文興

目前年齡:40 歲

預估退休年齡:60 歲

現職:保險業務員

經歷:便利商店店東

學歷:亞東工專紡織科

家庭:已婚,育有一子一女勞保年金預估(月領)25,000元+儲蓄險保單預估(月領)10,000元+租金收入(目前25,000元,預估下一戶36,000元)61,000元=96,000元註:因服務公司非雇傭制,無法計算勞退所得

素人包租公心法

Step 1 :地理位置位於大馬路邊,即使是巷弄也不小於6~8米為原則。近捷運站、夜市或超市,甚至機車停車格,都是上班族必備的生活機能。

Step 2 :精選結構以屋齡約20年,格局方正的電梯華廈為主,坪數在23~28坪之間,至少2面靠窗,才能平均分配隔間的採光。

Step 3 :勤跑監工裝潢預算重點要花在水電配線工程上,延長使用壽命,以後才不用再花大錢整修,家具則上網直接向廠商訂購,較便宜省錢。

Step 4 :謹慎出租嚴選房客,以知名企業、具穩定收入的上班族為主,降低流動率。制式合約上加附詳細生活公約、家具設備清單,保障雙方。

Step 5 :親自收租親自上門收租金,一方面可與房客聯絡感情,一方面也可巡視房內狀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944

我知道要存錢,但現在就是想買相機


2012-4-30  TCW




你有近視嗎?如果有,那你一定知道那種眼前東西看得清楚,遠處景色卻變得模糊的經驗。

換到生活裡,明知道節省一頓大餐,就可以把錢存起來,更快買到房子,可是許多人還是會選擇吃大餐!為什麼?因為他們陷入了「時空近視」(TemporalMyopia)的陷阱:只看得清眼前的事,想享受當下的利益,卻看不到未來。

分期付款、免費試用都是陷阱

會掉入「時空近視」陷阱跟大腦架構有關,為了生存保障,大腦對於眼前刺激(不論好、壞),反應總會比未來的刺激來得顯著,這也是為什麼研究人員利用神經生理學和腦影像的科技研究發現,人類的多巴胺神經元和紋狀體在處理未來獎勵時,傳導速度會有幾秒鐘的延誤。

因此對未來不確定的好處,大腦會把它們打折,學理上又稱「誇張貼現」(Hyperbolic Discounting),亦即用很差、很差的「利率」,把未來的好處「折現」到眼前,於是未來的好處在我們腦海裡的「現在」,就成了微不足道的事情。這種對未來看不清楚的狀況,也常讓我們落入「分期付款」、「先試用再付款」等商人針對此效應設的陷阱。

要戒掉「時空近視」,就只能透過「人工加碼」,把未來的好處在我們腦袋裡動手腳。例如把夢想拆解,像是想要買一間房子,可以把它拆解成先存一百萬元、再存一個小套房、最後換成一間三十坪公寓的不同階段,讓夢想離我們近一點,反而因為可行,而想更努力。

我應該這樣做:1.把未來大夢想拆解成很多可執行的小夢想。 2.把夢想用畫畫、地圖、圖片的方式,放在可見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239

《存錢計畫書》靠信封記帳+股票筆記法 兩年一階段逐步達陣 小資男圓買屋夢

2013-01-21  TWM
 
 

 

37歲、南部出身的小資男楊東庭,從小立志要憑自己的雙手累積財富。

他利用信封袋記帳控管每月開銷,學習股票投資技能,並以兩年為一階段達成財富目標,如今,已買下新北市住宅圓夢。

撰文‧歐陽善玲

「我不是一個很愛錢的人,但有兩件事讓我下決心,要靠自己的雙手累積財富。」說話時,楊東庭臉上還帶著稚氣笑容,今年三十七歲的他,在出版社當主編,外表看來比實際年齡小一些。

第一件事,是他大四的時候目睹家族爭產風波,詳細過程他不願多作回憶,只輕描淡寫地說,「有祖產又如何?到頭來大家都不開心,那時我就打定主意,以後一定要憑自己的本事賺錢。」這個想法在心裡扎根,但真正被刺激到,還是銀行理專無心的一句話,「錢這麼少,怎麼理財啊?」「有一次陪朋友到銀行諮詢一些理財問題,不料理專很機車地撂下這句話!當下很嘔,但事後回想,理專說得也沒錯。新鮮人剛入社會起薪二萬多元,若離鄉背井,扣掉房租、生活開銷,再怎麼省,一個月拿出五千元已很勉強了。這點錢,除了買基金還能做什麼?」楊東庭說。

第一個兩年

拚命兼差 靠工作存七十萬當時,楊東庭相信要變有錢必須先提高收入,再透過合適的理財工具來擴大財富效果,對長遠的財富目標並沒有特別想法。大學畢業後,他北上找工作,一方面懷抱著投身文教業的理想;另一方面,心裡仍有聲音要他趁年輕多拚一點,盡可能省錢、賺錢,快速累積第一桶金後,才能用錢賺錢。

剛開始,他的財富計畫並不具體,缺乏明確目標及時間,只一味地想提高存款數字。「我第一份工作就在出版社,月領三萬元,比同行多了三、五千元,算是顧及了自己的興趣及存錢目標。但我知道那樣不夠,扣掉生活開銷及房租,已所剩無幾。所以我規定自己一天只能帶一百元在身上,還卯起來兼差,舉凡網拍、翻譯書籍、家教都做過,不但多方嘗試且來者不拒。這樣下來,一個月平均可再多賺一至二萬元。」不只兼差,楊東庭還開始接觸股票,學習投資。「我買的第一檔股票是中華車,跟多數人一樣是靠聽來的。頭一回進場就獲利二成,後面又來回操作了幾次,也都有賺錢。嘗到甜頭後,我就更積極地研究股票,還報名社區大學投資課程,花三千元就能得到完整的基本知識,真是非常值得。」楊東庭像八爪章魚,努力爭取賺錢機會,工作兩年多下來,存款超過七十萬元。當時他才二十七歲,依照他平時省吃儉用、積極兼差的速度,很快就存到第一桶金。「有了這筆錢,該用來結婚,還是買房?該拿來投資,還是放在銀行?」他心中不斷盤算,為了讓自己理財方向更明確,才試著擬定財富計畫書。

「我不會做動輒八年、十年的財富計畫,那樣會讓自己缺乏彈性,且看不清資金用途。寧願先從短期計畫著手,按部就班確實執行,這樣達成機會反而高。」他以兩年為一個階段,避免財富目標被模糊。接著再評估手上可使用的工具,全力以赴使資產增值或收入增加,以求如期達陣。

○三年他離開第一份工作,因為有待遇更好的公司向他招手。趁著每月薪資調漲,他給自己定下一個目標,下一個兩年存款目標提高五○%。方向確立後,楊東庭先評估手上可利用的工具及執行辦法。例如,透過信封袋記帳控管每月開銷、以跟會方式賺取七%利潤,並計算距離目標的資金缺口,再找其他管道設法彌補。

第二個兩年

增加投資 開盤八法決定進場與否「隨著年紀增加,我發現自己已不太能像剛出社會那樣大量兼差。想要維持、甚至提高所得水準,只能靠轉職加薪,或自我鍛鍊投資技巧,充實股票相關知識。」楊東庭試著利用融資擴大部位,以提升操作彈性。

「○四、○五年,我積極投資股票,除了看一些基本分析外,還開始接觸技術面的東西;其中,我覺得最好用、且適合一般上班族的工具,就是黃金切割率及開盤八法。」楊東庭解釋,黃金切割率用來抓高、低檔轉折實用性高;而開盤八法,則是在股市九點開盤後,利用五分鐘走勢圖掌握當天盤勢。

「如果九點零五分,九點十分,到九點十五分這三個時間點,漲跌互見,各有不同狀況,那表示這個盤很難掌握,當天不用進出了,乖乖上班就好。」他說,這種方法看起來簡單,但準確度大概有七成。像一二年上半年是盤整格局,就不利操作,下半年局勢明朗,績效也較好。

在反覆操練,不斷精進投資技能下,楊東庭買過一四○元的宏達電、並來回操作,後來布局國泰金也大有斬獲。原本的財富計畫是三年存款多一倍,到○七年檢視,不但目標順利達成,還因選對股票押對寶,投資貢獻超乎預期。這才發現,原來工作前兩年橫衝直撞、拚命存錢雖有不錯成果,但少了具體財富計畫,執行起來就是缺乏方向感,也無法自我調整,強化累積財富過程中相對不足的部分。

「我是南部小孩,在台北工作租房子,長期下來也是一筆不小花費。○七年左右,我手邊現金約一百五十萬元,當時就想,如果能用這筆錢買間小公寓,用房租付貸款,最後房子至少還是自己的。」這個念頭,讓楊東庭做好買屋的心理準備。他開始減碼投資部位,預留現金在手上,這樣看到好的物件才能隨時出手。

第三個兩年

轉租為買 用房產快速累積個人資產「有一天,房東跟我提及可能會搬到美國陪小孩讀書;話還沒說完,我第一時間就馬上反應,問她房子可不可以賣給我。」他費盡脣舌,慫恿房東趁著金融海嘯,美國房市低迷,趕緊賣掉台灣的房子,換現金去美國買房。房東大概也被催急了,最後以整數三百萬元成交。這個金額,比附近房屋成交價還低了二十萬元。

○九年,楊東庭以頭期款八十多萬元,買下自己的窩。現在房貸只剩下一百多萬元,而這兩年房屋增值了約二百五十萬元,加上手邊現金約二百多萬元,累計個人淨資產部分就有近七百萬元。

三十七歲的呆薪族,憑著一股想要致富的衝勁及短期目標明確的財富計畫書,逐步完成夢想。下一個兩年,楊東庭仍將持續訂定目標,朝人生的第一個一千萬元邁進。

楊東庭

出生:1976年

現職:出版社主編

經歷:出版社編輯

學歷:靜宜大學國貿系

存錢計畫 3 要訣

1 以二至三年時間,訂定短期財富目標。

2 目標金額依可實現範圍設定。

3 尋求彌補資金缺口途徑,定期檢視達成率。

2年一計畫保彈性——楊東庭的存錢計畫書目標50萬第 1 個二年計畫

既有儲蓄:

每月1萬元,可存30萬元(外加2~3個月年終獎金)

達陣方法:

a.兼差每月5000元,多存12萬元。

b.跟會(利率7%),多存1.6萬元利息。

c.每月額外省2666元,多存6.4萬元。

目標100萬第 2 個二年計畫既有儲蓄:每月1.3萬元,可存48萬元(外加2~3個月年終獎金)

達陣方法:

a.兼差每月5000元,多存12萬元。

b.每月額外省3666元,多存8.8萬元。

c.將前四年存下的125萬元投入股市,報酬率10%,多存26.5萬元;20萬元短線操作,目標多存4.7萬元。

目標120萬第 3 個二年計畫既有儲蓄:每月1.5萬元,可存52萬元。

(外加2~3個月年終獎金)

達陣方法:

a.跟會(利率7%),多存1.6萬元利息。

b.每月額外省7042元,多存16.9萬元。

c.將前六年存下的225萬元投入股市,報酬率8%,多存37.44萬元。

d.可以考慮買房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359

存錢別找塞浦路斯的銀行 炒樓盯好拉斯維加斯的房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3218

最近年度風險事件又多了一樣:存錢得避開塞浦路斯了。歐洲一大離岸金融中心破天荒要征存款稅,雖然上週六宣佈計劃開始這種稅就爭議不斷,還沒確定能否真正落實,但已經給富有的儲戶們敲響了警鐘。

不管三駕馬車怎麼反應,塞浦路斯自己的議會已經通過了資本管製法案。下周銀行開門以後,存定期的別想提前取出錢來,每天取款有限額,現金交易和刷卡都受限制。
 
還有銀行重組,還有政府要把國家的資產和養老金都拿來融資。這個國家的金融業從天堂直墜地獄。
 
但誰說風險會那麼聽話,它可沒有只在歐洲打轉。大洋彼岸的美國達拉斯維加斯已經成為房產市場的熱土。
 
按研究機構Home Builders Research(HBR)的話說,隨著住房建築市場持續反彈,拉斯維加斯的地價是以「徹頭徹尾的恐怖」速度上漲,這種速度不可持續。
 
HBR數據顯示,去年11月和12月,住宅開發商購買拉斯維加斯土地的價格是每英畝17.5-18.5萬美元。
 
今年1月就漲到了每英畝20萬美元,2月更上一層樓,達到25-27.5萬美元。
 
3月截至23日,有些地塊已經叫價每英畝35萬美元。
 
HBR總裁Dennis Smith在報告中預計,今年年中左右,拉斯維加斯的地價將會趨於穩定,價格在一段時間內持平,因為經濟還很疲弱,
 
無法支持這種水平的上漲。
生地價值上漲速度之快讓人徹頭徹尾地恐怖。拋開這種速度不談,拉斯維加斯的價值在回升倒是好消息。
 
Smith認為,地價高漲的原因是建築商銷售的房屋增加,施工項目升溫。
 
今年2月,當地出售新屋510戶,同比增長65%。中位數房價23.4467萬美元,同比上漲21%。
 
同月,當地建築商獲得新屋營建許可498份,約是去年同期236份的兩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925

月入不到五萬別存錢?所學與興趣不符怎麼辦?戴董接招 犀利八年級生 妙提十二問

2013-06-24 TWM
 
 

 

戴勝益被今年即將進入職場的八年級生,選為心目中成功典範,《今周刊》邀請全台大學生,對戴勝益提出他們最想了解的問題,透過採訪進行精采的紙上對談。

撰文‧許瓊文

編按:王品集團創立二十年,推升台灣餐飲服務業整體形象功不可沒,並因獨特的企業文化與良好的福利待遇,受到青年及大學生青睞。戴勝益還因此獲選台灣八年級生心目中最成功典範之一,同在榜上的還有五月天主唱阿信及知名導演李安。

因此,《今周刊》邀集台灣北、中、南、東各地的大學生,透過學生會組織,邀約學生對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提問,從收到的超過六十個問題中,篩選出十二個問題,由《今周刊》直接向戴勝益提問,進行一場「八年級生偶像戴勝益與大學生」的紙上對談。

由於戴勝益行程忙碌,在台北往台中的高鐵上,不到一小時,戴勝益受訪回答問題,就連引起熱烈討論的「月入五萬元不要儲蓄」,戴勝益也不厭其煩地說明原委。

全文摘錄全台六所大學、十二個問題,戴勝益的精采回答。

談把握青春

﹁年輕人不該在最關鍵時刻宅在家﹂1.高雄餐旅大學學生會問:董事長在中興大學畢業典禮上,提及月入不到五萬元就別存錢,應多花錢和朋友交際,您有怎樣的看法是要對家長說的?

戴勝益答(以下簡稱答):在中國人的社會中,對剛出社會的人是不公平的,因為我們要求他們儲蓄,又要寄錢回家,試想,只有兩萬八千元,光付房租、三餐、生活費,在台北就要一萬多元,如果還要儲蓄、寄錢回家,就只能節省與朋友出去聚餐、交友的費用,只會讓自己愈來愈退縮,走不出去。一個月五千元,十年六十萬元,只有存下六十萬元,但是消逝的青春卻永遠追不回來。

如果這十年你認真地與人互動,也許有朋友說,我老闆缺一位特助,你可能有機會,薪水馬上多六千、八千元;當家人有醫療需求,如果你平日不與朋友往來,他們會告訴你哪裡有好醫生嗎?我很勇敢地這麼說,因為覺得年輕人不應該在人生最關鍵的時刻,把自己封閉變成宅男宅女。

2.淡江大學統計系四年級王郁綺問:如果自己大學四年所學與興趣落差很大,該如何選擇?

答:這樣很好啊!恭喜他!因為這表示他知道自己的興趣在哪裡,很多人大學畢業,連自己喜歡什麼都搞不清楚。通常所學與工作興趣都會不一樣,我們公司的高階主管中,沒有一位是念餐飲管理或是連鎖店管理的。在大學時期應該是拓展人脈關係,累積生活經驗,找到自己的興趣,如果大學畢業都茫茫然,不知道要做什麼,才是打擊,這位同學找到自己的興趣,值得恭喜!

談職場建議

﹁先在台灣磨兩年、

學好英文,較易成功﹂3.高雄餐旅大學學生會問:國外打工旅遊是一個滿夯的話題,也是很多人畢業就想去做的事,對於剛畢業的我們,適合馬上去國外打工旅遊嗎?

答:我認為國外打工之前,先在國內打工吧。若沒經過工作壓力的試煉,年輕人到國外會受不了,所以先在國內打工兩年以上,再出國比較合適,否則一下子就出國,加上思鄉的情緒,會更辛苦。

4.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二許欣媛問:鼓勵台灣剛畢業的年輕人前往海外工作嗎?現在去大陸工作是時機嗎?

答:中國市場大,競爭也很激烈,今年中國的大學畢業生約六百萬人,是創新高的一年,當地人環境熟悉,又有人脈,你怎麼拚得過?我建議先在台灣磨練,經過兩年的養成期,扎實地學習,累積人脈後,再去海外工作。而且,前提是在台灣做得很好再去,若是在台灣被淘汰,到大陸「必定被淘汰」,淪為台流,沒有工作又不敢回來更慘。試想,如果在自己熟悉的場合,你都不能成功,在海外不熟悉的場合,怎麼可能會成功?

5.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二許欣媛問:關於台灣薪資結構,對於剛要入社會的畢業生,該如何合理要求理想待遇?

答:我認為先把英文弄好,這是關鍵,在各行各業都是如此,因為台灣正在走向國際化,不論什麼產業,英文好,就比較可以和雇主談到好的薪資條件,這可以讓你很快地提升待遇。

6.交通大學電機系四年級林東岳問:對於非餐飲本科系的同學想從事餐飲服務業,有什麼看法和建議?

答:其實這一行很辛苦,但這是有機會從小而大、自己獨立的一個行業。最重要的條件就是要能吃苦,每天八小時拿盤子、洗碗的磨練,要一萬小時,剛好五年,才有出人頭地的基礎。

我認為你如果對餐飲業有憧憬,那就來吧,年輕的時候來嘗試看看,一輩子不會遺憾,說不定因此喜歡服務業的種子萌芽。

但是,至少要待超過一年,因為到新場合,前半年都是磨合期,一定要經歷過這段時間,才能論定自己適不適合。

談王品經營

﹁好吃永遠存在,關鍵在新的服務感受﹂7.台灣大學園藝所碩一吳宗憲問:當顧客已習慣王品的餐飲模式,漸漸有喜新厭舊之感時,該如何因應?

答:關鍵就在於讓顧客隨時有新的服務感受,不會喜新厭舊。

在美國紐約,有一家超過一百二十五年的牛排館叫作「Peter Luger」,天天客滿,生意好到只收現金,不能刷卡,在美國是非常少見的,那證明好吃的東西會永遠存在,就像你的故鄉若在彰化,每次都會去吃的肉圓,就不會有喜新厭舊的問題,因為這就是經典。

8.台北科技大學材料及資源工程系五年級辛曜宇問:現在的科技管理很盛行,王品集團有沒有什麼祕訣?

答:如果要做連鎖店,IT是很重要的基礎,一開始王品就用電腦記錄,慢慢地隨著品牌擴張,愈來愈成熟。現任的資訊部主管,很厲害,部門不到二十人,可以承攬公司所有的系統,別人ERP系統花一億元,我們只花五百萬元,很厲害吧!外面的人來參訪,以為我們IT部門至少要五十到一百人,結果我們不到二十人,他們的貢獻非常大。

談個人生涯

﹁若人生重來,我仍會選擇餐飲業﹂9.高雄餐旅大學學生會問:董事長是一位喜歡旅行的人,想請您分享在旅途過程中,印象最深刻的一次?

答:到目前為止,我去了一○七個國家,印象最深刻的是非洲肯亞,因為有很多野生動物保護區,每個幾乎有半個台灣這麼大。特別是在馬賽瑪拉部落保護區,可以看到馬賽族牧羊,另一邊看到獅子老虎,卻不會跑來亂咬人,人與動物協調地生活,大家彼此相安無事。這給我一個很大的啟發,凶猛動物不是我們的敵人,只要用合理的方法對待牠們,彼此就能相安無事。人與動物可以結合得這麼好,這是一個很棒的典範。

10.高雄餐旅大學學生會問:在旅途過程中帶給您的啟發是什麼?

答:每次旅遊,我都會寫超過五十則小故事,很多是我對餐飲的啟發,然後回來集結成書。例如前年,我去了印度洋的賽西爾群島,入住一家飯店,隔天電話morning call竟是一位中國女生,飯店因為知道是台灣人入住,特地找會說中文的人morning call,這樣細微的貼心,讓我很吃驚。

同一次旅行,我記得入住一家很差的旅館,清晨六點的飛機要離開,必須四點起床,沒想到飯店已經為我們準備很完整豐盛的早餐,我真的很感動,表示他們大概凌晨兩、三點就開始準備。當一個人很努力地表現出一個優點,其他缺點就不太重要;但是如果連一個優點都沒有,缺點就會被放大。

11.高雄餐旅大學學生會問:董事長面對壓力,會如何處理?

答:我相信透過運動紓壓。運動的時候,腦內會釋放出一種腦內啡,可以讓你感到舒服。平時不能天天登山,所以我日行萬步,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每天會走很快,讓自己流汗,這樣的規律性運動,不但可以紓壓,還可以讓你平常想不通的事情想通。

規律運動很重要,同樣走路,我都喜歡繞學校或國父紀念館,因為沒有紅綠燈,就可以不中斷一直走,這樣腦袋想的事情才不會中斷。很多時候走路會產生靈感,稍縱即逝,所以要趕快用手機、紙筆立刻寫下來。

12.高雄餐旅大學學生會問:如果人生可以重來,董事長還是會選擇餐飲業嗎?

答:絕對會!因為這是快樂的行業。

我向同仁說,下輩子我們還是選擇餐飲業,只是你們當董事長,我來當員工,這樣比較公平啦!(笑)餐飲業是面對人,比起面對死板板的機器、數字有趣;餐飲業可以磨練心志、鍛鍊意志力。第二個原因是,餐飲人都很快樂,因為每個人來用餐,都是抱著快樂而來,沒有人不開心。

王品不可思議

作者:陳芳毓

政大新聞系、英國史特林大學媒體管理研究所畢業。2004年加入《經理人月刊》,曾專訪60位領導品牌及上市櫃公司CEO,現任《經理人月刊》主編。

出版:巨思文化(2013年6月27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0354

坐擁11%的美企現金 蘋果成最能「存錢」企業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8755

中國國民的存錢能力全球公認,如果要在全球企業裡找一個生財有道又喜歡持現的公司,非蘋果莫屬。

今年4月蘋果公佈了600億美元的史上最大規模單股回購計劃,同意增發15%的股息,但蘋果還荷包鼓鼓,是美國企業裡數一數二的「大財主」。
日前穆迪發佈報告,經過對千餘家美國企業的分析,蘋果持有的現金高達1470億美元,而美國非金融類企業截至今年6月30日持有現金1.48萬億美元。

這相當於蘋果一家公司如今就坐擁約10%的現金。

去年底蘋果的持現比例約為1.45萬億美元的2%,持現規模增長約9.5%。2006年底蘋果持現為8200億美元,七年來蘋果持現增長了81%。

當然,我們不能忽視蘋果本也身處一個「愛存錢」的行業。

據穆迪分析,千家企業之中,科技企業持現合計5150億美元,相當於非金融類企業持現總規模的三分之一以上。


不但喜歡存錢,又擅長賺錢,所以蘋果才能在以「存錢」著稱的科技業獨佔鰲頭。

遠的不提,你盡可以吐槽9月新上市的iPhone缺少亮點、沒啥創新,甚至批評蘋果讓iOS7太「動感十足」,讓一些用戶身體不適,出現暈眩。
中國電信的新iPhone合約禮包價可叫價沒手軟:

iPhone 5C的兩年期合約優惠1598元,約合261美元,比iPhone5給予的優惠少50美元。

iPhone 5S的兩年期合約優惠2398元,約合392美元,比iPhone5的優惠少84美元。

下圖對比了中國電信對新款iPhone的最高優惠比例,iPhone 5S的優惠價與零售全價比例為55%,iPhone 5C的優惠比例為64%。

 

 

拿來和美國市場的比一比,

iPhone 5C優惠價99美元,零售全價549美元,給予優惠450美元,優惠比例為82%。

iPhone 5S優惠價199美元,零售全價649美元,優惠比例為69%。

由此可以看出,iPhone 5C在美國就是款削價甩賣機,iPhone 5S在中國還有不錯的利潤空間。


不但會賺錢、能存錢,蘋果還有自己的殺手鐧——避稅

穆迪的報告預計,除非全球企業稅統一上調,否則企業持現只會有增無減。

許多科技企業將歐洲地區的總部設在愛爾蘭,擺明就是衝著避稅。

今年5月披露的美國參議院調查報告讓我們看到,蘋果幾乎所有的海外業務都由一家沒有一個員工的愛爾蘭企業——「蘋果運營國際」(AOI)經辦。

這招高就高在:

美國法律規定,可以在企業成立的所在地納稅,愛爾蘭則規定可以在企業管理者的所在地納稅。

所以調查的驚人發現之一就是:

2009-2011年,30%的蘋果全球淨利潤來自AOI,這家公司在哪個國家都沒納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150

如何找到存錢的動力?別只想著未來! 投資理財-分享站

http://rich.infosharecity.com/how-to-get-people-to-save-more-money/

在我們身邊總能發現某些人特別會存錢,或是自己就比其他人還能存。但是什麼原因讓某些人特別會存?是因為危機感特別重?或是對致富的渴望比較強烈?都有可能。可是如果找來一群在經濟條件與生長背境相差不多的人,或是家中年齡接近的兄弟姐妹來對照,也仍然可發現「某人比較會存」的現象在。我一直對這問題保持好奇,因為裡頭一定藏有某些未知的潛規則,默默地在影響你我對存錢的態度。如今,我又找到一項有根據的理論:存錢的關鍵,跟你衡量時間是「直線性」或是「週期性」有大大關係。要解釋清楚,讓我先從一個中國歷史典故開始說起;希望你耐心看完,因為鋪梗寫文章是富朋友的風格,也一直都是有用意的……(推眼鏡)

明朝時,朝廷因為國庫吃緊而不斷加重財務稅,地方官員擔心繳不出稅讓烏紗帽不保、人頭落地,所以就往下強徵人民的稅賦。然而民間疾苦、物資缺乏,在被迫繳稅的情況下只好變賣家產,把原本後一年才要吃的糧食拿出來用掉,隔年再動用下一年的物資;就這樣一年賒一年,愈欠愈多債務,這就是成語「寅吃卯糧」的由來。這故事也點出人會想存錢的原因之一:每個人都希望「未來」能過好日子。

然而,擁有這樣的動機就會讓人想存錢了嗎?

當然不是,因為「未來」總是很遙遠,遠到另人無法察覺跟自己有關。

我們的大腦,喜歡看短更勝看長

這是不爭的事實,人類的本性急於解決當前的問題,所以大腦傾向看短不看長。不過可別因此就屈服於本性,雖然本性難以抗拒,但我們可以反過來利用本性。

如果對長遠的未來沒感覺,那何不就切割成近一點的目標?所以想要在20、30年後好好退休,就把存錢的目標化成十年、五年、三年、一年來達成;原本長期的目標,因為化成短期目標,存錢的動力也就比較強烈。

最近有兩位研究消費行為的經濟學者,Leona Tam 與 Utpal Dholakia,就用實驗的方式證實了這策略確實有效,而且還發表了期刊論文。她們提出的觀點讓我為之一亮:存錢時,看待時間為「週期性」,會比只將時間看作「直線性」還能多存到78%的錢英文網頁

時間雖一去不返,之中卻帶有循環

時間,毫無疑問它是單向直線性。過去、現在、未來可以連成一條線,而且無法逆回,每一天都是歷史上的唯一。但時間,它也可以從中找到週期循環;看看牆上的時鐘,分針與秒針是一圈一圈地走,現在是八點,再過12小時它又是八點。若將時間以四季來分,春夏秋冬也是不斷週期循環。

而兩位學者 Leona 與 Utpal 就發現,如果人在尋找存錢的動力時,將時間視做一條線的思考,會因為感覺未來時間還很多,以及對剩餘時間過於樂觀而存比較少的錢;而將時間看作週期性在存錢的人,會把存錢劃分成一個又一個較短期的目標,這個月存1萬、下個月存1萬、下下個月存1萬……然後循環下去。她們也透過一些問句問兩個不同的族群:「你會在今年存下多少錢來準備退休金?」答案一樣是週期性思考的人比直線性的人還多。

結語:先看未來,再看現在

簡單來看,如果你想要存到100萬,想像每次存1萬然後持續存100次,會比只想著「努力存錢,總有天會存到100萬」還來得有動力。然而,我認為兩種方式交互思考更能幫助自己存到錢:先在心中設定一個「直線性」的存錢願望,希望自己在某個歲數時能存到多少錢,再將這個目標放在能提醒自己的地方,偶爾就拿出來回想一下。而平時在存錢時,將焦點放在每月或每年的收入上,制定「週期性」的存錢規則,跟自己說好每個月要存下多少錢,然後持續地堅持下去。

這篇文章雖然不是教你實際的存錢技巧,不過就像我常說的:理財不只是管好你的錢,更要管好你的心。在存錢的過程中,試著了解自己對於存錢的態度,從中提升自己的存錢動力,相信都會讓自己愈存愈多錢,擁有更多資金可以投資、理財,大步邁向財務自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451

想快樂退休 不能只想著存錢!

2014-04-21  TCW
 
 

 

我是為了個人理由回到這個希臘島嶼:我已經是個七十三歲的老人,想找一個最舒服的方式來度過人生這個階段。以我多年來在希臘長住好幾回的經驗,我想我可以在此地老人身上找到一些線索。伊德拉島上的老人知足常樂,我一直印象深刻。

退休前,攢足快樂本老友無價選擇晚餐伴比吃什麼重要

我也帶了一些哲學書遠渡重洋來到這裡,多數是古希臘思想家的著作,一些則是二十世紀存在主義學家的書,還有我喜愛的各類書籍,我想我也可以從這些書裡找到一些線索。打從五十多年前我還是個大學生開始,我就對這些偉大哲學家們關於如何活得快樂又有價值的看法一直很感興趣。只是當時年輕氣盛(就別提那用不完的精力和茂密的頭髮了!)一些關於老年如何過得圓滿的見解雖然有印象,但不特別吸引我。置身滿佈岩石但豔陽高照的景緻裡,讀著古希臘哲學家作品,而他們的思想最初也是在這同樣的風景裡開枝散葉,這想像感覺起來實在對極了。

在伊比鳩魯的快樂清單中,陪伴位居首位。他寫道:「在智慧所能成就的美滿人生裡,擁有友情顯然是最重要的一件事。」

這句話在新英格蘭伊比鳩魯協會這高檔俱樂部裡喜歡穿得體面大啖魚子醬和生蠔的富有成員聽來,可能很震撼,但伊比鳩魯相信,選擇跟誰吃晚餐,遠比選擇吃什麼要重要多了。「在你吃喝之前,要仔細考慮的是與誰一道享用,而不是吃些什麼。」因為沒有朋友一同用餐的生活,和獅子或野狼過的沒有不同。

如果說這帖快樂的處方,聽起來像流行歌歌詞裡的蠢話(我年輕時,納京高(Nat King Cole)雄踞排行榜的『純真男孩』裡有段歌詞說,『你將學會的事當中最偉大的一件,就是愛與被愛』),就算是吧。它不巧還很有道理。薩摩斯島的哲學家肯定這麼想。當我們來到了可以把政治跟商業拋到腦後的年紀,毫無疑問友誼自是彌足珍貴。

和我經常共同寫書的畢生老友湯姆‧凱斯卡(Tom Cathcart),跟我一樣經常從和陌生人攀談中獲得啟發,也許是在火車、飛機上,也許在書店裡或在公園板凳上遇到的。湯姆很能讓人打開心扉說出自己的遭遇,我們也都喜歡聽這些故事。而比聽這些故事更有意義的是,我們與他人產生了聯繫。這種慰藉無與倫比,是一種與他人交流所帶來的慰藉。

接納病痛傾吐苦水,是最好的緩解劑

蒙田是十六世紀的法國散文家,熟知伊比鳩魯的觀念。他概述了這位希臘哲學家的快樂算式,寫道:「根據伊比鳩魯,我認為,如果快樂會帶來更大的痛苦,那麼我們就要避開快樂。相反的,如果痛苦會帶來更大的快樂,那麼我們就欣然面對痛苦。」就像伊比鳩魯,蒙田深信,友誼以及隨之而來的美妙交談,是我們可以得到的最大快樂。在他的散文〈論虛榮〉裡,這位法國哲學家寫道:「友誼的臂膀足以從世界的一端伸到另一端。」

蒙田在一篇散文裡詳細談到老年生活,他主張說,對治老年的病痛,最好的處方是跟朋友訴苦,他說:「如果吐苦水可以讓身體舒服些,那就找個人吐吐苦水。如果全身動一動有效,就隨意打滾吧。如果大聲叫一叫(有些醫生認為這樣有助於產婦生產)能讓病痛消失或至少分散對病痛的注意力,那就盡情吼一吼。」

蒙田認為,如果我們不能在朋友前面毫不保留吐苦水,就是平白浪費了人老了之後最好的緩解劑,為的只是維持某種愚蠢的得體罷了。今天在某些老人的圈子中,這種輪番吐苦水的奏鳴被叫作「器官演奏會」,天曉得,這確實分散了對病痛的注意力,多少有吧。

享受無聊盲目殺時間,不如搞定意義

沒有什麼比老來生活無目標、不會有令人興奮的事來臨、沒什麼性慾、沒什麼體力,連去森林裡露營都覺得麻煩而不是娛樂,更讓人覺得無聊。雪上加霜的是,老年人無可避免的會發現,這輩子從來沒有那麼多獨處的時間,有大把的時間,但無事可做。一大片無聊單調的空白。

我這趟旅行帶的另一本書是挪威哲學家史文森(Lars Svendsen)的《無聊的哲學》,很值得我放進行李箱的書。這是一本難得一見的當代哲學作品,既有學術的敏銳,對時下一般人所焦慮的事,也懷有同理的關注。

史文森指出,「無聊」是相對新穎的概念,源於十八世紀晚期浪漫主義及其所強調的個人至上。人們被浪漫主義的理念鼓吹著去創造個人的認同,以及個人的生命意義,而不是安分的接受傳統與社會所賦予的角色。它的缺點,照史文森的說法,在於「一個運作良好的社會,的確可以提升人尋找生命意義的能力,但不具備那樣條件的社會則沒辦法做到。前現代的社會裡往往存在著集體性的意義,而這集體性的意義便已足夠,但對我們這些『浪漫主義者』而言,世事變得更有問題。」因為對於我們,尤其是一些已經跟傳統的上帝和宗教失去穩固聯繫的人來說,生命意義得來不易,有時候根本是遍尋不著。

照史文森的說法,現代人常會為了殺時間,去編織個人目標,追尋有挑戰性的活動,最重要的,追求新鮮。新經驗和新鮮事不可能會無聊,不是嗎?這個嘛,顯然通常是這樣沒錯,所以當上一家公司的副總裁後,另一個目標隱隱然出現在前方──當上資深副總裁,然後是總裁,然後是一家更大公司的總裁,再一家更大公司的總裁。這個過程永無止境,永遠無法滿足你,而在某個節骨眼,你會開始覺得一切索然無味。新鮮事本身會變舊,前往死前必訪的第十二個地方,遊歷異國風光這件事可能會變成老梗,因為那種「奇異」的感覺,你已經嘗過十一次了。老年人常對新鮮事的半衰期特別有感,我們嘴裡就常會冒出這樣的句子:「萬變不離其宗啊!」或是「活到這把年紀,我是古井無波,沒什麼事會嚇到我了。」

如果一個人無法賦予生活某些意義,或者賦予生活的某部分意義,那麼他的生活便只剩下讓他從「無意義感」分心的事,雖然很少人承認他們是如此。但我們大概從這兒那兒得到許多暗示,暗示這些讓人分心的事本身也沒有意義。史文森寫道:「最好動的人正是那些最不甘寂寞的人。」

「對新鮮事的熱烈渴盼,注定隱含著失望。」許多諷世箴言常帶有這樣的寓意。一如貝都因人的諺語:「當心你所渴欲的東西,因為你總會得到它。」而我最喜歡的,是王爾德說的:「世上只有兩種悲劇:一是得不到你想要的;一是得到了,結果卻糟糕透頂。」

在史文森看來,現代人面對無聊的方式只是治標不治本,淨找一些「意義的替身」,而不是靜下心來,儘量想一想有意義的生活應該是如何。

用超級忙碌來對抗老來無聊的「永保青春」對策,聽起來無疑就是「老樣子,老樣子」──用「意義的替身」來收尾,直到苦澀的終點。

坦然變老確定方向,才能享受這歲月

也許佛家的止觀概念是老年要活得真誠優質的最寶貴方式。也許不論我們做什麼,我們都必須專心於我們老了:這是我們尚能十足清醒的人生最後階段,這階段的時間有限而且時時在減少,而且在這階段我們擁有空前絕後的特殊機會。也許如果我們儘可能留心於目前的人生階段,如何度過這些年的最圓滿答案會自行向我們開顯,我們不須嚴格照著睿智哲人的指示去做,而是去體會他們的真知灼見。

單純只是去留意諸如柏拉圖、伊比鳩魯、塞內加、蒙田、沙特和艾瑞克森之流深思明辨後建議的老年選項,我們就可以做出真誠的選擇,過我們想過的最後歲月。我們可以試試他們的想法是否合適,看看他們和我們所考慮的價值是否吻合。也許明哲的變老就是這個意思。(本文摘自第一、二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7247

摩根大通建議大學生:存錢是不夠的,你們得學會投資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92739

摩根大通在比較了近35年來存款回報和學費增速後建議大學生,僅僅存錢是不夠的,而是應該去投資。因為你存款的利率遠遠趕不上學費增長,無論是股票、債券,其回報都高於學費增長。根據1978年至2013年的數據,存款的平均利率僅4.1%,遠遠不及學費7.1%的年均增長。而投資債券平均年齡能獲得9.4%的收益,而股票的回報更是高達1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0937

32歲上班族 憑甚麼10年存出一千萬 存錢高手 悄悄在做的9個好習慣

2014-09-08  TWM
 
 

 

四十歲變有錢,是許多人的夢想。

從大學畢業開始,每個人都在累積第一桶金,十年後就可見分曉!

貧與富之間,差別就在於存錢高手們養成好習慣並持之以恆,讓他們能在黃金十年內,打造千萬元身價。

撰文‧鄧麗萍、歐陽善玲

研究員‧孫蓉萍

同一家公司的上班族,薪水與職級差不多,但是十年後,有人富、有人窮,為什麼?答案是,贏家們把握踏入職場的黃金十年,靠著努力工作及兼差、節儉和投資理財,資產比別人多一千萬元。

三十二歲的小偉,私立大學畢業,自認不夠聰明,也不是名校出身,但有別於一般社會刻板印象,這位七年級生,從大學時代就有很強的賺錢欲望,抱著「英雄不怕出身低」的想法,常告訴自己:只要比別人更拚、更早起步,最後結果就不會比人家差。

身材略顯福泰的小偉,雖然理財觀念很早熟,但白裡透紅的臉龐,看起來比實際年齡還小一些。「大學畢業前,我的戶頭存款已有七十萬元。這些錢,是我假日早上兼家教,平日晚上在3C賣場當介紹員,偶爾在朋友公司幫忙,一點一滴存下來的。」他說,每月家裡原本就會給零用錢,自己賺的部分,就能全部入帳,一個月平均存下二萬到三萬元並不難。

小偉打從心底認為,財富多寡是這個社會評價一個人最直接、最現實的方式,要讓人看得起,就要趁年輕、有體力的時候,厚實自己的資產。而兼差,是他累積千萬元身價的第一步。

「一邊念書,同時又兼二、三份差,賺錢速度雖然快,但也超級累,課業多少也受到影響;記得有一年的暑修,考試前一晚還打工到半夜。當我睡眼惺忪、拖著疲憊的身軀進入教室時,同學們都覺得我很扯。現在回想起來,還真是有點誇張。」

危機意識比別人強

念書時,他比同學早一步知道「人脈就是錢脈」大學時代,小偉大部分時間都在校外打工,與同儕相比,視野大不同。「兼差多,認識的人也多;我很用心經營人際關係,在朋友介紹、幫助下,賺錢機會愈來愈多。後來才知道,原來人脈就是錢脈。」剛開始,小偉在一家美商3C公司擔任產品介紹員,時薪一五○元。之後透過這個工作,得知3C產品批發管道,他便以低於市價兩成左右的價格,購入電視、相機等產品,再轉手賣給熟識的中南部網路店家,一來一回就能賺到一二%。像這樣批貨、轉銷售的中盤商角色,小偉也愈來愈上手。

畢業後第一份工作,他投入台北電子商場大本營:光華商場。這份工作對他而言,早已駕輕就熟。「我的本薪兩萬五千元,加上業績獎金,一個月大概可領四萬元;又因為我念的是資訊科技,先前對3C產品、通路還算熟悉,所以本業之外我又開始兼差,自己批貨做一些小買賣,或提供軟體、銷售服務給需要的人。像這樣額外接案子,一年光是兼差進帳就有六十萬元,比本業還高。」小偉不用當兵,工作第一年就存下六十萬元,加上大學打工累積的資金,二十三歲就賺進人生的第一桶金。利用這一百萬元,他開始學習「用錢賺錢」的技巧,讓累積財富的方式,進階到股市。

賺錢欲望比別人高

工作後,他把閒錢投入股市「用錢賺錢」「那段時間,我看了很多技術線形方面的書,但實際操作結果小賺小賠,對提升資產沒太大幫助;後來還因聽信明牌賠掉二十多萬元。」從小賺小賠到穩健操作,小偉在股市經驗中學到最重要的原則是:「不能年年穩定賺錢的公司,完全不碰。」即使因此錯過一些飆漲三至六倍的股票,他仍不貪婪,並歸納出三種股票投資最穩當的方法:分別是高殖利率股、危機入市股,及對公司消息把握度高的個股。

他分享,有些公司每年收益穩定,配息水準也不錯,股價愈跌,現金殖利率愈高,買了絕對不吃虧;長期來看,股價也會反映公司獲利,不用擔心賺到股息、賠掉價差。還有一些好公司,遇到倒楣事的時候,股價不理性重挫,也可趁機介入,事後來看都是千載難逢的賺錢機會。

「像二○○八年金融海嘯,聯發科股價最低跌到一七七元,現在回想起來,覺得當初沒買到一八○元以下的聯發科,是股市最大遺憾。也因為這樣,後來我設定了一個波動區間,只要聯發科跌破二八○元就買進,突破三七九元就賣出,這樣幾年操作下來,我投入股市的資金就翻了一倍,不斷複製成功模式,果然是投資硬道理。」過去幾年,小偉透過穩定的高殖利率股票、危機入市原則,鎖定股價一度超跌的聯發科、可成,等到股價反彈至合理價位,他不貪心、及時停利出場;這樣反覆操作下,他自己的本金,加上父母資助的錢作為資本,只要看準時機就出手,資產累積速度也如滾雪球般,愈滾愈快。

如今,小偉準備結婚,在新北市汐止買下總價一五二○萬元的房子,手上現金還有四四○萬元,扣掉家人資助的四百萬元、房貸二五○萬元,淨資產已達一千三百多萬元。這也意味著,從大學時代至今,小偉在黃金十年內,為自己累積了千萬元身價。

小偉無疑是人生勝利組的其中一員,因為在低薪化、貧富差距擴大的台灣社會裡,能夠累積千萬元資產的年輕人,其實是鳳毛麟角。根據《今周刊》針對二十六歲至四十五歲台灣人進行的最新調查發現,在四十歲之前達到淨資產一千萬元的人,僅八.三%!

國人理財能力大躍進

存到第一桶金的人,較三年前增加事實上,《今周刊》調查發現,高達八二.六%的受訪者,回答對現在的財富狀況表示不滿意;但近五成受訪者,只有五十萬元的投資理財部位;更有一八%受訪者沒錢可投資,苦無翻身機會。

如今上班族薪資普遍偏低,年輕一代重視生活品質,玩樂與美食的支出偏高,使得很多人成了月光族,既沒存到錢,也不相信自己有機會變富有。

不過,值得欣慰的是,近三年來經濟景氣欠佳,國人反而更加積極理財,財富狀況比以前來得好。

《今周刊》早在二○一一年就委託波仕特線上市調網進行「台灣窮青年、富青年」問卷調查,如今,隔了三年,本刊再次調查,發現二○一四年有五一.一%的受訪者,尚未存到一百萬元,比起一一年的六七.一%,比重已降低了十六個百分點。世新大學財務金融系副教授郭迺鋒分析,「過去三年,經濟景氣欠佳,反而激發台灣人更加積極理財。」在世新大學教了十年「理財與生活」通識課程,郭迺鋒發現,金融海嘯後景氣變差,理財觀念反而變得健康,父母主動要求子女記帳,學生們也較認真看待理財這件事。不僅如此,過去三、四年來,全球股市從谷底回升,加上房地產價格持續飆漲,也使得存到第一桶金的人比三年前增加。

身價千萬的人都怎麼存錢?

「投資理財」是主要致富途徑,其次為努力工作調查也發現,三成受訪者認為,自己在十年時間內會達到希望的財富目標。然而,要如何才能像小偉一樣,在短短十年內就擁有一千萬元的資產?

永豐金控首席經濟學家黃蔭基指出,單靠固定薪水想存一千萬元,不可能!他舉例,若十年要存一千萬元,假設只靠薪水,就算能存一半,年薪至少要有二百萬元才能達陣。「事實上,近年來,國人的致富途徑,主要靠房地產和股票投資。」主持「台灣窮青年、富青年」問卷調查的波仕特線上市調網公司經理董彥欣,把受訪者的淨資產和致富管道交叉分析,發現到一個有趣現象:淨資產在一千萬元以上的受訪者,逾三五%認為「學習投資理財」是致富最有效的途徑,其次才是「努力工作,提高自己的薪資」(占三一.一%)。

這說明了,貧與富的分水嶺,關鍵在於有沒有投資理財計畫與行動!小偉並非特例,只是比一般人更拚,更願意學習理財。

早熟的理財觀念、兼差賺得比本業多、投資高殖利率股票等,這些都是小偉持之以恆的好習慣,因此在四十歲前便累積了逾千萬元資產。《今周刊》採訪多位專家以及存錢高手,歸納九個存錢好習慣,上班族只要學起來,就有機會和他們一樣,累積千萬元身價。

打造3份收入,他32歲身價逾千萬——小偉資產累計變化18~21歲70萬元大學4年打工存款22~25歲310萬元薪水結餘 光華商場銷售員40萬元.兼差 3C產品批發220萬元.投資股票虧損20萬元26~28歲710萬元薪水結餘 日商公司銷售員50萬元.兼差3C產品販售50萬元與友合資經營3C賣場50萬元.投資股票獲利300萬元 投資朋友公司失利賠50萬元29~30歲780萬元薪水結餘 房仲50萬元.兼差3C產品販售30萬元.投資股票獲利110萬元 投資成立新公司失利賠120萬元31~32歲 1310萬元 .薪水結餘: 網路購物公司業務30萬元.投資: 投資房地產50萬元、 股票結清入帳50萬元.家人資助:400萬元

好習慣1

編列年度預算書

詳列每月收入、投資、儲蓄目標,依規畫執行首先,替自己理財,就像經營一家公司,要先編列「年度預算書」,學會為自己的生活定出財務總目標,包括每月生活收入、支出與計畫追求的儲蓄目標,建立自己的投資地圖,清楚所在位置與終點站,才不會迷失於人性的弱點當中。

「把自己或家庭看成是一家公司,並以經營公司的方式來管理財富。」郭迺鋒指出,看重自己,以財務大臣的心態打理資產,是打造黃金十年、累積千萬元財富的第一招。

有「賺錢之神」稱號的已故經濟評論家邱永漢,對小孩的金錢教育曾有驚人之舉。他發零用錢的方式,是一次發整整一年份,目的就是讓小孩當自己的財務長、學會管錢。剛開始,小孩一下子就花完了,才發現大事不妙,反而體會到「這樣下去不行」,自己主動產生學習理財的動機。

養成編列預算書、規畫如何賺錢和花錢的習慣,既能培養強烈的賺錢欲望和企圖心,可以激發出潛在的爆發力,並且更能左右你的行為,是成為存錢高手的前提或必備條件。

國人財務狀況變好了!

── 《今周刊》國人貧富調查3年前後對比存到100萬元者多16%改變1存到100萬元者多16%2011年有67.1%的人尚未存到100萬元,2014年則有51.1%,降低了16個百分點。

改變2處於負債的比重降低3%2011年有21.8%受訪者的淨資產(總資產扣除負債)處於負債狀況,2014年則是18%,降低了3.8個百分點。

好習慣2

每月對帳

分析自我消費形態,從大錢到小錢都要在乎想掌握資產的累積速度,必須養成每月對帳的習慣、檢視自己的財務狀況,包括收入與支出的結餘、投資的賺賠等。雖然對帳的動作看似無趣,但日本理財作家中谷彰宏在《不愛錢,你有事嗎?48個變身有錢人的招財行為學》一書中指出,「對錢的事情一板一眼,就能讓散漫的人生轉變為豐富的人生。」對帳的習慣要從小處著眼,中谷彰宏發現,很多人在餐廳或飯店消費時,幾乎都不會仔細核對帳單上的消費明細,然而,帳單當然會有出錯的時候,必須確認帳單明細,「無論帳單的金額多少,只要察覺有誤,就要立即反映。」這個動作在於檢驗你對金錢的態度是否慎重。不論小錢或大錢都要在乎,這是邁向有錢的重要習慣。

從消費小錢到投資的大錢,都要定時檢視,除了分析自己的消費形態,檢討自己是否有多餘的消費之外,還要檢討自己的投資績效,學會調整投資組合、執行停損等。

好習慣3

強迫自己多存五千元

每月投資二萬元,三年半就能存到百萬元同樣投資報酬率八%的基金,假設每月投入一萬元,約六年五個月才能存到一百萬元;若能提高儲蓄,每月存一萬五千元,四年六個月就能存到;如果每月存二萬元,只要三年六個月就能存到,等於每月多存五千元,比別人快一年存到第一桶金。

每月二萬元怎麼來?二十三歲的護理師羅玄微靠著兼差及省吃儉用,每月存下二萬至三萬元,大學畢業兩年多就已存到人生第一桶金,她的目標是在三十五歲前存到一千萬元。「以前工作壓力大,常靠著大吃大喝排解壓力;像吃自助餐時,完全沒有價錢概念,想吃就夾,最高紀錄一頓要花將近兩百元,真的很驚人。」定下存款目標後,羅玄微對日常花費也開始錙銖必較;最重要是,趁早存到一百萬元後,不但能提升財富自信,更可因此建立良好的理財習慣,量入為出,產生正向循環。

「地瓜葉一把只要十元,高麗菜一顆六十元,買回家自己煮,一魚一肉、兩道菜就能吃得很飽,煮一次可吃二到三餐,平均下來一餐也不過六十元;還有,以前會花幾百元買上衣,穿沒幾次就不想再穿。這種被我歸為『消耗品』的東西,我都接收朋友送的二手貨,再也不用花錢買,現在的衣服、鞋子多到穿不完。」每月多投入1萬 比別人快7年 存到1千萬(每月投資)█ 理財目標:100萬元 █ 理財目標:1000萬元1萬元6.5年 26年1.5萬元4.6年 21.6年2萬元3.6年 18.7年註:以每月投資金額,定時定額投資年報酬率8%基金,試算達到理財目標所需時間

好習慣4

每月買年化報酬率8%基金以小額資金進場試水溫,培養敏感度再加碼定時定額投資基金的好處,在於避免看錯進場時機、選錯個股的風險。剛踏入社會的年輕人,若能每月投入三、五千元、利用基金布局全球市場,也是以小額資金學習投資理財很好的管道。如果能從中挑選出每年皆可提供六%至八%的基金標的,長期來看,就能達到小錢滾出大財富的目標。

以過去三年,國內核備的境內外基金來看,年化報酬率超過八%的基金,包括富蘭克林坦伯頓生技領航、摩根環球醫療科技等。不過,投資人宜隨時掌握趨勢變化,瞄準時機轉向最具潛力的產業,才能選對長期「保八」的基金。

投資人可以先用小額資金進場試水溫,掌握全球股市的節奏,以及產業景氣脈動;隨著投資敏感度提高,再逐步加碼投資部位,並隨時調整投資配置,如此便能以擴大投資本金方式,加速累積財富的速度。

8檔連續3年

年化報酬率

高於8%的基金

基金名稱2013年2012年2011年富蘭克林坦伯頓生技領航64.2726.819.60 摩根環球醫療科技61.0422.1212.91 德盛德利全球生物科技39.6224.5710.99 貝萊德世界健康科學37.2814.808.89 瑞萬通博美國價值股票27.2615.478.06 摩根士丹利環球品牌19.2313.218.32 天達環球特許品牌16.3915.838.37 ING(L)食品飲料投資11.028.479.76 註:年化報酬率(%)以新台幣計算 資料來源:晨星基金評比公司

好習慣5

每年買現金殖利率6%股票長線布局,利息比定存多三倍投資最怕不確定性,若能確保收益,就能大幅提升資產累積速度。對上班族來說,買進長期獲利、配息穩定的高股息標的,是股市投資相對可行的作法。

以過去五年平均現金殖利率在六%以上、公司平均配息率在六成以上,且連續五年沒有虧損、今年可扣抵稅率在二○%以上的公司來看,包括豐藝、威健、競國等皆符合資格。

長線布局持有高殖利率股,可望取得比定存利息多三倍的收益,最適合想穩健累積財富的投資人。但要注意,高殖利率股最怕賺到股息、賠掉價差,因此篩選標的須以本業獲利能力和長期獲利表現為主,不能只看公司配息條件,忽略營運成績。

若不想押注在單一個股,投資人也可考慮投資「台灣高股息ETF」(○○五六),這是從台股市值前一五○大公司中,以「未來一年預測現金股利殖利率」排序,篩選出現金殖利率最高的三十檔個股為成分股;歷年來現金股息殖利率平均有六%以上,且幾乎都能填息,想避免選股困擾的投資人也可留意。

10檔現金殖

利率高於

6%的股票

公司2009~2013平均

現金殖利率(%)

豐 藝8.22

威 健8.14

競 國6.74

敦陽科6.73

同 亨6.67

新 產6.54

全國電6.28

宇 瞻6.28

海韻電6.20

崇 越6.09

註:篩選條件包括①過去5年平均現金殖利率6%以上;②過去5年平均配息率在60%以上;③過去5年EPS都大於0;④2014年可扣抵稅率在20%以上

資料來源:CMoney

好習慣6

把現金變成資產

與其花掉或放在銀行,不如拿來買房投資手上有閒錢的時候,大部分人想到的都是該如何花掉它,但存錢高手盤算的卻是:如何能將現金變成資產。

知名財經作家張真卿指出,現金如流水,常常不是花掉、就是放在銀行被通膨吃掉;但資產不同,不但可保值,還有升值空間。因此,當你拿到分紅、獎金時,應該思考如何把這些現金投入可增值的資產。

張真卿建議,將現金變成資產,最好的方法之一是買房。一般人常把買房當作負債,「買不如租」觀念大行其道。但他建議,四十歲前至少要有一戶不動產,出租、自住皆宜。

「不應將房貸看成負債,而是資產,只要房價上漲,個人淨資產就能跟著增加。但要注意,若以自住為前提,就要考量居住環境,隨時都可進場;若以投資為目的,就要先做足功課,評估景氣位置再決定,不必急著出手。」張真卿提醒。

好習慣7

換季採買省七成

別失心瘋狂買「限時特賣」,換季時更便宜「錢就是要花在刀口上。」從沒沒無聞的廣告製片,變成家喻戶曉的「全聯先生」,邱彥翔私底下也是個很「摳」的人,他的消費哲學就是「慢一點,就省一點」。他認為,在換季時才下手購買,折扣達三.八折,加上買千送百等回饋金,同樣的東西,足足省下七成。

邱彥翔認為,資訊產品推陳出新,但折價也很快,等熱潮過了再買,比較划算。像他用的手機,剛推出時要三萬多元,他等了差不多三年,只花五千元就買到了,而且還很新。

邱彥翔接拍超過六十支全聯廣告,加上代言價碼飆漲,估計年收入數百萬元,但他仍是過著「一塊錢也要計較」的儉樸生活,比如車子要加油時,他會找有自助加油的,因為每公升可以省下○.八元;為省停車費,他寧願走遠路,停在不用收費的馬路黃線或巷子裡的停車位。

「我不敢說自己買得最便宜,但是買之前,我一定會做功課。」邱彥翔認為,抱著「想買、隨時都能買得到」的心態,讓他不會被「限時特賣」促銷模式,或商品包裝所誘惑,就不會急於想買下自己不需要的東西。

好習慣8

兼差多賺二五%月薪

創造兩份收入,增加每月進帳一般公司編列損益表,會將本業及業外收入分得清清楚楚;張真卿認為,個人也應編列損益表,將收入分為本業及業外兩部分,再衡量如何創造收益。

「本業就是正職,業外就是兼差所得;要提升本業收入,可藉由跳槽或爭取升職等方式為自己加薪。至於兼差所得,最好能結合現有專業、人脈或技能,在上班以外的時間,進一步創造收入。利用房屋租金或其他理財工具提升每月進帳,也是不錯方式。」護理師羅玄微三年存一桶金,兼差幫了大忙。原本她在一家大型綜合醫院急診室服務,月薪約四萬多元;後來轉到一家小型診所,每天上班時間固定從下午兩點到晚上十點。由於工作負擔不會太重,她早上八點到十二點,又去產後護理中心兼差,幫小寶寶洗澡、餵奶。

像這樣結合本身護理專業,利用本業加業外收入雙管齊下方式,羅玄微每月收入較之前增加一萬多元;以兼差後整體收入五萬多元計算,每月等於幫自己多存了一萬多元,相當於原來月薪的二五%。

好習慣9

提升判斷價格能力

多看數字,當買賣機會來臨時,就能出好價錢存錢高手平日養成的好習慣是,培養「出價力」。所謂出價力,是指能夠判斷合理價格的能力。要具有這種能力,必須養成情報蒐集的習慣,透過長期的觀察和追蹤,對價格波動往往比別人更有感受力,當交易買賣的機會來時,就能夠馬上出價,搶到便宜貨。

郭迺鋒舉例說,即使不打算買房,但只要經過房仲公司門口,他會瀏覽廣告單,感受房價的漲跌,當機會來時隨時能出手。

同樣的,買股票時,投資贏家們都會追蹤營收數字、法人進出和股價走勢,甚至寫投資日誌,讓自己對股價更有感覺。

投資達人、職業軍人李律理的投資日誌,記錄重點有兩個,第一是每天的重大事件,第二是自己有興趣的產業,最近發生什麼大事。但這不單是流水帳,更重要是在旁邊加上自己的觀察與看法,然後再與事實相互印證,提升對市場的敏感度,由於對股價敏銳,不論買或賣都可以掌握好的價格。因此,年僅三十歲就累積到六百萬元的資產。(詳見一一六頁)多數人以為,四十歲前要存到千萬元,在當前社會低薪結構下,是不可能的事情。其實,只要養成九個好習慣,愈早做到,就能愈快躋身財富贏家行列!

即使僅僅做到其中的六、七個好習慣,還是能讓財富隨著時間正向累積,在人生的黃金十年內,更靠近千萬資產的夢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19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