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光伏寒冬最後的陽光地帶

http://magazine.caixin.cn/2011-12-16/100339039_all.html

12月7日,全球太陽能行業知名展會Intersolar首次來到中國,現場氣氛卻被一些參展人士評價為「和現在北京的天氣一樣寒冷」。

  設在國家會議中心的展廳本就不大,參展商不足百家,國內光伏組件大廠更集體缺席。「真的是行業寒冬的緣故吧。」一位參展商向財新《新世紀》感嘆,「不過我們今年的銷售還不錯。」

  日子「還不錯」的,是生產光伏逆變器的設備商們。這幾乎是此輪行業冬天中,惟一尚有陽光照射的地帶。受益於組件價格的下降和國內標竿電價的出台,光伏逆變器作為光伏系統的核心功率調節器件,正在享受國內市場帶來的利好。

  不要忽略風險。相對較低的技術門檻也引來了大批新進場者,過度投資、價格戰和洗牌⋯⋯除了同業競爭,光伏逆變器廠商還要面對相當強勢的產業鏈上下游。

國內市場興起

  光伏逆變器名字很拗口,但功能很簡明:把光伏發電產生的直流電轉化成交流電,從而接入電網系統或是負載。

  光伏逆變器能夠一枝獨秀,有其先天原因——它並不身處多晶硅產業鏈中,而是電力電子設備在光伏領域中的一個應用。此輪多晶硅光伏產品的全面跌價 並未傷及逆變器行業。「我們今年的銷售收入還是增長了,光伏組件價格這麼低,又有了1.15元的保底電價,業主電站建得多,我們就賣得多。」安徽頤和新能 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頤和新能源)的區域經理朱陽在Intersolar展會現場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

  資本也在其中看到了機會。一位清潔能源行業的風投人士曾向財新《新世紀》記者介紹:「太陽能市場的投資機會是見仁見智的,比如逆變器、微逆變器這些都有挺多人在關注,都可以投。」

  根據Solarbuzz的研究報告,2011年中國光伏市場實際完成量將超過1.6GW,較2010年增長230%以上,上網電價補貼政策的實 施被認為促進了中國光伏項目的爆髮式增長。在青海等地,1.15元/度的上網電價,已經能夠給一些電站帶來10%以上的內部收益率。對於2012年的國內 新增裝機,行業內普遍的預測是2.5GW-3GW,也有樂觀者把數字調高到了5GW以上。

  由於產品用途的緣故,裝機在哪裡,逆變器市場就在哪裡。陽光電源(300274.SZ)目前是國內最大的光伏逆變器供應商,今年上半年營業收入 達到2.92億元,較2010年同期增長65.63%,其國內市場佔比近80%。光大證券的一份研究報告預計,到2015年,國內光伏逆變器市場將超過 50億元。

  產能正在積極擴張。陽光電源IPO募得資金的一部分,便用於1GW規模的產能擴張。南京冠亞電源在2012年產能將達到1.5GW,科士達(002518.SZ)的公告稱,2012年將新增100kW以上逆變器720台,10kW以下則將增加15600台。

「這個行業已開始被做濫了」

  儘管市場似乎方興未艾,但擔憂已經產生。

  一位在逆變器行業工作了九年時間的人士向財新《新世紀》記者表示,國內的逆變器市場已經被做濫了,「『濫』是因為光伏逆變器市場魚龍混雜,泥沙俱下。國內有N多沒聽說過的企業,好多都是剛剛成立的公司,買現成方案,這樣的企業如何能保證質量和服務?」

  國內現在有多少家企業生產光伏逆變器?根據國家質量認證中心統計,通過其認證的約53家。亦有統計數據稱目前國內生產光伏逆變器共有135家廠商,其中絕大多數是在2007年以後進入這一領域的,有的還處在預研和樣機生產階段。

  之所以有如此多的新入場者,重要原因之一是技術門檻不高。光伏逆變器的原理技術,與一般電源所使用的電力電子技術並無本質差別。一位UPS(不 間斷電源)行業人士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甚至有在電源行業僅工作五年時間的本科畢業生,跳槽去小的逆變器廠家做了技術總監。

  科士達、台達等企業正是憑藉之前UPS的生產經驗進入了逆變器領域。西門子、施耐德以及南瑞集團等大型綜合電氣工業集團也進來了。華為亦在廣招 人才,開展光伏逆變器行業的前期研發。「華為很清楚,這一行拼到底是市場渠道的能力,還有背後的現金流。」一位接觸過其光伏逆變器業務的人士表示。

  在目前的市場上,陽光電源、南京冠亞等企業憑藉的是多年在行業中積累的經驗與渠道,許繼電氣(000400.SZ)、南瑞等企業則有在電力領域 積累的雄厚資源。不過,陽光電源高層上月在接受券商調研時表示,比起大型企業在行業中形成壟斷,更可怕的是產品被「山寨」,「這個行業需要有人專業、專 心、沉下心來做,做大、做強、做快,尤其是產品的快速更新」。

  2011年,國內光伏逆變器產能約為3.3GW,全球產能則將超過55GW,加上擴產預期,全行業的供給過剩恐將長期存在,目前整個行業的產能利用率在40%左右。根據IMS Research的研究報告,全球光伏逆變器市場今年三季度出現了超過20%的同比跌幅,原有市場縮減的國際大廠也將目光投向中國。在市場和技術準備期過後,光伏逆變器將迎來真正的競爭——會不會像光伏組件一樣,大家一擁而上,最後死一批,形成新格局?

  多位接受採訪的行業人士,給出的都是肯定的回答。價格方面,陽光電源今年上半年的產品均價已經同比下降約20%,到下半年,大功率無變壓器的逆 變器價格已降至0.8元/瓦左右的水平,較上半年再降10%,廣發證券分析師韓玲預測,明年逆變器市場價格下滑幅度在10%-15%左右。

  市場格局的變化,也許不需要太長時間。光大證券認為,2012年-2013年就將是行業洗牌的窗口,很多規模較小的公司將逐步退出這個行業。

逆流而上的挑戰

  今年11月號的《光伏雜誌》(PV Magazine)還在慶幸,因為還沒有大量中國企業進入全球逆變器市場,這個板塊得以維持較高的利潤率。那麼接下來,已經魚龍混雜的中國行業會很快讓全世界的競爭者頭疼嗎?

  目前,全球前五大供應商——SMA、Fronius、Kaco、Power One、Sputnik,大約佔據了全球60%的市場份額,中國企業尚無殺入前十者,陽光電源在全球市場的份額也僅為2%。創建僅僅四年的頤和新能源去年 開始出現在歐洲展會上,今年2月宣稱目標是躋身世界逆變器廠商五強。然而今年7月,歐洲光伏雜誌《Photon》對頤和新能源的兩款逆變器產品進行了測 評,結果令人失望——轉換效率明顯低於廠家提供的參數,不穩定,並且頻繁出現失誤。

  中國企業有野心,但是很難,因為這不是生產電池,而是一種電力設備。越來越多的中國項目業主和系統集成商開始進入海外市場,它們可能更傾向於選 擇國內的產品,因為國產逆變器價格要低60%左右,但至少在目前,海外的電站項目極少採用國內逆變器。Frost&Sullivan能源電力部門 諮詢經理曹寅說:「就國外市場來說,質量是第一生命力,在這方面國內產品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11月9日,西北電監局印發的《西北區域光伏電站並網管理暫行規定》,「光伏逆變器必須具備低電壓穿越能力,確保在電網電壓低至20%情況下保 持1秒不脫網。」陽光電源在接受調研時表示,10月國家電網公司對所有的太陽能電站進行了低電壓穿越測試,「很多中小企業都倒下了」。

  挑戰還來自產業鏈。國內光伏逆變器廠商的能力主要在於架構和參數設計,大部分生產材料需要對外採購。其中,IGBT(絕緣柵雙極型晶體管)模塊 等大功率半導體器件依靠德國英飛凌、賽米控和日本富士等少數廠家。「由於需求旺盛,英飛凌這樣的公司非常強勢,至少要提前半年打款。」曹寅告訴財新《新世 紀》記者,在他看來,上游的穩定充足供應是逆變器企業要面臨的一個很大問題,「越是基礎元器件越考驗能力,國產化都喊了這麼多年了,希望渺茫。」

  面對以五大發電集團為主的電站項目業主,逆變器企業的議價能力同樣不強。陽光電源今年有400MW的設備賣給中廣核,佔全年出貨量的一半。如此依賴單一客戶,在賬期等問題上恐將遭遇挑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06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