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它成立十年,卻被百年紐時當最大強敵 盜文網起家 竟成為全球最創新公司

2016-03-07  TCW

被稱內容農場始祖的趣聞網,一開始是從無腦新聞起家,現被評為最創新,連歐巴馬也找它拍片,它如何找縫隙出擊?

你記得去年的二月二十八日,橫掃所有媒體和社群平台的是哪則新聞嗎?答案是一張在網路上流傳,看不出到底是黑藍相間還是白金相間的洋裝照。這張謎樣照片引發熱議,連五月天阿信跟楊丞琳等藝人都加入討論。

照片最早源自美國趣聞網(Buzzfeed),原始貼文在一天內創下四千一百萬的流量。創辦於二○○六年的趣聞網,擅長創造被社群傳播的軟性新聞,早期內容多來自網路論壇和部落客,如今則大部分為原創。由於內容輕薄短小且視覺元素強烈,再加上標題吸引人,讓人忍不住想要點閱和分享。趣聞網被稱為「內容農場始祖」,這個稱號其實充滿貶義,諷刺它只會大量產製無意義的內容。但這家被視為只會抄襲跟傳播低級內容的網站,現在竟被評為最創新的公司。

美國科技雜誌《快公司》(Fast Company)三月初剛公布的「二0一六年全球五十家最創新公司」榜單中,趣聞網位列第一,連臉書都只能屈居第二,更超越Google和蘋果。這份調查已有十四年歷史,《快公司》每年與市調機構或數據分析公司合作,研究全球上千家公司,從中選出五十家來自二十個產業的最創新公司。

論營收,據美國網路媒體「Gawker」披露的趣聞網二0一四年財報,它的年營收只有一億美元,還不及臉書最新一季營收的六十分之一;論全球知名度,趣聞網更不及Google和蘋果,它憑什麼最創新?

病毒傳播求快求變題材發布迎合社群胃口

趣聞網的影響力有多大?它的每月獨立訪客數比百年老店《紐約時報》多兩成,從行動裝置造訪的訪客更居全美所有網站之冠,連美國總統歐巴馬要宣傳健保法案,都找上趣聞網幫他拍影片。

「原本一天大概賣五到十個包,Buzzfeed報導過後,一天就賣了一百五十個,持續了一個半月,」把MIT「2D包」賣到全球二十五個國家的品展創辦人林飛比說。

趣聞網的創新秘密來自其創辦人的網路原生基因:求快求變,水不停歇。

趣聞網起初只是佩雷帝共同創辦的網路媒體《赫芬頓郵報》旗下的一個子計畫,研究怎樣的內容才能在網路上引發病毒式傳播,它發布大量迎合社群胃口的內容如:「二十一條只有女人才懂的推文」、「你是哪個希臘哲學家?」等等,短時間迅速吸引大量流量和眼球。競爭者馬上群起效尤,以「Buzz」為字首的內容網站如雨後春筍般崛起。

但當新的內容農場競相推出更辛辣的內容時,趣聞網卻在二0一三年開始經營嚴肅新聞,挖角《華爾街日報》、《衛報》等老字號媒體的資深記者,還請來獲得兩次普立茲獎的記者史屈夫(Mark Schoofs)擔任調查新聞小組的負責人。

這一步,不僅為了提升趣聞網的形象和內容品質,也為了廣告考量。關鍵評論網總編輯楊上範分析,趣聞網的形象若一直很軟,廣告路數將較容易受限,精品或高階品牌可能就不會找上門。

內容重製靠大數據一則貼文可變出15種組合

除了在內容本身做改變,趣聞網在內容產製和商業模式,更一切以數據為導向。每則標題都經過反覆測試,例如編輯可以為一則新聞搭配不同標題和主圖,不同讀者會看到不同的隨機組合,編輯再根據點擊率和分享數修正。

在傳統媒體,一則文宇報導最多被處理成兩種格式:紙本和線上。但根據《快公司》報導,趣聞網所有原始內容都有一組ID,方便中央系統統一管理,然後再針對不同社群平台特性打造不同內容。

例如一則「七個步驟教你做燜燒燉雞」貼文,在臉書上會是一則四十六秒的影片,在Instagram變十五秒,在釘趣(Pinterest》上又變成兩張圖片,最後總共生出十五種不同格式的媒材。這就是趣聞網著名的「分散式發布」策略,用大數據計算每個不同社群平台的散播模式,再因應不同平台特性打造專屬內容。

眼球在哪內容在哪經營全球逾30個社群平台

佩雷帝去年在SXSW首樂季演講時說,他察覺用戶已離不開社群平台,當所有媒體都努力經營自家網站或App,他選擇與社群平台攜手合作,社群怎麼變,他就跟著變。現在趣聞網總共經營全球三十幾個社群平台,有四分之三的內容發布在社群而非自家網站上。

「趣聞網不在乎單一網站,它像是有很多分靈體,每個平台上都是它,」台灣數位文化協會內容中心主任鄭國威說。

從低俗內容發展到正經的調查報導,從單一網站變成三十幾個分身,從新聞室決策變成數據決策,趣聞網凸顯了網路時代「眼球在哪裡,內容就在哪裡」的特性。長期觀察新媒體生態的資深媒體人黃哲斌形容,「趣聞網就像是拳擊台上一名很厲害的拳擊手,不斷跳來跳去,尋找縫隙出擊。」

但根據趣聞網最新發布數據,它在美國用戶成長趨緩,因此開始積極往海外發展,今年初剛開設日本分站。在全球化的過程中,趣聞網能否摸透各國的社群平台屬性,針對不同文化推出內容,將成為它未來發展的一大挑戰。

撰文者李欣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826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