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2-15 NM
六十年來標榜「行船爭解纜、月餅我賣先」的香港榮華餅家,在九十年代進軍大陸市場時卻因未有「及早解纜」註冊商標,棋差一着以至糾纏官司十三年,要 多次控告在佛山順德的哎吔餅廠抄襲侵權。這間順德榮華不單用上字體相近的「榮華月餅」四字,亦有牡丹花及月亮圖案,甚至印上香港公司監製字樣。
官司沒完沒了。三個月前,被趕入窮巷的順德榮華突然反撲,以在大陸持有註冊「榮華」商標為由反告香港榮華侵權,聲稱「維權」告上北京法院索償一億 港元。香港榮華向本刊揭露,三年前順德榮華曾開價二億八千萬元,兜售其手握的內地「榮華」商標,香港榮華不滿開價之高如「綁架勒索」斷然拒絕。
本刊深入順德榮華,發現這間生產逾四十款月餅曲奇的廠房,已由山寨發展至近三十萬平方呎生產線,其掌舵人蘇國榮,在順德住豪宅駕名車,估計每年營 業額數以千萬元計。香港榮華不甘有人借用「榮華」的知名度抽水,由八十二歲創辦人劉培齡親自主理官司,誓保估算高達四億元的全國月餅市場不容有失。
在順德跳上的士,司機道:「我們順德榮華的月餅好出名,每年中秋都要排隊買。」問他是否知道「香港榮華」,他反問:「有分別?都係一樣吧,榮華係來自我哋順德。」
登入內地訂購網站,其中一個名叫「月餅網」內有「榮華月餅」一欄,按下即見香港榮華的標誌及歷史簡介,旁邊展示不同月餅款式,既有正宗香港榮華的 貨品,也有順德榮華的貨夾雜當中,由於兩者都是藍色包裝,驟眼看難以區分。一盒雙黃白蓮蓉月,香港榮華正貨售二百六十八元人民幣、順德榮華則售一百五十八 元。二○○六年中秋,有內地商人購買順德榮華一千多盒月餅送禮,部分發霉發臭於是向傳媒投訴。
踏進順德榮華位於勒流鎮廠房,大堂牆上漆有繁體「榮華」和「月餅」四個大字,兩個詞語中間隔着一個員工稱作「幸運輪」的圓形標誌——黃底月亮上有 一朵粉紅色牡丹花配綠葉、配有「榮華」兩字,圍圈是英文「Rong Hua Moon Cake」,底部印着標語「富貴花一開,好事自然來」。圓形之下有一條紅絲帶印有簡體字「自製白蓮蓉 連年載譽」。再之下是六個大字「逢盛世享榮華」及「始創於1983年」。月亮牡丹加上魏體書法,似曾相識。
自稱絕無抄襲
身 穿Polo恤及牛仔褲、五十一歲的順德榮華創辦人蘇國榮,從他那輛價值近百萬的寶馬X5步出接受本刊訪問。他在四十款產品前自豪地說:「四十種不同包裝設 計,有紅、有藍、有金,都來自我的靈感。」雙黃白蓮蓉月餅是藍底加那個「幸運輪」標誌、九星薈萃禮盒則全套金色、另有白色「純浪漫」系列。 由於月餅包裝令人想起香港榮華,由一九九九年至今,蘇國榮不斷被香港榮華控告侵權。蘇聲稱:「我之前無見過香港榮華個盒喎,亦唔覺得我的設計同佢似樣。我 用的是一朵牡丹花、而非一束,代表一枝獨秀。」
除了月餅,他生產的曲奇餅,藍色盒包裝同樣熟口熟面。問他是否抄襲 丹麥藍罐曲奇?「你看,藍盒上的橙色是橢圓、唔係人哋正圓,而且曲奇罐係金色,全部都係我諗出來,我認為這是美感,絕無抄襲。」 蘇說,不同包裝意念都來自他的大腦,再交由設計師落筆。說畢他拿起嫁喜餅禮盒,印有「切勿使用、仿冒我公司龍鳳喜餅的包裝設計」字樣,提醒同行不要抄襲 他。 「我同香港榮華無任何親戚朋友關係。我的品牌有我自己個性,我話你知,我唔會抄任何人。你覺得似,我就話一啲都唔似。」蘇國榮大聲道。
二萬五千元購商標
生 於順德的蘇國榮,初中畢業後當製餅師傅、一九八三年拿着一千多元創辦「榮華餅食店」,「叫榮華,因為我個名有榮字,是榮華富貴,所以用牡丹花。」 蘇國榮創業的八十年代初,「榮華」在內地的註冊商標由山東沂水縣永樂糖果廠持有,蘇於是在一九九七年花費二萬五千元,向該山東廠購入商標——那是一個圓圈 內有簡體「榮華」字樣的標誌。翌年,他申請註冊繁體「榮華」商標,香港榮華提出異議,國家工商總局商標評審委員會至今仍在審理個案。 一九九八年,蘇國榮又在香港成立「香港蘇氏食品有限公司」,同年生產的月餅鐵罐上印有「香港蘇氏食品監制」字樣,「我成立間公司為咗引入香港管理方法,原 本在香港有辦事處,因為打官司唔想被人騷擾所以結束。」記者按公司註冊處登記位於上環的地址上門,發現是一間廣告公司,職員指未曾聽聞香港蘇氏食品。記錄 顯示,蘇國榮是大股東,而其香港居民兄長象徵式持有0.001%股權。 蘇國榮購入簡體榮華商標時,香港榮華已在大陸設廠三年,但一直沒有着緊商標註冊。直到蘇國榮的「香港蘇氏食品監制」、「一枝獨秀牡丹」月餅推出市場後,香 港榮華才意識到威脅臨門。
客人攜發霉月餅找上門
一九五○年在元朗創辦香港榮華、人稱「培叔」的劉培齡記得,回歸後不時有顧客投訴:「怎麼你們的月餅發霉又難吃?快退貨。」怎料客人拿來的,卻是寫着「香港蘇氏食品監制」的鐵罐,培叔才知悉原來順德也有榮華。 培叔說:「之後收到供應商反映:『我哋見到香港蘇氏食品監制,以為就係香港榮華。』又試過有大陸超市售貨員,將蘇國榮的月餅放進我們的禮物袋。」 培叔和他一班老拍檔本打算「以和為貴」:「初時真的沒想過打官司,唔想同人敵對。但後來門市收的投訴愈來愈多,迫於無奈唯有找律師商量。」
香 港榮華要贏訴訟,主打的理據是:香港榮華比蘇國榮的榮華更早在內地出現、是更早出現的知名商品,「榮華」兩字因此是其特有名稱。香港榮華的內地代表律師、 中國高校知識產權研究會副理事長溫旭說:「七十年代末改革開放之初,香港人帶月餅返大陸探親,當時香港榮華已流入內地,蘇國榮的公司仍未創辦。」 一九九九年,官司揭開序幕,香港榮華在佛山中級人民法院起訴蘇國榮持有的蘇氏榮華不正當競爭,法庭雖然認定香港榮華為知名產品,但判蘇國榮使用「榮華月 餅」名稱合法。 香港榮華不服轉在東莞興訟,那是它一九九四年在內地設廠之地。二○○六年至二○○九年間,東莞市中級人民法院及廣東省中級人民法院,先後指順德榮華使用 「知名商品特有名稱」侵權,香港榮華贏得重要一仗。
官司三盤兩勝
此後,蘇國榮產品的包裝不能再有「榮華月餅」四字連 在一起出現。蘇說:「所以我用個『幸運輪』隔開『榮華』和『月餅』兩詞,包裝全部要改,單係○九年就損失二百萬。」。 「輸咗官司之後,我啲生意就係咁跌,單係廣東省市場,○九年月餅銷售跌咗四成。入咗貨嘅超級市場,怕賣我啲月餅影響商譽都將貨落架。」蘇國榮說,至今生意 仍未回升,問到如今營業情況,他堅拒透露,只說:「單係佛山,我每年都可以賣出數以十萬計月餅。」以每盒平均一百五十元人民幣估算,賣出十萬盒的營業額便 達一千五百萬元。
「賣月餅的確好好賺,係成個行業主要收入,大企業的利潤可高至翻倍。」蘇國榮雖然未有透露他的荷 包有幾富貴,但他住在順德豪宅區勒流聚福中路,出入以寶馬四驅車代步。 「我的生意原本可以做得更好,但因為過去十三年,香港榮華不斷告我,搞到依家仍有經銷商唔敢同我入貨。」三個月前,蘇國榮首次採主動,反告香港榮華在內地 侵權,索償九千萬人民幣 (約一億港元),「咁多年來官司來來往往二十次,我肯定唔止蝕九千萬。而且,香港榮華每年營業額起碼幾個億,我要攞九千萬都係為咗維權——維護我有合法商 標的權利。我曾經同香港榮華講:『我收你象徵式一蚊,分用榮華商標』但人哋唔領情。我都捱打咗咁多年,係時候走出正義一步。」蘇理直氣壯地說。
開價三億求甩身
溫 旭卻代表香港榮華怒斥蘇國榮:「他披着合法商標外衣,實際是侵犯他人的無形財產。」溫旭揭露,蘇國榮曾在○九年官司敗訴後,開價二億八千萬元,向香港榮華 兜售其持有的註冊商標,溫怒斥:「偷完人嘢之後仲要問人攞錢買番,等於綁架人個女勒索一樣。」蘇國榮承認此事,反問:「香港榮華一年都唔只賺二億八啦?」 溫續怒指:「蘇國榮點解要做到啲月餅包裝同香港榮華咁似?大家都明白啦,公道自在人心。」溫旭指,在○六年的訴訟中,蘇國榮曾表示當年「唔見了三千萬訂 單」,估計其公司年度總營業額達五至六千萬元。「但香港榮華因為蘇國榮,咁多年來損失至少過億元。」
歷年訴訟令香 港榮華這間沒有上市的公司營業狀況曝光。內地法院文件指出,二○○七年它在東莞的銷售額達一億三千萬人民幣,劉培齡說:「至今每年在內地賣逾一百萬盒月 餅、香港也至少一百萬盒。」以每盒月餅最低二百六十元賣價推算,榮華每年出售月餅的營業額便高達四億元,毛利有二、三成,大概一億元。其東莞廠房去年納稅 七百四十二萬元人民幣。
賣廣告辨真偽
香港榮華一九五○年由元朗富豪趙聿修創辦,他有感當年元朗沒有一間具規模的酒 樓。他的後輩、當年只有二十一歲在米鋪打工的劉培齡,獲趙聿修扶持入股,酒樓開業不久即吸引港督戴麟趾光顧,六二年註冊成為有限公司並引入多名股東,六三 年首創「低糖少油」的白蓮蓉月餅,並開設多間門市售賣禮餅臘腸,創作出「行船爭解纜,月餅我賣先」、「清香嫩滑,零舍不同」等街知巷聞口號。 內地改革開放,香港榮華八十年代初正式闖入大陸市場,最早通過廣州友誼商店售貨。原來,早於一九九一年香港榮華曾向中國商標局申請「榮華」商標註冊,商標 局回覆已有山東企業註冊,駁回申請。培叔及他的一眾拍檔以為內地與香港同樣採取「使用在先」的原則、即使沒註冊也不會影響其省靚的金漆招牌,於是在未有解 決商標問題的情況下,於九四年拍板在東莞建廠房大展拳腳。 直至蘇國榮透過轉讓方式獲得榮華商標,香港榮華上下才如夢初醒,「萬萬無想到,會有人跑到山東購買商標來仿冒我們香港榮華。」打官司之餘,榮華每年亦花費 上千萬元廣告費,提醒內地消費者如何識別其月餅罐,並汲取教訓將一切可註冊的都拿去註冊,例如其花好月圓圖案,務求力挽狂瀾。
未能退休
八十二歲的培叔現在仍每天到元朗榮華總部上班,他名下持有十九間公司,包括榮華品牌各間子公司,他都是主要股東,其餘另有三十多人。他有一子一女,「我班仔女唔想睇我面色,所以唔入嚟做。」榮華的接班因而落在其他股東例如董事謝徧的兒子身上。 培叔堅持不退休,皆因榮華是他的心血,公司的日常運作已交棒,但他堅持親自主理官司。「其他股東包括負責酒樓的韜哥(梁文韜),他們都好信任我,沒有過問官司細節,我也沒有說太多,不想他們擔心。」韜哥說:「我百分百信任培叔,官司我從不過問,我只負責管理酒樓。」 官司沒完沒了,培叔說,沒打算將蘇國榮趕盡殺絕,立場是「各有各做」,「但他的包裝,一定不可以和我們如此相似,並只能用帶圈簡體字的商標。」他說,榮華一直不上市與官司無關:「我們財政充裕,又有多個鋪位唔等錢使,無需要融資。」 榮華是劉培齡的心血,故他堅持不退休。耄耋之年在法庭回首六十載創業路,老人家感嘆:「十三年來的官司,是精神負擔,只怪我們沒有一早學懂大陸文化。」
緊記先註冊商標
國 家商標局數字顯示,截至今年9月,全國共有11.8萬個屬於香港企業的有效註冊商標,僅佔全國總數455萬個的2.6%。 香港生產力促進局顧問伍庭欣提醒港商,內地使用商標的原則是「註冊為先」,即「註冊後才有權用」;而香港則是「用者為先」,即使沒有註冊,但只要證明商標 歷史悠久及具廣泛知名度,便可作為使用的理據。 伍庭欣建議,港商北上投資前,應先在國家商標局網頁查冊(http://sbcx.saic.gov.cn/trade/),確保欲使用之商標未被他人註 冊。正式申請後,官方需時1年審批,之後發出公告,如3個月內沒有其他人反對,商標註冊便正式完成,為期十年,十年後再申請續期。 假如欲使用之商標已被他人註冊,可要求持有者轉讓,轉讓價由雙方協訂。 按內地《商標法》,任何人或企業都有權提出撤銷某註冊商標,但必須證明該商標已經連續3年沒有使用(指沒有用於商品包裝、廣告宣傳、展覽等),或證明該商 標持有人「搶奪」他人之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