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百勝「吃」羊:在商言商

http://www.eeo.com.cn/2011/1113/215627.shtml

經濟觀察報 評論員 彭亮 「狼來了」——這個快被貼爛了的標籤,又被拿來使用了一次。

起因是,美國百勝餐飲集團在11月8日宣佈,已通過中國商務部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的反壟斷審查批覆,獲准收購併私有化小肥羊公司。

百勝集團將通過間接全資附屬公司向小肥羊協議計劃股東提出現金收購價每股6.5元,收購一旦完成,百勝將持有小肥羊93.22%的股本,參與創辦人則持有剩下的部分,屆時小肥羊公司將會實現私有化。

商務部的放行令一出,儘管百勝和小肥羊是兩情相悅,但類似於「又一個民族品牌淪陷」的種種哀嘆聲依然不絕於耳。

企業併購,對於企業發展的影響非比尋常。既然併購行為的初始動因來自商業目的,那麼對它做出判斷的依據應當是什麼?難道是「胸中應該懷有的歷史使命感」,而非「在商言商」的正常邏輯嗎?

然而,某種情緒似乎始終在影響著人們(有人將這種情緒稱作「國家主義情緒」或「民族主義情緒」)。跨國併購本來是一個商業戰略話題,但在這種情緒的影響下,商業話題似乎就會被演變成社會話題或人文話題。

這情況並不只在中國出現。極少數的美國人,也曾試著傳播他們的觀念——美國人不要再買「中國製造」的便宜貨了,你付出了美元,另一些失業的美國人卻沒機會賺走它,是不是覺得這套說法似曾相識?

「跨國併購」似乎是最容易引起此類聲浪的事件了。不管發生在中國還是發生在美國,都是一樣。唯一的區別也許只在於:誰用更專業的態度對待這件事。商 事,就用理智的商業態度去對待處理。審批結果出台,你情我願的百勝和小肥羊各自鬆了一口氣,商務部揮手放行,如同此前所做的一樣——法國SEB收購蘇泊爾 就遭到國內同行的抵制,商務部也曾介入調查,最終也還是放行。

監管層對於跨國併購的態度由此顯而易見。2011年4月,國務院就曾出台鼓勵外商參與併購的相關文件,而商務部反壟斷局局長尚明也曾在今年9月表 示,自2008年反壟斷法實施以來,中國反壟斷案件數量呈逐年增長之勢。從審查結果看,無條件通過的佔絕大多數,禁止的僅1件(即可口可樂收購匯源果汁 案),附條件批准的7件。可口可樂收購匯源案被商務部否決,原因是「行業集中問題」而非「保護民族品牌」。全國餐飲行業市場規模達到2萬億元,其中火鍋餐 飲門店年營業額達1400億元,而百勝餐飲和小肥羊加起來不過400億元。這一狀況,與在果汁行業佔據極大份額的可口可樂與匯源有天壤之別。

一場跨國併購是否可行,從商業角度出發的考量因素多種多樣,但「保護民族品牌」不可能也不應該是其中之一,因為這不是從商業角度出發,更不是對企業負責任的行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18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