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專題籽】給放榜生:你得嘅!

1 : GS(14)@2015-07-22 23:36:20

陶傑指二十至三十年代,共產黨滲透上海文藝圈,強迫文人寫抗戰題材,引起梁實秋與左傾人士之間的筆戰。



【專題籽:放榜逃生】放榜當年,儼如家國之大事,驀然回首,原來小事一樁。被梁文道稱為香江第一才子的陶傑,甚至做會考逃兵,到英國留學。今天能有其筆,就是因為「勤」;若說才子贏在起跑線,集主持人、藝術史學者、台灣旅行達人於一身的謝哲青,就是輸在起跑線上,有讀寫障礙的他,都靠一個「勤」字;註冊營養師黃志榮會考捧蛋,亦說:「除了勤力,別無竅門。」但正如同樣捧蛋的拳王曹星如所言:「考試只是人生的一部份。訂立目標,排除萬難,定能創出自己的一片天空。」香港學生們別小看你自己,你得嘅!

才子陶傑:會考逃兵 讀筆戰

雖然陶傑堅決否認與梁文道筆戰,不過最近陶與梁在報章上被指「筆戰」事件,剛巧兩位主角小時候都不精於學業。道長高中三年全班倒數第三名,而陶傑更是會考逃兵,陶說:「自知會考考不進大學,中四便到英國留學。」然而,二人讀覽群書,如今喜歡旁徵博引。問及陶傑的筆是如何練成?他說如雞尾酒,自家調出來的:「我讀左派的報紙、明代小品、清朝筆記、台灣六七十年代最好的中文,加以英法小品混合出來。」明代小品如散文家張岱,講求文字精簡;十八世紀末法國文學可學大仲馬的短小精悍;英文小品則學其幽默與氣派,「Now I am a global happy cocktail。」他說。



何為量度 罵道長儍仔因愛錫

雖云從來不參與筆戰,但陶傑的幽默、氣度、精煉文字、尖銳的筆鋒,卻從過往精采的筆戰中讀懂回來。筆戰最高層次固然是學術的討論,「胡適、梁實秋的文章見其風度,均屬這高等。」西方筆戰更見高章,陶傑讀過最精采的有1860年牛津大學的《Oxford Evolution Debate》、1948年羅素在紐約學院教學時被天主教領袖Father Copleston層層緊扣的一場「神學與科學的筆戰」,「好看在於兩者為自己的信仰爭論。」第二層次,兩者間有觀點討論,但忍不着指名道姓。不少中國文人的筆戰均屬這類別,陶傑曾在近期「筆戰」的文章中提及,「中國文人的基因,是酸澀,有『打筆戰』之惡習」,他舉魯迅為例,「他的文章很酸,為人自大,欠缺幽默感。」他更以茶記扒餐和美國肉眼扒比喻中西筆戰之高低,「當我用英文、法文多讀高層次的筆戰時,等同你吃和牛、到美國吃肉眼扒後,不會再喜歡茶餐廳的牛肉。至於最低層次的「不理觀點,一開口罵人走狗之類人身攻擊」,才子陶傑感受甚深:「那些多年來如野豬般追擊我文章的人,我稱之為文字stalker(追蹤者)。你咪鬧囉!慘得我點撃率咁高咁多人睇。」記者:「但你狠批他是『儍仔的才將』、『僵固的腦袋』、『讀書不精』,算是人身攻擊嗎?算是有風度嗎?」陶傑:「難道我說得不對嗎?喂!儍仔不是惡言批評,像媽教仔:『儍仔,你不要這麼頑皮好嗎?』這是愛錫的表現。我沒說他是蠢仔。」哈!是次陶梁的「文字交流」,記者於訪問中就領略到才子所談筆戰的幽默與氣派。



日背八小時 試前興奮劑提神

放洋英國,豐富陶傑一生。由中學時期一般程度的英語水平,到修讀英國文學,領略筆戰的樂趣,陶傑不只有才,還有勤,倒值得學生借鏡。記者讀過他的訪問,陶起初寄居包租婆家,本想幽她一默說其「撻」了他的襪子,結果說成You have stolen my sock.「撻」變成「偷」,包租婆憤怒了。中五時要念莎士比亞《仲夏夜之夢》,他一小時,只讀完二十五行字,因為要逐個字查字典。即使考入華威大學英國文學系,修讀中古時期英語,他每日背七、八小時,背到凌晨四時才睡,臨入試場前一小時,還吃興奮劑提神。當然,媾來一位文化水平甚高的女友亦有幫助。記者問:「那要學英國文化,要學你媾女乎?」「不要學我,因為你們都學不來的。」陶傑斬釘截鐵地說。



筆戰之層次



最高層次:理性討論。1948年羅素與天主教Father Copleston辯論神存在,是一場精采的筆戰。

中等層次:有觀點討論,卻「忍不住name calling」。中國文人有打筆戰的惡習,卻見酸澀,如魯迅。

最低層次:人身攻擊。猶如野豬,盲目追擊。如《大公報》抨擊金庸,直至金1981年赴京會面鄧小平才肯收筆,「呢啲咪低層次囉!



葉健文:茶記作家 活出所想

雖然才子陶傑以美國肉眼扒和茶記扒餐,對比英中文人筆戰之高低,「吃過肉眼扒,就不再吃茶記了。」但事實上,有些人是適合吃茶記。自稱為「茶餐廳作家」的七十後葉健文,兩次會考均得一分,如今是兩本散文集的作者。其文筆不在學府,卻是每天趁在茶記吃早餐的半小時讀讀書,練過來的。健文雖然小學經已留班,成績欠佳,卻是個乖孩子,不好動,不打機,偏偏對讀書提不起勁,甚至懷疑自己有學習障礙,會考一分當然是意料中事。會考後他去了珠海書院社工系,當時書院尚未被認可,工作出路也受影響,最後到教會從事青少年工作至今。2007年因看了電影《孤星淚》而讀雨果的原著,人生頭一次一口氣地讀畢一本書,原來人生確有無盡的可能性。驀然回首,他寧願人生依舊不太順利,經歷磨難挫折,更懂珍惜。如果當初會考得廿分,今天的他未必會成為作家。「人總會有長處,發揮得最好之處未必是讀書與溫書,活出所想才最重要。」今天的他常跟年輕人如此說,因為他走過經歷過,「即使成績差,也一定有出路。」



會考一分葉健文會考兩次,都是一份收場,現於教會從事青少年工作,曾出版兩本散文集。

書名叫《茶餐廳遇上的一個作家》。


讀寫障礙謝哲青慶幸父母沒有事事替自己張羅,讓他可以在失敗中找到成功。

謝哲青:台灣藝術史學者 輸在起跑線

集節目主持人、作家、藝術史學者、登山家於一身的台灣旅行達人謝哲青,是「輸在起跑線」的代表。父親是建築工人,母親長期患有情緒病,家裏從小比同輩貧窮,他不善於表達自己還患有閱讀障礙症,學業成績平平唯一喜歡看書寫字,他以為自己會一事無成。出走海外成為了他卑微的夢想與逃生門,更在獨自旅行中找到自我。經過多年努力,他克服了先天缺陷,更成功把歷史與生活聯繫上,以文字和演講成就自己的旅行事業,他主持的演講總是人頭湧湧。少年謝哲青的閱讀障礙令他所讀的字過目即忘。他沒有停過埋怨家裏的貧窮,只想離家脫貧,最後終於以自己的勞力換取了升學外地的入場券。為了治療,他每天逐字朗讀報紙、默寫內容,甚至用拉丁語、意大利文朗讀加深記憶,最後考得倫敦亞非學院(SOAS, University of London)的考古學和藝術史雙碩士,畢業後曾任大英博物館、倫敦國家藝廊研究助理、佳士得策展人,近年更竄紅於電台及電視圈,原本有口難言的他,居然靠說話搵食。他喜歡引用哲學家尼采所說:「年輕人處於一無是處的階段,但在成就偉大之前,先要尊重一事無成的自己。」更說:「我不頂尖但一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很多年以後這些經驗終於產生價值。」多元發展的謝哲青,認為最完美的身份和舞台「就是作為謝哲青」。他說得直白,更引用英國歷史學家Thomas Carlyle所說:「人一生下來就是成就自己的偉大,並非豐功偉業,而是能夠做你想要做、也只有你才能做的事情。」懂得獨處,就懂得跟世界相處,這是謝哲青送給年輕人的一番話。


會考一分葉健文會考兩次,都是一份收場,現於教會從事青少年工作,曾出版兩本散文集。

黃志榮:營養師 Give it a try

貪玩,只顧課外活動,以為會考至少有幾分,結果1992年會考捧蛋回家,當頭棒喝。本想出來打幾年工再升學,幸得父母鼓勵,最後選擇了報讀清水灣三育大專部。大專部的課程可以令他在香港讀書,卻拿得美國大學的學分。後來他更拿到港安醫院的獎學金到美國升學。一個捧蛋學生相信自己的能力,惟有自我催眠:「Give it a try,要試才知可行與否。我跟自己說:『我一定做得到。』」黃說除了勤力,讀書還可有甚麼竅門?讀大專部時,由早讀到晚,直至自修室晚上十時關門。他憶起初到美國第一堂課:「嘩,講乜嘢?」英語只聽到兩成,但兩三個月後就完全上手了。如今,他是美國註冊營養師,亦是香港港安醫院膳食及營養部主管。「找到目標,排除萬難,想盡辦法以達到。」這是志榮給年輕人的話。


會考零分曹星如會考零分,後來成為拳擊手,2012年成為亞洲洲際金腰帶得主。

曹星如:堅持努力 考試只是人生一部份

曹星如(Rex)會考零分,放諸當下難免被標籤為「廢青」,就讀嗇色園可藝中學的他以懶散出名,整日無心向學,成績自然差,在家人鼓勵之下,Rex仍然參加會考,本來想着找份政府工,結果零分收場自然無望。Rex說當時自己尚未清晰找到人生目標,每天都是漫無目的地過,對會考成績也沒多大期望。會考後他做過倉務及跟車,卻沒有一份做得長,直到後來踏上拳擊之路。2012年他成為亞洲洲際金腰帶得主。職業生涯至今保持不敗,錄得16連勝,被傳媒冠以「神奇小子」的外號。當日他覺得會考與出路並沒關聯,反而今天回望,反覺得要珍惜讀書的機會,畢竟從中也獲得許多知識,對訂立目標也有很大幫助。他希望以自己經歷啟發其他年輕人,「考試只是人生其中一部份,就算成績未如理想,但只要能夠定立目標,堅持付出無比的努力,勇敢克服困難,必定能發揮所長並創造出尋於自己的天空。」



記者:陳芷慧、劉東佩、鄭天儀攝影:梁志永編輯:陳芷慧美術:孔文彬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50715/1921942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160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