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機構淘金商品期貨:期貨資管笑開顏 公募基金幹瞪眼

“雙11”暴跌之後重新暴漲、暴漲之後隔天上演“高臺跳水”,商品期貨以其大波動的“心跳”行情賺足了市場的眼球,也吊足了資管機構淘金的胃口。

從2016年月至今,一眾資管機構紛紛前往商品市場淘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梳理包括中國期貨業協會在內的機構公開數據發現,今年前10月,大商所、鄭商所、上期所三大商品交易所累計成交額已接近2015年全年水平,“絕代雙焦”、鐵礦石等品種更是成為吸金“神器”。

商品牛市哺育了大資管行業中最為“弱勢”的群體,過去一年,期貨公司資管業務規模暴漲了227%。與此同時,期貨私募的管理期貨基金(CTA基金)產品也迎來爆發式發行。

不過,期貨資管笑開顏的同時,公募基金卻只能幹瞪眼。據本報統計,縱然10余家公募在密集上報了24只商品期貨基金,但目前無一獲批。

期貨類資管遍地開花

中國期貨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10月全國期貨市場累計成交額為156.49萬億元,同比下降了70.09%。但值得註意的是,同比出現下降主要系股指期貨交易大幅縮水導致。

數據顯示,中金所今年前10月累計成交額僅為14.31萬億元,同比下降了96.54%。剔除中金所股指期貨的交易情況,今年前10月,大商所、鄭商所、上期所三大商品交易所累計成交額為142.18萬億元,同比增長29.3%,已接近2015年全年水平。

另據東航期貨統計,2016年前三季度,在股指期貨受限情況下,四大交易所場內保證金規模依然突破了歷史新高,達到了1900億元。目前,國內商品市場共有46個商品期貨品種,且不斷有新品種被納入市場。

從三大商品交易所的具體情況來看,今年前10月,上期所、鄭商所、大商所成交額占全國市場的比例分別為42.86%、16.14%和31.86%。其中,上期所累計成交量和成交額同比分別增長了73.16%和32.90%,大商所的累計成交量和成交額同比則分別增長50.74%和49.15%。

黑色系暴漲、“絕代雙焦”是今年商品牛市行情的最顯著特征,大商所10月交易月報便顯示,焦炭、焦煤、鐵礦石三個品種今年吸金效應驚人。今年前10月,前述三個品種的成交量同比分別上漲264.22%、186.22%、47.28%;前10月成交額同比則分別上漲304.62%、233.26%和46.15%。

商品牛市之下,大資管行業中的“新兵”、期貨公司資管業務正可謂如沐春風。2014年12月,期貨公司資管“一對多”正式放開,期貨公司紛紛申請資管牌照。

截至2015年三季度末,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證券公司、期貨公司、私募基金管理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總規模約32.69萬億元,其中,期貨公司資產管理業務規模僅為819億元。

根據中國基金業協會最新數據,截至2016年三季度末,上述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總規模48.92萬億元,其中,期貨公司資產管理業務規模約2679億元。過去一年時間里,整個大資管行業規模增長幅度為49.6%,而期貨資管業務規模的增幅則到了227%。

“資管牌照前年開放,通道業務、結構化配資等是去年的業務重點。今年以來擴張這麽快,非常大一部分是和行情相關,年中以後比較明顯的增長點是期貨類的FOF產品,以及和期貨私募的在通道業務上的合作。”海證期貨資管負責人倪成群告訴記者。

除了期貨資管之外,期貨私募也是商品牛市的最大受益者。據格上理財統計,今年以來新成立的CTA基金數量明顯增加,在未清盤的CTA基金(單賬戶除外)中,有約45%成立於今年。

從業績上看,今年以來,CTA策略長期穩坐陽光私募各策略月度排行榜第一的寶座。今年前10月,管理期貨策略產品平均收益率高達41.30%,排在前兩名的基金今年以來的平均收益均在115%以上。

公募基金幹瞪眼?

資管機構紛紛參與淘金,公募基金自然也沒有缺席。

記者查閱證監會11月29日披露的《基金募集申請核準進度公示表》發現,公募基金上報商品基金的熱情從今年4月起被點燃。

4月之前,僅有5只商品期貨基金上報證監會待批,分別是國投瑞銀的有色金屬期貨指數基金(LOF)、華泰柏瑞的易盛鄭商所農產品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和東證大商所農產品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前海開源的金雅黃金交易型開放式基金及其聯接基金、以及華寶興業的銅期貨基金(LOF)。

4月,商品市場上演了一波黑色系行情。4月21日行情達到高潮時,鐵礦石、瀝青等10個品種主力合約收盤集體漲停,另有其他8個品種在盤中一度觸及漲停。行情席卷之下,公募基金再也按捺不住其對商品期貨的眼紅。

以4月20日大成基金上報鐵礦石期貨基金(LOF)為開端,博時基金、華夏基金、銀河基金、海富通基金、華寶興業、前海開源、大成基金、南方基金、工銀瑞信、華安基金、廣發基金、安信基金等12家公募在半年時間內相繼上報了共計19只商品基金。

截至11月29日,總計24只商品期貨基金通過普通程序上報證監會待批。從類型上來看,主要分為LOF和ETF兩種類型。

據記者了解,我國的公募商品基金起步較晚,根據2014年12月發布的《商品期貨交易型開放式基金指引》,商品基金主要被用作工具類產品,上市交易可充分發揮工具化產品的優勢,商品類基金故而多以ETF和LOF的形式存在,不能加杠桿且只能單邊做多。

再從交易品種來看,上述基金公司申報的商品基金除了黃金、白銀等傳統熱門品種之外,也將目光投向了鐵礦石、銅、農產品、有色金屬等品種。如大成基金的鐵礦石期貨基金(LOF)、南方基金的銅交易開放式指數基金(ETF)、廣發基金的東證大商所農產品指數基金(LOF)等。

“公募申報商品基金應該會是一個持續的趨勢。原來公募基金主打股債,頂多涉及到股指期貨,但在現在的市場環境下,商品基金是有市場的。”倪成群分析稱,被動型投資的商品基金是公募最容易上手的產品,公募目前也主要是尋找市場上比較成熟的編制指數來申報LOF和ETF產品。

東證期貨高級顧問方世聖便向記者表示,公司的業務重心不在擴張資管業務,而是與交易所、公募基金合作開發商品指數。“2014年11月28日,東證大商所農產品指數正式推出,目前我們和4家公募有合作,他們依據東證大商所農產品指數作為標的去上報LOF和ETF,等著監管審批。”方世聖稱。

不過記者也註意到,這24只商品基金目前無一獲批,去年10月以來上報的部分商品類基金已經超過了6個月的審核期限,至今仍未獲批。截至目前,國內僅有1只商品期貨基金——國投瑞銀白銀期貨上市型開放式基金(161226,LOF)。

“以前商品基金主要是黃金ETF,今年報上去的品種比較多樣化,鐵礦石、農產品、有色金屬等都有涉及,監管層可能也需要看到更多可行性分析,所以相對謹慎。”上海一位黃金基金的公募基金經理向記者表示,在資產荒的背景下,公募商品基金仍有較大的想象空間。

倪成群則表示,若有權威的跨交易所商品指數發布,公募進行商品的指數化投資會更加得心應手。“現在市場上確實沒有比較權威的跨交易所指數,可以看到報上來的基本都是單交易所的指數,綜合指數產品幾乎沒有。”倪成群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538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