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年金產品 留意收入保證
1 :
GS(14)@2014-03-14 09:57:20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0314/news/ec_ecv1.htm
【明報專訊】陳先生打算年初退休,現月入1.5萬。現擁有2個市值約合共900萬元的物業(已供完),自住一間,另一間出租每月收租1.2萬。此外,持有390萬元現金、市值38萬元的債券、每月供款3000元基金(供至63歲,現市值約88萬元)、市值320萬元的股票(三分之二是藍籌和公用股)以及現值40萬元的強積金。同時已購買了10萬美元人壽(已毋須再供款),及已購買了住院保險(三等房),每月供款500多元。
現先回陳先生的數個問題﹕
(1)一般而言,2萬元是足夠的,但仍需視乎生活費等支出而定;同時,亦應留意通脹率,通脹會影響物價,從而決定2萬元是否足夠應付日後開支。
宜買危疾保險
(2)就現時財務安排而言,有需要購買危疾保險,年金則可視乎個人意願,或將來會否有較大的開支來決定,若沒有的話,可以購買年金作其中一項投資;若有其他開支,則暫時不宜購買。但在購買前,須留意以下數項﹕
對於購買年供20萬元的5年年金產品,共需100萬元。雖然該筆款項將運作10年直到71歲開始提取,每年提取10萬元直至91歲,共有200萬元,加上餘下可取回的58萬元,一共可取回258萬元。但須確定每年回報率是否保證了10萬元的收入;由於70歲已屬高齡,此計劃須10年後才提取,屬長期投資,除了資金流動性外,應充分了解上述產品的條款及細則,例如若不幸意外身亡,會否有任何保證回報及其回報額;或者若果提早退保,會否牽涉任何罰則或任何扣減金額。
另外,在購買危疾保險產品時,除了160萬元(90歲餘下可取回的金額)外,陳先生應該向經紀了解該保單之保障額,以避免忽略該保單以保障為主之目的;決定附加住院保險前亦應考慮有關的醫療費用。透過購買危疾保險,可以得到充足的保障。長者罹患嚴重疾病的風險較高,為免一旦不幸地患上相關疾病而陷入財政困難,危疾保險有助減輕財政負擔。在購買的時候,應留意保險計劃所承保之疾病、賠償、限制(如受保人年齡、身體狀等)及有關保費(包括日後會否調整)。
(3)除了現時的資金分配,一般退休人士都傾向以收息,提供收入為主。因此可以考慮購買債券、債券基金或藍籌收息股,就退休人士而言,適合購買較低風險投資產品。
(4)最後,應該及早就遺產作出安排,若不幸地意外身亡,沒有妥善安排遺產,可能會令親人不知所措。
集中藍籌公用股 勝在穩定
投資建議︰
首先,現時陳先生市值320萬元的股票有三份之二是藍籌和公用股,建議全數轉作藍籌和公用股,以保持退休後穩定的收入。藍籌股是績優股,於特定行業中地位重要,派息穩定;同時,公用股代表民生必需業務,不易受外圍經濟影響,因而盈利亦穩定。透過持有320萬的藍籌和公用股,可以為退休後帶來穩定收入。
若藍籌及公用股各佔一半,以長江實業(0001)和港鐵(0066)公司為例,長實平均一年周息率約為2.5厘;港鐵公司平均一年周派息約為2.3厘,估計平均每月收息︰
(160萬元×2.5厘×1/12)+(160萬元×2.3厘×1/12)=6300元
另外,若陳先生有意購買年金產品(100萬元)、危疾保險(125萬元)及附加住院保險(50萬元),5年內共需275萬元,每年約需55萬元。為了應付這筆開支,建議從390萬現金留有50萬元作流動資金,用作應付首年供款開支、日常開支或不時之需,以及50萬元投資於人民幣定期存款,因為流動性高。餘下的300萬元為了令其能繼續增長,可以分為兩部分︰以250萬兌換為人民幣(約200萬人民幣)來購買人民幣債券,如中國銀行(香港)發行的人民幣債券,其票息為3.10厘,每半年派息一次,除了可以定期收息外,亦可以同時享有人民幣升值帶來的利潤。
投資不同年期人債 分散風險
200萬元人民幣購買4種不同年期的債券,一來分散風險,二來方便在到期日取回本金以支付每年所需之供款。
原本持有的38萬債券,估計平均每月收息約為︰(38萬元×0.0475×1/12)=1500元
而10年後,加上每年可從年金產品中取回10萬元,每月收入約為︰
12,000元+6300元+1500元(若繼續購買債券)+100,000元/12=28,100元
最後的50萬元加上原有的88萬元基金可以投放於低風險之債券基金上,如羅德環球基金系列-環球高收益,一年回報率約6.72厘。
美國萬利理財控股 亞太區總裁
[張佩儀 理財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