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刪除不必要標籤 有助客觀分析 黃國英

1 : GS(14)@2013-07-17 21:51:34

http://eastweek.my-magazine.me/index.php?aid=27607

下面有兩段文字,之後有兩句句子,形容文中主角,大家可以先閱讀,然後嘗試回答問題:

第一段:阿蓮,女性,行年三十一歲,尚是獨身,聰明而性格率直,遇事直言不諱。她於大學中主修哲學,在求學時期,她極為關注社會公義、反歧視等議題,又曾經參加反核運動。

容易跌入思維陷阱

下列哪一句,機會率比較高?(一)阿蓮是一位銀行櫃員。(二)阿蓮是一位銀行櫃員,她熱衷參與婦女平權運動。

第二段:阿湯,男性,大學畢業生。心理學家在他高中時期,對他有的形容如下:「智商極高,但是缺乏創意。他對於秩序有很高要求,凡事系統化、一清二楚、有條不紊。其文筆硬崛崛,雖然偶爾會加插一些老土的笑話,以及幾近科幻小說的想像。他的鬥心很強,卻欠缺對別人的同情心、同理心,也不善於與人交際。即使阿湯為人自我中心,內裏卻有很強的道德感。」

又,下列哪一句,機會率比較高?(一)阿湯大學時讀工程系。(二)阿湯大學時讀社工系。

第一條問題,相信讀者是答(二)者佔多數;第二條則是答(一)居多。但是如果這樣作出結論,是會不慎落入思維的陷阱。上列兩例都是轉載、改編自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心理學家康納曼《快思慢想》一書。康納曼認為,相對於實際機會率,我們比較易於接受有故事情節的推論。第一個問題,就算對阿蓮參加社運的經歷,描述再詳細百倍,正確答案也必然是(一):阿蓮是一位銀行櫃員的機會,高於有附帶條件的(二)「並熱衷參與婦女平權」。數學上,

[阿蓮是銀行櫃員機率]=[阿蓮是銀行櫃員,婦權分子]機率+[阿蓮是銀行櫃員,非婦權分子]機率。換言之,(一)必然大於(二),最多是相等,而現時未見足夠證據。故事的情節,卻令我們不能客觀地理解機率。

散戶喜為股份定型

第二個問題,是首題的延伸,「智商極高」、「系統化」等細節,刻劃出阿湯與「工程師」的形象,似乎比較脗合;「欠同情、同理心」者,似乎與「社工」無緣。這就是「角色定型」(stereotyping)的問題。面對多變的世界,我們習慣大幅簡化細節來應對。醫生有醫生的型格,老師有老師的款式,不一而足。但如果認真去看,第二段文字同樣沒有提供足夠的證據,要計機會率,應該當自己一無所知,去尋找兩系的大學學位數目,作出比較。這種取態,稱為尋找「基本機率」(base rate)。

在投資市場,人們也喜歡為不同的工具、市場、個別公司(股份),作出角色定型,例如滙豐(0005)、宏利(0945)等於穩陣(以往);衍生工具就是賭博、呃人,而忽略了應該作為基本機率的估值、風險等因素。如果在思考的時候,能夠除不必要的情節、標籤,看法自然比較客觀,中伏的機會也會降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39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