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人:樂觀到底
1 :
GS(14)@2013-04-13 17:34:51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30413/18225952
科技打冧一台獨大
「有信心!政府嘅既定政策就係要發新牌嘛,驚咩?」這是今年1月中首次訪問林旭華(林伯)時,他如此回應政府遲遲未發新電視牌,眼神堅定。兩個多月後再約見面,彼時距離立法會「要求政府3月底前增發電視牌照作最後決定」的無約束力修訂動議期限尚餘不足3天,還要遇上復活節假,發牌無望,林伯照舊淡定:「唔使『希望』,係一定會發,只係幾時嘅問題!」言猶在耳,截稿前一刻,4月都快過一半,政府依舊無聲氣。
縱然民心所向,最好新電視台立刻啟播,但政府審理牌照申請至今竟可拖拉三年半,再沒疑心的人都會覺得,背後只是等阿爺首肯,林伯指,如以施政角度去想,根本說不通。「從來未試過有一項政策,咁一面倒有八成人支持,而政府居然唔做,如果梁振英真係想令民望加分,就應該順手推舟。」
弊就弊在,口口聲聲說「有為」的特首,連面對碼頭工潮都要龜縮十日才蒲頭,就知他視民望如浮雲,還是作最壞打算──若政府最終不發牌,會否觸發民怨?林旭華繼續樂觀,「社會唔會有太大衝擊!就算唔發牌,都可以保證將來有好多唔同嘅形式去提供影像內容,o依家有邊個無喺電腦上面睇嘢?」也對,現時很多人都已經不開電視機,開個電腦、手機,乜都有得睇。是故林伯直言,王維基其實唔使驚:「就算將來政府發咗牌,佢都係用光纖傳送,唔使好似無綫、亞視咁用大氣電波傳送節目。佢咁堅持要申請免費電視牌照,應該牽涉到廣告來源,可能廣告商仲係好保守。」
觀眾決定電視命運
假若林伯的估計屬實,沒有廣告就不成大水喉,搞不成節目,就算有新播放技術和渠道,都是白做。過去二十年,整個亞洲地區的電視製作已經超越香港,包括偉大的祖國,還未計台日韓綜藝和音樂節目五花百門,香港電視製作還有甚麼叫座力?「你睇吓中國大陸,開放得幾好?以前都係管制得好犀利,o依家又衛視又收費電視,係好多嘢會發生,根本阻唔到。如果我覺得o依家無綫、亞視、有線同now嘅節目唔好睇,咪上網睇囉。」
林旭華說,每個公共政策的制訂必定掀起各方既得利益者的角力,但不能因為個別持牌人的理由去遷就對方,所以無綫、亞視反對加入競爭,可以理解,但兩家公司阻撓發牌的辯解,譬如有電視台會因此而執笠,都站不住腳,政府大可照發新牌,「當年(1998年)電訊業要開放,大東電報局同香港電話公司係有國際電訊專營權,咁咪結束專營權囉、賠償佢囉,我覺得一個有為嘅政府應該咁樣睇事。」
林旭華相信群眾力量,所以去年底,他與林超榮和張同祖等,組成「開放天空!撐!」民間運動,要求政府、無綫和亞視支持開放電視市場。「觀眾真係對唔同嘅電視節目內容有渴求,同埋觀眾先係擁有主宰電視台命運嘅最終決定權。」
遊勻五台山
市民記得林旭華,主要是聽他和鄭經翰主持《風波裏的茶杯》。面對大班,林伯總是擔任下把位,但若論資排輩,大班遠遠及不上林伯。六十年代,九龍塘區是香港傳媒的重要發源地,那時開始,林旭華就與這裏結下不解緣。
1968年入讀浸會書院(1972年改名浸會學院),1973年未畢業前,已加入《英文虎報》擔任全職記者,離開學院,證書也不要。其後加入香港電台電視部,為《獅子山下》當資料搜集,成為他正式踏足廣播道的第一步,1974年,已播放數年的《歡樂今宵》漸露疲態,收視插水,林旭華過檔EYT幫手,破天荒將綜藝節目和生活結合,確立本地電視製作中資料搜集的專職。其後佳視於1975年啟播,掀起香港電視史上最創意勃發的時期,於無綫短短三年,林旭華由普通的資料搜集,變成無綫公關組執行經理,卻埋下轉職佳視的伏線。「當時喺好多人眼中我只係一個o靚仔,由資料搜集變成一個部門嘅主管,水鬼升城隍,發生咗余綺霞在日本懷疑遭非禮,及石崗機場直播時燈台倒塌兩件事,我提咗我嘅意見,但唔得到尊重。」
1978年,林秀峯高薪羅致周梁淑怡加盟佳視,林旭華亦跟隨,減薪過檔,豈料決定錯誤,「入去大概兩個星期,當時《南華早報》嘅《TV Times》總編輯Thomas Earl打畀我,問我可唔可以取消過檔去佳視,我話唔得,應承咗人,佢係第一個話我知,佳視嘅牌照有問題。」原來按牌照規定,佳視股東佔有股權不得超過百分之十五,惟當時林炳炎家族注資違反股權比例,加上林家屬紅色資本,港英政府當然非常關注,「其實初初入到去已覺得有問題,當時會計部喺隔籬,成日都聽到有電話打嚟追數。」同年9月,佳視倒閉,這算是港英政府間接打壓媒體嗎?「我諗每個政府都係想擁有一個能夠操控,或者影響輿論嘅平台,共產黨固然係咁,就算港英政府,一定有佢嘅意圖。」
晃眼四十餘年,職場上波折起伏不少,佳視倒閉、商台封咪、DBC遭陰乾,總是宿命般遇上不同形式的打壓,樂觀的林伯卻從不以陰謀論去看自身遭遇。譬如DBC停播風波,「我跟大班分析,逆境嘅時候要殺出新血路,人哋要封你咪,唔好再鬧政府,初初話半價賣股權都冇人理,o依家百分之一百同你收番晒啲股份,幾好呀。」
「每次遇到逆境或者打壓,倒轉頭我都覺得,係要思考下一個新開始。」現時大班將D100當作正統廣播頻道營運,在數碼港租了兩萬呎辦公室,正如林伯說,看似困局,其實是一個新機遇;造就他如此豁達的人生觀,與他的家庭背景有關。生於汕頭,林家在祖父那代屬小資產階級,後來遭共產黨迫害,祖父的資產遭侵吞,五十年代初隨父親來港,在西環經營皮蛋生意,後來老父入元朗開農場,生活清苦而平淡,到兒女漸大,投身社會,一家七口生活無憂,令林旭華有所感悟。「可能就係睇到老竇從冇到有,相信努力可以改善生活,那些時候,肯做都可得到合理回報,自然就變得樂觀!」對,那是充滿機遇的七十年代,現在是處處受壓的千禧年代呀,「天無絕人之路,唔好害怕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