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新報訪問: 投資要買「凶險時最硬淨股份」黃國英 (Alex Wong)


http://hk.myblog.yahoo.com/alexwongkwokying/article?mid=13436


 

(原載於新報23/7)       

在股巿日,黃國英會寫開巿前瞻建議,給訂戶閱覽。休巿日 他則愛看心理書,學習控制投資情緒,提升心理質素。股場上並無長勝將軍,他曾經因炒孖展,一日輸掉九成資產,千萬元化為灰燼,不停斬倉以留下本金,避免火 燒連環船。現時他認為,投資要買「凶險日子時股價最硬淨的股份」,下半年持內房股不必驚青,預計未來升值20%30%

 

1990年開始從事金融行業,任職外匯技術分析員的黃國英,期間再轉職至證券行任研究部經理及基金經理。2007年由打工皇帝自立門戶,擔任豐盛融資資產管理部董事。當時黃國英身邊有同事勸他,打工「樹大好遮蔭」,做老闆的風險較高。黃國英還是一心向外闖,3年間已由2人變成7人公司,替過百客戶管理投資組合明年籌備再推新的基金。黃國英笑說:「如果我們是股票,就已經是漲了6倍的股票了。」提及人生的第一次投資經驗,黃國英憶述,1992年做外匯技術分析員時,因賭馬而贏了6萬元,將贏了的本錢投資藍籌和黃(0013)及恒隆集團(0010),升了就沽貨。後來有同事給股票貼士,採取新鮮即炒,又幸運地賺了一筆,卻開始踏上越炒越瘋狂的路。

 

直至1996年投身證券界,抽亞洲衛星(1135)等新股,一星期賺了幾千元便沽貨,自此長期投資組合總有10隻不同的股票,價值由幾十萬至幾百萬元。

 

 

輸錢最多20% 留本東山再起

 

輸錢皆因贏錢起,不夠錢買貨就去借孖展,「因炒孖展一日輸掉九成資產,結果只剩一成,輸了千萬元,只有不停斬倉。」黃國英卻很有原則,認為炒股也不要欠街外數,輸剩本金就好了,留下本金好待日後東山再起。

 

問他現在可再炒孖展嗎?黃國英搖頭,現在每天早上七點多便盯中外大巿,但已懂得去注意控制注碼和風險了。「現在幫客戶管理投資組合,我的原則是控制投資組合不能連續輸20%,輸不要令自己輸太多,但贏就要放盡去贏。」問他目前的個人投資組合,他說60%持有股票、30%投資物業、10%投 資貴金屬。「在淡巿時基金價值大跌,有黃金、白金和金等這些實物和紙資產當保險,我只會不停買,不會賣。」至於今年下半年看好的投資板塊,中資股方面,黃 國英自言喜歡內房股多過內銀股。內銀不值得作超級主力的投資股,雖然估值平,但內銀與本港銀行不同,業務並非全權自家決定,很多時受「阿爺」一聲放水(貸 款)與收水(緊縮貸款)令下,錯失升值時機。「未來一年,內銀的貸款質素是業內隱憂,要買還是揀招行(3968)。」

 

內房夠硬淨 吼世茂龍湖

 

他預計未來內地人工至少升2030%,工人多了收入,自然會買房子,將令內房股受惠。「睇凶險日子時股價最硬淨的股份」,他指最凶險的日子,是今年上半年A股跌穿新低及房產調控措施出爐期間,內房股只錄得輕微跌幅,「根據跌了最終會再升的傳統理論,持內房股不必驚青,能承受風險者,建議買世茂房地產(0813)和龍湖地產(0960),未來升20%30%。」此外,自富士康事件推動內地工資上升的趨勢,將來工廠因人力成本上漲,廠家有機會傾向削減人手而以機器代替生產工序,黃國英透露,也可留意銷售生產機械的公司,如立信工業(0641)。

 

吼準機會跟大戶入貨

 

他認為有些股份,股價在1元時,並沒有太多活躍投資者,但增加至2元後,由於巿場流通量增加一倍,大戶有興趣買貨,投資者不妨抓緊這些機遇,跟入貨。

黃國英認為香港股票巿場還有很多機會,很多人還是想搵飯食,而旗下公司的生意規模,預計日後可達2030億生意額。「我最驚不是輸錢,而是沒有人一齊玩。」黃國英認為,投資時睇「凶險日子時股價最硬淨的股份」,下半年持內房股不必驚青,預計未來升值20%30%

股如運動 心理質素要高

 

財經人不只愛盯金魚缸,還愛睇心理書,目的為妥善管理自己的投資情緒。黃國英推介兩本書,一本是由英國兵乓球手Matthew Syed的著作《Bounce: Mozart, Federer, Picasso, Beckham, and the Science of Success》,另一本叫《The ART of Learning》(中譯《學習的王道》)。

 

兩本書均比喻炒股如運動比賽。一直想自己的投資方法有甚麼瑕疵,輸了怎麼辦?就好像踼足球,贏了一球佔上風,怎知被追和局,情緒卻突然變崩潰。試想想,和局不就是回到未開波前的局勢嗎?

 

縮短低潮延長高峰

 

賭徒,怕兵敗如山倒,在低潮時因心理壓力大,就會想太多,無法集中於行動上。又如打高爾夫球最後一桿為甚麼會失準?因為在去馬時想太多,欠缺揮桿的流暢性,這應該是新手在學習初期時,才須顧慮的技術問題。

 

股民要當自己是運動員,縮短自己的低潮期,延長高峰期,這就要視乎個人心理質素。

黃國英舉例,曾經以6元買入中金再生(0773),升10%11元不沽,有一天跌了30%,不過是重回起點,可以做的是置之不理,然後專心去管理其他資產。「提醒自己別令一些芝麻綠豆的問題,變成火燒連環船,鑄成大錯。」炒股如運動,要維持最好的精神狀態,持有贏面高的資產才好出手,才有信心。「越炒越輸越沮喪,輸了20%,就要限制輸下去,好多人就是不識喊停,最後輸身家,變了病態賭徒。」

採訪:李如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945

軌道 | 古森重隆在2001:最高處是最險時

起家於影像事業的富士膠片最近推出了中幅相機產品。在整體市場消退的環境中,該公司願望是取得數碼相機領域更大的市場份額。富士膠片的影像文化延續了八十余年,但今天支撐公司的經濟支柱早已並非只此一項。

這家成立於1934年的公司設立的初衷是通過發展自有技術,生產拍照所用的黑白膠片。最多的時候,全球有三四十家同業競爭者,走在富士膠片前面的包括了杜邦、3M這樣的工業巨頭,當然還有它久負盛名的對手柯達。

富士膠片現任CEO古森重隆在1963年加入公司之際,日本經濟已經開始騰飛,與其他日本知名公司一樣,富士膠片以一個追趕者的形象出現。直觀的數字能說明富士膠片所處的位置:即便成立三十年後,富士膠片的銷售額也不到300億日元,而同期柯達的銷售規模則近4000億日元。

制造膠片需要大量使用銀和明膠,當古森重隆從同事口中得知柯達公司甚至有自己的銀礦、為了確保明膠供應而維系龐大的牛場時“差點驚掉下巴”。在《創新走出危機》(Innovating Out of Crisis)這本回憶錄里,古森重隆形容富士膠片當時的競爭態勢為“手持短刀沖入了一場槍戰”。

如果說中國改革開放後的發展是一個奇跡,那麽上一個全球矚目的經濟奇跡則是日本。戰後一大批日本企業追上了國際競爭者,並在技術上實現超越。以索尼為例,這家公司在1968年發布了搭載“Trinitron”獨自彩色映射管技術的電視,領時代之先,後於1979年推出了Walkman隨身聽。而豐田汽車在60年代初的年產量僅為20萬輛,十年後已經達到年產200萬輛。

富士膠片是在1976年實現技術上超越柯達的。當年,富士膠片開發出了高感度彩色膠卷FII-400,被認為是公司劃時代的產品。此後富士膠片發起了一系列沖擊,以搶奪市場份額,這包括了贊助1984年的洛杉磯奧運會、1988年在美國建廠,在柯達的後花園紮下根。

柯達與富士膠片的纏鬥,在2001年出現根本性轉折。這一年,富士膠片首次實現銷售規模領先。古森重隆在公司內部屢次擢升,並於2000年成為富士膠片全球總裁,三年後成為公司CEO。

富士膠片和它的新領導者古森重隆,在新千年的開端站在了群山的巔峰。在最高處,也是最險時。

全球的攝影膠片產業在2000年觸到了歷史高點,此後的一兩年緩慢收縮,並曾有一次小小的需求反彈。新數碼技術加速普及,掃蕩了舊產業。膠片行業此後掉頭向下,以每年20%左右的比例收縮,十年內全球需求萎縮超過了九成。

柯達沒能適應顛覆性的技術變革,今天已泯然眾人矣。而富士膠片2015財年銷售收入卻達到207億美元。兩者被當作轉型成功與失敗的案例載入商業史。

富士膠片做對了什麽?

古森重隆做了一件非同尋常的事情:裁員。對於習慣終身雇傭制的日本企業——古森重隆自東京大學畢業後就一直在富士膠片工作,中國區總裁太田雅弘自慶應大學畢業後進入富士膠片後也沒有換過公司——這是一項不同尋常的決策。在2006年的時候古森重隆決定裁掉膠片產業內員工5000名,相當於公司在膠片領域所有員工的三分之一。這使得公司能夠節省大量開支,並得以實行大規模的架構調整。

太田雅弘向我強調,“多元化”是公司成功轉型的關鍵。這種多元化,不是簡單地開啟完全不相關的新業務。富士膠片確立新的業務重心前,拋卻了自身是一家“膠片”生產企業的刻板觀念,重新審視公司發展過程中的技術積累。

化妝品領域,最能說明富士膠片對已有技術的創新性使用。制造膠片的主要原材料明膠,提取自膠原蛋白。膠原蛋白則是人類皮膚的主要構成,給皮膚帶來光澤和彈性。在膠原蛋白領域,富士膠片已經累積了八十年的研究經驗,這些經驗可以用於化妝品的研發;防止照片褪色的抗氧化技術,同樣可以用於減緩皮膚衰老。

今天,化妝品已經是富士膠片重要的產品線。富士膠片找到了原有“技術池”的新用武之地,古森重隆由此確定了公司轉型需要聚焦的六大商業領域:數字影像、光學設備、高性能材料、印刷系統、文件系統與醫療領域。

時間證明了,富士膠片走了一條正確的道路。

這種涉及存亡的轉型,離不開強有力、能夠做出艱難決定的領袖。古森重隆相信變革的力量就在公司內部,他對依靠咨詢機構做重大決策的做法嗤之以鼻。讓陌生人幫高層做決定,尤其是賭上未來的決定,在他看來是不明智的。任何仰賴外部建議才能做出最終決策的高層領導者都應該立即辭職,他在書中告誡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418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