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兩個老外一個老友的故事 石鏡泉

1 : GS(14)@2012-10-09 00:04:32

http://www.skypost.com.hk/column ... 5%85%E4%BA%8B/37442
老外,即外國人,這兩個外國人不是亞John和亞Jack,而是羅富齊家族與太古家族,這兩個家族跟中國關係密切,他們在華的活動,對投資者有啟示。
香港人都熟悉太古家族,這家族是港英時期的三大英資之一,其他兩家是怡和家族和會德豐的馬登家族,當然還可以加上第四個英資,是和黃的祁德尊家族。這四個家族在六、七十年代分別掌控了香港的電力、交通、零售、商業地產;其中尤以太古和怡和家族更是與港英政府打成一片,長被委任為行政局成員,從中掌握了政府的發展部署,早着先機。
隨着華資興起,英資相繼退出,和黃在70年代因擴張過度,一個70年的石油危機浪冚過來,支撑不住,便由債主滙豐接收並轉售了與李嘉誠。會德豐家族亦圖淡出香港,九倉與會德豐便由包玉剛家族經與怡和一輪競爭後易手與華資。
不恐中的太古家族
當香港宣布回歸後,太古家族和怡和家族走了兩條不同的路,怡和遷冊至新加坡,太古仍留港,並將港機的維修飛機業務,遷往廈門。簡單講是一個恐中,一個並不恐中。遷冊後,恐中的怡和在新加坡的股價表現遜色,畢竟在李光耀下的新加坡,英資能算老幾,但留港的太古仍享着歷史遺留下來的餘蔭,業績與股價不錯。
交代了以上,才可以再談太古家族近日出售太古地產(1972)全部股權之事。
憑藉與港與華的認識,太古在港業務發展是有板有眼的。太古原以貿易為主,後憑倉庫、船塢地而涉及地產;太古以前也曾將其地產業務上市,股價享受過黃金成長,其後因港地產價受制,當時的太古地產股價回落而被太古私有化,可以謂太古母公司在這一公一私之間,賺了一筆。
老牌英資的消息
近月太古又將其地產業務上市,老股民便知,地產將有一行上升浪,不過隨着太古家族這麼快便將股權出售,想法又有不同。是否太古對港地產前景有戒心,要早點將地產資產,透過上市一炮而變現?若是投資者是應要留意的,因為大家應明白,老牌英資的消息,尤其是這個不恐中的老牌英資,還可以顯靈的。
羅富齊家族是個更大、大、大的英資家族,他掌握的業務以金融為主,不少港人知其英國家族是英國五大金商之一;飲酒的人當然也知其法國家族有羅富齊的拉菲和武當品牌,但就可能不知香港一家投資公司,愛德蒙得洛希爾資產管理公司,是屬於羅富齊德法國家族的,目前該總公司管理資產有約112億歐元。
不看好消費品和內銀
今時這家香港公司的總經理湯熠在七月時透露,其約七億美元的在華投資,是滿倉操作。他們並不寄望股市全面上漲,亦不看好消費品行業,和內銀,但就較看好電力和石化業。
這家公司有別於其他投資公司的是:吉利對沃爾克的收購,中國移動、中聯通、小肥羊、阿里巴巴、中海油、上海汽車等的財務項目,它都有份,2011年Lord Jacob Rothschill首次訪華就會見了王岐山,並就中英經濟合作,世界經濟金融形勢交換過意見,這個,才叫大戶。有估計,羅富齊家族的財富,是美國GDP的四倍,以後有機會再談。
走筆至此傳來鏞記甘健成兄猝逝消息,故改了一個題,在兩個老外後,加上「一個老友」。筆者跟甘健成兄認識十多年,經濟日報出版社曾為甘兄出版了《鏞樓甘饌錄》一書,亦曾跟劉致新兄在鏞記辦過試酒試菜宴,始知甘兄對中國飲食文化認識之深,可謂「富甲一方」。飲食文化與家族財富一樣,是要累積始可豐厚,今時甘健成兄猝逝,實是香港,以至中華飲食文化的一大損失,痛之、悼之、念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167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