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创新者赢

http://www.yicai.com/news/2011/10/1133273.html

败一位老牌明星需要多少时间?可能比你想象的要更为短暂。

作为一家在去年还卖出了4.5亿部手机的公司CEO,斯蒂芬·埃洛普仅仅在上任6个月后就必须承认一个现实,自己所带领的公司已经彻底输掉竞争。诺基亚在今年3月宣布放弃自己的软件Symbian系统,由合作伙伴微软的Windows Phone 7取而代之。

巨人头顶的光辉看起来转瞬即逝。如果说去年这个时候,我们在发出诺基亚可能会陷入柯达式困境的担忧时还存有一线希望,而现在,这个时刻已经不可逆转 的到来了。在多年的成功之后,诺基亚已无法继续主宰手机市场,尽管还保留了那么一些优势,在我们的品牌调查中市场占有率从去年的50.9%下降到 39.57%,仍排在第一,但是,旧时光已不再。

在第四次推出年度公司人品牌调查报告时,我们首先想对那些老牌明星们说点什么。因为这份调查不仅包含针对当前市场的问题,还试图对未来趋势做一些预 测,所以当只有11.46%的公司人还会考虑在未来使用诺基亚手机时(苹果有49.78%),我们确信这个巨大差距难以在短时间内改变。

另一个失败者是摩托罗拉,我们都知道它已经被谷歌收购,正等待东山再起的机会。还有雅虎,最近的一则消息是它炒掉了自己的CEO,令人记起它拒绝微软446亿美元出价的历史。在中国,我们的调查显示,它在邮箱和搜索领域还有6.02%和0.37%的份额。

惠普几周前主动要求从全球PC第一的位置上离开。只有11.83%的公司人正在使用惠普笔记本,排名在前三位之外,并且只有3.38%的公司人未来还考虑该品牌—这是否说明在消费者这一端惠普确实已经出了问题,它的CEO也换了,所以它出现什么状况都正常。

在反思诺基亚的问题时,一个简单的总结会认为是它的市场地位令其失去敏锐、正确的创新力,以至于最近几年它所选择的经营策略是一次接一次的错误,显 示出不可思议的迟钝。如果说我们把手机看做是一个顾客群流动较快的市场,那么它的特点是竞争者的市场份额不能长期保持稳定,领先者时刻面临失去顾客的风 险,而快速增长的企业可能会给市场带去动荡局面。苹果以扩展i产品系列不停赢得新顾客的青睐,威胁了索尼、诺基亚和亚马逊们的市场。

苹果的加入迅速提升了手机市场的流动率,在这新一轮竞争中,取胜之道不是价格—是的,诺基亚犯了错误—而是价值和生态系统。在与苹果的竞争中,亚马 逊是唯一表现还好的一家公司,围绕Kindle阅读器的是书籍、音乐、视频和云服务,亚马逊即将推出平板电脑产品以对抗iPad,并继续以低于成本的价格 销售硬件。

从管理学角度来说,这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几十年前吉列就以55美分的价格推销成本2.5美元的剃须刀,目的只是销售出更多利润丰厚的刀片,成为商业史上经典的案例之一。所以说,这是一个简单的道理。

对于全球消费电子业来讲,一旦固有的商业逻辑发生变化,可能意味着打败老牌明星的机会终于来了。在数码相机领域,佳能仍排在第一,但占有率已经略有 下降(从43.76%到39.70%),它被我们列入有潜在风险的金字招牌行列。这个行业正在发生的事情是,苹果、谷歌为代表的公司可能令卡片机市场萎 缩,还有Instagram等应用的出现让消费习惯发生了细微变化,在Flickr上排名第一的上传相机成了iPhone。而索尼在软件研发和技术方面走 得更为超前,也有可能在未来成为市场领先者。

同去年一样,仍然是30家公司进入我们的TOP榜单。2011年,我们的年度调查得到1622位公司人的支持,结果与去年高度相近并不令人意外,毕 竟大多数竞争格局变化都是缓慢的。44.6%的行业的前三位仍然保持同去年一样,当然数字上也显示无论如何细微的变化总是存在的。另外有三家公司丢掉了自 己的冠军位置,分别是味千拉面、MSN和开心网。

由于无法提供稳定的服务而丧失市场份额,这是理所应当的。无奈微软作为巨头在这份榜单中扮演这样的角色,MSN作为公司人首选沟通工具的优势被QQ 所取代,MSN份额从45.89%降到24.88%,Hotmail也从第三跌到第四(需要说明的是,这可能有样本选择的问题。我们因为新记者大量增加的 原因,他们的调查对象也偏向于年幼化—但在年轻人群中的市场份额同样也代表了品牌未来趋势的变化);在浏览器方面,IE虽然仍最受欢迎,但受到360安全 浏览器和Chrome的巨大冲击,其强者地位已充满危机。

一些公司虽然目前在市场占有率上还占据有利位置,但却在市场变化中被竞争对手缩小差距,从数据对比上看可以一目了然。我们给这部分品牌打上警示标志,其中包括携程和国航。

差旅预订网站在今年有很多变化,腾讯收购艺龙16%的股权,去哪儿则获得百度3.06亿美元的投资,淘宝及京东等公司都加入到竞争。从调查结果来 看,携程失去了6个点的市场份额,而因为公司人最近一年越来越多地使用去哪儿的服务而使其占有率迅速上升。携程将面临严峻的市场考验。

相对而言,国航的领先优势是巨大的,有51.03%的公司人将其列为首选,但南方航空更值得关注,原因是它是唯一市场占有率处于上升的航空公司。在 一个并非十分活跃,也就是顾客群相对稳定的市场里,能够在短期内获得更多份额并不是太容易的事情。本月,南航将开始运营中国市场首架A380巨型飞机。对 航空公司来说,获取市场占有率的方式是开拓航线,但同时服务和价格水平也会影响到顾客选择,巨头往往容易忽视这一点。

ThinkPad在去年已被我们提醒要注意来自苹果的威胁,今年果然还是失去了一些支持者。更差劲的是,在未来选择购买这一项上两者的差距也被进一 步拉大。传统PC厂商的处境变得相当尴尬。虽然市场咨询公司iSuppli的报告称,依据出货量联想在今年第二季度登上了全球PC第三的位置,但对于公司 人来说,现在该品牌的号召力已大不如前。惠普的退出对于它是个好机会,但未必是一个好信号。

如果能抛开技术和创新,光靠营销手段,那些传统的PC和家电制造商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比以往更多的利润是几乎不可能的,因为它们的身份一旦 停留在制造商层面是十分危险的。宏碁曾凭借上网本把握了趋势,创造了市场机会,但平板电脑的走红又立即令它的业务萎缩;而目前英特尔正在推行自己的“超极 本”计划。

创新和变化是足以颠覆行业的,老牌明星们必须时刻警惕这一点。对这些处境危险的品牌来说,并非是增长出现问题,也不简单是自身问题,而是趋势前景出现问题。

苹果据称会在两年内推出电视机产品。未来,电视可能不再属于家电领域,而是能够访问互联网的另一个消费电子产品,同游戏机、电子阅读器、摄像机一样。所以,重要的是,谁会成为新趋势中树立新规则的那一个。

去年,索尼超越长虹成为第一,但要知道它的电视业务可能即将连续第八年遭遇亏损。今年,索尼在电视领域的份额略有下降,从17.28%到 16.27%,在游戏机方面倒是有明显进步。不过我们所说的是,要注意一些新的风险因素和竞争对手,比如微软已经宣布在今年圣诞节前推出Xbox电视,其 中集成了广受欢迎的Kinect体感技术。索尼与谷歌TV保持着合作,但无论是电视还是游戏机,索尼都必须准备好新的挑战。

即使在那些看起来根本不可能出现变革性创新的领域例如快速消费品行业内,创新事实上仍然能够成为巨大的推动力。这是一个更加稳定的市场,但农夫山泉 在饮用水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从去年的58.91%上升到64.1%。在推出水溶C100这一明星产品后,今年的东方树叶系列又一次获得成功,带动农夫山泉品 牌的整体提升。

消费品公司们的市场地位相对固定,没有发生特别惊人的变化,并且可口可乐、康师傅、宝洁等公司的领先优势都在扩大。其中的原因也许并不都一样,但一 定离不开创新开发。宝洁每年投入超过20亿美元进行研发,你可能会疑惑一家消费品公司为何需要如此之多的研发费用,但事实就是如此。无论是汰渍洗衣粉还是 佳洁士牙膏,都必须不断利用创新来吸引消费者的购买,否则机会也很容易被竞争对手抢走。宝洁在今年出售了品客薯片业务,这有利于它将资源集于最成功的品牌 和业务。

可口可乐宣布要在未来三年继续投资中国40亿美元,它在我们的调查中表现也非常抢眼(餐饮和超市渠道的占有率分别是36.47%和23.6%),这 常常是公司在市场端积极投入的信号。在快餐业,麦当劳、赛百味等都在试图挑战肯德基的地位(44.48%公司人首选肯德基),麦当劳立下2013年门店数 达到2000家的目标,这肯定会影响到明年榜单上的数字。

ZARA继续成为快时尚品牌的第一,但今年优衣库的表现更为出色,尽管还是占据第二的位置,但占有率已经从34.22%上升到40.11%。去年 底,优衣库延续在台湾的成功案例进行了Lucky Line活动,让人们在网络虚拟世界中排队,与人人网的合作吸引了超过100万人参加。对于必须创造潮流的品牌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互联网带来的是 创新的广告形式,在未来,做广告的方式可能会大不相同。优衣库加入苹果行列,被我们评为具备未来潜力的金字招牌。

我们管那些在一定市场基础之上仍能功能继续扩张的品牌叫做超级明星。今年新浪跻身其中。新浪微博在公司人群中占有87.53%的使用率,去年这一数字是68.66%。这是一个压倒性优势,新浪作为新闻门户的价值也随之在增长。

依然无比强大的还有耐克,它依靠牢固并正确的思维和系统,推动品牌健康发展。李宁遭遇到一系列问题,但针对90后人群的新品牌战略也许正在奏效,市场份额还有小幅提升。

在家电方面,专注于空调的格力领先已经十分明显,今年的占有率又提升了9个百分点,抢走了海尔和美的的市场。后两者也同时入选了金字招牌,原因是最 基本的市场占有率。海尔在冰箱和洗衣机市场的份额也在扩大,同时美的的综合实力在向海尔靠近,它的目标一定是挑战海尔的霸主地位。大众在公司人心目中仍然 有不可动摇的品牌优势,细分到豪华车,奥迪、宝马、奔驰的选择次序也基本同市场情况一致。四成公司人目前还不会考虑混合动力车,对于不常有重大革新的汽车 行业来说,这项创新还未获得中国消费者的充分认可。

如果说回到农夫山泉,我们不得不提到一点,东方树叶系列产品的成功并非因为其开创性的风味,反而是优秀的瓶身设计为其迅速打开市场。

这看起来真是独辟蹊径,但从结果反推我们就能发现,设计确实能够令哪怕饮料也变得与众不同。可口可乐著名的瓶身设计就是其品牌价值重要的一部分。

这让我们重新提起苹果。许多人都会认可苹果iPhone是工业设计最成功的代表,并且它完美地运用了设计界“有计划地废止”原则,每一代苹果产品都 能成为市场的获胜者。这一设计制度最早由通用汽车贡献。按照这一主张,汽车设计要考虑之后几年的更新变化,形成一种制度,通过设计来造成消费者的心理变 化,让他们追逐新一代的产品。是的,iPhone5不是就要来了么?

一些设计创新可以为品牌带来意料之外的市场,这也正是我们想说明的。创新者才有机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98

創新者的兩難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35783.html

我在台灣的時候,常常聽到人家在提「破壞性的創新」。這件事情,聽起來好像很容易懂(事實上,聽起來很像是新聞記者灑狗血的形容詞)。我一直到最近,才知道真正的含意。

「破壞性的創新(Disruptive Innovation)」這個詞,是由哈佛教授Clayton Christensen最先提出的,在他著作的書「創新者的解答」裡面有很清楚的解釋。這本書非常推薦,因為他解釋了為什麼大公司沒辦法搞創新。

這個理論提到,在一個產業中,競爭的方嚮往往是一樣的。就電腦產業來看,幾十年來,幾乎所有的電腦廠商都在拼功能強大,而這些電腦的功能早已超過大部分人的需求;大部分人不就上上網,打打字,寫寫信而已。但是,由於電腦公司的競爭,一直以來都是在這個路線上前進,公司內的獎罰制度,研發路線,都是用這條路線來做為基準,根本沒有人有能力可以停下來,看一看這條路線是否已經走了太遠了。

破壞性的創新就是在這個時候出現。這些破壞式創新的產品或服務往往沒有既有的產品好,但是他們提供了其他的好處,例如比較簡單,方便,便宜,而且吸引了新的,或是要求比較不高的客戶群。這些客戶往往是既有市場上,最不賺錢的那塊。iPad就是一個這樣子的例子,論功能,它比不上市面上的電腦,但是它簡單、方便、便宜,所以就開發了新的市場。

破壞式創新產品或服務的市場,一開始看起來一定比既有產品的市場還要不具吸引力。既有的公司,會面臨創新者的兩難:到底是該捍衛既有的好市場,還是該放棄這個市場來追尋一個最不賺錢的市場?大部分的公司,在遇到破壞式的創新時,會選擇逃避,也就是捍衛既有市場。直到破壞式創新迎頭趕上,他們到死亡邊緣時,才會領悟過來。

破壞式創新有兩種,一種是新市場創新,一種是低階創新。低階創新就像之前所談的,服務了低階的使用者,服務了對功能最沒有要求的那些客戶;新市場創新,則是讓之前完全沒有使用的人,開始使用。很多破壞式創新而兩者都擁有。講到這裡,我想到我媽;在我送她iPad之後,她開始上網,寄email給她的朋友(還有我)。iPad的出現,真的是破壞式創新。

一個產品或服務,是否為破壞式創新,會影響到一家公司是否要進行垂直整合。在一個成熟的市場中,由於各個產業鏈環節間的介面已經定義的很清楚了,讓各環節各自去拼,會有最大的效率。反之,如果是破壞式創新,由於技術往往是獨有的,而且不能插入產業既有的價值鏈,所以往往得從頭做到尾。

如果我們又再看回到電腦業,Apple從硬體到軟體的垂直整合,似乎最適合在他們在一些破壞式創新上的產品。而像其他PC公司,由於競爭的角度不同,所以適合在產業鏈上分工合作。

Qualcomm這家通訊晶片的的創始人Irwin Jacobs教授有來幫我們上一堂課。當初,他們開發出CDMA技術的時候,業界說這個技術根本不可能,是違反物理原則的。他們為了證實自己破壞式創新的發明有真正的用處,從頭整合到尾,從一家晶片設計公司,轉換成電訊業者,進入香港及南韓,並生產手機。一直到大家清楚了他們的價值,上了軌道之後,Qualcomm才退出這些行業,乖乖的授權技術及賣晶片。現在所有的3G手機上,應該都有他們的技術。

我覺得破壞式創新這個理論非常好,但是有個大缺點:他用來形容過去發生的事,可以很清楚的解釋,但是沒有太多的前瞻功能。在很多市場上,同時會有很多想要成為破壞式創新的人,既有的廠商,在眾多破壞式創新的候選人中,根本很難知道誰會勝出。他們可能連躲或逃避都沒有辦法,因為他們根本不知道要往哪裡走,才是正確的路,只好在既有的路線上前進。另外,有很多破壞式的創新根本沒有辦法打敗既有的產業;甚至說,自己在做破壞式創新的人,也很難有把握可以成功的破壞既有市場。所以,既有的產業,根本也不用躲到哪裡去。

我想,真正能夠在眾多未成熟、而有破壞性潛力的候選者中,勇敢挑中正確的那個的人或公司,才會是真正成功的人。而且,一間公司要能夠永續,就得要成立一種接受破壞式創新的文化及彈性,讓有能力做這種抉擇的人,在正確的時間可以做出這種決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885

樂博資本創始人楊寧:過去的創新者會被逆襲

http://www.iheima.com/thread-12050-1-1.html
以下為楊寧口述:

我的互聯網創業

我非常有幸是1999年跟隨我兩個斯坦福的同學,我們三個人一塊兒回中國創辦了一個網站叫ChinaRen,在座的各位如果上網早的話,估計也上過我們的網站。

所以99年回國,正好趕上了中國是發展非常澎湃的這十幾年,大家都看到了中國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在1999年的時候,如果大家再回顧1999年發生的事情,當時我們回國的時候,年紀是24歲,我們當時有幾個年輕人也沒什麼工作經驗,就跑到中國來做互聯網,那個時候做互聯網跟現在不一樣,那個時候做互聯網一直被認為是邊緣人士,當時是主流社會包括主流的這些做傳統企業的人,都會認為你們做互聯網的,全都是大忽悠,忽悠投資人的錢,做那個虛無縹渺、虛頭八腦的事情,甚至上市的過程,拿一些根本沒有利潤,甚至連收入都沒有公司去美國上市,圈股民的錢,說你們簡直是道德敗壞的一批創業者,真的是當時我們就在這個環境下,現在已經覺得這是不可思議了,但是那個時候就是主流的環節。

那個時候我記得當時我們做了全國的巡迴演講,因為當時就是做宣傳的,ChinaRen當時主要的群體是在大學校園,當時在清華、北大、復旦、交大,全國各個院校都開始我們做演講、做分享。

當時有些場子非常大,上千個學生來了,小的也是幾百個學生,在聽我的演講。我想他們來的時候,不是因為我在講互聯網來了,可能更多的是因為他們想出國,聽說這是一個斯坦福回來的,我想聽聽,我也想去美國的名校留學,我給同學們就講說,首先我問你們在座的人,誰上過互聯網?三三兩兩的手舉起來,我就說,你知道嗎?等你們畢業之後再過幾年,互聯網會徹底改變你們的人生,會改變你們的生活方式、交流方式、工作方式,我的演講題目就叫《互聯網時代的生活》。

互聯網已經成為主流

當時同學們聽我的演講,都覺得你講的簡直是天方夜譚,你給我講的這些東西是不可能吧?現在大家看到現在是什麼時代?現在互聯網是主流社會,甚至我有一些朋友,前天有朋友鄭重地請我到他家吃飯,跟他們公司的高管做分享、交流,要請我吃飯。這哥們兒是做傳統行業的,做礦業、地產、鋼鐵,反正什麼賺錢什麼來,而且還是全國政協委員,你知道活動能力也是很大的人。

我說你讓我幹嘛?他說我聽說你投資了馬佳佳,現在互聯網思維特別火,我說咱們認識這麼多年,你怎麼現在對這個感興趣,你不是生意做得很好嗎?他說不行了,現在大家都在說都得去學互聯網思維,你不是天天投這個嗎?你來跟我們講講什麼叫互聯網思維。
我說真是感嘆,現在連這種商業大佬們,都開始說我也要接觸互聯網思維,就是說互聯網全面地進入了主流社會。

過去的創新者被逆襲
那麼我們作為這個行業的顛覆者,就是說做互聯網的人一直是本著光著腳不怕穿鞋的造反心態,現在互聯網已經步入了主流社會,我們現在從造反派變成了保皇派,從這個心理上、從這個內心上這些變化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所以這就是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的題目,叫創新者的逆襲,也就是說不是創新者去逆襲,而是創新者被逆襲,所有被逆襲的這些人,當年都是創新者,都是逆襲別人的人,就是造反派變成了保皇派被新的造反派打倒,非常非常可怕,這個事情真的就發生在我們身邊、周圍,他們不是童話故事和天方夜譚。

昨天偉大的公司,我選這幾個公司跟我或多或少有點兒關聯,首先是摩托羅拉公司,雖然我沒有正式工作過,但是我在美國讀書的時候去摩托羅拉做過實習,1995年我在摩托羅拉一個PPG的部門,是摩托羅拉最大、最有錢、公司裡面最有地位的部門,叫尋呼事業部,當時摩托羅拉還有做手機的,那個不行,那個小,那個就是屬於公司裡沒多少資源的,而PPG是最有資源的,當時我們作為PPG的成員,都油然而生一種驕傲感,我當時給他們做雙向尋呼機,在當時已經很先進了,說尋呼還可以回傳,相當於咱們現在發短信,就是當時短信的前身就是雙向尋呼。

在摩托羅拉九十年代如此鼎盛的時候,在中國也是,他在特別好的地方,就在國貿橋那兒有一個特別大的樓叫摩托羅拉大廈,非常高大上,公司非常有錢。絕對沒有想到被一個在中國他根本看不上眼的一個小蘿蔔頭大小的破公司——聯想以那麼低的價格把摩托羅拉給收購了。所以我們所有過去在摩托羅拉工作過的人你知道什麼感受嗎?不管離開摩托羅拉的人是主動離開還是被動離開,被裁員或者說公司清算,我覺得都有點兒國破家亡的感覺,都有點兒說我們是王國的子民,我們曾經在摩托羅拉幹過,這個曾經偉大的公司,但是國家已經不存在了,我們是四處流亡的感覺,這就是國破家亡的結果。

然後是諾基亞公司,諾基亞公司在2003年的時候對空中網進行了投資,諾基亞當時在2003年的時候的市場地位,全球的手機市場30%的份額是諾基亞的,全球第一大手機廠商,這多恐怖,全球每10部手機當中3部是諾基亞的,太恐怖了、太高大上的公司,我前天碰到一個諾基亞投資部的一個朋友,我就問他說,我們的股份怎麼樣了,他們當時因為很低的價格進來的,他們說諾基亞因為被兼併和收購,所以進行了清算,把他所有的不相干的亂七八糟的資產全部都處理掉了,讓我真的是非常感慨,2003年如此強大、如此高大上、如此牛B的公司,不得已把他所有的這些資產進行了變賣。

索尼公司,當年索尼的WalkMan,當時覺得身上別一個WalkMan可是身份的象徵,到今天好像WalkMan已經完蛋了,我不知道還有沒有這個品牌沒有了,但是當年WalkMan只有存在在人們的思想記憶當中了,就像你現在拿一個iPhone1一樣。

最後說到微軟,有多少朋友在微軟工作過?微軟當年能夠跑上Windows3.1,覺得太牛了,當Windows95出來的時候,萬分期待,因為Windows95自帶TCP/IP,原來3.1的時候自己弄半天才能上網,現在Windows95可以直接上網了。到XP的時代,大家都是非常期待,說XP太牛了,革命性的變化,半夜睡不著覺地去等XP的上線,就像現在大家等Iphone6那樣,那種先進、時尚,當時微軟的地位就是蘋果今天的地位,當年的大神可不是喬布斯,當年的大神是蓋茨,到現在微軟代表著愚昧、落後,這就是微軟這個品牌。大家都知道微軟吧?但是他品牌的含金量、含義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所以就談到了甚至創新者本身,我們做互聯網的人,從來都講我們是創新者、顛覆者,連顛覆者本身都被顛覆了,大家多少人還上過開心網,我想大家都在開心網偷過菜,但是我覺得開心網已經是成為美國講的一個詞兒叫做「鬼城」了,前天我在看網上一個人損開心網的文章,說有一天心血來潮,又登錄了一下開心網,居然發現上面還有幾個好友在上面玩兒,他就問他們為什麼不走,他們說他們挺習慣這兒的,他瞬間有一種感覺,就像地球被嚴重低污染,已經不適合生存了,人類已經移居到外星球了,有一天乘坐飛船下到了地球之後,看到這個城市還在,是個空城,居然還有人在這兒,就萬分驚訝,就調侃開心網。

新浪微博,甚至新浪自己還感覺,說我是顛覆者,我是創新者,我不怕顛覆自己。我的新浪微博就是顛覆我傳統的門戶模式,大家看到了就連新浪微博也被顛覆了。

現在微信如日中天,微信超級牛B,現在無數的鼓吹手、無數的吹捧者就在講微信就是一切,未來的電商、未來的一切、未來的娛樂、未來的文化、未來的所有都是微信,微信將是宇宙的中心。曾幾何時,曾經說微博就是宇宙的中心。

未來會被誰顛覆

我相信未來、明天一定不是微信,但有可能是騰訊,因為我對馬化騰還是蠻佩服的,這哥們兒能夠自我顛覆而且還能成功,我就覺得這已經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他未來有沒有可能再次顛覆微信,再次仍然保持騰訊的先進性,那我們就拭目以待了,肯定不是微信。
昨天的三大門戶(搜狐、網易、新浪),在我們2002、2003年做空中網的時候,三大門戶,當時如果有人提出來,未來大概5、6年之後,中國最牛B的互聯網公司將不是這三個互聯網公司的話,所有人都覺得你是瘋了,你是神經病,但是今天的BAT,竟然真的沒有那三個哥們兒的身影。所以在未來我仍然可以做一個預言,這個也會發生變化,我覺得起碼有兩個會掉下去,這是我認為的估算。我覺得會跌破很多人的眼鏡的。如果你做一個更大膽的預測,全都掉下去,我真的認為可能會全掉下去。

而且我認為有可能是這兩個哥們兒會掉下去,他兩個哥們兒(360和小米)會超過那三個哥們(BAT),因為他們做的準備非常好,就連我是如此推崇高大上的,我覺得自己挺高大上的,我也不是屌絲,我是投資人,我已經轉型成投資人了,我覺得就連我也開始用小米手機了,我真的弄了一個米3,我準備把三星換成小米,已經拿到了,就連我都不得已,我說原來認為小米好屌絲,後來覺得說小米的做工、功能、光華感,你看三星背後的破塑料片,看小米那麼順滑,不得以我也成了小米的用戶,我真沒想到,小米最早的發布會我都去了,當時我想這個手機給我都不用,但是美國有一句話說,一切皆有可能,我也居然能用小米。

天使不應投熱點,應該投未來

下面給大家講幾大趨勢,咱們做天使投資人的,咱們投的就是明天,咱們投的一些更大膽的,咱們要投後天,今天是不能投的,今天PE還能投,B輪、C輪的人都能投,A輪的人不能投了,今天火的東西一個都不能碰,真的碰不了了。現在什麼火?手機遊戲火,不能投,我不知道在座的投手機遊戲了沒有?反正我沒投。現在所謂的互聯網金融不能投,現在火的能投嗎?現在一般的O2O不能投,我反正是不投了,這些都是不能投的東西,因為他們都是今天火的東西。

你能投未來的趨勢,為什麼可以投未來呢?因為大家還沒看好它,尤其是做早期的天使投資人、A輪投資人,這些都是咱們可以投的東西,我不談具體行業,我可以談一些大的趨勢給大家做一些參考。

趨勢一:文化創意

首先我們現在是從一個什麼時代呢?從一個需要時代變成了一個喜愛時代,過去我們談的是怎麼滿足用戶需求,現在滿足用戶需求遠遠不夠,你說我滿足用戶需求就行了?靠邊站吧,你以為黃太吉賣的是煎餅果子、雕爺牛腩賣的是牛腩嗎?你以為馬佳佳在做的是電商嗎?根本不是,現在講究的是概念轉換。

我今天看到一個做紅酒的哥們兒還在跟他聊這個事情,就講現在我們賣的不是產品,現在我們這是文化創意產業,這個跟寫本書、做個電影沒有什麼區別的,你是在賣一個體驗,賣大家有種地喜愛你,跟你強大的認同感,這種東西才會有生命力
其實現在很多行業都變成了文化創意產業了,所以文化產業是很泛泛的。我認為雕爺牛腩其實是一個文化產品,其實不是一個餐廳。

趨勢二:大數據

我們從產品時代變成數據時代,現在產品的作用,所有的東西大家都發現,其實都已經是為了收集數據,連到云上面,這是很大的趨勢,過去大家都談產品是單打獨鬥的,但是現在光產品是沒有用的,產品是為了積累數據的,產品會有變化,一個公司最核心、最有價值的東西不是產品,而是數據。因為數據可以幹嘛呢?數據可以再加工,而爆發出更大的威力。所以我不相信有些公司說他們是大數據公司,我說大數據公司嘛,大數據對我來說只是一個工具,我認為所有的公司都將是大數據公司,你如果不發掘大數據的威力的話,你的公司太弱爆了。

我舉個不恰當的例子,我說話超喜歡得罪人,可能又打擊一片,有時候跟人家聊天,我不覺得英語應該是一個專業,可能有些是英語專業的,我就說我覺得英語文學可能是一個專業,為什麼大學裡面還有一個英語專業?我說英語只應該是一個工具,就像大數據,也就像語言一樣、像英語一樣,不應該有英語系,就是大數據也不應該有專門的大數據公司,而是每個公司都應該去挖掘自己的大數據能力。
我記得最早的時候,當時我在斯坦福讀書的時候,當時學的是數據庫科,我們當時學的是SQL語言,學的是數據庫,現在這年頭你還談什麼SQL,大學都要開大數據課,現在大家談的不是MYSQL,現在大家在談Hadoop,就是說我們從數據庫的小數據時代,全面轉型成大數據時代。也就是說大數據的威力還更待爆發。

趨勢三:關係鏈
我們從功能的時代變成關係鏈的時代,也就是說我們現在在一個社交網絡時代,原先大家談的都是網站的功能,你去一個電商買東西,跟電商的網站有交流,你去幹個什麼,很多互聯網公司仍然是功能型的公司,現在所有的互聯網公司都得變成關係鏈公司,為什麼呢?因為只有關係鏈才是穩固的,你才能把人拴住,甚至你到一個電商網站,他還希望你跟他進行交流、交友、加關注、加溝通、反饋。現在我們已經全面步入一個關係鏈時代了。

趨勢四:云時代

從硬件時代轉向云的時代,現在很多的硬件產品,包括我家的音響,那天正好我家的網斷了,我想設置還真設置不了。現在硬件產品,你開始使用這個產品,你如果沒有連上網的話,不跟網絡做一個握手的話,你連裝都裝不了,真的現在變成云時代了,所有的硬件產品如果不聯網,你連用都用不了,這個就是一個我們全面步入云時代。所以誰趕不上趟,誰就會被殘酷地淘汰。
美國的克萊斯勒原來特別有名的CEO說過一句話,特別地霸氣。他說在世界上你領路、跟隨或者直接滾開(讓道)。

最後我那天在深圳的時候也講到這個東西,華為,我們行業中的領袖般的領袖任正非非常牛B,這幾年把華為打造成了一個帝國,絕對牛B的一個企業,他的未來呢?我不認為他會有很好的未來,這麼龐大的公司也有可能轟然倒塌,因為如果他不全面地接受這種新的思想、思路,新的造反派就像蝗蟲般地啃食你,就算你是大象、獅子,你也會被咬死。

未來是機器人時代

記得我最早的時候說,我在給大學生們做分享的時候就講,你知道嗎?再過幾年互聯網會全面地進入到你們的生活,會改變你們的一切,生活和工作方式。大家都不信,今天我再給大家講,你知道現在誰還在投互聯網,覺得自己先進,我覺得你們弱爆,誰還覺得移動互聯網先進,都弱爆了,現在你知道我們馬上步入一個什麼新的時代嗎?剛才跟麥剛在講,我就講叫做「智能一切時代」,而智能一切時代就是現在大家發現,可穿戴、智能家居、智能硬件呼呼地起來了,這個只是前夜,真正智能時代的全面爆發是機器人時代,這個是我現在花很大的精力、很多的時間在去看的東西。

我現在給你們大家描述一個不遠的未來,我不是描述遙遠的未來,可能就三五年的時間,你們現在在街上走,都是人,未來就會有機器人在街上走,你們覺得說一開始的話,大家覺得這好先進、好神奇,就跟你現在開特斯拉一樣,以後你在路上走的時候,可能很多人也會拍照發到社交網絡上,但是很快五六年時間,大家說好正常啊,我就買了一個哪個哪個版本,還買了升級版2S、3S,還是4S版本的,還加了最新的OS,我們未來不會談手機了,手機也弱爆了,你看我的機器人跟著我來,今天開會幫我在拎包,沒電了自己看到旁邊有一個插座,直接插上充電。然後早晨起來大家養狗的人都知道超級費勁,早晨起來狗必須到樓下去拉屎撒尿,特別痛苦,很多養狗的人都很痛苦,早晨起來狗都知道了別叫主人,他想多睡點兒叫,朝機器人叫,機器人帶著狗下去撒尿了。

大家覺得我現在說的話都好天方夜譚,就像大學生說這簡直是不可能,大家等著瞧,五年的時間這些東西都變成現實。因為太多的錢投入到這些領域了,太多的基礎設施在發展了,這個你看現在電池技術,電池技術就算五年沒有革命性的變化,現在每年都有演進型的變化,每年電池技術都在變得更好、充電更快、密度更大、更輕,這些技術每年都在進步。為什麼呢?一切還不是錢鬧的?過去這種電池沒需求,現在大量的設備都需要電池,所以電池的技術真的發展非常快,到五年之後電池會有非常大的突破。

傳感器技術,過去傳感器是很貴的,現在智能手機的出現,帶大量的傳感器,就跟現在的摩爾定律一樣,電池也幾乎走摩爾定律,傳感器也是走摩爾定律,也就是說所有過去大家認為高不可攀的、很昂貴的東西,現在變成非常普及。

這個世界就是有一個英文的說法叫做自我實現的寓言,由於大家認為這東西會很牛B、會很大的市場、會怎麼樣,大量的錢、人力、物力、科學家、腦子全都放在這個領域的話,會加速整個過程的發展。所以這個機器人領域的發展,會呈現一個提速的狀態,也就是說過去可能十幾年機器人領域的發展,還及不了未來的一年,未來一年就頂五年的發展速度,就非常快,所以我們的發展其實是在提速的。

未來是干細胞科學的時代

由於我在做機器人,我最近對幹細胞和基因工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我也在研究這個東西,甚至這方面我也在考慮,在未來也會做投資,我就會發現一點非常有趣,人或者其他的物種其實也是一個編過程的一個東西,我們的程序是什麼呢?我們的程序是DNA,你考慮過這個問題沒有?一個簡單的單細胞生物,中文可能是翻譯成阿米巴單細胞生物,這個單細胞生物是沒有靈性、沒有意識,他只知道事物吞嚼和無方向感隨機移動,這個就是他DNA告訴他的,他的DNA非常簡單,這不就像一個簡單最初級的一個機器人,他只會充電和爬,只知道這兩件事情,就跟一個阿米巴生物是一樣的,他們是在一個同樣的智能水平上。

而人是有意識的,人的DNA居然會通過計算產生出意識這種很神奇的東西,由於機器的複雜度、程序的複雜度再次加強的時候,會否產生意識這個東西呢?我認為是有可能的,而且這個可能性是在人們根本就沒有覺察的時候,機器有一天突然就產生了意識,很可怕的事情,也許就跟電影裡說的那樣,一個機器人產生了意識之後,它會變成一個毛澤東式的人物,機器人裡的毛澤東。這個東西可怕嗎?其實也沒那麼可怕,首先這個世界有非常多的可能性的,假如說人類是有程序的一個東西,咱們這個程序是DNA,DNA告訴咱們幹細胞如何分裂、如何成長、如何長成鼻子、眼睛、長成各種各樣的樣子,然後再如何能夠工作,這都是由咱們的DNA基礎程序而衍生出來的產品,所以你會發現很有趣的現象,DNA是這麼牛B的程序,居然有一個核心大BUG,這個BUG是會死、會毀滅,完全沒必要的,DNA完全沒必要寫上一個Timer,人的Timer大概是100年左右,這個Timer也不是非常穩定的,是一個範圍的Timer,狗是20年,昆蟲什麼的就是幾年,這麼好的程序怎麼會有這麼一個BUG呢?

人類有一天如果能夠把這個BUG改了,把幹細胞提取出來以後,DEBUG了,Timer沒了,因為細胞不斷地在代謝嘛,每天都在代謝,你不停地干細胞代謝,咱們就可以不死了,非常牛B,太棒了。

這兩個方向我認為未來都會由巨大的突破,機器人離咱們近點兒,幹細胞的科學的話,我認為二三十年之後,我們將會不用吃藥了。我們只需要躺在一個,如果大家看過科幻片,你有一個地方躺進去,一會兒就好了,你身體全是傷口,只要一躺一會兒就沒事兒了,這個就是干細胞的偉大能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1919

【黑馬讀書】三年大限已到,蘋果能否再次走出“創新者窘境”?

來源: http://news.iheima.com/html/2014/1017/146883.html

6年了,蘋果還是智能手機的老大,這是個奇跡。
要知道,在互聯網領域,2-3年已足夠顛覆一個巨頭。在手機行業,這個周期是3-5年。安卓出現後,摩托羅拉衰落用了3年,諾基亞用了5年。按照這個規律,自2011年喬布斯去世,蘋果若還無所作為,也許今年就將進頹勢期入。
2011年後的3年里,用戶一直指責蘋果 ”,其實是過分苛求。一個破壞性創新出來,需要幾年的延續性創新,讓它的價值發揮到極致,否則研發成本都收不回來。因此,外界看到的蘋果,永遠只是更薄、更大、配置更高。
到了2014年,現狀依舊如此。我們不得不說,蘋果確實陷入創新者的窘境,這種局面持續下去,其地位3-5年就可能被顛覆。
蘋果創立以來,也曾多次面臨窘境,但都從容地走了出來。《創新者的窘境》一書中曾對此有深刻描述。這次,蘋果能再次走出窘境嗎?

 

\蘋果公司較早進入手提電腦或PDA 市場的經歷,有助於我們理解大企業在小市場面臨的諸多困難。

蘋果公司於1976年推出了蘋果一號(Apple I),它最多只能算是一種功能有限的初級產品,蘋果公司在從市場撤下Apple I之前總共只賣出了200臺(售價為666美元)電腦。但Apple I並沒有給蘋果公司帶來嚴重的財務危機,因為蘋果公司在研發上的成本並不算高,而且不論是蘋果公司還是它的客戶,都從中學到了更多關於如何使用臺式個人電腦的經驗。蘋果公司在總結開發Apple I的經驗教訓後,於1977年推出了蘋果二號(Apple II)電腦,並大獲成功。蘋果公司在Apple II上市後的頭兩年就賣出了43 000臺電腦,Apple II的成功也一舉奠定了蘋果公司在個人電腦行業的領先地位。借助Apple II大獲成功的東風,蘋果公司於1980年成功上市。

在推出Apple II電腦10年後,蘋果公司已成長為一家市值達50億美元的企業。像所有的成功大企業一樣,蘋果公司也發現,為了保持其股票價值和企業活力,它每年都需要大幅提高收入水平。20世紀90年代初,新興的PDA市場逐漸顯現出了增長潛力。從很多方面來看,此次機遇都與1978年Apple II的上市給計算機行業帶來的變化(推動了個人電腦行業的形成)有著很大的相似性。對於蘋果公司來說,這可謂是一個天賜良機,因為蘋果公司獨特的設計優勢主要表現在它的用戶友好型產品中,而用戶友好型和便捷性正好構成了PDA的理念基礎。

那麽蘋果公司是如何利用這一機遇的呢?答案是主動出擊 。蘋果投資了數百萬美元來開發PDA產品,並將它命名為“牛頓”(Newton)。蘋果公司通過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一次市場研究確定了牛頓產品的特色;還利用了各種類型的跟蹤調研小組和調查,來判斷客戶希望產品具有什麽樣的特色。PDA具有計算機破壞性技術的許多特點。蘋果公司的首席執行官約翰•斯卡利認識到了可能會發生的問題,因此他將牛頓產品的研發列為他個人的首選項目,並開始大規模地推廣這種產品,以確保這個項目獲得所需的技術和資金資源。

蘋果公司在1993年和1994年(也就是在新產品上市後的頭兩年)賣出了14萬臺牛頓PDA。當然,當時大多數觀察家認為牛頓PDA是個失敗的產品。從技術上說,它的手寫識別能力令人失望,而它的無線通信技術又大大增加了它的成本。但最糟糕的是,雖然斯卡利公開表示牛頓PDA是延續公司增長趨勢的關鍵性產品,但牛頓PDA第一年的銷售額只占蘋果公司總收入的約1%。盡管付出了所有這些努力,牛頓PDA產品仍未給蘋果公司帶來所期望的新增長空間。

但牛頓PDA是否真是一個失敗的項目呢?牛頓PDA進入手提電腦市場的時機,與Apple II進入臺式計算機市場的時機類似。它是一種創造市場型的破壞性產品,針對的目標用戶尚不明確,他們的需求無論是對他們自己還是對蘋果公司來說都是一個未知數。以這個標準來看,牛頓PDA的銷售量應該好於蘋果公司管理層的預期,它在上市後頭兩年內的銷量是Apple II的3倍多。在1979年,對於當時規模尚小的蘋果公司來說,4 3000臺的銷量就已經可以看作是爭取上市資格的一次重大勝利。但到了1994年,對於已經發展為行業巨頭的蘋果公司來說,牛頓PDA 14萬臺的銷量卻只能被視為一個失敗。

破壞性技術經常導致一些之前不可能發生的情況最終發生。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當破壞性技術剛剛出現時,不管是制造商還是客戶都不知道如何使用這些產品,或者是為什麽要使用這些產品,因此也不知道哪些具體的產品特色最後會受到重視,哪些不會受到重視。構建這樣的市場就是一個客戶和制造商共同發現的過程,而這需要時間。例如,在蘋果公司開發臺式計算機的過程中,Apple I以失敗告終,首款Apple II的銷量較為平淡,Apple II+則獲得了成功。Apple III由於質量問題被市場拋棄,而Lisa電腦也遭遇了失敗。前兩代Macintosh電腦同樣舉步維艱,直到推出第三代Macintosh電腦,蘋果公司及其客戶才最終找到了成功的秘訣:便捷、用戶友好型計算機使用標準——計算機行業的其他企業最終都采用了這一標準。

但在開發牛頓PDA產品時,蘋果公司過於急切地希望縮短確定最終產品和市場相互匹配的流程。它假定客戶了解自己需要什麽,而且會花費大量的金錢尋找他們自己想要的東西。(在下一章,我將談到這個假設是錯誤的。)然後,為了給客戶提供他們認為客戶想要的東西,蘋果公司不得不在一個新興產業中承擔延續性技術領先者這樣一個不確定的角色,花費巨資來開發當時最先進的移動數據通信和手寫識別技術,而且到最後,它還投入了大量資金來向客戶推銷自己設計的產品。

由於新興市場的規模較小,因此參與新興市場競爭的機構必須能以較小的規模實現贏利。這一點至關重要,原因是,被認為具有贏利能力並且獲得了成功的組織和項目,能夠繼續從它們的母公司和資本市場吸引資金和人力資源,而被認定為失敗的提案則很難再獲得資金和人員的青睞。不幸的是,由於蘋果公司為加速PDA市場的形成在牛頓PDA產品上投入了巨額資金,公司已很難再獲得具有吸引力的回報率。因此,市場普遍認為牛頓PDA是一個失敗的產品。

就像大多數商業失敗案例一樣,事後人們找出了蘋果公司在牛頓PDA項目上所犯下的各種錯誤。但我們認為,導致蘋果公司在這個項目上遭遇失敗的根本原因並不是管理不當。公司高管的行為揭示了一個更深層次的問題:小市場並不能滿足大機構的短期增長需求。


眼鏡界的創新者

2015-07-06  TWM

一個從旅遊得來的靈感,田中仁將眼鏡從奢侈品的殿堂請下來,將它變成可隨時更換、彰顯個人風格的時髦配件,改變了眼鏡的歷史。

日本眼鏡連鎖店JINS先前宣布秋季將在台灣成立首家門市,成為繼美國、中國後的第三處海外據點。雖然登台腳步稍遜於眼鏡同業OWNDAYS,但以規模而 論,JINS資本額高達三十二億日圓,OWNDAYS僅有三.六億日圓;且真正將眼鏡由功能性產品變身為流行配件,從根本改變日本眼鏡產業的功臣,是 JINS社長田中仁。

日本與台灣相似,過去配鏡的價格十分高昂,大部分人是為了矯正視力,一次也只會配一副眼鏡,且因年輕人逐漸習慣戴隱形眼鏡,眼鏡市場日漸萎縮。

田中仁原本服務於服飾雜貨業,與眼鏡的相遇純屬偶然,他在三十七歲時和朋友到韓國旅遊,看到眼鏡商家用日文寫著「一副三千日圓,十五分鐘交貨」,不免疑惑:為什麼日本賣三萬日圓的東西,在韓國竟然只要三千日圓?

好奇心成為創業的動機,田中仁返日後研究傳統眼鏡業的流程,發現從生產到販售經過太多中間商,於是他直接向大型製造商下單,不透過中間商,直接在店鋪販 售,二○○一年在福岡開了JINS的第一家店,主打「一副五千日圓,一天內交貨」,雖然是破壞式創新,但也正式開啟了「平價時尚眼鏡」的戰國時代。

由於門檻不高,競爭對手如雨後春筍般冒出,追求突破只能從差異化區隔下手。要知道,眼鏡已經存在七百年歷史,但迄今人們的使用方式沒有太大變化;田中仁將 眼鏡從奢侈品的殿堂請下來,透過低價、店面擺設、服務、行銷等種種手段,將眼鏡變成可隨時更換、彰顯個人風格的時髦配件,改變了眼鏡的歷史。

行銷上,JINS特別強調與年輕人的連結,時下日本年輕人已不追求名牌,而是注重形塑自己的風格,當消費者心理演變至此,品牌也必須跟上腳步;JINS的 店裡通常備有一千多款鏡框,而包含鏡片在內的售價只有四種價格,都在一萬日圓以下,該做的驗光檢測一樣也沒少,只要三十分鐘就可交件,以前叫作「薄利多 銷」,現在稱為「平價時尚」,其實都是相近的道理。

JINS成功的祕訣不只有便宜,近年開發出「PC眼鏡」,號稱可以抗五○%的藍光,針對的市場其實是沒有近視的人;另外也做虛擬通路,讓顧客利用App自己設計鏡框,由JINS負責生產,證明了沒有飽和市場,只有市場「重分配」。

曾赴韓國旅遊,也在店家看到一副眼鏡三千日圓的日本人應該不少,卻只有田中仁一人將之發展成事業,重點在於他敢踏出創業的第一步,勇氣值得學習。

(本專欄隔周刊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2643

為何太多創新以失敗告終?《創新者的窘境》作者又有新研究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1116/159803.shtml

為何太多創新以失敗告終?《創新者的窘境》作者又有新研究
紅杉匯 紅杉匯

為何太多創新以失敗告終?《創新者的窘境》作者又有新研究

我們來討論一個敏感話題:加入貴公司失敗了,墓碑上應該寫點什麽?

本文由紅杉匯(ID:Sequoiacap)授權i黑馬發布。

碰運氣的創新

三年前,克萊頓•克里斯坦森(Clayton Christensen)和塔迪•霍爾(Taddy Hall)、斯科特•庫克(Scott Cook)撰寫了一篇名為《為營銷模式糾偏》的文章,認為,由於市場被不斷細分,美國公司已經失去了自己的方向從而變得憂心忡忡。他們收集數據來衡量市場細分的需求,然後使用更多的數據來衡量他們滿足這些需求的進度。

但由於他們總是提出錯誤的問題,經常致力於解決這些“錯誤的問題,通過各種方式改進產品……(但這一切)與他們客戶的需求毫不相幹”。克里斯坦森總結說,我們所需的是一個新的模式:通過一個全新的視角提出正確的問題,以及對這些問題中產生的目標的進展情況進行衡量。

這篇文章為克里斯坦森的新書《與運氣競爭:創新和客戶選擇那些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也是克里斯坦森對他提出的“破壞性創新”理論和寫作《創新者的窘境》一書的研究新進展。

自其提出破壞性創新概念以來,這已經成為一個流行語,“被廣泛錯誤地用於表示任何與聰明和新穎有關的東西”。但更重要的一點是,它只是解釋過去、回顧過去,並沒有提供在哪里尋找新的創新線索。與此同時,公司被數據所“充斥”,這些數據也是回顧性的,側重於購買模式、客戶對當前產品的滿意度以及類似指標。

最終結果?“公司正在呈指數增長式地加大付出,以實現僅僅一點點的增量創新,而完全忽視了對長期、可持續增長至關重要的突破性創新。”這也回答了,為什麽大多數創新曇花一現,最後以失敗告終。

重要的是過程,而非產品

著名經濟學家西奧多•萊維特(Theodore Levitt)曾經喜歡告誡學生:“人們不想買一個四分之一英寸的鉆孔機,而是想要一個四分之一英寸的鉆孔。”

該言論被廣泛引用,但克里斯坦森認為該言論並未被了然於心。人們還是傾向於根據鉆孔機的“特色和功能”來衡量過去的性能並設定未來的基準,而非根據客戶試圖獲得正確鉆孔的經歷。

對產品的關註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它很容易轉化為可量化的數據,許多數字公司正是致力於推斷客戶特點與其購買的產品或服務之間的聯系,由此揭示的模式可能是誘人的。但克里斯坦森表示,除非公司了解客戶為何做出這樣的選擇,否則所有這些數據是不可能引發一致的創新。

只有相關性是不夠的,關鍵是因果關系,這促使克里斯坦森補充其之前的破壞性創新理論,即他所謂的“待完成的工作理論”(或簡稱工作理論)——公司對於其給定產品或服務應該詢問的唯一重要問題是:客戶借助這些要做什麽工作?

克里斯坦森尋求一種對“客戶行為因果機制”的無情關註,產生了一種幾乎是社會學性質的方法,並涉及對選擇和使用給定產品或服務的經歷的整體分析。 正是在這種經歷的形成中,公司將發現創新和可持續競爭優勢的潛力。

識別未滿足需求的方法

“傳統的關註客戶需求的方式不足以解釋現實世界中的實際消費決策。”只有深入了解特定情況才能解釋為什麽。從這樣的深層觀察中出現的畫面可能是複雜且具有層次感的,“在客戶的踟躕時刻對他們進行觀察的洞察力不容易分解成可以輸入電子表格的數據位”。克里斯坦森表示,這些“工作洞察力”是脆弱的,因為“他們更像是故事而非統計”。

一些公司已經通過“工作理論”的視角成功地審視了它們的所作所為,最終從根本上轉變了它們的品牌使命感,轉變了競爭目標。

將產品或服務定義為“待完成的工作”不僅可以幫助公司重塑公司形象,還可以讓公司以全新的視角發現潛在市場中隱藏著的但又顯而易見的新任務——因為現有的產品並沒有充分解決產品需求和用戶願望。

通過“工作理論”視角,克里斯坦森認為,在某些情況下,公司不會與其它公司產生競爭關系,而是在與自己公司的“非消費”領域進行競爭。比如Airbnb發現,在網絡租房服務不存在的情況下,40%的用戶選擇不去旅行。因此,Airbnb並不與傳統酒店競爭,而是與“決定不去旅行”這個想法進行競爭。

非消費模式允許創新者識別未滿足的需求和未開發的機會,探索開放式的新市場,而不是在“零和博弈”中滿足於市場份額的微小增益。

當然,未滿足的需求也可以通過其他方式發現。有時,客戶將通過“拼湊在一起的解決方案”來抵消不充分的選擇。看似“不合理”地使用現有產品也可能有助於發現新的潛在市場。

人們通常會避免“負面工作”任務,不過該任務也可以為那些勇於挑戰的人提供新機會。有一對夫婦的孩子喉嚨非常不舒服,他們在孩子看病時遇到了一系列麻煩:選擇兒科醫生、預約、確診為鏈球菌性喉炎的話要等待處方藥單等。而CVS MinuteClinics 簡化了這一過程,現在CVS旗下1000多個診所已經遍布美國33個州。

對手無法抄襲的

你創造的卓越用戶體驗

識別一項任務隱藏與否是一回事,創建圍繞產品或服務表現所需的體驗是另一回事。這是一種先進的策略,涉及到預測和解決在過程每一個階段的需求、障礙和所擔憂的問題。正是如此,公司才可以發現一個自身既明確又可持續的競爭優勢。

Airbnb推出之前,他們“仔細地識別並推斷Airbnb屋主與房客的45個不同的情感時刻”, 然後對不同的情感做出詳細說明。例如,如何迎接房客?如果該場景定位為“放松”,那麽房客進入房間時是否會播放輕音樂?克里斯坦森說,傳統營銷分析可以透露客戶的需求,但卻不能告訴我們用戶的真實體驗。

American Girl通過仔細分析購買其玩具娃娃的用戶體驗,打造了一項非常成功的業務。玩具本身非常可愛且質量尚佳,但並未達到驚為天人的地步。競爭對手試圖抄襲其產品,並試圖以低價售賣。但是競爭對手們並未成功,原因是他們並不了解除了娃娃之外的其它設計,比如,娃娃商店的精美設計、娃娃禮盒打開時的巧思以及關於每個娃娃的故事。

ff88527

American Girl案例:產品易模仿,體驗難複制

創始人Pleasant Rowlant稱:“競爭對手不願探究產品深層次的設計從而創造(新的)體驗,他們認為產品就是產品,並沒有什麽意義。”克里斯坦森稱:“如果能深入了解自己的產品(為什麽受歡迎),你根本不用擔心競爭對手所產生的威脅。”

宜家也是通過密切關註客戶體驗細節,從而擁有其自身長期競爭優勢。乍看起來,宜家似乎沒有特別的商業秘密。“任何潛在的競爭對手都可以走進宜家門店,通過還原工程制作其產品或複制產品目錄。但並沒有人能再創另一個‘宜家’。”克里斯坦森將這種獨特的客戶體驗與沃爾瑪和Target等大型連鎖零售商進行了對比,後者不斷地在爭占市場份額的競爭中“頭破血流”。

關註效率,還是有效性?

關於將產品或服務理解為用戶“待完成的工作”,可以讓公司完全了解其如何滿足客戶。但克里斯坦森認為,真正的挑戰是打造這樣一家公司,使它的組織、運營、管理等機能都服務於這一統一目標。通常,與這種整合完全相反的是典型公司的文化——嚴格的組織結構、孤立的功能分工、側重於內部指標和市場細分。

這就難怪了:即使是大型公司也會偏離軌道,弄不清客戶為什麽在第一時間選擇你。

部分問題是對錯誤問題的關註。只有當各種指標專註客戶利益時,指標才會具有參考性。亞馬遜關註的並不是發貨時間,而是貨品交付時間——因為後者才是用戶體驗的一部分。這樣的指標從本質上關註的是有效性,而不是效率。雖然跟蹤效率就容易多了,因此許多公司受到這種“誘惑”而放棄關註產品交付的“有效性”。

複雜的問題是,基於產品的數據往往是“嘈雜的”,而以流程為重點的措施更微妙且更難以捉摸。“當管理者從條理雜亂的事件敘述中轉移到條理清晰的電子表格時,會感到十分寬心。”定量數據看起來比定性數據更可信、更舒服。

克里斯坦森總結道:成功創新、然後整合、圍繞“工作理論”這一過程說到底更像是藝術而不是科學。企業家們在這一過程中更像是“肖像和紀錄片制作者”——將線索和觀察整合在一起。敢於挑戰的人將獲得額外的饋贈,因為“產品可以複制,但是通過整合流程做好工作,公司不僅可以提供理想的用戶體驗,其自身競爭優勢也能得到提高。”

創新 方法論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746

文在寅:盧武鉉精神繼承者與創新者 | 完美人物誌

相比於曾歷任十年聯合國秘書長的潘基文,以及曾經歷任過省長、市長等“一線”行政職位的其他韓國大選候選人來講,文在寅的政治經歷主要集中在青瓦臺、國會議員等,相比於前者,他很難被韓國以外的民眾註意到。

但對於韓國民眾來講,文在寅不僅僅是一位名不見經傳的政治人物。

時間回溯到2002年,第十六屆韓國總統選舉正如火如荼。彼時的盧武鉉,依靠著網民及青年人的支持,從一個“不被看好”的新興政客,轉身成為總統熱門候選人之一,正是他在釜山演講時的一段對話,使文在寅這個名字首次被韓國民眾熟知。

“我對於,能夠擁有一個比我年少、但值得信賴的摯友文在寅而感到驕傲;我認為我自己是一個當總統的料,因為我擁有文在寅;而擁有好摯友的人,自然也能夠做好總統。”盧武鉉彼時對公眾說道。

十五年後,文在寅在外國記者俱樂部的演講中表示:“支持者們期望的並不完全是盧武鉉的回歸,而是在繼承盧武鉉精神的同時,做更好的文在寅;雖然許多反對人士將我放在‘親盧武鉉’的框架中,但無論是支持率,還是期望改變的群眾的呼聲,都將攜手帶來全新的時代。”

“平民”的掙紮

1953年1月,文在寅出生於位於韓國東南部的慶尚南道巨濟島;彼時,韓國正在籠罩在朝鮮戰爭的旋渦當中,而文在寅的父親曾世代居住在鹹鏡南道興南(現朝鮮境內),後跟隨“興南大撤退”的難民隊伍,而撤退到釜山一帶。

雖然文在寅的祖籍是“三八線”以北,但因為一家人定居在韓國釜山市,因此文在寅在多次公開場合表示“自己的故鄉是釜山”。

幼時的文在寅,因父親在生意過程中欠下的債務,一直生活在貧窮當中。

據文在寅此前接受媒體采訪時的表述:“我還記得,在國民學校(韓國對於小學階段的舊稱)時期,因為無法負擔每個月幾十韓元的學生會費,因此當每個月要求繳納會費的時候,都會選擇逃學,並跑到海邊玩耍一整天,等到放學的時候才回到學校,這也成為我在日後強烈主張“半價學費”的原因之一。”

文在寅周邊人士金先生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回憶道:“有一次聽到文在寅自己講到過,原本學習較好,並以狀元身份進入到高中的他,卻因為對於社會的無奈和悲觀,開始接觸煙酒,甚至頻頻在周邊‘打架’。也許正因為有了這樣經歷,對於他此後的行動,有了很大的影響吧。”

此後,經歷了高考落榜和複讀,文在寅以校級狀元的身份,進入了韓國慶熙大學法學系就讀,並獲得四年全額獎學金。

而文在寅選擇慶熙大學,與這所學校的創始人趙永植博士和文在寅的父親一樣,都是從朝鮮戰爭時期來南方避難的人士不無關聯。

一些公開資料顯示:趙永植博士見到文在寅時,第一眼便認可了文在寅的才能,在得知文在寅因家庭貧困而無法安心讀書時,現場批準其獲得四年全額獎學金,進入慶熙大學就讀。

接下來的經歷更是懸念叠出。在校期間,文在寅以學生會總務部長的身份,主導反對樸正熙獨裁的遊行,於1975年被軍政府以參加示威的罪名,判處有期徒刑八個月,並要求校方除名。

出獄後的文在寅,進入韓國陸軍特戰隊服役。有趣的是,在服役期間,因良好的表現,他曾兩次獲得特戰隊旅團長的一等表彰,當時陸軍特戰隊旅團長正是後來成為韓國總統,並實施軍事獨裁的全鬥煥,而文在寅在後來,成為了反對全鬥煥軍事獨裁的急先鋒。

1978年,從特戰隊退役的文在寅為了“養活家庭”,選擇獨自一人來到韓國西南部的全羅南道的一個破落的寺廟苦讀,並於1979年通過了司法考試的第一輪。

有部分韓國右翼人士認為主張對朝對話的文在寅“安保觀念”有問題,但支持人士則認為正是因為文在寅有了軍旅經歷,並以優異的成績完成了任務,才使他擁有了更加健全的安保觀念,並指出許多對朝強硬的右翼政治人物“並沒有服過兵役”;與軍方一般偏向右派的“慣例”不同的是,與文在寅一同在特戰隊服役的校級軍官,曾聯合近700名特戰隊隊員,於2012年總統選舉時,公開宣布支持文在寅。

文在寅在菜市場拉票

“工人階級的朋友”

在韓國民眾的眼中,文在寅的整個生涯,和“悲情總統”盧武鉉很難脫離幹系;或者說,沒有盧武鉉,就沒有文在寅的今天。

“金蘭之交”,這是金先生在描述盧武鉉和文在寅之間關系的一句話;這句話源自《周易》,比喻像金石般堅固,亦師亦友的友情。

金先生與文在寅深交多年,且早早就加入到支持文在寅的陣營。他認為:“文在寅無論是在前總統盧武鉉最得意,還是在最失意的時候,都堅定地陪伴在他身邊,不離不棄;這在韓國政治圈充滿背叛、勾心鬥角的現狀之下,值得我們每個人贊賞。”

1980年,文在寅剛剛回到慶熙大學,但因參與到韓國高校內的請願遊行,因此又被剛剛上任的全鬥煥軍政府逮捕。在監獄里,他收到了司法考試第二輪筆試的錄取通知書。

據文在寅本人回憶:“錄取通知書是由我當時的女友,也就是現在的夫人金正淑女士親手送過來的;而讓我既驚喜又無奈的是:許多之前對我百般侮辱、藐視的獄警們,看到了錄取通知書以後突然一改之前的態度,並一口一個“大人”(韓國獄警對檢察官等官員稱之為“大人”),對我畢恭畢敬,這種現象也使我思考良多。”

此後,由於文在寅母校以及社會上的幫助聲援,文在寅得以出獄;並以第二名的成績,從韓國司法研修院畢業,回到了家鄉釜山。

“事實上,當時文在寅在研修院的成績是同期第一名,但因為有參加集會的“前科”,因此被降到第二名,並且沒有按照慣例,被任命為法官;文先生自己也經常說,當時韓國情報部門曾派人建議其轉變立場,支持政府,但自己並沒有答應他們;文先生也承認,當時其實還是有點後悔過,畢竟很有可能因為這個拒絕,自己的幾年努力將化為泡影,而自己的家人和身邊人,也因此受了不少苦。”金先生說道。

值得一提的是,當時在參加反對軍事獨裁遊行的韓國法律界人士中,受到情報部門利誘或脅迫而改變立場的法律界人士不在少數,其中就有在樸槿惠彈劾案中,負責樸槿惠方代理律師之一的李炅在(音譯)律師。

就在文在寅回到家鄉釜山,處於消沈時,研修院的同學向他介紹了一位年輕律師,並建議兩人一同工作,這位律師,正是前總統盧武鉉。

此後,兩人合辦了一家律師事務所,取名為“釜山勞動法律事務所”,兩人為釜山地區的工人提供法律咨詢,一舉成為釜山地區最知名的人權律師之一,許多釜山的工人稱之為“工人階級的朋友”。

文在寅曾在電視節目中回憶:“在我的印象中,律師是應該為受到冤屈之人講話,並在這個過程中收獲成就感的職業;但我周邊的許多律師並不是這樣,因此我和盧武鉉就抱著這樣的想法,自己開了律師事務所,並免費為普通大眾提供法律咨詢服務,雖然本意並不是要做人權律師,但很難拒絕一些普通百姓的冤屈,在為他們提供服務的過程中,我和盧武鉉也成為了釜山地區最知名的人權律師。”

當時文在寅接手的最知名案件,便是震驚中韓兩國的“佩斯卡馬號事件”——1996年,在韓國遠洋漁船“佩斯卡馬號”工作的6名中國籍朝鮮族船員,因不堪韓國籍船長的虐待和歧視,將船上的11名船員殺害,並自己跳到大海中。

此後,中國籍船員被韓國警方逮捕,文在寅作為人權律師,親自參與到二審,並自任為中國籍船員提供辯護;面對當時韓國一些輿論的批判,文在寅則認為:“無論是什麽樣的人員,是否犯錯,既然站在法庭里,就都有接受辯護、在盡可能的範圍內受到人權上保護的權利,而這是作為法治國家應該保障的一點。”

文在寅與韓國前總統盧武鉉

嚴於律己的摯友

1988年,韓國結束了軍事獨裁狀態,並選出首位民選總統盧泰愚。

彼時,韓國的在野政治勢力開始走出地下,並積極參與到韓國政治當中,其中就包括與金大中並列為韓國民主化運動重要人物之一的金泳三。

金泳三向當時在釜山擔任人權律師、反對軍事獨裁統治的盧武鉉和文在寅伸出了橄欖枝,受此影響,盧武鉉成為了國會議員;而文在寅卻推辭了金泳三的多次請求,繼續擔任人權律師,並積極參與到一些社會影響較大的案件中。

時間轉瞬即逝,2002年韓國大選即將舉行。

彼時的韓國,正在逐步脫離由金泳三、金大中及金鐘泌三人主導政治的“三金”時代,隨著2002年韓日世界杯的成功結束,韓國民眾開始期望更多的改革和變化。

此時,作為政治新星的盧武鉉開始進入韓國民眾的視野,並依靠韓國網民和青年民眾的力量,成為韓國新千年民主黨的總統候選人;而文在寅,也接受了“前同事”盧武鉉的邀請,擔任釜山地區選舉對策委員長。

兩人再次走到了一起,文在寅也從盧武鉉擔任總統,入主青瓦臺開始,與盧武鉉“同生死、共存亡”。

無論是剛入主青瓦臺時的春風得意,被國會判決彈劾時的“無力”,還是最終以自殺結束生命時的“悲情”,文在寅都陪在盧武鉉的身邊。

他擔任過青瓦臺民政首席秘書官、市民社會首席秘書官,後再次擔任民政首席秘書官;其間曾因個人身體狀況的原因,辭去了秘書官的職位,並在尼泊爾修養。但2004年,盧武鉉因國會通過彈劾議案,被停止職務。文在寅得知這一消息後,立刻回到了韓國,作為盧武鉉方的辯護律師,親自參與到辯護律師團的組建,奔跑在為盧武鉉脫罪的路上。

2006年10月,重新拿回總統權力的盧武鉉,再次將已經辭去總統秘書崗位的文在寅召回,任命其為政務特別助理,隨後在秘書室室長的位置上,文在寅陪伴了盧武鉉五年任期。

第一財經記者多次采訪了金先生以及盧武鉉政府期間在青瓦臺工作的多名人士,對於在青瓦臺任職時期的文在寅,所有人給出的第一句話就是:“嚴以律己、寬以待人”,而這與前總統盧武鉉的處事風格極為相像。

一位在青瓦臺工作的人士向第一財經記者透露:“文在寅在青瓦臺期間,為了防止為賄賂大開綠燈,就連高中的同學會也基本不去見;一位與他的高中同窗,後來成為青瓦臺高官的人士曾經單獨去找過他,卻被他趕了出來;他甚至禁止自己的家屬前往百貨店等高檔商店購物,因此當時在他住所周邊的市場、超市里,經常能夠看到他的家人在獨自購物的場景。”

金先生也補充道:“事實上,無論是在青瓦臺的時期,還是現在,文在寅對於周邊人一直都是極為謙恭,並一直保持著尊階(韓文里表示尊敬的話語)講話的習慣,並在每次開會的時候,第一句話就是“各位有什麽意見,請及時說出來”,並根據這些意見,加上自己的看法進行整理。”因此許多盧武鉉時期的政府工作,有95%會由秘書長整理後向盧武鉉報告,而只有5%的大型案件需要由盧武鉉親自出面,這也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國家政治決策的效率;並且防止了像如今的“閨蜜幹政”門一樣,由少部分人士壟斷國家內政的情況發生。”

“但文在寅身上也時常能夠看到堅挺的一面。例如在一次青瓦臺和政府部門的會議中,當時的教育部部長曾經表示“若自己的提議未獲通過,將以辭職來抗議青瓦臺”,而在一旁不曾言語的文在寅,只是以平淡的語調說了一句“要辭職就立刻辭職吧,若將國家的政策作為要挾手段來使用,則請立刻辭職”,使當時許多認為文在寅“好欺負”的高級官員背後冒出一身冷汗。”上述曾在青瓦臺工作的人士向第一財經記者證實道。

另一位與文在寅親近的前任國會議員向第一財經記者回憶道:“正是文在寅可謂“嘔心瀝血”地保持自身和親信的清廉,因此也得到了許多包括與文在寅政見不同的人士的認可;而即便是反對派人士,也深知文在寅的人品,很少以文在寅個人作為反對或否定的對象,只能在反對盧武鉉政府的政策上大做文章。”

在盧武鉉離開青瓦臺,回到家鄉後,文在寅也回到慶尚南道梁山,並進入了蟄居階段。

“那段時間,文在寅幾乎就是和夫人一同在市場購物,與一些親朋好友見面,並思考自己曾經的人生路;唯一在媒體上能夠見到文在寅,便是在他時不時去看望盧武鉉,並與“歸農心切”的盧武鉉一起在田間種田,或與遠道而來的盧武鉉的支持者一同喝酒、聊天的時候。”金先生說。

3月10日韓國憲法法院對總統彈劾案進行宣判,樸槿惠彈劾被通過

兩度挑戰總統寶座

盧武鉉和“摯友”文在寅這種寧靜的生活,卻因為2009年盧武鉉的自殺,而被徹底打破。

“此前,盧武鉉在被韓國檢查院調查的時候,文在寅就主動擔任盧武鉉的辯護律師;盧武鉉的去世消息,也正是文在寅首先對外公布的;可以說,文在寅陪伴了盧武鉉的半個人生。”金先生認為。

在盧武鉉死後,以繼承盧武鉉精神為目的的“盧武鉉基金會”於同年成立,文在寅曾於2011年~2012年擔任第二任理事長,並在離任後仍擔任該基金會的常任顧問。

2012年,韓國舉行了第19屆國會議員總選舉,文在寅在釜山沙上區參選;對手是因得到樸槿惠的提拔而被稱為“樸槿惠女孩”的青年政治家孫受祚(音譯),而沙上區在此前的五次議員選舉結果,都對於文在寅所在的政黨不利。

“對於文在寅來講,無論是盧武鉉曾經從釜山開始政治歷程,還是自己的活動史來看,釜山都是無法分割的一座城市,這也是在不利的情況之下,文在寅堅持在釜山參選,這也是能夠體現出他性格的一點。”金先生說。

此後,文在寅發揮其作為人權律師的特點,在“歲月號”沈船事故、大邱地鐵縱火案等韓國國內的多個事故中,在協助受害者的同時,發表了許多自己的政見。

“如果說起文在寅在議會的活動,那麽一定無法漏掉2014年夏季的那場絕食行動。”金先生表示。

2014年夏季,“歲月號”沈船事故的陰霾籠罩韓國。彼時距離事故已經過了數月,但有關遺體打撈工作遲遲未能進行,為此,部分失蹤者家屬開始在首爾光華門廣場絕食,僅要求能夠看到親人的遺體;文在寅則為了在健康角度上勸阻家屬停止絕食,並對家屬表示支持,本人也開始在廣場進行絕食行動,這也成為許多韓國民眾對文在寅刮目相看的契機,許多媒體稱奮不顧身的文在寅為“第二個盧武鉉”。

但無論是在其支持者金先生的眼中,還是從文在寅本人的發言中,都無法完全肯定這個評價。

據韓國《文化日報》的報道,2012年總統選舉前,文在寅在一場討論會中曾表示:“雖然從人品上來看,我可能是最“親盧”的人士,但不得不承認,我們現在所處的社會,和盧武鉉時期的社會是兩種不同的社會,這也需要我來開啟,與盧武鉉政府時期不同的全新的社會”。

與此同時,文在寅在一場演講中坦承:“盧武鉉政府期間,沒有能夠阻止住蔓延在全社會上下的新自由主義弊端,並未能在派遣工、貧富差距等問題給出一個較好的解決方案”,還表示“我相信,作為政治人物的文在寅,定能夠超越作為政治人物的盧武鉉,追求盧武鉉追求一生卻未能得到的民主、福祉和對於和平的熱情”,表達了作為政治人物的野心和看法。

“事實上,盧武鉉的確是一個很好的人,而在韓國出現了震驚世界的醜聞之時,樸槿惠向民眾展現的耍小聰明的一面,更使許多有誌的民眾懷念盧武鉉;但也必須要承認,盧武鉉本人執政期間並未能夠解決韓國社會許多矛盾尖銳的問題,否則為何(盧武鉉)卸任時,大國家黨當選總統幾乎變得毫無懸念?”金先生坦承。

據2016年12月,韓國輿情調查機構RealMeter的數據:在對於‘哪一任總統對於國家發展起到最大作用?’的調查中,盧武鉉以35.5%的得票率,斬獲首位;而受到來自‘閨蜜幹政’事件的影響,對樸正熙肯定的得票率降至30.8%,相較於一年前下降了近10%;這與李明博得到48.7%的選票,大大超過當時執政黨候選人鄭東泳(音譯)所獲得的26.1%的得票率的情況大相徑庭。

作為韓國共同民主黨內‘親盧武鉉’人士的代表人物之一,文在寅雖然經歷了2012年總統選舉僅以3.6%的微弱票差敗北,但這並沒有影響他的政治活動。此後他先後擔任共同民主黨的前身新政治民主聯合的黨代表,並在在野黨分裂的不利情況下,帶領共同民主黨贏得選舉,成為國會第一大黨。

截至第一財經記者發稿前,韓國民調機構RealMeter公司調查數據顯示:文在寅的支持率為36.6%,相較上一次調查提高1.5%,連續11周保持支持率首位,成為韓國國內呼聲最高的總統候選人。

而文在寅本人也沒有否認希望參加2017年總統選舉的意願。

能否包容中間派

“文在寅的這種生活經歷,與他此後施展的政策基調,具有很大的關聯。”金先生強調。

韓國政治分析家趙尚熙向第一財經記者分析:“文在寅最大的優勢便是其通過多次選舉和領導第一大在野黨所被驗證的政治能力,以及背後所擁有的‘親盧武鉉’派的政治勢力和黨派基礎,這也是文在寅最大的執政資本。”

事實上,雖然文在寅最終在2012年選舉中遺憾敗北,但其仍然獲得了左派政黨總統選舉史中最高的得票率,甚至超過了前任總統金大中、盧武鉉。

“雖然文在寅還沒有正式宣布將參加下一屆總統選舉,但如果從此前2012年推出的政策以及個人的政派來看,他的政策最主要的著力點將是增大福利開支、開啟朝韓對話以及提升人權水平。”趙尚熙認為。

此前,在接受包括第一財經在內的多家媒體采訪時,對於現任總統樸槿惠的彈劾是否將得以通過,文在寅曾明確表示:“憲法並不高高在上,而是能夠體現民眾意誌的產物;如果說壓倒性的民眾希望彈劾、處罰總統,那麽這個就是憲法”,其對於彈劾案將得以通過十分自信,並表示“雖然總統令人蒙羞,但韓國民眾(勇於抗爭的精神)仍然偉大,這就是韓國的未來,現在正是全球投資韓國的最佳時機”。

對於朝鮮問題,文在寅表示“如果朝方願意就朝鮮半島無核化進行商討,那麽我也很願意與朝方進行首腦會談”。

而對於日韓間簽署的慰安婦‘和解’協議,則強調‘很難認可其正當性’,並認為“日本應該做的是認可(慰安婦強制征用)的法律責任,並正式向受害者及韓國民眾道歉”。

與此同時,文在寅在2012年選舉時就主張將增大福利開支,並通過開展廣範圍的福利措施、增強經濟民主化、透明化的進程,以減少韓國的貧富差的同時,為韓國經濟增添活力。

外交上,文在寅在主張與周邊國家和平相處的同時,也承認美韓同盟的重要性,並在前駐韓美國大使在任期間,表示“美韓之間擁有70年的友好關系”,並在美國新任總統特朗普當選以後,以個人名義向特朗普發出了賀電,祝賀其當選美國總統,並期待能夠繼續鞏固加深美韓關系。

趙尚熙認為,雖然文在寅也表示尊重美韓之間已有的同盟關系,但相較於右派政權,文在寅對於外交政策則顯然更加靈活、溫和,並且註重韓國民眾的利益和感受。而正因為文在寅具有較高的政治能量,其推進的政策偏溫和,因此很難拉攏那些主張實施強硬措施、強調美韓同盟的右派選民,這將一部分影響文在寅得票的範圍。

當第一財經記者問起為何如此堅決地選擇支持文在寅,金先生引用了文在寅在2012年大選期間的口號“機會將平等、過程將公正、結果將(充滿)正義,我將其作為國家運營的根本原則,並為之努力”,認為正是樸槿惠上任以來發生的種種醜聞,告訴了韓國民眾“擁有好的朋友是多麽重要”的同時,也告訴了包括金先生本人的韓國民眾“社會的平等、公正和正義是多麽的重要,多麽的不可或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2000

蔡東豪:「創新者的回報太不公平了。」

1 : GS(14)@2011-12-14 23:23:31

http://m.sharpdaily.hk/detail.ph ... 5307&category=daily

「創新者的回報太不公平了。」
暢銷著作《The Undercover Economist》作者、經濟學家Tim Harford


Tim Harford指出,創新者只能夠賺取到2%由創新產生出來的回報,其他98%的回報去了消費者。
創新者絞盡腦汁,做生做死,消費者坐定定享受他人的創新果實,原因是競爭者搶爛市。
世上少有獨市生意,先行者或可享用一段短時間的頭淡湯,但競爭者蜂擁而至,不消一陣價格大跌,利潤消失。我做廠身受其害,供應鏈上所有單位在喊無錢賺,是誰賺了?答案是消費者,可不斷享用又平又靚的產品。
其實,有一些創新者從開始便已經打算為人民服務,例如公認發明World Wide Web的英國科學家Tim Berners-Lee,他由始至終主要在學術界工作,他從World Wide Web得到的實質回報遠低於發明的2%。
慶幸的是,不合理的回報分配似乎沒有打擊創新者的熱情,創新者一是不知道2%和98%的回報分配,一是從創新過程或其他地方爭取到更大的精神回報。

蔡東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690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