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雲端:渣打引爆英美大戰
1 :
GS(14)@2012-08-10 14:02:42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20810/16591446
先是巴克萊,繼有滙控(005),今次是渣打(2888),一個月內,多家英國銀行接連被指違規,連一向冰清玉潔的渣打,也被美國監管機構貶為流氓銀行,英國政界及監管機構再也按捺不住,發起倫敦城保衞戰,誓要保住國際金融中心這金漆招牌,以免被塑造成三不管的犯罪地帶。
競爭對手 口和心不和
渣打的二萬億元洗錢案,驚動英國政界,倫敦市長 Boris Johnson率先彈出,在雜誌撰文,指美國對英國銀行窮追猛打,已開始有保護主義的意味,更直指有人妒忌倫敦的金融中心地位,故此出手打擊。負責調查英國銀行的國會成員 John Mann,也指渣打事件反映的是美國監管機構的反英情緒。
為何巴克萊、滙控的案件,沒有激起這種同仇敵愾的情緒?一來巴克萊操蹤 Libor,證據確鑿,而且是英美兩地監管機構合作處理,滙控的洗錢案,情節雖然跟渣打相似,但滙控早已認低威,毫無保留道歉,明顯與監管當局達成共識。
相反,今次渣打事件,令管理層大為意外,銀行管理層上周公佈業績時,還指自己的競爭優勢正是行為良好,清清白白,怎知事隔一周,便被打成大壞蛋。再者,作為地方監管部門的紐約州金融服務廳自把自為,未等及隸屬中央的聯邦監管機構便公佈調查結果,違反一致行動的通例,而且在批判渣打上,遣詞用字去得很盡,令事件塗上揮之不去的政治味道。
渣打事件有可能成為英美金融中心競爭轉趨惡性的轉捩點嗎?查實監管機構尤其是中央銀行,素來跟對口單位的相處,即使不敵對,也大多漠不關心,要他們齊心,除非到了危急存亡之秋如金融海嘯,即使最近歐債危機,也各有心事。他們的政績,在於搞好自己的主場,面對對手的競爭,當然口和心不和。
釘牌機會小 股價跌過龍
英美兩地金融業雖然有較多合作,但倫敦善於鑽營美國的法規漏洞,藉此搶去華爾街不少生意,倫敦儼如美元的離岸交易中心,近年紐約在爭取新股上市方面,亦因為美國收緊監管,而被倫敦追過,兩地的猜忌與日俱增,在所難免。正如最近有保守黨說,若果美國監管機構再針對英國銀行,英國應該開始將其金融交易改以歐元或英鎊報價,以避過美國監管機構的管轄範圍。
不過,我仍認為,英美爆發金融保護主義的機會不大,一來紐約倫敦兩地已經過百年競爭,地位各有升跌,但都有誰也取代不了誰的厚實根基,而且兩地的互補性很大,美國會覺得讓倫敦搶生意,總放心過讓其他意識形態分歧更大的國家乘虛而入。這個凌駕經濟利益的格局不變,兩地的競爭會很克制,不會因為一場風波而拳拳到肉。
按此路進,渣打今次被釘牌的機會不大,因為之前眾多類似的個案,銀行也沒有遭此極刑,即使紐約金融廳極欲出位,但其所持論據,在詮譯法律上,並非沒有商榷之處,過份逼虎跳牆,可能引發渣打的全力反撲,所以最可能的演變,是賠錢和解了事。
經此一役,渣打的形象固然受累,過去基金以為循規蹈矩的渣打,是官府嚴打的避風港,這因素一直利好股價,今勻貞節牌坊被毀,股價有損傷在所難免,但跌近三成顯然過份,若如外電盛傳和解費為七億美元,僅相當於其出事前市值的1.2%,我相信,渣打往後的股價應該很堅挺。
丘亦生
2 :
Sunny^_^(11601)@2012-08-11 14:34:31美國等錢使...+上趕走英國銀行,美國本土既銀行未多D生意囉...
3 :
GS(14)@2012-08-11 14:37:09都可以咁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