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雲端: CEO的公主病
1 :
GS(14)@2012-07-30 14:10:23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20730/16557902

股神畢菲特曾形容企業的話事人,很容易自我洗腦,以為自己都是公主,可以憑一吻把青蛙變成王子,還念念有詞,不斷以「一加一等於三」、「二加二等於五」來催眠自己,結果往往是冒進地高價收購,忽略了執行及財務風險。最近中港三宗大型併購,便可能因為不聽老人言而吃虧。
中海油(883)上周公佈,以總代價179億美元(約1396億港元)收購加拿大油企尼克森公司( Nexen),出價較尼克森20天平均價高66%,加上與中石化(386)同日收購另一家加拿大油企 Talisman的出價高出數成,市場普遍認為偏貴。
[Nexen] Nexen
洗腦式理由 撐高價併購
內地財經雜誌《新世紀》引述中海油的消息人士指,作價不能純粹按估值模型計算,因為尼克森還有很大的未開發資源潛力,而且中海油財力充裕,可以加快尼克森現有項目的開發速度,釋放優質資產的產能。
這番說法,似曾相識,幾乎位位被置疑出價過高的高管,均有這一塊自圓其說的擋箭牌。中信証券(6030)月中以12.5億美元代價全購里昂證券百分百股權,市場一樣滿腹狐疑,以2.2倍市賬率收購一家去年虧損1000萬美元的證券行,是否化算。管理層的回覆,離不開長遠戰略價值及意義重大的陳腔濫調。
港交所(388)行政總裁李小加上月為以180倍市盈率收購倫敦金屬交易所( LME)解畫時,亦只能以一堆套話如捕捉中國增長、提升長遠盈利來辯解。
無論多華麗動聽的詞藻,對我來說,都會喚起10年前的記憶,當日滙控(005)以過千億收購美國消費融資集團 Household,其時的主席龐約翰形容合併是天作之合,事後方知道是滙控股東最㷫烚烚。
失敗個案多 股東戒心大
我知道,不能對任何高價併購一概而論,或許收購是得到國策支持,又或者市場看不到禾稈下的珍珠,但併購要做得好,要充份發揮效益,是一門相當複雜的操作,失敗個案隨時比成功個案多,而出價過高絕對為成功的定義增添難度。
上述三宗交易,無論收購方的管理層如何游說,市場顯然仍有戒心,交易公佈後三隻股份的股價均明顯下挫(見表),反映街外股東在股海已有一定歷練,有不俗的抗洗腦能力。
「寧以中等價錢買入上等企業,勿用上等價格買入中等企業。」這是畢菲特犯過錯後,提煉出的教訓。今時今日,患了公主病的 CEO,恐怕未必聽得入耳。
丘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