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英利光伏

1 : GS(14)@2011-05-24 23:34:32

http://news.imeigu.com/a/1306233904422.html
兩年前,包括無錫尚德、天威英利、晶澳太陽能、賽維LDK等13家光伏企業發佈《洛陽宣言》,宣稱要在2012年實現光伏發電成本每千瓦時1元的上網電價目標。

如今,這個目標已提前實現。記者多方獲悉,國內最大的光伏企業之一英利綠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下稱「英利」)的發電成本已經降低到1元/千瓦時以下。英利集團內部人士證實了上述說法。

長期以來,制約國內光伏行業發展的最大瓶頸便是光伏發電上網電價遠高於常規電力。1元/千瓦時的成本被認為是光伏企業開拓國內市場的臨界值。

2010年8月份的光伏特許權項目招標中,最低中標電價約為0.73元,已經低於1元以下。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孟憲淦稱,在目前的條件下,光伏發電成本還很難普遍做到1元/千瓦時以下。但他認為,2012年1元/千瓦時的目標將能基本實現。

一元成本價

5月20日晚間,英利將公佈2011年一季報。截至本報發稿,相關數據還未公佈,但分析人士預測,根據相關數據測算,英利的光伏發電成本在一季度將低於1元/千瓦時。《洛陽宣言》使「一元工程」正式成為國內光伏產業的共同目標。只有發電成本低於1元,企業才會有可能形成盈利空間,其積極性便會提高。

這意味著兩年前的「一元」目標將得以實現。英利是全球最大的垂直一體化光伏發電產品製造商之一。由於擁有光伏行業完整產業鏈,該公司被認為是業內成本最低的光伏企業。

光伏發電的成本分為三個部分:太陽能光伏電池及組件、材料和設備和相關配套。此外,還包括建設電廠的成本,比如土地、電纜等其他的配套。

這其中,組件成本佔據了光伏發電成本的70%~80%。熟悉英利的人士稱,在光伏領域,英利的組件價格一般都賣得比同行更低,因為它們擁有自己的硅料,成本更低。

英利集團首席技術官宋登元曾告訴本報,光伏組件的成本中,上游硅料的成本佔據了60%以上。在國內,硅料絕大多數依賴於進口。「目前,英利的硅料僅有60%多依賴進口,並且隨著硅料廠的相繼投產及擴產,硅料的對外依賴度將進一步降低。」英利相關人士稱。

2010年8月份,英利宣佈,旗下子公司六九硅業正式投產。六九硅業是英利旗下主要生產硅料的子公司。此外,根據規劃,到2013年,英利還將在海南建立3000噸電子級硅材料項目。

據上述人士透露,目前英利的硅料僅有1000噸,若兩個項目6000噸全部達產,將大大降低光伏發電成本。此外,太陽能電池的轉換率也很關鍵。目前,英利的單晶硅和多晶硅太陽能電池轉換率分別達到19.89%和18%。這是目前此兩類太陽能電池用於商業化生產的最高轉化率。據測算,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每增加一個百分點,發電成本可降低約7%。

能否實現?

事實上,早在2008年,英利便在敦煌10兆瓦光伏特許權招標項目中提出0.69元的超低價。英利集團董事長苗連生曾稱,即便是這個價錢,英利仍然有利可圖。不過,0.69元的價格最終並未被採納。

在2010年8月第二期的特許權招標中,所有項目的最低報價均跌破1元/千瓦時,最低報價為新疆哈密20兆瓦項目的約0.73元/千瓦時。

孟憲淦稱,第二期特許權項目的招標企業基本上都是央企,並不能真正反映整個行業的實際情況。「相對而言,像尚德、英利這樣的龍頭民企的數據更加可信,它們光伏發電的成本走勢決定著整個行業的走勢。」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光伏企業高層稱。不過,在孟憲淦看來,若按照合理成本+合理利潤的原則,目前還很難將發電成本降到1元/千瓦時以下。「像英利這樣的企業畢竟少。不過,經過預測,2012年基本能夠做到發電成本1元/千瓦時以下。」孟憲淦說。

上述不願具名的光伏企業高層稱,目前光伏發電千瓦投資在1.8萬~2萬元之間,相對應的上網電價為1.3~1.5元。

目前,有保利協鑫投資4.2億元,總裝機容量20兆瓦的徐州協鑫地面光伏電站成為國內光伏發電千瓦投資最低的項目。

該項目是國內迄今裝機容量最大的太陽能發電站。孟憲淦透露,該項目最低能夠做到千瓦投資1.6萬元,相對應的每千瓦發電成本接近1元,但利潤微薄。「預計到2015年,光伏發電千瓦投資將降到1.5萬元,屆時將能夠完全實現發電成本每千瓦時1元。」孟憲淦稱。(正在:嚴凱)來源經濟觀察報)
2 : GS(14)@2011-06-05 14:04:41

http://news.imeigu.com/a/1307146992910.html
近日,在保定的總部基地內,世界第四大光伏電池生產商英利綠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下稱“英利”;NYSE:YGE)召開了萬人誓師大會,目的是應對全球光伏市場即將到來的“寒冬”。

本報獲悉,英利在此之前已對銷售和生產進行了調整。 英利將銷售總公司劃分為三個大區,分別是歐元區、美元區以及人民幣區。

此外,在生產環節,英利將此前旗下的4個公司,調整為3個公司。

管理上也由橫向管理調整為縱向管理。 之前,英利的子公司是按照生產環節的不同而設立,未來3個子公司都必須具備經營完整產業鏈的能力。

受全球第二大光伏市場意大利太陽能補貼政策調整影響,全球光伏行業開始進入低速發展期。 英利首席戰略官王亦逾認為,這個“寒冬”將維持18個月。 “我們現在做的都是在為未來18個月做準備。”

銷售分區

英利是全球為數不多的具有光伏完整產業鏈的公司之一。 2010年,英利的光伏組件出貨量為1.06GW。

從5月24日開始,英利銷售公司將被劃分成上述三個區。 據王亦逾介紹,歐元區主要是針對歐洲成熟市場;美元區則針對的是美國市場及其他新興市場;人民幣區則是指中國市場。

2010年,在英利的總出貨量中,歐洲市場佔了79%~75%,其中德國占了50%左右,意大利佔了近10%;美國占了10%~12%;中國占了8 %;世界其他市場佔了3%~5%。

目前,英利60%左右的產品都銷往歐洲市場。 以往,英利在歐洲市場是按照國別來實施銷售策略的。 “不同國家,光伏的價格和補貼不一樣,銷售策略自然也不一樣。”王亦逾說,

但隨著歐洲各國光伏補貼逐漸下降,未來光伏發電價格將逐步趨同。 “再按國家分就沒有多大意義了。”由於歐洲光伏市場相對於世界其他地區已趨於成熟,英利給歐元區的任務是“鞏固老市場,開發新客戶”。

但在王亦逾看來,英利要想繼續實現較快速的發展,增量將主要來自於新興市場。 “歐洲市場已經很成熟,增速比較穩定,依然是英利這次作戰的主戰場。未來公司的新增產量要依賴於中國等新興市場。”王亦逾說。

英利集團一位內部人士稱,此次之所以將中國單獨作為一個區來劃分,主要是因為看中了未來國內市場的發展潛力。

2009年之前,國內光伏市場幾乎一片空白,光伏企業所生產的產品幾乎全部依賴出口;2010年開始,國內市場在政府的助推下開始“初現端倪”,但由於去年歐洲市場過火,國內企業無暇顧及。

業內專家稱,隨著國內“一元”光伏的實現,平價上網趨勢漸進,加上“金太陽”工程的助推,國內市場將在未來兩三年內迎來高速發展期。

事實上,英利在國內的佈局早已開始。 目前,英利在西藏、寧夏、昆明、江蘇、上海、北京和廣州設有分公司。 “未來,這些公司都將是英利開拓國內市場的'橋頭堡'。”王亦逾說。

據王亦逾透露,儘管目前光伏行業形勢不景氣,但英利的擴產計劃不會改變。 預計到今年底,英利的產能將達到2GW, 出貨量實現1.7GW~1.75GW的目標。

在實施分區管理後,英利的計劃是,2011年,在英利的總出貨量中,中國市場的佔比提升至15%;美國占15%~20%;世界其他佔近10%;而歐洲市場則下降至55%~60%,其中40%~45%將在德國。

調整架構

在王亦逾看來,英利對這次戰爭佈局已久。 早在去年底和今年初就開始了以市場為中心的機構改革和框架調整,市場、供應、建設等幾大平台相繼建立。

王亦逾透露,目前對生產環節的調整主要是將原來的橫向管理改成了縱向管理。 具體來說,此前,英利旗下的生產企業主要是按生產環節的不同來劃分,分別為鑄錠、切片、電池、組件四家公司;進行調整後,英利將四家公司整合成三家公司,分別為英利新能源、熊貓電池以及新的擴產產能,即英利四期項目。

“這3家公司都有一個特點,都是從鑄錠到組件,從頭管到腳。”王亦逾說,“以往,切片公司的老總不需要關心組件,但以後3家公司的老總就都必須關心整個產業鏈了。”

據了解,英利的此次調整從3月中旬開始醞釀,3月底正式成型。

在3家生產企業中,英利新能源主要是負責將現有產能進行垂直整合;而熊貓單晶矽電池由於具有特殊的技術難關需要攻克,並且地位較突出,因而單獨列出來。

業內專家稱,英利的“熊貓”電池由於轉換效率很高,備受市場追捧,即便是在目前行業前景不明的情況下也不愁銷售。

目前,英利還有一個四期600兆瓦的擴建項目以及海南一期擴產項目100兆瓦計劃。 “之​​所以將擴產產能單獨出來,它的任務就是保證新建產能能夠如期完工。”王亦逾說。

一位業內人士稱,這種在生產環節的縱向管理模式,更有利於控製成本,提高效率。 王亦逾透露,以後各個車間的考核,將主要是看組件的效率。

“這樣以往只管切片的老總,就不光只關注切片了,而要更關心下游組件的效率;這樣他就會主動地去在技術上根據組件的效率進行改進。”王亦逾稱。

目前,英利在國內的佈局已經成形,擁有保定、海南、衡水、天津四大基地。 一位熟悉英利的人士稱,英利此次在生產環節進行調整,也是為了將來“走出去”積累經驗。 “將來如果要在國外建廠,無論在歐洲、美國、南美、非洲等,所派出去的人肯定是要能夠掌握完整產業鏈的綜合管理能力的人。”王亦逾說。

近18個月

英利此次大規模地對生產和銷售兩大關鍵環節進行調整,原因是光伏行業自今年3月份以來,開始逐步進入“寒冬”。

今年3月份,意大利政府突然放棄固有的光伏電價補貼機制,不再對電價補貼進行明確,引發光伏企業對後市發展的恐慌。

按照意大利原來的政策,意大利政府每4個月調整一次。 按照這個政策,今年1至4月份,光伏安裝商都將能夠享受到政府補貼。

“一些分銷商從去年12月份開始大力'吃貨',目的是為了能夠在新政策出台之前,盡量多享受些政府的補貼。”王亦逾說。

但意大利在3月份突然宣布放棄固有的補貼機制,並且新的電價補貼政策也沒有明確,這導致光伏分銷商紛紛持觀望態度。

5月5日,意大利公佈了新的太陽能補貼法案。 根據法案,意大利政府對太陽能發電的補貼將持續到2013年,但補貼比例將逐漸降低;其後,補貼將與一定規模的裝機量掛鉤。

新法案顯示,2011年給予的光伏補貼將下降30%~40%左右,2012年下降20%左右。 2013至2016年,按照每個季度進行4%的下調。

意大利是全球第二大光伏需求國。 在第一大需求國德國削減政府補貼之後,意大利的新政使得全球光伏市場陷入停滯。

據著名諮詢機構IMSResearch最新的季度市場報告顯示,2011年第一季度全球光伏逆變器出貨量下降至4GW,比上一季減少39%。

王亦逾認為,意大利市場之變只是個導火索。 “即便是沒有遇到意大利政策變化,光伏行業也會進入下行週期,只不過這次事件把光伏行業的'寒冬'提前了三個月。”

英利認為,目前全球光伏行業的困境將持續下去,在未來18個月左右的時間內行業將進入一個發展較為緩慢的時期。 英利預計,今年英利的毛利將會降到20%~25%。 去年,英利的毛利高達33%。

“高毛利時代已經結束了。”王亦逾說,“不過,也應該在總量減少的情況下嗅到更多的商機。”王透露,在接下來的18個月內,英利的主要策略是努力擴大市場份額。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專家稱,在供大於求的情況下,其實對大企業是有利的。 儘管毛利也會跟著下降,但卻可以憑藉雄厚的實力擴大“地盤”。

目前,英利在歐洲市場的市場份額約10%,其中佔據了德國光伏市場15%的市場份額。 英利在歐元區的策略是,全力保住德國市場的市場份額。

“只有在立足現有份額的基礎上,才能去談擴大市場份額。”王亦逾說。 德國市場佔據英利總出貨量的40%~45%。 但王亦逾坦承,英利不會藉助併購的方式來實現快速擴大份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447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