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驾:成长的烦恼
1 :
GS(14)@2011-02-12 18:49:42http://www.cb.com.cn/1634427/20110212/184455.html
![](http://cubeimg.zhongsou.com/2/24015470706008440-1434844332.jpg)
白天,张强是一家私企老板的专职司机,晚上他还有个“秘密”职业——代驾司机。
春节前的一天,老板出差了。张强打开电脑想看看兼职的代驾公司是否有合适的活计。他确认了一个鹭鹭酒家的代驾预约,这个酒家离自己家不远,来回都方便。
晚上10点,他穿上代驾公司的司机制服出现在鹭鹭酒家门口。
安全抵达后,张强请客户检查车况并请签署确认单,把钥匙交还给客户,接过110元钱,其中的55元第二天要上缴给代驾公司,回家的公交票价0.2元,净赚54.8元。
和张强一样逡巡于夜晚的“神秘”司机来自各行各业:配送员,司机,白领……大家白天都有自己的工作。晚上做个兼职代驾,工作内容简单,时间自由,一单一结、干了活儿钱马上就到手,一个月下来赚千八百块不成问题。“现在物价越来越高,薪水却不见涨,兼职代驾别的挣不出来,烟酒钱能保证。”张强说。
不过张强告诉记者,现在很多人去他们代驾公司应聘,“我们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了。”但今年的春节市场却没有想象中的那样火热。
野蛮生长
代驾作为一个新兴的城市服务行业正处于野蛮生长的阶段。
成立于2003年11月的北京奔奥安达汽车驾驶服务有限公司是北京首家专业汽车代驾公司。经过7年发展,该公司已成京城代驾公司龙头。2010年,奔奥安达在天津、南京和南宁开设了分公司,广州、成都等十数个分公司亦在筹备中。
不过奔奥安达的业务量似乎还并不算大。北京顺达平安商务服务有限公司的业务也显得很惨淡,春节期间也就每天20单左右,跟平日相差不大。这让营运推广总监朴成龙如坐针毡。该公司开展代驾业务已半年,却迟迟找不到撕开市场幕布的锋刃。
佐证代驾并未深入人心的是平安保险公司免费代驾业务的鲜人问津。2010年,平安保险公司与各大城市代驾公司合作推出“买平安保险、送酒后代驾”活动。平安保险北京公司内部人士告诉记者,“虽然是免费代驾,却很少有什么人用。”
究其原因,除了人们的消费习惯还有待培养,主要的瓶颈来自行业运营环境的混乱无序。由于准入门槛低,代驾公司起点良莠不齐;并且,物价部门并无对代驾价格的管控,价格体系混乱。仅以北京为例,奔奥安达代驾公司报价为晚10点以后,10公里以内收取60元,10~20公里80元,20~30公里收取120元,另收30元费用,从簋街到回龙观收费为150元。顺达平安的报价为10公里以内90元,每增加10公里收费增加20元。有些小型代驾公司更是随行就市,在客户多时坐地起价的情况很普遍。一位常在后海找代驾的客户告诉记者,多的时候,相同路程价格差可达百元。
另一厢,由于从业人员是兼职,代驾公司对司机之间只是粗放式合作,培训水平的参差不齐导致服务水准的差异。
令诸多潜在客户放弃代驾的另一个原因是代驾过程中事故处理的模糊不清。即便是京城代驾的龙头企业奔奥安达事故的处理也无法令人满意:若司机全责,保险支付客户损失,若超出保险范围公司将与客户协商解决。
此外,令这个新兴行业形象蒙尘的是:除了已经注册的正规代驾公司,还有数不清的“黑户”司机在论坛等处发帖寻求代驾机会,由于缺乏正规培训,“黑代驾”漫天要价、服务态度恶劣。
简而言之,中国代驾行业并没有展示出一个新兴行业应展示给客户的信任感,终端为王,这种信任危机正在成为“代驾”成长的天花板。
有待规范
事实上,代驾并非无成功案例可循。韩国约有1万多家正规代驾公司,司机超过15万人,每年产值超过3兆韩元。韩国的成功来自模式的开放和严谨:韩国代驾业务由韩国代驾协会运营,该协会由韩国国会社会委员会监督,是一个正规代驾公司的联盟体,共享软件平台、资讯、订单和客户。
强势的监管部门,完整的管理体系和售后服务以及代驾信息、资源的开放共享,成就了韩国代驾产业的平民化、普遍化。
顺达平安商务服务有限公司筹划将韩国模式引入中国。2010年,该公司与韩国代驾协会签署了合作意向书,双方将成立中韩合资企业发起组建中国代驾联盟,联合中国所有的代驾公司使用同一品牌,统一进行客户回访,资源共用。
不过,“要引进韩国模式,就得让同行信任我们,把公司做大人家才愿意跟你玩、才愿意跟你共享资源和客户。”朴成龙告诉记者。
为此,顺达平安曾尝试多种办法提振萎靡业绩。为解客户后顾之忧,顺达平安与华泰保险公司合作,为司机上了个新险种,类似于韩国的司机险,一旦出了事故,司机险可以赔付车辆险不足的部分。
“除此之外,服务、价格、客户维护、员工培训,我们从一开始就按照韩国的方式运作。”朴成龙告诉记者。但是主管部门的缺失和政策法律的不健全仍然使得其业务发展面临诸多困难。朴成龙只能寄希望于未来,“代驾行业健康需要两个条件:其一,给代驾行业一个主管部门。其二,国家机关应该出台经营许可证发放办法,出台成立代驾公司的注册资金、司机保有量和专业程度的要求。”
2010年的北京政协会议上,政协委员苗乐如表示了对代驾行业的关注。不过,迄今为止,记者尚未得到任何关于代驾行业将出台相关政策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