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世紀爭產還價.摸底.鬥大龔仁心陳振聰邊打邊傾

2009-03-26 NextMagazine





將於下週一進行預審的小甜甜爭產案,未正式開審已展開一輪傳媒戰;代表華懋慈善基金的龔仁心,被揭於○七年曾與陳振聰相討和解,並建議個人可分得一億美元。陳振聰一方藉傳媒爆料這一着,把龔仁心的底牌暴露於人前。

這場涉及千億元遺產的爭奪戰,其實是金錢、人性及道德的一場考驗;而這場官司的本質,皆以利字當頭,參與這場爭產戰人士以及身邊人等,都對遺產虎視眈眈。說穿了,龔、陳雙方只是透過傳媒進行還價、摸底及鬥大,和解仍有可能是最終的結局。

作 風低調、一向透過律師及中間人向外溝通的龔仁心,這幾天按捺不住,接受傳媒訪問向陳振聰作出反擊。本週一,他如常到深井豪景花園的診所應診,離開時他向本 刊記者說:「我哋由始至終都唔會和解!俾着你制唔制?」對於外間流傳因律政司介入令當初的和解協議流產,龔仁心斬釘截鐵道:「唔關事!律政司唔會理嘅!」 問到陳振聰一方經常流出陳與他姐姐龔如心的親密合照,是否可恥時,龔仁心即時激動說:「你自己話佢可唔可恥?」

 

龔仁心一改作風,事關陳振聰一方將雙方於○七年七月的和解建議書向傳媒發放。據本刊所得的這份建議書,本身為一封由前華懋慈善基金代 表律師喬柏仁,向陳振聰代表律師麥至理發出的機密律師文件。信中透露,假設陳振聰手上的○六年遺囑合法,建議將遺產分給龔家三弟妹等直系親屬,每名有關人 士取得最少一億美元;其他忠誠的華懋僱員、替龔如心與老爺打官司的律師,以至老爺王廷歆及其家人,都有得分。餘下遺產(消息指為四百五十億)的六成半,即 約二百九十億,會分給華懋慈善基金,另外的三成半,約一百五十多億,分給陳振聰。

 

根據和解建議的律師信(下)透露,慈善基金建議和解後,龔仁心等兄妹可分得不少於一億美元資產,令人質疑三人在處理基金資產時有否私心。而據本刊獲得的另一份律師信(上),透露龔仁心和陳振聰在九二年透過龔如心而認識。

龔家底牌盡露

此和解建議,以小甜甜弟妹龔中心、龔仁心和龔因心皆獲分配資產的條文至為關鍵。事關龔仁心一直是華懋慈善基金的董事,掌管的是「公眾利益」,而他近月被傳媒問到有關打官司的訴訟費用時,曾揚言無問題,更表示:「世上好人多過壞人,大家會支持嘅!」把這場世紀官司標籤為「正邪大戰」。

不 過,陳振聰一方向傳媒發放這份和解建議書,立時把龔仁心頭上的「正義光環」拆了下來,令外間對其有否「私心」存疑;而龔仁心向傳媒回應此建議,只反覆表示 對方只是公開了一部分,並質問對方會否公開有關和談的所有文件,及公開和解由誰先提出,顯然龔仁心「不能」否認曾有和解一事。

接近華懋慈善基金的 人士解畫指,該份建議書是「舊料」,不值傳媒炒作,並指該份建議書屬非正式,當時由陳振聰主動提議和解,但龔仁心並無講過個人利益的事,協議未正式討論便 已經拉倒。他並指龔仁心由於在國內讀書,英文不太好,根本對該份律師文件內容不太清楚,但強調其醫學常識則十分專業。而且當時龔如心剛過世,龔家既要籌備 喪禮,又要接手華懋,對於突然殺出個風水佬,根本未及接招。

雙方多次接觸

事實上,龔如心○七年四月過身後,陳振聰與龔仁心雙方的確有透過律師溝通,並不止一次。本刊獲得一份由陳振聰代表律師麥至理,於○七年六月,即小甜甜過身後兩個多月,與慈善基金初期交涉時,發給對方律師喬柏仁的律師信。只要細心閱讀書信的內容,就會理解到陳振聰以他個人與小甜甜親密的關係,作為與龔仁心一方談判的籌碼,信中把陳振聰與龔如心的相識經過及關係等,描述得鉅細無遺。

信中透露,龔如心與陳振聰於九十年代初,經一名共同朋友介紹而認識;兩人曾共進午餐,龔如心並邀請對方到其位於華懋廣場頂樓的住所參觀,及後更發展成對方經常上門替龔按摩頭部,紓緩偏頭痛的好友。

 

信 中又指,九二年龔如心曾在北京向龔仁心介紹陳振聰,但顯然龔仁心並不喜歡陳振聰。龔如心對此很不高興,所以不再讓雙方碰面。龔如心還經常向陳振聰表示,她 不認為自己的兄妹對做生意有任何興趣及才能,而且她仍然將丈夫王德輝的遺囑「銘記於心」。根據資料,王德輝九○年所立的「one life one love」遺囑,表示將遺產都交予妻子,但「妻子不容許將財產分贈你龔家任何人,因你龔家各人也令人討厭」。

龔如心亦曾將陳振聰介紹給妹妹龔因心,並交換電話方便日後接觸。其後陳振聰漸漸放棄風水師事業,改而學習營商,先後成立地產代理公司及購入豪宅。在九二至○七年間,龔如心曾給予陳振聰大量金錢,更讓對方出席龔旗下公司的重要商務會議。據知,此信連同部分親密照發予慈善基金一方的律師,令一直對陳振聰無甚認識的龔仁心,對其人開始「摸底」,雙方與此同時透過律師展開和解談判。

律政司介入

此 後至同年十月期間,陳振聰與龔仁心一方透過律師,雙方「信來信往」,並無異樣,陳振聰更從英國請來熟悉遺產法的退休大法官Sir Roger Buckley及資深律師John Fordham來港作調停人。雙方於○七年十月在雙方律師陪同下見過面。而令談判告吹的轉捩點,在於○七年十月十六日,一封由律政司向龔仁心及陳振聰雙方 代表律師所發出的信件,當時律政司黃仁龍,以強烈措辭提醒雙方,因遺產牽涉慈善基金,關乎公眾利益,故和解協議一定要律政司長同意,並獲法庭批准。

○七年十月十七日,律政司召見華懋的代表,龔仁心因而意識到他只是華懋慈善基金的代表,不可能私自瓜分遺產,遂終止與陳振聰的和談,陳振聰一方有見對方態度有變,馬上接觸身為華懋慈善基金的守衞者律政司,要求對方介入,代表慈善基金直接與他談判。

終止談判繼而宣戰

數日後,即○七年十月廿二日,華懋慈善基金申請修改入稟狀,將律政司黃仁龍及龔如心老爺王廷歆列為被告,藉此將黃仁龍拉下水,作為對抗陳振聰的強大後盾。陳振聰陣營認為,龔仁心突然關起談判和解之門,皆因他知道律政司介入下,和解後個人未能分到錢有關。

雙 方開戰後,龔仁心一方律師指陳振聰手持的乃是「風水遺囑」;而陳振聰為了證明自己與小甜甜的關係不止是一名風水師,遂不時透過傳媒發放與小甜甜的親密合 照。陳振聰在小甜甜臨終前獲得廿六億元,其間豪買私人飛機、遊艇及炒股,只是去年八月左右,金融風暴前夕,他在股票市場已損手數億;不惜典當飛機遊艇及出 售物業套現,去年中秋又再次透過中間人與龔仁心見面重提和解。

陳振聰友人指出,既然陳振聰肯放棄部分錢財,去保存小甜甜的私隱,為何龔仁心不可以為家姐做點事情?然而個性固執的龔仁心,並無商談餘地。

打真情牌修補形象

為人無甚主見,一直依靠軍師朱偉民及麥至理等指點的陳振聰,自從○七年四月透過麥至理發放他與小甜甜的首張合照後,已經激嬲龔家中人,之後二人合照繼續透過傳媒發放,更令龔仁心怒不可遏,認為此舉令家姐形象受損。

記 者上週與陳振聰一方接觸,中間人有意無意間透露陳振聰與小甜甜有深厚感情,每次在朋友面前提起小甜甜,陳振聰都會眼濕濕。二人在小甜甜與老爺打官司期間, 中間有兩年因要避忌而無見面,但小甜甜○五年九月與老爺的八年爭產官司一勝訴,便坐輪椅前往美國波士頓醫病。中間人指,當時小甜甜其實是去波士頓跟陳振聰 會合看醫生,難怪她寧選機程較長,經英國倫敦(陳振聰的宏霸數碼在倫敦上市)再轉飛美國的航班。到小甜甜臨終前,陳振聰亦有在身邊加以照顧,甚至親自為她 抹身。這些甜蜜經過被陳振聰一方刻意對外發放,似乎想大打溫情牌,希望與龔仁心重開談判之門,但另邊廂亦同時積極備戰。

 

不過華懋方面,至今依然企硬。官司埋牙在即,雙方遂互相鬥放料以顯示實力。

官司進展上,陳振聰已豪花五千萬為其遺囑做鑑證,而華懋慈善基金方面聲稱,其律師團亦在英國化驗遺囑。至於華懋慈善基金的財政狀況,據華懋方面消息指,現時王禮泉等華懋高層,正多方奔走籌集善款,雖然並無透露基金結餘有多少,但他表示現時滾存款項肯定多於三千萬,亦一定足夠打官司所需。「之前欠落嗰間行(孖士打律師行)嘅三千幾萬已經還清晒,佢哋收得太貴啦,單係搵風水證人就要幾百萬,而家呢間(高露雲律師行)收費只係十分一左右。」

開審前夕咄咄進逼

而愈接近爭產案的正式開審日(五月十一日),陳振聰一方亦採取更進取的策略,目的是要把龔仁心的正義面具撕破,除了抖出○七年雙方和談的內容外,本刊記者還收到匿名短訊,指龔家在華懋集團得了不少好處。記者多次嘗試聯絡該名神秘人,但其手機長期無法接通。

對 陳振聰來說,和解對他最有利,事關能速戰速決,將龔如心部分遺產快點拿到手。中間人稱,陳振聰本來是個平凡人,並不奢望能與城中富豪同枱食飯,但又認為小 甜甜給他的遺囑是真實,故能夠透過和解分得部分遺產,已心滿意足;而且無須在庭上為與小甜甜十四年以來的親密關係提出證據。而對於龔仁心來說,官司乃是持 久之戰,其間他仍可繼續掌管華懋慈善基金及華懋董事等要職,儼如華懋話事人,享受從未有過的權力。

現時雙方透過傳媒放聲氣,大打輿論戰,雙方不斷還價、摸底、鬥大。而最關鍵是律政司的取態,根據慣例,衡量過打官司或和解對公眾的利益及損害,若後者合乎公眾利益,律政司便有機會予以支持。

龔仁心、陳振聰過招日程

3/4/07︰龔如心子宮癌病逝,終年70歲。

6/4/07︰龔如心家人稱遺產受益人為華懋慈善基金

7/4/07︰律師麥至理發表聲明,指龔的遺產受益人另有其人。

18/4/07︰龔如心○二年遺囑曝光,屬意全部遺產捐到華懋慈善基金去。

19/4/07︰龔家以「華懋慈善基金有限公司」名義,向高院遺產辦事處提交知會備忘,要求確認龔於○二年簽立的遺囑有效,阻止所有人於未經通知華懋下領取遺產;同日龔如心○六年遺囑曝光。

20/4/07︰麥至理發放龔與陳振聰的合照,並指龔○六年簽立遺囑,將遺產全權交予陳接管;同日申請「知會備忘」。

25/4/07︰慈善基金向法院提出呈請,陳振聰所持遺囑無效。

4/7/07︰王廷歆突然加入戰團,向法院申請知會備忘,日後任何人接收龔如心遺產,必須先知會他。

6/7/07︰港府介入爭產案,律政司向高院遺產承辦處存入知會備忘。

7/07︰陳振聰與龔仁心在協議保密下進行和談

16/10/07︰律政司向龔、陳雙方律師發信,指仲裁的結果須得到律政司同意及法院的批准。

18/10/07︰陳振聰要求律政司代表慈善基金,與他直接談判。

 

22/10/07︰華懋慈善基金入稟將律政司及王廷歆列為被告,將律政司拉下水。

19/11/07︰爭產案在高院開庭進行預審

10/11/08︰華懋慈善基金在庭上爆出,龔如心○六年立下的乃是「風水遺囑」用以續命,實際無意將遺產留給陳振聰。

14/11/08︰陳振聰代表律師麥至理在庭上指,龔陳之間有親密關係,龔自願訂立○六年遺囑,將所有遺產贈予陳。

10/2/09︰陳振聰的宏霸數碼在港以介紹形式上市,陳振聰在慶祝會上首次公開露面。

13/2/09︰陳振聰首度現身高等法院,出席他與龔家的千億爭產案。另華懋慈善基金在庭上表示出現財困,影響搜集專家報告的進度。

25/2/09︰高院將開審時間訂為5月11日。陳振聰在庭外表示,和解無框架無底線。

12/3/09︰華懋慈善基金繼續在預審時爆出新理據,指龔如心○六年遺囑見證人王永祥及吳崇武,並無在○六年遺囑上簽名,所簽的是另一份贈送產業的文件,並成功押後交換專家報告日期。

20/3/09︰陳振聰一方向傳媒發放龔家與陳振聰○七年七月所訂和解建議內容。

22/3/09︰龔仁心接受傳媒訪問,指陳振聰主動和解被拒,誓言要將官司打落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987

理財網站返傭攬客 買信託也能討價還價

http://www.yicai.com/news/2014/04/3745197.html
現購買任意信託產品均可返現金,100萬元可返5千元現金;300萬元可返2萬元現金;500萬元可返3萬現金;購買1000萬元以上返更多,買得越多返得越多!」日前,《證券日報》記者在某理財網站看到這樣的廣告。

原來,購買信託產品也可以討價還價。

為了吸引客戶,信託產品的收益除了信託合同上寫明的預期收益率,還有一部分可以商討的返佣金。

據業內人士介紹,返佣金原本是信託公司給代銷渠道的營銷費用。無論通過哪種渠道,都有返點,具體多少要看你的產品的收益,期限,這和產品的佣金有很大的關係,並不是固定的。

隨著第三方理財機構越來越多,利用返佣金招攬客戶也是開展業務的一大「法寶」。

用益信託研究員帥國讓表示,直接給客戶返傭,在第三方的信託產品銷售中基本是一種「常態」。銀行的高淨值客戶資源多,不用愁銷售。而為了吸引投資者購買,第三方就會將部分佣金分給投資者。

本報記者以客戶名義聯繫多家「第三方理財」銷售人員時,銷售人員都明確向記者表示可以返傭,而且資金量大的話,返傭比例也越大。

一家剛開業不久的第三方理財網站的負責人對本報記者表示,目前,他們基本上是將信託公司的所有代銷費用都給客戶,有的項目能達到2%。

另據格上理財一位銷售人員透露,就近期國民信託的一款西安的棚戶區改造的項目來說,公司給的營銷費用是1.5%,現在他們願意給出1%或者1.2%的返傭給客戶。

他表示,小公司成本小,能給客戶更多的返傭。但大公司比較可靠,而且,後續還會有更多的服務項目,例如,給客戶組織投資報告會,旅遊,節日禮券等等。

帥國讓說,目前市場上的第三方理財機構較多,也是魚龍混雜,不排除有些為了追求短期利益,而將收益較高,但風險也較高的產品推薦給投資者。因為信託投資合同是投資者跟信託公司簽的,銀行和第三僅僅是個中介平台,基本上不承擔責任。不過大的平台在推薦給投資者的產品在風險控制方面還是不錯的,畢竟要考慮自身的聲譽。

對於返佣金的競爭,一家第三方理財的負責人表示無奈:「一般來說,我們不主動提。因為我們還有包括研究員在內的很大一個團隊,而且對於客戶還有後續很多的服務跟進,信託公司的營銷費用基本上用來覆蓋這部分的成本。但是現在很尷尬,小公司都給,我們如果不給,必然面臨客戶流失。給的少,客戶會比較,也不高興。」

不過,業內人士表示,「返佣金」是一個灰色地帶,很容易出問題,前幾天甘肅信託相關人員遭受調查的事件可能就與此相關。目前監管層鼓勵信託公司建立直銷渠道,可以避免這些問題。

對此帥國讓說,直銷渠道建立短期內很難,因為有些信託公司的直銷能力很弱,掌握投資者的資源較少,他們更偏重產品的設計,而建立直銷渠道成本較大;建議可以收購一些實力較強的三方或是控股第三方。

不過,對於投資者,研究員建議,重點還應該放在信託產品本身,選擇靠譜的項目和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7201

佔中失敗 卻給港人討價還價本錢

2014-12-08  TCW

 

台灣九合一大選落幕,人民用選票表達對政府的不信任;同時在香港,為爭取「真普選」而發起的「佔領中環」運動(以下簡稱佔中),正面臨嚴峻考驗。

九月底,香港學生團體發動罷課,一度聚集近二十萬香港民眾走上街頭,要求中國政府撤回對香港特首候選人設下多重限制的決定。如今隨著時間越久,佔中卻陷入僵局。

根據香港大學十一月中公布民調顯示,八三%的民眾認為佔中應該停止,支持的只有一三%。佔中造成商業、交通等不便,讓民意逐漸轉向,港府因此有了理由著手整頓。

十一月二十五日,香港法院正式執行禁制令,要求警方對旺角一帶佔領區進行清場,再次引發流血衝突;十一月三十日晚間,學生團體更宣布行動升級,計畫與政府長期抗戰。

一國兩制震撼:強硬治港,國際輿論同情

「若從想改變北京的角度去看,佔領運動是失敗了,」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蔡子強說。雖然,日前港府官員曾與香港專上學生聯會(學聯)代表見面,但面對學生提出的「公民提名」訴求,仍不予採納,雙方無法達成共識,談判破局。

學生堅持不退場,但隨著「佔中三子」之一的香港大學法律系副教授戴耀廷表示,將於十二月初向政府自首,等於向外界宣告,佔中將改變策略。

蔡子強直言,佔中結果不如預期,最關鍵的原因,就是輕忽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上任後,治港政策的改變,「當他對全國(統治方式)都是硬的,香港不可能置身事外。」

例如,據今年六月中國政府公布的《「一國兩制」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實踐》白皮書,香港自治權力來自於中國授予,一國兩制中的兩制,僅能從屬於一國。八月三十一日,中國人大常委又通過香港普選決議案,限制特首候選人提名方式、通過門檻。

這些舉動讓香港人意識到,在習近平統治下,香港只是一顆棋子。這也可從日前「歐習會」上看出。當美國總統歐巴馬表示,支持香港選舉制度公平透明化,以及民眾表達意見的權利,習近平卻堅稱佔中違法,屬於中國內政事務,不允許外國干涉。

即使中國政府不肯讓步,香港知名時事評論人劉細良卻說,佔中不是革命,本來就不可能一次成功。雖然眼下訴求失敗,但至少達到幾個歷史意義。

青年覺醒震撼:取代六四成為新集體記憶

首先,青年世代覺醒,佔中將取代「六四」成為港人集體記憶。「對我們這一代人來說,最重要的經歷是六四,他們這一代人就是佔領運動,這個影響十年、二十年都不會變。」蔡子強說。

雖然香港主流民意不支持佔中,但據香港中文大學十月調查,十五歲到二十四歲年輕人間,僅有不到八%反對佔中,贊成比率超過九成,到了十一月中,也仍有近七成贊成。

「中國、香港政府正在失去這一整代人的支持,」蔡子強認為,低薪、階級流動機會減少等因素,是促使年輕人上街頭的原因之一,但背後真正關鍵,卻是他們對民主、公平、正義普世價值的追求。親資本家,向中國靠攏的香港政府,自然無法了解這一點,想仿效四十多年前「六七暴動」後的做法,舉辦舞會安撫年輕人,顯示世代差異。

台灣人權促進會會長邱毓斌也觀察,因為佔中,香港年輕人不再政治冷感,未來推動政改的方式將更多元化,不只上街頭,有些人會選擇走入地方,參與區議員選舉、投入社區改革,展現由下而上的力量。

公民運動震撼:中央越專制,本土意識越強

其次,公民運動將成為常態,增加政府統治困難。中研院社會研究所副研究員吳介民說,佔中對中國政府最大的衝擊是,一旦手段越強硬,香港人的本土認同會越來越高漲,挑戰一國兩制的可行性,「你可以把我吞掉,但你消化不了我們。」

邱毓斌說,現在的香港,就像一九八○年代剛經歷解嚴的台灣。未來各種政治、公民運動將成為社會常態。況且,香港特首普選目前只訂出框架,細節尚未討論,接下來,還可能引發不少爭議。「即使佔領結束了,其他人也會再出來,」蔡子強觀察。

「香港不像台灣,我們沒有政治自主性,就是得不斷跟北京討價還價,」劉細良表示,雖然從目前結果來看,佔中並未成功,至少香港創造了一個空間,讓政治人物有民意做後盾,重啟討論,「如果沒有佔中,以前連談都沒得談。」而從港府做出的四大回應來看,其中一點,就是在既定普選框架下,針對提名程序、選舉方法,啟動公民諮詢。

當英國《經濟學人》直言,佔中是六四天安門事件後,對中國政府的最大挑戰。如今,香港一整代人民的心思丕變,中港之間的矛盾和衝突,恐怕一夕難解。

【延伸閱讀】學聯圍港府,再爆流血衝突——香港佔中大事紀

●8月31日 中國人大常會通過香港特首普選決議案

●9月22日 香港中學、大學生開始罷課

●9月28日 佔中正式啟動》香港警方與民眾爆發衝突

●9月31日 中國國慶前夕,近20萬港人上街頭支持佔中

●10月21日 港府官員與學聯代表會面》學生「公民提名」訴求未獲採納,雙方未達任何共識

●11月15日 學聯代表回鄉證被取消,無法前往APEC與中國官方對話

●11月25日 港警清場行動開始》執行禁制令,驅離旺角抗議群眾

●11月30日 衝突再升級》學生團體宣布行動升級,號召包圍政府總部

整理:康育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3159

英國貿易專家: 歐洲議會“512決議”是想與中國討價還價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3806.html

5月12日歐洲議會通過決議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後,引起各方議論。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的貿易專家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他認為歐洲議會的決議是用來和中國進行“討價還價”的籌碼,所謂的“非標準”對待是否會真正實施還要走歐盟正式程序。

出此決議可見歐洲惶恐

“此項決議不具有法律約束力,現在還要看歐盟委員會如何做出抉擇,如果決定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就需要經過歐洲議會批準通過。如果不承認,那麽事情就會非常複雜了。”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國際貿易政策部副主任朱利葉斯·森(Julies Sen)在倫敦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時表示:“對於是否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這個問題,歐洲方面已經探討很久,然而由於歐債危機仍未完全消除,就業並未明顯改善(特別是在某些產業),加上對俄制裁造成俄國市場丟失、難民等各種內部問題凸顯以及全球貿易深陷寒冬等等這些現狀,都使得目前的歐洲承受巨大的壓力。從此次做出的決議可以明顯體會到歐洲方面的惶恐不安和擔憂。”

當記者問到此項決議傳出的“違約”信息毫無法律依據時,森提出:“歐洲議會有權對出現的問題進行考察,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是否自動生效進行考量,(違約)也是情有可原。但對於中國對‘自動’承認的理解,普遍認知是與中國方面一致的,認為有義務遵循加入WTO時簽訂的法律協議,這是具有法律效應的。”

森也坦言,在是否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問題上,歐洲不得不考慮自己可能遭受到的沖擊以及會給當地的產業和就業帶來的影響。

在5月12日的決議中,歐洲議會的議員們認為中國產能過剩,產品傾銷歐洲,給歐洲帶來了嚴重的社會、經濟和環保等問題。尤其是在鋼鐵行業,最近塔塔公司因巨額虧損出售其英國業務,可能會讓英國出現大量失業,這也被看做是中國鋼鐵產量過剩而以低價傾銷海外惹的禍。

歐盟將在今年夏天做出決斷

就在今年2月25日,歐盟貿易專員西西莉亞·麥爾姆斯特朗姆(Cecilia Malmstrom)在倫敦回答第一財經記者關於是否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提問時表示,這並非是承認不承認的問題。她解釋稱:“實際上這並不是關於中國市場經濟地位,這個說法容易引起誤解。這是要決定如何或是否修正法律來核定‘反傾銷’問題。因為采用‘替代國’價格數據的做法年底就要失效。我們要不要有所行動?怎麽行動?是放寬政策還是采取過渡性的政策?現在我們正在各個國家對各個行業可能產生的沖擊進行估算。希望在今年夏天做出最後的決斷。”

目前,中國是歐盟第二大貿易夥伴,貿易爭端發生頻繁。歐盟的73項反傾銷案件中,有56項是針對中國進口產品的。“在這件事情上,歐洲方面看上去非常虛偽。實在有‘食言’之嫌。”森表示,“對於歐洲來說,目前這是一個討價還價的機會,他們希望通過出臺這樣一個決議,在接下來的幾個月里,由歐盟委員會與中國方面進行磋商談判。他們絕對希望從中獲得些什麽,具體是什麽還要拭目以待。”

在森看來,按照正式議程,當歐洲議會提出對中國對歐貿易實施“非標準”對待之後,歐盟理事會就會考慮歐洲議會的意見,在年底中國市場經濟地位“自動”生效之前,以此為籌碼和中國方面進行磋商,希望中國能做出更多妥協,比如取消對一些行業的補貼或者調整關稅,以及穩定人民幣匯率、深化經濟改革從而進一步調整經濟結構等。

森預測稱:“歐洲方面可能采取的一種做法是在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同時,繼續從保護自身市場目的出發,不放棄反傾銷,比如加強調查或者采取其他的機制,但這會耗時耗力耗資,非常複雜的同時也是對現有法律的挑戰。”另外,歐洲方面也會寄希望於通過政治層面來解決:“歐洲目前存在很多問題,包括英國退歐,明年的德國大選、法國大選,還有持續已久的希臘危機。歐洲是希望與中國保持良好關系的,他們絕對不想失去這個夥伴,希望與之保持良好的貿易投資關系,但這並非各國外交家和商務人士能夠把持的事,因為這不是技術層面的解決方案,而是要上升到政治層面,比如在G20這樣的全球國家元首的高峰會議上來討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7152

德又拿市場經濟地位說事兒,中方敦促別討價還價

德國副總理加布里爾11月1日~5日訪華期間,正值兩國就此前中資收購德企受阻案爭議之際。而在訪華前,加布里爾還在德媒刊文稱,如果中國希望獲得市場經濟地位,就必須遵守規則。

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例行記者會上指出,說到規則,我們倒是對歐盟能否如期履行《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議定書》第15條義務表示高度關註。

“如期履行第15條,對中方來說,是恢複在世界貿易組織(WTO)中應當享有的權益,而不是中方額外的要求;對包括歐盟在內的其他WTO成員來說,是應盡的法律義務和應該遵守的多邊貿易體制規則,而不是對中方的特別優惠。”華春瑩表示,“歐盟作為WTO重要成員,對此應該非常清楚。我們希望歐盟講信守法,不折不扣履行第15條義務,不要顧左右而言他,找借口拖延,更不要討價還價,附加額外條件。”

希望德國做出實際行動

11月1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會見加布里爾時表示,中德應當堅定推進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向外界發出反對保護主義的明確信號。

李克強指出,你在此訪期間向中方商務部表示,支持歐盟如期履行在《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議定書》第15條中所承諾的義務,終止“替代國”的做法,希望德方通過實際行動予以落實。中國對外開放的大門會越開越大。歡迎兩國企業擴大相互投資。

此前,在中德經濟合作聯委會第16次會議中,中國商務部部長高虎城與加布里爾亦就推動歐盟履行《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議定書》第15條、鋼鐵產能過剩、改善投資環境、中德標準化合作等議題交換意見。

高虎城表示,中方希望德方在推動歐盟如期全面履行《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議定書》第15條義務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加布里爾則示,德方一如既往地歡迎中國企業擴大對德投資,也希望中方進一步改善德國企業關註的市場準入條件和投資環境,處理好鋼鐵產能過剩問題和中歐在鋼鐵貿易領域的爭端,為全球經濟複蘇和可持續增長註入動力。

此前,德國總理默克爾在今年6月訪華時表示,德方將在如期履行《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議定書》第15條義務問題上作出積極努力。

歐盟即將出臺新反傾銷規則修改提案

多重跡象表明,在今年12月11日《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議定書》第15條條款到期之前,歐盟仍希望同中方繼續博弈,並希望在“遵守國際義務並授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和“平衡歐盟內部政治”之間尋找一種平衡。

一方面包括德國在內的歐方提出要大幅改善對境外企業的市場準入,提供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不歧視歐盟企業,另一方歐盟方面開始強調公平貿易,並指出歐盟的貿易救濟措施需要現代化,且這種行為不應該被視為保護主義,而應當被看作是一種機制。

目前,歐盟已經著手加速更新歐盟貿易救濟措施的進程,並早已提出了一個強化版的法律工具,並預計將於11月中旬提出一項新的反傾銷規則修改提案,以應對《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議定書》第15條到期問題。

不過一方面,歐盟的鋼鐵和鋁等產業擔心如給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歐盟將很難采取強有力的反傾銷措施來限制中國向歐盟傾銷產品,而另一方面,以英國為首的國家,從2013年以來一直反對歐盟針對上述反傾銷規則的任何修改提案。

就在此前10月中旬召開的歐盟峰會上,盡管原則上各國領導人認為歐盟需要更強有力的保護,實際上一些成員國反對給予歐盟委員會在反傾銷調查方面實施更高關稅的權力,且包括英國、荷蘭、瑞典和捷克等成員國反對修改“從低征稅原則”(lesser duty rule)。

簡單而言,修改“從低征稅原則”為歐盟謀求更高的懲罰性關稅提供了法律基礎。“從低征稅規則”指的是以傾銷幅度(dumping margin)和損害幅度(injury margin)中的低者作為確定反傾銷稅依據的做法。

以2011年歐盟“對中國玻璃纖維反傾銷案”為例,其傾銷幅度為9.6%,損害幅度為7.3%,最終歐盟按照損害幅度確定反傾銷稅為7.3%。這一“從低征稅規則”的核心,是限制了對傾銷產品的懲罰性關稅稅率。

然而歐盟國家中對歐盟該政策不滿的成員國經常引用美歐之間對中國傾銷產品制定懲罰性關稅的巨大不同來爭辯此原則對歐盟的不利之處:該原則限制了歐盟能像美國一樣征收如高達300%的高額反傾銷稅。

鑒於歐盟屢次公開表示要履約《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議定書》第十五條所承諾的義務,如期終止在反傾銷調查中對中國使用“替代國”做法,盡管成員國分歧重重,歐盟仍希望能在2016年年底之前,就新反傾銷規則修改提案可以達成平衡協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2012

普京核武作籌碼與美討價還價

1 : GS(14)@2016-10-27 06:02:22

俄羅斯面對經濟陷衰退,常規軍隊體制不論硬件或人數都難以跟蘇聯時代相比,要彌補這方面的不足,總統普京惟有對外挑動核威脅以保強勢。兩年前吞併克里米亞後,普京已表明準備好以核武保衞國家「歷史悠久的領土」;之後俄軍又在敍利亞展示其長程巡航導彈,普京揚言一旦國家利益受威脅,就會出動其強力武器,暗示導彈或裝上核彈頭。一名政府宣傳人員更直言,美國的「鹵莽所為」,會招致「核子後果」。普京似乎要以核威脅作為跟美國討價還價的籌碼。而事實上,他能輕言以核武作威脅,既因為他沒有史太林時代各蘇聯領袖當年面對大戰和核武威脅的包袱,他多年來的民望更往往要靠開戰來提升,1999年在車臣如是、兩年前在克里米亞亦如是。英國《經濟學人》分析,普京並非真的想打核戰,最終目標反而是希望簽新協議,好能在俄羅斯和西方國家之間建立緩衝區,否則他會繼續透過軍事和非軍事方式跟他眼中的敵人對抗。西方的制裁只會適得其反,令他立場更加強硬。英國《經濟學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027/1981324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364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