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LinkedIn 上市專區

1 : GS(14)@2011-02-12 15:12:52

http://realforum.zkiz.com/thread.php?tid=11856
LinkedIn搶閘上市 利fb試水 社交網IPO頭炮 集資13.7億
http://realforum.zkiz.com/thread.php?tid=11222
社交網LinkedIn 傳年內上市   
2 : GS(14)@2011-02-12 15:13:30

http://www.sec.gov/Archives/edga ... 12511016022/ds1.htm
招股書
3 : GS(14)@2011-03-20 18:42:59

http://www.cb.com.cn/1634427/20110317/192324.html
  Facebook、Twitter等知名社交網絡的上市傳聞甚囂塵上,然而拔得頭籌或許是LinkedIn——全球最大的商務社交網絡。這家成立於2002年的公司在1月底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出IPO申請後,北京時間3月12日LinkedIn又提交了一份修正文件,披露該公司2010年收入翻番、扭虧為盈。

  最新數字顯示,公司2010年收入達2.43億美元,較上一年度翻番,淨利潤為1538.5萬美元,自2008年以來首次實現全年盈利。

  在美國私人投資交易平台Sharepost上,LinkedIn的最新估計市值達到23億美元,Facebook和Twitter的估計市值分別為540億和42億美元。然而,社交網絡久遭質疑的盈利模式及盈利能力,能否支撐起這樣龐大的市值尚未可知。

  收入翻番 扭虧為盈

  據外媒報導,LinkedIn此次IPO預計籌資1.75億美元,摩根士丹利、美國銀行和摩根大通為主要承銷商。

  LinkedIn的上市申請文件披露,創始人霍夫曼及其妻子共持有公司 21.4%的股權,紅杉資本緊隨其後,擁有18.9%股權。

  LinkedIn創辦僅494天,用戶數便突破百萬。截至2010年底,LinkedIn註冊用戶已達9000萬,遍佈世界200多個國家,網站月均獨立訪問者數為6500萬,2010年第四季度頁面訪問量為55億次。而同為社交網絡的Facebook號稱活躍用戶達到5億,並且其中一半人每天登錄。

  IPO分析師Albert Babayev撰文指出,LinkedIn很可能是首家上市的社交媒體,卻不是最優的一家。他質疑稱,LinkedIn雖然有9000萬註冊用戶,但活躍用戶比例不高。他將LinkedIn和Facebook去年12月的用戶訪問情況進行比較,LinkedIn的訪問量只有Facebook的1%。

  LinkedIn也承認,由於存在一人註冊多個賬號、虛假身份註冊、賬號廢棄現象,註冊用戶數實際上高於實際活躍用戶數量。

  LinkedIn盈利主要來自以下三方面:用戶登記訂閱額外付費服務,出售軟件「LinkedIn Recruiter」幫助企業從註冊用戶中尋找合適的職位候選人以及出賣在線廣告。這樣的盈利模式能否支撐23億美元的市值,尚不得而知。

  「SNS 招聘」模式

  英偉達半導體中國區的一位招聘顧問一直在使用LinkedIn。他告訴記者,LinkedIn上的中國用戶大都以英文進行交流,主要分為三類:一類以外企職員和企業客戶為主,從事求職或招聘活動;第二類為商務人士,目的在於尋求商務合作、投資機會;第三類以高校學生及學者為主,意在通過網站聯絡國外人士。

  至於LinkedIn究竟有多少中國註冊用戶,公司並未透露具體數字,但通過網站內的搜索功能查找,結果顯示歸屬地為中國的用戶接近100萬。

  創辦至今八年多的LinkedIn,用戶數一直保持增長,在日新月異的互聯網行業已算「長壽」。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邱林川認為,穩定的用戶群是LinkedIn活躍至今的原因,「專業人士與喜好獵奇的青少年相比,屬於更加穩定的用戶族群。這也可以用來解釋QQ用戶群為何如此穩固,因為工人階層需要使用它,而與此同時,喜新厭舊的大學生群體,則忙不迭地從校內、開心轉至微博。」

  清科資本高級經理段斌指出:「LinkedIn本質是SNS包裝下的職業招聘網站,收入來自HR領域的增值服務。就國內的情況而言,招聘網站模式主要有三類:一類是以智聯為代表的傳統招聘網站,一類是類似BBS簡單互動的招聘網站,還有一類就是新興的SNS互動招聘網站。目前中國市場仍以傳統招聘網站為主,但在趨勢上,企業客戶和應聘者已經開始轉向後兩類招聘網站。」

  不過,LinkedIn採用的「SNS 招聘」模式也面臨一定瓶頸,一方面是用戶對隱私洩露的擔心,另一方面,LinkedIn形式單調、內容沉悶,也令用戶體驗大打折扣,為此3月10日公司推出全新個人化網絡新聞服務,希望加強網站的互動性。

  此外市場上也不乏憂慮,目前對LinkedIn、Facebook在內的社交網站估值是否過高?是否有可能引發新一輪互聯網泡沫?

  段斌認為:「如果單看財務數據,LinkedIn一類社交網站的估值確實有過高之嫌,但考慮到它們在今日社會中所發揮的巨大影響力,以及它們所擁有的龐大用戶群,目前的估值尚屬合理。在互聯網行業有一條不變真理,就是有用戶就會有收入。」

  邱林川則表示:「SNS的前景根本上取決於是否能夠滿足人們對信息的需求、幫助人們改善生活,而不僅僅是提供純粹的娛樂和即時的滿足。」
4 : GS(14)@2011-05-05 22:56:49

http://news.imeigu.com/a/1304558395324.html
(i美股訊)北京時間5月4日消息,美國職業社交網站LinkedIn週三向SEC遞交IPO申請補充文件(S-1補充文件),計劃登陸紐交所,代碼「LNKD」,具體上市細節尚未披露。

目前,LinkedIn在20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超過1億用戶。截至2011年1月,超過50%的用戶來自美國以外地區,我們的用戶群包括了2010年度財富500強公司的所有管理人員。通過LinkedIn平台,用戶可在線製作、管理和分享他們的專業身份,建立和參與職業網絡,獲得共享知識和見解,尋找商業機會,提高他們的生產力及成功性。

2007、2008、2009和2010年,LinkedIn淨營收分別為983.6萬美元、3248.6萬美元、7877.3萬美元、1.20127億美元和2.43099億美元。截止2011年3月31日,公司第一季度淨營收為9393.2萬美元,去年同期為4471.6萬美元。

2006、2007、2008、2009和2010年淨利潤(虧損)分別為(67.7)萬美元、32.8萬美元、(452.2)萬美元、(397.3)萬美元和1538.5萬美元。截止2011年3月31日,公司第一季度淨利潤為207.8萬美元,去年同期為181.5萬美元。

2006、2007、2008、2009和2010年調整後的EBITA(虧損)分別為(28.5)萬美元、348萬美元、546.1萬美元、1465.1萬美元和4795.9萬美元。截止2011年3月31日,公司第一季度EBITA為1328.2萬美元,去年同期為907.8萬美元。

LinkedIn 曾於美國東部時間2011年1月27日(週四)晚間向SEC提交IPO申請,擬上市融資1.75億美元,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和美銀美林將擔任IPO主承銷商。此時公佈的用戶數為9000萬,過去12個月營收為2.01億美元。(i美股 Giselle)
5 : GS(14)@2011-05-05 22:57:56

http://news.imeigu.com/a/1304559838962.html

(i美股訊)北京時間5月4日消息,美國職業社交網站LinkedIn週三向SEC遞交上市申請,計劃登陸紐交所,代碼「LNKD」,具體上市細節尚未披露。

根據LinkedIn提交的文件,我們整理出其近幾年財務數據如下:

營收方面。2006-2010年LinkedIn淨營收分別為983.6萬美元、3248.6萬、7877.3萬、1.20127億美元和2.43099億美元。

盈利方面。2006-2010年LinkedIn淨利潤分別為-67.7萬美元、32.8萬、-452.2萬、-397.3萬和1538.5萬美元。

調整後的EBITDA(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2006-2010年分別為-28.5萬美元、348萬美元、546.1萬美元、1465.1萬美元和4795.9萬美元。

截止2011年3月31日,公司第一季度淨營收為9393.2萬美元,去年同期為4471.6萬美元;淨利潤為207.8萬美元,去年同期為181.5萬美元;EBITA為1328.2萬美元,去年同期為907.8萬美元。

(i美股 wind)
6 : GS(14)@2011-05-18 22:55:00

http://news.imeigu.com/a/1305631926672.html
LinkedIn預計將提高發行價30%至42-45美元
7 : GS(14)@2011-05-19 22:33:32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07&art_id=15266962
社交網 LinkedIn
招股價勁加 3成
2011年05月19日
8 : david395(4434)@2011-05-19 23:09:13

SAN FRANCISCO (MarketWatch) — LinkedIn shares nearly doubled Thursday morning in a strong public trading debut highlighting investor interest in social-networking companies.

LNKD 88.36, +43.36, +96.36%

Making contact
100806040
8a9a10a11a12p1p2p3p
LinkedIn shares on Day 1.
LinkedIn’s stock LNKD +96.36%  soared about 90% to $85.36 in early trading, as the professional networking site began trading on the New York Stock Exchange. Cody Word blog post: This ain’t no bubble — yet .

Propelled by robust demand leading up to its initial public offering, LinkedIn’s IPO priced at $45 a share, at the top end of a recently raised range of $42 to $45 a share. Previously, the IPO pricing range had been $32 to $35.

The Mountain View, Calif.–based company is seen as the first in what could be a wave of social-networking IPOs, which could soon include Facebook and Groupon. See Tech Tales column by Therese Poletti: Groupon halo boosts Chicago tech start-ups.

LinkedIn is more geared to professionals, and draws a big chunk of its revenue from services offered to businesses. LinkedIn said it has nearly 3,900 companies using its “hiring solutions” service for recruiting.

Benjamin Pimentel is a MarketWatch reporter based in San Francisco

http://www.marketwatch.com/story ... r-in-ipo-2011-05-19
9 : greatsoup38(830)@2011-05-21 15:18:12

http://news.imeigu.com/a/1305883560956.html
新浪財經訊 北京時間5月20日下午消息,週四職業社交網站LinkedIn上市,發行價45美元,盤中最高飆升至122.70美元,首日收盤94.25美元,上漲大約一倍,收盤市值約89億美元。有「華爾街狂人」之稱的財經名嘴、TheStreet.com創始人吉姆-克萊默(Jim Cramer)在「瘋錢」(Mad Money)電視節目中痛批LinkedIn估值過高,告訴電視節目觀眾:「那些忘記歷史的人注定要重蹈歷史覆轍」。

他說,儘管他的「瘋錢」節目主要是給大家提供希望和機會,但在適當的時候也會發出警告,昨天就是這樣的時候。

LinkedIn昨天盤中最高飆升173%,收盤上漲109%,克萊默稱這種閃電般速度飆升的IPO是對資本市場的嘲弄,此種交易是普通投資者的敵人。

克萊默表示,那些操作LinkedIn上市的投資銀行家非常清楚自己在做什麼,他們使用的手法與2000年網絡股泡沫時期如出一轍。

他說,LinkedIn只將很小一部分股份、僅784萬股拿來上市,遠遠無法滿足市場需求。這使得共同基金和其他投資者在公開市場上不斷追高,人為地將價格推升至遠遠超出合理水平之上。克萊默解釋說:「這些人非常清楚自己在做什麼。」

克萊默表示,然而就像網絡股泡沫一樣,這個故事也將不得善終。他說,LinkedIn如今開創了一個先例,接下來將會有大量的類似公司蜂擁上市,所有IPO都採用同樣的策略,每一宗都比前一宗更糟糕。克萊默稱:「我們這是在股市裡玩火,等同於對投資組合實施縱火罪。」

克萊默說,監管者的眼睛看著別的地方,讓此類交易中唯一獲利的風險資本家歡呼雀躍。

克萊斯表示,他以前見過這種遊戲,當時他就是在網絡股泡沫的瘋狂時期創辦了TheStreet。他說::「在1999-2000年間,有300家公司上市,今天依然健在的已經不多了。」

克萊默的結論是:LinkedIn的估值泡沫對市場不是一件好事,對於你的投資組合更加不利。他最後說:「接下來必將下山之路。」(誠之)
10 : greatsoup38(830)@2011-05-21 15:32:18

資料來源: I 美股

http://news.imeigu.com/a/1305799855209.html
這家公司是美國最大商務社交網站,在20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超過1億用戶;
這家公司74%用戶擁有大學或以上學歷,39%年收入超過10萬美元;
這家公司擁有200萬個公司頁面,囊括2010年度財富500強所有管理人員,並已成為28%美國90後大學生主要求職渠道;
這家公司花了近500天時間使用戶達到100萬,而到2010年下半年,平均每10天新增超過100萬新用戶,每一秒增加1位新會員;
這家公司已是商務社交領域當之無愧的王者,但也面臨Facebook、Twitter等大佬,以及同類型職業SNS的狙擊;
這家公司就是LinkedIn。《福布斯》刊文指出「25美元以上價格買入LinkedIn股票都可謂豪賭」,但它最新公佈的發行價卻高達45美元,那麼你敢買入麼?
下面我們將從LinkedIn發展歷程、用戶狀況、業務模式、財務數據、競爭對手、行業狀況等方面對LinkedIn做一解讀,以增進投資者瞭解。
一、LinkedIn發家史:從艱難起步到爆髮式增長
1.從Socialnet到PayPal 再到LinkedIn
LinkedIn的最主要創始人雷德.霍夫曼(Reid Hoffman)畢業於斯坦福大學和牛津大學哲學專業,並在著名的蘋果公司開始職業生涯。霍夫曼在蘋果從事純軟件研發,隨後,離開蘋果去了富士通公司就職,學習產品管理和商務等事物,為其創業打基礎。
1990
年代後期,美國互聯網變革漸進高潮,1997年7月,雷德.霍夫曼離開富士通,8月創建了屬於自己的第一家公司Socialnet。Socialnet的
業務定位為在線約會,同時也提供網上徵友服務,如用戶可尋求高爾夫球友和室友等。但這一次創業,霍夫曼得到的教訓多於經驗。Socialnet的市場模式
並不好,當時主要是想與各大報紙合作,後來發現這種方式根本行不通。
當霍夫曼準備離開Socialnet而著手其他的事業時,他接到彼得的
邀請,加入了PayPal,並擔任公司副總裁,管理其日常運營。2002年,eBay宣佈以15億美元收購PayPal,霍夫曼在這一收購交易中獲得第一
桶金,使他有充裕的資金投入到人生的第二次創業中。
2.LinkedIn從建立到第一個100萬用戶
LinkedIn
的另一位創始人Guericke曾是另一家網站Presenter的副總裁,當時兩人常在各種會議上見面,然而在業務上卻是互為對手。但當霍夫曼找到
Guericke提議建網站時,兩人很快「化敵為友」,因為兩人的看法不謀而合——「人際關係管理將在商業社會發揮巨大作用,而互聯網能為其提供最好的工
具。」霍夫曼隨後又找來斯坦福的同學李錫恩,以前的客戶Allen Blue,以及在FujitsuSoftware共事過的法國人Jean-Luc
Vaillant加盟。
2002年12月,LinkedIn在美國山景城開始籌建,由霍夫曼投錢,李錫恩和Jean-LucVaillant負責技術開發。此後,LinkedIn在引入風險投資以前,花的一直是霍夫曼的錢。
2003
年5月,網站正式發佈,5個創始人是最早的用戶,當時最大的難題就是如何在短時間內擴大用戶量。
當時5個人都被分派了任務,每人必須找到100個用戶,因為李錫恩和Jean-LucVaillant是工程師,人際關係不如其他三人廣,他們得到特許,
只需要每人找50個用戶。
Guericke在多年的學習和工作中積累了深厚人脈,3天之內他就找到了100人。隨後,LinkedIn的用戶越積越多,連硅谷最為有名的風險投資商
Sequoia也被網羅到了LinkedIn之中,Sequoia曾先後投資過Yahoo、Google、Cisco、Apple、Oracle等公司。
2003年11月,Sequoia決定對LinkedIn投資470萬美元。當時,加上5名創始人,LinkedIn的員工只有8人。截至2003年底,公司僅擁有14位員工和超過78000會員。
事實上,LinkedIn用了477天(約1年4個月)才達到了第一個100萬用戶。
3.風險投資不斷引入 網站用戶高速增長

2004年9月開始,LinkedIn開始推出營銷解決方案並獲得營收。2004年10月,以Greylock牽頭的風險投資商又對LinkedIn注入
了1000萬美元的投資。這時,LinkedIn的註冊用戶數量是120萬。隨後LinkedIn發佈了LinkedInJobs,並從2005年3月開
始由此獲得營收, LinkedIn Jobs是LinkedIn現在的招聘解決方案的一部分。
緊接著,LinkedIn發佈了它的第一份高級訂閱產品,並從2005年8月開始產生營收,並逐漸發展成LinkedIn的最重要的收入來源,2007年和2008年高級訂閱服務的收入佔到了LinkedIn總營收的一半左右。
到2005年11月,LinkedIn的註冊用戶增至420萬,其中210萬在美國,140萬在歐洲,50萬在亞洲。此後,LinkedIn不斷推出新的業務,探索新的盈利方式並一直保持著較高的用戶增速。
2008
年3月,發佈了LinkedIn
公司解決方案,這是其招聘解決方案的關鍵組成部分,使公司的營收來源更加多樣化。LinkedIn的招聘解決方案業務近年成為了其營收增速最快的業務,截
至2010年前9個月,這部分業務的營收超過高級訂閱服務,成為營收佔比最高的業務,其收入達到總營收的41%。
2008年6月至2010年7月,LinkedIn共獲貝恩資本、高盛等9570萬美元投資。
4.爆髮式增長 每秒增加1位新會員
2007
年末肇始於華爾街的金融海嘯給LinkedIn帶來了好機遇,大量失業者利用LinkedIn尋找工作,網站用戶人數迅速攀升。截至2010年12月31
日,LinkedIn共擁有了990位員工和區的超過9000萬名會員,這些註冊者來自全球200個以上國家和地區,在《財富》500強企業中,每家公司
都有高管成為該網站的用戶,而且這一數目正以每秒一位的速度不斷增加,換言之,也就是每12天就有100萬新用戶入駐。
二、LinkedIn用戶數據:世界第12大「人口大國」
據LinkedIn招股書顯示,截至2011年3月31日,LinkedIn的註冊用戶為1.02億,獨立訪客數量為7500萬,頁面訪問量為71億。如果把LinkedIn看做一個國家,那它已經超越了菲律賓(約9400萬人口),成為了世界上第12大人口大國。
LinkedIn
目前擁有英語、法語、德語、意大利語、葡萄牙語和西班牙語六種語言的版本,是世界上最大職業社交(或稱商務社交)網站。截至2011年1月,所有的世界
500強公司都成為了LinkedIn的會員,截至2011年3月22日財富100強企業中有73%的公司使用了其招聘解決方案,全世界共有超過200萬
家公司在LinkedIn上建立了公司頁面,數千名開發者利用LinkedIn的開放API平台為會員提供創新的工具和服務。其主要數據增長情況如下:
1. 2011年3月LinkedIn註冊會員數過億
LinkedIn註冊會員數從2005年底的400萬增長至2010年底的8000萬,5年的復合年平均增長率(GAGR)高達179.09%,2011年3月,LinkedIn會員數突破1億,增速達到平均每秒增加一名新會員。

2.會員分佈全球化 半數以上在北美以外
LinkedIn用戶分佈全球化,截止2011年1月,LinkedIn52.71%的會員來自北美以外的地區。具體數據見下圖:

(註:MIO=百萬)

3. 43.2%會員為35歲以上 男性多於女性

至2011年1月,LinkedIn
59%以上會員為男性。截至2011年1月,LinkedIn18-24歲會員佔20.99%,25-34歲會員佔35.80%,35-54歲會員佔
36.3%,54歲以上的佔6.9%,幾乎沒有18歲以下會員。35歲以上會員佔43.2%,25歲以上的佔79%。

各區域註冊會員,男性均多於女性,中東、亞洲、非洲這一差距尤為明顯。會員的年齡分佈特徵一致,分佈最集中的年齡段都是25-34歲和35-54歲。
4.會員「雙高」:受教育程度高 收入高

據Online MBA提供的數據,LinkedIn註冊會員中,74%擁有大學或以上學歷,26%擁有碩士學位;69%的用戶年收入超過6萬美元,
39%年收入超過10萬美元,1%的會員創造了24%的流量,其用戶群體是非常有價值的。截至2011年4月,LinkedIn會員中,屬於近期大學畢業
生的人數達到1100萬(LinkedIn定義最近5年內畢業的大學畢業生為近期大學畢業生)。


界範圍內,在LinkedIn上註冊的企業,根據其擁有的員工人數的規模劃分,具有10000名以上員工的大公司佔比最大,截至2011年1月,達
42%。從各個區域分開來看,也同樣具有大公司佔優的特點;在LinkedIn上註冊的企業,根據其所屬行業劃分,最多的是高科技行業,佔16%,其次分
別是金融、製造業和醫藥行業,其佔比分別為13.3%、9.5%、8.5%(截至2011年1月數據);根據在LinkedIn上註冊的企業所提供的職位
類別劃分,最多的是銷售類職位,佔12%,其次分別是管理類和學術類,其佔比分別為10.4%、10.3%(截至2011年1月數據)。
三、LinkedIn業務模式:主推三大付費業務

LinkedIn的產品和服務可以分為免費解決方案和收費解決方案兩大塊。LinkedIn主要通過付費解決方案中的三大業務:招聘解決方案、營銷解決方案和高級訂閱服務來獲得營收。一下具體來看:
1.LinkedIn豐富免費服務奠定龐大會員基礎

費解決方案,為LinkedIn的會員提供了最基礎的服務,是吸引會員的重要因素。LinkedIn的註冊會員,其規模和質量,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其收費服
務能否取得成功獲得「出錢人」的認可。所以雖然這部分業務,不能直接帶來收入,LinkedIn還是不遺餘力的去豐富其基本功能,提高用戶體驗,而且最近
更是動作頻頻。
LinkedIn新上線了專為大學生開發的一個Career
Explorer的應用程序,讓他們可以去跟蹤師兄師姐們的職業歷程。在「關係」維度上,今年1月,LinkedIn在其實驗室產品中推出了一個名為
InMaps的讓人拍手叫絕的工具。它是一個可視化工具,可以把你在LinkedIn的所有關係通過不同顏色的點和線展示出來,進而你可以通過這張網絡尋
找更好的工作機會、職業發展建議、獲得深層信息等。在「技能」維度上,2月,LinkedIn又發佈了關於「技能」數據的產品——LinkedIn
Skills。用戶可以根據某項技能對網站上的用戶進行檢索,還可以聯合地理位置等其他信息進行高級檢索。3月,LinkedIn推出了名為「今日
LinkedIn」(LinkedIn Today)的社交新聞整合服務,被業界認為其有望將LinkedIn打造成「社交新聞領域的《華爾街日報》」。

有的這些努力帶來的直接回報之一,就是LinkedIn會員數的迅速增長。截止2010年3月,LinkedIn的會員已經突破一億,遍佈全球200多個
國家和地區,並且正以每秒1位的均速繼續增長。在龐大用戶基礎上LinkedIn開發了系列創收的收費解決方案,這些收費服務所帶來的盈利又為其研發新的
用戶應用工具和產品提供了資金支持和保障,二者構成一個良性循環體系。
2.LinkedIn三大付費服務的發展歷程及份額變化


LinkedIn主要產品發展概覽的圖來看,2004年9月,LinkedIn在其會員數破百萬之後推出了營銷解決方案,不久獲得營收,但此時營銷解決方
案的表現並不搶眼,因為會員基數是吸引廣告主的關鍵,剛破百萬也許對廣告主而言並不是具有太大吸引力。隨後,LinkedIn推出了LinkedIn
Jobs服務,這是最早期的招聘產品,這一服務的推出,更確定了LinkedIn在職業社交的定位。
隨著會員數的進一步增長,LinkedIn開始推出高級訂閱服務,這是LinkedIn在盈利模式探索上成功的初步,這一業務迅速成為了當時LinkedIn最主要的營收來源。
2008年3月豐富專業的公司招聘解決方案的推出,是LinkedIn盈利模式探索上最重要的里程碑,讓招聘解決方案業務整體增色不少,直接促使這塊業務超越了高級訂閱服務,佔據LinkedIn創收業務的半壁江山。
從營收構成上來看,LinkedIn早期的吸金業務——高級訂閱服務,在總營收中的比例正逐年下降,從2007年的53%下降到了2011年第一季度的21%,而招聘解決方案的比例卻逐年上升,從2007年的23%上升到了2011年第一季度的49%。

3.LinkedIn面向個人與企業更加豐富的付費服務
隨著不斷的技術創新,不斷的新應用和功能的添加,目前,LinkedIn的產品服務已經變得相對豐富,按照其服務對象的不同,其產品和服務可做以下劃分:

1)
針對個人會員的產品服務,可以稱作「Free+Premium」模式,免費的賬戶提供最基本得資料管理和搜索等服務,高級訂閱部分,按賬戶級別的不同,提
供不同程度的權限,主要涉及直郵服務、高級搜索引擎等。另外招聘解決方案中也有一款JobSeeker,通過在個人信息中添加Seeker標誌,幫助求職
者更多的獲得僱主的關注。
2)針對企業會員的產品服務,主要包括營銷服務和招聘服務。營銷服務中的LinkedIn
Ads是一種一種自助服務式的廣告解決方案,用戶可以通過性別、年齡、地域、行業、職位、工齡、工作職能等來選擇目標受眾,可以通過設置預算來控制廣告費
用等。定製群組,企業通過贊助群組,在定製化的媒體空間展示視頻,組織投票,與博客、微博或者其他訂閱整合,還可以發送內容豐富的白皮書。贊助式廣告,企
業可以通過贊助問答、投票等活動來進行營銷推廣。
招聘服務中,除了最基本的職位發佈和人才搜尋之外,還有多樣的LinkedIn的公司招聘
解決方案,其中包括多種貼心有用的服務。如,Referral
Engine,它能讓員工知道本公司職位信息的發布,並且可以在所有員工的關係網中搜索候選人,並允許員工推薦相關聯繫人,把所有的員工都轉變為資源。
Career Pages,能夠定製化公司頁面,對不同的求職者顯示不同的信息。Recruitment
Ads能夠精確鎖定目標人群,定向投放,增加企業僱主品牌認可度。
四、LinkedIn財務數據:營收增長迅猛 2007年扭虧
根據LinkedIn提交給SEC的照顧書,整理其2006-2010年財務數據如下:

1.營收呈現加速增長
2006-2010年LinkedIn淨營收分別為983.6萬美元、3248.6萬美元、7877.3萬美元、1.20127億美元和2.43099億美元,具體柱狀圖如下:

從中可看出,進入2010年後,伴隨著註冊用戶人數的爆髮式增長,LinkedIn營收也呈現出加速增長態勢。另據披露,LinkedIn 2011年一季度的營收為9393萬美元,同比增長110%。
2.運營費用佔比顯著下降


營收成本及運營費用變化來看,2006年營收成本佔總營收比21%,2010年為18%,總體下降幅度不大;而運營費用佔比93.4%,2010年佔比
73.51%,可謂顯著下滑。具體看運營費用構成會發現,運營費用佔比下滑主要在於產品研發費用的有效控制。LinkedIn各項費用佔總費用比例變化如
下圖:

3.2007年扭虧為盈 2010年利潤1538萬美元


盈利方面來看,2006-2010年LinkedIn淨利潤分別為-67.7萬美元、32.8萬、-452.2萬、-397.3萬和1538.5萬美元。
調整後的EBITDA(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2006-2010年分別為-28.5萬美元、348萬美元、546.1萬美元、1465.1萬美元和
4795.9萬美元。
五、LinkedIn競爭對手:三類挑戰者
LinkedIn
的競爭對手可以分為三個大類:1)從LinkedIn的根基——會員的角度,LinkedIn的主要競爭對手是與之類似的社會化網絡。這既包括了
Facebookr等熱門社會化網絡,也包括了業務與LinkedIn完全類似的職業社交網絡,如德國的Xing、法國的Viadeo。前者很有可能與第
三方合作或獨立開發類似的招聘解決方案或產品,加劇與LinkedIn的直接競爭,後者本來就是LinkedIn業務的主要競爭者,只是在會員基數和分佈
區域上與LinkedIn存在較大差距。2)從其招聘解決方案的角度來看,Monster+HotJobs 和
CareerBuilder等傳統招聘網站也是其重要競爭對手。但目前,在美國等比較成熟的市場,LinkedIn和這類傳統招聘網站,已經形成了較鮮明
的市場定位區分,LinkedIn更多的聚焦於高端市場,而傳統招聘網站在低端市場佔優。3)從其營銷解決方案,搶奪廣告收入的角度來看,幾乎所有的互聯
網企業、各種存在廣告收入的企業都是其潛在競爭對手。
從招聘行業具體情況來看,LinkedIn的目前競爭對手主要聚焦於以上三類中的第一大類,一下具體來看:
1.LinkedIn主要對手:Facebook
Facebook、
twitter、LinkedIn是全球炙手可熱的社會化網絡,隨著LinkedIn
IPO的臨近,這種關注上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三者最大的共同點在於身為社會化網絡的強大互動性,在會員特徵、業務側重點方面不盡相同。下表為三者的相關
統計數據對比:

1)用戶數對比
Facebook
相對LinkedIn最大的優勢在於其龐大的用戶基數,Facebook每月活躍用戶數超過6億,是LinkedIn註冊會員數的6倍以上。同時,根據
quantcast的最新統計數據,Linked的全球月度訪問用戶人數為8430萬,其中有3600萬來自美國;而Facebook僅美國的月度訪問用
戶人數就達到了13890萬。
2)用戶粘度對比
美國用戶平均每月花費7個小時facebook
上,而對於面向商務人士的LinkedIn大多數會員只是定期每週上去查看幾次。正如下圖quantcast的統計數據所顯示,Facebook用戶中
76%為「上癮者(Addicts)」,這76%的用戶貢獻了97%的訪問量(visits);而與此鮮明對比的是,LinkedIn的用戶中「上癮者」
的比例不足1%,過半的人(68%)只是「過路者(passers-by)」,只是「輕輕飄過」——一個月內只訪問了一次,這部分人貢獻了
LinkedIn26%的訪問量。

數據來源:quantcast
(註:quantcast定義Addicts為當月訪問該網站達到30次以上的用戶;Regulars為當月訪問次數多於一次少於30次的用戶;Passer-By當月訪問網站僅有一次的用戶。)
3)LinkedIn贏在哪裡?輸在哪裡?

因為有如此龐大的的用戶群和如此高的用戶粘度,Facebook在廣告市場才顯得更被看好。根據EROI.COM的調查數據,在營銷者選擇社會化網絡進行
營銷整合時,92%選擇了Facebook,而只有48%選擇了LinkedIn。市場研究公司comScore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
Facebook佔據了美國顯示廣告市場31%的份額,位居互聯網企業之首,這也是Facebook在廣告市場比LinkedIn總體上來說,更受青睞的
證據。
儘管如此,
LinkedIn並不會在Facebook主導地位越來越強的生態系統中消亡。兩家網站最初的定位就不同,它們存在的理由不同。Facebook業務範圍
很廣,而且著眼於橫向發展,其殺手級應用是社交遊戲和分享,LinkedIn則是一個職業化的網絡,其設計令商界人士感覺很安全,而且將社交網絡的概念最
小化,精確化。從某種程度上說,LinkedIn和Facebook這兩個社交網站之間的重疊領域很小,因為人們認為Facebook是「個人的」,而
LinkedIn是「職業的」。
相比於Facebook和Twitter的強互動,LinkedIn就是弱互動。但這種帶有
「圈子文化(職業群組)」色彩的不充分的弱互動,正是其獨特的價值所在。對於LinkedIn用戶來說,每天都登錄發帖顯得毫無意義,與商務人士的身份相
去甚遠,而且只能說明這個人不在工作狀態,換句話來說,「用戶的上癮度」對LinkedIn本身而言意義不大,能更好的達到用戶使用LinkedIn的初
衷,如求職等,才是LinkedIn所在乎的。
再者,相對於Facebook、Twitter等,LinkedIn是實名的
高端社交,與此相匹配的是富有的高學歷的穩定的中年用戶群。這樣的用戶群是非常有價值,有盈利潛力可挖掘的。根據quantcast的統計數據,以美國地
區用戶人口統計特徵為例,LinkedIn35歲以上用戶佔了70%,受過大學以上教育的用戶達到了75%,年收入10萬美元以上的用戶有39%,而相應
的Facebook分別只有32%、 53%。和32%。換而言之,Facebook的美國用戶中有接近一半沒有接受過大學教育。具體數據見下圖:

數據來源:quantcast
從廣告市場競爭的角度,雖然Facebook在這個方面佔一定量上的優勢,但是二者的側重點又有所不同。LinkedIn在B to B市場顯得更有效,Facebook在B to C市場更有效。

Source:Network
Solutions and the Center for Excellence in Service at the University of
Maryland's Robert H. Smith School of Business,」The state of Small
Business Report, 」Feb 16,2010; www.TheMarketingNetwork.com.au
4)保護用戶隱私 LinkedIn更有優勢

外還有一個很受關注的方面就是——用戶隱私。坐擁海量實名用戶資料,令Facebook坐上了美國網絡顯示廣告市場份額的頭把交椅。然而,隱私問題始終是
那把懸在Facebook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近日,Facebook因「贊」(Like)按鈕遭到起訴:美國紐約州的一名用戶認為,該網站未經家長允
許,將未成年人對某產品的喜好(即「贊」)顯示給第三方,涉嫌侵權。而這,只是Facebook眾多涉嫌用戶隱私侵權事件之一。5月10日美國《消費者報
告》進行的一項最新調查指出,使用Facebook給兒童以及他們的好友和家庭帶來安全和隱私方面的風險。維基解密創始人朱利安·阿桑奇(Julian
Assange)近日毫不客氣地稱,Facebook是有史以來最最可怕的間諜機器。而對比之下,LinkedIn顯得更加平靜、穩重和值得信賴。今年2
月份,
LinkedIn開始對隱私和安全設置網頁進行全面改版,以便用戶可以更快找到重要信息,更容易進行導航控制,增強安全和隱私功能。LinkedIn創始
人雷德·霍夫曼(Reid Hoffman)在3月份的Web 2.0
Expo大會上表示,優秀的互聯網公司不能濫用用戶數據,這是數據美德的一項準則。
談到LinkedIn在職業社交這一細分領域,相對
Facebook而言,LinkedIn在這一領域被認可程度更高的優勢就不言而喻了。根據Jobvite2010年的一項調查數據顯示,打算或已使用社
會化網絡來求職的被調查者當中,95%的人表示將會選擇LinkedIn來求職,59%人選擇Fcebook、42%選擇Twitter。在已經通過社會
化網絡成功找到工作的被調查者當中,89%的人表示是曾使用了LinkedIn,28%表示曾使用了Facebook
。另外今年四月份,據國外媒體報導的最新一項調查顯示28%的美國畢業生表示計劃通過LinkedIn尋找工作,去年這一比例為7%。具體數據見下圖:

5)兩者最新動態
LinkedIn
最近宣佈將會為第三方網站和開發者提供一些新工具,旨在更好的突出 LinkedIn 在社交網絡方面的屬性。這些工具將包括類似 Facebook
Like 按鈕的 「recommend」按鈕、公司資料信息框以及可以掛載在第三方網站上的 LinkedIn
名片插件。最近它還推出了名為「今日LinkedIn」(LinkedIn
Today)的社交新聞整合服務,可以根據新聞在用戶所處網絡中的流行程度對新聞進行過濾,從而使新聞更符合某一行業的需要,以及用戶的職業興趣。從這些
舉措,大可以看出LinkedIn增強其「社交性」,提高其用戶粘度的願望。
近來,利用Facebook開放API建立的社
交求職網站BranchOut最近闖入了人們的視野。該網站於2010年7月推出,它可以根據履歷找到擁有相似經歷的Facebook用戶,可以看到好友
的工作單位,如果那些好友安裝了BranchOut應用,用戶還可以看到有多少好友的好友在那家公司工作,以及該公司的介紹等等。BranchOut背靠
Facebook的海量數據庫,極大的挖掘了Facebook社交圖譜上的職業數據。另外與此類似的後還有今年4月份上線的新型工作職位搜索網站In
The Door,它可幫助用戶通過Facebook好友尋找工作機會。In The
Door的上線則可以幫助他們從Facebook中整理出其Facebook好友就職於正在招聘的某家企業的類似信息。目前In The
Door只彙集了第三方招聘網站的職位空缺,如Indeed等,朋友之間的「我需要你幫忙.。。」的談話則需要在Facebook上進行。這些公司背靠
Facebook的海量數據起家,提供與LinkedIn極其類似的產品服務,在未來被Facebook收入囊中不無可能。
2.LinkedIn VS Xing VS Viadeo
同為職業社交網絡的德國的Xing和法國的Viadeo是LinkedIn的直接競爭對手,特別是在歐洲市場,三者短兵相接,爭奪激烈。




以上對比數據可以看出,LinkedIn相對於後兩者,最大的優勢在於其用戶基數,龐大的用戶基數所帶來的規模效應。Xing是全球第一家上市的職業社交
網站,它和Viadeo在歐洲相對LinkedIn而言都有一定的本土化優勢。Xing的另外一個優勢在於,其用戶付費率高。Viadeo頁面則相對前兩
者擁有更豐富的應用接口,而且在新興市場它的拓展勢頭比較強勁。
六、LinkedIn行業狀況:社會化招聘受青睞
1.社會化媒體越來越受廣告主關注

年來,隨著facebook、twitter的大熱,社會化媒體越來越受到廣告主的青睞。根據EROI.COM的調查數據顯示,2010年,美國97%的
家庭使用了email,66%的營銷者(marketers)其email營銷策略中整合了社會化媒體。其中,91%的營銷者使用了facebook、
83.9%的營銷者選擇過twitter、48%的營銷者使用了LinkedIn,具體數據如下圖所示:



企業使用社會化媒體營銷的效果如何?根據國外的一項調查報告顯示,40%以上的企業表示通過各種社會化媒體營銷,獲得了有效的客戶。具體數據如下圖:



2.社會化招聘:招聘企業、求職者的新選擇

據企業員工人數規模的不同,使用社會化媒體招聘的企業比例不同。根據國2010年的一項調查顯示,少於500人的公司僅29%使用社會化媒體招聘,而員工
規模超過1000人的企業這一比例上升至了44%。而根據LinkedIn的官方數據披露,世界500強的公司都使用了LinkeIn,換句話說100%
的世界500強公司使用了社會化媒體招聘。由此可見,越是大公司越容易接受和採用社會化媒體的渠道來進行招聘。

數據來源:Tennessee Communicator' Social Media Attitudes and Utilization: A 2010 Snapshot
據jobvite,2010年的一項調查數據顯示,被調查者當中80%以上的人已經使用或計劃使用社會化媒體求職,其中,95%的人表示將會選擇LinkedIn來求職,59%人選擇Fcebook、42%選擇Twitter。具體如下圖所示:

Jobvite的調查58.1%的人已經通過社會化媒體成功找到了工作。在這些成功找到工作的人當中,89%的人表示是通過LinkedIn成功找到工作的。具體數據如下圖:

七、LinkedIn風險因素提示:
1.盈利仍不牢靠

2009財年至2010財年期間,LinkedIn的淨營收增長了超過100%,但是該公司在同期的營銷支出增長了120%。在經過數年的虧損
後,LinkedIn最終在2010年實現了盈利,但在2011財年第一季度,LinkedIn又回到了僅僅收支平衡的局面。在其招股說明書的風險因素部
分,LinkedIn也表示,在今年餘下的時間裡,該公司的盈利狀況可能將維持現有水平,或者更糟。因為該公司正在向許多領域投資,以支撐其所謂的未來增
長,這些領域包括科技、產品開發、銷售與營銷、海外擴張。另外,LinkedIn還表示,該公司預計未來業績將更多呈現季節性和週期性變化。
2.增長或不如預期樂觀

析師表示,由於LinkedIn
Corp是第一個上市的大型美國社交媒體公司,投資者們的狂熱情緒可能使他們忽略了其中存在的風險,而這些風險將危及LinkedIn
Corp未來的價值。其中最大的風險之一可能就是對其未來增長的大膽的賭注。雖然2010年的營收同比增速超過了100%,但LinkedIn預計公司營
收增速會放緩,並稱2011年不會實現盈利,
3.訪問故障的風險
LinkedIn面臨的另一個風險是,其網站在某些地區,會因為不可控的原因而導致訪問故障。
4.估值可能過高

據傳統衡量標準,LinkedIn的估值有些偏高。按照每股45美元的發行價計算,該公司的市值將達到42億美元以上,大概相當於該公司去年1540萬美
元利潤的近300倍,顯然高出Facebook的市值與利潤之比。美國財經網站24/7WallSt.com對投資者和交易商的調查顯示,有三分之二的受
訪者認為這一價格"已經過高"。
過去兩週的事實證明,一些估值偏高的企業IPO在上市首日或隨後不久便遭遇大幅下挫。儘管在美上市的中國企
業受到的衝擊似乎最為嚴重,如人人公司,美國本土企業也未能倖免:本月,成人社交網站FriendFinder和無線互聯網運營商Boingo
Wireless上市首日均跌破發行價,是美國今年上市首日表現最差的兩支股票。
附:LinkedIn股權結構:管理層及董事持股56.3%
根據LinkedIn的S1文件對LinkedIn股權結構進行總結如下:

(註:
表中ReidHoffman(1)代表,LinkedIn董事長ReidHoffman及其妻子Michelle Yee 通過Trustees of
the Reid Hoff和and Michelle Yee Living Trust持股情況 。表中*表示持股數不足1%)
LinkedIn
提交的SEC文件顯示:在該公司持股數達到5%以上的股東中,創始人兼董事長ReidHoffman及其妻子Michelle Yee
通過Trustees of the Reid Hoff和and Michelle Yee Living
Trust共持有該公司19,066,032股票,佔比21.4%,IPO之後,股權被稀釋至20.1%。
LinkedIn2003年創立時的最早投資者Sequoia Capital在IPO之前共持有該公司16,840,309股票,佔比18.7%,IPO之後稀釋至17.8%。
LinkedIn2004年的投資者Greylock Partners,IPO之前持股14,047,978,佔比15.6%,IPO之後被稀釋至14.9%。
Bessemer Venture Partners參與了2007年、2008年LinkedIn後三輪的投資,IPO之前持有該公司4,578,253股票,佔比5.1%,IPO之後稀釋至4.8%。
LinkedIn
管理層和董事會成員在IPO之前共持有該公司59.5.%的股權,IPO之後稀釋至56.3%。其中董事長Reid
Hoffman及妻子共持有該公司19,066,032股票,佔比21.2%,IPO之後被稀釋至20.1%。CEO Jeff
Weiner在IPO之前共持有2,322,726股票,佔比2.5%,IPO之後被稀釋至2.3%。該公司董事Michael
Moritz通過Sequoia
Capital在IPO之前共持有該公司16,840,309股票,佔比18.7%,IPO之後被稀釋至17.8%。該公司董事David
Sze通過Greylock Partners通持有該公司14,047,978股票,佔比15.6%,IPO之後稀釋至14.9%。
(i美股 aimee 江濤)
11 : greatsoup38(830)@2011-06-25 19:28:08

http://news.imeigu.com/a/1308757260907.html
LinkedIn:男性用户网络社交能力更强
imeigu.com 2011-06-22 23:41:00 来源: 新浪科技 原文链接 
12 : greatsoup38(830)@2011-06-25 19:33:15

LinkedIn借用户关注与推荐信息建广告平台
http://news.imeigu.com/a/1308874560949.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93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