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歐美“打零工”人數超預期,失業率和低工資仍是困擾

在歐洲和美國,“打零工”的獨立勞動者占總人口的20%~30%,超出官方估計。這部分獨立勞動者中,約有30%不得不靠打零工來維持生計。這表明,盡管歐美各國的官方失業率徘徊在5%左右的低位,但失業率和低工資依然是困擾這些經濟體的兩大問題。

麥肯錫全球研究所近日發布報告《獨立工作:選擇、必需和零工經濟》,研究了美國和歐洲15個國家“零工經濟”參與者的情況。報告給“零工經濟”的“獨立勞動者”定義是:自主選擇何時工作、有多個雇主、可在工作間自由流動。

報告顯示,西班牙人“打零工”的比例最高,達到31%,比例較高的還有法國和美國,分別占到兩國勞動人口的30%和27%。

從人數上來說,美國的獨立勞動者人數在5400萬~6800萬之間,法、英、德、瑞典和西班牙這5個國家的獨立勞動者人數總和在3000萬~6200萬之間。

報告涉及的各國均有超過半數的年輕人參與了零工經濟,但他們在所有獨立勞動者中的比例不足四分之一。盡管有40%~45%的低收入家庭參與到了零工經濟當中,但除西班牙和法國外,這些家庭占所有獨立勞動者的比例不到25%。

根據研究,主動選擇並以打零工為輔助收入來源的“賺外快者”在美、法、德、英、西班牙和瑞典6個國家中均占據最大比例,其次是“主動選擇並以此為主要收入來源”的自由經紀人。這兩類人加起來占到了所有獨立勞動者的70%~75%。受訪者中,有超過半數的人(美國54%、歐洲58%)都不是以打零工為主要收入來源。

約有5000萬美國人和歐洲人是出於需要而不得不打零工,而其中有2000多萬人將打零工作為主要收入來源。此外,獨立勞動者中有15%的人使用電子平臺來賺取收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9010

IMF警告:老齡化和低生產率或“殺死”亞太經濟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9日在一份報告中稱,雖然亞太地區仍是全世界長期經濟增長前景最強勁的地區之一,但由於人口老齡化和生產率低下,該地區中期經濟增長或將受到壓制。

IMF稱,今年亞太地區的區域經濟產出增長率預計將達到5.5%,而在2018年則料將達到5.4%,但為了維持長期增速,該地區需要結構改革,以應對人口狀況轉變帶來的挑戰,並提高生產力。

人口老齡化

該報告稱,在亞洲各國中,印度、印尼、菲律賓等國屬於人口發展的早期階段,同時也是亞洲人口構成比較年輕的國家之一。上周野村(Nomura)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印度和菲律賓的經濟增速可能會在未來幾年成為亞洲最高,因為這些國家的勞動力人口在2020年之前持續擴張。

報告同時認為,根據估算,到2050年,亞洲人口增長率將會降至零(目前日本已經是負增長),而其勞動年齡人口比率眼下已經見頂。那也就意味著,到2050年,亞洲65歲及以上年齡人口比例將是當前水平的將近2.5倍,而在東亞地區,這一比例還會更高。

報告指出“總體而言,人口問題對亞洲的經濟增長可能略為不利。相比歐洲和美國的歷史經歷,亞洲眼下的這一人口老齡化速度非同尋常,部分地區甚至可能未富先老”。

報告還表示,未來30年,人口問題可能拖累亞洲的經濟年均增速0.1個百分點,如果那些人口發展早期階段國家無法獲得人口紅利的話,這一數字甚至可能達到0.2個百分點;此外,老齡化也可能對實際利率和資產回報率造成下降壓力。

不過報告也認為,勞工,養老金和退休金改革有助於緩解人口增長過慢帶來的問題:這包括促進婦女和老年人的參與勞動;以及將養老金保障降至最低限度,另外推出新的金融產品,以減少預防性儲蓄,並增加安全資產的投資渠道也可能有所幫助。

生產率增長放緩

報告還指出,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亞太各經濟體出現了生產率增長放緩的情況,特別那些相對發達的經濟體尤為明顯。

報告認為,要想生活和福利水平的持續改善,最終都需要生產力的增長;雖然由資本積累驅動的粗放型增長短期內可能奏效,但長期看來,只有生產率增長才能克服資本回報率的下降對經濟增長的不利因素。

報告表示,新技術、新的組織生產過程、研發支出、出口、進口和外國直接投資都是生產率增長的主要推動力;現在事關提高生產率的主要政策問題是,外部因素的支撐可能不如全球金融危機之前那麽有力,進一步的貿易自由化可能會更加難以實現。

報告並稱,亞太各發達經濟體需要著眼於加強研發支出的有效性,而發展中國家則應該加大國內教育和基礎設施的投資力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846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