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劇無處不在
1 :
GS(14)@2010-12-31 09:48:48http://www.eastweek.com.hk/index.php?aid=10069
落筆之時,身在首爾。扭開酒店房間內的電視機,畫面所見的是呂良偉──南韓的一間電視台正在播放「無綫」劇集《富貴門》。稍後在另一個電視台的節目裏,看見的是劉青雲有份演出的電視劇。
從南韓電視台的節目中看到香港製作(電視劇、電影),一點也不困難。在我的印象裏,差不多每晚都有機會看到我所講的香港製作:從近年作品到陳年舊作,由大明星領銜主演的大片到聞所未聞的成人電影,講得出來或講不出來的都有。每有機會做幾次轉台搜畫,總有令人驚喜的發現。之所以驚喜,一是有感於香港製作,無處不在,二是見到當年無論好醜,港產電視劇、電影在海外都有市場,而且具備高度滲透力。
究竟是否南韓的電視台特別喜歡選用香港製作,我不敢講,這個問題最好由那些熟悉當地傳媒發放的專家來回答(因為原因大有可能就是華人人口眾多,所以有專門的中華電視台提供服務,與當地觀眾口味不一定有直接關係)。
同樣的情況,可見於曼谷。至於內地的電視台,就更加明顯。無論我們身在內地哪一個城市,只要扭開電視機,隨意亂按手上的遙控掣,差不多肯定會找到一個正在播放香港製作的電視台。而那些電視台所播放的香港製作,好像是要為我們提供一次香港普及文化歷史的考察一樣,完全可與現實中的時代背景無關(意思即是它們所播放的很多都是十年、十五年前的產品)。作為舊片重温,頗有意思。重新看到八十年代的香港製作,趣味十足(偶然在內地二、三線城市街頭看見一些一身香港八十年代的化妝與打扮的女士,令我懷疑她們是否觀看那些香港製作過多,以為片中所見,仍是現實生活的一部分)。
我想指出的是,香港製作處處都在。而它們在外地的影響,也實在不應低估。不過,有時身在外地重溫舊片,會有一種強烈的感覺,覺得香港普及文化已經過了進步最快速的時期;有時甚至明顯感受得到,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當年港產普及文化製作有過輝煌日子,一方面必須承認它們的形式、內容十分多元化,用港人常用語來形容,真的是古靈精怪,另一方面當時亞洲其他國家多數沒有香港般開放,創作空間較為狹窄,以至香港製作較易突圍而出。問題是:以上兩種條件均已發生變化。現時本地電視製作甘於重複舊日的成功方程式,創作範圍沒有怎樣拓展。而在同一時間,周邊地方的普及文化製作則有顯著發展與進步,相比之下,香港製作不再能見到有些甚麼優勢可言。
身在海外,觀看的是港產電視節目,感覺的是黃金時代的過去。有時香港人會自我安慰一番:香港還是很開放!對此我有所保留,甚至提出疑問。